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启动,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是关键!

合集下载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6.22•【文号】农医发〔2017〕22号•【施行日期】2017.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农医发〔2017〕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农业、水产)局:为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挑战,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制定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农业部2017年6月22日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前言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

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尽合理、从业人员科学用药意识不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

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

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越来越高。

植物保护工作是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防止病虫害的侵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

在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防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病虫害防控的需求。

如何创新病虫害防控技术并且推广应用成为当前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如生物防治技术、植物保护新材料等,提高防控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农药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虽然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何在农药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当前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农药的合理使用。

推广绿色、环保的农药,引导农民采取生物防治等无农药措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保障民众的健康。

三、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当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如农药残留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针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与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推行农产品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问题在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对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019年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清单

2019年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清单

2019年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清单
为整体提升了植物保护工作能力与水平,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发生动态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监测,实现远程诊断、快速调度指挥和评估,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建设陆续开展。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远程病害检测仪、植物环境信息监测设备以及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组成。

具体清单内容如下: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清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无人机进行农田病害实时监测,并将各类作物的植物生理特性与各类病虫害发生条件综合分析,结合历史气象资料等,对病虫危害时期、危害程度等进行预测,有利于促使粮食增产量产。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24•【字号】深府办〔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府办〔202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56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建设农业强国、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推动种业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业新体系等工作要求,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探索深圳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研发、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价值,进一步满足社会消费升级需求,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民生供应体系,有效服务和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及国家农业强国建设,到2030年把“大农业、大食物”培育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产业。

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研究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研究进行探讨。

一、系统架构设计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系统需要采集植物病虫害的相关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昆虫病原体的生长情况等。

其次,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实时监测和预测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系统需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向农民或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针对以上要求,我们建议设计一个分布式的系统架构。

系统中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植物病虫害相关数据。

这些传感器节点应覆盖不同种植区域,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节点。

中央控制节点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警报。

警报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农民或相应的管理人员。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病虫害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的蔓延趋势,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系统应采用合适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使用滑动平均算法对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减少噪声和异常值的干扰。

同时,还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植物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为预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其次,针对病虫害生长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监督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和预测。

通过对病虫害生长和传播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系统可以预测未来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这样,农民或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失。

三、预警与报警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预警与报警机制。

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探究

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探究

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探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

而在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深入探究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植物保护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生态农业中,良好的植物保护措施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

例如,在果园中释放捕食螨可以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危害;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害虫,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包括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深耕晒垡、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排水等。

例如,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灯光诱捕、色板诱杀、人工捕捉、机械除草等。

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在蔬菜大棚中悬挂黄色粘虫板可以有效防治蚜虫。

4、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是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农田周边种植蜜源植物可以吸引天敌昆虫,增加天敌的数量;营造多样化的农田生态景观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现代农业中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现代农业对植物保护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在种植、生长和收获过程中,通过科学手段控制和预防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现代农业中,各种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对农作物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农业中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它通过改良作物的基因结构,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螟的侵袭,转基因棉花可以抵抗棉铃虫的侵害,转基因水稻可以抵抗条纹病毒的侵袭等。

这些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护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植物保护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在现代农业中,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昆虫天敌对棉铃虫进行控制,利用真菌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等。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在于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且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对害虫和病害的控制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可以有效地维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植物保护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在现代农业中,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植物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药的使用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环境的污染、对有益昆虫的影响、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等。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遵循严格的用药规范,选择适宜的药剂和精细的施药技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管理和作物生长模拟,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一、总述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保护林业资源、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林业部门加大了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野生动物保护1. 加强保护区建设: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保障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新增了一批生态连通项目,扩大了保护区面积,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条件。

2. 野生动物监测:建立了野生动物监测网络,采用遥感技术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进行监测,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打击非法捕猎:加强对于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打击,严厉打击盗猎行为,加大对于狩猎市场的整治力度,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三、野生植物保护1. 保护重点物种:加强对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专门的保护计划,实施野外种植和栖息地恢复工作,有效保护了一批濒危野生植物种群。

2. 保护生态系统:加大对于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完善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机制,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病虫害防治1.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天敌培育、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防治手段,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风险。

2. 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实施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危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损失。

3. 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进病虫害防治信息化管理,建设系统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平台,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的精准度和效率。

五、总结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合、综合治理。

我国林业部门将继续坚持科学保护、绿色防治的理念,不断深化相关工作,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功能的提升。

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参考框架

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参考框架

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参考框架一、背景动植物疫病和害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二、目标通过建设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以下目标:1.对动植物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其发生和发展动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和处理。

3.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疫病和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建设内容1.监测站点建设在农业生产区域设立监测站点,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对动植物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站点应包括以下设施:(1)实验室检测设备用于对疫病和害虫进行检测和鉴别。

(2)现场监测设备用于对田间和养殖场的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

(3)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至数据中心。

2.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数据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接收接收各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

(2)数据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包括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等。

(3)数据存储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对疫病和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预警阈值设定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设定预警阈值。

(2)预警模型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预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自动生成预警信号。

(3)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广播、电视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四、实施方案1.制定建设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

2.确定监测站点和数据中心选址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站点和数据中心的选址。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05
系统实施与推广
系统实施方案
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
根据实施目标,选择适合的智能 化设备和相关技术,如传感器、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
制定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设备 采购、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环 节,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建立监测网络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建立覆 盖广泛的智能化监测网络,实现 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
大数据分析技术
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供预警和 预测功能。
监测系统的组成
监测设备
01
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用于收集病虫害发生的实时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
02
将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传输,可采用无线或有线方
式。
数据分析中心
03
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提供可视化展示和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时传输与分析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能够实时传 输到云平台进行快速分析,提高了数 据的时效性,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 病虫害发生情况。
降低防治成本
精准施药
根据智能化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可 以精确地确定施药的时间和区域,避 免了盲目施药和过度施药的情况,从 而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挑战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降低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成本、如何提高系统 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如何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并使用该系统等。
02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
智能化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病虫害防治中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病虫害防治中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及时控制病虫害,预防和监测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中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一、预警方法1.天气预报预警法天气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天气预报,可以提前掌握到降雨、气温等信息,从而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预报结果,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病虫害的爆发。

2.生物学预警法生物学预警法通过观察病虫害的天敌、寄生虫等生物的活动情况来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通过建立生物学监测点,对相关生物进行观察和采样,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以此进行防治。

3.传统经验预警法传统经验预警法是基于长期的农业生产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方法。

通过观察一些特定植物的生长情况、存在病虫害的症状等,可以初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然后根据经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监测方法1.物理监测法物理监测法是通过使用一些传感器、光学设备等技术手段,对植物和土壤等进行监测。

比如使用红外线监测土壤质量、温湿度仪监测植物周围的环境等。

通过物理监测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2.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是通过采集植物组织或土壤等样本,然后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有害物质的含量。

通过化学监测可以了解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3.昆虫诱捕监测法昆虫诱捕监测法是通过诱捕有害昆虫,统计其数量和种类来进行病虫害监测。

常用的诱捕方式包括黄色粘虫板、香蕉皮、发光灯等。

通过昆虫诱捕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有害昆虫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是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农田进行监测。

通过获取卫星图像或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状况、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遥感监测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监测数据,对于及早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病害的初期防治非常有帮助。

总结起来,病虫害防治中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包括天气预报预警法、生物学预警法、传统经验预警法、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昆虫诱捕监测法和遥感监测法等。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一、简介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林业生产中,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加强林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内容1.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工作中,首先要做的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境要求等方面的调查,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划针对不同类型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应当进行保护区划的规划划定,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级别,以便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3.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恢复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园等措施,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濒危物种的繁殖和生长。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内容1. 病虫害监测预警对于森林病虫害问题,需要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病虫害综合治理在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

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

我认为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总结: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控,可以促进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技术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农业技术专家们积极研发和应用各项预警技术与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技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应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

一、病虫害预警技术1. 远程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和无人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采集,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的远程监测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农业专家能够提前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2. 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地感知农田中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通过感知技术,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早发现病虫害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农业专家可以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对大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建立,通过算法进行预测和警报。

农民可以根据系统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农田的进一步危害。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菌、保护菌等自然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者使用天敌繁殖的产物进行防治,可以降低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并有效控制目标病虫害的数量和蔓延。

此外,生物防治技术还具有经济成本较低的优点。

2. 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指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农艺措施和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农民可以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耕、轮作、覆盖等,增强作物的抗病虫性;在草地种植周围设置病虫害防治带,用于吸引和控制害虫的活动。

同时,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技术农业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是通过保护和强化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自我调节和抗病虫能力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

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性

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性

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性植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性进行详细探讨。

1. 保护农作物健康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但病虫害的侵袭常常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识别和监测病虫害可以及早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保护农作物的健康。

2. 提高农作物产量病虫害的存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通过及时识别和监测病虫害,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破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防止病虫害扩散病虫害往往具有传染性,如果不及时检测和监测,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迅速扩散。

通过识别病虫害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缓病虫害的传播速度,防止病虫害在农作物种植区域的蔓延。

4. 减少农药使用病虫害的严重侵袭通常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通过及时识别和监测病虫害,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5. 掌握病虫害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病虫害的识别和监测,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掌握病虫害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

这将有助于农业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病虫害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和传播途径,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 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通过识别和监测病虫害,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农民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和农作物损失。

7. 保障食品安全病虫害不仅对农作物产量有直接的影响,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通过识别和监测病虫害,可以及早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对农作物种植的健康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早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广泛种植,虫害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虫害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来预防、监测和控制虫害的发生,从而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一、虫害监测技术1.昆虫种群监测昆虫种群监测是虫害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布设监测站点,采集并鉴定不同农作物上的害虫,从而了解虫害的发生情况和演变趋势。

例如,可以利用黄板、诱虫灯和性信息素等工具,吸引和捕捉目标害虫,并通过计数和分析害虫数量的变化来判断虫害爆发的严重程度。

2.遥感监测遥感监测利用卫星图像等遥感数据获取虫害信息。

通过对农田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识别虫害发生的区域和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远程的特点,能够全面了解农田的虫情,为制定精细化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生物学监测生物学监测是一种利用昆虫生态特性进行虫害监测的方法。

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的害虫,研究它们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和孳生规律,可以掌握害虫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观察害虫的生长过程,掌握其飞行、繁殖、产卵等行为,可以判断害虫的生态位和虫情危害程度。

二、虫害预警技术1.气象与环境预警虫害发生与气象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气象与环境预警技术,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数据,提前预警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利用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因素,结合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建立虫害发生的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虫害的可能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虫害监测相结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获取农田的虫情信息,利用数据分析算法进行虫害预测和预警,及时向农民发送虫情信息和防治建议,提高虫害防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前景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监测与防范措施

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监测与防范措施

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监测与防范措施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若不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范,将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监测与防范措施,帮助农业从业者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一、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病虫害监测是及时了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的关键步骤。

通过监测,农业从业者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

病虫害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田间调查:农业从业者定期进入田间,仔细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留意是否出现病斑、虫窝等病虫害的迹象。

同时,也需要记录下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等信息,为后期分析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 黄板诱捕:在农田中设置黄色粘板,利用其吸引昆虫,可以很好地了解病虫害种群的密度和种类。

通过黄板诱捕的数据分析,农业从业者可以精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防治提供参考。

3. 生物学监测:利用昆虫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的监测。

例如,放养天敌昆虫来控制有害昆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病虫害的防范措施病虫害的防范措施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阶段,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然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范措施: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和程度。

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通过选择育种或者购买经过认证的种子来获得。

2. 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用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行防范。

例如,对于一些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方法;对于一些病害,可以进行药剂喷施或者病灶剪除等方式进行防治。

3. 合理田间管理:农业从业者需要注意田间管理的细节,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包括及时清理农田的杂草、病虫害残留物,合理施肥和灌溉,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农业从业者可以在种植开始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如进行田间消毒、种子处理等。

植保工作计划

植保工作计划

植保工作计划一、植保工作目标本计划的植保工作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植物保护措施,有效控制农业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病虫害监测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并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

同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绿色植保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生物防治科研力度,研发更多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产品。

四、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必要的补充手段,我们将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确保农产品安全。

同时,加强农药残留监测,防止农药超标。

五、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我们将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加强植物检疫力度,对引进的种苗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处理,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六、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七、植保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和技能,我们将组织植保技术培训活动,向农民传授科学的植保知识和技术,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农民。

八、科研项目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植保科研项目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植保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和引进更多的植保专业人才。

九、跨部门协作机制植物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植保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一、背景与意义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野生动植物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各种病虫害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内容1. 野生动植物保护(1)建立保护机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完善保护政策和法规,推动保护区域的扩大和完善,确保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通道畅通。

(2)加强监测与调查:建立健全的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开展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与调查,全面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

(3)人工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人工保护措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放养、繁殖繁育等工作,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与繁衍。

2. 病虫害防治(1)科学防治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源头治理:采取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病虫害发生源和传播途径的治理,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危害范围。

(3)加强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启动病虫害应急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损失。

三、工作展望未来,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加强国际合作,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

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

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质检总局、林业局引言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始终是农林业生产与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

建国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农业动植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进出境动物植物检疫防控三大系统在内的动植物保护体系,在保障农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防御外来生物和外来动植物疫病虫害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围绕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扑灭净化和国门阻断为核心内容的防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由小规模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快速转变,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促进动植物产品大范围、远距离流通,农林产品贸易、出入境人员和跨境网上购物数量大幅增长,动植物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凸显出现有动植物保护体系的检疫与防治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应对突发和大面积灾害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动植物保护工作需要,难以适应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为此,根据2016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9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及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编制了本规划。

规划针对当前动植物保护形势和存在的瓶颈问题、薄弱环节,重点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置、检疫查验能力,为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一、简介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简报旨在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1. 保护对象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受到野火、盗猎、生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我们应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

2.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加强巡护力度,禁止盗猎、非法捕捞等行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病虫害防治工作1. 病虫害情况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将会对森林资源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

近年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监测,掌握了病虫害的分布规律和发生情况。

2. 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我们需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变化,同时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1. 问题目前我国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保护区内的非法开发、盗猎现象;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绿色防治技术应用不足、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 改进意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为,提高保护区内的巡护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加大对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水平,以此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

五、结语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启动,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是关键!
众所周知,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始终是农林业生产与生态安全的重大威胁。

近年来,我国积极建设农业动植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动植物保护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农林业可持续发展、防御外来病虫害,但在害虫预警监测方面还存在不少难题。

提上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陆续开展
日前,农业部联合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要求围绕重大疫病虫害联防联控,突出主要品种、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完善相关设施装备,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灾害,推动农兽药安全使用风险评估,降低损失程度。

随着规划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建设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一时间,在祖国的大地上,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图:由托普云农研发的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能对动植物疫情实现自动识别技术
农业大国,动植物疫情防治成关注焦点
在农林业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动植物疫情防治尤为重要。

我国作为农林业大国,经过多年建设,系统监测预报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已增加到 26 种,并初
步建成林业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整体得到提高。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农林业病虫害疫情防治带来技术上的支撑。

在众多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与服务中,由托普云农研发的病虫情监测系统,凭借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测报,受到众多专家与农业管理部门的认可。

据了解,托普云农通过对动植物疫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成灾机理等进行研究,借助物联网、GIS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各级农业监管部门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远程监测和诊断。

图:托普云农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实现对农业信息的采集
信息化、智能化,成动植物防治新趋向
据悉,自“十一五”以来,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共批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32 个,购置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检疫御灾所需设备 20 多万台(套),建设实验室、标本室、药剂药械库、除害处理场、天敌繁育场、生物制剂场等设施 4000 多处。

如今各省市县的农林业疫情防治基础设施都得到巨大改善。

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动植物疫情防治看到新的方向,并逐渐朝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在如今的托普云农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中,各级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对各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

农林业害虫防治瞬息万变,为做好害虫的测报工作,托普云农先后推出虫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以及信息处理设备,来满足多样化的病虫害疫情监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为病虫疫情防治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决策。

信息化、智能化,成动植物防治新趋向
据悉,自“十一五”以来,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共批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32 个,购置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检疫御灾所需设备 20 多万台(套),建设实验室、标本室、药剂药械库、除害处理场、天敌繁育场、生物制剂场等设施 4000 多处。

如今各省市县的农林业疫情防治基础设施都得到巨大改善。

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动植物疫情防治看到新的方向,并逐渐朝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在如今的托普云农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中,各级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对各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

图:由托普云农研发的病虫害疫情监测设备在多地投入运用
农林病虫害疫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

在主攻虫情监测的同时,托普云农还将研究方向瞄向农林业生态环境。

“现在我们的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可以24时采集传输农林间作物的环境参数,并将监测的数据上传到物联网监控平台。

通过这些数据与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等模块进行对
比,便能为农业监管部门提供动植物疫情防治提供远程监测与管理决策”,托普云农研发部人员说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