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初步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形分析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分析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分析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吗?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如: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等。

2. 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地形对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吗?2. 让学生观察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了解图例,识别地形类型,分析地形特征等。

2. 举例分析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导航、规划设计、农业生产等。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选取一个地形图进行讲解。

2. 学生分享讲解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图片、案例、地形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及其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考中国地形知识点

高考中国地形知识点

高考中国地形知识点中国地形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点。

在备考高考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地理地形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地理科目的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高考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中国地形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多种多样,地貌类型繁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整体地貌特点。

中国位于东亚,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地形类型丰富多样。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趋势。

东部沿海地带主要是平原,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四大平原,分别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这些平原广袤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除了平原,中国还有一些高原地形,比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水塔。

其地形地貌褶皱错综,湖泊众多,是独特的自然景观。

云贵高原则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震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山脉丘陵交错,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地带。

除了这些高原地区,中国还拥有许多山脉,比如长白山、秦岭、昆仑山等等。

长白山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一座火山岛,著名的风景区。

秦岭则位于中国的中部,山势险峻,是我国的重要分水岭。

昆仑山位于中国的西部,是我国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区之一。

这些山脉地区自然风光壮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中国地形知识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地貌,那就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由于地下溶蚀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比如喀斯特湖泊、石林、溶洞等等。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桂林的漓江、广西的龙胜喀斯特、贵州的黄果树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喀斯特地貌,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比如沙漠和盆地。

沙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沙漠,这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盆地则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地形图的判读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解读

地形图的判读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解读

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

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物,一般的地形图都是由等高线和地物符号所组成。

地形图对野外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因为借助地形图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断某些地质情况,地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制定工作计划。

此外,地形图是地质图之底图,地质工作者是在地形图上描绘地质图的,没有地形图作底图的地质图是不完整的地质图,它不能提供地质构造的完整和清晰的概念。

因而在野外地质工作之前要懂得地形图,会使用地形图。

首先认识一下地形图:北京地形图一、地形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比例尺是实际的地形情况在图上缩小的程度。

因为地面上地形与地物是不可能按实际大小在图上绘出,而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因此地形图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距离之比数,一般有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自然比例尺,往往标注在地形图图名下面或图框下方。

1.数字比例尺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表示在图上缩小的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10000,二万五千分之一写成1:25000。

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3.自然比例尺:把图上l厘米相当实地距离多少直接标出,如1厘米=200米。

此外,比例尺的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们一般在图上能分辩出来的最小长度为0.1毫米,所以在图上0.1毫米长度按其比例尺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例如比例尺为1:1000其0.1毫米代表实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图其精度为0.1米。

从比例尺的精度看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所反映的地势的精确程度是不同的,比例尺越大,所反映的地形特征越精确。

山地地势分析报告范文

山地地势分析报告范文

山地地势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特定山地地区的地势进行详细分析,以提供有关地势特征的全面了解。

地势分析对于城市规划、农业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利用地形图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对山地地势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其地势特征、地势变化和地势形态等方面的信息。

2. 方法2.1 地形图分析:我们使用了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通过分析地形线、高程等信息,绘制了山地区的高程图和等高线图。

2.2 实地考察: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选择了典型的地势点进行测量和观察,包括山峰、山谷和江河等。

我们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测量仪等工具,获取了地形数据,并将其与地形图进行对比和验证。

3. 地势特征分析3.1 高程变化:通过分析高程图和等高线图,我们发现该山地区平均海拔为800米,最高峰海拔1200米,最低点海拔600米,平均地势呈现出中高山特征。

3.2 地势形态:山地地势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峰、山谷、山脊、峡谷等。

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势形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3.3 水系分布:该山地区的地势特征对水系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多条河流和小溪,其中有些形成了峡谷地貌。

4. 地势变化分析4.1 坡度变化:通过对地势点的实地测量,我们发现山地区的坡度变化较大。

某些区域呈现出陡峭的坡度,坡度角度可达30度以上;而其他地区则较为平缓,坡度角度在10度以下。

4.2 坡向变化:山地区的地势变化导致了坡向的变化。

根据实地考察和地形图分析,我们发现该山地区的坡向多呈现朝南或朝北的特征。

4.3 地质构造变化:地质构造对地势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质地貌的观察,我们发现该山地区有多个断裂带和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形成了山地区的地势变化。

5. 结论通过本次地势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5.1 该山地区具有中高山地势特征,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海拔1200米,最低点海拔600米。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贯穿,湖泊星罗棋布。

地势起伏,地貌各异。

本文将对中国地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形态。

一、山脉中国境内分布着多个重要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三角洲以南的云贵高原和高原附近的秦岭-淮河,以及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山。

中国山脉众多,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山地,山区气候独特。

北方山区以黄土高原为主,其气候条件干燥,特点是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南方山区则分布着云贵高原、西南山区、华南山区等,这些地区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植被丰富。

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重要河流,最著名的是长江、黄河、珠江。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中华大地,东流入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流经沙漠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黄土高原,带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河流系统之一,流经广东、广西等地,有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河流的分布和性质,对中国的地形和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个河流的特点和水文环境都不尽相同,长江以南多湖泊,黄河流域多阶地、泥沙,珠江流域则以山地为主。

三、湖泊中国的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带,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他有名的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滇池等。

湖泊是中国地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旅游景点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平原中国的平原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河平原、海河平原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带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

五、高原中国西部拥有广泛的高原地带,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南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

西部高原地带具有高海拔、寒冷、气候干旱等特点,但也是重要的牧区和旅游胜地。

在中国地形中,各个地形类型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格局。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一地理课程中,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地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一地形图判读的教学要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说课。

正文内容:1. 初步认识地形图1.1 介绍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1.2 解释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河流、山脉等1.3 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其基本特点2. 识别地貌要素2.1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不同的地貌要素,如山地、平原、丘陵等2.2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注,判断地貌要素的特点和分布2.3 给予学生实例,让他们通过观察地形图,识别出不同的地貌要素3. 理解地形图的高度和坡度3.1 解释等高线的作用和含义3.2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判断地形的高度和陡峭程度3.3 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和坡度的变化规律4. 分析地形图的水系4.1 介绍河流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4.2 解释河流的流向、流量和流域等基本概念4.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河流的分布规律和水系的特点5. 探索地形图的地貌演变5.1 介绍地貌演变的概念和原因5.2 解释地貌演变的表现形式,如侵蚀、沉积等5.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地貌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以促进他们对地理地貌的深入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地理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初中地形地势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是地表的物理结构和形态特征的综合体现。

地形地势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地质作用,以及外部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地形地势的知识对于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地形地势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基本形态地球是一个呈椭球形的天体,其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之间,而海洋则填满了陆地之间的空隙。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形成了地球的基本形态。

地球的外表面构造地球的外表面构造主要由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山脉等组成。

这些地形特征在地理学中也被称为地貌。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幔是地壳下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形地势的形成与演变地形地势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地质作用、外部的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地形地势会发生变化。

例如,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都会导致地形地势的变化。

地形地势的分类地形地势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峡谷、河谷、湖泊、河流、海洋等。

这些地形地势在地球表面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

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形地势的高低不同会影响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势的起伏、地势的险峻也会对交通、农业、城市规划等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地形地势的保护与管理地形地势的保护与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形地势的保护与管理需要从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总之,地形地势是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是地球的物理结构和形态特征的综合体现。

了解地形地势的知识对于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形分析报告

地形分析报告

地形分析报告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对于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

首先,我们将对该地区的地形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特征交错分布。

山地地势陡峭,峰峦叠嶂,地势复杂;丘陵地带地势较为平缓,起伏连绵;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发展。

此外,该地区还存在河流、湖泊、森林等地貌特征,地形多样,景观优美。

其次,我们将对该地区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地形的多样性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不同地貌特征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地形的差异也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土地的利用和开发、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人类活动也受地形的影响,山地和丘陵地区多用于林业、畜牧业等,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河流和湖泊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最后,我们将对该地区地形的发展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针对不同地形特征,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生产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地形分析是对地球表面形状和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发展利用和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

七年级下册地形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形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形知识点总结地形的分类地形可以根据形态和成因进行分类。

按照地形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高原是指地势相对较高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且地形起伏较小;山地是指地势明显较高的区域,地形多为陡峭、山脊纵横交错;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地势较低,土地广阔,适宜农耕;盆地是指地形低洼的地区,四周为高地包围;丘陵是指坡度较缓和的起伏地貌。

按照地形的成因分类,可以分为构造地形、侵蚀地形和沉积地形。

构造地形是指因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形,如山脉、断裂带、褶皱和断陷;侵蚀地形是指因流水、风力、冰雪等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如河谷、峡谷、峰丛等;沉积地形是指由流水、海水等携带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的地形,如河漫滩、冲积扇、河三角洲等。

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质构造运动、地表侵蚀和沉积作用三种。

地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所引起的地壳形变和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表侵蚀是指风蚀、水蚀、冰蚀等外力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地表的岩屑、泥沙等物质被水流、风力等作用携运到另一处并沉积下来的过程。

这三种形成地形的原因相互作用,在地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地表特征地球的地表特征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大陆是陆地最高的部分,常被大量的河流和湖泊所覆盖,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岛屿是散布在海洋中的小块陆地,由于潮汐和海流的作用,岛屿常常受到海洋侵蚀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表面覆盖的广阔水域,包括了世界上的所有大洋和海洋。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气候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地质构造、地表侵蚀、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在长期的地球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同时,地形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受到气候、大气、地震、火山等因素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常常会发生变化。

地震和火山活动会引起地质构造变化,产生新的地形,而气候和大气则会对地表岩石进行侵蚀和破坏,改变地形的形貌。

初中地理地形图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图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地形图识别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单元。

3. 学生能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地形描述。

教学重点: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教学难点:1. 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和地形单元的识别。

2. 地形分析和地形描述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地形图的样本或投影片。

2. 地形分析和描述的案例或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形图的概念,让学生对地形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见过地形图?你们认为地形图有什么作用?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1. 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地形单元、坡度等。

2. 介绍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图、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等。

三、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技巧(10分钟)1. 讲解如何阅读地形图,如识别地形单元、读取等高线等信息。

2. 介绍如何分析地形图,如分析地形的坡度、地形的变化趋势等。

四、地形分析和描述的实践(10分钟)1. 提供一些地形分析和描述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进行实践。

2. 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分析和描述,可以用口头描述或绘图的方式进行。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对学生进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复习和巩固。

2. 评价学生的地形分析和描述的实践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地理专业人士进行地形图的实地讲解和示范。

2. 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图的制作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地形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技巧。

地形初步分析(优选材料)

地形初步分析(优选材料)

练习一、地形指标提取一、题目:地形指标提取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各基本地形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的理解。

熟练掌握使用ArcGIS 软件提取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

三、意义: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

地形特征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

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研究区域尺度的不同,地形指标有许多因子。

基于ArcGIS 的地形指标的提取,大多均是基于DEM 数据完成。

四、实验数据:本实验采用某区域栅格DEM。

图1 是某区域分辨率为5 米的DEM 数据。

下文中关于地形指标的提取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础。

五、实验软件:ArcGIS 9.2六、要求:利用所提供DEM 数据,提取该区域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等四个基本地形指标的栅格图层。

七、实验步骤:1.坡度变率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理,在所提取的坡度值的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算一次坡度。

即坡度之坡度(Slope ofSlope,简称SOS)。

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表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坡度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剖面曲率信息,其提取方法如下:1)选中DEM 图层数据,选择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坡度,得到坡度数据层,命名为Slope。

计算过程如下:A.选择表面分析的坡度工具(Slope),见图2,弹出Slope 对话框(图3)图2 打开坡度计算工具图3 坡度计算对话框B.在Input Surface 中选择用来生成坡度图的DEM。

C.在Output measurement 中选择坡度单位(度/Degree 或百分数/Percent)。

D.在Z factor 中设定高程转换系数(当输入数据所定义的空间参考具有高程单位时,自动进行转换计算,这里采取默认值1)。

怎么总结地形特征知识点

怎么总结地形特征知识点

怎么总结地形特征知识点第一节山脉山脉是指一系列连续排列的山峰和山脊所组成的地形。

它们通常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形成于地壳板块碰撞、挤压、隆起等地质运动的结果。

山脉的形成还与岩层的抬升、断层的活动以及风化、冰川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有关。

山脉的存在对地球的大气循环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高原高原是地球上平坦的高原平缓或者崎岖的地表地貌。

高原通常呈现海拔较高,且平坦广阔、土地贫瘠的特点。

高原也可以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也可能是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过渡带。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高原”等都是典型的高原地貌。

第三节平原平原是指地球表面海拔相对较低,地势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貌通常是由河流和湖泊的泥沙堆积、海浪的冲击、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形成的。

平原是农业和人口密集区,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社会功能。

第四节盆地盆地是一个与周围地区相比地势相对低、外形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

盆地的形成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河流冲刷等。

盆地地貌往往是丰富的矿藏资源的集中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降流域向低处流动的自然沟道。

河流的形成与地表地形有密切关系,河流在地表形态塑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也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对地表地形造成河谷、峡谷等地形特征。

第六节湖泊湖泊是由地表积水形成的水体,通常以较大的地表面积、淡水和相对孤立的特征为标志。

湖泊与地形特征密切相关,常常形成于地壳运动、冰川作用或者火山活动引起的大规模地表变动或河流沉积的结果。

湖泊也对周围地区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七节冰川冰川是由大量冰雪覆盖的,呈现融化和积累交替的地表地貌。

冰川是地球表面水资源的重要储存与运输系统,也是地球历史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记录。

冰川的形成和消融与地表地形及物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深入介绍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形特征,总结地形特征的知识点,可以加深人们对地球地表形态和地球构造的认识。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ppt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ppt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ppt一、中国地形概况1. 中国地形特点中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占总面积的14.9%,盆地占总面积的13.1%。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貌。

2. 中国地形类型(1)山地中国是一个以山地地貌为主的国家,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长白山、天山、群山、贺兰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2)平原中国的四大平原是东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平原和西南平原。

其中,东部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方。

(3)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世界第三大高原。

(4)盆地中国盆地主要有四川盆地、塔克拉玛干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这些盆地在中国的地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国地形地貌1. 中国地形地貌特点(1)南北地形分异中国地形南北分异,南方多山,北方多平原,这种差异造就了中国多样的地貌。

(2)东西地形分异中国地形东西分异,东部多丘陵和平原,西部多高原和盆地。

2. 中国地形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以溶洞、溶洞、地下河等独特景观而著称。

(2)河流地貌中国河流地貌非常丰富,以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为代表,形成了众多的河谷地貌、冲击地貌和洪积平原。

(3)海岸地貌中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以山海相间、峡湾交错的特点而著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岸地貌。

三、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1. 地质运动与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运动密切相关,包括地壳运动和地貌发育。

(1)地壳运动中国地处欧亚板块边缘,受多种地壳运动的影响,如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2)地貌发育地貌发育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风蚀、冲刷、溶蚀、沉积等地貌过程。

2. 气候与地形地貌气候对地形地貌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风蚀、冰蚀、水蚀、溶蚀等地貌过程都受气候的影响。

地形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地形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地形现状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此份报告旨在对特定地区的地形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各种地形类型。

通过对地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地貌变化、水文特征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研究区域概况2.1 位置和边界研究区域位于(具体地理位置)。

2.2 地形特征描述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包括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地貌类型等。

3. 高程分析通过高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3.1 三维地形模型利用高程数据,我们构建了研究区域的三维地形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3.2 高程剖面分析从不同方向选择若干剖面线,通过剖面分析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地形的起伏特征。

3.3 坡度和坡向分析通过计算地形坡度和坡向,可以揭示地表的倾斜情况和水流方向。

4. 水文分析研究区域的水文特征对其地形起着重要影响。

4.1 湖泊和水系分析研究区域的湖泊和水系,了解其分布、大小、水量等情况。

4.2 河流研究研究区域的河流系统,包括河道形态、水位变化、河岸侵蚀等。

4.3 洪水风险评估结合地形特征和降雨数据,进行洪水风险评估,帮助相关部门进行灾害管理和防御规划。

5. 地形与人类活动地形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农业、城市建设、运输等方面。

5.1 土地利用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揭示地形对养殖、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5.2 道路和交通地形对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影响,分析研究区域的道路网络和交通状况。

6.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地形现状的详细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结论1- 结论2- 建议1- 建议27.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参考的相关文献,以供进一步阅读。

注:以上内容仅为一份地形现状分析报告的模板,具体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进行调整。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地貌分析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通过研究地表特征、地貌发育过程以及地形演变,揭示地球表面的构造特点和地形演化的规律。

而地形图则是进行地貌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首先,要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距离和形状,反映出地表地形的变化。

这些等高线可以在地形图上分为不同等级,用来表示不同的高程高低。

此外,地形图上还标注有山脊、峰顶、河道、谷地等地貌要素,通过其位置、形状和密度等信息,可以对地貌进行初步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来判断地形的陡缓程度。

等高线间距越密集,表示地势起伏越大,地形陡峭;反之,等高线间距越大,表示地势相对平缓。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状,我们也可以对地表地貌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等高线的形状弓起的地方,可能是山脉或山丘的轮廓;等高线的形状垂直交错的地方,可能是河谷的位置。

另外,地形图上的色彩也是地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一般来说,地形图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地貌单位,例如山地、平原、河流等。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地形的分区和过渡。

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颜色越浅,表示地势相对较低。

此外,地形图上的河流、湖泊等水域用蓝色标注,通过观察水域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测出地势变化和水文特征。

在分析地貌时,除了观察地形图上的基本元素,还可以借助地形图上的图例和注释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地形图的图例通常会标明等高线间距、高程范围和控制点等内容,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地貌特征。

同时,地图上的注释和标记也提供了关于地貌发展过程和形态特征的重要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貌分析时,地形图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起点。

要想深入了解地貌特征和地貌演化,还需要结合实地考察、地质资料和其他相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地形图是进行地貌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和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颜色和注释等要素,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地表地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场地地形结构分析报告

场地地形结构分析报告

场地地形结构分析报告
经过对该场地的地形及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后,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 场地地形特征:
a. 地势起伏:该场地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地势,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

地势的平坦性有利于场地的利用和活动的进行。

b. 地表覆盖:场地的地表覆盖主要为草地和少量的树木,这为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同时,草地的柔软性也可以减少意外的伤害。

c. 地质条件:经过初步观察,场地的土质较为坚实,没有明显的地质问题。

这为场地的建设和使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 场地结构特点:
a. 主要建筑物:场地周围建筑物的布局合理,没有对场地造成明显的影响。

同时,场地附近的建筑物也为场地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便利条件。

b. 道路交通:场地周边道路条件良好,交通便利。

这为参与活动的人员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

c. 水电设施:场地附近有较为完善的水、电设施,为场地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

d. 安全设施:根据现场观察,场地内设有一定的安全设施,如紧急出口标识牌等,这有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

3. 场地潜在问题:
根据初步观察,我们尚未发现场地存在的明显问题。

然而,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专业人员的评估是必要的,以确保场地的
安全性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该场地具有平坦的地形特征,建筑物布局合理,道路交通便利且拥有必要的水电设施,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设施。

然而,为了进一步评估场地的可行性和潜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专业人员的评估。

七年级科学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科学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科学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是由自然力量和地质过程形成的。

在七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地形的知识。

本文将对七年级科学地形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位于地核之上,是由固态岩石构成的;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二、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的内部运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壳变动和地震活动。

地壳运动导致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发生变化,例如地壳的隆起和下陷;地壳变动是指地表发生的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地震活动是地壳内部发生的震动,通常由地质构造活动引起。

三、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山地在地壳运动中形成,是地球表面相对高耸的地形;高原是相对平坦而高于周围地区的地形特征;平原是海拔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形;河流和湖泊是由水体侵蚀和积累形成的地貌特征。

四、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资源;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下的自然水体,地下水层分布广泛,是补给地表水和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重要来源。

五、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地球上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

气候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是指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居住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六、地球上的资源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口、教育、文化和旅游资源等。

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七年级科学地形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内部运动、表面地貌特征、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

了解地形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以及对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

第十章地形分析研究作战区域的地形类别和分布特点,判断地形对作战行动影响的过程,称为地形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定下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决心提供依据,保证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战斗的胜利。

地形分析,是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作战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是军事地形学的核心内容。

因此,了解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地形分析的内容,掌握地形分析的方法步骤,是合成军队师(旅)团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原则和方法一、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敌情和我情。

敌情,包括敌人的企图、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

它是有针对性分析地形的着眼点。

在敌必选的作战地形上,取地利于我,弃地弊于敌,加速敌我力量的消长转换,是研究地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情,包括任务、上级意图和编制装备。

任务,规定了夺取或扼守的具体区域(地形),它决定了地形分析的范围和重点。

即重点研究本级任务地域;辅助分析友邻任务地域,以便于相互协同。

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分析地形的侧重点,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上级意图,是指导地形分析的主线。

主、次作战方向的确定,夺取或扼守的重要地形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上级意图。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保证上级作战意图的实现。

编制装备,既是部署兵力的依据,又受制于地形条件。

二、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地形,应遵从以下原则:(一)整体综合分析地形分析,要从整体出发,从参战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角度研究地形。

既分析战场地形对每一兵种作战的影响,又要从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角度,综合分析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单要素分析,更要从它们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角度,从整体上综合分析。

.例如,分析地形的机动程度,要把实际地形影响机动的所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并进行合理的综合,不能简单地叠加。

譬如重36吨的坦克,在平坦地能撞倒胸径18厘米的树木,爬坡能力可达30°。

但同样胸径的树木,若位于坡度超过1O°的斜面,即对坦克机动构成障碍,不能通行。

地形部位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形部位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形部位知识点总结初中一、陆地地形部位1. 山地山地是陆地上的高大隆起的地形部位,通常由连续排列的山脉或山脉系统构成。

山地通常由岩石构成,地势陡峭,并且常常有陡峭的峭壁、悬崖和峡谷等特征。

山地气候多变,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2. 高原高原是地表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陆地地形部位,一般成因有火山构成和构造抬升形成等。

高原地形开阔平坦,多为草原和荒漠地貌,气候干燥,植被稀疏。

3. 丘陵丘陵是具有较明显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但高度低于山地的地形部位。

丘陵地形坡度较缓,起伏适中,常常为冲积丘、弧形丘等。

4. 平原平原是陆地上的广大低洼地形部位,主要由沉积构成。

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5. 盆地盆地是陆地上一种独特的地形部位,指在周围环绕高地的地域内部形成的一个相对平坦的低洼地形。

盆地多为内陆湖泊和盐湖等。

二、水域地形部位1.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容量最大的一种水域地形部位,其地形特征主要为深水区和浅水区。

深水区有大洋中脊、洋中沟、深海平原;浅水区有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边缘等。

2. 海湾海湾是海洋里嵌入陆地的一部分,呈弯曲状或宽口形。

海湾通常是淡水和盐水的交界处,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地。

3. 海峡海峡是两个陆地之间水深较浅的通道,是陆地之间的联系通道。

海峡水深不一,存在潜流,是重要的航道。

4. 湖泊湖泊是地面上较深的洼地内积水而形成的水体。

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5. 河流河流是陆地上的一种重要水域地形部位,由源头、上中下游组成。

河流水体丰富多样,支持着大量的生态系统。

三、其他地形部位1. 高山冰川高山冰川是由全年積雪凝结导致的大型覆盖在山峰上的巨大冰块。

高山冰川水资源丰富,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环境。

2. 沙漠沙漠是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地形部位,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稀少。

沙漠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3. 丛林丛林是湿润地区的一种重要地形部位,其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一、地形指标提取一、题目:地形指标提取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各基本地形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的理解。

熟练掌握使用ArcGIS 软件提取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

三、意义: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

地形特征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

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研究区域尺度的不同,地形指标有许多因子。

基于ArcGIS 的地形指标的提取,大多均是基于DEM 数据完成。

四、实验数据:本实验采用某区域栅格DEM。

图1 是某区域分辨率为5 米的DEM 数据。

下文中关于地形指标的提取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础。

五、实验软件:ArcGIS 9.2六、要求:利用所提供DEM 数据,提取该区域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等四个基本地形指标的栅格图层。

七、实验步骤:1.坡度变率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理,在所提取的坡度值的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算一次坡度。

即坡度之坡度(Slope of Slope,简称SOS)。

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表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坡度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剖面曲率信息,其提取方法如下:1)选中DEM 图层数据,选择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坡度,得到坡度数据层,命名为Slope。

计算过程如下:A.选择表面分析的坡度工具(Slope),见图2,弹出Slope 对话框(图3)图2 打开坡度计算工具图3 坡度计算对话框B.在Input Surface 中选择用来生成坡度图的DEM。

C.在Output measurement 中选择坡度单位(度/Degree 或百分数/Percent)。

D.在Z factor 中设定高程转换系数(当输入数据所定义的空间参考具有高程单位时,自动进行转换计算,这里采取默认值1)。

E.在Output cell size 中指定输出图的栅格单元大小(默认与输入DEM相同)。

F.在Output raster 中指定输出路径与文件名。

得到坡度数据层,如图所示:图4 坡度提取2)选中坡度数据层Slope,对其再用上述的方法提取坡度,得到坡度变率数据,命名为SOS(图5)图5 坡度变率2.坡向变率地面坡向变率,是指在提取坡向基础上,提取坡向的变化率,亦即坡向之坡度(Slope of Aspect,SOA)。

它可以很好地反映等高线弯曲程度。

地面坡向变率在所提取的地表坡向矩阵的基础上沿袭坡度的求算原理,提取地表局部微小范围内坡向的最大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SOA 在提取过程中在北面坡将会有误差产生。

北面坡坡向值范围为0~90 度和270~360 度,在正北方向附近,如15 度和345 度两个坡向之间坡向差值只是30 度,而计算结果却是330 度(如图6 所示)。

所以要将北坡地区的坡向变率误差进行纠正,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图 61)求取原始DEM 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t 下的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

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 数据层,即反地形DEM 数据。

A.加载Spatial Analyst 模块,打开Spatial Analyst 下的栅格计算器(图7)。

图7 栅格计算器B.提取DEM 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约为1153.79,将公式redem = 1153.79 - [dem]输入公式编辑器中(图8)。

注意,在公式编辑器中如果引用Layers选择框的数据层,数据层名必须用[ ]括起来,如,[dem]。

图8 用栅格计算器计算反地形DEM 数据C.点击Evaluate 进行计算,得到反地形DEM 数据,记为redem(图9)图9 反地形DEM 数据2)基于反地形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

A.在3D Analyst 下选择表面分析的坡向工具(Aspect),见图10,弹出“Aspect”对话框(图11)。

图10 坡向工具图11 计算坡向对话框B.选择输入表面数据(Input surface),即第一步做的反地形DEM 数据。

C.在Output cell size 中指定输出栅格单元大小。

D.在Output raster 中指定输出路径和文件名。

E.点击OK 完成反地形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记为redemaspect(图12)图12 反地形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3)利用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由原始DEM 数据求算出的坡向变率值为SOA1。

A.对上一步求出的反地形DEM 坡向值再求算坡度值,即得到反地形的坡向变率SOA2(图13)。

B.对原始DEM 数据,先求算坡向值记为aspect(图14)C.然后再对aspect 求算坡度值,即得到原始DEM 数据的坡向变率SOA1(图15)图15 原始DEM 数据坡向变率4)在Spatial Analyst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公式为SOA= (([SOA1]+[SOA2])-Abs([SOA1]-[SOA2]))/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的坡向变率,如图16、17 所示。

图16 栅格计算器计算图17 计算出没有误差的坡向变率3.地形起伏度地形起伏度是指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海拔高度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

它是描述一个区域地形特征的宏观性指标。

地形起伏度的计算,可先求出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对其求差值即可。

可以使用Spatial Analyst 中的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 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邻域的设置可以为圆,也可以为矩形,邻域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确定。

地形起伏度的提取方法如下:1)选中DEM 数据,在Spatial Analyst 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图18)。

设置Statistic type 为最大值,邻域的类型为矩形(也可以为圆),邻域的大小为11×11(这个值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变),则可得到一个邻域为11×11 的矩形的最大值层面,记为A(图19)。

图18 栅格邻域计算工具图19 邻域为11×11 的矩形的最大值层面A2)重复第1 步,只是把Statistic type 值设置为最小值,即可得到DEM 数据的最小值层面,记为B(图20)图20 邻域为11×11 的矩形的最小值层面B3)在Spatial Analyst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公式为[A]-[B],如图21 所示,即可得到一个新层面,其每个栅格的值是以这个栅格为中心的确定邻域的地形起伏度。

提取的结果如图22。

图21 用栅格计算器进行计算图22 地形起伏度4.地面粗糙度地面粗糙度是特定的区域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比。

它也是反映地表形态的一个宏观指标。

根据地面粗糙度的定义,求每个栅格单元的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比,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完成。

如图23,假如ABC 是一个栅格单元的纵剖面,α为此栅格单元的坡度,则AB 面的面积为此栅格的表面积,AC 面为此栅格的投影面积(也即是此栅格的面积),根据公式:图 23α(=)ACCOS/AB则可得出此栅格单元的地面粗糙度M 为:M=AB 面的面积/AC 栅格单元的面积=(AC*AB)/(AC*AC)=1/Cosα地面粗糙度的提取步骤如下:1)点击DEM 数据层,选择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得到坡度数据层,命名为Slope(注意:这次要选择计算度数,而不是百分比)。

2)点击Slope 数据层,在Spatial Analyst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 公式为:1/Cos([Slope]*3.14159/180),即可得到地面粗糙度数据层,如图24。

图24 表面粗糙度需要注意的是,在ArcGIS 中,Cos 使用弧度值作为角度单位,而利用表面分析工具提取得到的坡度是角度值,所以在计算时必须把角度转为弧度。

此外,地形指标还包括一些常用的水文因子,如坡长、沟壑密度等,该类因子的提取一般通过水文方法实现。

练习二、地形特征信息提取一、题目:地形特征信息提取二、目的:通过本实例,掌握山脊线和山谷线这两个基本地形特征信息的理论及其基于DEM 的提取方法与原理。

同时,熟练掌握利用ArcGIS 软件对这两个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

三、意义:特征地形要素,主要是指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线或面状要素。

特征地形要素构成地表地形与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

与地形指标的提取主要采用小范围的邻域分析不同的是,特征地形要素的提取更多地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方法,如山谷线、山脊线、沟沿线等的提取采用了全局分析法(global process),成为栅格数据地学分析中很具特色的数据处理内容。

特征地形要素从表示的内容上可分为地形特征点和特征线两大类。

地形特征点主要包括山顶点(peak)、凹陷点(pit)、脊点(ridge)、谷点(channel)、鞍点(pass)、平地点(plane)等。

基于DEM 提取地形特征点,可利用一个3×3 或更大的栅格窗口,通过中心格网点与8 个邻域格网点的高程关系来进行判断获取。

山脊线和山谷线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骨架线),因此它对于地形地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水文物理过程研究而言,由于山脊、山谷分别表示分水性与汇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实质上也是分水线与汇水线的提取。

下文通过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介绍了如何基于ArcGIS 完成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主要方法都是基于规则格网DEM 数据的,从算法设计原理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

2)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的方法。

3)基于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方法。

4)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其中,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的山脊、山谷的宽度可由选取平面曲率的大小来调节,方法简便,效果好。

该方法基本处理过程为:首先利用DEM 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

因此,下面的提取过程以SOA 代替平面曲率。

四、实验数据:某区域栅格DEM五、实验软件:ArcGIS 9.2六、要求:利用所给区域DEM 数据,提取该区域山脊线、山谷线栅格数据层七、实验步骤:1.山脊线计算具体提取过程为:1)点击DEM 数据,使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向(Aspect)工具,提取DEM 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