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少练多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应少练多思
张富玉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215021
此论与应试教育相违背,与素质教育相应和,与创新教育相擦肩。

提出此论,一方面是目前中学语文教育多遭非难,怨声载道,凡会说中国话的都能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做做评论。

另一方面是学生学语文确也苦海无边,勤而少获,甚至勤而无获,学习效果不佳。

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我提倡高中语文教学应少练习,多思考。

一、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少练。

原因之一,笔者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把之前所带的两个班的每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历次语文考试成绩都统计起来,算出总分,平均分,再作纵向比较,发现考得好的学生,始终好,考得差的学生,始终差。

不管是考得好的还是考得差的,他们的历次考试成绩都相差不多,考三次、五次,八次,十次跟考一次没多大区别。

更有趣的是,初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语文成绩依旧不太理想。

原因之二,标准化试题单调乏味,多而生厌,练得越多,越使学生产生恐惧感,患得患失。

而且,现在试题多而杂,高质量的题少,有很多的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由于出题人和做题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产生一定的分歧,把学生的思维都给做乱了。

笔者发现,标准化试题做多了,会使人囿于一个怪圈,思维被禁固,胆气被压小,越做越糟糕。

原因之三,进行大量习题训练、讲解的教学是一种没有情感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对语文本已微弱的情感降到了冰点。

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教学,他通过传递思想,陶冶品格,来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

而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之中,养成的只是功利化的学习方式,在题海中淹没了他们的激情,梦想,何来灵感。

纵观文学史,自古文人多磨难,千古佳作多愤世,在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中,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才激起文人的感情波澜,发愤写作,抒发心曲。

而标准化的考试,过于标准,禁锢人的思维,虽有心曲,却难以猝发。

使学生徒感苦闷。

加之思想意义的拔高,学生年纪尚轻不容易九曲回肠,巧于抒发。

这种标准化的练习,练的再多又有何用。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少练多思。

少练并非是放下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而是少做题多思考,善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迁移。

多思是指思做人之道,思学习之道。

懂得了做人,懂得了生活,也就懂得了读书,懂得了为文。

二、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多思。

为了提高成绩应该多思。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高中之后,不知道语文该学些什么,他们说小学,初中学习识字,有任务,有效果,而高中学习语文没有效果,甚至感觉学不学都一个样。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已加深了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要求,这一时期,由于一部分学生,还保留着小学时期的学习方式,又惰于思考,疏于练习,迫于压力,被动式学习语文,故而语文素养不高,表现在基本功不扎实,理解能力低下。

而语文学的好不好,理解力是第一位的,理解力不高,直接影响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到考试成绩。

所以要学好语文,学生首先应学会思考,学会领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寻找规律。

语文考试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阅读理解和作文所选的内容都与做人处事有关,都与弘扬正气,扫除邪恶有关,多从正面来引导中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要求中学生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中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与道德认识和教师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形成矛盾,使一些学生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不能把握写作的主题,无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飞跃。

因而考试也难以取得佳绩。

而语文试题中的古文阅读内容主要选取历史上一些清正廉洁,保家卫国,而又遭逢厄运,不能善终的材料作为考试内容。

古今社会背景,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价值取向。

现代文阅读,话题作文要求弘扬民族诚善守信,勤劳团结的优秀传统,与现实社会的个别污浊现象的反差使部分学生不能理解。

不能理解就不会做题,就不会下笔为文,就牢骚满腹,就痛骂语文,就抛弃语文,也就学不好语文。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

快餐化的语文教育使学生接受的多,思考的少,阅读面也狭窄单一(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课程“辅导读物”),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目前的中学生读的都是与考试有关的书,想的都是与考试有关的事,长此以往,难免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浅白化。

加之学生又缺少生活的磨练,应试经验有余,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厚实的知识、思想背景,却要求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理解艰深的文章,这真是难为他们了。

为了提高修养应该多思。

人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

学生的学校生活,已经是处于现实生活之中,它不是走入生活的准备,而是现实生活的磨练场,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价值观
的形成,学生只有投入到知识世界中去,才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丰富自己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净化、提升人的心灵世界。

只有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而这一切,学生除了从教师,从书本中得到滋养外,还要靠自身的领悟去提升。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思考什么。

思做人之道。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爱思考会思考是未来人才的主要素质”。

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进行思考,不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做人联系起来,那么他只是一个辛勤的搬运工,搬运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纵然饱读诗书也很难说他是个人才。

须知,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语文高考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有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用正面的事例引导学生,用反面事例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做好人,做真人。

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

在考题内容和题目的设计上也加大了难度,注重了思辨性。

由此,学生应在读书学习中积极思考。

思考读书与做人的关系,思考今日求学与将来工作生活的关系。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道德水平,处世观念与教师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会有一定的矛盾,现代人的观念与古代人的观念也会不同,学生都应积极思考。

许多学生学习、考试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不是书读的少的问题,而是做人的理念问题态度问题。

做事做人态度不积极,对古人今人的美好的情操不能内化,对古人今人中一些低劣的品行不能产生抗体。

由于认知不清,在积累生活,积累思想上就做的不够,在做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的题时就会犯糊涂。

拿今人的民主自由评古人的忠君思想,拿今天的个别腐败现象替古人中的奸臣贼子辩解。

对今天助人为乐,弘扬正气的人和事不屑一顾,甚至批判。

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就是一例。

启示之一是登山者在救人中自救,两个人合作走出了困境。

帮人助己,合作友善,携手共进。

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不论是小事还是大事,不论是经常的还是偶发的,不论是学校的还是社会的,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它在选择的时候,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必须有精神的指引;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

选择,进入了心灵的选择,才更显示出这个选择的稳定和深刻,才更显示出这个进行选择的人的思想。

而有的考生不能理解这一点,反而对材料的真伪大发议论,大加声讨。

结果成绩肯定不理想。

思学习之道。

为什么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有的人学知识接受的快,而有的人接受的慢,方法使然。

从新教材的选文来看,较以往相比,更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更注重表达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的提高。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发现,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

三是坚持能力立意,对能力的考查更有层次性。

四是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考查及人文精神的树立。

2003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要求学生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注重以上能力的开掘与发挥,仅凭刻苦学习死背知识点,肯定在高考中要吃败仗的。

分析了高考考题的特点,了解了新教材的要求,就应该有的放矢的研究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注意想象力的培养,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总结和分析,学会知识迁移,学会总结规律。

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这不是搞题海战术所能见效的。

学生要想切实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学会思考,善思考,善总结。

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扎扎实实的把各种能力落到实处,高考方显英雄本色。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中语文课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
[2].《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中国教育报》2003-8-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