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3.能够观察和捕捉常见的昆虫,并进行简单的分类;4.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初识昆虫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30分钟)–头、胸、腹三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六条腿和一对触角的作用;–昆虫的翅膀和飞行方式。
3.分类学习(40分钟)–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方法;–常见昆虫的分类:甲虫、蝴蝶、蚂蚁等;–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教学生如何分类昆虫。
4.小结(10分钟)–复习今天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出明天要进行昆虫捕捉和鉴定的任务。
第二课时:昆虫的生活习性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随机提问学生,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30分钟)–不同种类昆虫的食性和觅食方式;–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昆虫捕捉和鉴定(40分钟)–分组进行昆虫捕捉活动;–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容器中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进行分类鉴定;–记录不同昆虫的特征和栖息环境。
4.总结和展示(10分钟) - 让学生归纳总结所捕捉到的昆虫的特点; - 各个小组展示他们捕捉到的昆虫和分类情况; -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察心得和体会,讨论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1.图片、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2.实地考察和昆虫捕捉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类昆虫;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提升学习效果;4.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昆虫捕捉和鉴定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学生小结:要求学生总结每堂课的重点内容;3.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昆虫分类和栖息环境的理解程度;4.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2、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以及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引言:介绍《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背景和主题。
引导学生产生对昆虫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做铺垫。
2、情节分析:讲述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包括主人公的发现、对昆虫的痴迷以及父母的反对等关键事件。
3、人物分析:深入剖析小说中主人公、父母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理解作者在故事中传达的情感与价值。
4、文本解读:选取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情节进行深入解读。
例如,主人公如何描述自己的昆虫收集过程,以及父母的情感变化等。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关键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评估1、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
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或者根据《装满昆虫的衣袋》中的某个情节,发挥想象力进行改写或续写。
2、测验或考试:通过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可以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考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
定期与学生回顾成长档案,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潜力,鼓励他们持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程计划本课程计划为期10周,每周安排1次2小时的课程。
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完成以下任务:1、对《装满昆虫的衣袋》整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2、学习和掌握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
3、通过文本解读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完成阅读和写作作业,以检验学习成果。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增加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敏感。
教学准备:1.昆虫标本或收集到的各种昆虫2.透明塑料袋,穿孔器,装填昆虫的小容器3.放大镜、显微镜4.彩色铅笔、纸、剪刀等绘画材料5.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好奇心,与学生讨论昆虫的特点和各种形态。
第二步:调查与观察(15分钟)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透明塑料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昆虫,并放入袋子中,然后打开袋子,让昆虫逃出袋子,创造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观察条件。
学生观察昆虫的行为、外貌、活动等,记录下发现的昆虫特点,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绘图和描述。
第三步:分类与比较(20分钟)学生将收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根据共同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学生讨论不同组昆虫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展示和交流他们的发现。
第四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工具观察昆虫的细节,如昆虫的眼睛、翅膀、触角等。
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细节进行绘制,并进行描述。
第五步:学生思考和创作(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昆虫,用彩色铅笔或其他绘画材料,将昆虫的形象绘制到纸上,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它设计一个它喜欢的生活环境。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向大家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七步: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扩展和拓展:1.邀请专业的昆虫学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昆虫的知识。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观察能力。
这个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一个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一、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并学会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准备材料:1.透明塑料袋子;2.昆虫捕捉器或者自制昆虫网;3.放大镜;4.昆虫标本或者昆虫模型;5.书籍或者图表,介绍不同种类的昆虫。
三、实验步骤:1.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者书籍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各种昆虫的基本信息,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进行一个关于昆虫的有趣实验。
2.捕捉昆虫让学生带着放大镜和塑料袋到学校周围的草地或树林中捕捉昆虫。
学生可以使用昆虫捕捉器或者自制的昆虫网来捉昆虫,但要注意保护昆虫的生命。
3.观察昆虫学生捕捉到昆虫后,把它们放入透明塑料袋子中。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等特征,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分类昆虫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将它们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书籍或者图表上的信息,对昆虫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昆虫信息,包括不同种类的昆虫、它们的生活习性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6.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捕捉到的昆虫,并用放大镜向其他同学展示昆虫的细节。
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小展览,让其他同学也能参与观察。
四、扩展活动:1.让学生用手工制作昆虫标本,进行更深入的观察;2.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比赛,看谁能观察到更多的昆虫种类;3.带学生到昆虫博物馆或者昆虫展览中,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奥秘。
五、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讨论内容和学生展示的昆虫信息等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对昆虫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下学习笔记,展示他们对昆虫的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及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及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
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_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
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
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
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
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
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以及他如何收藏昆虫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3.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法布尔收藏昆虫的过程,体会他对昆虫的热爱。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生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装满昆虫的衣袋”?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4.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法布尔为什么要把昆虫装满衣袋?他是怎样收藏昆虫的?5.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6. 教师总结,强调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以及他对自然、对科学的贡献。
7. 学生课后作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并写一篇关于昆虫的小短文。
8.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探索昆虫世界兴趣方面的激发,观察学生是否对自然和科学表现出更多的热情。
3. 通过学生的昆虫短文,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观察昆虫,增进对昆虫的了解和兴趣。
2. 邀请昆虫学家或自然教育者来校讲座,分享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日记的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实物昆虫标本或图片。
2. 昆虫观察日记。
3. 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4. 昆虫模型制作材料。
5. 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观察日记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昆虫的日记,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
3. 绘画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
4. 昆虫模型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制作材料,动手制作昆虫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户外观察: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观察昆虫,丰富幼儿的直观体验。
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户外观察心得,让幼儿描述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2. 教师对幼儿的绘画和制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昆虫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2. 主题活动:组织昆虫主题的科学讲座或参观昆虫博物馆,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3. 环境教育:开展昆虫保护活动,让幼儿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活动六:昆虫知识问答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2.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1. 昆虫知识卡片。
2. 问题提示板。
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昆虫知识卡片,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昆虫的特征。
2. 幼儿抢答,答对者获得小奖励。
3.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补充知识点。
七、教学活动七:昆虫故事分享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 昆虫故事书籍或PPT。
活动过程:1. 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昆虫故事。
2.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故事中的昆虫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6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生:法布尔。
出示:法布尔是。
(口头填空)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着迷你能从文中为它找出两个近义词吗?(交流:迷恋、痴迷……)3、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知道这鼓起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呀?4、过渡:法布尔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那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齐读。
)二、细读课文: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的?自读要求(2—10自然段)。
(幻灯片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划出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句子。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法布尔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捉到一只纺织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a)找纺织娘(板书:捉纺织娘)① a 、(幻灯片3)“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出示纺织娘图(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它的喜爱)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难点: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启迪.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讲解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布尔.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让学生欣赏,播放视频《昆虫记》的片段,让学生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生活.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设计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设计小组合作及情感教学的教学活动使本课极有设计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整体感悟: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多媒体法布尔生平事迹.介绍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学生互相讲述一下发生在童年时的故事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配乐《童年》学生朗诵法布尔观察昆虫着迷的片段.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观看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朗读法布尔捉虫的语句.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喜欢的段落.互相赞美.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和小时候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教会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2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邮政编码:215300 e-mail:《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1)体会法布尔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2)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你们都见过哪些昆虫呢?(学生自由回答)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他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把昆虫装进了自己的衣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的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着迷,经常捉昆虫装进衣袋,遭到父母的责骂,但他依然痴迷于昆虫,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三)精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从“不见了”“着急”“边跑边呼喊”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担心,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经常因为观察昆虫而忘记回家,可见他对昆虫的着迷。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开始关注,“终于找到了”体现了法布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找到后的喜悦,说明他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和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3)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昆虫图片、实物等教具。
3. 生字词卡片。
4. 探究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5. 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观察和探究,了解昆虫的特点。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其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篇一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
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一、切题导入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
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
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
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漂亮,以及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爱;抓住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2.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通过故事《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
2. 故事法:通过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多样性。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昆虫,培养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幼儿交流观察昆虫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装满昆虫的衣袋》2. 昆虫图片:蝴蝶、蚂蚁、蜜蜂等3. 昆虫标本或模型:蝴蝶、蚂蚁、蜜蜂等4. 捕虫网、放大镜等观察工具5.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故事,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认识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标本,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点。
3. 观察昆虫: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捕虫实践:指导幼儿使用捕虫网捕捉昆虫,体验捉昆虫的乐趣。
5. 昆虫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所观察到的昆虫,培养绘画能力。
6. 交流分享:组织幼儿分享捕虫和绘画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总结: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昆虫时的兴趣和专注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捕捉昆虫和绘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交流分享环节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昆虫主题的科学实验,如昆虫的习性观察。
2. 组织昆虫知识竞赛,增加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3.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观察昆虫时,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捕捉昆虫时要尊重生命,不要伤害到昆虫。
装满昆虫的衣袋_教学设计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3、理清课文条理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趣。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2、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准备:字典,小黑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垃圾纺织殿堂责骂中毒观察可恶痴迷
2、同桌互相批阅,写的好的.送一张笑脸给他。
错的很快更正三遍。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3、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4、默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中还有哪句话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迷”字的词语?
5、指名读自己找出来的句子。
6、观察开头、结尾的特点,并分别读一读。
7、讲解;这篇课文首尾呼应我们应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效果。
8、出示课文中带有“迷”字的词语。
(着迷、迷恋、痴迷)
9、借助字典,了解“迷”的意思。
同时教师出示:
“迷”的意思是:(1)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2)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
(3)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
(4)使看不清,使陶醉。
10、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三个词语中的“迷”字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
11、交流自己的意见。
12、再用“迷”字的其他意思各组一个词。
根据其它意思我们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
13、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
14默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都说明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
15、四人小组学习课文。
并在组内讨论交流所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写法布尔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体会他的感情。
16、全班交流。
17、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2、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讲解:课文是用一个人的特征为题,回忆学过的课文或写作的时候,还有别的命题方法吗?
4、小结:用人名或动物名为题;用事情为题;用地名为题;用人物语言为题。
5、指名分别举例说明。
6、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四:课内外积累;
1、介绍《昆虫记》这本书以及法布尔生平,了解法布尔精神。
2、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着迷
5、装满昆虫的衣袋迷恋捉纺织娘捉甲虫昆虫迷
捡贝壳石子
痴迷
教后记;
教学思路;
1、围绕中心句,从“迷”字入手紧紧扣住“着迷、迷恋、痴迷”通过质疑、讨论来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两件事。
2、运用画、议、读的方法感悟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对昆虫的痴迷。
3、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4、通过查找资料,听教师讲解,丰富积累,增长见识。
了解名人的生平,学习名人的精神。
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由于是周一,学生状态不佳,参与面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