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及走科技强农之路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及走科技强农之路【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农业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依据地形、气候等知识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地区分布规律。
2.知道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类型。
4.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了解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能根据生活实际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新课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杨凌农业科技园区的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和传统农业不同。
教师:是的,新中国形成后,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口众多,农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农业的发展条件。
知识点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5~P97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4.13,根据其中的描述,分析说明不同的地形所对应的农业部门,并思考除地形因素外,还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
__答案:地形——一般说来,山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比较适宜发展种植业;部分高原、山地,降水较少,生长着牧草,可以发展畜牧业;在河湖地区适合发展渔业。
其他自然条件还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
__2.读教材图4.14,思考除了自然因素外,发展农业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__答案:除了考虑自然因素,还要考虑市场、交通、技术、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
__(教师点拨)(探究活动)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讨论交流)读教材图4.15,结合所学因地制宜知识,在A、B、C、D四地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1)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
(2)粮食的商品率高 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 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 (3)增产的潜力大
思考: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 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 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 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 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A. 粮食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B. 保护湿地资源
C. 水土流失严重,已不能开发
D. 保护水资源
7、 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 是( D ) A.红松、杨树 B.红松、紫椴 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比较完整、以耕作业为主 1、农业结构: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林业基地和最 大的甜菜基地(松嫩平原)
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畜牧业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 行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取决于
B. 中部冬小麦、玉米、甜菜
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5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A ) a.林业基地 c.商品粮糖基地 A. a b c d B. a c d b.能源基地 d.重工业基地 C. c d D. a b c
6 、 本区的某区域有“北大荒”之称,通过发展 粮食生产,成为 “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 垦,原因是( ) B
3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C)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特点和含义。
2.知道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会说出农业带的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原因。
3.知道美国保护农业的政策、法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
【重点】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
2.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难点】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知识准备】1.知道美国本土的纬度位置大致在那里?(A级)2.说出美国本土的自然环境环境特征。
(A级)提示:从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回答。
【学习内容】三、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叫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区专门化?为什么采用这种模式?(A级)2.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_______________部和沿_______________各州。
其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A级)3. 小麦带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其原因是什么?(A级)4. 小麦带生产的小麦,______________,大部分用作______________。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A级)5. 玉米是喜_______、喜________、喜_________的作物。
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南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B级)6. 美国农业类型的分布特征十分明显,那么,中央平原上都分布了那些作物?为什么?(B级)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 “黑风暴”是极其强烈的沙尘暴,它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在美国农业发展早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B级)提示:包含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 为了寻求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进行了多种生产方式与技术的有益尝试,其内容有哪些?(B级)『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55页“控制化肥、农药污染的‘处方’农业”课文以及右图,回答。
(C级)(1)什么叫“处方”农业?(2)分析右图,说出农药残留物进入人体的几种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第二课时)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第二课时)说课1.教材分析:《农业》所属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前面三章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思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本节是农业的第二课时,在“农业及其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两个框题的基础上,突出因地制宜和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图片和阅读材料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通过活动设计加强学生对因地制宜的理解。
又通过图文资料介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和趋势。
故而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了我国农业分布的学科基础知识。
我校学生大部分在城市长大,对农业部分非常感兴趣,但整体感知较差。
基于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较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利用思维工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活动,增强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农业因地制宜的合理化布局。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具体内容,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影响农业发展与布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结构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资料搜集整理,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现代农业发展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基于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思维导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采用多媒体导入,情境创设,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美国纪录片《食品技术》中的果汁产地介绍,《舌尖上的中国》中东北的水稻种植布局及《大连海参养殖》的截取片段,设计意图为从国外、国内、大连三个区域出发,诠释农业因地制宜的理念,打开学生的视野,用欣赏的眼光了解世界,用分析的态度了解中国,用发现的视角了解大连。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4-1区域农业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第二课时)
十足的干劲
参加开垦北大荒的同志们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开发、利用 与治理、保 护相结合
20世 纪以 来东 北地 区人 口激 增 高强 度的 农林 开发 土地 不合 理利 用
经济益、 生态效益 相统一
水土流失 和黑土退 化严重
土地沙化、 坚 持 碱化和草 导 表 场退化加 生态环境退化 现 致 强 改 威 自然灾害 善 胁 频繁 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 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蛹、蚕沙喂鱼, 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 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否。
因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 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成功 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实 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中国的雾霾天变得越来越频繁
五、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 (2)发展重点:
①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Z、xxk
②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③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3)方向: 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平原区农 业发展方 向
• 方向:生 态化
第三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商品 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 品粮基地
2、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
地区专业化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
大规模的机械化
我 国 机 械 化 水 平 最 高 的 地 区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区域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林 业 的 合理采 可 伐 持 续
发 展
加强自 然保护 区建设
以营林 为主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件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2.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 (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 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鱼塘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 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 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 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 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 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 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旧知回顾
地理 条件
区域农 业发展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第64页“活动” 1.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 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 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 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 了水稻的生长期。 由于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可以最大限 度地发掘自然资源条件的潜能(改造)。
4.2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2《农业》第二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我国各地_________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地方发展农业都存在优势和不足,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_________”。
2.这里地形______,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_______,这叫“宜林则林”。
3.这里地形______,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_________”。
4.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______业,这叫“_________”。
5.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_________”。
【学习探究】1.活动:探究学习——自然条件和农业活动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要求,结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分析我国的农业部门分别适合哪些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自然条件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2.活动:合作探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在图4.15中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如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活动: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考虑,请给下列地区选择适合的农业部门。
甲地a种植花卉、蔬菜等乙地b种植果树丙地c发展海水养殖丁地d种植水稻、、、【课堂检测】1.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表现在()A.干旱地区适宜种水稻B.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C.乳产品加工厂要靠近矿山D.服装厂要选择在农村边远地区2.下列做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A.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B.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B.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C.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D.四川盆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4.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分布,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分别是()A.林业、畜牧业、种植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D.畜牧业、林业、种植业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B
C
D
A
讨论:
BC两处自然环境相差不大,但种植的农作物对换一下,农民的收入会增加还是减少? 完成课本104页活动题。 归纳:影响农业因地制宜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01
自然条件
02
社会经济条件
03
水源气候土壤地形 等
04
市场、交通、科技、 资金、劳力等
05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根据图4.23及文字叙述画一副桑基鱼塘的流程图 并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
桑树
桑叶
蚕
蚕粪
鱼塘
塘泥
桑树
蚕
鱼塘
塘泥
桑叶
蚕粪
答:
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 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无土栽培
不同类型的地区农业建设的方向也不同: 东部沿海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基地; 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04Leabharlann 050103
02
01
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会出现水土 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02
有一个小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 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 应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谈谈你的想法。
答:应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肥力。
请你想计策
添加标题
添加副标题
A
B
C
D
1.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初中地理_农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农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会运用地图分析说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举例说明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因地制宜原则,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资料认识到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强农的意识。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说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希望的田野,探秘中国农业的布局原则和发展状况。
先来了解学习目标板书农业展示图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
学生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进一步质疑:为什么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填写下面表格,完成导学案。
生回答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请告诉我为什么不同地区布局的农业生产部门也不同(学生回答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部门不同)教师:这些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展示地图:师生共同分析并得出结论:布局和发展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板书:因地制宜自然条件思考: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讨论举例(教师可先举一例)然后展示图片分析。
归纳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渡:假如你是一位农民,进行具体生产活动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先来看短片,感受农民的困惑。
质疑:为什么农民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展示图片:人参果,和片中的南瓜不同,这种农产品可是抢手货,你认识它吗?质疑:南瓜和人参果,一个烂在地里,一个供不应求,影响因素是什么?教师:如果让片中的农民来种植人参果,假设条件允许,还应考虑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技术、交通、政策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2课时)教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情景,讨论分析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关系,了解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特色,掌握区域规划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黄金豆变成伤心豆2006年11月8日北方粮食网眼前正是大豆刚刚收获的时候,但我们从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黑龙江省了解到,今年大豆的平均收购价格为1.1元每斤,跌破了成本价。
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大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改善,中国大豆可能被挤出世界市场,甚至在中国的土地上灭绝。
思考:造成中国东北大豆增产不增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良策?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应该怎样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农业发展,首先认识: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类型】综合课、新课教学【课程时间】二课时(约 80 分钟)【授课教师】程昕(实习生)【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以某一区域(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其中,对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面;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法只要求达到了解层面即可。
【教材解读】教材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然后以东北地区为例分四个版块介绍: 1、东北地区成为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教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其中自然条件方面着重讲解;2、由于区域内部地理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造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4、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其中第三部分阅读篇介绍农业地区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将美国与东北地区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总观全局,教材注重用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举一反三,比如说课本 64 页、 66页及 68 页的活动题。
综上,对于教材处理上先讲案例最后对农业区域发展的一般步骤进行总结。
【学情分析】高二 (1)班和高二 (2)班是理科班,本身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地理基础不是很好,故在讲授本节内容时不宜过难,应尽量以课本为主。
为提高学生上课兴趣要着重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可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故事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东北农业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条件;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特点;3、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4、清楚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5、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位置、气温、降水和地形图等分析东北农业发展自然条件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卷子
【课后记】
【课后记】
答案:
1.
(1)尼罗
(2)甲热带沙漠人口高度密集于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人口密集)
(3)阿斯旺大坝土壤盐分增加(河口鱼类减少)
2.
(1)西(2)西(3)西(4)西(5)东
(6)H2;势能转化为电能
(7)清洁干净,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
3.
(l)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
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过渡】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想靠继续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加之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不同,那么东北地区的不同区域的农业该如何继续发展?现在政府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通过专家智囊团的充分讨论,假设你们就是东北政府请来的专家智囊团,每一组的专家所擅长的领域略有不同。平原、西部草原、山区,针对东北农业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你们将会给东北的行政长官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读图练习】
1..参考教材图4.8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探究回答:
(1)黑龙江垦区的土地资源的优势主要是什么?
(2)东北地区农场生产有何特点?
2.结合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图,探究该模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3.结合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探究该模式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
(2)M处:三角洲(冲积平原)
①由于受水库蓄水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上升
②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
(3)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的安全;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
吉林朝中高中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案第十三周课时:第三课时
课题
3.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四课时)
课堂类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4年11月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东北作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2.能够分离并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农业的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方向。
6366
6427
5322
(1)东北地区粮食的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建设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何差异?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学习难点
农业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内容
学法
【导入】
【基础知识梳理】三维训练29页知识点三和四
[探究活动]
1.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0.31
0.20
0.10
0.02
0.07
0.040.10单位面积源自量53777066
5929
6929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4—68页完成)
根据预习情况归纳总结完成
参考教材图4.8完成
参考教材图4.8完成
参考教材图4.13完成
参考教材图4.14完成
练习巩固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护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原因)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政府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