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1.3声音的特性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3.了解声音的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性绳、木棍、蜡烛、探究箱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以问答、故事、图片等形式介绍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二、呈现(20分钟)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可利用实验箱模拟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特点。

2.介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何区别。

三、理解(30分钟)1.利用PPT和课件讲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动源的关系,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让学生理解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

2.介绍声音的频率与音高的关系,并通过听觉实验来验证。

3.讲解声音强度和响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体验不同强度声音的效果。

四、拓展(20分钟)1.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的制作与探究实验。

每组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五、归纳(10分钟)1.学生在PPT或黑板上总结声音的特性,包括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距离、频率、强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六、小结(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人的声音会听起来更大、更响亮?2.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做一次简单的复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练习(10分钟)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b.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是什么?c.什么是声音的强度和响度?d.什么因素影响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教案主题:声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4.学会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2.实验器材:玻璃杯、细棍、酒精灯、音叉、示波器等。

3.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片段,如渐强渐弱的公鸡叫声,播放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a)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波的产生与传播)b)声音是如何传播到你的耳朵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需要介质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比较快还是比较慢?(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传播速度相对较快)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简要介绍声波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并解释声音是机械波的一种。

2.解释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a)将玻璃杯倒扣在桌子上,手指轻敲杯口,听到声音后停止计时器。

b)用声音传播公式v=s/t计算声音传播速度。

c)比较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光速快于声速的原因。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a)准备一个细棍,用火烧热一端,然后迅速放入水中。

b)观察并描述烧热一端时声音的特点。

c)概括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概念巩固(15分钟)1.结合实验结果,再次强调声音需要介质传播这一特性。

2.梳理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

1.分组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可能的原因。

2.学生汇报并讨论各小组的观点,指导学生梳理思路。

3.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1.通过声音片段的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能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会用波形图描述声音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特性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对音色概念的理解以及音色在区分不同声音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不同特性声音的音频,如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低沉的鼓声、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些声音中,你们能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二)讲授新课1.音调概念引入:再次播放高音和低音的音频对比,让学生感受声音高低的不同,引出音调的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影响音调的因素——频率:介绍频率的概念: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实验探究:准备一些不同频率的音叉,敲响它们,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音叉上标注的频率值。

然后用示波器展示不同频率音叉发声的波形图,引导学生发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与音调有关的例子,如吉他弹奏时,通过按不同的琴弦位置改变弦的振动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使音调发生变化;男低音和女高音的音调不同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等。

2.响度概念引入:播放同一音频但音量不同的两个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引出响度的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3. 能够区分和应用各个声音特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应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细绳、乒乓球、示波器、音色不同的乐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的?2. 学生回答: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和音质来辨别。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探究音调(15分钟)1. 实验1:让学生用细绳系在音叉上,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同时听音叉发声。

2. 学生观察并回答: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声的音调越高。

3. 教师解释: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探究响度(15分钟)1. 实验2: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同时听声音的大小。

2. 学生观察并回答: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 教师解释:响度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探究音色(15分钟)1. 实验3:让学生分别演奏音色不同的乐器,听它们的演奏声音。

2. 学生回答: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出它们的声音。

3. 教师解释: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辨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声音特性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音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学生总结: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波形决定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3《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8(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3《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8(重点资料).doc

声音特性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的第二节。

它紧接着上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课虽非中考的考察重点,但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了解音调同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物体发声不同,是由于音色不同。

了解人和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有些频率的声音,人听不到,动物却能听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点是音调同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教材通过比较振动快慢不同的发声体发声不同揭示了音调同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理解了这一知识点,用同样方法就很容易理解响度和物体振幅的关系,从而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初二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不强,并且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媒体:实物(音叉、小锤、木梳、纸片、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

二、说教学法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学生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演讲,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

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用录音机分别放一段男声和女声,一段音量大和一段音量小的声音,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音调、响度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3. 能够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音色的辨别。

2. 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 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

3. 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 多媒体显示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声音源,如窗户、电风扇、讲台等,让学生注意到声音的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实验一:调整钢尺的振动频率,观察音调的变化。

实验二:改变橡皮筋的振幅,观察响度的变化。

实验三: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调,观察音色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2.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提问:声音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举例说明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影、通信等。

4. 拓展学习:邀请音乐老师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演奏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特性的决定因素。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塑料尺、音叉、闹钟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听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学生分享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钢尺和塑料尺的振动情况,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响度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教师讲解音色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差异。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2.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3.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它们的决定因素。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近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

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

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习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平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习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习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

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2】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

物理: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

1.3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铁架台口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

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子,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1、音调(1)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感知音调高低的不同。

音调高→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沉闷、浑厚(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演示实验: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打钢尺,一次伸出短一些,一次伸出长一些,听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

实验时要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阅读课本:P20二、三、四段,你有哪些收获?·人类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20Hz-----20000Hz。

·声音可以分为三类:A、可闻声:20Hz-----20000HzB、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C、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4.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特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4.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进行简要说明。

教学准备:1. 实物:音叉、麦克风;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3. 教具: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频率的音乐或声响,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并提问:“你们能听到声音的前提是什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步骤二:探究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通过示范使用音叉,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振动,并解释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展示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声音传到远处。

3. 让学生结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讨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步骤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然后经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2. 通过举例,让学生尝试在不同材质的桌子上敲击物品,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3. 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有何不同?步骤四: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通过展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强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并让学生比较空气中声音与其他传播速度(如光速)的关系。

步骤五:了解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音调和音量。

2. 通过听取不同频率的声音示例,让学生感受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3. 通过增大音源的振幅,让学生感受振幅对声音音量的影响。

步骤六: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概括声音的特性、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并进行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教案名称: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3.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声速、共振等。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2.声音的共振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提问:声音是什么?大家都听说过悦耳的音乐声、人们的说话声等,这些都是声音。

我们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请举手回答。

2.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用力拉紧橡皮筋,然后松手,会发出声音。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橡皮筋发出声音呢?3.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声音的传播(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用手机播放音乐,逐渐将手机靠近一个空瓶口,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声音的特性(30分钟)1.频率和振幅:向学生解释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并通过图示和示例进行说明。

提问学生关于频率和振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声速:向学生介绍声速的概念,并进行示例说明。

提问学生关于声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共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共振现象。

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共振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相同的水,用勺子敲一只杯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认识到共振现象对声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声音的特性,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拓展: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其他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让学生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它们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有所不同?2. 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讲解与演示:a. 音调:讲解频率对音调的影响,演示频率不同的音调变化。

b. 响度:讲解振幅对响度的影响,演示振幅不同的响度变化。

c. 音色:讲解材料和结构对音色的影响,演示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音色变化。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和结构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声音的传播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九、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

3. 讲解与演示:a. 声音传播原理:讲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讲解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本资料源自--智源教育网声音的特性.教案12是:智源教育网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欢迎下载。

智源教育网希望能对家教、网上学习、培训、培优、补习提供方便。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本页内容为原文件的部分预览内容,完整内容预览,请电击下方红色的“资料预览”,请点击下方红色的“立即下载”下载声音的特性.教案12。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

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物理教案课题名称1-3声音的特点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节要紧讲授声音的3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并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和响度,通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部分能够说是一片空白,专门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阻碍因素混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点,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阻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过程与方法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阻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看,具有初步的观看能力,并尝试概括,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会声音的精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靠近,热爱的情感。

对声音的探究过程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究其中的奥妙。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点,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阻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策略方法小循环多反馈透镜式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

课前预备课前预习预习本节,并试听各种乐器的演奏找出不同。

教学媒体投影设备,音叉,乒乓球,口琴,收录机。

课后记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展现课题音调频率问题假如有个人传导系统不行了他能够如何样获知声音?教师以提问为例引导,那么他能够听到各种优美的音乐。

下面我们来听一端音乐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摸索:刚才听到的差不多上什么乐器?这是依照声音的一种特点来辨别的,那么声音都有那些特点呢?1- 3声音的特点我们平常说的音调太高唱不上去,那么什么是音调?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并猜想:可能与震动的快慢有关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怎么说那种观点正确?1)、用钢尺先后伸出的桌子长度不同,使振幅差不多相同实验证明。

2)、用梳子拨动的快慢不同实验上述实验证明:音调的高低与震动的快慢有关,震动的快慢又叫频率不同震动的快,频率高,震动的慢,频率低物体在1秒钟内震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提问讲述提问提问引导说明摸索回答听音乐摸索讨论回答摸索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声波问题想想议议响度什么缘故地震前动物能感受到,而人却感受不到?学生猜想教师关心学生搜寻事例人能感受的频率是有范畴的:20----20210Hz人们把超过20210的叫做超声波,象蝙蝠,狗,猫,海豚等能够听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一位学生实验,
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
学生谈体会
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学生回答
知道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5
10
5
5
基本练习
本课小结


A层:
B层:








1.3声音的特性
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频率
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声音和物体振动有何关系?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装不同水的瓶吹,敲
1.音调高低
1)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授课教师沙兴秋授课日期:2006年9月日


1.3声音的特性


1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凋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
引导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
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
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乐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
学生讨论
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关键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收录机、磁带、线、胡琴、玻璃杯八只、竹筷、塑料硬片、梳子
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知道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5
10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频率的物意
单位
2)人耳听到
3)次声波
4)超声
2.响度
大小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