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法商”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以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法商”双专业为例

地方高校“法商”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以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法商”双专业为例

地方高校“法商”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究①———以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法商”双专业为例何丹,高松(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培养和造就“法商”双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需要,也是各高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懂得经济,还要熟悉法律法规,即迫切地需要“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的所在院系,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法商”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招收了国贸+法学双专业实验班学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设计,在实践中正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使其更加完善。

一、地方高校“法商”双专业设置的背景随着科学知识的交叉、分化和综合化与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社会越来越需要通才型、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法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即“法商结合”是当前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较为普遍的探索,如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1996年就提出了“法商结合”的教育模式;河北金融学院2009年就进行了法商类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及创新实验区构建。

还有其他一些高校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

但是这些高校所提出的“法商结合”主要是就单一专业培养过程中针对其课程体系突出了法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即“法商结合”,并不是法学专业与经济学类专业的结合。

“法商”双专业的结合更为复杂,它涉及学制、学位、学分等多方面的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工程。

特别是作为地方性院校,如何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如何突出地方院校的特色?大家知道,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层次上属于第二层次,在类型上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型”大学。

新建本科院校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2 课程建设 主要 内容及措施
课程建设 的主要 内容包括教师 队伍 建设、 教材 建设 、课程标准 、教学 内容和教学 大纲建设、教学 方法和手段 建设及 考试方法等方面 的建设 。 其 目标
点,是实现教学 目标 的基本保证 。课程 建设工作
直接 影响着教学水平 的提高和人才培养 的质量 。 通 过课程建设 , 将教师 自身创造 的人类社会 最新的科
以应用 能力培养为主线 , 按 能力与课程 间的对应 关 系 ,对 课程 内容进行 归类、整合 、安排 ,改造 旧课
程 、适 时开发新课程 , 科 学建构不 同课程 之间的 比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1 7 [ 作者简 介] 戴宪滨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育科 学 “ : 五”规划立项课题 ( J G1 2 DB 3 4 9 )
学文化知识不 断纳入到相应 的课程体 系 , 实现课程
结构的优化组 合,通过课堂 教学等途径 ,可 以直接
指 向是优化课程 结构 、完善教学 内容 、革新教学方
法 、提 高教 学质 量 、培养创新人才 。 2 . 1 教 师队伍 建设 对 于新 建本科 院校 , 教师 队伍 是课程建设 能否 取得 成功 的关键 因素 。建设 一支 品德好 、素质 高、 业务 精 、结构合 理 、忠诚于 教 育事业 的教师 队伍 , 应从 以下 6个 方面着手 。 1 )加强师 德建设 是队伍建设 的首要任务 。教 师 以学习 《 公 民道德 建设 实施纲 要》 、《 高 等教 育 法》和教育 部 《 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师 德建设的 意见》等作为重要 内容,通过学 习,进 一步 端正教 育思想 ,增强教师 的使命 感和 责任感 ,增强教师 的

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号 ) 台 以 来 , 学 团 队 作 为 质 量 工 程 建 设 的 重 要 内 出 教 容 之 一 , 重 要 性 日益 彰 显 。 质 量 工 程 明 确 提 出 : 其
“ 强 本 科 教 学 团 队 建设 , 点 遴 选 和 建 设 一 批 教 学 加 重 质 量 高 、 构 合 理 的教 学 团 队 , 立 有 效 的 团 队 合 作 结 建 机 制 , 动 教 学 内容 和 方 法 改 革 和 研 究 , 进 教 学 研 推 促 讨 和 教 学 经 验 交 流 , 发 教 学 资 源 , 进 教 学 工 作 的 开 推
界限。
老 中青 相 结 合 , 扬 传 、 、 的 作 用 , 强 青 年 教 师 发 帮 带 加 培养 。在 2 1 ” 0 0年 7月颁 布 的《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 1 ) 2 1 - 0 5 》中 又 强 调 要 全 面 实
关 于 优 秀 教 学 团 队 的 特 质 , 宝 存 在 《 设 高 刘 建 水 平 教 学 团 队 促 进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提 高 》 一 文 中归 J
具 有 普 适 性 而 缺 乏 针 对 性 , 适 用 于 所 有 的 团 队 而 它
非 特 别针对 本 科 高 校 的 教学 团 队而 言 。 马廷 奇 在
《 校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目标 定 位 与 策 略 探 析 》 一 高 J 文 中认 为 优 秀 的 教 学 团 队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质 : 晰 的 清 教 学 改 革 方 向 、 理 的 教 学 团 队 组 成 结 构 、 好 的 合 良
第3卷 l
第 5期
大 庆 师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A IG N R LU I E ST O R A F D Q N O MA N V R I Y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乏力原 因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存在 的问题 , 除了 升本时间短 、 地 理位置偏 僻 、 人 才引进 与培养 困 难、 高端配套设备缺乏 、 某些学科基础本身就弱等 客 观原 因外 , 笔 者认 为还 主要存 在 以下原 因 。
( 一) 本科 办学缺乏 深入 思考 很多 高校 虽说 升 格 为 本科 院校 已经 五 年 以 上 , 但本 科理 念 尚未 真 正建 立 , 对于 “ 什 么 是 本 科 ,本
2 0 1 3年 3月
洛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L u o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Ma r . , 2 0 1 3 V0 1 . 3 2 No . 3
第3 2卷 第 3期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学 科 建 设之 探 讨
究方向不清, 成果层次不高 , 学科建设为教学服务
的意识 和 功能未 被 突 出 ,学科 特 色 不 明显 ,学科 建 设 的整 体 带动效 应未 显现 等 。这些 问题 亟待 我 们 去 剖析原 因 ,寻求 对 策 。本 文从 学 科 建设 管 理 者 的视
科, 为什么要搞学科建设 、 学科与专业 、 课程是什
够, 导致 组织 在学科 建设 活动 中无 法 形成 学 术 凝 聚 力, 无法 形成 团 队 , 也 就 无 法 开展 实 质 性 的 、稳定
多事情的层次、 立意和有序性被降低 , 很多老师 的 思想和行为与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差距。 本科 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科意识淡薄, 忽略了本 科教育所强 调的“ 学术性基础” 及 本科教育所具 有 的研 究 、 探索 各 种“ 高 深学 问 ” , 传 递 高层 文 化 和 造就高级人才 的特性。主要体现 为: 一是对 于学科

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探索——以省级黄山学院园林教学团队为例

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探索——以省级黄山学院园林教学团队为例
学研 究水 平具 省 内领先地 位 。
给 实 现 高等 学 校 四大 任 务提 供 了保 障 。 同时 也 为 其
他 层 面 的教学 团队 建设 树 立了典 范 。
( ) 承 园林 的研 究 成 果 和 祖 国优 秀 传 统 文 二 继
化 遗 产 , 收 当 前 园林 行 业 的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园 吸 使
( ) 四 强化 应 用 型教 学 , 点 采 取 理论 教 学 与 实 重
践 教 学 紧 密结 合 ; 生 课程 设 计 、 业 论 文 、 趣 小 学 毕 兴 组 与 实 际项 目紧密结 合 ; 园林 专 业 学 生 的综 合 能 力 培 养 与社 会 需 求 紧密 结 合 等方 式 , 强调 课 程 设 计 与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1 - 2 1 基 金 项 目 : 徽 省教 育厅 质 量 工程 项 目( 0 0 9 9 安 2 10 8 )
将 环 境 艺 术 设 计 、 观规 划 、 态 规 划 与 设 计 等 包 景 生
作 者 简 介 : 小 飞 (9 4 , 徽 歙 县 人 , 山 学 院 副教 授 , 士 , 究 方 向为 园林 专 业 建 设 与 管 理 。 汪 17 一)安 黄 博 研
汪小飞 . 潘 健
( 山学 院 生 命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徽 黄 山 2 5 4 ) 黄 安 4 0 1
摘 要 : 学 团队在 学科 建设 、 才培 养 、 学 改革 方 面具有 重要 作 用。黄 山学 院作 为一所 地 方性应 用 教 人 教
型本科高校 . 省级园林教 学团队在师资、 学、 教 科研 、 色等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探 索与实践, 特 可为同类院校 的
专 业教 学山 学院 ; 方性 ; 用型 教 黄 地 应 中图分类 号 : 6 0 G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4 7 2 1 )2 0 8 — 0 I7 . 4 X(0 2 0 — 0 8 0 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收稿时间]2018-09-23[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39);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淮安市“533工程”。

[作者简介]严云洋(1967-),男,江苏淮安人,博士,教授(二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人事处处长,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管理信息系统、师资管理。

胡荣林(1978-),男,江苏高邮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

朱全银(1966-),男,江苏盱眙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

高尚兵(1981-),男,江苏淮安人,博士,副教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陈伯伦(1986-),男,江苏淮安人,博士,讲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优秀教学团队是持续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证。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要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五有”:有心、有意、有为、有舍、有得。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教学团队提出“教学服务超市”建设的思路和创新型举措,通过学竞结合,传承创新;资源集聚,因材施教;精诚合作,立德树人形成自身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择和培养优秀的团队领导,吸引出色的团队成员,定位合理的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培育和谐的团队文化,建立健全相关的运行制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团队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5-0043-03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

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广泛共识[1]。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深刻挖掘课程特色,加强教学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弥补地方院校底子薄、实力相对较差的弊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关键词】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带动了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了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保证和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支有生力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地方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本而来,自身力量薄弱,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

对此,应抓住精品课程建设契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加强教学投入和教学改革,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支撑精品课程建设地方院校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地缘特点等原因,教师队伍存在两个特点:一是难以吸引人才,缺少高水平师资,二是师资流动性较大。

而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需要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其具备合理的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保证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为了争取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些地方高校在组织教学团队时采取生拉硬拽的方法,把相近学科的高水平师资组合在一起,有些教师根本没有任教过这门课程,也被拉进了主讲教师队伍,这样建成的课程必然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其先进性、示范性也就无法体现。

(二)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精品课程建设后续力量不足虽然多数地方高校都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但是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还是建设过程管理直至结项验收,都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着行政话语强势,立项评审基本由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少数负责人作决定,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都无法完成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全方位监督,而又缺少一种有效的过程监督机制,使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余金保①,洪耀球(景德镇学院教务处,江西景德镇 333400)摘 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介绍开展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699(2020)06-0120-04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院校,由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困难较多,进展并不顺利,加上存在一些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深度不够、方式较单一,影响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径,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经验可进行参考借鉴,地方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1.1 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深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高质量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2]。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存在对产教融合理解不够准确的问题: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更多强调学校的主体作用,而真正的产教融合应该是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和学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充分协调合作,互相监督促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3]。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1 年 第 8 00 期 经 Nhomakorabea研究导 刊
EC 0N0MI S ARCH GUI C RE E DE
No8, 01 . 2 0
总第 8 期 2
S r l .2 ei 8 a No
地方一般本科 院校教学 团队建设研究
李恕宏
( 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 安徽 池州 2 70 ) 4 0 0
文决定。 这种导 向使得教 师的科研积极性攀升 、 轻视教学 的倾
向滋长 , 师一 般不愿意将时 间 、 教 精力花 在教学上 , 教学 团队 对教师的吸引力 因此也不大 。 ( 协作意识较为淡薄 , 二) 教学成果缺乏创新 长期 以来 , 高校教师 的工作方式一直处于孤立的 、 相对封 闭的状态 , 日常的教学 活动 中, 在 基本上是独 自面对特定的教
增强 自身的“ 硬实力”甚 至只是为 了应付一些评估 , , 不得不大 力扶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 。地方一般本科 院校 高职称高学历
人员引进难 , 留住高职称高学历人员 , 校业绩考核的指标 为 学 体系中教学与科研 的权重明显失衡 ,最终使那些教学业绩一 般但科研相对 突出的教师在考核 中占先 ,而那些教学业绩突 出但科研实绩稍有欠缺 的教师在考核中往往失利 。甚至教学 名师评选时起 决定作用 的还是科研成果 ,教学名师 由学术论
( 奉献精神依然欠缺 , 三) 团队状态表现松散
团队带头人是一个 团队 的灵魂和核心 ,一个好的教学 团 队就应该有一名优 秀的教学 团队带头人。地方一般本科 院校 目前依然严重缺乏优秀 的教学团队带头人 ,由于拔尖人才和
关注和重视 , 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问题 突出。 ( 绩效考核有失偏颇 , 一) 教学 团队失去引力

地方本科院校校选课《环境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校选课《环境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校选课《环境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探索一、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环境保护理念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开始逐渐引入《环境学概论》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校选课《环境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探索,以期为相关学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1.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环境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科学发展的历史、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 掌握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环境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基本技术和手段,为日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准备。

3. 提升环境保护实践能力通过《环境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理解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环境保护实践能力,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环境科学概论介绍环境科学的定义、范畴、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为学生打下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环境问题与影响重点介绍当前环境问题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紧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要求和实施政策。

4.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环境问题的客观数据和评价结果,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和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理技术,让学生对环境工程技术有所了解。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结协作 , 广泛 、 高效地 开展教 学科研 活动 , 教学水平和学
术水平 不断提高 , 同时取得 了丰硕 的教学 、 科研 成果 。 在
团队建设过程 中 , 通过支持青 年教 师进修 以及对青年教 师进 行传 、 帮、 带, 团队整体 素质有 了很 大提高 。团 队的 带 头人于 2 0 0 9年荣获 国家级教学名 师称 号 。在 中青年
( 一) 以教 研 室为 基 础 , 把 教 学 团队 建 设 与教 研 室建
设 相 结合
《 大学物理实验 》 。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分层次教学和部分
实验采取全 面开放式教学 。 完成或正在进行 多项校级教
学改革项 目, 发表 了多篇教学教改论文。2 0 0 9年 , “ 大学 物理 实验 ” 教学 团队被确定为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 二) 以学科 带头人 为核心 , 把教 学 团队建设 与培养
时, 也 促进 了教研室建设 , 规 范了教研 室的制度和活动 。 定期 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已成 为团队有 目的 、 有 计划 的常规 活动。 他们全员参与 、 分工合作 , 创新性进行 大学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 , 完成 了大学物理实 验 教学体 系的改革 , 从课程 体系 、 教学 内容到教 学形式 都 进行 了深 度改革 。编写 出版 了具 有 自己特色 的教材
[ 关键 词 ] 地 方 高师 院 校 教 学团队 建设 特 色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1 0 — 0 1 3 1 — 0 2


引言
组成 的一个 紧密团结 的整体 。 在进行教学 团队建设 的同

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针对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搭建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等方式,解决了工程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教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3-0035-01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①周俊,张纯,汪彩文,李好(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2)随着建筑业增长形势趋缓,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

2015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1]:中国当年大学毕业生有699万人,但统计就业率仅达到77.4%,约有158万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工程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而地方本科院校此类问题尤为突出,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型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一支相应的专兼职结合、教师与执业工程师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工程实践教学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队伍现状近年来,学院引进了不少博硕士,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很少有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二)存在问题1.内在动力问题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校企合作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导致企业为高校培养工程型教师队伍动力不足。

另外,学校主要采用学术性评价指标,考察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的工程实践成果并未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意愿不足[2]。

2.工程型师资培养问题从企业技术队伍中遴选出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技艺上比较短缺,而从高校选派的青年教师,需要在企业培训后才能具备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

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初探摘要: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创新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团队理论为基础,提出院校教学团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构建出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模型,以及院校建设教学团队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团队理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组织;改革团队工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个人工作模式和竞争模式的工作模式,它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调。

院校无论是教学、科研领域,还是行政管理领域,都不是仅依靠个的力量就能有成就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在实施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工程中,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院校教学团队的概念及其特征院校教学团队可以定义为: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等建设为重点,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从团队的一般特点和教学团队的特殊性,可以概括出教学团队的3个基本特征,这3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衡量是否形成一个教学团队的标准:(一)有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

作为院校的一支教学团队,其建立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建设发展目标。

教学团队应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团队应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程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二)有鲜明的团队精神。

如上所述,团队不同于部门或小组,也不同于群体,团队本质上就是一种互助和协作,为达到既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的团队成员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就是团队精神。

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才能在工作中团结互助、互相认同、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大的效益。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尝试与探索——以湖南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尝试与探索——以湖南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 课程建设 】
新建地 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 的尝试 与探索
— —

( 湖南工学院 ,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2 )
摘要 : 从 学习先进理念 , 提 高本科 办学意识 ; 借助专业评估 , 加速软硬件建设 ; 广泛调研 , 加强专业体 系建设 ; 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 , 促进专业健康发展等 四个方面介绍 了湖南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在专业建设 方面的尝试与探 索及取得 的成 绩 。并从 理 论课 程 体 系建设 、 实践 教 学体 系建 设 、 师 资 队伍 体 系建设 的 方 面详 细 阐述 了该 专业 在 专 业体 系建设 方 面
2 . 针 对具 体 的工 作 岗位 及 工 作 流 程 对 学 生 进 行 “ 教、
及应用 、 E D A技术 ; ②信号与信 息处理 方向 , 设置的专业 选修课程为 : 语音信号处理 、 数字 图像处理 、 嵌入式系统 、 D S P技术 ; ③通信技术方 向, 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为 : 程控 交换技术 、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 、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 、 锁相与 频率合成 。上述 3 个方 向的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 , 学生在 第六学期期末根据 自己兴趣 自主选择一个方 向, 也可对剩 余两个方向, 从而实现“ 宽 口径 、 重基础” 的 目的。另外 , 根 据董事会单位建议 , 我们在专业必修课程 中增添了《 通信
批“ 卓越院校” 和我校董事会单位调研 , 结合我校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的实际。我们在认真消化吸收了 C D I O理念和 “ 卓越计划” 的精髓 的基础上 , 提 出了“ 基本知识—综合能

力 一工 程应用 —创 新意 识 ” 的 阶梯 式人 才培养 模式 。 近几年
来, 该专业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 个、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 中心 1 个、 省级示范实验室 1 个、 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1 个; 培养 省级青年教学能手 1 名、 省级岗位能手 1 名、 省级青年骨干 教师培养对象 2 名;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获得省级大学 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陛实验计划项 目4 项。 二、 借助 专 业评 估 。 加 速 软硬 件建 设 我校 为 2 0 0 7 年 新升 格 的本 科 院校 ,近 几年 将 会 陆续 接受如新增专业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评估等多项评估工作 。我校本着 “ 以评促建 , 以评促改 , 评 建结合 , 重在建设” 的精神 ,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 的软硬件建 设。我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了迎接各种评估工作 , 该专 业教 师 严格 执行 了学校 的“ 硕士 化工 程 ” 并 正在 开展 “ 博士 化工程” , 并将之与职称评聘直接挂钩 , 从而加强师资队伍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本科院校在新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急需制定新的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来引领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目前,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研究旨在对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内涵和实施路径,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研究与探索,可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实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整体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研究与探索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内涵和要点进行研究,可以为地方本科院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标准提供参考,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

通过深入研究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方法和内容要点,可以帮助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实施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具体了解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价值,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0字】.1.3 研究意义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起着培养本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开展关于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可以帮助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促进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空间。 在 教 学 团 队建 设 过 程 中 , 多 数 教 学 团 队对 教 学 中人 力 、 物
作 为 办 学 资 金 主要 来 源 的 院校 l l _ 。相关 统计 数 据 表 明 : 随 着 大众
化教 育时代的到来 . 截至 2 0 1 2年 7月 , 全 国新 建 普 通 本 科 高 校
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 团队建设研 究
杨德磊 陈中良 乔景 顺
( 黄 淮 学 院 建 筑 工程 学 院 , 河 南 驻 马 店 4 6 3 0 o 0 ) 摘 要: 本 文 从 新 建 本 科 院校 发 展 历 史 、 办 学 定位 、 价值 职能、 教 学 队伍 发 展 规 律 等 方 面 阐 述 了其教 学 团 队建 设 的 重要 性 、 必
c o ns t uc r t i o n a n d pu t s f o r wa r d c o ns t uc r t i on me a s ur e s f o r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e t ea c hi ng t e a m c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ne w un i v e r s i t i e s . Th e p a pe r
h a s a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t e a c h i n g t e a m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n e w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i mp o ta r n c e ,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u n i q u e n e s s o f t e a c h i n g t e a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r o m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r y , o r i e n t a t i o n , t h e v a l u e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t h e t e a c h i n g f o r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l a w o f n e w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p r o b l e ms i n t e a c h i n g t e a m

“双万计划”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摸索——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

“双万计划”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摸索——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

大学教育2021年第5期353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强国与人才兴国的政策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高校教育是人才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机构,所以对于高校的“双万计划”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河北传媒学院也是深知这一点,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毫不吝啬。

在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招聘海内外高级师资人才,从“双万计划”下发开始,便开始对院校内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创新和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步步坚定地前行着。

1 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校人才是关键帧,对于学生是否成才,成长成怎样的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河北传媒学院的教学团队教师都是党员兼教育爱好者,深知自己肩负的国家重担和使命,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未来。

专业团队的领头人不断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指导青年教师群体一起打造精品课程或者品牌专业。

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设计开发,改革创新,相互之间共同学习进步。

2 “双万计划”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双万计划”的要义是:“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河北传媒学院对于这项计划的理解是,为自身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发展提供了方向标,创建了教学团队的行进路线,双一流就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指标。

河北传媒主要是针对国家文化艺术和媒体技术人才培育的专业院校,除了对本校学生专业的培养,还肩负着国家文化的历史传承,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大任务。

本校的教学团队跟随着“双万计划”进行对于教学体质,内容,教学手法等等方面的革新,这项计划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 河北传媒学院的教学团队现状学校在“双万计划”的影像下,出台了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师发展中心创新了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的培训体系。

19年提出“双万计划”后,提高了师资对于建设专项经费;加强了13年提出的2500万的十年培训计划,这些年对于教师团队的培训不断的进行着,不仅是培训,包括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博士22人,评级的高级职称员工257人,培训后攻读博士和硕士,提升学位的有47人。

高校本科生课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探讨

高校本科生课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探讨

199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创新教育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如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高校本科生课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1 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与财政部“十一五”期间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教学质量工程,是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高等院校“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

关于教学团队的定义,教育部《有关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认为“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探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刘宝存认为[1]“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

”马廷奇认为[2]“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

”。

傅运春认为[3],从团队的概念和教学团队的要求来看,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Dec.2012.No.12·师资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陈有禄,罗秋兰,秦福利,万 欢(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摘要: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课程建设有效合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广西工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团队建设的理念、团队构建、团队任务目标、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2)12-0015-03作者简介:陈有禄(1965-),男,广西来宾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2-09-13 修稿日期:2012-10-20 一、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特征及背景分析 “团队”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中,指具有技能互补的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

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它不仅强调个体的工作业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

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用“团队”这一概念,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正式群体,如学术团队、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也是教师“教学共同体”,它包括教学团队成员和支持、帮助或参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其他人员,前者为中心成员,后者为边缘成员。

马廷奇认为所谓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

就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像重视学术团队建设那样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2012年3月,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目标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形式。

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所构成的“教学共同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课程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应用。

为此,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高等学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领域中常规工作来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

多年来,作为高校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是高校纵向组织结构中最底层的正式组织,是高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最基本的细胞和学术性组织。

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任教师大量增加,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不断增大,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基层组织作用被弱化,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研室教学基层组织集体作用趋弱。

近年来,高校教研室个体作用明显,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成员间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沟通,传统的教研室基本教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或者形同虚设,比如集体备课,在高校中已经很少见。

二是教学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发生了位移。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基层组织趋于行政化,而应组织的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教学研究及新教师的培养等职能相反弱化了,教研室没有发挥学术性组织在课程建设上应有的作用。

此外,由于教研室的行政功能,要承担不少繁琐的“行政任务”,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不愿意担任教研室负责人的职务,教研室负责人往往是“轮流坐庄”,由青年教师、新教师担任,因此,教研室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难以起到“领军”作用。

三是部分教师投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精力不足。

很多高校成立了研究室所(中心)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科研和学科建设上也组织了学术团队,教师主攻科研则名利双收,导致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分离,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忽视教学效果。

四是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缺乏共同的目标。

高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以行政功能建立,教研室的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上不一定具有相同志向,很难凝聚整个组织团队的激情和力量。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一)树立以教学团队促进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建设包括形成和决定课程质量的各种条件和内涵建设,其内容包括相关的教学文件建设、教学队伍建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管理、课程质量保障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许多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完成。

开展课程建设,应根据课程的内在逻辑及学科发展,紧跟学科前沿,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同一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师之间以教学研究的方式开展交流与研讨,团队教师之间相互融合知识、交流思想、启迪思路,将单一的教师个体优化为具备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团队“1+1>2”的功能。

同时,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时候,也需要他们与同行进行接触与交流,进行研究与讨论,只有通过这种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在多个方面形成互补,相互启发和帮助,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以及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学生需求,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在频繁的讨论、合作与交流中形成了“教学共同体”。

正是基于教师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这种特点,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应树立以教学团队促进课程建设的理念。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1.教学团队应遴选好带头人。

团队工作绩效与团队带头人的学识、人格、领导力密切相关。

因此,遴选好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建立优秀教学团队的关键。

团队带头人在师德上应有积极的教学态度、突出的人格魅力、民主谦虚的处事风格;在学术上应有相关学科领域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丰硕的学术成就;在教学上,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想,突出的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学质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熟悉所在团队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并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与改革,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

这样的团队带头人,才能够协调和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开展课程建设,实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指导团队成员开展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2.教学团队应有适度的团队规模。

教学团队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多少设立适度的团队规模。

规模过小,不容易达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的作用,而规模过大,团队就难以形成凝聚力、忠诚度和相互信赖感。

要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根据高校课程教学工作特点,团队的规模一般在5至8人为宜,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公共课教学团队的成员人数可以适当增加。

3.教学团队应有合理的团队结构。

为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工作绩效,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专业技术职务上要形成合理的结构。

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应有一定的梯度,有较强的互补性,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在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上,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并有适当数量的青年教师,有利于实现老、中、青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

(三)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课程教学团队与作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创新团队和科研团队不同,它着眼于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团队成员以具体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任务为平台,通过共同研讨、相互观摩和学习,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建设,改进课程教学策略,提升课程教学技能,培育教学标志性成果,并通过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团结和凝聚一批教学、科研学术骨干,形成“传帮带”机制,建设成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战斗力的队伍,对学校教学改革起示范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团队还应确立与其他团队不同的目标和特色,每个成员具有不同的分工,目标责任明确。

广西工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作为自治区级的教学团队,其建设的目标就是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外与国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教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思路,通过打造强大的教学团队、打造精品课程,紧跟学科前沿,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本土化研究上下功夫,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之中,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积极推进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四)营造独特的团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体现,应该把高校倡导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以及“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和“敬业,奉献”的教师风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使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性、主动性自觉向团队共同愿景方向整合,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培育有利于课程教学团队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共赢的文化氛围是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主要体现在团队内部尊重每一位成员,承认差异,协同合作。

广西工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秉承学校“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德才兼备、身教善导的教学团队,形成了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励志力行、追求卓越的独特的团队文化,团队成员在和谐共赢团队文化的感召下敬业奉献,团结协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上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团队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用结合”的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