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

2011秋社会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一次形成性考核: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2、科塞是(B)的代表人物。

A、结构功能主义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互动理论3、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4、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5、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6、从(C)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7、把社会群体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是根据(C)的标准。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8、(C)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9、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10、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

A、初始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社会化2、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BCD)。

A、家庭B、学校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3、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C)。

A、限于两个人之间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C、?互相依赖D、有事相求4、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docx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docx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來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乳断:指人从出生到一岁左右,靠母乳成长,一岁以后,就要实行断乳而多吃些饭菜饮食。

二、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耳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康有为C、梁启操D、陈千秋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和爱的D、自尊的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忖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2网考题库答案1.越轨行为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2.所有的人工制成品都是文化产品,比如,泉水不是文化产品,但提炼的矿泉水则是文化产品。

【正确答案】正确3.初级社会群体在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正确答案】正确4.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完美原则。

【正确答案】错误5.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完成任务以后,各项目小组成员就回到原来的部门,项目小组成员接受双重领导。

【正确答案】错误6.迪尔凯姆认为,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体异质性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错误7.量化程度较低的参与观察,可以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但不可以为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

【正确答案】错误8.“人类的行动主要是根据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错误9.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人口膨胀向人口的均衡发展转型,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更为突出。

【正确答案】正确10.合理的社会流动能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11.近代中国与近代欧洲,反映在城乡关系上,欧洲的城乡关系是一种产业分工的关系,而中国的城乡关系则是城市掠夺乡村,各种苛捐杂扩税是其中最重要的掠夺方式。

【正确答案】正确12.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多数是工具性的。

【正确答案】正确13.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商店里的顾客、影剧院中的观众,都是集中起来的一群人,都属于社会群体。

【正确答案】错误14.有机团结是建立在个体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错误15.社会资本可以像经济资本那样,拥有者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将其转让到另外一个人那里,使之受益。

社会学概论_形成性考核任务一0

社会学概论_形成性考核任务一0
A.库利
?
B.林顿
C.米德
D.托马斯
答案:C
4.?以下(???? )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答案:C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
A.规模小
B.存在时间长
C.人际关系密切
D.综合性功能强
答案:C
6.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1838 年()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A.弗洛伊德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答案:B
2.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
A.普雷毕什
?
B.丁伯根
C.贝尔
D.托夫勒
答案:A
3.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答案:正确
D.制度化建设
答案:C
9.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
A.社会失范论
B.? 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手段—目标论
答案:B
10.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 )和婚姻家庭制度。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法律制度
D.文化制度
答案:B
11.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似。
答案:正确
12.斯宾塞是社会唯名论者。
答案:错误
13.韦伯是社会学之父。
答案:错误
14.孔德提出研究社会的四种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比较法。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和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和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网考题库答案1.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完成任务以后,各项目小组成员就回到原来的部门,项目小组成员接受双重领导。

【正确答案】错误2.组织中的正式结构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或职务)关系,不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而非正式结构的产生和存在可满足组织中成员各方面的需求,因此,非正式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对正式的结构起着补充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3.只有正式的群体规范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群体的发展和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4.中国当代家庭以扩大家庭和夫居制家庭为主,严格执行父系制,母权家庭在逐步上升。

【正确答案】错误5.初级社会群体过度发达或过度萎缩都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正确答案】正确6.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多数是工具性的。

【正确答案】正确7.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8.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9.初级社会群体在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正确答案】正确10.自由流动无定的方向,不能从个别的自由流动中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和趋势;结构性流动是有方向性的,从每一次结构性流动中都可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

【正确答案】正确11.通常,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群体决策往往也更容易导致冒险和失误。

【正确答案】正确12.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正确答案】错误1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一个由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14.定性方法缺点是,许多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和独特,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和经验概括,即使可以运用数量分析,也难以洞察社会现象的意义和动机。

(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

(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

(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形考任务1 主题讨论: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来推算,全国有留守儿童6102.55万。

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情感失落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请点击观看凤凰大视野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实录和视频贵州山区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然后,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社会学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心理发展现状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祖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 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则成为让人难以置信的一系列恶劣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

二、社会化程度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一)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概念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知识、价值、技能、动机和适合他们在群体或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过程,个体能够根据社会规范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生活,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活动。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学P3 2、导学P7 3、导学P114、导学P14 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肆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相互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三、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简答题1、导学P1 2、导学P4 3、导学P7 4、导学P12 五、论述题导学P13或(课本P114-116)2 一、词解释1、导学P182、导学P213、导学P264、导学P30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2、四3、泰罗4、社会人5、人性的角度6、滕尼斯7、吴文藻8、社区分析9、等级论10、剥削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简答题1、导学P16 2、导学P18 3、导学P22 4、导学P27-28 五、论述题导学P28 3 一、名词解释1、导学P34 2、导学P38 3、导学P43 4、导学P43 二、填空题1、家庭制度2、象征性设备3、制度改革4、罗斯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7、社会结构8、人与环境关系9、物质资料在生产10、劳动力资源三、选择题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简答题1、导学P31-32 2、导学P34-35 3、导学P35 4、导学P39 五、论述题导学P41或课本P307-308课本P314-315 4 一、名词解释1、导学P47 2、导学P51 3、导学P51 4、导学P53 二、填空题1、国民收入2、社区工作3、农村社会保障4、五行相胜5、索罗金6、柏雷托7、家庭流动8、第三次浪潮9、罗马俱乐部学派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1、 B 2、 A 3、 A 4、 C 5、 A 6、A 7、C 8、B 9、A 10、D 四、简答题1、导学P45 2、导学P335 3、导学P49 4、导学P53 五、论述题导学P51-52或课本P363-365。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康有为C、梁启操D、千秋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社会学概论作业1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肆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相互发展10,条件反射学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五,论述题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2名词解释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2,四3,泰勒4,社会人5,人性的角度6,滕尼斯7,吴文藻8,社区分析9,等级论10,剥削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四,简答题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五,论述题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社会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二,填空题1,家庭制度2,象征性设备3,制度改革4,罗斯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7,社会结构8,人与环境关系9,物质资料再生产10,劳动资源三,选择题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四,简答题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五,论述题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社会学概论作业4一,名词解释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二,填空题1,国民收入2,社区工作3,农村社会保障4,五行相胜5,索罗金6,柏雷托7,家庭流动8,第三次浪潮9,罗马俱乐部学派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1,B 2,A 3,A 4,C 5,A 6,A 7,C 8,B9,A 10,D四,简答题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五,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说明:以上简答题,论述题的答案只作参考,另仍需作适当具体的阐述。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形考任务4一、单选题题目1“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选择一项:B.滕尼斯题目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选择一项:D.刘易斯题目3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选择一项:D.逆城市化题目4()是造成中国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选择一项:A.行政制度因素题目5费孝通把中国乡土社会那种“水纹圈”式的社会关系格局称为()。

选择一项:B.差序格局题目6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

选择一项:C.封闭性结构题目7人们从处于同一社会层级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选择一项:B.水平流动题目8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

这种变动称为()。

选择一项:B.结构性流动题目9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是(),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

选择一项:A.代际流动题目10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1997)认为,()应该作为一种社会分层的指标。

选择一项:A.生活方式题目11()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

选择一项:B.冲突理论题目12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

这种理论是()。

选择一项:D.标签理论题目13()强调个体的越轨行为经常是一种积极选择的结果,人们选择越轨行为是为了反抗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

选择一项:A.冲突理论题目14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是什么》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原理》[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A.一人以上B.两人以上C.三人以上D.四人以上[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A.非组织性B.突发性C.反常性D.冲突性[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B.态度的类似性C.双方距离的远近D.交往的频率[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A.家庭B.学校C.邻里D.儿童游戏群体[第13题](多选题)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B.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C.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D.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第14题](多选题)根据互动的性质,对立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A.竞争B.冲突C.统治D.服从[第15题](多选题)根据互动的性质,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A.适应B.模仿C.同化D.暗示[第16题](多选题)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A.经济功能B.生物功能C.抚育和赡养功能D.休息和娱乐功能[第17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C.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第18题](多选题)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大众传媒[第19题](判断题)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最新《社会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

a.自然社区b.农村社区c.城市社区d.法定社区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制度 xb.因果关系c.社会结构d.社会机制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做 分析的是()。

a.格兰诺维特b.科尔曼C.费孝通d.林南在现代化过程中,会 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

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脱节b.失衡C.畸变d.错位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家庭b.大众传蝶C.工作组织d.学校库利提 的思想是()。

a.符号互动理论b.印象管理理论c.镜中我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暴民b.骚乱人群C.偶合人群d.表意人群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TrueFalse家庭的传统功能,即(),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生产功能b.抚育功能C.消费功能d.赠养功能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一致、社会所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TrueFalse越轨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通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规范。

()TrueFalse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初次提 的。

()TrueFalse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领导的权威性b.成员的认同感C.外部环境的变化d.群体的人数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 的。

()a.达伦道夫b.奈斯比特C.弗兰克d.贝尔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宗教b.习俗C.社会舆论d.道德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童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不清b.角色中断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社会流动按照流动方向可以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TrueFalse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市平民化b.逆城市化、c.城乡二元结构d.城乡融合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a.文化交往b.文化比较C.文化交流d.文化满化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墙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a.城市社区b.非农社区C.集镇社区d.小城镇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作业及答案形考任务1主题讨论: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来推算,全国有留守儿童6102.55万。

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情感失落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请点击观看凤凰大视野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实录和视频贵州山区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然后,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社会学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心理发展现状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祖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 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则成为让人难以置信的一系列恶劣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

二、社会化程度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一)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概念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知识、价值、技能、动机和适合他们在群体或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过程,个体能够根据社会规范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生活,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活动。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一:(第一章~第四章)一、填空题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严复,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肆言》。

2.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3.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4.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5.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6.最早提出本能是人的内在能力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在1908年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划分成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团体游戏阶段。

8.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破坏性,通常包括生命的丧失与财产的毁灭。

9.人际关系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10.皮亚杰学派把儿童的思维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1.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人是社会化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和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生活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整个群体的人造的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

4、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网络形考标准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网络形考标准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网络形考答案————————————————————————————————作者:————————————————————————————————日期:2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第1题](单选题)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B.个人收入的提高∙ C.个人阶级属性的变化∙ D.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第2题](单选题)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A.法律∙ B.道德∙ C.风俗习惯∙ D.宗教[第3题](单选题)提出社会文化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知的”,一类是“想象的”的学者是∙ A.汤因比∙ B.戴维斯∙ C.邹衍∙ D.索罗金[第4题](单选题)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这种贫困称为∙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过渡性贫困∙ D.隐蔽贫困隐[第5题](单选题)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称为∙ A.社会保障∙ B.社会工作∙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第6题](单选题)社会工作的主体是∙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 C.团体∙ D.弱势群体[第7题](单选题)哪种理论认为,越轨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差异交往理论[第8题](单选题)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第9题](单选题)下列控制形式中,__的作用在非制度化控制形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 A.习俗控制∙ B.宗教控制∙ C.社会舆论控制∙ D.道德控制[第10题](单选题)国家和社会向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生活需求的物质支援,并增强他们是应社会生存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称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安全∙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第11题](多选题)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 A.习俗∙ B.宗教∙ C.法律∙ D.道德[第12题](多选题)社会控制的积极功能主要有∙ A.维持社会秩序∙ B.维持社会生活∙ C.促进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第13题](多选题)某一问题构成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A.必须有一种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的客观存在社会失调现象∙ 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引起社会许多成员的注意∙ C.这种失调能否变成社会问题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 D.这种失调可以通过社会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可改变性[第14题](多选题)下列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 A.贸易同质化∙ B.价格竞争同质化∙ C.人们需求的同质化∙ D.文化消费同质化[第15题](多选题) 社会问题有哪些基本特征?∙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复杂性∙ D.周期性[第16题](多选题)按照越轨行为所触犯的社会规范的性质,可以将越轨行为分为∙ A.违俗行为∙ B.违德行为∙ C.违纪行为∙ D.违法行为[第17题](多选题)按流动参照物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第18题](多选题)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自然环境的变化[第19题](判断题)社会救助则以无工作能力者为对象,就个人而言是不尽义务也享受到生存权利,就社会而言是为了救助,把重点放在善后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作业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肆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相互发展10,条件反射学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概论作业2名词解释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2,四3,泰勒4,社会人5,人性的角度6,滕尼斯7,吴文藻8,社区分析9,等级论10,剥削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四,简答题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五,论述题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社会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二,填空题1,家庭制度2,象征性设备3,制度改革4,罗斯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7,社会结构8,人与环境关系9,物质资料再生产10,劳动资源三,选择题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四,简答题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五,论述题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社会学概论作业4一,名词解释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二,填空题1,国民收入2,社区工作3,农村社会保障4,五行相胜5,索罗金6,柏雷托7,家庭流动8,第三次浪潮9,罗马俱乐部学派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1,B 2,A 3,A 4,C 5,A 6,A 7,C 8,B9,A 10,D四,简答题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 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五,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