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一、教材分析“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是系统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骨的物理特性,如硬度、韧性和弹性等。

对于学生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系统解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仍感陌生。

学生需要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其探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特点。

2.难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五、教学对象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骨骼系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概念及特点。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准备骨的标本或模型。

2.制作PPT课件,包括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图片、图解等。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其功能。

4.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具摆放合理,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引导学生思考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与其功能的关系。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实验名称: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骨的成分和特性;2.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人的骨骼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包括磷酸钙、氟化物和碳酸钙等,赋予骨骼硬度和韧性。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给予骨骼强度和柔韧性。

实验材料:1.新鲜的鸡腿骨或牛骨;2.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溶液;4.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5.彻底清洗干净的试管和滴管;6.检验盘或试验纸。

实验步骤:1.切割鸡腿骨或牛骨,并清洗干净;2.分别将鸡腿骨或牛骨放入碱性溶液中,加热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3.取出骨骼,将其放入少量的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4.取出骨骼,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5.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放入CMC溶液中,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观察是否有胶体形成。

数据记录和分析:1.记录反应释放气泡的情况,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成分;2.记录CMC溶液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结果,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有机物质胶原蛋白。

实验结果分析:1.如果碱性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成分;2.如果盐酸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同时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3.如果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CMC溶液形成胶体,说明骨骼中含有胶原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2.小心使用碱性溶液和盐酸溶液,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3.在处理骨骼时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实验延伸:1.对于生成气泡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测定气泡中的气体,以确定无机盐的种类;2.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3.可以比较不同动物骨骼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特性,学习了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这两者共同赋予骨骼硬度、强度和柔韧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骨骼》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掌握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功能及生长、发育过程。

难点:骨骼的生长、发育机制及其保健措施。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骨骼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骨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骨骼健康,进而引入本课《骨骼》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及其功能,通过模型、图片等展示骨骼的结构和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骨折案例,让学生了解骨折的原因、治疗及康复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骨骼健康。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骨骼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骨骼的生长、发育机制,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骨骼的生长变化。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骨骼保健措施,如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七、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骨骼健康的最新研究动态,如骨骼再生技术、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资源1. 骨骼模型;2. 骨骼图片、视频;3. 骨折案例资料;4. 骨骼保健相关文章。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人体骨骼认识教案

人体骨骼认识教案

人体骨骼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人体骨骼结构的认知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骨骼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对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喜欢什么体育活动,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2. 引入主题:从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锻炼身体,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能进行这些活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帮助我们实现运动,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体骨骼结构。

2. 介绍主要骨骼部位和组成:头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上肢骨骼、下肢骨骼等。

3. 详细解释不同骨骼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三、互动探究(30分钟)1. 实验活动:准备一套骨骼拼图或者模型,让学生按照指示将其拼装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每个骨骼间是如何相互连接、支撑和保护的。

3. 思考激发:让学生讨论人体骨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骨骼健康。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骨骼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2. 回顾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

五、延伸拓展(20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大型人体骨骼模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位进行制作,最后合并展示。

2. 展示和评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用几句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回答: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学生回答。

教学重点:1. 掌握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骨骼结构的直观认知。

教学扩展:1. 借助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骨骼健康的保护方法和饮食建议。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如体育运动,以促进骨骼健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实践操作时的表现,了解对骨骼结构的认知程度。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提出问题:这是一根鱼肋骨,用手轻轻地将鱼肋骨折弯,我们会感觉到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问题:骨的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二、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的骨磨成骨粉,骨也可以熬成骨胶,骨粉和骨胶的主要成分都是钙盐和蛋白质。

假设:骨的硬度与骨中的无机物有关,骨的弹性与骨中的有机物有关。

三、实验1.骨的煅烧(原理:有机物分解,留下的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

①实验操作: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鱼肋骨变成灰白色。

②现象: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鱼肋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鱼肋骨。

③结果:鱼肋骨在煅烧的过程中,首先变黑,然后再变成灰白色。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鱼肋骨,鱼肋骨粉碎。

2.骨的脱钙(原理:无机物酸解,留下的是有机物)。

①实验操作: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大约15 分钟后,用镊子取出鱼肋骨,并用清水漂洗。

②现象:观察鱼肋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观察鱼肋骨是否变软,是否软得可以打结。

③结果:鱼肋骨的周围有气泡产生,脱钙后的鱼肋骨软得可以打结。

3.脱钙后骨的煅烧。

①实验操作:将在10%盐酸中浸软的鱼肋骨用吸水纸擦干后,置于酒精灯上煅烧。

②现象:观察鱼肋骨在燃烧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③结果:鱼肋骨能够燃烧,烧到最后并没有变成灰白色,而是呈现黑色并且所剩无几。

4.煅烧后骨的脱钙。

①实验操作:再取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将煅烧变成灰白色的鱼肋骨浸入 10%的盐酸中。

②现象:观察鱼肋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大约 15 分钟后,观察鱼肋骨有什么变化。

③结果:鱼肋骨的周围是有气泡产生,大约 15 分钟后,鱼肋骨基本上完全溶解。

四、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然后在班内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

何黄玉湘中学教学案课题: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实验课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精彩导入:一、自主探究1、盐酸和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酒精灯使用“点燃切莫对,熄灭盖帽莫吹”;盐酸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盐酸对衣物和皮肤的,取脱钙骨时不要用手。

)2、实验仪器和用具:材料,大鱼的肋骨(自带)10根。

一个,15%的盐酸一杯,天平称一个,称量纸两张、一个、火柴、清水、吸水纸。

二、互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一:以鱼骨为材料,探究骨的特性(一)实验步骤:1.取同一种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3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2.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分钟;3.用酒精灯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4.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5.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另一块敲击且弯曲;进行对比。

(二)实验结果1.骨燃烧后燃烧掉了,剩余了无机物。

无机物可以使骨骼变得更、更脆,无机物有钙等,骨的主要成分是。

2.骨在稀盐酸中浸泡后溶解了,剩余了有机物。

有机物可以增加骨的。

探究二:探究骨成分的含量[问题]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各占多少?[假设] 如果成年动物骨中有机物约占,无机物约占2/3,那么,取大鱼的骨煅烧后,骨的重量将减少,将大鱼的骨用15%的盐酸浸泡后,骨的重量将减少。

[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类型——实验法煅烧前的重量与煅烧后的重量的对比酸浸泡前的重量与浸泡后的重量的对比[材料用具]大鱼的肋骨、镊子、酒精灯、试管、火柴、15%的盐酸、清水、天平。

[方法步骤]一、煅烧骨1.取大鱼的肋骨,称一下重量,记录数值2.用镊子夹住骨放在酒精灯煅烧至变成灰白为止。

(注意观察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有无特殊的气味逸出?)3.冷却后再称重,记录数值4.轻轻敲打这根煅烧的骨,结果如何?二、酸浸泡骨1.取大鱼的肋骨,称一下重量,记录数值2.把骨浸入试管的稀盐酸中15—20分钟左右。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精彩动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提问:“你们知道骨和关节是如何支持人体运动,并保持运动姿势的吗?”激发学生对骨和关节的兴趣;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骨的成分和特性的PPT,讲解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作用和含量;
三、教学策略
(一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骨和关节的结构;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骨的成分和特性与运动的关系;
4.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骨的成分、物理特性和功能;
4.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生物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生物学的魅力。

骨的成分及特性教学设计1

骨的成分及特性教学设计1

第15章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二课时〕《骨的成分及特性》教学设计授课人:双流区九江初级徐开秀授课对象:八年级五班授课地点:录播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1、知道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理解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的关系;2、理解不同年龄阶段骨中成分的比例。

3、稳固实验探究活动的根本步骤和要求。

〔二〕能力:1、对探究问题能作出合理的假设,并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2、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活动:探究骨的成分,理解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的关系;2、不同年龄阶段骨中成分的比例。

三、教学难点:活动:探究骨的成分,理解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和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探究实验相关材料。

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骨的成分及特性有机物:柔韧,使骨有弹性无机物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举重运发动能承受的压力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及特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现象分析骨的特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不同年龄段的骨的特性,懂得我们要关爱老年人的原因。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并结合学生自身举例,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对自己的重要性。

本课缺乏之处: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具有直观性,但学生的动手和合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将老师演示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实验教案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实验教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骨的成分和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骨的成分。

难点: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三、【实验器具】新鲜草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15%的稀盐酸、烧杯(200ml x2)、解剖盘、解剖针、镊子、酒精灯、打火机、一次性杯子(盛有清水)。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准备好鱼骨5根以上(周一下午)和其他仪器材料(实验室借)。

提前将鱼骨泡入稀盐酸中。

2、导入:同学们来上课都背着书包,大家的书包是不是有点重呀?我们能背起书包,是靠我们身体里面的骨骼来承受书包的重量。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股骨是哪里呀?就是大腿的这个骨头【拍大腿】,肱骨呢?就是手臂这里啦【捏手臂】。

大家想一想,骨能承受这么高的压力,是不是与骨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板书:骨的成分与特性】3、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有什么感觉?(硬度、弹性){谢谢,请回}下面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板书:一、骨的特性:硬度、弹性】*做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质。

记不记得之前学过钙质是一种——(无机物)。

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骨胶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是有机物?(是)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骨的组成成分有?(无机盐和有机物)【板书:二、骨的成分:假设:无机盐、有机物】*设计实验:那么我们怎么检测骨中是否真的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呢?①我们说,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

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是什么成分呢?{忘记了?有机物燃烧掉,剩下的灰烬是什么?}(无机物)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无机物?(可以)【板书:燃烧法】②那么有机物怎么测定?我们刚刚说骨里面含有钙质,现在老师告诉大家,骨中的钙质等无机物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溶解。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教学设计
2.提问:“为什么运动员能够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这与他们的骨骼有什么关系?”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骨的成分和特性决定了其功能。
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水。
2.详细讲解骨的物理特性(如弹性、硬度、抗弯性)及其与动物运动的关系。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生物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动物,分析其骨骼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进行设计,并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并将其与动物运动功能相结合。
2.重点: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分析、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生物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2)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难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骨的成分、特性及其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强调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骨骼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

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组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能燃烧,燃烧后变灰白 用硬物敲击 骨硬脆易碎 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冒出气泡,骨变软 对折弯曲 骨柔韧可弯曲打结 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敲击和弯曲 骨坚硬有弹性 不做处理
实验
结果 方法
鉴别 结果
分析及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骨质中有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无机物
2.一块骨重6克,为了骨是幼年人骨、成年人骨 还
是老年人骨,将骨放在火上煅烧变成灰白色后, 老年人 不能再燃烧,称其重为4.2克,则它是﹙ ﹚ 骨。
主要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 骨具有韧性。 想一想: •为什么儿童和少年期的骨容易变形? •老年期的骨容易骨折?
骨的成分与特性的关系
骨的成分含量 时期 儿童 少年 时期 成年时 期 老年时 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物理 特性
弹性大,硬 度小,不易 骨折易变形
大于1 /3 1/3 小于1 /3
实验课: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
(北师大版)
作课教师:长垣县魏庄镇一中
魏静
[实 验]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提出问题:
骨中含有哪些成分?
2、作出假设: 骨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物和有机物
探究导航: 有机物可以燃烧,无机物可 以溶解在稀盐酸中。
[ 活 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3、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
小于2 /3

2/3 坚硬又有弹

大于2 /3
弹性小,硬 度大,易骨 折
青少年 为什么 要注意正确的 坐、 立、行的姿势?
青少年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1/3,因而弹性 大,硬度小,更容易变形,不良的坐、立、行姿 势能引起骨骼的畸形发育,青少年常见的就是脊 柱侧弯和驼背。

初中生物人体的骨骼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的骨骼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的骨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能够说出一些重要的骨骼部位及其功能。

3. 理解骨骼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和运动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主要的骨骼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1. 骨骼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人体骨骼的命名和位置的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图片资料。

2. 模型骨骼或图解骨骼。

3. 教学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2. 列出一些常见的骨骼部位,让学生尝试猜测它们的功能。

二、讲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PPT、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骨骼的结构,讲解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

2. 分别介绍骨骼的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三、分组讨论骨骼部位及其功能(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骨骼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进行骨骼命名和定位的小测验。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疑惑。

五、课堂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总结人体骨骼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了解骨骼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人体骨骼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理解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主题:骨骼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 理解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骨骼的组成;
2. 骨骼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骨骼的各个部分的构造及作用;
2. 理解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出问题:你知道人体骨骼的作用是什么吗?
2. 学生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二、讲解骨骼的组成(15分钟)
1. 骨骼由什么组成?
2. 骨骼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3. 过程中引导学生画出骨骼的示意图。

三、讲解骨骼的功能(15分钟)
1.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 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哪些?
3. 引导学生讨论骨骼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活动(20分钟)
1. 带领学生做实验,观察动物骨骼的结构;
2.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保持健康的骨骼。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骨骼的组成和功能,但还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 下节课可通过更多实验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骨骼的组成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骨骼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简单描述骨骼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骨骼的组成;
2. 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掌握骨骼的组成和作用;
2. 理解骨骼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知道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骨骼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骨骼的组成(15分钟)
1. 骨骼是由骨头、骨板和骨节组成的;
2. 骨头由骨质和髓质组成;
3. 骨板是由骨质和骨膜组成;
4. 骨节是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液组成。

三、讲解骨骼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骨骼的结构: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
2. 骨骼的功能:保持人体形态、维持身体平衡、支撑身体负担。

四、讲解骨骼的重要性(10分钟)
1. 骨骼是支撑全身的基础,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平衡;
2. 缺乏骨骼支撑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等问题;
3. 要保持骨骼健康需要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五、小结与课堂练习(10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骨骼的组成和作用,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写一篇关于骨骼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骨骼的组成和结构,掌握骨骼的功能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2. 学科领域:生物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骨的成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骨的成分鉴定方法的掌握。

2.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骨骼标本、盐酸、酒精、石棉网、火源、放大镜等。

2. 实验药品:10%盐酸溶液、酒精。

3. 教学资源:骨骼标本、实验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骨骼标本,引导学生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骨的成分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定骨的成分。

2. 知识讲解2.1 教师讲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2 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3. 实验操作3.1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3.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结果观察与分析4.1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验结果。

4.2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堂小结6.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实验操作技巧。

7.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8. 板书设计8.1 教师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8.2 学生查看板书,强化记忆。

六、教学反思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骨的物理特性。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十、课程拓展1. 邀请骨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骨的科学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骨骼博物馆,加深对骨骼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物骨关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骨关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骨关讲解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骨骼知识。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人体骨骼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块
骨头?骨头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答,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骨骼的结构(10分钟)
1. 人体骨骼的组成:骨头、关节、韧带、软骨等。

2. 骨骼的分类:分类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3. 骨骼的分布: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分布在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三、讲解骨骼的功能(10分钟)
1. 支撑作用:骨骼能够支撑人体,使人体保持稳定的姿势。

2. 保护作用:骨骼能够保护重要器官,如头颅保护大脑,胸部保护心脏等。

3. 运动作用:骨骼和肌肉协同作用,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四、实验或展示(15分钟)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或展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他们对骨骼的认识。

比如,展示各种骨骼模型,让学生猜测骨骼的名称及功能。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多注意保护自己的骨骼,保持
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查找一些关于骨骼的知识,例如人体有哪些重要的骨头,每块骨头
的功能等。

七、教师反思
本节课以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看、听、亲自操作等多种方式来学习
骨骼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或实验,让学
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掌握使用盐酸脱钙法鉴定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盐酸脱钙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盐酸脱钙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骨的成分有哪些。

2. 讲解:介绍骨的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和黏多糖,无机成分主要是钙盐。

3.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骨样本,将骨样本放入盐酸中浸泡。

步骤2:观察骨样本在盐酸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步骤3:将浸泡后的骨样本取出,清洗干净。

步骤4:观察清洗后的骨样本,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5. 总结:强调盐酸脱钙法在鉴定骨的成分中的应用,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课后作业1. 复习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鉴定骨的成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了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骨样本的变化,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要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学生能正确操作盐酸脱钙法实验。

3. 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六、实验材料与仪器1. 骨样本:牛骨或猪骨。

2. 盐酸:分析纯,浓度为10%。

3. 玻璃试管:直径至少2cm,高度适当。

4. 镊子:用于取出骨样本。

5. 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盐酸。

6. 实验台:用于放置骨样本和仪器。

七、实验步骤1. 准备骨样本:将骨样本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2. 浸泡骨样本:将骨样本放入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盐酸,使骨样本完全浸泡在盐酸中。

初中八年级生物: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生物: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Explore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bon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ⅰⅰ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bon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
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执行计划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
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不做处理
结果
鉴别
方法
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
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
结果
分析及结论
【讨论】
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思考】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