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大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大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大全★ 1、名词说明: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坚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取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坚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能够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坚持生态系统的平稳。

饲料:正常情形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取、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爱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和谐进展,为坚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究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证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奉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爱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坚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坚持生态系统的平稳。

动物科学专业公开课畜牧养殖与动物营养学基础

动物科学专业公开课畜牧养殖与动物营养学基础

动物科学专业公开课畜牧养殖与动物营养学基础动物科学专业是研究和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原理与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动物科学技术和业务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而畜牧养殖与动物营养学基础则是动物科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畜牧养殖学和动物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

一、畜牧养殖学畜牧养殖学是研究和运用有关养殖和圈养动物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遗传育种、繁殖生理、繁殖管理、育种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在畜牧养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动物的解剖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动物的繁殖与繁殖管理等知识。

1. 动物解剖结构动物的解剖结构是理解动物体内器官构造与功能的基础。

畜牧养殖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动物的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解剖结构,以了解动物的解剖特点及其对养殖管理的影响。

2. 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分析动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基础。

学习畜牧养殖学时,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长速度、生长曲线、分娩规律等内容,以指导养殖者合理管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 动物的繁殖与繁殖管理动物的繁殖与繁殖管理是畜牧养殖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动物繁殖的生理特点、人工授精技术、繁殖周期与繁殖率等知识,以帮助养殖者提高繁殖效果和管理水平。

二、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和应用科学原理,以合理组合饲料和营养元素供应,为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健康和良好生产性能的学科。

在动物营养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消化生理、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等方面的知识。

1. 动物的消化生理动物的消化生理是学习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咀嚼、吞咽、胃肠吸收等过程,以了解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规律。

2.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指对动物进行合理饲养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饲养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包括合理的栏舍环境、适宜的圈舍设计、科学的日常管理等,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回复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回复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回复【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一、综述标题及目录综述标题:动物营养学报综述:[主题]目录:1. 引言2. 动物营养基础知识3. 研究方法与技术4. 进展与应用5. 结论6. 参考文献二、引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动物营养的重要性以及该综述的主题,概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

三、动物营养基础知识该部分着重讲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动物营养需求、消化吸收、代谢过程、营养元素等相关知识。

1. 动物营养需求:详细介绍不同动物在生长发育、育种和生产方面的营养需求。

2. 消化吸收:探究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消化过程,包括饲料的加工与利用等。

3. 代谢过程:介绍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

4. 营养元素:介绍动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作用、来源和摄入量。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该部分详细论述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动物实验设计、样品采集与处理、营养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

1. 动物实验设计:介绍动物营养学中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分组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

2. 样品采集与处理:详细介绍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包括饲料样品、动物组织和血液样品等。

3. 营养指标测定:阐述常用的动物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如体重测定、饲料消耗测定、生长速度测定等。

4. 数据分析:介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用以解释实验结果和验证研究假设。

五、进展与应用该部分总结动物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1. 营养需求研究:综述过去几年来致力于动物营养需求研究的新发现和理论进展。

2. 营养改良与强化:介绍不同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对动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如饲料改良、草料改良和饲养管理的创新。

3. 营养与健康:概述营养与动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对动物健康的影响等。

4. 营养与环境:介绍动物饲养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泄物处理和废物利用等。

动物营养基础

动物营养基础
• 小肠是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主 要是其面积大。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消化后,大 部分产物在小肠被吸收。 • 单胃动物中的草食家畜,由于其大肠中存 在较强烈的微生物消化,因此对其消化产 物,盲肠、结肠的吸收能力较强。
第二章 蛋白质营养
•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动物细胞的重 要组成成分.动物蛋白质不同于植物蛋白质, 其差异主要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种类、数量和结合方式。因此蛋白质营养 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
• 瓣胃:在网瓣口和皱瓣口之间有瓣胃沟,液体和 细粒饲料可由网胃经此沟直接进入皱胃。瓣胃粘 膜形成百余片瓣叶,在瓣皱口两侧的粘膜形成一 皱褶,称为瓣胃帆,可防止皱胃内容物逆流进入 瓣胃。瓣胃的功能是否阻留食糜中的粗饲料,继 续加以磨碎,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皱胃。 • 皱胃:前接瓣胃后接十二指肠。皱胃粘膜光滑、 柔软,粘膜内含有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其功能 与单胃动物的胃相似。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动物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 肝、胆、胰腺、小肠和大肠。 各种动物消化器官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单胃动物猪的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猪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肝胆、胰腺和大肠构成。
口腔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和舌、齿龈及唾 液腺组成,唾液腺包括腮腺、舌腺和舌下腺等。上唇和鼻 连在一起构成吻突。 猪胃是单室混合胃,分无腺部和有腺部。有腺区分为 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无腺区位于贲门周围。
三、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饲料被消化后,从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然后再输送到机体各个 组织合成畜体的营养成分。 • 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是 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及饲料成分和停留时间。

营养与饲料教案

营养与饲料教案

营养与饲料教案第一章动物营养基础知识一、本章授课目的1.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掌握其化学组成的不同点;2.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特点;3.掌握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以及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4.了解水的作用及利用。

二、本章主要内容1.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掌握其化学组成的不同点;2. 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和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规律;3. 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技术措施;4. 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与营养作用;5. 能量的代谢转化;6. 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7. 水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三、授课时数22~24学时四、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1.PPT、2.录像、3.挂图)。

五、课堂组织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如:1、运用暗示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2、情感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3、案例教学(如1.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2.微量元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六、本章重点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利用特点3. 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七、本章难点1.维生素的缺乏症2.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八、实验实习1. 油脂酸价的测定2.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观察九、思考题1.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2.小肽的种类和作用3. 提高NPN的利用率和防止氨中毒的措施4. 粗纤维的作用5. 不同能量体系的利用第二章饲料原料一、本章授课目的1.了解饲料原料的分类及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3.掌握不同饲料原料的利用特点和加工方法二、本章主要内容1. 了解饲料原料的分类;2. 了解青绿饲料和粗饲料的种类;3. 掌握粗饲料和青贮饲料的制作原理和方法;4. 掌握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的营养价值及饲喂特性;5. 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常用的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的作用、用量。

三、授课时数15~16学时四、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1.PPT、2.录像、3.挂图)、实物教学、现场教学。

养羊营养知识点总结

养羊营养知识点总结

养羊营养知识点总结1. 羊的日常饮食羊的日常饮食主要包括草料和浓缩饲料。

草料是羊的主要食物来源,可以提供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草料并不能满足羊的全部营养需求,这时需要加入浓缩饲料来补充羊的营养需求。

2. 草料的质量草料的质量对羊的健康和生产力有着重要影响。

优质的草料应该有适当的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纤维含量和矿物质含量。

此外,草料的新鲜度和清洁程度也对羊的健康有着影响。

3. 浓缩饲料的选择浓缩饲料包括玉米、麦麸、豆粕等,能够补充羊的蛋白质和能量需求。

根据羊的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浓缩饲料对羊的健康和生产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常见疾病对营养的影响羊常见的疾病包括肠道寄生虫感染、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都会影响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羊的健康和生产力下降。

因此,对羊的日常饮食进行管理和监控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5. 羊的水需求水对羊的生长和健康同样重要。

羊对水的需求量随着年龄和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

充足的水能够保障羊的健康和消化功能。

6. 怀孕和哺乳期羊的营养需求怀孕和哺乳期是羊的生理重要阶段。

怀孕和哺乳期的羊需要更多的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

合理的营养管理能够保障羊在这一阶段的健康和生产力。

7. 羊的草料选择不同品种的羊对草料的选择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羊更喜欢的草料是青草、苜蓿等,这些草料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

合理选择草料可以提高羊的食欲和摄食量,有利于健康和生产力的提升。

8. 营养需求随季节的变化季节变化对羊的营养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冬季,由于气温的下降,羊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长。

因此,在不同季节对羊的饲料进行调整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9. 羊的特殊营养需求毛绒动物的毛发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对于长毛的羊种,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于保障毛发生长和优质羊毛的产出非常重要。

10. 营养与疾病预防良好的营养管理不仅可以保障羊的健康和生产力,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一部分 饲料营养成分与作用---第一章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饲料营养成分与作用---第一章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2、不同点
化学成分 干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植物体(饲料)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低,变异大,NPN非蛋白氮多 变异大,主要为简单的甘油三酯 高,含 CF粗纤维 (贮备物质、结构物质) 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 动物体 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 含量高,且近似,13~19%,多为真蛋白 (结构物质) 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 (贮备物质) 低,只有 1%以下的糖原,不含 CF
(一)饲料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 产产品、做功等,具有类似化学成分和性质的物质称之。 也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水分 饲料养分 干物质 (DM) 有机物
无机物(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 CHO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CP FAT(EE) Vitamin
(二)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 1、共同点 (1)都以水分含量最高。 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 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 (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但动植物体内,同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 用极不相同。
第五节 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一、植物生长所处的条件 • (一)土壤 • 黑土: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通透性 好,所以可生产出优质饲料。 • 粘土:通透性差,常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生 产出的饲料较为粗糙。籽实CP含量低,茎叶CF 含量高。 • 泥炭土、沼泽土、干爆砂土则生产出的饲料营养 价值更低。
1、饲料中初水的测定(primary moisture) 鲜样在60-70℃的恒温干燥箱中烘3~4小时,取出 在空气中冷却30min,在同样烘干1h,取出,待两次 称重相差小于0.05g时,所失去的水分为饲料的游离 水即初水。 鲜重料重(g)-风干饲料重(g) 初水 = ×100% 鲜重料重(g)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保障动物健康。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改善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动物营养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共200多年时间才形成的。 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 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现代动 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时 间为第一阶段。
此期的最大成就是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创立了燃素学说,奠定 了营养学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的营养学进展很慢。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 为第二阶段。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 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 制;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 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 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一)现代动物营养学所取得的成就
5.了解了多种因素对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影响。 6.认识了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7.研究领域正在由宏观向微观、由群体营养向细
胞营养分子营养、由局部向整体、由静态向动 态方向发展,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形成, 如环境营养学、免疫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 分子营养学等。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营养与饲料 营养物质 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学 饲料的营养价值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资料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资料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一、动物营养我们知道,任何物质不会会凭空产生,动物也是一样,它要生存、生长、乃至产肉、产奶、产蛋,都须要吃入营养物质即饲料来完成。

而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外乎六大类:水份、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作用:(1)构成动物体的重要物质。

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基础物质而构成的。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之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能占到动物干物质的50%左右。

肌肉、肝、脾中可达80%。

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式不同所致。

例如,球蛋白是构成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硬蛋白则是构成骨骼、筋腱、韧带、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

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和产蛋等生理生化过程,均是以特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物质中都含有碳、氢、氧,惟有蛋白质中含有氮。

所以,蛋白质乃是动物机体的氮的唯一来源,无论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均不能代替它。

(2)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动物体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情况下,也需要不断摄人蛋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

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

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0.25%~0.30%进行更新。

若按此计算,则每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即全部更新一次。

(3)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功能物质动物体中许多重要的功能物质,如酶和激素在体内起催化和调节代谢的作用,免疫抗体(免疫球蛋白)能增强防御机能和提高抗病力的,血红蛋白承担运输氧的功能等,这些物质均是以蛋白质为主体而构成的。

此外,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水分正常的分布、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等,无不与蛋白质有关。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动物营养学是一个研究动物如何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作为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饲料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点。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奶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规律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包括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二、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内容1. 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种类动物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及其比例。

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有助于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饲料成分与质量学生将学习饲料的成分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于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

学生还将研究如何评价和鉴别饲料的质量,以确保动物获得充分的营养。

3. 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本课程还将涉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添加剂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合理使用是动物饲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 饲料加工技术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饲料加工技术,包括颗粒饲料、颗粒料、混合饲料等。

了解饲料加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可食性和消化性,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掌握饲料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学生需要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以确保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

3. 熟悉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同时要注意添加剂对动物的影响及潜在风险,以确保合理使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设计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设计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设计一、动物营养基础动物营养是研究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排泄和转化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以及动物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的科学。

它为饲料配方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是动物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饲料原料特性饲料原料的特性直接影响到其营养价值和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

例如,谷物类原料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源来源;蛋白质原料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而脂肪原料则提供大量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三、饲料配方原则饲料配方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二是经济合理,降低成本;三是考虑饲料原料的来源与品质;四是优化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四、饲料配方设计步骤设计饲料配方主要遵循以下步骤:确定饲养目标和营养需要量;选择适合的饲料原料;根据饲养标准制定初步配方;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和调整;评估配方成本和经济可行性;试验验证并调整配方。

五、饲料质量与安全控制饲料质量与安全是饲料工业的生命线。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有效和合规。

安全控制则应贯穿于饲料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料验收、加工、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六、饲料成本控制饲料成本占动物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合理的饲料成本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优化配方、合理使用资源、降低损耗等。

七、动物生长与生产性能饲料配方对动物的生长与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的饲料配方能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定期评估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八、营养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动物的营养需求有一定影响。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动物需要更多的水分和电解质;而在低温环境下,则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因此,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九、饲料配方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不断优化饲料配方以满足动物生产的需要。

这包括对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现有配方的改良。

动物营养与饲料基础知识

动物营养与饲料基础知识

无氮浸出物
75.1 87.7 89.6
碱化处理对稿秆消化率的影响(%)
营养物 未经
处理时间(h)
质 处理 1.5 3
6 12 72
有机物 45.7 59.3 70.3 70.3 71.2 73.1
粗纤维 58.0 69.2 79.8 79.8 80.3 72.3
无氮浸 出物
40.2
48.1 57.6 57.3 60.3
1、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 壁的肌肉运动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 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的化学 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 准备。
口腔是猪、牛、羊等哺乳动物主要的物理消 化器官物理性消化:鸡、鸭、鹅等类对饲料的 物理消化,主要是通过肌胃收缩的压力和饲料 中的硬质物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粒度起十 分重要的作为。
瘤 胃 内 容 物
瓣胃及内容物
皱胃内容物
网胃内容物
反刍及食物消化
微生物消化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2.1 饲料的可消化性
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瘤胃的内环境: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2.2、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 消化力与消化性
(1)、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 可消化性。 (2)、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 消化力。 (3)、消化率:是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 统一指标,它是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用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2.3 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2.4 各类动物消化、吸收的特征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植物与动物1.1 植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植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养分和光能。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素,其含量约占植物体积的70%~90%,对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渗透压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基本物质基础,一般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其吸收与利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1.2 动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动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水分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因素,对于体液稳定、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能量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基础,其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和脂肪是动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动物的微量营养物质,对于机体新陈代谢、骨骼形成、酶系统活性和激素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1.3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来源。

而动物通过摄食植物及其他生物性食物,将其内含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物质的来源2.1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光能。

植物的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将有机物质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2.2 动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动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植食动物通过吃植物及植物性食品,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其他动物,将其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营养物质的分类3.1 营养物质的基本分类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宏量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两大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2.1937年,MaylIard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e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中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灰分等;酸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成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半纤维素上。

3.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IOO%-(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4.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含有纤维素。

第三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动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残渣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醵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3)微生物消化:利用胃肠道微生物进行消化,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吸收。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一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XIOO%;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χioo%所以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4.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论述)(1)动物因素: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动物营养概述范文

动物营养概述范文

动物营养概述范文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和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

它包括了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消化吸收机制以及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等方面内容。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其生长发育、繁殖、生理功能维持、免疫力提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动物营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

其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入主要通过食物的摄食来实现。

动物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物。

食物的摄取涉及到动物的摄食行为、口腔解剖和生理、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等过程。

摄食行为主要受到动物个体的生理需求和环境刺激的调节,如食欲、味觉和嗅觉等。

口腔解剖和生理主要包括咀嚼、吞咽和唾液的分泌等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食物的初步消化和准备胃肠道的进一步消化。

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是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从食物中释放出来、转化为可利用形式并吸收到血液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胃酸和酶的分泌、胃肠道壁表面的吸收和排泄等。

第三,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主要通过代谢来实现。

代谢是指动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被分解、合成、转化和储存,以满足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代谢的主要途径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主要通过糖酵解和无氧呼吸转化为能量,同时也可储存为糖原。

脂肪主要通过脂解和β-氧化代谢为能量,同时也可储存为脂肪酸和甘油。

蛋白质主要通过蛋白质合成和分解来调节机体的氮平衡,并参与能量供应。

营养物质的代谢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

最后,动物营养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节性。

动物可以根据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变化调节摄取、消化和代谢以适应不同的营养需求。

这一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

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对摄食行为、胃肠道的蠕动和胃酸分泌等进行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食欲、胃肠道的分泌和吸收功能、代谢活性等。

这些系统在动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物健康护理知识

动物健康护理知识

动物健康护理知识概述动物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论是家庭宠物还是农场动物,它们的健康和幸福对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讨论动物健康护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

了解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照顾您所关心的动物,并确保它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健康。

饮食和营养正确的饮食和营养是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不同类型和数量的食物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以下是一些饮食和营养方面的重要原则:•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动物获得来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适当比例的营养物质。

•控制食量:根据动物的体型、年龄和活动水平,控制其摄入的食物量。

避免过度喂食和肥胖问题。

•提供足够的水:确保动物随时有清洁的饮用水可供饮用。

水的摄入对于保持动物的身体机能正常至关重要。

定期的兽医检查定期的兽医检查对于保持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兽医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定期兽医检查的重要性和频率:•疫苗接种:根据兽医的建议,确保动物接种必要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驱虫和跳蚤预防: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和跳蚤预防,以防止寄生虫的感染。

•牙齿和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检查并清洁动物的牙齿,以避免牙结石和口腔感染。

提供适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环境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提供适当环境的重要原则:•提供充足的空间:动物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休息。

宠物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农场动物需要足够大的舒适圈舍。

•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动物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有限。

确保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合动物的需求。

•提供适当的床铺和避难所:动物需要一个舒适的床铺和避难所来休息和睡觉。

锻炼和活动定期的锻炼和活动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锻炼和活动相关的重要原则:•定期的散步和游戏时间:让宠物狗享受草地上的散步和追逐游戏,让宠物猫玩具追踪和攀爬架等来保持体型健康。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引言反刍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

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摄入途径,以优化它们的饲养和养殖条件。

本文将介绍反刍动物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在理解反刍动物的营养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消化系统。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瘤胃、网胃、沟胃和真胃。

瘤胃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它起到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反刍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这种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被称为反刍。

网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二个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液体吸收。

食物在瘤胃中进行反刍后,通过槽的运动进入到网胃中。

网胃内的物质会被分离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固体部分会形成食糜,液体部分则被吸收进入到血液中。

沟胃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三个部位,它是一个紧贴在真胃之前的结构。

沟胃与网胃类似,也起到过滤和吸收的作用。

沟胃将食物进一步处理,并将其分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真胃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部位。

在真胃中,食物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真胃分为底胃和大网胃两部分,底胃负责分泌消化酶,大网胃为食物的储存和进一步消化提供空间。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

反刍动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纤维素和淀粉。

纤维素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但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等供反刍动物吸收利用。

淀粉则可以直接被反刍动物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蛋白质是反刍动物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反刍动物通常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产物来获取蛋白质。

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来源有所不同。

脂肪脂肪是反刍动物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脂肪还可以帮助动物吸收和利用脂溶性维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为调节因子或辅酶或辅基的成分。

2、抗应激作用: 一、概 述  营养不良、疾病、冷热、接种疫苗、惊吓、运输、转群、换料、鸡断喙、仔猪断奶、 (一)维生素的概念 有害气体的侵袭及饲养管理不当、抗营养因子及高产等,高密度饲养造成肉鸡的高温 1.概念 应激尤为突出→ → →致使生产性能下降,自身免疫机能降低, (维生素摄入量相对减 • V 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 少) ,发病率上升,甚至大群死亡。

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在代谢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它作为养分利用 添加维生素 A、D、E、C 及烟酸。

如添加烟酸可缓和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的应激危 的调节剂,可促进能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高效利用。

维生素的作用是特定的, 害;仔猪断奶时,补充维生素 C,可使仔猪尽快适应环境,正常生长发育;高温条件 不能被其他养分所替代,而且每种维生素又有各自特殊的作用,相互间不能替代。

动 下,蛋鸡饲粮中添加 0.01%~0.04%的维生素 C,不仅能消除高温对蛋鸡的不适,而且 物缺乏维生素将导致特异性缺乏症。

提高产蛋率 5%,并改善蛋壳质量。

• 2.特点 3、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机能: • 需要量少,通常以μ g、mg 计。

 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可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其中以维生素 A、D、K、B6、B12 和 • 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C 的免疫功能最为明显。

•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调节。

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供给热能,在体  饲粮中高水平维生素 A(6×104IU/kg)或维生素 E(300 IU/kg)均能增强机体对 内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其中有些 V 是辅酶的组成部分。

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用维生素 E 强化免疫系统可能更有效。

目前,超量添加维生素 •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是替代抗生素的有效办法之一。

• 过量——中毒症 4、提高繁殖性能:  提高种鸡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即可增加鸡蛋中相应营养素的含量有助 (二) 维生素的分类 于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

有 14 种 V 在动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

分类: • 与动物繁殖性能有关的维生素有 A、E、B2、泛酸、烟酸、B12、叶酸及生物素等, 脂溶性维生素: A、D、E、K 其需要量高于同等体重的商品动物。

水溶性维生素(B 族和维生素 C ):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B1、B2、泛酸(B3) 、烟酸(PP) 、B6、叶酸(B9) B12、生物素(H) 、 、胆碱、VC 类 V 物质:肌酸、肉毒碱、硫辛酸、Co、乳清酸、芦丁、对氨基苯甲酸、黄蝶呤、潘  饲粮中添加维生素 E,可防止肉品中脂肪酸氧化酸败,阻止产生醛、酮及醇类等气 味很差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

安酸  应激敏感型猪遇到各种应激原,常会发生“应激综合征”,易产生“PSE”肉。

饲 【表】维生素符号与名称对应表 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 E,可防止或减少“PSE”肉的产生。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 猪日粮中添加 200mg/kg α -生育酚,可显著提高猪肉贮存稳定性,熟猪肉的货架 1.吸收: 寿命延长 2d, 明显降低冻猪肉在 4℃条件下贮存解冻时的滴水损失; 肉牛每天补充 50mg  脂溶性 V(FV)与脂肪的微粒一起经消化道吸收,脂肪吸收量增加促进 FV 的吸 维生素 E,可延长牛肉货架寿命,减少肉的折价损失。

收。

蛋鸡饲粮中添加维生素 A、D3 与 C 有助于改善蛋壳强度和色泽。

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高  水溶性 V(WV)大多通过扩散方式吸收,但 B12 需内因子(糖蛋白) 。

水品维生素,生产“营养强化蛋”已被生产所采用。

适当维生素组合,还可调节蛋鸡 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 • 脂溶性 Vit——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储量多,尤其是 VA 贮存量可满足 6 个月的需 体内生化反应,从而实现降低胆固醇鸡蛋的生产。

6、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 要 ;  集约化生产使家禽生产性能不断提高, 由于新陈代谢加剧, 肉鸡生产中常发生代谢 • 水溶性 Vit——几乎不在体内储存,每天随大量水排出; 异常疾病,如猝死综合征、腹水症、脂肪肝和腿病等,一般首先发生的是生长最快的 3.排泄路径 鸡,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具有一定的预防代谢疾病的作 脂溶性 Vit—— 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用。

水溶性 Vit—— 尿中排泄  例如,日粮中添加 20mg/kg 烟酸,可防止因烟酸缺乏所致的产蛋鸡脂肪肝的发生。

某些来自于微生物合成的 B 族维生素也经粪便排出。

快速生长肉鸡的腿病,可通过日粮中加入高水平生物素、叶酸、烟酸和胆碱,部分得 4.过量的脂溶性 Vit(超过推荐量的 500 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 Vit 却不 到纠正。

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 Vit)。

7、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均会产生缺乏症状。

 超量添加维生素是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6.体内微生物可合成水溶性维生素和 VK,而不同合成 A、D、E。

(五)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四)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1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 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生产力下降等,但也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

• 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同时导致特异性缺乏症,如: 干眼病(VA) 、脚气病(B1) 、糙皮症(烟酸) 、坏血病(VC) 、佝偻病(VD) 。

• 补足 V 时,缺乏症将逐渐消除。

(六)维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 • 简单的 V 缺乏症可由于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生长、妊娠、泌 乳、感染、胃肠病症导致的吸收障碍,抗菌素破坏肠道微生物区系,体力消耗过度等, 使需要量超过正常,这些情况下可用 V 来治疗。

• VA:治疗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皮肤和粘膜损害,黑暗适应力障碍及肝功紊乱。

• VD: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并在骨折后骨萎缩时促进骨痂形成,增加牙齿硬度。

(七)维生素的需要特点[影响 V 需要量的因素 ] 1、动物因素:种类、年龄、生理时期、健康与营养状况及生产水平等。

 例如, 高产奶牛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干奶期奶牛和产奶少的奶牛要高; 为保证种蛋 孵化率,种母鸡日粮中维生素 A、D3 和 E 的水平比快速生长的肉仔鸡还高。

2、维生素颉抗物  饲料中含有某种维生素颉抗物时,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 如脂肪氧化酶破坏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

 生鱼,尤其是淡水鱼和某些细菌含有硫胺素酶,可破坏维生素 B1。

 豆科牧草中双香豆素可颉抗维生素 K 。

3、应激因素→ →增加需要量  例如动物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其原因有,传染病菌和 寄生虫本身存活需要维生素,肠道寄生虫侵害黏膜,影响维生素的吸收,病菌和细菌 在动物体内产生毒素,分解和排除这些毒素也增加了对维生素的需要。

 采食高水平维生素日粮,会降低雏鸡伤寒病的死亡率。

4、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集约化饲养→ →增加需要量 集约化饲养易产生维生素不足的原因:  (1)笼养动物,接触粪便机会减少,从粪中获取维生素 B 族的量降低;动物接触 阳光少,体内合成维生素 D3 的量下降。

 (2)饲喂动物的配合饲粮中,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少,如青饲料、苜蓿草、酵母、 奶制品、肉制品等,造成了天然维生素的缺乏。

 (3)动物免疫力下降,应激因素增多,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数量减少。

 (4)动物疾病增多,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破坏了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 了合成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C 等的数量。

 (5)动物生产兴农那嘎提高,市场对动物产品品质要求高,这就加剧了动物对维 生素的需要量。

5、日粮营养成分  日粮中脂肪含量不足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其需要量增加;  蛋白质的供给量增加时,维生素 B6 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 蛋氨酸不足时,胆碱需要量增加;色氨酸不足时,烟酸需要量增加。

 CHO 大量供应时,会增加维生素 B1 的需要量。

 日粮中使用小麦代替部分玉米时,应增加生物素的补充量。

 日粮中钙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时,维生素 D6 的需要量增加。

 维生素 E 有保护维生素 A、C 的作用;硒的供给可节省维生素 E。

6、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7、体内储备 (八)生产中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及添加量 1、需要补充的维生素种类 (1)反刍动物:放牧常需 VA(或胡萝卜素),可能还需 VE。

限制饲养,VA、D 、E ; 应激和高产时加 B1 和烟酸,舍饲中补充 B 族降低死亡率;犊牛代乳料补充 A、D3、E、 B 族、C ,甚至补充所有维生素。

(2)草食动物: 最可能缺乏 VA 和 E。

(3)禽: 集约化生产对 V 缺乏敏感,玉米-豆饼日粮常需 A、D、E、K、B2、烟酸、 B12、胆碱(该日粮几乎不含 D 和 B12) ,而 B1、B6、生物素和叶酸一般可满足需要, VK 的需要量比家畜高。

笼养比平养、种鸡比商品鸡需要更多的维生素。

(4)猪: 玉米-豆粕日粮容易缺乏 A、D、E、B2、烟酸、泛酸、B12,有时需添加 Vk 和胆碱。

所有猪的日粮都应添加 A、D、B12、B2、烟酸、泛酸、胆碱,一些厂家添加 VE、K、生物素和 B6、后 4 种是为了抗应激,防止亚临床缺乏和应付其他可能引起增 加的情况。

• 【姚 P66 表 2-17 与不同性能有关的维生素】 2、维生素的添加量  ARC 和 NRC 标准中使用的是“最低需要量”,它是在试验条件下测定的,以不 发生特定的缺乏症为主要依据。

因此,在拟定维生素的实际需要量时需考虑多种因素 的影响【表 姚 P60】 。

 超量添加维生素已成为国内外获得动物最佳生产性能和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 之一。

(九)维生素的来源 维生素的来源主要有饲料、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和动物某些组织器官合成。

1.饲料 ——维生素或其前体物 (外源性维生素) 2.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瘤胃、大肠 (内源性维生素) 3.体内转化——种类有限 (内源性维生素) • 饲料中的 V 有些是以无活性的前体物形式存在的, V 原, 叫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V。

• 大多数饲料均含有 V,精料主要含 B 族 V,青绿料主要含胡萝卜素,饲料 V 含量因种 类、部位、条件、收割期、加工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