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BF,CBV 和T P 图像的功能聚类分析能够根 T
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不 同的解剖区域分类, 每个类
别内的组织有相关的功能参数, 在一张图中同时显 示 CBF, CBV 和 T P 三个参数。在三维特征图中, 类内的参数特征相关, 通过计算机 自动计算分析被
noise, DBSCAN) 的方法。对于TIA 和卒中的患者,
功能聚类分析能够辨认不同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
同时将 白质、 灰质和缺血区域组织的 CBF , CBV 和 T P 值均显示在不 同的类 中。应用 k-means 和 DBSCAN 分析算法可以结合 CBF, CBV 和 T P 三个参 数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一张图中对正常和缺血脑 组织进行分类, 并能评估每个被测脑组织分类区的 绝对值。
测的组织 , 即可反应脑组织的功能状态。默认选择 k
TDC 上从碘对 比剂开始出现到对 比剂达峰值的时 间。对这些灌注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色处理得
【 作者简介】 丽 ( 1983 - ) , 上海人 , 张 女, 硕士研究生
为3 , 通过 k-mean, 算法能区分健康人白质、 灰质及 大血管区。K)3 , 缺血组织显示于灌注图中。
研究及技术予以总结。
功能聚类分析的应用 功能聚类分析〔作为一种 ’ 〕
新的工具应用于 CT 灌注成像, 有利于正常脑组织、 缺血组织和大血管的区分。以 CBF , CBV 和 T P 图 像作为基础 , 应用分割( k-means) 和基于密度聚类分 析(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任丽;程焱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1(38)1
【摘要】CT灌注成像通过显示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能够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溶栓治疗;能够评估梗死脑组织的预后及溶栓疗效、预测出血性转化。
还能够通过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梗死进行预警;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脑血管狭窄、闭塞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69-73)
【关键词】CT灌注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
【作者】任丽;程焱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1
【相关文献】
1.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J], 赖光辉;郑小华
2.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J], 陈婷;郭大静;赵建农;方正;张维;敬永勇;倪卫国;葛冰
3.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J], 程雪;王刚;张祥林
4.CT 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兴强
5.西门子16层螺旋CT脑灌注与脑血管成像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联合应用 [J], 吴端贤;黄秀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 要】 目的 : 讨 C 灌 注 成像 (T I对 脑 缺血 性疾 病 的诊 断价 值 。方 法 : 5 摘 探 r r C P) 对 6例 临床拟 诊脑 梗 寒 的患 者及灌注成像检查 . 观察分析其 c T平扫表现及灌注成像的脑血流流量 ( B )脑血流容量 C F、 ( B 、 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1 ) C V)对 M T 和对 比剂峰值时问( r ) r 1 P 图像表现 ; T 全部病例 3 7d — 后复查 C T或 M I R 及临床
p an sa nn n 4 ae .ee r lic e c lso s weef u d i TP n 51 ae . n l so C Ic n b s d i li c n ig i 0 c s sC r ba sh mi e in r o n n C Ii c s sCo cu in: TP a e u e n da n sso v r al ee rlifr t n, s rvd s cu st n iae h xs fte ic e c p n mb a a o n ig o i fo ee r c rb a n aci i a o po ie le o id c td t e e ito h s h mi e u r ru d y o tl t en co i e te, h ud b a i gu o v laigp o n ssa d gvn fe t a r ame tt h ainswi — h e rssc nr i s o l eme n n f lfre au t r g o i n iigefcu lte t n ote p t t t a t n e h
随访。结果:6 5 例患者中 3 例发病 2 4 4h后来检查者 C T平扫和灌注成像都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灶 ; 2 2例发病 2 4h 内来检查者 C T平扫隐约可见脑梗死灶 6 , 例 灌注成像明确显示脑梗死灶 1 例 , 5 C 7 有 例 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8-08T15:52:04.9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张伟刘立国卢志刚杜学军[导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总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神经外科病例共42例,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CTP)检查。
计算出 CBF、CBV、MTT 及最大峰值时间 TTP( 指对比剂首次到达扫描层面内大动脉与到达脑组织的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 等参数.结果:CT灌注检查可一次性获取脑组织结构、血管及血流灌注等方面信息,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指导临床制订手术及治疗方案。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CT灌注成像;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ere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CT and CT perfusion imaging (CTP). CBF, CBV, MTT and maximum peak time TTP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contrast agents reaching the peak of the large artery and the brain tissue for the first time). Results: the CT perfusion examination can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rain tissue structure, blood vessel and blood perfusion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two level prevention provides an objective imaging basis. To guide the clinical formulation of surgery and treatment.[Keywords]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T perfusion imaging;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1],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占所有卒中的65%~80%[2],早期诊断、治疗及病因预测至关重要。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M d及 C P r灌注 成像 技 术 为近 年来 发 展较 为 迅 速 的成 像方 法 。C ’ 注成像 ( T prs ni ̄ n ) I 灌 C eui g 是指 在静 脉 内注射对 f o m
i gn a ei o tn eee c d v lefr l ia ig o i n dt at n .We rve tel eau e o mut s c T i gn n u ma ig h v mp r t frn e au o i c lda n s a r cn sa r me t e e iw h i r tr f l -l e C ma ig a ds m- t i i mai h l ia x r n d po p c f T p f s n i gn ,s e il o e b d oi ra r e t e ci c le et ta rs e t e u i z n me n oC o ma ig p cal frt o y s l og n. y h d
营 养 物 质 输 送 给 组 织 细胞 的 重 要 功 能 . 一 定 程 度 上 能 反 映 在 器 官 组 织 的 血 流 动 力 学 状 态 和 功 能 情 况 。通 过 影 像 学 手 段 1 1 评 价 脑组 织 的 灌 注 状 态 . C T灌 注 成 像 在 评 价 脑 组 织 灌 注 状 态 方 面 应 用 较 早 , 尤
【 关键词 】 灌 注成 像 ; 功能成像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中 图分 类 号 :8 44 R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0 12 l)7 07—0 10 —9 1 (oo o —16 3
Cii l p la oswt l・i eel T pr  ̄ nh fa l c pi t n il n a a ci IMutsc h  ̄a C ef o m rg i le u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中的应用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中的应用关键词】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灌注成像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成为评价脑缺血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多模式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及MR三维血管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1~3]。
但是MRI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扫描时间过长、价格昂贵、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等。
CT成像的快速性和普及性可以弥补MIR的缺点,但传统的CT成像不能早期诊断脑梗死,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可以从病理生理角度出发,发现缺血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给脑缺血患者的早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了希望。
并且,CTPI还可以被用于连续观察缺血再灌注后的脑血流情况,为研究溶栓治疗后脑组织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1 CTPI的基本原理CTPI是以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 volume principle)理论为基础的,当静脉快速注射碘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电影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4-5],根据该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通过彩色编码处理得到组织灌注功能图,用来表现并评价组织灌注状态。
CBV指感兴趣区内单位体积脑组织的血管床容积(包括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在内),CBF指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脑组织血管结构(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静脉窦)的血流量,MTT指血液通过感兴趣区毛细血管的平均时间,TTP指对比剂首次到达扫描层面内的大动脉与到达脑组织的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脑卒中是全球性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中67%~80%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ICVD)[1]。
AICVD患者的康复情况与脑组织的存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病变和准确评价成为临床防治的重点,CT灌注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笔者就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T、MS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1 超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和影像学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由于缺O2、Na+-K+、ATP酶失活,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障碍,造成细胞毒性水肿,加上缺O2造成组织内氧自由基等大量有害物质聚集、细胞破坏死亡,早期由于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液体向细胞内转移,但单位体积脑组织内液体总量并不明显改变,故常规MRI不能发现这种改变。
弥散加权MRI可以显示水分子的扩散受限引起的信号改变,因此DWI加权可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做出诊断[2]。
但由于缺血性半暗带区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无明显限制,因此DWI也不能发现异常的低血流灌注区。
普通CT在发病后4~6 h内即缺血期和12 h后出现坏死时,栓塞部分和正常脑组织密度相似,无法区分[3]。
部分早期脑梗死病人CT平扫可发现以下3个征象:(1)脑动脉高密度征(35%~45%),(2)局部脑肿胀(24%),(3)脑实质轻度密度降低(60%)。
以上征象在较大动脉阻塞后出现几率较大,假阳性、假阴性率均高,且重复性较差,即每个观察者认同不一样[4]。
Marks等[5]认为可能与细胞毒性水肿有关。
张永海等[6]认为轻度低密度征与血脑屏障(BBB)早期开放有关,因为发生细胞毒性水肿时水分子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而总水量并无变化,NCCT对早期脑梗死诊断十分有限。
CT增强在脑梗死前期,虽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和血脑屏障破坏,但因侧支循环很不充分,使造影剂无法灌注到梗塞区的血管内,而该区严重缺血,毛细血管渗入的造影剂浓度很低,不足以造成病灶的增强,不能显示脑梗塞前期的局部低灌注[7]。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孙 钢,李 理,李胜辉,李国英,丁 娟,朱仕芳,林长领,李 敏,邹晓凤(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 要】 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
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
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
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T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 BF与C 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 BF下降,C BV增高,并MTT 延长7处。
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
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v。
结论:320层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 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灌注;CT血管造影术;脑缺血;评价研究中图分类号:R814.42;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9)07-0789-04I nitial experience of whole2brain perfusion CT with3202detector row CT system in p 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SUN Gang,LI Li,LI Sheng2hui,LI Guo2ying,DING Juan,ZHU Shi2fang,LIN Chang2ling,LI Min,ZOU Xiao2fengDepartment o f Medical Imaging,Jinan Military G eneral Hospital,Jinan250031,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whole2brain per fusion CT with3202Detector row CT system in patients su ffering from ischemic stroke.Methods:E ight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underwent conventional CT scan and whole2brain per fusion CT with3202 Detector row CT system between4h~9days after the onset of sym ptoms.F ollow2up CT and/or MRI were per formed2~3days after the first CT examination.The sensitivity of the plain CT scan and whole2brain per fusion CT for the ischemic foci were com pared,and the quality of whole2brain per fusion and four2section per fusion images were als o evaluted.Radiation dose was recorded strictly.R esults:There were22ischemic foci in follow2up CT and/or MRI.9ischemic foci were found in plain CT scan,while,11ischemic areas were found in whole2brain per fusion CT.Reduced cerebral blood flow(C BF),cerebral blood v olume(C BV),and prolonged mean transit time(MTT) were shown in4ischemic areas,while,reduced C BF,increased C BV,and prolonged MTT were shown in the rest7ischemic regions.Observed range and edge of ischemic foci were better for whole2brain per fusion those that of four2section per fusion images.Radiation dose of whole2brain per fusion images was4.6mSv.Conclusion:By whole2brain per fusion CT with3202Detector row CT system with adminis2 tration of one contrast medium bolus,full evalu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can be achieved.【K ey w ords】 CT per fusion images;CT angiography;Cerebral ischemia;Evaluation studies 脑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确定缺血半暗带的范围以及可能发生梗死的低灌注区域,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计划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灶,o i等认为P 延长缺乏特异性〔。当此类病 Keg n T > >
灶出现于无颈内动脉狭窄、 闭塞性病变的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时, 其中一种原因是由于卒中早期局部 脑灌注压下降时, 脑血管代偿性扩张, 血管循环阻力 下降以利于维持正常的局部脑血流量 ; 同时 rB C V和
力( V ) r R决定的[。根据P eI 缺血区 C ’ ] o rs w s 〕 报道, 脑
研究及技术予以总结。
功能聚类分析的应用 功能聚类分析〔作为一种 ’ 〕
新的工具应用于 C T灌注成像, 有利于正常脑组织、 缺血组织和大血管的区分。以 C F C V和 TP图 B , B 像作为基础 , 应用分割( - en) km as和基于密度聚类分 析(esy a d tl srg apctn wt dni- s s i c ti o plaos tb e p a l en f i i i a u h
血容积( B )局部脑血流量(C F 、 r V C 、 rB )平均通过时
间( T) M I。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T I l C
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已由仅能测量 感兴趣区的血流灌注参数数值发展到整个层面的灌 注成像。多个血流灌注图像为临床观察脑内缺血性 病变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同时也产生了如何使用、 分析这些血流灌注图像的问题。本文就新近的临床
时, B r V和‘B/ B 也维持正常的关系。() C Vr F C 2当 rP C 下降时, P 脑血管将代偿性扩张, 血管循环阻力降
低以利于维持正常 rB 。此时 rB CF C V和 rB /C F C V rB 将增高, 但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在 此阶段脑动脉血供系统对其他原因造成的脑缺血的 代偿能力下降。( ) P继续下降, 3 rP C 此时血管扩张 已经达到最大程度, 代偿性血管扩张将可能失代偿, 但脑血流量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 rB 此时 C V仍然高 于正常水平, B /C F明显增高, r V rB C 大脑的氧吸收系 数增加以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在此阶段, 脑缺血 区域尚未产生不可逆性损伤, 如果脑组织的血液供 应进一步下降, 脑血管扩张失代偿, 脑血管塌陷,
P T图像上为高信号; rB ③ F图像基本正常. C 病灶的 rB C V值正常或增加,T , 延长为高信号, M P T 其中一 部分病灶 M 轻度增加,T明显延长。对于前两类 T P 病灶, 各家研究都认为是特异性的缺血性病灶。尤 其是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 V的下降已被公 rB 认为是不可逆缺血性损伤的标志。对于第三类病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 0 7年 1 2月第 4卷第 4期 7 uo N u r ai D cm e 20 , . N . N r er e b , e br 7 V l , 4 e l o h l e 0 o4 o
扫描, 覆盖整个脑容积约 3 4 S 0- 0 左右 , 此时对 比剂 在扫描开始的下方层面处于较早的动脉期, 有利于
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F二 V M F 血流; B B / T ( B: B: V 血容量;T : M 平均通过时间) 。将放射性示踪剂 经静脉快速注入, 示踪剂经左心室到达靶器官后, 通
过扫描获得示踪剂首次通过该器官的时间— 密度 曲线(D ) 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局部脑 TC 。
PrsnCP euo, ) fi T 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灌注图像质 量〔受扫描条件、 z 〕 对比剂注射总量及注射速度、 原始
异常时,T C P能够敏感诊断脑梗死, 敏感度达 9 %, 3 并对改组患者 C P随访 3 h结果证实 TP为 4 T 0 , T 个 灌注参数( B ,B , T , P 中早期最敏感的变 C FC V M T ) 化指标, 随后是 M 的改变, T 最后出现 C FC V的 B ,B 变化。该实验证 明相应脑组织供 血 动脉狭窄 的患
原理与技术
动态 C T灌注成像(yai C p fi ia dnmc euo m- T sn r
g g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 i) n 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 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个像素
的时间 一 密度 曲线 ( D ) 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 TC , 算出相关描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灌注参数, 包括 局部脑血流量( B )脑血容量( B )对 比剂的平 CF 、 CV 、
脑缺血疾病中的应用评估
充足的脑组织灌注对于保持 中枢神经系统的完 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脑血流量 ( B ) C F 低于某一 阑值
类[ ] ’: , ①在‘B , B ,T , 图 . Vr FM P 像上都表现为低 C T 信号; 在rB 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B ,T , ② CF r VM C
将导致功能障碍[ 小于2 m / 0 i ] 0 (0 g n 或神经 L 1 " ) m 细胞死t(0 2 m / 0 i I 1 一 0 (0 g ) L 1 - n 。动物实验显 m
示, C F 当 B 下降至2 4 m / 0 mn 时, 0一 0 (0 g ) 电生 L 1 " i 理功能异常; 下降至 1 一 0 U(0 gmn 时, 5 2m 10 i " ) 电生 理功能完全丧失; 而当C F B 下将至6 1 M / 0 一 0 (0 g L 1 " 时,十 mn k 外流, i ) 能量代谢严重异常并导致神经细 胞死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局部脑血流量(C F rB ) 是由局部脑动脉灌注压(c p rp ) 和局部脑血管循环阻
加, 它相当于血液通过脑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0 6 ]
脑内缺血性病灶在 C 灌注成像的表现分析 C T T 灌注成像得到的诸多参数 中, T P 最大增强 C 除 T、 T 值(V 等参数是直接从脑组织的动态时间 一 P) 密度曲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 年 1 07 2月第4卷第4期 7 r N u r ai Dcm e20 , . o4 Nu l re b , e br 7 V l , ea eo h l e 0 o 4 N .
・徐
述 ・
多层螺旋 C 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张 丽 , 沈加林
功能, 缺血脑组织可能会产生不 可逆损伤。因此 rB C V和 rB /C F C V rB 在脑缺血的最初阶段即发生变 化, rB 但 C V在许多正常生理状态下均可发生变化, 所以rB / B 被认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脑缺血指 CVr F C
征, 在脑血容量处于正常值的上界时, 比值即可增 此
高[ 。 eh bcJ 通过对急性中风患者症状发 ” Rie a R ] c n h 作后6 内 T [ , h 行CP 结果发现在平扫C 未出现 1 4 ] T
测的组织 , 即可反应脑组织的功能状态。默认选择 k
T C上从碘对 比剂开始出现到对 比剂达峰值的时 D 间。对这些灌注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色处理得
【 作者简介】 丽 (93-)女, 张 18 , 上海人 , 硕士研究生
为3通过 k e , , - a 算法能区分健康人白质、 m n 灰质及 大血管区。K 3 缺血组织显示于灌注图中。 ),
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分成 3 个阶段:1 rp ( ) p正常 c
M 相应增高〔。因 这是半暗带的一种表现, T 8 此, l 这 与Rieb h eh a 的观点相符[。对于常规C cn c 9 7 T已经表
现为梗死、 软化的病灶,T C 灌注成像均可以显示, 且 在灌注成像上的病灶面积更大, 中心呈极低信号, 周
径不同, 其通过时间也不同, 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 示, 主要反映碘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 P指 T
C FC V和T TP图像的功能聚类分析能够根 B ,B
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不 同的解剖区域分类, 每个类
别内的组织有相关的功能参数, 在一张图中同时显 示 C F C V和 TP三个参数。在三维特征图中, B , B 类内的参数特征相关, 通过计算机 自动计算分析被
性的 血管扩张导致血容积增加有关〔 。 ‘ ” 〕
灌注成像发现
急性脑内缺血灶的敏感性约为[ 8%, " 9 CV的特异 ' B
性 比TP C F图像高, P的敏感性比C V C F T ,B T B ,B 要
rB 和rB C F CV下降, 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与
ns, C N 的方法。对于T oe D SA ) i B I A和卒中的患者,
功能聚类分析能够辨认不同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
同时将 白质、 灰质和缺血区域组织的 C F C V和 B , B T P值均显示在不 同的类 中。应用 km as D - -en 和 B SA C N分析算法可以结合 C F C V和 T P三个参 B , B 数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一张图中对正常和缺血脑 组织进行分类, 并能评估每个被测脑组织分类区的 绝对值。
边在 rB , , 图像上表现为稍高至高信 C FrB rT CV M
号。这是因为这些梗死 、 软化的病灶 内血管塌陷、 组 织崩解, 对比剂无法产生强化。所以, 在灌注图像上 都表现为极低信号。而在梗死或软化灶周边的低灌
注区表现为脑血流下降,T M 延长表现为高信 P , T 号。此时, B r V的增加主要有可能与这些区域代偿 C
均通过时间( T )对比剂峰值时间 ( P M 、 T )毛细血 、 管通透性(ai r re iy等。其中,B 指在 c ly p ma l ) pl e bi a t CF 单位时间 内流经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 ( Umn 8 ;B m i" ) V指存在于一定量组织血管结 1 0 C 0 构内的血容量( Ug ; 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 m ) M T 时, 包括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窦、 静脉, 所经过的路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2 ) 0 17
C 脑灌注成像最早于 19 年由 Ml 等提出, T 91 i。 e 并被主要用于观察急性脑缺血时组织 血流灌注状 况。其成像的理论基础是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