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合集下载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③按课本要求进行实验。
观察并思考:观察对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观察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思考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3)作图并分析。
①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完成图像。
指明坐标轴上的两面三刀个轴的指向圾示时间和温度,硫代硫酸钠从35,松香从60开始计时,温度坐标上每小格代表2,时间“0”表示时间的起点,在加热过程中,每一时刻都有一个对应的温度,在图像上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
1、固体的熔化。
(1)概念与问题。
师:你们见过水结成冰和冰化为水的现象吗?(预)
生1:见过。冬天,北方的河面会结成冰。春天,河面的冰会化为水。
生2:冬天的夜晚,地面上的积水会结成冰。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冰会融化为水。
生3:将水放入冰箱里后,水会结成冰。将冰取出冰箱后,冰会融化成水。
师:这些事例说明什么?(预)
(2)实验与思考。
①器材及实验装置介绍。准备两套课本图4—2实验装置,分别安放在讲台左右两端。一套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另一套做松香熔化实验。注意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分另请两组学生(每组4人),上台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分工(报时、搅拌、读数、记录),其它同学注意观察。
②注意:实验中要分工协作;当硫代硫酸钠粉末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存在的三种状态,请回忆是哪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些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那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步进行探究。

《熔化和凝固》 知识清单

《熔化和凝固》 知识清单

《熔化和凝固》知识清单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来打破固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紧密排列,使其变得更加自由和无序,从而形成液态。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铁在高温下会熔化成铁水。

2、凝固凝固则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释放出热量,分子或原子重新排列形成规则的结构,变成固态。

像水在温度降低到 0℃时会凝固成冰,液态的金属溶液冷却后会凝固成金属固体。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特点(1)吸热过程:物质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2)状态变化:由固态逐渐变为液态,在完全熔化之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凝固的特点(1)放热过程:物质在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2)状态变化:由液态逐渐变为固态,在完全凝固之前,物质同样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三、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1)定义: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晶体。

(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熔化图像:在达到熔点之前,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

凝固图像:在达到凝固点之前,温度逐渐降低;达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温度保持不变;完全凝固后,温度继续降低。

2、非晶体(1)定义: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2)常见的非晶体:玻璃、松香、沥青、塑料等。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温度一直上升或下降,没有水平的线段。

四、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持续吸热。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物质才能熔化。

2、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

(2)持续放热。

同样,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物质才能凝固。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中考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的归纳: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种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1. 物质在达到其熔点或凝固点时,如果继续吸收或释放热量,就会发生熔化或凝固。

2. 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物质在这些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变化。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过程则释放热量。

2.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恒定,这个恒定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熔化与凝固的热力学过程:1.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转变为液态。

2.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同样保持不变,直到全部转变为固态。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1. 在工业生产中,熔化与凝固过程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玻璃制造等领域。

2.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制作冰淇淋或冷冻食品时,也会涉及到凝固过程。

影响熔化与凝固速率的因素:1. 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熔点和凝固点。

2.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越高,熔化速率越快;外界温度越低,凝固速率越快。

3. 物质的纯度:纯度越高的物质,其熔化与凝固过程越容易进行。

实验探究:在中考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冰的熔化或金属的凝固来加深对熔化与凝固过程的理解。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伴随的能量转换。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过程,它们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这些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丽水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丽水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知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知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熔化和凝固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冰柱,这是由于屋顶上向阳处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达到1~2℃时,积雪会熔化;背阴处的温度仍在0℃以下,沿屋檐流下的水又凝固成冰柱。

方法指导:要判断发生的现象是何种物态变化,关键是弄清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

注意“熔化”和“溶化”不同,后者表示一些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规律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一定是晶体,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这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时间就是这种晶体熔化(凝固)所用的时间;若没有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为非晶体。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课件

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课件
压下熔化和凝固的变化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 会提高。因此,高压可以抑制物质的熔 化和凝固过程。
VS
低压下熔化和凝固的变化
在低压环境下,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会 降低。因此,低压可以促进物质的熔化和 凝固过程。
其他因素对熔化和凝固的影响
杂质对熔化和凝固的影响
杂质可能会改变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例如,杂质可以降低纯净物的熔点和凝固点,从而影响其熔化和凝固过程 。
分子活动加剧
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分 子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剧烈 ,导致物质从固态逐渐转 化为液态。
凝固过程的现象与特性
物质状态变化
凝固是液态物质转化为固态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形态
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降低
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因此物质 的温度会随之降低。
分子活动减缓
随着温度的降低,液体分子的活动 变得越来越缓慢,导致物质从液态 逐渐转化为固态。
详细描述
量子力学模拟可以模拟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 程,通过计算原子和分子的波函数和能量, 揭示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原子和分子行为和
能量变化。
统计物理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统计物理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原理,描述物质宏观 性质与微观粒子行为关系的模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统计物理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质宏观 性质的变化,通过计算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行为,揭 示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规律和相变机制。
定义
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
类型
包括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熔化
没有固定的熔点,逐渐软化并 转变为液体。
凝固现象
特点
物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下降。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示范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示范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3.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象,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停表、冰块等。

四、相关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mp4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以水为例,固态形式一般有冰、霜、雪、冰雹;液态形式一般有雨、雾、露、白气;气态则是人眼看不到的水蒸气。

固、液、气三态可以相互转化,冰块在加热时可以变成水,那么水能变成冰吗?需要什么条件?你看到水通常有几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能相互转化吗?【新知讲解】(一)熔化和凝固教师展示图片,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我们这节课就着重研究这两种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生活中,冰雪融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春天,天气暖和时,冰雪才会融化,所以猜想物质熔化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时物体的温度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应该是一样的。

(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师表述,根据你的猜想,请确定要进行的实验探究。

1.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熔化所需要的条件?(选择海波作为研究的固体)2.比较不同固体的熔化规律?(比较海波与石蜡的熔化规律)教师提问,实验需要用到什么器材?这些器材如何组装?学生回答,实验器材有:海波或者石蜡、烧杯或者小试管、铁架台和石棉网或者试管夹、酒精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石英、水晶、食盐、金属、海波、萘、明矾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

(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一点。

(4)不同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及特点:(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4)凝固特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非晶体加热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但同时开始熔化,先变软,逐渐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态,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随着温度降低,它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为固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5、熔化的例子:①铁变为铁水;②冰熔化成水;③吃冰棒解热。

(注:糖和盐溶于水,是属于“溶解”。

)6、凝固的例子: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成钢锭。

注: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计来测气温;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将铝锅里的铁块熔化成铁水。

7、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描述:A-B是固体(B点是固体);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C点是液态),熔化过程吸热。

E-F液态(F点是液态);F-G是固液共存态;G-H是固体(B点是固体)【总结】(1)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

(2)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

(3)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5)凝固过程需要不断放热。

(6)熔化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平行时间轴。

8、如图所示为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总结】(1)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无熔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6、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7、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三、教学流程●自学反馈与评估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

4、固体分为和,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非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

常见的非晶体有。

5、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过程中要,凝固过程中要。

●引入冰变成水,水结成冰。

由学生列举生活与上述相同的物态变化。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提出问题:冰和石蜡在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上升?不变?2、观察实验:冰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3、收集数据,作出温度变化图象。

4、结论:①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②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与非晶体1、固体的分类: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冰熔化吸热、水凝固放热的应用例子与练习。

四、小结1、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 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酒精灯的使用
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2.用外焰加热
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观察:
1、对海波及松香加热 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温度℃
100 80 甲 乙 60
40
20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例3 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从中可知:
(1)该晶体的熔点是_8_0_℃__;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6__分钟;
(3)图线ab段所示,晶体处于_固__态,_吸__
热,温度_升__高__;
温度℃
(4)图线bc段所示,100 晶体处于_液_态__、_固__ 80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3 熔化和凝固图象
温度( ℃)
温度( ℃)
时间 (min)
时间 (min)
知识小结
1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晶体熔化和凝固条件、特点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特点: 熔化时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特点: 凝固时放热, 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分类
晶 体: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如:海波、冰、石水晶、食 盐、萘、明矾、各种金属
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如: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
重要区别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即 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 非晶体
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B
同种物质点的熔点和凝固相同 冰的熔点是00C
1.选择题
• 物体在吸热后,它的温度将( C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
理的信息有 :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海波是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 海波的熔点是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铜、铁、 铝是固体。
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液随
、着
气温

三度
种的
状变
态化
之,
间物
变质

化会 在
水.
固 、

固态
1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 化
凝 固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液态
气态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 成火山岩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乙盆的水温可能比甲盆的高 C、两盆水温度相同 D、不能判断,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
思 考:
1、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说法有道 理吗? 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降到零下 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 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3、为什么用钨丝做电灯的灯丝? 4、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变化为什么冰水混合物温 度为0℃? 5.水的凝固点是0℃,你有办法降低它的凝固点 吗?
D C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思考:海波及松香在熔化时温 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小组讨论:
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状态的 变化一样吗?
海波、松香熔化过程:
海波的熔化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松香的熔化条件: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吸热
熔化时吸热
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 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
吸热温度不变
吸热温度升高
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的水了
例1、查表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 时所呈的状态: -40℃的水银__固__态______ -115℃的酒精___液_态______ 80.5℃的萘_固__态__、_液__态__或__固_液__共__存_______
例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 其中__乙___是晶体熔液,该晶体熔液的凝固点 是_5_0_℃__;该晶体的熔点是_5_0_℃__.
b
d c
_态_或_固_液_共存__态, 60
_吸__热,温度_不_变___;
40 20
(5)图线cd段所示, a
时间(分)
晶体处于_液__态,_吸__热,0 温2 4度升6__高8__1_0 .12 14
例4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 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 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 未完全熔化,那么( C )
4.海波熔化共用3min;5.海波熔化时: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6.末温是60℃;7.AB段是固体, 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体。……
3. 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后,冰块在溶解过
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开始加热的最
初5分钟内冰块是
态。
(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
,是

共存。(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温度/℃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物质的凝固
1、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2、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3、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 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freezing).同一晶体 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多一点思考,少一份遗憾。——杨建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确定只赚不赔的投资。
势利之交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
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