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具准备】水浴法所需的器材、火柴、海波、二只温度计、松香和蜡烛、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筷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图像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A、引入新课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教师板书课题。

B、学习新课1、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汽化、液化等知识已掌握,所以采用讨论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2、探究海波、松香熔化时的特点:探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1) 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尽量使问题的口径小一些,但又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局限于教师设定的圈子内。

(2)组织学生猜想、假设时,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学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体现了面向全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实验设计。

可引导学生自读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验探究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必须明确实验顺序,先做冰熔化实验,再做松香熔化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器材,提醒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同时还要观察冰或松香的状态变化情况,并及时正确记录现象和数据。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放热现象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解释和举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在实验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果。
(5)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自然界中的奇迹》、《宇宙的奥秘》等,拓宽知识视野。
(6)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更深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学生可以参加线上物理课程,学习物质状态变化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及温度变化规律。
③ 凝固过程中的放热现象:凝固过程的放热原理及温度变化特点。
④ 实验操作技能:仪器使用、数据测量和处理等基本技能。
⑤ 物质状态变化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及解释。
2. 关键词
① 物质状态;熔化;凝固;温度变化;晶体;非晶体;放热现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熔化和凝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质状态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可以将冰块放入一杯水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具体内容涉及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学生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以及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各种晶体和非晶体材料、温度计、加热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冰块融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介绍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过程中的特点。

2.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作为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编写者,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两种状态变化的特点。

同时,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认为熔化和凝固的物理原理是重点,而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是难点。

我会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冰棍熔化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熔化的概念。

然后,我会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解释这两种状态变化的特点。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是熔化实验,另一组是凝固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铁块或冰块从熔化或凝固开始到结束的温度变化和时间。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认为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两种状态变化的特点,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两种状态变化的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两种状态变化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温度变化来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例如,当冰块加热时,学生可以看到冰逐渐融化成水,同时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也在逐渐上升。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 4.3节,主要涉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的定义和特点: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的定义和特点: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熔化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凝固过程中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水、温度计、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熔化和水凝固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热水袋能保暖、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熔化:定义、特点、热量变化2. 凝固:定义、特点、热量变化3.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

()(2)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会不断降低。

()(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成正比。

()2. 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冰雪融化B. 水蒸气凝结C. 铁块熔化D. 沙子晒干(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过程的是:()A. 冰淇淋融化B. 湿衣服晾干C. 河水结冰D. 盐水蒸发3. 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熔化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会用图像法直观地表示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情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对物质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时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教学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钟表、细线、玻璃棒、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小实验:点然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受热后由固态到液态,冷却后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2.播放多媒体图片:“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的情景。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二、进行新课,合作交流1.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探究对象:海波和石蜡(1)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水沸腾的条件和温度变化特点,那么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又有什么特点:(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先初略说出实验方案,需要哪些器材,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如何测量。

说说如何正确的使用酒精灯。

教师再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活动1和活动2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谈谈“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提出问题:要使得海波受热均匀,除了用水浴法外,还可以怎么做?(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分6组进行实验,其中3组进行海波的溶化和凝固实验,剩下的3组进行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粤教沪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粤教沪版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过程与方法】(1)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2)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应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熔化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及结果分析。

【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固态和液态相互变化的现象?(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老师也可补充)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导语二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蜡烛熔化了。

(又凝固了)师:可见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导语三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在固、液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熔化和凝固【交流讨论】举出生活中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点拨】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熔化和凝固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熔化和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4.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5.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热量变化规律;2. 使学生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热量变化规律,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水、晶体和非晶体样品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并观察在此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通过PPT展示熔化和凝固的示意图,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热量变化规律;3. 实验演示:进行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4. 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分析实验数据,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5. 讲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学习测定方法;6.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分析其原理;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的原因等;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熔化: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 特点:吸热,温度升高3. 热量变化: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凝固: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2. 特点:放热,温度降低3. 热量变化:释放的热量用于形成分子间的引力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1. 概念: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2. 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2. 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分析其原理;3. 解释为什么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4. 测定某种晶体的熔点,并说明测定方法。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的物理课,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一、设计意图1. 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熔化和凝固实验材料(如冰、水、石头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生活实例,如冬天水管冻裂、夏天冰淇淋融化等,引发幼儿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温度、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3. 记录与分享:让幼儿用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5. 实践拓展: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的小实验,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进程中的物态转变和吸热放热进程【教学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松香、水、火柴。

【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咱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可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转变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因此物质状态的转变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季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型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咱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叫做凝固。

适才咱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实验:观看冰块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冰块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冰块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断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冰块的温度,并观看冰块的状态。

最后依照记录的数据在座标纸上画出冰块的温度随时刻转变的图线。

(2)注意事项实验中,搅动必需不断地进行,以保证冰块受热均匀。

(3)待熔化进程完成后继续加热。

3.冰块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画出熔化曲线,请该组同窗画在黑板上,图①)教师:大致形状如下图。

咱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窗们结合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刻内冰块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转变?(答:AB段所对应的时刻内冰块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块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刻内,冰块的状态如何?温度是不是转变?这段时刻是不是对冰块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刻内冰块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安徽)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安徽)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安徽)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时,我的意图是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小组合作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其内在规律。

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解释不同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冰块、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第一步,我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冰块在不同条件下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我进行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规律。

第五步,我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解释不同的物理现象。

课后反思时,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是成功的,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规律。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其他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包括温度的变化、时间的记录等。

4.3 熔化和凝固(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熔化和凝固(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3熔化和凝固1.物理观念:(1)知道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科学思维: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关物理规律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及理解晶体与非晶体图像的区别。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陶土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一、情景引入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陶土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沪粤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粤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缺氧诱导因子2α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姚启杨;任维华;潘婷婷;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葛勇胜;刘文斌【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关系。

方法收集正常肝组织15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各6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肝癌组织中HIF-2α、白细胞分化抗原34( CD34)、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探究 HIF-2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EMT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 HIF-2α在肝癌组织中主要在胞质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0.001)。

HIF-2α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肿瘤 TNM 分期、Edmondson分级及包膜和血管侵犯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甲胎蛋白( AFP)、Child-Pugh分级、肿瘤结节数目及肿瘤内坏死无关。

相关性分析显示HIF-2α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有关(t =5.919,P <0.001),与Vimentin的表达无关(r =1.013,P =0.209)。

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术后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0.001)。

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坏死、肿瘤血管侵袭和 HIF-2α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IF-2α可促进肝癌血管生成,但可能不参与EMT,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 ( HIF-2α)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and angiogenesi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of HIF-2αin 63 cas 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 tissues and 15 normal liver tissu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ass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HIF-2α, EMT and angiogenesis,the expressions of CD34 and Vimentin were detect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HIF-2α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the rate of HIF-2α over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P<0. 001 ) . The expression of HIF-2αwas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TNM stages,Edmondson grade, capsule or vascular invasion.HIF-2α expression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icrovascular density ( t=5. 919 , P<0. 001 ) , but not vimentin ( r=1. 013 ,P=0. 209 ) .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gnosis was poor in patients with HIF-2αoverexpression ( P<0. 001 ) . Cox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HIF-2α,tumor necrosis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umulative surv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Conclusion HIF-2α can promote an-giogenesis, but may not participate in EMT. It may be a potential tumor marker for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总页数】4页(P491-494)【作者】姚启杨;任维华;潘婷婷;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葛勇胜;刘文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研究生学院,天津 30007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Mortal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J], 陈静;李建生;刘文斌;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余继海;葛勇胜2.高尔基体蛋白73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杨颖;马颖;毛睿;曹茜;肖蕾;包永星3.SPNS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J], 张鹤松;张传海;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4.食管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上皮间质转化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J], 王静;吴红芳;李寅;华春秀5.血管生成拟态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李江;范绍翀;叶浩昕;钟晓声;潘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课节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教材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性质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解释它们的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应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及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理解。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计算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包括温度计、加热器、冷却设备等)、教学模型或图示。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图片(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导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知识讲解使用教材第88页,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

解释熔化是固体吸热变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是液体放热变为固体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或凝固实验(如冰块融化或水结冰),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理解熔化热和凝固热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分析图表,讨论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特点。

5. 例题讲解展示一道计算题,如“一定质量的冰完全熔化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保存、材料选择等。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展示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理现象在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熔化:定义、特点、热量变化凝固:定义、特点、热量变化熔化热、凝固热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策略的运用: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此外,部分学生在讨论和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并通过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如熔点、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
2.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解释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阐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金属铸造、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物质、温度计、计时器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记录实验数据。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特点的掌握。

6. 拓展延伸: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季道路除冰、夏季制冷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课。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以实验为基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和热水,以及各种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能够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计时器、实验盘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冰块,让孩子们观察它的状态,然后将它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分组实验: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冰块、一杯热水、一个温度计和一个计时器。

孩子们需要在实验盘上记录冰块的状态变化,包括开始熔化的时间、完全熔化的时间以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冰块的状态变化图,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4.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并一起讨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积极参与实验和记录。

然而,有些孩子在观察和记录时,可能会出现误差,我在课后会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如何更准确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始终秉持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冰块、显微镜、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冰块、热水、显微镜、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熔化和凝固的兴趣,如“冰雪奇缘”的故事。

2. 讲解:简要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4. 记录与分享:让幼儿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用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其他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三、器材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
1.观察蜡烛的状态( ),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 ),流下来。

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海波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

课本图那样用水给海波加热的方法叫“水浴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课本要求,将相关数据记在下
面的表格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分为AB、BC和
CD三段。

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分析和论证:
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1)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三)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
1、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
演示:小烧杯装碎的蜡烛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介绍观察到的现象。

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绘出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2、提出问题;蜡在凝固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蜡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且温度。

(四)晶体和非晶体
海波和石蜡都是固体,它们在熔化时表现出的现象不同,这是怎回呢?请阅读课本
1. 晶体:分子整齐规则排列。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

海波是晶体。

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如海波的熔点是48℃, 水的凝固点也是℃。

常见的晶体有:
2.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排列,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3.查查表:表中熔点最高,海波的熔点
是:℃;固态酒精的熔点是℃;固态水银熔点是:℃。

思考: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气温有时会达到-40℃以下,在这里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吗?理由。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