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功与功率一、功1.功能关系★做功: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为做功。

★能量:如果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W)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是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机械功。

★做功的必要条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劳而无功(有力无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无力无功(有距离无力)垂直无功(力与距离垂直)二、功的计算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公式:W = F s功=力*力方向上的距离1 J=1 Nm★注意:①.辨别清楚是哪个力做功;②.注意距离的方向要与力的方向对应上;③.统一单位进行运算;④.做功多少只由F与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三、功率(P)1.定义: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1W=1J/s★功率推导式:P=Wt =Fst=Fv第二讲机械效率一、有用功与额外功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W有用表示。

①对于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故W有用=G物h;②对于沿水平方向匀速拉(推)动物体,目的是拉(推)动物体做功(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故W有用=F拉s物= f s物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符号W总表示。

W总=W有用+ W额外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效率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式:η=W有用W总×100%3.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都会不可避免产生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

三、滑轮组机械效率1.竖放滑轮组机械效率(克服重力做功)①.理想状态(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F=1nG ;s=nhη=W有用W总×100%=GhFs=100%②.半理想状态(考虑动滑轮重,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F=G物+G动n;s=nhη=W有用W总×100%=GhFs=G物G物+G动●物体越重,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知识点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方向改变或静止的原因。

2、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矢量量,力的合成按照向量的几何方法。

3、压力的概念压力是物体受到作用力作用时,单位面积所受的力的大小。

二、牛二定律1、牛二定律的表达式牛二定律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加速度。

2、物体的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G=mg,其中g表示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加速度,通常取9.8m/s2。

3、斜面上物体的初始速度当物体在斜面上,若有初始速度v0且沿斜面方向上,代价牛二定律可推出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距离S。

三、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指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杠杆两端所受的力或力矩相等。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推导出力矩计算公式。

2、滑轮原理滑轮原理指的是滑轮的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当滑轮系统为阻力系数不计的理想滑轮系统时,所需要的力就是所需的重量。

四、热学知识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温度是表征物体内部分子状态相对热度的物理量,热量是指传递热量的能量。

2、热传导原理热传导原理是指热的能量通过物体之间直接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过程。

3、热胀冷缩原理热胀冷缩原理是指物体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五、电学知识1、物体的电荷物体的电荷可以为正电荷或负电荷,相同的电荷会相互排斥;相反的电荷会相互吸引。

2、电路和电流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一条闭合通路,电流是指电荷运动的方向和大小所组成的电子流。

3、电阻和欧姆定律电阻是指电路中流过单位电流时所需要的电压,欧姆定律是指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第⼀章⾛进物理世界⼀、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的⼯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单位有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

3、主单位与常⽤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µm 1µm=103nm 1m=106µm 1m=109nm4、特殊的测量⽅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张纸的厚度等微⼩量,常⽤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轮滚法,即⽤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等常⽤辅助法(⽤刻度尺及三⾓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原因:测量⼯具测量环境⼈为因素。

(3)减⼩误差的⽅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不能避免,⽽错误能够避免。

⼆、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µs=10-6s 1ns=10-9s2、测量⼯具: 古代⽤⽇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英钟、电⼦表、秒表等。

九年级沪粤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沪粤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开关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上的开关控制改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个用电器,路灯
导线
输送电能
用电器
1、定义:用来工作的设备
2、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三种电路
通路
接通的电路
断路
断开的电路
短路
1、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2、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连接方式
3、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是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影响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体积
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
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发生条件:温度差。
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4.2x103J/(Kg.℃),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是4.2x103J
物理量
温度
内能
热量


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
能量的一种形式
传递内能的多少
形式
状态量
状态量
过程量
表述词
“是”多少
“具有”多少
“吸收”或“放出”多少
单位

J
J
联系
1、温度变化,物体的内能变化
5、实质:电荷的转移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
电流

物理九年级沪粤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沪粤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沪粤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中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

本文将重点讨论沪粤地区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的描述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公式为:Δx = x₂ - x₁,其中Δx表示位移,x₂表示终点位置,x₁表示起点位置。

2. 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速度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二、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其单位是牛顿(N)。

2. 弹簧的弹性力:弹簧的弹性力是指当弹簧发生形变时产生的恢复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指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产生的力。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三、压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面积。

2.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四、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沿直线传播,具有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2. 镜子和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虚、直立、与物体等距离。

凹镜的成像特点是真、直立、放大。

凸镜的成像特点是真、倒立、缩小。

3. 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其折射角符合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五、电学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其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粤沪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1. 运动和力学1.1 直线运动:讲述了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

1.2 曲线运动:介绍了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包括弧长、切线和法线等概念。

1.3 力的基本概念:解释了力的概念、分类和测量,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1.4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牛顿三定律,并应用到不同的力学问题中,如力的合成、分解等。

2. 力的作用和力的变化2.1 重力:讲述了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以及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2.2 摩擦力:解释了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弹力:介绍了弹簧的弹性特性和弹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弹力在弹簧振子中的应用。

3. 能量和功率3.1 动能和势能:解释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的原理,让同学们理解能量守恒的重要性。

3.2 机械能转化和损耗:介绍了机械能的转化和损耗,如摩擦损耗、弹性碰撞等现象,以及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3 功和功率:讲述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传播4.1 光的反射和折射: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以及应用,如平面镜和透镜的工作原理。

4.2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介绍了光的色散原理和光的干涉现象,如光的衍射和干涉条纹的形成。

4.3 光的吸收和传播速度:讲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和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光的能量损耗的影响因素。

5. 电学基础5.1 电荷和电场:解释了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静电场和电场力的应用。

5.2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5.3 电阻和电阻定律:讲述了电阻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粤沪版

教案二: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一、巴金的文学风格巴金的文学作品风格独具特色,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最高水平。

他的小说清新朴素,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失优美。

他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心灵的深刻领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巴金的小说情节严谨,最小限度地运用情节曲折,而是通过人物细节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又不显得冗长和厌烦。

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符号性强烈,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另外,巴金的小说也非常注重细节描写,这不仅是对人物心理和环境细致地描写,而且也在正是细节中表达了他对思想、人性的深刻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它。

二、巴金的思想巴金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观念深刻,对于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人性与社会巴金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生命性质和社会问题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他关注人的尊严,反对人的精神瓦解和人的形而上学的肤浅思维。

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对读者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教导意义。

2、追求真理的探究巴金的小说并不只是关注人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小说的形式进行思辨探究,对诸如战争、革命、宗教、文学艺术的问题等作出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例如,他在《家》和《子夜》等作品中,表达了生命尊严和自由的主题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抗战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

在《天上人间》中,他以独特的手法表达了思想倒退和理想低落的观察和反思。

3、追求人道巴金始终在追求人道的过程中思考现实,他所追求的人道也不是简单的悲情化,而是更加自觉地承认人性和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尊崇人的内心真实自觉,反对对人或事物的偏见、片面和扭曲的理解,因此他的思想深刻而且实用。

4、探索生命巴金关心生命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他捍卫人类自由和尊严,并提出了追求人生价值和真正意义的命题。

沪粤版物理知识点九年级

沪粤版物理知识点九年级

沪粤版物理知识点九年级【正文】一、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产生以下作用效果:1. 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形状改变: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可能会受到拉伸、压缩或弯曲等形变。

2. 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的速度:力可以使物体克服阻力,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物体的位置或速度。

3. 使物体停止运动或减慢运动速度:当反向的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减慢物体的速度或使其停止运动。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1. 动能:动能是由于物体具有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为:动能 = 1/2mv²,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由于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三、光的传播规律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传播遵循以下规律:1. 直线传播: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线传播是沿着直线路径进行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四、电路中的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移动所产生的流动现象,常用单位是安培(A),它的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

1.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为:I = Q/t,其中I为电流,Q为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t为时间。

2. 电阻和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受到电阻和电压的影响。

电阻是指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推动力,单位是伏特(V)。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I = 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一、力学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一对夫妻,作用力是两种力,合力是相互作用力。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平衡时,物体会发生加速度。

2.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样,除非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

物体受合力作用时,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

-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4.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因数- 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物体表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的力。

- 滑动摩擦因数是物体表面的摩擦阻力与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之间的比值。

二、光学1. 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10^8米/秒。

-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可计算折射角。

- 折射率是介质中光速与真空中光速的比值,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

2. 凸透镜与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比较厚,外缘比较薄,是使光线会聚的透镜。

- 凹透镜:中心比较薄,外缘比较厚,是使光线发散的透镜。

-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焦点位于透镜右侧;经凹透镜折射后,焦点位于透镜左侧。

3. 光的反射与成像- 光的反射有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反射时会遵循法线的方向。

- 平面镜能够产生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位置对称、左右颠倒。

- 成像公式:1/焦距 = 1/物距 + 1/像距。

4.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描述当光源或听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光的频率或声的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 当光源或听源远离观察者时,波长增大,频率降低,称为红移;当光源或听源靠近观察者时,波长缩短,频率增高,称为蓝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粤沪版)

初三·物理(沪粤版上册)第11 章简单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3 、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5、单位:(1) 、国际单位:A (2) 、常用单位:mA 、μA(3)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 A6、测量:(1) 、仪器:电流表,符号:(2) 、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 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 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粤沪版

(一)机械功做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物体由于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不受力的作用。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匀速滑动的木块,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此没有力对它做功。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

例如,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在此过程中,缺少一个做功的因素,因此推车的力没有对车做功。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因此这个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没有对水桶做功。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 功的原理:既省力又生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100﹪6.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1 W=1 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完成的功为1 J。

(二)动能和势能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总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方法规律:确定物体具有哪一种能量,先要认清“标志”,动能的标志是运动,重力势能的标志是否被举高,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发生弹性形变。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笔记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基础又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学科。

下面将就九年级物理沪粤版的内容进行笔记,以供参考。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坐标法、图示法等。

- 运动的基本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2. 力的概念和测量- 力的基本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浮力秤等。

3.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章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力的合成、夹角力的合成等。

- 力的合成示意图:力的合成图法。

2.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规律:平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原理等。

- 力的分解示意图:力的分解图法。

第三章工作和机械能1. 工作- 力做功的定义: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产生的功。

- 工作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2. 机械能-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动能的定义、动能的计算公式等。

-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的计算公式等。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第四章动量和冲量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乘积。

- 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v。

2.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3. 冲量的概念和计算- 冲量的定义: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

- 冲量的计算公式:J = F·Δt。

第五章阻力和压强1. 阻力- 阻力的概念和特点。

- 粘滞阻力和滑动摩擦阻力:粘滞阻力的定义和特点, 滑动摩擦阻力的定义和特点等。

2. 压强-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等。

- 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压强与液体的高度、液体的密度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粤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粤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粤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了沪粤两个地区的物理教学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些知识点。

1. 运动与力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根据它的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它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基本原因。

万有引力是一种所有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热与热能热是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热能是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界面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根据物体表面的性质不同,反射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色散是光根据频率不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有所差异,从而使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6. 电路与电流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它由电源、负载和导线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和流动速度有关。

7. 磁场与电磁铁磁场是指磁力的作用空间,它是由磁体或电流产生的。

电磁铁是一种在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的装置,它可以吸引或排斥其他带电物体。

8. 声音与声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的存在进行传播。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起源、传播和效果等的学科。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它们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会进行实验、观察和计算等相关活动,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通过九年级的物理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科学素养,为将来更深入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电学】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6、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P额=U额I额=U2额/R ⑵“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三电热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4、应用——电热器四生活用电(一)、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九年级粤沪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粤沪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粤沪版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九年级粤沪版物理的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1.1 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状态的改变,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2 受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是导致物体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等。

根据受力的特点,可以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以求解复杂力的合成结果。

1.3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主要有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

平衡力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平衡力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1.4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用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来表示。

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决定物体动量的变化。

1.5 能量守恒能量守恒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第二章:热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强烈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2.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状态变化包括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汽化和凝结、气体的冷凝和汽化等。

2.3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

不同物质对热传导的性质有所不同。

2.4 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是物体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能量辐射,热辐射也可以被物体吸收。

第三章:光3.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沿直线传播,遇到边界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3.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平面镜或其他光滑表面时,按照法则发生反射的现象。

3.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差异引起的光线偏折现象。

3.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光密度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不同而发生的光线分离现象。

第四章:电4.1 静电和电场静电是由于物体带电引起的现象,电场是导致电荷受力的区域。

4.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粤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您总结沪粤版九年级物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位置和位移在物理中,位置是指物体所在的位置,通常用坐标来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

3.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

常见的图象有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和表示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通常用矢量表示,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包括合力、分力和平衡条件的理解。

3. 压力压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公式为P = F/A,其中P为压力,F为受力,A为面积。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变化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关系,公式为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

第四章: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 0.5mv²,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第五章:声音与光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幅度、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初三粤沪版物理知识点

初三粤沪版物理知识点

初三粤沪版物理知识点初三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g \),其中 \( m \) 是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运动的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公式为 \( v = \frac{s}{t} \)。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为 \( a = \frac{\Deltav}{\Delta t} \)。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公式为 \( F = ma \)。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公式为 \( W = Fs \)。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 \( E_k =\frac{1}{2}mv^2 \)。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 E_p = mgh \)。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6.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公式为 \( I =\frac{Q}{t} \)。

-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公式为 \( U = \frac{W}{Q}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波形图。

声音可以用磁带或光盘保存下来。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且空气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填早或晚)0.29秒(当时空气15℃)。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6、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等,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所测距离S=vt/2。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8、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由此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使人愉悦,利于健康的声音叫乐音,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3、使人感到厌烦,有害健康的声音叫噪声。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例如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定位、勘察探测、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器等。

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可用于加工、碎石、清洗精密仪器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一、色彩的奥秘1、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绿光照到红衣服上,你看到的衣服颜色是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蓝色的。

4、光是一种电磁波,除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的物理模型,运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3、应用及现象举例: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气中的慢。

三、光的反射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

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的作用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汽车的观后镜,增大观察视野。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用于制作太阳灶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即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玻璃板、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7、平面镜的作图: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O=OA,则A′就是发光点A的像。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1和AO 2,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1B和O2C,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就是A点的像。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沿直线进入,不会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是零度。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五、透镜1、几个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与入射光线异侧的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①③②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与入射光线同侧的焦点。

(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如果过另一侧的焦点,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f是物体成实像时,和虚象的分界点。

(2)当u=2f时,是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当物体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反之依然。

可以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相反,物距和像的变化相反,像距和像的变化相同。

(4)物体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两侧。

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一侧。

七、助视仪器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光屏来接受物体的像。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

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它的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轴偏长而造成的。

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

3、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偏短而造成的。

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

4、焦距为f的眼镜片的度数=100/f,其中f的单位用米。

5、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