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伦敦经历了瘟疫和大火
论_鲁宾逊漂流记_和_蝇王_中的女性缺席
第19卷第2期2006年3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N I N G BO UN I V ERSI TY (L I B ERAL ARTS E D I TI O N ) Vol .19No .2Mar . 2006论《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中的女性缺席段汉武(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文章运用了文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中女性缺席的现象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评析,认为作品中女性的缺席不仅体现着笛福和戈尔丁不同的女性观,而且体现了孤岛文学特征,深化了主题意义,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更为生动的塑造,并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叙述艺术。
关键词:《鲁宾逊漂流记》;《蝇王》;女性缺席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6)02-0034-05 收稿日期:2005-10-26 作者简介:段汉武(1966-),男,河南洛宁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作为世界孤岛文学中的精品,《鲁宾逊漂流记》(Robins on Crus oe,1719)和《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象,学者们从人物形象、主题意义、叙事技巧、殖民主义、神话原型、心理分析等多个角度对之进行阐释和评价。
国外学者雷莉(Patrick Reilly )和国内学者于海青等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蝇王》的研究,更使人们读来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雷莉只是关注到了《蝇王》中女性缺席这一现象,于海青也只是从男权主义角度进行了评说,两者并没有对这一现象进入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因此,笔者试图就这两部作品中女性缺席这一现象进行新的解读和评析,。
一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告诫我们:“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1]这里,让我们首先听从大师的忠告,简要回顾一下笛福(Daniel Def oe,1660?-1731)和《鲁宾逊漂流记》以及戈尔丁(W illia m Golding,1911-1993)和《蝇王》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历史上的大规模流行病与公共卫生
历史上的大规模流行病与公共卫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大规模流行病的关注。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人类曾多次经历过类似的灾难。
大规模流行病的爆发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历史上的一些大规模流行病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教训,公共卫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霍乱疫情,即所谓的“1817年霍乱疫情”。
当时的社会卫生条件恶劣,水源污染严重,卫生设施缺失,这为霍乱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疫情迅速蔓延,危及到了整个国家的健康和社会秩序。
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最终成功地控制了霍乱疫情。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19世纪的巴黎。
当时的巴黎是一座拥有巨大社会阶层差异的城市,卫生条件堪忧。
霍乱、结核病等传染病在城市中肆虐,造成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
为了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巴黎政府成立了卫生委员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质量、建立下水道系统、修建公共浴室等,以提高城市卫生状况。
这些举措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传播,保护了巴黎市民的健康。
此外,历史上的大规模流行病还包括了鼠疫、流感等疾病的爆发。
14世纪的鼠疫疫情席卷了整个欧洲,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
此后,鼠疫多次在欧洲和亚洲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而流感更是几乎每个世纪都爆发一次,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感染人数超过5亿,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些历史上的大规模流行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
公共卫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大规模流行病。
在面对新兴病毒的挑战时,公共卫生工作者的任务愈发重要。
他们需要快速识别病原体,掌握疫情动态,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英国伦敦历史介绍
英国伦敦历史介绍1949年的皮卡迪里广场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
伦敦最早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
不少人认为伦敦是罗马人建立的。
不过,考古研究显示,在罗马人到这个地方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
至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Claudiu)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这个后来成为英国的地方。
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Londinium)。
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虽然Londinium看来像是拉丁文的名字,但有学者认为,此字源于本来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凯尔特人(Celt)所用的语言,意思可能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经的地方。
伦敦诞生(公元50年)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是从公元50年,伦敦(London)这一名字是来自凯尔特语的Londinium。
凯尔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这里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
公元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cca)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
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
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荣辱兴衰(公元2世纪)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
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
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
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
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
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
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伦敦。
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9月2日,伦敦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
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9月2日,伦敦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在伦敦纪念广场耸立着一座高达61米的石柱。
沿着石柱内部311级螺旋形台阶,可以到达石柱的顶端。
在这里,人们可以从最好的角度眺望伦敦塔桥、碎片大厦,领略伦敦城的绝美风光。
这座石柱的名字,叫做伦敦大火纪念碑。
此座纪念碑的建设,源于1666年那场几乎烧毁了整个伦敦老城的大火。
由于这场大火实在过于猛烈,破坏严重,英国人在为这场大火命名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使用了“T he Great Fire”一词,以此来表现人们对这场大火的刻骨铭心。
2016年,皇家造币厂发行了纪念“伦敦大火”350周年的纪念币。
1666年的伦敦大火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虽然烧掉了包括圣保罗大教堂的许多建筑物,但却切断了自1665年以来伦敦的鼠疫问题。
美国畅销书作家萨菲娜·德福奇根据伦敦大火也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英国作家珍妮特·哈迪-古尔德也写了小说《伦敦大火》。
在现在伦敦纪念广场的附近,有一条布丁巷,17世纪的时候,也就是1666年,巷子里坐落着一家烤面包店,店主的名字叫托马斯·法里诺。
9月1日晚上的时候,这位托马斯着急回家,把关闭烤面包炉子的事情忘在了脑后,最终在9月2号凌晨一点多钟面包铺失火。
由于这些狭窄的街道全是由木屋组成的,所以稍刮一阵大风,火势就很快地蔓延开来,大火很快从起火点布丁巷蔓延开来,并顺着风势迅速席卷了周边街区。
当时的伦敦并没有专业的巡逻队,城市负责人也就是当时的市长托马斯·布拉德沃思爵士对灾情判断失误,没有在火灾初起时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错过了最佳的灭火救援时间。
等到这位爵士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时,大火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大火之所以蔓延地如此迅速,与当时伦敦老城内的整体布局密不可分。
17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英国经济中心的伦敦涌入了大量的人口。
那时的伦敦市中心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很多贵族和有钱人为避开拥挤不堪的市中心,搬向了人口相对较少的郊区,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躲避1665年在伦敦市中心爆发的“黑死病”。
那些死于瘟疫的名人
那些死于瘟疫的名人瘟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曾经夺取了许多名人的生命。
以下是一些曾在瘟疫中逝世的名人。
第一位死于瘟疫的名人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于1731年死于伦敦的霍兹顿瘟疫,当时这场瘟疫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
另一位在瘟疫中逝世的名人是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他是17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富有宗教色彩。
赫伯特于1633年死于瘟疫,当时英格兰正遭受着一场严重的瘟疫。
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也是瘟疫的牺牲者之一。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其戏剧和散文而闻名。
梅特林克于1949年死于法国的一场严重瘟疫。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也在瘟疫中逝世。
他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作品包括《大卫像》和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米开朗基罗于1564年死于一场瘟疫,终年88岁。
还有一位在瘟疫中逝世的名人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他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和《Brandenburg协奏曲》等。
巴赫于1750年死于德国的一场瘟疫。
在20世纪,瑞士作家弗里茨·格拉狄尔(Fritz Marti)也成为了瘟疫的牺牲者。
他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其作品深受人们推崇。
格拉狄尔于1978年死于瑞士的一场瘟疫。
这些名人在其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终都成为了瘟疫的牺牲者。
他们的死亡成为了世人的悲痛,也提醒着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愿逝者安息,世界永远怀念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文导读:西班牙流感、黑死病、天花和艾滋病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瘟疫。
1.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至於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事件经过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
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
伦敦大火世纪英国的灾难与重建
伦敦大火世纪英国的灾难与重建伦敦大火,作为17世纪英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灾难事件,对整个英国乃至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伦敦大火的起因、过程以及对英国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伦敦大火的起因伦敦大火发生于1666年,是由于一个火灾在伦敦市波特兰码头的一家面包店开始蔓延,由于当时城市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火势迅速蔓延。
大火持续了四天三夜,烧毁了伦敦城内的大部分建筑,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在内。
二、伦敦大火的过程伦敦大火在蔓延的过程中,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当时的伦敦城内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这使得火势得以迅速传播,烧毁了大量建筑。
其次,城市的街道狭窄,阻碍了防火队伍的扑灭工作。
同时,风助长了火势的扩散,使得大火更加难以控制。
三、伦敦大火的影响1. 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的启示伦敦大火之后,英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城市规划与建筑结构对于防火的重要性。
因此,英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首先,规划师开始设计宽敞的街道,使得消防车辆能够自由通行。
其次,建筑师开始使用砖石等耐火材料,以增强建筑的耐火性能。
这些举措为英国后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保险业的发展伦敦大火之后,人们对于防火与经济损失的认识得到了加强。
为了防范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保险业开始兴起。
人们开始购买火灾保险,以减轻经济上的压力。
这进一步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为后来的保险行业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3. 建筑风格的改变伦敦大火之后,英国建筑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由于砖石等耐火材料的广泛使用,取代了过去主要以木质为主的建筑。
新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与耐久性,为英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伦敦大火的重建伦敦大火结束后,英国政府迅速展开了城市的重建工作。
重建过程中,政府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规范和改善。
英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斯重新设计了伦敦城的街道规划,提出了宽敞的街道和对称的建筑风格。
圣保罗大教堂也在克里斯托弗·雷恩斯的设计下得到了重建。
制造伦敦:大英帝国的“罗马控”
灾难带来毁灭,亦带来新生,一如权力带来荣耀,亦带来堕落。
那些步追永恒之城罗马的城市,为它的荣光所诱惑,也拜倒在它的浮华脚下。
伦敦,大英帝国的首都,坚定的罗马控,究竟是找回了自信,还是迷失了自己?罗马会借伦敦之尸还魂吗?当塞缪尔·佩皮斯不情愿地被女仆叫醒时,眼前还挂着几小时前寻欢作乐的残片。
此时是1666年9月2日凌晨3点钟。
往窗外简单地瞟了一眼后,佩皮斯判定“火离我们还很远”就倒身睡下了。
同时,穿着睡衣的伦敦市长则对报火信的人粗鲁地喊道:“女人的一泡尿就能浇灭它!”佩皮斯一直安睡到早晨7点。
直到女仆跑过来报告火舌已经吞没整个鱼街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佩皮斯急往白厅觐见国王。
一路上,他眼见“大火四处蔓延”,却“看不到有人设法扑灭它”。
相反,“人人都在搬东西,仿佛全部向大火屈服”。
国王令佩皮斯找到市长,让他控制火情。
在康宁街,佩皮斯终于见到了这位几小时前还宣称女人撒泡尿就能浇灭大火的人。
他现在脖子上围着个手帕,“就像女人一样歇斯底里”。
像所有的官员一样,市长在推卸完全部责任后,还不忘撒句谎,说“他已经一夜没睡了”。
佩皮斯则回家和客人“吃了一顿特别的午餐,过得很是愉快”,然后开始将细软打包,加入到早上看到的抢搬行列。
两天后,当大火使佩皮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房子时,他“和佩恩爵士挖一个洞,把一些红酒和帕尔马干酪放在里面”。
伦敦烧了吗?1666年的伦敦大火是一轴荒唐长卷:一面是与大火争抢财物的市民、一面是安之若素的官员,但伦敦人对各种灾难早已司空见惯。
1665年,瘟疫突袭英国,搬尸工每天挨家叫喊,当连叫几声无人应答时,他们会不请自入,将早已死绝的一家人装车,临走还不忘大肆搜掠一番。
死亡既然无所不在,人们自然也就图安自保。
讽刺的是,此时正值英格兰国运日隆,港内船只鳞次栉比,街市商货充仞其间,但伦敦却有着与其地位完全不相匹配的外貌和气质。
初来乍到者会迷失在纵横交错的狭巷中,在没膝的泥水里艰难跋涉,还要小心头上天屎降而且这座城市的民众气量褊狭。
17世纪,伦敦经历了瘟疫和大火
17世纪,伦敦经历了瘟疫和大火17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剧本,而是一本日记。
塞缪尔?佩皮斯生在伦敦,长在伦敦,他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
在血雨腥风的内战时期成长,他曾逃课去看国王被砍头。
他年轻时候的日记,记录了1660-1669年10年间使伦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大事:王政复辟、可怕的大瘟疫以及烧毁了中世纪伦敦的大火。
1660年1月1日,佩皮斯开始写日记。
当时他26岁。
他写日记的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
他喜欢观察周围的世界。
虽然当时还没有开始去完成他的使命,但他似乎命中注定有一种使命感。
佩皮斯的日记不仅仅是记录那个时代大事的一本流水账,甚至在当今社会,这本日记仍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大瘟疫佩皮斯日记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是关于伦敦历史上两大悲剧性事件,这两件大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到一年。
首先是1665年的大瘟疫。
那时候,伦敦经常爆发瘟疫。
自1563年起,瘟疫每十年大爆发一次,伦敦五分之一的人死于瘟疫。
詹姆斯一世登基的1603年,瘟疫夺去了30000人的生命;查理一世1625年登基时,又有40000人死于瘟疫。
1665年初瘟疫爆发的时候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瘟疫开始于以传染病而出名的圣贾尔斯的贫民窟。
最初的5个月里,死亡人数在正常范围之内。
这种靠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疾病被称为“贫民的瘟疫”,因为在瘟疫爆发的时候富人可以离开伦敦,从而避免被传染。
然而,住在拥挤、卫生条件极差的贫民窟的穷人却没办法逃离,因此成了理想的攻击目标。
6月初的热浪使瘟疫迅速传播。
佩皮斯在日记中把6月7日描述为“我这一辈子感觉最热的一天”,并且记录道,当天看到了杜瑞巷房顶上的红十字架。
虽然那个时候没人知道瘟疫是如何传播的,但是大家都认为瘟疫是会传染的。
有人患病时,就会把他家的房子锁上40天,并用一个红十字架作为标志。
到7月份,包括医生、律师、国王和大臣在内的人们开始成群结队地逃离伦敦。
佩皮斯把妻子和母亲送到了乡下,但是他自己却在城里一直待到8月份,记录着周围发生的可怕事情。
关于黑死病的文献
关于黑死病的文献
黑死病,又称鼠疫或瘟疫,是一种致命传染病。
以下是关于黑死病的几篇文献:
1. 《瘟疫年代》(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这是英国作家笛福(Daniel Defoe)于1722年创作的一部小说,以17世纪伦敦黑死病大流行为背景。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描述了人们在瘟疫中的生活与死亡,以及政府和教会应对瘟疫的措施。
2. 《鼠疫》(The Plague):这是法国作家加缪(Albert Camus)于1947年创作的一部小说,以二战期间阿尔及利亚的一次鼠疫大流行为背景。
小说描述了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性深度,以及普通人如何面对严峻的现实。
3. 《黑死病: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The Black Death: The World's Most Devastating Plague):这是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John Kelly)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历史研究性著作,探讨了14世纪欧洲黑死病大流行的原因、传播途径、影响与后果。
4. 《黑死病:历史、生物学与流行病学》(The Black Death: History, Biology and Epidemiology):这是英国历史学家Scott 和Duncan于2004年出版的一本专业学术著作,综合历史、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黑死病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5. 《史前与历史时期鼠疫》(Plague in Prehistory and History):这是美国病原体学家Wagner和White于1994年出
版的一本学术著作,探讨了全球各地鼠疫在史前和历史时期的流行病学和进化史。
霍布斯——精选推荐
霍布斯霍布斯(Hobbes )⼀、⽣平著作霍布斯(1588-1697 ),出⽣于英格兰⼀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个早产⼉。
霍布斯⾃⼰讲过。
他母亲怀着他的时候,听到西班⽛⽆敌舰队进攻英国的消息,由于受到惊吓⽽早产了他。
霍布斯声称,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常热爱和平。
我们看到,他这个⼈⼗分胆⼩、谨慎、敏感。
他也把这解释为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他说:“恐惧是我的孪兄弟”。
这种解释是否有⽣理学和⼼理学的依据,还不可考。
这个早产⼉看来在智⼒上也早熟。
他⼗四岁就能把古希腊作品翻译成拉丁⽂,⼗五岁进⽜津⼤学,当时⽜津⼤学教授圣经和⽤经院哲学观点讲授亚⾥⼠多德哲学。
霍布斯对此⾮常反感,他说他在⼤学⾥没学到任何有益的东西。
⼆⼗⼆岁时,他受骋为⼀个贵族的家庭教师,并伴随他的学⽣作“⼤周游”(当时英国富贵家庭的⼦弟为完成教育,到欧洲⼤陆上去周游、旅⾏、参观、考察、访问)。
在作家庭教师期间,霍布斯三次周游欧洲⼤陆。
当时,⼤陆上欧洲各国盛⾏君主专制制度。
特别是法国,黎塞留统⼀法国确⽴君主专制制度,法国空前统⼀和强盛,这对霍布斯发⽣很影响。
同时,霍布斯也结识了⼀些著名学者,笛卡⼉、伽桑狄、伽⾥略等。
受到他们哲学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英国⾰命爆发后,由于他与贵族私⼈关系密切,害怕受到议会党⼈的迫害,逃亡到巴黎。
在巴黎期间,曾担任威尔⼠王⼦,即后来的查理⼆世的私⼈教师。
并于1651 年写出了他的主要著作《利维坦》。
这部书引起了流亡的英国贵族和法国教会对他的迫害,于是,他于1651 年底逃回英国。
当时正值克伦威尔当政。
克伦威尔请他担任共和国⾏政部长职务,他没有接受。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世给他的⽼师很⾼的礼遇。
在他的屋墙上挂着霍布斯的肖像,给他每年⼀百镑恩俸,允许他随意出⼊宫廷。
但⼤巨、贵族和教⼠们对他却⼗分反感。
当时伦敦发⽣瘟疫和⼤⽕,保王党议员借机提出反⽆神论法案,霍布斯受到攻击,其著作《利维坦》也被焚毁。
有的⼈甚⾄主张以异端罪烧死霍布斯。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防疫抗疫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防疫抗疫第01练 防疫抗疫1.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是疫病发生传播的根源 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 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可知,东汉后期和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动荡,如战争频繁、流民迁徙等等,使得疫病大规模流行,因此,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地理条件对疫病传播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B项。
2.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
这表明分类检疫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答案】B【详解】根据“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彻底错误,排除A项;检疫不能奠定西方医疗体系,排除C项;没有体现国家力量的干预,排除D项。
故选B项。
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
”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国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
那些死于瘟疫的名人
那些死于瘟疫的名人
1. 伊莎贝尔·耶先娜陨:她是14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个贵族女子,也是托斯卡纳的妻子。
她在1348年的黑死病中去世,被认为是欧洲流行病中的一位重要牺牲者。
2. 亚历山大·迪克森:他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和诗人。
他在1667年的大疫(伦敦的鼠疫)中不幸去世,他的死对当时文学界造成了重大影响。
3. 让·巴蒂斯特·门德斯:他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他被认为是歌剧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普鲁士指挥时的1770年去世,据信是因为瘟疫。
4. 尼古拉·古加廖夫:他是19世纪俄罗斯的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在1860年的霍乱疫情中去世,他的死给俄罗斯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5. 路易斯·布朗:他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1889年的流感疫情中去世,他的死使得当时的文学界感到巨大的失落。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灾难与灾害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灾难与灾害地球的历史长达数十亿年,人类的历史相较于之微不足道。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许多灾难与灾害,这些事件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灾难与灾害。
一、黑死病(14世纪)黑死病是一种瘟疫,于14世纪中期在欧洲爆发,导致大约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场瘟疫造成了社会和经济的崩溃,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长江洪水(1931年)1931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一场持续数月的洪水,导致数千万人丧生,数以亿计的人流离失所。
这次洪水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三、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导致近20万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受伤。
这次事件引发了对核武器使用的道德和政治辩论,并对全球核武器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伊甸之泪漏油事件(2010年)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伊甸之泪油井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漏油事故,导致约5000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至海洋中。
这场灾难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对渔业和旅游业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核反应堆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数十万人被迫撤离家园。
这次核事故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核能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亚洲海啸(2004年)2004年,一次强烈地震引发了亚洲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多个国家。
这场灾难导致超过22万人死亡,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
七、伦敦大瘟疫(1665年)伦敦大瘟疫是17世纪英国发生的一次严重的霍乱疫情,导致大约10万人死亡。
这场瘟疫对伦敦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使了卫生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改革。
八、尼罗河洪水(13世纪)13世纪时,埃及尼罗河发生了一次毁灭性的洪水,导致该地区数百万人死亡,大规模的农田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17世纪英国伦敦街道肮脏且鬼畜,天上随时会掉下屎盆子!有视频!
17世纪英国伦敦街道肮脏且鬼畜,天上随时会掉下屎盆子!有视频!除非你已预先找好自己的位置,否则再想寻欢作乐就为时已晚。
命运很多时候都是凑巧,因为街上有醒着的窗户:祈求万能的主、并料想不太可能摊上便壶的份儿。
——约翰·德莱顿为什么会有这么恶心的诗篇?以上这首诗,哦,暂且把它叫做一首诗吧。
你有没有看出什么一样的如鬼畜一般的意味?其实比这个更鬼畜的诗篇还有很多!让我们从工业革命前后的英国说起。
1666年的瘟疫和1667年的火情是17世纪英国的标志性事件。
塞缪尔· 佩皮斯(SamuelPepys)在其日志中描述了那些可怕的年代,其中谈到伦敦城内从上方窗户落下的飘忽不定的粪便。
于乱世中出生的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用如下语句来描绘伦敦的街道:肉摊、粪堆、内脏和血液中产生的废弃物,溺死的幼犬、腥臭的西鲱,都浸湿在泥淖中,死猫混杂着芜菁的嫩叶随着洪流翻滚而下。
欧洲城市的居民们保留了罗马时代的习俗,将夜壶倒往窗外以处理其“内物”。
幸而人们还礼貌地告知路人,要其留神即将降临的厄运。
法国妇女在“内物”落下之前高呼“小心水!”英国人则将这种叫法改为“留心便座”,兴许是因为厕所的前身被称为“便座”吧。
英国人往往还在其后加上一句“上帝保佑您”。
在意大利语中,这句话变成“拿走您的提灯”。
谦和有礼的男士们都走在女性的左侧,以保护后者,使其免受窗内所发的诡异莫测的攻击。
这一习俗传承至今。
有人认为夜壶可任意处置。
他们把整个壶扔到大马路上,而不是壶内物。
这种野蛮的垃圾处理方式所导致的混乱状态致使巴黎官方于1395年颁布了一项法令,严禁将夜壶扔出窗外。
然而,法国公民在17世纪时仍未改变这一陋习。
凡尔赛市市长发表了一项声明,禁止“所有人将人体排泄物及其他垃圾扔出窗外”。
英国人讲述羞涩的历史1666年英格兰流行瘟疫时,国王查理二世从伦敦移驾到牛津,以免疾病秧及自己。
牛津市民安东尼·伍德(Anthony Wood)在日记中描述了国王殿下及其随从们骇人听闻的言行举止:他们貌似整洁大方、华丽鲜艳,实则肮脏龌龊、兽性十足,所到之处皆留下满地粪便,烟囱,书房,油菜棚,地下室,无一幸免。
历史的交汇点伦敦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的交汇点伦敦的起源与发展伦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沧桑与荣耀。
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都市之一。
本文将以伦敦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探讨这座城市作为历史的交汇点的重要性。
伦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3年,当时罗马帝国军队攻占了这片土地,并在泰晤士河畔建立了一个名为“伦敦市”的据点。
这个罗马城市成为了当时英格兰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虽然罗马统治在5世纪结束,但伦敦并没有沦为一座废墟。
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逐渐发展壮大。
在中世纪,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的中心城市。
这个时期,伦敦经历了许多改变和重要事件。
例如,威廉征服者在1066年的哈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并在伦敦塔加冕为国王。
这一事件标志着诺曼底人的统治开始,并对伦敦的政治、文化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伦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14世纪末,伦敦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城市,泰晤士河畔的码头成为国际贸易的中转站。
伦敦的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移民,为城市带来了繁荣和多样性。
1600年代,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伦敦的经济地位。
该公司在伦敦设立了总部,并通过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
这个时期,伦敦也开始呈现出现代都市的面貌,建造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桥。
然而,伦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17世纪,英国爆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宗教冲突,如英国内战和清教徒革命。
伦敦在这些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这些动荡时期经历了大火、瘟疫和社会动荡。
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击垮伦敦,反而促使城市进行了重建和改善。
伦敦的起源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更是整个国家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伦敦作为历史的交汇点,见证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英国君主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如今的伦敦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博物馆、剧院和体育场馆。
江苏省沭阳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王室的影响力被称为“无形资产”。
2018年5月,哈里王子大婚期间出现的下列这种杯子纪念品(见如图)很是畅销。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英国A.王室具有干预经济的权力B.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国王大都备受国民的爱戴D.国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4)指出“来自戴尔波伊并使他们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没有打动、雅典人离开希腊,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面,鼓起勇气来等候侵略他们国土的人们。
”这说明希罗多德A.具有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B.极力反对希腊的宗教信仰C.赞扬发达的雅典民主政治D.害怕神权的力量影响雅典3.史料记述,徐德琼(1822-1873年),名瑞珩,号荣村,广东香山人。
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
1851年,他以……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引起轰动,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
结合时代背景,徐德琼参加世博会最有可能带去的是()A.彩陶B.丝织品C.手工棉布D玻璃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5.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
伦敦和王政复辟
伦敦和王政复辟作者:文/唐娜·戴利等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18期文/唐娜·戴利等17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剧本,而是一本日记。
塞缪尔·佩皮斯生在伦敦,长在伦敦,他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
在血雨腥风的内战时期长大,他曾逃课去看国王被砍头。
他年轻时候的日子,记录了1660—1669年10年间使伦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大事:王政复辟、可怕的大瘟疫以及烧毁了中世纪伦敦的大火。
整个17世纪,宗教争端占据着政治舞台。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驾崩,因为没有子嗣,王位由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后称詹姆斯一世)继承。
詹姆斯一世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的儿子,而玛丽女王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
自此,英国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詹姆斯是位聪慧老练的国君,但是他不能适应英国的政治体制,其中议会和教会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温和的新教徒詹姆斯一世试图调和清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因为两者都想获得他的支持。
清教徒指的是那些反对英格兰教会的新教徒。
当清教徒太过独立的时候,詹姆斯一世发誓一定要臣服他们。
于是,很多清教徒逃到了荷兰,下定决心要成立自己的教会。
1620年,一群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轮船逃离普利茅斯,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尽管最初詹姆斯一世给予了天主教徒更多的信仰自由,但是后来针对不参加英格兰教会活动的教民,他恢复了严厉的惩罚制度。
1605年,一群天主教徒图谋不轨,策划了“火药阴谋”,企图炸毁议会大楼,炸死詹姆斯一世并炸毁英国政府。
阴谋暴露后,携带炸药的盖伊·福克斯被活捉,但是他后来死里逃生。
如今,每年11月5日,人们都要生起篝火、燃放烟火来纪念他。
詹姆斯一世和他儿子查理一世(1625年登基)统治期间,国王和议会、教会和王室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
伦敦成了福音派清教的发源地。
不仅出现了官方传教士,也出现了很多像普瑞斯戈德·白尔布恩斯那样的街头传教士。
疫情当头,才明白这些世界抗疫史上的先驱们是如何“以命搏命”
疫情当头,才明白这些世界抗疫史上的先驱们是如何“以命搏命”人类最大的敌人,一为战争,二为传染病。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被传染病夺走的生命比战争更多。
那是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看不见敌人的战争,甚至能将躲在角落、躲在城堡的人们席卷,不分身份、不分年龄。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人类从未放弃希望,从未放弃制服病魔、守护家人的决心。
威廉,牺牲自己保全英国北部在欧洲,黑死病三个字令人闻风丧胆。
中世纪时期,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夺走了一半欧洲人的性命,即便在一些游人罕至的偏僻村镇,也能看到黑死病死难者的纪念碑。
当历史步入近代,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当时全世界医学最为先进的英国仍难以抵挡鼠疫的侵袭。
17世纪中期,伦敦就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鼠疫。
在1664年至1666年间,超过8万人死于这场瘟疫。
不过,这场源自伦敦的瘟疫,却在英国中部德比郡的一个小山村亚姆村被迫停止了扩散,英国北部得以保全。
这要归功于一位名叫威廉的牧师,他带领亚姆村的村民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其他地方的平安。
山谷中的亚姆村是连接英国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这里第一次隔离的勇气,第一次接种的大胆,第一次法则的确立,第一次灭活的智慧……C ulture文化·专栏本栏目冠名:英皇星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富足祥和,村民生活其乐融融。
人们并不知道,几百公里外的伦敦已是人间炼狱,鼠疫正让全城1/5的人痛苦死去。
一名从伦敦来的布料商人不知道自己携带的布料上藏着传播鼠疫的跳蚤,瘟疫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亚姆村。
很快,村里买了布匹的裁缝一家人发烧、昏迷,几天后就过世了。
随着医生和探视者的离开,其他村民也陆续出现高烧症状。
此时,伦敦暴发鼠疫的消息才传到亚姆村。
为躲避瘟疫,村民打算向北撤离。
威廉牧师站了出来,把村民召集到教堂商议:如果向北撤离,会把瘟疫带到北方;如果在村中隔离,可以阻止瘟疫蔓延。
没人知道威廉牧师是如何劝服村民的,只知道最后他们选择了留下。
村民将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锁,并派人把守,其余人将自己隔离在有水井的墙内,确认感染者移送到地下室,确认没有感染的儿童和少年留在教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 已经死于瘟 疫……所 有这些都
足 以 让我 抑 郁 和焦 虑 。 9 份 ,瘟 疫 达 到 了 顶 峰 :一 l f
的大事 :王政复辟 、可怕的大瘟疫 以
及烧毁了中世纪伦敦的大火 。 16 年 1 1 6 0 月 日,佩皮斯 开始写 日记。 当时 他2 岁 。他写 日记 的原 6 因现在 已不 得而知 。他喜欢 观察周 围的世界 。虽然 当时还没有 开始去 完 成他 的使命 ,但他 似乎命 中注定
人那 时候还不 知道他们这次是 真的 彻底 和瘟疫 说拜拜 了 ,因为在那 之 后瘟 疫再也 没有在英 国爆 发过 。然
中 外 书 摘
・ 往 事
,
伦敦 人斤没 有 和悲 伤说
火 .我忍 不住 泪 流 满 面” 。 州 到 家 ,佩 皮 斯 开 始 抢 救 自 己 的 财物 。 第 二 天 一 大早 ,他 出发
的穷人 却没办法逃 离 ,因此成 了理 想的攻击 目标。 6 月初的热 浪使瘟疫迅速传播 。 佩 皮斯 在 日记 中把 6 7日描 述 为 月 “ 我这 一辈子感 觉最热 的一天” , 并且记 录道 ,当天看到 了杜瑞巷房 顶上 的红十字架 。虽然那个 时候没
次 把我渡过河 之后就病倒 了……
周内 ,死亡人数就达到了10 0 20 人。
随着 天气转凉 ,瘟疫 有所减弱 。那
些 1 月 份 回到 伦 敦 的 人 发 现 这 里 异 O
常寂静 ,寂静得令人 害怕 。1 月 1 O 6 日,佩皮斯这 么写道 : 上帝啊 ,街道空 荡荡的 ,多 么 令人忧郁 !街上都是 浑身长满脓疮 的病人 :我走在街上 ,无意 中就 听
地逃离伦 敦 。佩皮斯 把妻 子和母亲 送到 了乡下 ,但是他 自己却在 城里
一
据 史 料 记 载 ,这 场 瘟 疫 共 造 成
直待到8 月份 ,记 录着周 围发生的
65 0 8 0 多人死亡 ,但据现代历史学家 估计 ,更准确的死亡数字应在80 0 00 到1 0 0 之 间。很 多幸存 下来的店 0 00
时 代之 一。在血雨腥 风 的内战时期
成长 ,他 曾逃课去看国王被砍头 。他 年轻时候 的 日记 ,记 录了16 — 6 9 6 0 16 年 l 年 间使 伦敦发 生天翻地覆 变化 0
天渡 我过河 的船 家星期五上午最后
一
开伦敦 ,从而避 免被传染 。然而 , 住在拥 挤 、卫生 条件极差 的贫 民窟
有 一种使命 感。佩皮 斯的 日记 不仅
仅是 记 录那 个时代大 事的一本 流水 账 ,甚至在 当今社会 ,这本 日记仍
人知道瘟 疫是如何 传播 的,但是大 家 都 认 为瘟 疫 是 会 传 染 的 。有 人
患病时 ,就会把他 家的房子锁 上4 0
然被认 为是世 界文学 史上最伟 大的
景观 以及 新圣保罗 大教 堂和皇家交 易所周 围庄严 的广场 。但是伦敦需 要尽快重 建起来 。重 建工作耗 资巨 大 ,新伦 敦的土地所有 权也是一个
大 火
1 6 年 ,佩 皮 斯 求 r 敦 6 6 伦
太 l『斯 奈尔格林 。他 的好朋友威 rJ ! 的 『 世纪 ^城是如 何被~ 场大火烧 f I ’ 一 毁的 ,9 J 1 , I 凌晨 ,位于布 丁巷的 2【 法 诺 面包房失 火丫 一大风卷着 火
最 初 的 5 月 里 ,死 亡 人 数在 正常 范 个
我 看 到 一 个 浑 身 溃 烂 的 病人
被 放 在 一 辆 出租 马 车 上 拉 着 沿 格 雷
斯教 堂街走 ,正好经过我 身边…… 听到 可怜 的佩恩 已经 掩埋 了一个孩 子 ,他 自己也生 命垂危 ……一个 天
围之 内。这种靠 老 鼠身上 的跳蚤传 播 的疾 病被称为 “ 民的瘟疫” , 贫 因为在 瘟疫爆发 的时候 富人可 以离
主都之崩溃。国王直到1 6 年2 66 月才返回伦敦。同年 ,又有20 人死 00
疫 。那 时候 ,伦敦经 常爆 发瘟疫 。 自1 6 年起 ,瘟疫每 十年大爆发 一 53
次 ,伦 敦五分 之一的人死 于瘟疫 。 去 了3o o 的生命; oo A 查理一世 12 年 65 登基时 ,又有4o o o oA ̄于瘟疫 。 16 年初瘟疫爆 发的时候并未 65
| 皇 j § 誓 主 ・. 事誊
t |骞≯ 一 书
1世 纪 , 7 伦敦经历了瘟疫和大火
番 《 伦敦文学地 图》 唐娜 ・ 戴利 约翰 ・ 汤米迪 著 张玉红 杨朝 军 译
1 世 纪最 伟 大 的作 品不 是 小 7 说 ,不是剧本 ,而是一本 日记 。塞缪 尔・ 佩皮斯生在伦敦 ,长在伦敦 ,他 生 活的时代 是英 国历 史上最 动荡 的 引起人 们的 注意。瘟疫 开始于 以传 染病 而出名 的圣 贾尔斯 的贫 民窟 。
部 分是关于 伦敦历史 上两大悲剧 性 事 件 ,这 两 件 大 事 发 生 的 时 间 相 隔不 到一年 。首先是 16 年 的大瘟 65
可怕事情 。随着恐慌 的蔓延 ,可以 看到发 了疯 的病人赤 身裸体地 在街
上 狂奔 , 口吐 白沫 。运尸车上 尸体 堆 得小 山一 样 ,教堂 墓地 已埋 不下
这么多尸体 ,空气 中弥漫着尸 体腐
烂 的恶臭 。无奈之下 ,市长下令 杀 亡 。直到 l月 , 1 人们才举行 了一次公
疫 。人们点燃 了大堆 的篝火来净 化 空气 。佩皮斯 这样描 述伦敦人 心中
的恐 惧 :
詹姆斯 一世登基 的1 0 年 ,瘟疫夺 死所 有的狗 和猫 以避 免它们传染瘟 共感 恩活 动来 庆祝瘟疫结 束 。伦敦 63
作品之一。
天 ,并用一个红十字架作为标志。
到7 月份,包括医生 、律师 、国
到 了许许 多多悲惨 的故 事 ,大家谈
论的无非 是这个死 了 ,那 个病 了,
这 个 地 方 死 多 少 人 , 那个 地 方 又 死
了多少。
王和大 臣在 内的人 们开始成 群结 队
大瘟疫
佩 皮 斯 日记 中 最 令 人 难 忘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