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19课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古老的交通工具 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古老的交通工具 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2.了解岭南地区的古代交通工具;3.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次美术课程的主题为“古老的交通工具”。

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进而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综合素质。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抛出问题,让学生向家长或老师询问这些古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故事。

2.学习内容(25分钟)–分类介绍古代陆地交通工具和水路交通工具,并重点介绍岭南地区的古代交通工具。

–利用图片展示各类交通工具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

–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回答问题,增强互动体验和学习效果。

3.绘画实践(50分钟)–老师示范如何绘制岭南地区的古代交通工具,提供模板供学生参考。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并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准确性。

–分组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并给予反馈。

4.结束(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践行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分析和思考各类交通工具,掌握正确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熟练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评价:老师采用讲解、互动和绘画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3.学生反馈评价:学生通过表扬和批评等方式给予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形式表示满意。

春岭南版美术三下第19课《小魔盒》word教案

春岭南版美术三下第19课《小魔盒》word教案

19、小魔盒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小魔盒,激发学生创作想像的激情,培养环保的意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造美。

教学重点:
小魔盒的艺术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的构思。

作业要求:
自己或分组设计制作一个藏有秘密的小魔盒。

教学用具:
废旧纸盒、剪刀、彩色卡纸、双面胶、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盒子,你们不要小看它噢!它可是有魔力的,会变形的我。

请一位同学上来揭开秘密吧?
学生勾起巨大的兴趣,进入课程学习。

二、发展:
1、小组探究:魔盒是怎样制作的?你还有什么方法做出更有创意的盒子?
2、小结方法:(静态的,活动的)
材料:各种废旧材料(纸盒、塑料瓶、挂历纸、卡纸等)
形象要可爱,设计出乎意料之外。

3、制作方法举例:
a、选择打开纸盒的方法;
b、剪、贴、涂底色;
c、布置景物。

三、小组合作,自己探索合适的方法制作,发挥想像力。

四、展示、评选精美有创意的作品。

后记:。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岭南版美术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

2. 表现手法:岭南版画的制作方法、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等。

3. 美术欣赏: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示范绘画过程和制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欣赏法: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绘画技巧:讲解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示范绘画过程。

3. 讲授表现手法:介绍岭南版画的制作方法、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示范制作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完成作品。

5. 评价环节: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实践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4. 期末评价:结合学生在整个学期的表现,给予综合性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岭南版美术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绘画工具、纸张、颜料等。

3. 美术作品: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等。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9、小舞台-岭南版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9、小舞台-岭南版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9、小舞台-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版小舞台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岭南版小舞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岭南版小舞台的背景介绍2. 岭南版小舞台的特点分析3. 岭南版小舞台的绘画技巧4. 学生创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岭南版小舞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1.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岭南版小舞台的背景和特点。

2. 岭南版小舞台的特点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岭南版小舞台的特点,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夸张等。

2.2 学生举例说明岭南版小舞台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岭南版小舞台的绘画技巧3.1 教师示范岭南版小舞台的绘画步骤,讲解绘画技巧。

3.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画,体会岭南版小舞台的绘画乐趣。

4. 学生创作实践4.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岭南版小舞台的作品。

4.2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岭南版小舞台的独特魅力。

5.2 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岭南版小舞台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对岭南版小舞台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的绘画作品及创作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岭南版小舞台的认知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岭南版小舞台的图片及实物展示。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水彩笔、彩纸、画纸等。

3. 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三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岭南版正式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岭南版正式版

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1. 综合能力:能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用形态、空间、机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美,产生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初步体会友情,乐于与伙伴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热爱生活与自主表现生活的乐趣。

2. 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术与身边事物联系的活动能力美化。

(创作、表演、展示、发展)。

3. 思维能力:关注发现、友情自主、协作乐趣、自信自理。

二、全册教学要求:1、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堂延伸。

2、形、色、质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设计、装饰与欣赏表述。

3、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要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组织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体验为主要的新的教学课堂模式。

2、重点突出:“美术、人文、科技”的创新教育理念,体会“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

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进度表: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小舞台|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小舞台|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小舞台|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如布景、灯光、服装等。

2. 培养学生对舞台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小舞台模型,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舞台的制作。

教学内容1. 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布景、灯光、服装等。

2. 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3. 小舞台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

2. 教学难点:小舞台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舞台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看舞台剧片段,引发学生对舞台艺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舞台模型。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舞台艺术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小舞台2. 副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3. 内容: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小舞台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作业设计1.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舞台模型,要求包含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

2. 写一篇关于舞台艺术的短文,要求包含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舞台剧片段、介绍舞台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舞台美术的设计原则、制作小舞台模型等活动,让学生对舞台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舞台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 活动设计:播放一段经典的舞台剧片段,如《猫》或《歌剧魅影》的选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古老的交通工具|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古老的交通工具|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老的交通工具:扁舟、木筏、竹排、帆船等;2.能够简单地描述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3.通过绘画的方式,体验古老交通工具的美。

二、教学内容1.古老的交通工具;2.绘画:绘制扁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老的交通工具,能够简单地描述其特点;2.难点:通过绘画作品,体验古老交通工具的美。

四、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音响等;2.学生绘画所需的纸张、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和提问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现古老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出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进行讨论。

2. 讲解介绍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包括扁舟、木筏、竹排、帆船等。

3. 观看视频播放与古老交通工具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的印象和了解。

4. 绘画(1)教师介绍扁舟的外形和结构特点,并提供扁舟的图片和参考绘画范例。

学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参考范例进行绘画,也可以创意绘画。

(2)学生进行绘画,教师适时呼叫学生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有关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5. 教学总结对学生所绘制的扁舟进行集体展示并介绍,学生分享自己总结的体验和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绘画的过程和参考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评估。

2.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对古老交通工具理解的深度和对创意绘画的表现,以及学生总结的体验和学到的知识,能够对课程教学效果作出评估。

七、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古老的交通工具;2.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深入了解和体验古老的交通工具;3.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绘画,创作其他古老交通工具的作品。

八、参考文献1.《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2.《广东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精品资料精心整理

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精品资料精心整理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
2.能用
什么?现代交通工具给你什么
4、从独木舟、羊皮筏、牛 语言平
感觉?(造型、色彩、功能等)
车、手推车、帆船等到 述不同
还有哪些地方带来了现实问题?
现代的交通。
时期交
(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5、你准备用什么绘画方法 通工具
5.你能用语言描述未来的交通工
来描绘未来的交通工具。 的的异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5-
1、1 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的
资。3、准备绘画工具。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引入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1.放课件
1.欣赏作品
2.欣赏教师范画
2.讨论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3.提出看法
1.课题:(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
具) 1、学生活动:我能行
课后记:
-4-
第 2 课: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一、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 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 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 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②探究现代 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 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 具的设计思路。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 —想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2.提问:谁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现 2、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
代和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具画出自己喜欢的未来
1.了解 不同时 代交通
的交通工具。
工具的
3.你能用语言评述不同时期的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用绘画形式表达古典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2、难点:了解古典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科技发展的关系。

3、兴趣点:①听历史故事。

②看古代有关交通工具、风土人情的录象。

③在进行比较观察评述。

4、观察点:①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线条③欣赏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学生对古老的交通工具了解的还是不够多,老师讲的多,学生发言比较少。

要改进方法。

2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

②探究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设计思路。

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想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感情。

②对交通工具的发展感兴趣。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选择1——2种现代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能从其美观的的造型、简洁的色彩、以及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美的享受等方面进行评述。

2、难点:了解流线型是现代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轻巧、全自动、环保、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设计的要素。

3、兴趣点: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欣赏评述。

②收集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图片。

4、观察点: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的流线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的资。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对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学生非常活跃,课上得很好。

3上学的路一、教学目的:4、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会看简单的路线图②能用线条或色彩画出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并画出记忆中的沿途景物。

5、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感受与交流中,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的景物。

②在观察与思考中,发展空间方位能力。

③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比较平面或立体路线图的异同。

④在自评与他评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6、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对地图感兴趣,知道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②热爱生活,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的景物。

③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线条或色彩表现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并画出沿途景物。

2、难点:能选择主要的标志物,根据指向标,画出平面或立体路线图。

3、兴趣点:①玩拼地图游戏。

②探究学校在自己家的哪一方,描述上学行走的路线和见过的景物。

③比较谁的地图绘制得有趣的路线图。

4、观察点:①平面地图与立体地图的异同。

②地图上的路线与景物的关系。

③认识指向标与地图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2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平面地图的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学会了看简单的地图,并能画出从家到学校的地图来。

4红绿灯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马路、汽车、红绿灯等造型、色彩、了解一些交通设施。

②体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挡和空间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观察与记忆中,认识马路、汽车、红绿灯等重要的交通设施。

②在欣赏与评述中,激发创作的内容和选择表现的方法。

③在尝试与表现中,大胆运用各种物象组合成有前后遮挡关系的道路交通景色色彩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的交通持续、应“从我做起”的道理。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描绘红绿灯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2、难点:能运用各种物象组合成有前后遮挡关系的道路交通景色色彩画。

3、兴趣点:①带着问题观察。

②表现交通小故事。

③创设红绿灯下的情景。

④举办“红绿灯下”小展览。

4、观察点:①红绿灯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②各种交通设施的造型、色彩、功能。

③人物动态、神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2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红绿灯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这课在上第一节时,效果不太好,经过调整后节课上地还可以。

5壮观的高架桥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高架桥的功能、知道高架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能凭记忆、想象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它景物。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

②在比较观察中,学会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③在想象与创作中,能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心生活、体会现代交通。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凭记忆、想象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它景物。

2、难点:①能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②能画出有“遮挡、空间感“的高架桥,车辆和背景等物象。

3、兴趣点:①说说高架桥的故事。

②观察游戏。

③合作组画。

4、观察点:①以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的造型特点。

②整体与局部。

③静态与动态。

④近景与远景。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2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高架桥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深圳的高架桥很多,学生不陌生,效果很好。

6汽车博览会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汽车的种类及其它不同造型、色彩特点。

②感知“博览会”是展示交流艺术、科技和商品饿公共场所。

③能凭记忆或想象表现现代或未来的汽车。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能参与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的活动。

②在欣赏活动中,能大胆评述。

③在探究学习中,能从现在有交通工具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良及创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交通工具进行改造和创新设计发生兴趣。

二、教学要点:1、重点:①认识汽车的种类及其不同的造型、色彩特点。

②能凭记忆或想象画出一辆汽车的造型、色彩、功能。

2、难点:能根据汽车的基本结构、优缺点、进行改良设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汽车、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汽车。

3、兴趣点:①为“汽车博览会”设计汽车。

②根据汽车的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③能根据汽车的基本结构、优缺点、进行改良设计。

4、观察点:①汽车的造型、色彩特征。

②客车的异同。

③工具车的异同。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2课时、2、让学生收集各种汽车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学生对未来的汽车有非常的想象力,作业很好。

7现代城市的地下世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地下交通世界”是缓解地面交通、有利环境的交通设施:②能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记忆或想象的“地下交通世界”。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参与欣赏与想象活动中、感受画家对“地下交通世界”的观察和细致描绘的特点。

②在参与记忆与想象活动中,了解地铁能力为人类提供比地面更加方便、舒适和安全的交通。

③在创作与表现中,大胆记忆或想象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地下交通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对地下交通世界感兴趣,学会关心生活与社会发展。

②体会建筑师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记忆或想象的“地下交通世界”。

2、难点:如何表现“地下交通世界”有趣的场景或生活细节。

3、兴趣点:①“鼹鼠”的生活习性。

②欣赏画家的作品。

③有趣的地下交通世界故事。

4、观察点:①作品中粗细疏密的线条、和谐的色彩。

②地下列车的造型、色彩。

③车站的设施。

④车厢的设施⑤地下商场的造型色彩⑥不同场所的人物动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2课时、2、让学生收集地铁地图的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这课难度比较大,教师讲课时学生比较难理解,怎样解决这个难点,应该是让学生多看(图片、课件等资料)更好的去了解和观察,才能上好。

8表情丰富的脸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刻画人物面部表情、能使画面生动、有趣:②能运用硬笔等工具,在吹塑纸上进行刻画、拓印,表现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参与欣赏与想象活动中、感受画家对“地下交通世界”的观察和细致描绘的特点。

②在参与记忆与想象活动中,了解地铁能力为人类提供比地面更加方便、舒适和安全的交通。

③在创作与表现中,大胆记忆或想象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地下交通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对地下交通世界感兴趣,学会关心生活与社会发展。

②体会建筑师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运用硬笔等工具,在吹塑纸上进行刻画、拓印,表现伙伴脸部五官特征。

2、难点:能运用不同的版画机理效果,表现伙伴“表情丰富的脸”。

3、兴趣点:①猜一猜游戏。

②听词语做表情游戏。

③制作简单的版画。

④一版多画。

4、观察点:①水印版画与黑白版画不同的艺术效果。

②体会刀味、木味、墨味、印味、纸味。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收集学生的各种表情的照片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9课外活动的小伙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休闲的活动动态;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动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活动中,掌握绘画方法,学会抓住人物动态进行观察、记忆与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课间运动也是一种放松的休息,体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动态。

教具准备:ppt课件、绘画工具教法运用:演示法、参观法学法指导: 模仿学习法、实践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观察发现:人在休息时没有大幅度动作,姿态放松,表情自然。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里的人物动作与表情(锻炼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与大胆的表达能力)。

欣赏与观察:图片跳皮筋、拔河运动中人物的动作有什么特点?表情有什么变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欣赏作品:欣赏优秀作品,说一说你观后感!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发表看法,优缺点。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作业:创作、表现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景要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画面,用颜色填涂画面。

师生评述:1、学生互评,评价同学优缺点,自评2、老师评讲学生作品,总结本课内容与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