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的现实探究

合集下载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强调通过赞赏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育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赏识方式单一化。

在一些学校和班级中,赏识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些形式化的表扬和奖励,比如给学生颁发奖状、奖牌等。

这种赏识方式过于固定,容易使学生产生麻痹效应,失去对赏识的敏感度,降低赏识的正向激励效果。

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赏识不够精准化。

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过分宽容,将学生一切的努力都归为“好”,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种方式下,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陷入自满状态,拒绝改进和提高自己。

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赏识不公平。

在学校和班级中,赏识往往只局限于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忽视不理,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等感和不公平感。

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赏识而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影响到学业和生活的发展。

针对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

需要多样化赏识方式。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赏识,如口头表扬、写个性化的鼓励信、开展集体赏识活动等,多样化的赏识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精准化赏识学生。

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赏识和鼓励。

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予深入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之能够不断提高。

要做到公平赏识。

在学校和班级中,教师要注意不偏袒任何一部分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公正、平等的赏识。

在评价和表扬学生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我们还需要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培养教师和家长的赏识意识和能力,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的赏识体系。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摘要】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肯定和赞美,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赏识教育的定义和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和具体应用方式。

进一步分析了赏识教育与奖励教育的区别,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效果。

结尾部分总结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幼儿的益处,同时呼吁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的实践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情感传递,对于幼儿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教育、重要性、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区别、案例分析、益处、持续研究、应用。

1. 引言1.1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赏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和乐观心态。

通过及时赏识幼儿的优点、努力和进步,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赏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懂得感恩他人、珍惜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赏识教育的定义赏识教育是指通过正面的评价和肯定来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会注重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努力和进步,然后给予及时的赞扬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

赏识教育并非只针对幼儿取得的成就和表现,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情感需求和内在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因势利导”,即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表扬、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赏识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角度,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赞赏。

一些家长往往认为赞美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他们过分地歌颂孩子的优点,忽视了孩子的不足之处。

这种过度赞赏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失去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从而导致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家长要正确引导和评价孩子的表现。

家长应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能力,不仅仅关注他们的优点,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努力。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化。

当前,很多学校仍然以成绩为核心,将学生的优劣划分为高低,评判标准的单一化容易导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品德、才艺、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肯定和鼓励。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同时将这些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

第一,赏识教育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过分强调赞赏和肯定,可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感,降低他们的进取心和自我要求,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二,赏识教育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竞争。

过度强调对优秀学生的赏识,可能使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和压力,从而导致不健康的竞争氛围的形成。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提倡平衡发展的赏识教育。

赏识并不只是对优秀表现的肯定,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以及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1. 尊重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选择。

2. 关爱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

3. 激发兴趣:赏识教育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 培养能力: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5. 塑造人格: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2.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适时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赏识能力不足等。

本文将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问题分析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是接受被动式教育,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而赏识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影响了赏识教育的实施效果。

2.教师赏识能力不足赏识教育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特长和优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赏识能力。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了解不够,无法正确识别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资源不足赏识教育强调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来支持。

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足,无法为赏识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解决对策为了提高学生对赏识教育的参与度,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为了提高教师的赏识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赏识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来校指导,分享经验和案例,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为了支持赏识教育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可以通过购置相关教学器材、图书资料等,丰富教学资源。

也可以建立一些赏识教育基地,提供学生展示特长的平台,为赏识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赞美、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在实践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赏识过度、赏识不够个性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赏识教育存在着赏识过度的问题。

有些老师或家长往往盲目地肯定学生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这会使学生变得自满和得意忘形。

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批评和指导,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

赏识教育不够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更适合褒奖和赏识,而有些学生则更需要鼓励和指引。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制定赏识教育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

赏识教育缺乏全面性也是一个问题。

有时候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

赏识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关注学术方面的进步,还要关注学生品德、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性的赏识和鼓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成长。

赏识教育缺乏科学性也是一个问题。

赏识教育不能依靠主观意志,任意决定赏识对象和赏识方式,而应该根据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进行。

我们可以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使赏识教育更加科学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以正面激励和鼓励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充分认可和赞赏学生的优点和努力来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积极心态。

赏识教育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赏识教育存在“肤浅化”的问题。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一些教育者过于注重对表面上的成绩和表现进行赞扬,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潜力和特长的发掘和培养。

这种肤浅化的赏识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唯分数论”,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认可,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绩的高低。

赏识教育存在“激励机制单一化”的问题。

在赏识教育中,一些教育者仅仅通过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内在动力和兴趣的激发。

这种单一的激励机制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理,只关注奖励而忽略了学习的内在价值。

应该在赏识教育中引入更多的激励方式,如通过情感支持、自主选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自主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赏识教育还存在“浮于表面”的问题。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一些教育者只在表面上赞扬学生,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实质性指导和帮助。

这种赏识教育的表面化容易使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坚持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者应该在赏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质性引导和扶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毅力。

赏识教育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一些教育者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往往只赏识那些出类拔萃、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潜能和努力。

这种同质化的赏识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

教育者应该注重平衡,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进步,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赞赏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并且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关注孩子优点和成就,鼓励和赞美孩子积极表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体会:首先,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被认可和赞赏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能够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通过赏识和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家庭中的氛围会变得积极向上。

孩子会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更加愿意和家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扰。

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能够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

再次,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人潜能和特长,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加投入学习和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努力,教师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它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并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对孩子的优点和成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力和特长。

我认为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好成绩或展现出优秀的才能时,得到赏识和肯定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认可,从而增加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努力和尝试。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导言: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鼓励和肯定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潜能的发掘和挖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激发学生的潜力。

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对策。

一、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1.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还是采用传统的统一评价标准,一刀切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2.赏识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虽然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但在具体实施中,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是把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只是口头鼓励而不是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一些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由于自身素质不足,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导致实施赏识教育的效果不佳。

4.家长的期望与现实矛盾一些家长对赏识教育有一定误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一味的夸奖和放任,导致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困扰。

二、解决对策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了解决一刀切的评价标准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

2.深入学生内心进行赏识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不仅应该口头上对学生进行赏识和肯定,更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加细致的关怀和帮助。

3.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

4.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共同探讨赏识教育的真正含义,让家长和学校能够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赏识教育教学实践(3篇)

赏识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内涵、实践方法以及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1. 尊重学生: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2. 信任学生:赏识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教师应信任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3. 鼓励学生:赏识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4. 培养学生:赏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三、赏识教育的实践方法1. 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潜能。

3. 适时表扬与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6. 强化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四、赏识教育的成效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增强学生自信心: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赏识教育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五、结语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赏识教育体会3篇

赏识教育体会3篇

赏识教育体会赏识教育体会精选3篇(一)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赞赏和肯定孩子的积极表现、优点和努力,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被赞赏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加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将激励他们去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精神。

当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被赞赏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

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看到和认可的,进而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通过赏识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和积极。

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爱,从而更加乐于与他人互动、分享和合作。

然而,我也意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赞扬和奖励。

赏识教育需要准确、凭实际情况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

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潜力和价值,才能针对性地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孩子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通过给予孩子真实、准确和积极的赞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和努力精神,同时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赏识教育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赏识教育体会精选3篇(二)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积极激励和肯定学生价值的教育模式。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赏识教育实施方案:1.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鼓励合作、尊重和包容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彼此支持和帮助等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2. 设立赏识机制: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将学生的积极表现和优秀成绩进行公开表彰。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状、奖章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公开表扬、鼓励信等。

3. 个性化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赏识。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赏识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良好品质的教育方式。

在实践中,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赏识教育容易出现“劳而无获”的困境。

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希望给予学生正向肯定和鼓励,但在实施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或肯定,从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主要是因为在赏识教育中,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了实质。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努力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瓶颈,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赏识教育易导致浮夸和虚假的赞美。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可能会过度夸大学生的优点、过分强调学生的表现,从而使赏识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这样不仅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也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和自满心理。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准确而真实地赞赏和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注重在赏识的基础上提供指导和鞭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竞争排名,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需求的满足。

这样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和自尊心。

赏识教育还容易造成差异化对待。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有些教师可能在赏识和鼓励上存在偏爱或偏向,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关注和评价。

这样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不公平感和对立心理,影响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赞赏学生,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平衡关注和资源分配,避免差异化对待。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坚持实质导向,真实而客观地赏识和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索

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索

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融入赏识教育理念,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通过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索的研究,可以为改进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深入研究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分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和优势,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实践建议和方法。

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论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源自于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怀。

赏识教育活动实践

赏识教育活动实践

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认可、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校赏识教育活动的实践,探讨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赏识教育活动的实践1. 创设赏识氛围(1)营造温馨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布置、墙壁文化等方面,注重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树立教师榜样。

教师要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用自身的言行传递赏识的力量。

(3)开展主题班会。

定期开展以赏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激发彼此的赏识之情。

2.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了解学生特点。

教师要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为实施赏识教育提供依据。

(2)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

(3)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赏识的氛围中成长。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赏识教育活动(1)开展“我的优点”演讲比赛。

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2)设立“进步之星”奖项。

定期评选出在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3)组织亲子活动。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赏识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4. 建立赏识评价体系(1)制定赏识评价标准。

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制定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

(2)实施赏识评价。

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三、赏识教育活动的成效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赏识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赏识教育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引言研究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为提高幼儿学习效果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探讨赏识教育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对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深入了解赏识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教育者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应用赏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对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的需求。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幼儿的积极品质和努力的认可和鼓励,正是基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除了马斯洛的理论,赏识教育还受到社会认同理论和正面心理学的启发。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人类追求社会认同感和社会支持,而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的肯定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正面心理学则更加注重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赏识教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心理状态。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正面心理学的相关观点。

这些理论为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着教育实践,为幼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机会。

2.2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发展自尊心,提高其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赏识教育的实践启示

赏识教育的实践启示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赏识、鼓励和肯定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实践启示出发,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1. 尊重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信任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信任学生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潜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

3. 理解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4. 激励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通过表扬、鼓励和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赏识教育的实践启示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例如,对于擅长数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其数学能力;对于擅长音乐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参加学校合唱团,培养其音乐素养。

2.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组织班级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注重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表扬和鼓励,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

表扬和鼓励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如颁发奖状、写表扬信等。

同时,教师应避免批评和指责,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3)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其正确面对挫折;(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赏识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赏识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第1篇赏识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

赏识教学强调教师要以赏识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赏识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探讨赏识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赏识教学的理论基础1.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上的,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愿望。

赏识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赏识教学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

3. 成长心理学成长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空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

赏识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赏识教学的实践策略1. 转变教师观念赏识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关注学生的缺点转向关注学生的优点。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 营造和谐氛围赏识教学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赏识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赏识教学中得到成长。

4. 培养学生自信心赏识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强化评价机制赏识教学要求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赞美和鼓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赏识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赏识教育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不同的教育者和家长对于赏识对象的标准存在差异,有些人更注重学业成绩,而有些人则更注重品德修养。

这种差异会导致赏识的侧重点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公平对待,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或自大感的产生。

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赏识标准,包括学习成就、道德品质、个人努力等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使赏识教育更加公正和全面。

赏识教育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的赞美和鼓励是学生取得成就的主要动力。

如果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的赏识,就会导致他们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并容易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而崩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够获得外界赏识,更能够从内心感受到自己的成就。

赏识教育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下降。

当教育者过于依赖赞美和奖励的手段来激励学生时,学生会把学习当作一种外在的任务,而丧失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需要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赏识教育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劣势和挑战。

因为赏识教育更注重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容易忽略学生的劣势和困难。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面临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自己,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在赏识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关心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

赏识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评价标准不一致、学生依赖心理、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忽视学生劣势和挑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赏识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关心学生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赏识教育实验报告范文

赏识教育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激励、鼓励和肯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为了验证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赏识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绩的影响。

2. 评估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效果。

3.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赏识教育的实践指导。

三、实验对象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40人,对照班40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 实验方法(1)实验班采用赏识教育法,具体措施如下:a. 教师定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b.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c. 设置班级荣誉榜,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d. 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学生听课,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实验过程实验为期一年,分为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第1-2周)a. 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

b. 制定实验方案,包括赏识教育措施、实验评估指标等。

c.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初始情况。

2. 实施阶段(第3-52周)a. 实验班按照赏识教育法进行教学。

b.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c. 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变化。

3. 总结阶段(第53-54周)a.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评估实验效果。

b. 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习兴趣a.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表现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3-08
作者简介:李乐萍(1973-),女,太原幼儿师范学校语文组教师。

心理学家史基诺用动物实验证明:因好行为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学习效果亦较佳;因坏行为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则不论学习速度或学习效果都比较差。

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身上,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有招致愤恨。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席尔也说:“更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害怕受人指责。


因此,在教育中引入赏识的观念,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被信任、被肯定、被希望、被鼓舞、被期待,从而激发出学生勇于进取的信心、不断进取的动力、努力上进的求知欲,实现学生快乐、健康地进步、成长。

赏识教育的现实基础
早在1918年,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用自己制订的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英语等六国语言,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他根据教子成功的经验,写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

他认为: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面对一切挑战,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

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


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

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0世纪下叶,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在《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介绍了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
方法。

铃木在教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感到日本的教育缺少人情味,缺乏生命力,“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求知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世界上有没有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呢?不久,他发现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可口才却很好。

铃木先生领悟到孩子口才出众的奥秘之后,运用富有人情味的赏识教育来教授孩子小提琴,结果培养出700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成全世界为之轰动传奇新闻。

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市教育家周弘历尽艰辛教育他
的聋哑女儿,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在此基础上,他把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即“赏识教育”。

后来,赏识教育被逐渐推广到学校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中,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者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为升学、就业而为“成绩”疲于奔命,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而处于极其被动的学生们。

从这点上看,赏识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灌输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的一种反动和背叛,也是对目前教育状况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足以引起我们对教育现状的深思、反省。

赏识教育的理论渊源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建立在众多教育学和
关于赏识教育的现实探究
李乐萍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太原,030027)

要:本文从一些实验证明、名人名言着手,正反旁征,加以博引,得出结论,在教育中引入赏
识的观念,能有效实现学生快乐、健康地进步、成长。

其后,笔者在分析赏识教育的基本涵义基础上,探讨了赏识教育的现实基础、理论渊源、现实探讨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77(2007)03-53-02
53
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渊源。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

教育心理学还认为,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

尤其是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

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认和赞赏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

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会做出公正的反应,不会因自己出错而遭到嘲笑或惩罚。

当前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是爱和自尊需要的缺失,所以学校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能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可以大大地减少教育成本、增加教育的收效。

2.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具有各种心理特点的学生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是教师的期待。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待的效应称为罗森塔尔期望效应。

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承认每个孩子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他们易于接受,就会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不断地逼近远景性期望。

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赏识教育正于潜移默化中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成绩,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得知: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7种智力,以不同的方式、程度组合在一起。

而对于教育而言,老师、家长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赏识教育的现实探讨
1.赏识教育要把握好分寸,做到赏识与批评融会贯通。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但是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

实施好赏识教育,必须把握好度,拿捏得当,过度的赏识
会导致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建
立过程中产生偏差,不利于学
生的成长。

赏识学生固然要对
学生良好的言行给予赞美、称
赞、鼓励、表扬,但赏识并不意
味着不要批评。

针对学生言行
的不当或错误,教师不能视若
无睹,更不能去牵强赏识,这
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激励作用,
而且容易会让学生感觉到赏
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
教师的信任度。

2.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赏识教育也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来说,不能热情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对孩子怀疑、失望,更甚至对孩子奚落、讽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该对孩子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3.赏识教育要做到学校与家庭同步进行。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将两者有效结合,组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合力,同步开展赏识教育,增进对孩子的了解,随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孩子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

学校、家庭共同致力于赏识教育,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4.掌握一定的赏识教育艺术。

在赏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语言上要委婉流转,和蔼动听,富有启发性。

当然,赏识教育绝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家长、老师最好能身体力行,以身说法,用自己的举止、行动让孩子得到启示,更具有激励作用。

总之,赏识是一座桥梁,能够搭起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所以将赏识融入到学生教育中,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到赏识寻优,关怀备至,正面激励,以唤起学生内在激情,呵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的自信,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促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才,从而保证“赏识教育”这朵奇葩新鲜活力、傲然绽放、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周月娥:“赏识教育”的困惑与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06,6.
[2]陈文风:对赏识教育的几点辨析,职教论坛,2005,7.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