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岁老红军的革命纪事

合集下载

99岁老红军方槐:始终难忘自己未曾起飞的日子

99岁老红军方槐:始终难忘自己未曾起飞的日子

99岁老红军方槐:始终难忘自己未曾起飞的日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写就的英雄史诗,今天依然激励着我们追逐新的梦想,开创新的征程,努力实现伟大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人物简介:方槐,江西于都人,1917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航空训练班学习。

曾任军委航空局处长、军委民航局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航校校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年近百岁的方老身体健康,精神头也很好,只是听力已经衰退。

“我聋喽!”一见面,他一手握着记者的手,一手指着自己的耳朵。

采访时,记者将问题敲到电脑屏幕上,他思索作答。

方老的手温暖而柔软,让人很难想到这曾是一双拿枪的、握操纵杆的手。

方老的笑容很慈祥,讲到开心处笑得灿烂而纯真,话头被人打断时又有孩子般的气恼,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位历经战火洗礼的铁血军人。

“啊!对!长征!”采访一开始,看到我在屏幕上敲下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方老有些激动,眼睛亮了,声调高了。

他的手指着屏幕,虽有些抖,但久久不愿放下。

那个瞬间,他的精神气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风云激荡的岁月。

▲2014年9月29日,97岁老红军方槐参观雷达阵地。

资料图踏上征途部队行军途中,在一个叫平安塞的地方宿营。

此处距方槐家乡银坑圩很近,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的他请假回家探望。

政委批准后指示:时间很紧,吃过饭还要夜行军,两个小时赶回部队。

在两位战友的陪同下,方槐赶回家。

到家时母亲正在做饭,见到他特别高兴。

家里没盐没有做菜,母亲要杀只鸡煮熟给他们拌辣椒吃。

3个年轻人等不及,只站在家门口和乡亲们聊了会儿天,就匆匆归队。

分别时母亲问:“你两三年没有回来,这次回来又不住下就要走,什么时候还能回来?”这个问题令方槐久久难忘。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推荐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推荐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推荐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

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篇一】“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家”作为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工作者在长征途中当时靠着简陋的设备收发了无数重要情报,挽救了成千上万红军战士的生命。

今年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就是其中一位。

胡正先12岁加入红军,他回忆,一开始因为年龄太小,部队说他没有步枪高,叫他回家,他却说:“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家!”当时条件很艰苦,在甘肃祁连山冰天雪地48天不见一粒粮食,穿得也困难,有一次被敌人袭击,他光脚通过三角刺地带,一双脚扎满了三角刺,直流血。

除了饿、累,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胡正先说,一次在山上,他刚站起来敌人一粒子弹把他身后的战友打死了。

天一黑敌人就冲上来,子弹像萤火虫一样乱飞,他听到敌人叫“抓活的!抓活的!”胡正先一面跑一面想:“不能被俘!长征路上坚持一个信念:不掉队,不被俘,不叛变,不投降。

”由于做的是通信工作,胡正先和战友们知道,组织的事业永远大于个人安危。

那时候电台都要用干电池,在甘肃他们去临泽的路上被敌人埋伏袭击,胡正先摔进四五米深的沟里,脖子上挂着的两个6号大干电池不见了,他赶紧在地上摸,摸到摔下的什么他都不要。

电池是他的武器、命根子,死也要摸到它。

胡正先告诉现场的同学们:“我这一生有两个信念:第一是‘跟着走’,第二个是‘为国家贡献所有的力量’,就是这两个信念支撑着我走到了今天。

但是看到咱们国家今天发展成这个样,我觉得我们那代人的苦没白吃,血没白流。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篇二】采访胡正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胡老的家坐落在西山脚下的一个优雅宁静的小院子里。

见到胡老时,他刚刚测完血压,虽然血压有点高,但是身体看起来很好,精神也不错。

胡老家的客厅看着很朴素,客厅的家具上摆着的一个奖杯吸引了我,那是他参加一个钓鱼活动获得的奖。

东进老兵 百岁寿星——记张之宜同志的革命生涯

东进老兵 百岁寿星——记张之宜同志的革命生涯

建功立 业 奔前 程 , 碧血 丹 心铸党 魂 。
巨变神州皆灿烂 , 尧歌舜舞庆 良辰 。
科学 发展 蕴智 源 , 丽业绩 耀 九天 。 壮 特 色高擎 新貌 换 , 民共 享更 心甜 。 人 ( 者: 作 江苏 省人 事局 原副 局 长 、 离休 干部 )
访 中共 一 大 会 址 嘉 兴 南 湖
统 筹发 展 和建立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重 要 内容 , 用 经 济 、 运 法律 和行 政手 段 , 断 的推进 全 不
省 老龄 事业 的发 展 。省老 年 学学会 是 由从事 老年 学研 究 的专家 学者 和关 心支持 老 龄科 研工 作 者组 成 , 展 老龄科 研 和老 龄咨 询活 动 的学 术 团体 。我们 纪 念 中 国共 产党 成 立 9 开 O周 年 , 就 是要 团结 和动 员全 省老 龄科 研工 作者 围绕 中心 , 务大 局 , 极开展 老 年学 和人 口老 龄化 服 积 的研 究 , 为省 委 、 省政 府决 策老 龄 问题提供 理 论支 持 和政 策咨询 。全 省第 六次人 口普查 数据 显示, 省 6 我 5岁 及 以上 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重 为 1 .9 , 全 国平 均水 平 8 8 %高 出 2 0 0 8% 较 .7 .2 个百 分 点 。近十 年 , 国老龄人 口比重提 高 19 全 .1个 百 分 点 , 省上 升 2 1 百分 点 , 升 我 .3个 提 速 度高 于全 国 。 面 临人 E老 龄化 的新 形势 , l 我们 要坚 持用 科学 发 展观来 指 导老龄科 研 工作 ; 着力 人 口老 龄化 规律 性 的研究 , 讨 老龄社 会 的特点 和对 策 ; 力 人 口老龄 化 全 局性 和前 瞻性 研 究 , 探 着 把
进的党, 是为中国各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 出牺牲的党 , 是坚持真理 , 修正错误 , 经 得起胜 利 和挫折 考验 的党 。在 中国 , 只有共 产党 领导 才 能取得 民族 独立 、 民解 放 和社 会 主 人

百岁老兵:“百岁军礼献给党”

百岁老兵:“百岁军礼献给党”

百岁老兵:“百岁军礼献给党”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39期他和妻子刘燕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见证了党和新中国波澜壮阔的艰辛成长历程。

让张克敬骄傲的是,妻子和白求恩一起工作过,他自己是白求恩学校的第一届学生。

可以说,夫妻俩都是白求恩的亲密战友。

张克敬出生于1919年,今年正好100岁,是一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兵。

他和妻子刘燕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胸前数十枚军功章见证了他光辉灿烂的峥嵘岁月。

夫妻俩都是白求恩的亲密战友1939年,受到军人父亲的影响,年仅20岁的张克敬参军入伍,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40年,他经组织选送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在晋察冀军区部队工作。

1943年,他随冀中九分区部队打回冀中平原后,由于战斗频繁,生活艰苦,他身上起了两个脓肿。

在卫生所,张克敬认识了女护士刘燕。

两人互生好感,在1946年结婚。

随着战争的需要,冀中军区成立独立野战独七旅,张克敬被调到独七旅直属卫生所当所长,刘燕也一同调到该所。

张克敬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随部队南征北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全国解放后,我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让张克敬骄傲的是,妻子和白求恩一起工作过,他自己是白求恩学校的第一届学生。

可以说,夫妻俩都是白求恩的亲密战友。

因为受白求恩精神的强烈感染,夫妻俩立志学好医、多救人。

战争年代,夫妻俩主要的工作就是冒着炮火奋战在救援一线,无数战友在他们的救治下活了下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张克敬还参加了反细菌学习班,去前线搜集“细菌战”的标本和材料,为粉碎敌人细菌战,收集了大量物证。

多位亲人为新中国献出生命1944年,在抗日军民英勇抗击下,冀中平原的斗争形势良好。

“当时天气暖和,部队仍穿着棉衣,物资非常缺乏,部队换装难以解决。

二连领导决定,派一个小分队化装袭击保定西关日本洋行,搞些布匹。

”张克敬回忆说。

“一天夜里,两名勤务员(内线)牵着一只狼狗,身着伪军装,挎着驳壳枪来到二连。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

文/ 姚 励 图/ 崔大山百岁老红军王定国Wang dingguo- An hundred years old of red army汽车文化长寿的秘诀是:永远生活在快乐中。

快乐,是半个生命;冷漠,则是半个死亡。

年沧桑风云变幻劲松不老,千秋基业江河奔流绿树常青”,这是本社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的贺联。

1月1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1921年手稿》首发式暨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庆典”在北京歌华大酒店举行。

王定国老人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她1913年出生于四川营山县,经历过长征,曾经三过雪山草地,是为数不多的经历过长征而健在的老红军之一。

谢觉哉是延安“五老”之一(其他四位为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是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党内法学界的先导和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

今天,在长征已经75年之后,耄耋之年的百岁老人王定国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来到了庆典会场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历时2个小时的活动。

毛泽东、周恩“百来、刘少奇、任弼时、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李纳、周炳德(周恩来侄女)、刘爱琴、任远芳、陈昊苏等都来到会场,祝贺这位红军老妈妈健康长寿。

今天的会场成为红色的讲坛。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代表纷纷发言,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激励我们继往开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王定国老人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在红军长征中,她是红军宣传队的一员,为了鼓舞战士,他们穿梭往返,走了两倍的长征路;在惨烈的战斗中,她们也冲锋陷阵;在辅助谢老的几十年中,她参与转运物资、接送干部、文秘、党务等工作;谢觉哉逝世后,按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著收集整理,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要求,先后整理、编写、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汽车文化王定国为汽车界题词华国锋题王定国巴山蜀水图哉书信集》、《谢觉哉日记》等500余万字的宝贵文献资料。

追忆父亲――百岁将军颜文斌

追忆父亲――百岁将军颜文斌

追忆父亲――百岁将军颜文斌父亲走了,走在清明节前夕,走在刚刚过了100岁的时候。

2014年清明节早晨,我们在殡仪馆为他送行,挽联上写着三代子孙们对他一生的评价:“万里长征百战沙场,千秋功德百岁将军”。

望着鲜红党旗覆盖下那留着18处战伤的遗体,我为父亲这位开国少将、百岁将军的一生而由衷的自豪!父亲安详地走了,我的思绪追寻着他的人生脚步,穿越枪林弹雨,跨越万水千山……长征路上九死一生父亲颜文斌1915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

6岁那年,一场温疫夺去了全家11口人性命,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

1931年春天父亲参加了红军,他参军第二天就参加一场伏击战,第一次放枪子弹就飞了,差点打着前边的连长。

连长是旧军官出身,挥起马鞭就打,被连政委制止了。

战斗胜利后,全连擦拭武器。

连长发现父亲枪里“顶子钩”不见了,暴怒之下定他一个“破坏武器罪”,下令:“绑了,就地枪决!”枪口对准父亲后脑的千钧一发之际,外出开会的连政委飞马赶来,把父亲搂在怀里,怒斥连长:“这孩子是雇农出身,参加战斗很勇敢,一个人缴获了三支枪和一大包军装。

这么好的战士,怎么会破坏武器呢?”父亲参军不到一年便入了党,当了排长。

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父亲随肖红六军团向湘西转移。

在围歼湘军总司令张振汉的忠堡激战中,红军组成42名排以上干部敢死队,父亲站在头一位。

冲锋号一响,他们如猛虎扑入羊群,父亲的刺刀一连捅进两个敌人的胸膛。

突然,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朦朦胧胧地听见有人说话:“挖好坑了,埋吧!”接着,他便被拖进了坑里……他脑子一下子清醒了:是自己人在打扫战场呢!猛地,他睁开眼睛坐起来,大喊一声:“你们埋活人呐!”在场的人全吓傻了!父亲在长征时期6次负伤。

有一次,一块炮弹片从他的脑门正中嵌了进去,他用手一摸,一大截子还露在外边呢!他叫战士找来一把铁钳子,像拔钉子似的使劲往外薅,拔出来的时候,血哧出老远,溅了对方一脸!父亲大腿上那块碗口大的伤疤,是在长征途中负的伤。

耄耋老人记忆里的红军

耄耋老人记忆里的红军

龙源期刊网
耄耋老人记忆里的红军
作者:张卿雄
来源:《源流》2016年第09期
南雄市界址镇羊街村是当年红军长征进入广东的第一站,红军在这里驻扎了三天。

该村的一位耄耋老人亲眼目睹了当年红军驻扎在这里的情景,红军的感人事迹,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近日,记者前往界址镇,聆听了老人讲述的红军故事。

“共产党好,没有棉被盖,就盖皮袄……”这位唱红军歌的耄耋老人就是董书贤,今年86岁。

据老人自己介绍,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村里驻扎时,他还是小孩。

老人说,当年驻扎在村里的红军有两三百人,其中一部分红军就驻扎在村里的这间祠堂。

夜晚,有的睡在祠堂的前厅里,有的露宿在祠堂门口的屋檐下。

据史料记载,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兵分两路。

一路经信丰的九渡水、上下坪,入南雄境内的黄地、大兰;另一路经信丰的万隆进入广东南雄境内的界址。

董书贤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红军在洋街村驻扎了三天,他们从不侵民、扰民。

见到红军的那年,他只是个懵懂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老人还回忆说,红军对孩子特别亲切,还牵着他的手,教他唱红军歌,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抓饭给他吃。

为传播革命思想,当年红军在村子里还书写了许多红军标语,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在村祠堂大门口的左侧墙壁上,看到了当年红军写下的《告敌方士兵歌》。

透过这些革命的历史遗物,记者对南雄的长征史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如今,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一晃就过去了整整80周年,但红军在南雄市界址镇羊街村的那段苦难岁月,老人还记忆犹新,每当有人来村里寻找红军长征足迹时,他都满腔热情地向探寻者讲述当年的红军故事,激励后人铭记革命历史,让长征精神薪火相承,永放光芒。

一位老红军的故事

一位老红军的故事

一位老红军的故事
我的故乡在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

每次回到故乡,听爷爷讲起过去的革命故事,都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我邻村有一位姓郝的老爷爷,名叫郝树才。

他曾经是著名的“三五九旅”的一名战士,当时延安革命异常艰难的时候,红军在贫穷的陕北没有粮食,没有衣服,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毛主席号召全体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就有了南泥湾大开发。

郝树才拿着一把三斤半的老钁,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当时在部队传开,人称为“气死牛”,被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授予“劳动模范”。

革命胜利后,老人回到家乡,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他经常利用剩余的时间植树造林。

如今,老人已经去世,但留下的却是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森林。

站在山坡望去,看着一位为革命事业南征北战普通的红军战士,在延安精神的鼓励下,用一生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做了最好的诠释。

我身为一名少先队员,要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不论在学习或生活中,都要自力更生,不畏艰难,将延安精神传承下去。

风雨人生路 世纪征程长— —百岁将军曹广化革命生涯点滴

风雨人生路 世纪征程长— —百岁将军曹广化革命生涯点滴

风雨人生路世纪征程长——百岁将军曹广化革命生涯点滴作者:赵东云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1年第2期赵东云当笔者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宿舍区的住所时,曹广化老将军离世已有九年。

曹老的住所,室内陈设一如生前,神色凛然的戎装照悬挂墙壁正中,格外醒目。

接待我们的曹广化之子曹中南告诉我们,曹老生前极少接受采访。

“神秘将军”果然名不虚传!艰难成长路曹广化,又名曹伯英、曹甦民、赵屏东,1905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寿县小甸集一户贫寒农家。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曹广化渐渐长大。

童年时代的曹广化,经常帮父母干农活、杂活及家务。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曹广化倔强刚烈、正直勇敢的性格。

读私塾时,曹广化曾师从张树侯、徐子香等学术造诣深厚的先生。

其中张树侯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对曹广化影响很大。

1921年夏末,曹广化随同乡曹渊(1926年牺牲于北伐战争中的武昌城)赴芜湖,考入省立职业学校。

曹广化积极参加“六二”学潮、痛打议员等学生运动,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想深受触动。

曹广化与在芜湖读书的曹渊、薛卓汉等十多名寿县籍同学组织社团,进行革命宣传,并与家乡进步青年联系,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4年夏,上海大学党组织派胡萍舟(胡允恭)、吴云等回原籍寿县、凤台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在寿县小甸集曹小郢子开办“淮上中学补习社”,曹广化入该社学习。

教师讲授《社会进化史》《唯物史观浅说》等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

经过学习,曹广化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人生新起点曹广化与曹渊志同道合,关系颇深。

曹渊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令曹广化极为羡慕。

1925年5月,曹广化获悉黄埔军校在上海、汉口、开封等地设考点招生,他兴奋不已,便赶赴开封报考。

经统一考试,曹广化被取录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不久便从开封启程、奔赴广州。

曹广化在军校里不仅接受了入伍生的多项严格训练,还有机会阅读许多进步书籍,不时聆听周恩来等人的精彩演讲,受到了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的传奇人生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的传奇人生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的传奇人生作者:武国禄来源:《雷锋》2015年第07期40多年前,我在总参谋部某团党委当秘书,听说团修理所有位技师谢云,是号称“延安五老”之一的老红军谢觉哉的儿子。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了解“延安五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

近年来,“延安五老”相继过世,他们的夫人健在的也只有谢觉哉夫人,103岁的老红军女战士王定国了。

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妇女王定国小时候叫王乙香,1913年2月4日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户贫苦家庭。

妹妹饿死;父亲病逝无钱安葬,只好卖掉三岁半的弟弟,换回四块木板做棺材,用两升麻豌豆请送葬人吃了一餐饭;没多久王定国也被卖给人家作了童养媳。

王定国舅舅的朋友“杨布客”——杨克明,是一个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他和舅舅凑了40多块银元,解除了王定国和婆家的婚姻关系。

1933年10月,红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

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定国先后成为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1935年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开始长征。

部队行军时,剧团要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剧团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

因此,剧团相当于比别人多走了一倍的长征路。

过草地时,王定国瘦到只有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踩到泥潭就要陷下去。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过雪山做准备。

一天,王定国在小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她走来,微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

”第二天,王定国送去缝好的衣服时,“胡子”远远地招呼她,还特地嘱咐她要多准备一些辣椒,过雪山时可以御寒。

他,就是谢觉哉。

1937年9月,王定国和谢觉哉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

此后,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难忘故乡战友情深2002年12月18日,是中国工农红军入川70周年纪念日,王定国和毛泽东女婿王景清、朱德儿媳赵力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属应邀出席纪念活动。

老红军刘金金的长征励志故事

老红军刘金金的长征励志故事

老红军刘金金的长征励志故事秋日午后,浓郁的桂花香弥漫在福建长汀县汀州镇南门街的一处老宅里。

刘金金安详地靠着椅背,阳光透过缝隙射入客家传统木屋,撒落在他瘦骨嶙峋却目光炯炯的脸上。

刘金金是一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兵。

1914年,他出生在长汀,今年正好100岁。

1932年,家境殷实的刘金金毅然抛家舍业参加革命,被任命为长汀县河梁乡少先队队长。

不久,他被派往大同镇参加省苏维埃第一期干部培训班。

“在培训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见到了毛主席和朱德军长。

”刘金金模糊的人生记忆里,这个段格外清晰而庄重,他用客家方言一字一顿说了出来,口齿已不清晰。

时光穿越到80多年前,刘金金凹陷的眼眶里饱含热泪。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刘金金没有预兆地唱起了《国际歌》,中气十足,情绪高昂。

老红军刘金金的长征故事在儿子刘发春的记忆里,《国际歌》和《妇女解放歌》是父亲唱得的两首歌。

刘金金告诉记者,这两首歌是1932年9月瞿秋白到乡里指导工作时,教他和战友们唱的,从那以后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1934年,20岁的刘金金正式加入红军。

10月,刘金金所在的34师从于都出发长征,并作为“总后卫”部队,一路“拿棍打狗,边走边打”,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向西实行突围。

红军失散人员刘金金在接受记者采访。

魏培全摄1934年11月,惨烈的湘江战役打响。

在桂北绵延的大山里,红34师浴血奋战,最终弹尽粮绝,被截断在湘江东岸。

刘金金在撤退途中受伤,被部队送到当地群众家隐藏疗养。

“父亲头部、脚趾都有受伤。

”刘发春说,“在老乡家里休养了不到一周,就有国民党部队前来搜捕。

”眼看寻找部队无望,刘金金拿着老乡送的破竹篓,开始了日夜奔波、乞讨回家的艰辛之路。

“没白没黑地赶路,走了两三个月,才回到老家。

”刘金金说。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的目标就是向着胜利前进。

”刘金金重复着告诉记者。

红军长征出发今年80周年,百岁老人刘金金还在一次又一次道出长征精神的真谛,他百年人生的坚忍与执著,也像长征精神一样永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百岁老红军康干生

百岁老红军康干生

百岁老红军康干生作者:王选来源:《老友》2013年第08期2013年1月,住在湖南省军区五里牌干休所的老红军康干生迎来百岁生日。

解放军总政治部,广州军区,湖南省委、省军区,以及长沙市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和众多亲朋好友聚集一堂。

为其祝寿。

百岁老红军康干生腰板笔直,行动敏捷。

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大家见状,都称赞并羡慕康干生的健康。

有一位领导说:“如今,百岁红军全国没几个,康老真是军宝、国宝呀!”康干生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从放牛娃走进红军队伍。

他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先后有3位战友为保护他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历经长征的艰难困苦,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皮带,多次死里逃生。

如今他年届期颐,可喜可贺!康干生心境平和,长期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健康。

据其家人常年观察,他身心之所以这么健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忘过去,不忘长眠于地下的烈士。

在生命进程中,他无论遇到多少沟沟坎坎,每每想到成千上万的烈士。

包括为他而牺牲的3位战友,就会精神振奋、力量倍增地去跨越那些沟沟坎坎。

他常说:“那么多烈士英勇牺牲了,我还活着。

我活着就要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战争年代,烈士是他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榜样:和平时期,烈士精神是他保持光荣、防腐拒变的力量。

离休后,他以平民百姓处世,从不摆老资格。

正是烈士精神的鼓舞,使他生命不老,身心健康。

康干生知足常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部队进城后,康干生觉得衣食温饱,生活安定,他很知足,只想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工作。

在军队第一次授军衔时,他眼含热泪说:“成千上万的烈士,包括为我牺牲的3位战友,根本无法看到今天的胜利,更别提什么军衔了。

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就流泪。

”康干生主动向组织要求为他低授军衔。

每当分房子、配车子时,他总把好房、好车让给别人。

正因为他对物质和荣誉没有很强的欲望,所以他生活得轻松自在、淡泊宁静。

据他的保健医生讲,康干生的心态很好。

他虽年已百岁,但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指标,每年体检都很正常。

老军营里一老兵——记百岁英雄张国栋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老军营里一老兵——记百岁英雄张国栋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名人典故老军营里一老兵记百岁英雄张国栋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唐国强在山西省太原市的老军营小区内,居民都很乐意和一个精神矍砾、和蔼可亲的老爷子聊天交往。

人们愿意和他交往的原因,一是这位老爷子是这个小区 里屈指可数的百岁老人;二是他不是这个小区的原住户,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 后期从外地迁来的;三是他从不与小区里的人讲他个人的经历,即使有人好奇地问起,老爷子也是呵呵一笑而过。

不仅老人本人不谈.就连他的家人也从不回答这类话题。

日子一天天安静地随着太阳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老人也安静地享受着每一天的快乐和幸福。

新疆来的邀请函2015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局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张国栋根据资历和为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经组织慎重研究决定:如果老人身体允许,将会被以国家名义邀请参加首都北京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现场观礼,并将接受世界和祖国的检阅。

这 一荣誉将是国家对参加抗战老兵的最高致敬和最大的关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42政府法制2019年名人典故的人生至尊荣耀。

接电话的是张国栋老人的小女儿张荣,当她惊喜若狂地向她父亲转达电话内容时,老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这是女儿张荣从来没见过的表情,这雕塑般的沉默表情着实惊着了她,她小心翼翼地走到父亲身边,对父亲说:“您认真考虑后再答复我,我转告您的意见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局的工作人员……”父亲说:“不用考虑,替我感谢党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局的抬举,我不去,也不配去,党和国家给我的太多了,这个名额我不能要,比我有资格的人多的是,我们当年打鬼子、闹革命是为天下劳苦大众追求幸福和尊严的,没有个人私利,如今祖国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我们没有被忘记,我就满足了。

我这年纪去也只会给国家添麻烦,你现在就可以给老干局的工作人员回话,感谢组织上的关心.让更有资格的其他同志去吧。

”望着父亲坚毅的表情,她知道此时的父亲应该是心情已复杂到无以形容的地步,结合父亲一生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她果断地按照父亲的口吻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局的工作人员做了如实回复。

百岁将军李运昌的传奇故事

百岁将军李运昌的传奇故事

百岁将军李运昌的传奇故事作者:张振川陈振民来源:《新天地》2008年第09期2008年9月21日是原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司令员李运昌的百岁之日,我们两人曾在1939年到1944年在他身边工作过,了解到他的百岁人生中不少传奇的故事。

1908年,李运昌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木瓜口村,往东南4公里的大黑坨村,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李运昌因此从小就有幸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24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李大钊的介绍下,他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时转为共产党员,由此掀开了生命中鲜红的一页。

而他的经历,几乎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整个历程。

19岁担任起义指挥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19岁的李运昌就显露了军事才能,1927年4月,他指挥普宁各区农军5000多人,围攻普宁县城,成功设伏消灭了何辑武(何应钦的弟弟)的一个团,取得胜利。

而后,普宁农军与海陆丰农军组成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北上武汉,乘机智取江西省上犹县城。

南方大革命失败后,李运昌回到冀东乐亭县。

1928年2月,李运昌任乐亭县委书记。

1929年1月顺直省(今河北省)委改组调整后,李运昌接任顺直省委秘书、代理秘书长。

当时受“立三”路线影响的顺直省委,部署各级党组织所有党员街头讲演,散发传单。

李运昌虽不同意这种冒险行动但仍执行。

他和同志们带上传单来到天津劝业场,传单散发一半就被两个早已到场盯梢的法国巡捕抓获,转送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

几次提审、毒打,李运昌没暴露党的机密,在狱中,李运昌与被关押的彭真取得联系,秘密成立党支部坚持斗争。

1930年,党组织营救李运昌等20多名同志出狱,他出狱后曾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满洲办事处主任等,“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中共京东特派员的他为了抗日奔走于长城内外。

曾让日军派出女特工1937年9月,时任敌后河北省委书记的李运昌,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来到冀东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了8年曲折残酷而又威武雄壮的敌后游击战争生活。

老红军的故事

老红军的故事

老红军的故事
老红军是一位英雄,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们永远铭记在心。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那个年代,国家正值战乱不安的时期,老红军加入了革命军队,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征程。

年轻的时候,老红军参加了长征,他和战友们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革命的圣地。

在长征的过程中,老红军深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熏陶,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立志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在抗日战争中,老红军英勇作战,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利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带领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老红军再次挺身而出,率领部队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新生。

他在战争中多次受伤,但依然坚持不懈,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繁荣,他奋勇杀敌,无私奉献,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

老红军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诗。

他用自己的一生
诠释了忠诚、勇敢、无私和奉献,成为了革命的楷模,为后人树立
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老红军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永远怀念老红军,永远铭记他的英勇事迹,永远传承他的革
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百岁老红军郝毅的家国情怀

百岁老红军郝毅的家国情怀

2022年第1期文史春秋地方档案● 闫荣安在广西军区南宁桃源路干休所,住着一位年逾百岁、富有传奇色彩的老红军战士,他就是广西军区后勤部原副部长郝毅。

郝毅不到15岁就参加了红军。

在此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不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离职休养之后,他始终坚守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懈奋斗,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老红军战士的高贵品格和精神。

矢志跟党走少年当红军郝毅,又名郝秀金,1917年12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小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的苦难,水深火热的煎熬,让郝毅终身难忘。

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生活,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地主豪绅的欺侮,骨瘦如柴的郝毅时时盼望着,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吃得饱、穿得暖、不受欺的好日子呢?就在郝毅12岁那年,他看到了希望。

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寨境内继立夏节起义胜利之后,又爆发了六霍起义,白塔畈是六霍起义的一个暴动点,随后,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实行土地革命,贫苦农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

郝毅家也和其他穷人家一样,分到了田地,喜笑颜开。

郝毅一家切身感受到,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有活路,才能过上好日子。

郝毅的父亲参加了村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他自己也扛上红缨枪,成为儿童团团员。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让天下穷人都过上好日子,1932年2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节节胜利的凯歌声中,郝毅报名参加红军,到少共国际团当战士。

实际上,这时他刚过14岁生日不久,还是个孩子,身体瘦小,招兵的同志见他态度坚决,又很机灵,就破例收下他。

参军后,部队经常行军打仗,又苦又累,郝毅感到吃不消。

幸亏有老同志的关爱,他们经常帮他背枪、背背包,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关心照顾他。

老同志如父兄般待他,使他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战友情深。

1932年7月,在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中,郝毅的家乡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敌人将郝毅的父亲抓起来,威逼利诱,让他写信叫儿子回来。

老红军的故事

老红军的故事

老红军的故事我老家村里有个老红军,大家都叫他李爷爷。

这李爷爷可不得了,他身上的故事就像那村头老树上的枝丫,多得数不清。

李爷爷年轻的时候啊,那可是满腔热血。

他参加红军的时候,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

就穿着家里用破布缝了又缝的布鞋,一路跟着部队就走了。

那时候的路啊,可不像现在的柏油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还有那大山,一座连一座,高得吓人。

有一回打仗,敌人的炮火那叫一个猛。

炮弹就像雨点似的往阵地上落,周围的泥土被炸得满天乱飞。

李爷爷他们呢,一点都不害怕,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握着手里的枪。

李爷爷说:“咱红军战士的脊梁骨可比那炮弹硬多了。

”他当时就趴在一个小土坡后面,瞅准机会就朝着敌人开枪。

突然,一颗炮弹就在他旁边炸开了,他一下子被震晕了过去。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耳朵里嗡嗡直响,脸上全是泥土,可他顾不上这些,爬起来就又投入战斗了。

还有一次,部队行军。

那时候物资特别匮乏,大家都饿着呢。

走着走着,李爷爷突然发现路边有个小水坑,水坑里居然有几条小鱼在游。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去抓鱼。

那鱼可机灵了,滑溜溜的,但是李爷爷也有自己的办法。

他用树枝和草编了个简易的小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到几条小鱼。

然后找了个破罐子,生起火就煮起鱼汤来。

虽然没有什么调料,就那么清汤寡水的鱼汤,但是战士们喝起来都觉得是人间美味,那股子高兴劲儿啊,就好像吃了山珍海味一样。

后来啊,战争结束了,李爷爷就回到了村里。

他还是保持着红军的作风,勤劳朴素。

他的家里永远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他还经常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打仗的故事,每次讲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

他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啊,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这都是无数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可不能整天就知道贪玩,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这些孩子啊,就围在他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听着。

李爷爷的故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那个英雄时代的向往和崇敬。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革命纪事——爷爷王汝申的初心历程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革命纪事——爷爷王汝申的初心历程

□王万平口述钟燕林整理一位百岁老红军的革命纪事王汝申,1914年6月生于江西省瑞金下坝乡(今瑞林镇)里布村,他16岁时参加红军,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陇海、淮海等战役,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警卫员,骑兵连排长、连长,第二团一营营长,多次负伤并立功受奖。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下坝公社副社长。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富民安的和平年代,他始终保持着那颗赤诚的革命初心,彰显了一位老党员、老红军的崇高风范。

投身革命斗志高1932年7月底,刚结婚没几个月的爷爷积极响应“武装保卫苏维埃”的号召,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他入伍跟随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赶赴抚州,担任通讯员职务。

爷爷虽不识字,但人很机灵,意志顽强。

在抚州乐安与红三军团进行围城猛攻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飞机疯狂轰炸,爷爷投身战火,英勇战斗。

艰苦的战斗锤炼了他英勇无畏的斗志。

1932年冬,蒋介石调集约50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

中央苏区军民积极备战,沉着应对。

爷爷所在的红一军团也参加了战斗。

当时红军向乐安县城发起攻击,激战一天,并无突破。

第二天,红一军团又联合红三军团进行围城猛攻。

大部队涌入城后直接进入巷战。

红军士气振奋,不到中午就大获全胜。

接着,红军又攻下宜黄县城。

之后,红一军团撤回宁都一带休整。

1933年1月,红一军团接到中革军委歼灭浒湾之敌的命令。

红军在枫山埠附近与敌军迎头相撞,随即沿公路两侧发起进攻。

在敌军的大炮轰炸与飞机扫射中,整个枫山埠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呐喊声、厮杀声惊天动地。

林彪把军团部搬到前沿阵地,直接指挥战斗,全军将士士气大振。

午后,又追敌至唐岗铺,激战两个多小时,敌军全线溃退,向抚州逃去。

红军胜利抢占浒湾。

2月下旬的黄陂战斗,打得也非常激烈和漂亮,红一军团战果累累。

27日拂晓,敌两个师进至宜黄县的黄陂、大龙坪地区,红军以大兵团伏击的办法,突然对其发起猛攻,经一天半激战,将其全部歼灭。

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百岁老英雄陈训杨

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百岁老英雄陈训杨

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百岁老英雄陈训杨作者:王凤熊晓原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0年第1期王凤熊晓原2019年年初,刚成立不久的高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调查寻访退役军人相关信息的工作中,意外了解到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年届99岁高龄的退役老军人陈训杨的大概信息,异常惊喜。

经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市委高度重视,安排宣传部门进一步挖掘核实,基本认定老英雄的感人事迹。

经各级媒体采访报道,老英雄的功名连同他的崇高风范才广为人知。

国庆70周年前夕,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专程前往看望慰问老英雄。

烽火战场,功勋卓著2019 年的深秋时节,笔者陪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李茂生教授,慕名前往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拜访百岁老英雄陈训杨。

在只有一层的平房里,见到了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

他一只眼眶深陷、坍塌,神情却安详宁静,嘴角上扬,慈眉善目地笑着……“这么多年,立功的事为什么不让社会知道呢?”笔者问他。

陈训杨凝望门外,声音浑浊而又低沉:“想着那些曾和我并肩作战、倒下了的战友,我哪有颜面到处对别人宣扬?”陈训杨家境贫寒,兄弟7人,他排行老七。

因时局动乱,6个哥哥或参军抗日,或被国民党抓壮丁,都一去不回。

由于战事吃紧,1948 年,陈训杨最终也因被抓壮丁到了国民党部队当兵。

不到4个月,陈训杨被解放军俘虏。

面对国仇家恨,他放弃了解放军发放的遣散路费,毅然参加了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部队又被编入四野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八团。

刚加入解放军,部队会定期召开诉苦大会。

在会上,得知他家中6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部队便让他将家人灵牌带至会场,连长、指导员主动为其托举灵牌祭奠,这个小小的举动深深打动了陈训杨。

“他们感动了我,我就要求入党。

”尽管年事已高,很多陈年往事记不太清,老人却对这个细节记忆犹新。

此后,陈训杨满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每次战斗他都奋勇争先,并在淮海战役的大小战斗中屡立战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革命纪事作者:王万平钟燕林来源:《党史文苑》2019年第05期王汝申,1914年6月生于江西省瑞金下坝乡(今瑞林镇)里布村,他16岁时参加红军,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陇海、淮海等战役,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警卫员,骑兵连排长、连长,第二团一营营长,多次负伤并立功受奖。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下坝公社副社长。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富民安的和平年代,他始终保持着那颗赤诚的革命初心,彰显了一位老党员、老红军的崇高风范。

投身革命斗志高1932年7月底,刚结婚没几个月的爷爷积极响应“武装保卫苏维埃”的号召,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他入伍跟随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赶赴抚州,担任通讯员职务。

爷爷虽不识字,但人很机灵,意志顽强。

在抚州乐安与红三军团进行围城猛攻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飞机疯狂轰炸,爷爷投身战火,英勇战斗。

艰苦的战斗锤炼了他英勇无畏的斗志。

1932年冬,蒋介石调集约50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

中央苏区军民积极备战,沉着应对。

爷爷所在的红一军团也参加了战斗。

当时红军向乐安县城发起攻击,激战一天,并无突破。

第二天,红一军团又联合红三军团进行围城猛攻。

大部队涌入城后直接进入巷战。

红军士气振奋,不到中午就大获全胜。

接着,红军又攻下宜黄县城。

之后,红一军团撤回宁都一带休整。

1933年1月,红一军团接到中革军委歼灭浒湾之敌的命令。

红军在枫山埠附近与敌军迎头相撞,随即沿公路两侧发起进攻。

在敌军的大炮轰炸与飞机扫射中,整个枫山埠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呐喊声、厮杀声惊天动地。

林彪把军团部搬到前沿阵地,直接指挥战斗,全军将士士气大振。

午后,又追敌至唐岗铺,激战两个多小时,敌军全线溃退,向抚州逃去。

红军胜利抢占浒湾。

2月下旬的黄陂战斗,打得也非常激烈和漂亮,红一军团战果累累。

27日拂晓,敌两个师进至宜黄县的黄陂、大龙坪地区,红军以大兵团伏击的办法,突然对其发起猛攻,经一天半激战,将其全部歼灭。

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被击毙,敌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被俘。

谈到黄陂战役,爷爷很激动。

“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其实我们没有受多大的罪,吃得饱,穿得暖,弹药也充足。

”爷爷说,“敌军用大炮轰炸,飞机狂射,我们一点也不畏惧。

战场上,哪个战士受了伤,担架队马上就把他抬下去,到后方医院里,医生护士个个比亲人还亲。

打起仗来,敌人在前面逃跑,我们在后面猛追,真就是秋风扫落叶。

”尔后,红军除以小部兵力在此地至广昌西北一带活动吸引敌人外,主力则再次转移到宁都北部的洛口、东韶、南团、小布等地集结待机。

此时,周恩来、朱德在肖田召开军事会议和军民大会,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动员军民奋力反“围剿”。

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分成中央军和东方军实行“分离作战”,爷爷所在的中央军看守苏区北大门。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中央主力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当时爷爷在红一军团,他们和红三军团都是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

11月27日,先头部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并控制了广西界首至觉山铺间的渡河点,为后续大部队通过湘江创造了条件。

部队连日急行军,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胃口发痛,脚上像绑着铅块,特别沉重,真是精疲力竭了。

即使这样,大家还是坚持着走,同志们的耳鼓里只有一个字在回响:走!走!走!下午2点多钟,爷爷和战友终于到达麻子渡。

望见那悠悠东流的湘江,他们无比激动。

江面只有100多米宽,水深及腰,流速比较快,但还能够涉水过江。

大部分同志都从后面陆续赶来了。

为了整顿队伍,恢复战斗力,必须稍事休息一下,等待后到的同志喘口气一起过江。

指挥员发出通知:“快做饭吃,随时准备过江。

”于是,茶缸,脸盆,一切可以用来做炊具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烧水煮饭。

一时间篝火四起,炊烟缭绕。

敌机从早到晚,像一只只魔鬼似的跟随着他们。

渡口上空,马达声震耳欲聋。

敌机欺侮红军没有高射防空武器,时而低空盘旋,贴着头顶飞驰而过,时而又由高而低俯冲下来,疯狂地向江心轰炸扫射,企图封锁江面,不让红军过江。

但是狡猾的敌机也担心被打下来,又飞向高空。

这时,飞机屁股后面突然“雪片”飞扬,渐渐飘落下来,原来是敌人的策反宣传单,爷爷和战友们不屑一看,都做手纸或引火纸用了。

下午3点左右,大家正在做饭烧水,还有一些同志躺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突然,在离渡口只有二三里地的后面山头,爷爷警戒部队的阵地上,响起了嗒嗒嗒的枪声。

“所有的战斗人员集合,占领右侧山头,掩护警戒部队后撤,非战斗人员马上过江。

”指挥员大声地命令着。

但是,敌机仍在渡口上空盘旋,不断地投弹轰炸,阻止红军渡江。

情况紧急,爷爷和通讯班十几个同志,不约而同地卷起了裤腿,跳下江去,蹚到江心,水没过腰部,寒冷刺骨,渾身不由得哆嗦起来。

江水浸透棉衣,身子格外沉重,加上急流冲击,简直难以挪步。

千军万马正与急流搏斗之际,可恶的敌机呼啸着又俯冲下来,连投三弹,江中水柱冲天而起,弹片四处飞溅。

在爷爷下游附近的几个同志应声倒下,一时间江水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

牺牲的、负伤的同志来不及抢救,都被江水冲走了,爷爷和战友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和这些牺牲的战友永别了!敌机仍然在狂轰滥炸。

爷爷和几个战士在冲过湘江以后,冲出了敌机轰炸扫射的目标范围,便坐在石阶上脱下被江水浸透的棉衣,互相帮助拧水,然后披在肩上,向着前面的队伍追去。

“长征中的艰苦,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的。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使得红军伤亡惨重。

红军日行军速度一般都是80里至100里,非常辛苦。

”爷爷感叹。

敌人经常同时出动十几架飞机,以3架为一组,低飞扫射轰炸。

红军的简易掩体根本经不住重磅炸弹轰炸,大量掩体被爆炸的气浪摧毁,巨大的爆炸声震得红军官兵耳鼓嗡嗡响,站都站不稳。

空袭结束紧接着又是炮击。

呼啸的炮弹雨点似的落在阵地上,来不及躲闪的战士被炮弹炸得飞了起来,染血的草鞋、断裂的枪支一次次腾空而起。

炮声过后,便是黑压压涌上来的敌军步兵。

当时红军弹药十分缺乏,缴获的尖头子弹全部供机枪使用,步枪则尽量使用原来苏区兵工厂自己制造的子弹。

这些土造子弹威力有限,许多打不响,有的打出去不远便落在地上,仅能起到些许吓唬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的子弹也数量有限。

为节省弹药,林彪战前规定了各种枪的射击距离。

而警卫排使用最多的,就是挥动大刀与敌肉搏。

每当全身溅满鲜血,那血腥味会使人不停地干呕。

1935年6月,红一军团率先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雪山夹金山。

“夹金”是藏语的音译,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弯曲的道路。

这座山又高又陡,很难翻越。

当地的居民叫这座山“仙姑山”,他们认为只有仙姑才能飞过去。

在翻越大雪山前,爷爷和战友们被召集起来开会,要求每个人都带足自己所需的干粮。

可大家的食物很少,有的战士仅有一点青稞面。

俗话说“寒从脚起”,爷爷的脚上还穿着出发时带的草鞋,双脚冻得发紫。

身上没有厚衣可穿,只能沿途找些百姓的旧麻袋、皮口袋,挖个袖窟窿裹在身上。

令人更难受的是缺氧,由于山太高,空气十分稀薄,越往上爬,呼吸越困难,心跳得越厉害。

爷爷说:当时只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又酸又软,只能一步一喘、一步一停地挪动着;飘飞的大雪,坚硬的冰雹,衣服冻成了冰筒,眉毛、胡子上结满冰霜,脚冻得麻木了、红肿了,还得咬牙默喊“要生存、要战胜死亡”坚持爬,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冻死。

很多战士和伤病员经不住雨雪、寒风和冰雹袭击,倒在雪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翻越五座大雪山后,又是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一望无边,遍地是水草沼泽和淤黑腥臭的泥潭,根本没有路。

经常是淫雨霏霏,或是烈日与狂风暴雨交替出现。

草地上总弥漫着阴森的浓雾,只有太阳升起后,才能看清飘浮着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草垛,草垛与草垛之间全是酱黑的沼泽,散发着恶臭。

人和马必须把脚踏在每丛草垛的根部,不然,一不小心陷入泥沼,就会被泥沼慢慢吞没。

即便如此,部队要求战士们必须日行军80里至100里。

因为少于80里,就很容易掉队。

此外,草地上还缺水断粮。

为了不被饿死,只要是能填肚子的东西,野草、皮带、马粪中未消化的谷物,不管是什么,战友们都拿来吃。

6天后,当爷爷和部分战友奇迹般地走出沼泽地时,感觉如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回想起来,爷爷眼中闪烁着泪花:“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

”全团1500人,剩下700人,活下来的人,靠的是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

1935年9月,腊子口战斗,在敌人的猛烈射击中,爷爷负了伤。

之后,部队突破敌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

10月中旬,红一军团到达陕北吴起镇,先期结束了360多天的长征之路。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

为了共同抗击日军,国共再次合作,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

当时爷爷所在的部队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虽处战火纷飞的年代,可爷爷却迎来四喜临门。

一喜是他从警卫员升为骑兵营的排长;二喜是上级考虑到他参军离家多年与家里失去联系,批准他与从事后勤工作的一名女战士结婚;三喜是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喜是妻子不久后怀孕了。

有了这么多喜事,爷爷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积极要求参战。

时任第一一五师师长的林彪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打击西进的日本侵略军。

1937年9月26日晨,第一一五师官兵冒雨埋伏在平型关公路两侧的山地上,爷爷则带领骑兵抄后路阻击增援日军。

待日军和大批辎重车辆全部进入第一一五师设伏地域后,一枚紅绿两色信号弹升上天空,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响彻山谷。

日军阵形顿时大乱,车撞车,人挤人,马嘶人窜,火光闪闪,烟雾弥漫。

骑兵营奋力阻击日本援军于灵丘以东。

爷爷手握步枪飞马向前,弹无虚发,一枪打死一个敌人。

后来,他又带领全排骑兵挥动大刀,与日军进行近距离的白刃战。

同时还将敌汽车的轮胎砍破,令其瘫痪。

经过一天激战,平型关战斗获大捷。

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北平后,十分猖獗,妄图从山西渡黄河,一口吞掉陕甘宁边区。

在此期间,爷爷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悲伤——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中,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不幸被当场炸死。

在之后的抗战过程中,爷爷忍着丧妻丧子之痛,领着骑兵阻击日军,拼命杀敌。

一次,他奉命伏击日军一支运输部队。

他带领全排铁骑如一股狂飙扫向日军。

寒光闪烁中,骑兵排将100余名日军全歼,缴获近百匹好马及大量罐头等食品。

之后,在一次突围战中,他又带领骑兵排消灭300余名“扫荡”的日伪军。

1941年3月始,第一一五师长期驻扎在山东莒南大店。

英勇抗日的爷爷深受部队领导的赏识及战友们的钦佩,职务也很快得到提升,从骑兵团排长到连长,后又升任营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