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哈马碧滨水新城

合集下载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

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这个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

虽被称为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的、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它被设计成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它也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

虽然那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没有选斯德哥尔摩,但哈马比作为一座环保新城的建设却继续了下去,成为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

Hammarby的垃圾桶社区的居住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生物气体及其转化的电力是这座社区能源的主要来源。

小区附近有一个热电厂,热电厂的部分原料就是利用小区居民排放的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后再将电能送回小区,小区里所有公共交通燃料都是这个电厂生产的,同时小区还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整个小区可以达到零排放。

在哈马比各种环保手段中,高达95%的家用垃圾循环技术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哈马比迎接新住户的首先是三件小礼品:有机废物垃圾箱、生物分解垃圾袋和节能电灯泡。

这里的居民自觉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环境友好的行动。

这套地下的垃圾抽吸系统,只是Hammarby小镇整体能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与之配套的,还有能源供应循环系统与供水排水循环系统,相互间构架起一座生态城的典范。

Hammarby人自己爱提的口号,包括一句“从洗手间到煎蛋卷的炉火”(From Toilet to Omelet)——洗手间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部分成为沼气,大部分供公共汽车使用,另有部分转给厨房用作炉火。

废水处理产生的热量,还可被能源部门利用,也可用于提取供暖,其余固体废渣则由于未污染,可以返回农业生产或用于花园肥料。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新区的建设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瑞典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研究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并探讨它们的设计原则和实践。

1.哈默比湖城哈默比湖城是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一个新区,该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该项目由瑞典工程公司Sweco AB 担任总体设计师,其目的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以容纳约20000 名居民和39000 个工作岗位。

哈默比湖城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住宅与办公楼的混合使用哈默比湖城的规划将住宅和办公楼混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减少居民和商业区之间的交通流量。

住宅和商业设施丰富多样,可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人们。

2)可持续的交通方式该项目鼓励居民使用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公共汽车和轻轨等。

此外,城市规划还包括方便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以减少车辆出行。

3)绿色空间哈默比湖城设计了广阔的绿地和公园,以增加城市居民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这些空间还可以提供各种户外休闲活动,增加社交互动而不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立体楼宇结构哈默比湖城由许多高层建筑组成,这种立体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人均用地面积和生活质量。

5)可再生能源互补哈默比湖城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

2.生态村生态村是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另一种典型案例。

该项目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启动,定位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住区。

生态村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绿色建筑生态村中的所有建筑都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造,并集成了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风能等。

2)积极绿化生态村中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30%,并且采用了多样的绿地和植被。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和城市的热岛效应。

“生态城市”的分类与经验推广问题

“生态城市”的分类与经验推广问题

“生态城市”的分类与经验推广问题栗德祥 邹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摘要】“生态城市”已然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而如何建设生态城市也已经摆上各地方的议事日程。

然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即使在学术界也尚未澄清,若从实践角度把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将更具参考价值。

通过全球六个优秀“生态城市”案例的分析比较,作者提出在当前的“生态城市”实践中存在三种类型:理想规划型、小规模技术优化型和大规模整体改善型。

这些“生态城市”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相类似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然而,经验的推广需要特别避免生搬硬套式的“复制”,而应该鼓励“统观全局,着手关键,因地制宜,分工协作”的协同规划模式,通过对各类“生态城市”实践经验的“学习-消化-吸收-转化”的过程,帮助各地方切实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生态城市;概念类型;经验推广 到目前为止,“生态城市”的公认定义并不存在。

如果小结近三十年来各国专家学者提出的种种定义,不难发现它们大都比较系统全面,总体而言体现了人类对于聚居形式的最高理想,因而通常都十分抽象。

而“欧盟第五框架”(EUπs5th Fr a mewo r k)的“生态城市项目”报告(2005)中则认为:迄今,“生态城市”一词主要应用于一场社会运动,目的在于推动以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替代现有发展模式的全面觉醒。

可见人们已经察觉到“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与纷纭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现状相耦合的,而我们也必须接受在内涵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生态城市”概念。

当前各国学者针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趋势是通过实践和具体议题的讨论来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别是通过各类会议讨论、网络宣传和具体实践来向政府、企业和大众宣扬各种相关理念和实践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实“存在”和建设中的“生态城市”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这对于今天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更具意义。

而另一方面,生态科学的基本规律提醒我们,个别案例并不应被教条模式化而被简单复制应用。

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

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

瑞典在生态城建设领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作者:索鹏来源:《市长参考》添加日期:09年04月10日一、关于“生态城市”的起源和定义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在这一计划的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并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教授在其《为健康的未来建造城市》一书中也提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尽管“生态城市”的概念尚处于不断拓展的阶段,但相关专家、学者和城市实践者对“生态城市”做出了如下定义: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谐统一的城市,是自然、城市与人有机融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对内着眼于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和谐与舒适,对外把城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

生态城市被认为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瑞典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基于“可持续发展城市”或“共生城市”的概念,主要由斯维可公司等提出并发展形成。

瑞典的定义认为,较传统城市而言,一座生态城市必须拥有相当低的生态印记,同时必须使现在和下一代的居住者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舒适程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维持高于传统城市的水准。

在生态城市中,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相互耦合,城市与其依赖的周边环境的关系必须被考虑在内。

总之,环境目标、社会文化目标、经济目标以及空间目标必须得到履行,使生态城市既有足够的吸引力,又在碳排放方面保持低水平。

瑞典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整体规划、综合利用应是一座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

也就是说,在空间、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等总体框架下,城市中所有的子系统,包括能源、水、污水、交通、绿地、城市功能、建筑等,需要整合在一起,通过全面、综合的方法得以协调应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碧(:Hammarby)”滨水新城在其规划、设计、招标、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了全面、综合的方法,大多数环境指标得以实现,用户的满意度也很高,可以说完全具备了瑞典生态城市的显著特征。

【可持续社区设计案例】哈马碧生态滨湖城

【可持续社区设计案例】哈马碧生态滨湖城
在Viken街区的屋顶上,装有 390平方米的太阳能取热器,它们 面朝南方。它们利用太阳热量生产 热水。太阳能取热器生产了该建筑 全年热水需要量的一半。
在该地区环境信息中心
GlashusEtt,安装着一个燃料电 池,能够通过燃料和空气产生 电能。
哈马碧模型
环境方案——给排水
1、哈马碧净水厂 哈马碧净水厂是一个实验
就近街区回收间 不适合投入就近楼宅垃圾投掷点的废 物,送到就近街区的回收间。属于这 类废物有;包装、器物废物、电子废 物和纺织物等。
就近地区的环保站 危险废物例如颜料、油漆和粘合剂残 留、指甲漆、溶解剂、电池和化学品 等,分拣后交给在GlashusEtt的环保 站,这也是本地区的环境信息中心。
哈马碧模型
哈马碧生态滨湖城
可持续社区案例分析
目录
• 一、案例概述 • • 二、一社、区案结例构概况 • 三、哈马碧模型 • 四、案例总结
一、案例概述
项目区位 开发背景 项目规模 项目宗旨
案例概述 项目区位和开发背景
哈马碧城区位
哈马碧(Hammarby)在 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 的城市”,它位于瑞典首都斯 德哥尔摩城区的东南部,这个 地区过去曾经是一处非法的小 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 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 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 污染。
电车
交通走廊
四、案例总结
旧工业区的转型 成功要素 整合以实现可持续
案例总结 低效率工业区的成功转型
政府当时果断的将哈马碧原有 的工业区推倒重建是十分明智的。 因为在城市中,土地价值与区位的 关系十分密切。而当时哈马碧离斯 德哥尔摩市中心的距离是很近的, 政府将当时增长的住房需求在此解 决十分正确。同时,在对环境影响 很大的工业区的土地上建设可持续 社区,也表明了政府对可持续生活 的重视与决心。

国外生态城建设中的绿色人才开发经验

国外生态城建设中的绿色人才开发经验

栏目编辑:李国君G O ZU O JI A O L I U工作交流栏目编辑:邓卉Q I N G C H U N FE N G C A I青春风采SH I JI A N Y U T A N SU O实践与探索栏目编辑:农清清2014年3月号总第192期言而有信比财富更重要。

纵有贯家产,也不能抵消失言给信心带来的污点。

——福克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类应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使城市发展、环境保护与人才开发融为一体。

本文以三个国外典型生态城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总结提炼国外生态城在绿色人才开发方面的经验,作为我国生态城建设的参考。

国外生态城建设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具体特点包括:建构保障生态城建设的法律体系;生态城建设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新城建设多选择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地区,如垃圾场、荒漠等;突出区域特点,结合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途径;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贯彻实施,保障城市能够长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开展建设;注重生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生态城发展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发展资源集约和循环利用的城市生态系统;实施主体多样,包括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社区驱动;落实配套政策和资金管理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建设的,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东南部,占地2000平方米。

其管理机构吸纳来自不同市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新城建设,集中办公,相互配合,在各自领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在项目实施之前,市政管理部门与负责垃圾处理、能源供应、供水和水处理的企业,以及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建筑承包商等共同商讨实现环保目标的方案,并邀请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协商并平衡各方利益,将可能产生的冲突在建设初期化解,而非在进行过程中暴露。

同时,在新城建设的全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较高,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时常被采用。

新城的学校均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和活动,为新城的未来建设培养绿色人才。

北欧: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之路

北欧: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之路

对 这 片地 区进 行 了重新 规 划 。 并 制 定 了生态 可 持 续 发 展蓝 图 。 虽 未 成 功 申奥 . 但 生 态 可持 续 的规
划 却被 保 留并 实施 。 作 为 斯 德 哥 尔 摩 市 低 碳 住
区项 目的试 点 , 哈 马 碧 滨水 新 城 自开 发 伊 始 就 设 立 了 一 个 较 高 的低 碳 环 保 目标 , 包 括 每户 公 寓
都 应拥 有 不 低 于 l 5平 方 米 的绿
众所周知 , 无 论 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还是 生态 建 设 水 平 , 北 欧城 市 都 处 于世 界 领 先 地 位 , 而 纵 观
成 了战 后 的 以地 铁 为 骨 架 的 多 中心大 都 市 , 城 市 的土 地 使 用形 态也 与 地 铁 线 网 紧密 结 合 。 随着
江 苏 企 业 管 理 目 团 目
口 0
肥料 。这 样 , 除 电池 、 化 学 品等需 年 . 5根 手 指 从 哥 本 哈根 中 心 分
特 殊处 理 的危 险废 物 外 , 其 他 垃
圾 都 在新 城 内得 到 了再 利 用 。 构 成“ 垃 圾 循环 链 ” 。而 “ 垃 圾循 环
除 了轨 道交 通 外 . 为 有效 减 少碳 排 放 量 , 哥 本 哈 根 政 府 还 大
别 向北 、 西、 南 方 向伸 出 。 形 成 一 个 手形 的 区域 , 手 指 之 间 的 地 区
成 的绿楔 分割 。在半 个 多世 纪 的
力 提倡 市 民使 用 自行 车 出行 。哥
的 市 民 建 造 了一 条 宽 阔 的 自行
个 放 射 形 的轨 道 交 通 系 统 与 根 据 总 体 规 划 修 建 的 郊 区 有 效

感悟欧洲城市以及城市建设——出访瑞典、德国学习考察体会

感悟欧洲城市以及城市建设——出访瑞典、德国学习考察体会
维普资讯
Ln d o L n a ・领导论坛 i 1 日,省 、市 领 导率 团 出访瑞 5 典 、德 国 ,我作 为代 表团成 员一 同出访 。所到之 处对
其 先进 的生态型城 市建设成 就和可持续 发展经验深 受
( )规 划设 计 精 巧 一
伴 随着 经 济 建设 的迅 猛发 展 ,欧 洲各 国 的城 市 化 快速 推进 ,城 市规 划精 益 求精 ,城 镇环 境 自然优 美 、特色 鲜 明。 大 到 总体 城 市规 划 ,小到 个 体 建筑 设 计 ,无不 因 其规划 理 念 的 先进 、 设计 指 标 的精 准 、建 筑 构造 的精 巧 而令 人 叹服 。从城 市 总体 规 划 到专 项 规划 、 详细 规 划 ,从 每一 个 片 区到 每 一栋 建 筑 ,从 一 个街
触 动 ,感 想 颇 多 。


总体感 受
美 国著名 建筑 师F .赖特 说 :“ 筑 ,是用 结 .L 建 构来表达 思想 的科 学的艺术 。 ”此次 出访所到之 处的 城 市建设 正是这句话 最好 的佐证 。虽然每 个城市都呈 现 出各 自独特 的外表 风貌 ,但是 他们都 是在 悠久 的历 史与创新 的精神 中蕴育 了古老文 明和现代 文 明。重视 可持续发 展、环境保护 、人文关 怀 ,注 重历史传承与 时代进步 的有机 结合 ,既有蓬勃 的发展动 力,又有丰 厚 的历 史积淀 ,令 市 民愉悦 ,游 客 向往 。而这些正体 现 了城市文 明永恒 的价值和久远 的魅 力。
例 。对环境和生态循环 的重视,跳跃 的思维 、灵活 的 强 ,城市规划实施 管理程序简洁高效 、调整程序非 常 设计、现代 的手法 、先进 的技 术 ,使哈马碧滨水新城 严 谨 。特 别 突出的是 德 国,在 进行规划 设计 时, 对规

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瑞典哈马碧水城城市设计实例分析1、以水为中心的城市新区哈马碧滨水新城成为斯德哥尔摩内城的自然延伸,其特色是形式设计、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和社区结构。

哈马碧滨水新城创造了斯德哥尔摩城市建设的新纪元,即一个现代面对大海的城区,一个将封闭的传统内城与开放的现代化平台之结合。

内城的街道规模、街区大小、房屋高度、密度和功能融合,与新的开放式风格、海景视野、公园和阳光相得益彰。

有限制的楼深、内拢式顶层公寓、双层单元、大阳台和露台、大窗户、楼顶平台及对着水的明亮色彩外墙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建筑方案的应用,亦如精心挑选经久耐用的材料,例如玻璃、木材、钢材和石料等。

哈马碧滨水新城由一条三公里长、中有林荫隔开的大马路维系起来,从Mårtensdal到Danvikstull,交通和服务设施都集中在两边。

围绕着哈马碧滨水新城,建有公园、码头和风格各异的步行小路。

中央水域构成一个景观集中的公园,是这个城市新区的蓝色眼睛。

沿着哈马碧大道两边,以古典的内城风格建设了临水高楼,它们与宏大的码头设施和宽阔的水域情景交融。

Sickla半岛和Sickla运河两岸的环境让人感到更加温馨,以其自然海岸凸显小城景色。

在这里城市建筑转而逐渐降低贴近海岸,然后沿着地面隆起奔向城市大道冠部和Sickla公园。

Sickla船坞码头具有更高程度的城市化房屋风格。

大型多功能建筑沿着城市大道建设,小型街巷和花园房屋在船坞和Sjöpar-terren之间建造,后者是新的公园通道。

在哈马碧庄园(Hammarby Gård)将再建造密集的城市环境,围绕着镜片形状的公园空间,并且围绕着一个新创建的水塘。

在Lugnet地区,有两个特殊的项目。

在海岸边建设了Lugnets Terrass,一个有着游艇码头、绿茵拱道和与城市大道接壤的植物园的海滨花园。

在Lugnet还建设了哈马碧滨水新城风格最特异的建筑,它的形式是一个通透式立方体。

此建筑物比周边建筑高一倍。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

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这个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

虽被称为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的、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它被设计成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它也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

虽然那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没有选斯德哥尔摩,但哈马比作为一座环保新城的建设却继续了下去,成为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

Hammarby的垃圾桶社区的居住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生物气体及其转化的电力是这座社区能源的主要来源。

小区附近有一个热电厂,热电厂的部分原料就是利用小区居民排放的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后再将电能送回小区,小区里所有公共交通燃料都是这个电厂生产的,同时小区还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整个小区可以达到零排放。

在哈马比各种环保手段中,高达95%的家用垃圾循环技术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哈马比迎接新住户的首先是三件小礼品:有机废物垃圾箱、生物分解垃圾袋和节能电灯泡。

这里的居民自觉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环境友好的行动。

这套地下的垃圾抽吸系统,只是Hammarby小镇整体能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与之配套的,还有能源供应循环系统与供水排水循环系统,相互间构架起一座生态城的典范。

Hammarby人自己爱提的口号,包括一句“从洗手间到煎蛋卷的炉火”(From Toilet to Omelet)——洗手间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部分成为沼气,大部分供公共汽车使用,另有部分转给厨房用作炉火。

废水处理产生的热量,还可被能源部门利用,也可用于提取供暖,其余固体废渣则由于未污染,可以返回农业生产或用于花园肥料。

绿色生态城案例之哈默比湖城

绿色生态城案例之哈默比湖城

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默比湖城,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东南部地区,以斯德哥尔摩总体规划“内向发展”策略为发展契机,其规划构想始于1990年,至今已成为基于低碳目标开发建设而闻名世界的新城开发典范。

事实上,哈默比湖城是一个将城市旧码头和工业用地转换为现代综合生态“新城”的开发项目,规划总面积为200公顷(其中50公顷为水面面积)。

截至2010年3月,这一地区已建成10,800套住宅,与29万平方米的办公、轻工业、零售服务建筑等共同构成混合功能的综合新城。

早在1990年中期,新城规划就确立了明确的环境目标:和1990年建设的其他住区相比,这一地区到2015年的碳排放量要减少50%,并具体到土地利用、交通、建筑材料、能源消耗、给排水、垃圾回收等个领域,其中与交通有关的目标与要求为:到2010年,80%的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少15%的住户和5%的商用住户参加汽车共享俱乐部;所的重型车不能进入居民住宅区。

在其方案规划和实施中,采取了以下绿色交通发展策略:1. 土地结构优化、混合开发:大大缩减每日通勤及日常外出的交通量。

规划至2015年,该区域将为2.5万人提供1.1万所住宅及1万个就业岗位,公共服务和办公空间被融合到住宅区建设中,实现混合开发功能。

2. 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1条轻轨线-连接斯德哥尔摩主城及城市地铁枢纽站;2条巴士线;1条轮渡线-水上免费交通线,直达市内码头,增加步行及慢行与市区的连通性;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大提高了公交出行比例。

截至2010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了52%。

3. 道路断面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其大力发展公交及慢行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的交通政策:林荫大道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通行,设4个轻轨站和巴士车站,中间是公交专用道,两侧为机动车道;设置明显的自行车专用道,并构成自行车专用道系统。

4. 过境交通对城市活动中心的影响:新建的交通快速线采用沉入地下的方式。

浅析哈默比水岸新城开放式社区设计

浅析哈默比水岸新城开放式社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 I 1 9 8 4 1 2 摘 要
收稿 日期
2 0 1 ( j 0 b 一 1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该文通过对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水岸新城进行宴地考察研究其开放式社区设计。分别 从社 区的空 间结构 、交通组织 、景观设计 、公
共 设 施 阴 个 方 面 分 析 r哈 默 比 水 岸 新 城 的 开 放 式 社 区设 计 手 法 。进 一 步 从 多层 级 的 空 间结 构 设 计 、四 通 八 达 的 道 路 系 统 、 开 放 互 动 的 景 观 空 间 、分 散 共 享 的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四 个 方 面 提 出 了 开 放式 社 区 的规 划 设 计 策略 。 以此 为 我 国 开 放 式 社 区的 发 展 提 供 相 关 的 研 究 参 考 依 据 。
1 点多 层级 的空 间结构设 计
社 区作 为城 市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从 最初 的规 划 设计 就应 该 从城 市空 间 层面 考虑 其在 城 市 中的形 态 、功能 定 位及 时代 意 义 。从时 间维 度看 , 哈默 比水 岸新 城 由2 0 多 个不 断建 设 发展 的街 区组 成 , 项 目从 2 0 世 ̄ e , 8 0 年代 开 展规 划到 现在 仍处 于

Key W o r ds Ha m ma r by Sj o s t a d,O pe n c o m m un i t y,Des i gn s t r a t egy
哈默 比水 岸新 城是 瑞典 斯德 哥尔 摩多 年来 最 大的 城市 开发 项 目 。该 社 区继承 了 斯德 哥尔 摩 内城的 规划 设计 要 素 。该 地 区的 前身 是工 业 区和 港 口 , 在 申办 2 0 0 4 年 奥运 会 的契 机下 , 哈默 比新 城 落后 的工 业设 施 被淘 汰 、重新 整合 或 赋予 新 的 用途 。虽然 奥 运 申办 失败 , 但哈 默 比水 岸新 城 为斯 德 哥尔 摩 城 区增 添 了一 个现 代 的开 放 的街 区城市 , 将 封闭 的传 统 内城 元素 融入 到 更加 开放 的现 代化 新 区 。内城街 道 的规 模 、街 区大 小 、建 筑物 高 度 、密度 、混 合式 的功 能 布局 与一 种新 的开 放性 的 临水景 观 、公园相 得益 彰 。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开发模式的启示核心提示:地方的建筑成本高2%到4%,但环境影响却比原来降低了一半。

看一个城市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主要是看水、空气和土壤是否受到污染,能源供应是否可靠,因为如果水、空气和土壤都污染了,它不但会影响人和动物 ... 过程中的热量也可以被能源部门利用,提炼出的生物燃气可以被利用。

固体废渣由于没有受到污染,可以返回到农业生产和花园当中做肥料。

要防止污染,就必须对小区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不要往马桶里倒有毒的液体,例如 ... 等都是收集雨水的一种方法。

哈马碧原来是个小摊贩呆的地方。

有洗车房,灯泡厂,黑市场等等,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

如何开发,怎样实践? 要建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环保 ...关键词: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研究院垃圾处理废物哈马污染瑞典都城斯德哥尔摩的哈马碧滨水新城是一座可连续进展都会。

它为当代都会的开辟设置装备摆设供应了很大启示。

咱们纷歧定照搬,但起码它的节能环保理念值得咱们进修。

据先容,哈马碧生态城的设置装备摆设本钱比斯市其他处所的建造本钱高2%到4%,但情况影响却比本来下降了一半。

看一个都会可连续照旧不行连续,首假如看水、氛围和泥土是不是遭到污染,能源供应是不是靠得住,因为假如水、氛围和泥土都污染了,它非但会影响人和动物的康健,并且使将来的经济进展难认为继,人们的根基生计状态会遭到严峻要挟,子孙子女会遭到负面影响。

比方,儿童的铅中毒,或是儿童腹泻等可以造成生命危急。

要建可连续进展生态城,必要更新不雅念,必要冲破条条框框,各部门要通力互助。

在哈马碧便是在处所当局、开辟商和环保部门的商议下,评论辩论好怎样树立垃圾接纳体系,给排水体系,能源供应体系等。

从一最先就坐在沟通的所在办公。

大家冲破门类界线事情,这样极大地收缩决议计划历程,并且使得项目进展无比顺遂。

这类奇特的事情体式格局,实现了新的整合伙源方案,比方,垃圾接纳之后,燃烧部门的热能可认为能源部门所应用,为小区供热。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的国际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纽约的哈德逊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将一片废弃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

2. 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这个滨水区是一个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楼、豪华住宅和高端零售店。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和城市景观。

3. 墨尔本的雅拉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4. 旧金山的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再开发计划,将一个废弃的码头区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 温哥华的滨海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这些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点,如政府的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城市规划和成功的招商引资等。

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滨水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充满智慧的国际生态宜居社区

充满智慧的国际生态宜居社区

囔 口 囊 l ~ 口 { ¨




美 国南公 园社 区:典型 的合作 居住生态项 目
摩 市政 府开始 对这 个地 区进 行 生态循 环的 低
南 公园合 作居住 社 区是位 于美国 加利 弗尼亚 州萨 克拉 碳 改造 ,并将 其规 划成 未来 的 奥运村 ,生物
门托 市 的 一 个 城 市 生 态 居 住 区 ,建 成 于 1 9 9 3 年 , 占地 1 . 3 7 公 气 体及 其转 化的 电力 是这座 社 区能源 的主 要
危 险 废 物 民都 致 力 于 管 理社 区 的 能源 、上 下水 、废 弃物 处 理 、交 通 等 投 入 垃 圾 投 掷 点 的 废 物 。第 三 级 :
事务 ,关注整个社 区的 可持 续发 展 。通过 这种 卓有成效 的自 回 收 ,如 颜 料 、油 漆 和 粘 合 剂 残 留 、溶 解 我管理 ,该社 区资 源的回收再利用率比当地普通居住区高了 剂 、电池 和化 学 品等 ,经分 拣后 交 由就 近地
顷,有2 5 户居 民,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居住项 目。它具有四个 来 源 ,哈马碧 人 因此 有一 句著 名的 口号 一一 特点 : 一是公用设施完善 。该社区居 民可 以共享3 1 , 0 0 0 平方
“ 从 洗 手 间到 煎 蛋 卷 的 炉 火 ” ,也 即 洗 手 间 英 尺 的 室 内 空 间 ,它 包 括 一 个 公 用 房 屋 、一 个 工 作 室 和 几 个 排 出的废 水 ,经处 理后 部分 成 为沼气 ,其 中 自行 车 库 。C H 是被 动 式 太 阳 能供 热 的 公 用 房 屋 ,它 是 社 区 的 大部 分供 公共 汽车 使 用 ,另有部 分转 给厨房

瑞典的哈马碧滨水新城

瑞典的哈马碧滨水新城

废弃工厂的新生作为迄今为止瑞典乃至整个北欧最大的城市住区开发项目,哈马碧滨水新城(Hammarby S jöstad)项目源于1990年代,斯德哥尔摩市为了申办2004年奥运会,把哈马碧区域划为奥运村,并制订了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规划,后来虽然申奥未能成功,但生态可持续的规划被保留了下来并付诸实施。

哈马碧滨水新城坐落在一个废弃的工业区——码头区,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东南部Hammaby湖畔(紧邻市中心),为了将老工业区转变成新型现代的住区,规划设计者进行了巧妙构思,以水为中心构建了独特的景观:规划设计紧紧围绕中央水域的Ham maby湖展开。

在湖畔既有以古典风格建设的多功能高楼与宏大的码头设施和宽阔的水域交相辉映,又有景观集中的公园和风格各异的步行小路穿插其中,便捷的交通和服务设施与各住宅楼宇紧凑相连。

该住区项目作为斯德哥尔摩内城的自然延伸,也是第一个临水的城市住区,被誉为城市新区的“蓝色眼睛”。

按照项目的总体规划,哈马碧滨水新城的工程期为10年(2000-2010),至该项目竣工时,这里把一个破旧的工业港区转变为现代化且有高质素环境的住区,为2.5万居民提供约1.1万套公寓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活和工作的总人数达到3万人。

项目总投资达20亿瑞典克朗(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投入约2亿克朗,主要用于支付由于市政设施改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该项目的开发由斯德哥尔摩市负责房地产、道路和交通的管理的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和实施。

可持续的低碳新区作为斯德哥尔摩市低碳住区项目的试点,哈马碧滨水新城自开发伊始就设立了一个较高的低碳环保目标,即新城要比瑞典1990年代初新建住宅区对环境的影响减少50%。

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目标,哈马碧滨水新城制定了详细的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分项目标,在此可简要归纳为“节能——环保——交通”。

“节能”目标:住区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供热,具体包括利用可燃烧垃圾焚烧和生物质燃料提供集中供热和供电;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供区域供热和制冷;利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提供热水等。

社区建设的案例

社区建设的案例

社区建设的案例【篇一:社区建设的案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住家附近如果没有菜市场,无疑是居民心里的痛。

但在如今的城市里,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种种原因,客观上搬走了一些菜市场和便利小店,的确对于社会治理及人口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搬走的,也不乏居民生活的便利。

如何解决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公布了648个“智慧微菜场”名单,挑拣好菜品以室内形式入驻于上海部分小区,方便快捷地解决了“买菜难”的问题。

这其中的514个由食行生鲜建成,覆盖上海市除崇明、金山以外所有区域,其中宝山区已建成83个,覆盖区内多个居民集聚区。

…【篇三:社区建设的案例】(二)桃米生态村: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二)美国theterraces 老旧社区 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 ...................................................11 三、英国........................................................................................................ ................ 13 (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 13四、日本........................................................................................................ ................ 16 (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 16 (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 五、瑞典........................................................................................................ ................ 20 (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 20 六、新加坡 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 23七、德国........................................................................................................ ................ 25 (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一、台湾:(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 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工厂的新生
作为迄今为止瑞典乃至整个北欧最大的城市住区开发项目,哈马碧滨水新城(Hammarby S jöstad)项目源于1990年代,斯德哥尔摩市为了申办2004年奥运会,把哈马碧区域划为奥运村,并制订了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规划,后来虽然申奥未能成功,但生态可持续的规划被保留了下来并付诸实施。

哈马碧滨水新城坐落在一个废弃的工业区——码头区,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东南部Hammaby湖畔(紧邻市中心),为了将老工业区转变成新型现代的住区,规划设计者进行了巧妙构思,以水为中心构建了独特的景观:规划设计紧紧围绕中央水域的Ham maby湖展开。

在湖畔既有以古典风格建设的多功能高楼与宏大的码头设施和宽阔的水域交相辉映,又有景观集中的公园和风格各异的步行小路穿插其中,便捷的交通和服务设施与各住宅楼宇紧凑相连。

该住区项目作为斯德哥尔摩内城的自然延伸,也是第一个临水的城市住区,被誉为城市新区的“蓝色眼睛”。

按照项目的总体规划,哈马碧滨水新城的工程期为10年(2000-2010),至该项目竣工时,这里把一个破旧的工业港区转变为现代化且有高质素环境的住区,为2.5万居民提供约1.1万套公寓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活和工作的总人数达到3万人。

项目总投资达20亿瑞典克朗(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投入约2亿克朗,主要用于支付由于市政设施改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该项目的开发由斯德哥尔摩市负责房地产、道路和交通的管理的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和实施。

可持续的低碳新区
作为斯德哥尔摩市低碳住区项目的试点,哈马碧滨水新城自开发伊始就设立了一个较高的低碳环保目标,即新城要比瑞典
1990年代初新建住宅区对环境的影响减少50%。

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目标,哈马碧滨水新城制定了详细的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分项目标,在此可简要归纳为“节能——环保——交通”。

“节能”目标:住区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供热,具体包括利用可燃烧垃圾焚烧和生物质燃料提供集中供热和供电;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供区域供热和制冷;利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提供热水等。

同时,严格规定每户的能源使用/消耗(包括家庭用电、暖通空调),到2005年不能超过60kWh/m2·年;2015年达到50kWh/ m2·年(2000年瑞典家庭平均能源使用/消耗水平为175kWh/m2·年)。

“节水”目标:预计到2005年用水量减少50%,到2015年减少60%(在斯德哥尔摩人均每日用水量为180升,但在该小区试图减少到100升);废水中能量和营养物质要加以再回收利用。

“节材”目标:在项目的硬件使用过程中,限制使用PVC和不可再循环利用的建材;禁止使用热带雨林的原木。

“节地”目标:通过土壤净化,对废弃工业区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保”目标:到2015年废弃物减量达40%;固体废弃物再循环率达100%; 禁止使用导致建筑质量通病的建材、以及含有害化学物质的地毯、有毒胶水的家具等。

“交通”目标:在住区内80%的本地交通利用公共交通方式,如巴士、电车、轮渡和自行车,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到2015年交通量减少40%,25%的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同时100%的车辆达到低排放指标。

理念 技术 政策
作为较早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思考的国家之一,瑞典政府于2001年推出了《瑞典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明确的政府报告形式确立下来,而哈马碧滨水新城在开发建设伊始就确立了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各分项目标,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
开发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该地区的住宅、办公室及其它处理能源、水、污水及废弃物的技术和设施,以期达到能源、水、污水及废弃物的有机循环和综合管理,此生态循环的系统又被称为“哈马碧模式”(Hammarby Model)。

具体包括:
(1)节能:哈马碧地区的暖气主要由燃油厂供给,而燃油厂通过回收可燃废物,及以附近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所产生的热能作为动力,推动热泵生产暖气,再通过区域供热管网配送暖气。

区域制冷设备仅供商业楼宇使用,在特定的试验建筑区内,可利用太阳能板加热自来水、太阳能电池供应电力。

哈马碧滨水新城还引进了世界领先的从本地污水中提取沼气的设备,提供家庭做饭燃料及汽车燃料。

此外,小区选择性能良好的节能电器及通风系统从而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量。

(2)节地:沿袭了瑞典传统的低密度、紧凑、私密、高效的用地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小区的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小区的美学观赏性。

哈马碧滨水新城的住宅以六层以下带电梯的多层公寓为主,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方钢管柱、H型钢梁)。

公寓套型并不大,按使用面积计算,主要有64.0m2(一室一厅一卫)、73.5m2(一室两厅一卫)、80.0m2(两室两厅一卫)、99.0m2(三室两厅一卫)和112.5m2(跃层,两室三厅两卫)等多种套型可供选择。

(3)节水:在斯德哥尔摩,供应高质量的饮用水是不成问题的,主要关注如何杜绝对波罗的海的污染,以及如何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

来自该住区的生活污水由附近的一个示范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污泥用来生产沼气及生物化肥,沼气进一步可作为煮食燃料及汽车的燃料回用到住区,有机化肥则可作为农业肥料。

花园和屋顶的雨水被收集后不导入污水净化厂,而是排入哈马碧湖。

此外,通过全面使用低流量的供水设备也减少了小区的总体耗水量。

(4)节材:哈马碧滨水新城积极倡导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

整个区域的建筑大约需要两百万吨的材料,通过减少金属的使用(譬如铜、镉及锌等),PVC塑料的使用,以及对所有的油漆及涂料均进行测试,以确保建筑材料对人体或环境无害。

为此,专业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份特殊的“环保性能图”(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Profile),用以测试划所使用材料及系统的环保质量。

此外,进行废弃物源头分类,由此减少废弃物在该地区的运输工作。

(5)环保:哈马碧滨水新城较有特色的是地下真空管网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该密封系统由数个收集点组成,通过管道连接,利用空气将垃圾运送到中心收集站。

无论是室内投放口还是户外投放口,选址均靠近垃圾产生源头,使用方法简便。

居民首先将生
活垃圾分为可循环再用的纸张、可燃烧废弃物及来自厨房的有机垃圾三类,然后把分类后的垃圾通过置入相应的投放口内,垃圾将被暂时存放在竖井底部的排放阀上。

所有的投放口通过管道网络由三个不同的滑槽与收集储存站连接,定时自动清空。

系统启动时,控制系统开启进气阀和风机,在管网内制造足够强度的气流用以传输垃圾。

此时,竖井底部的排放阀依次打开,垃圾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水平管网后被抽吸至收集站。

垃圾进入收集站,经过旋屏分离器与空气分
离,落入垃圾压实机内被减量压缩后,进入密封的集装箱。

而运送垃圾的空气则通过除尘、除臭处理后,再经过消音排至户外。

针对不适合投入生活垃圾集中转运系统的特殊垃圾,如包装体积过大的废物、电子电器废物、颜料、油漆和粘合剂残留物、溶解剂、电池和化学品等,经住户初步分拣后交给小区的专门的特殊废弃物回收站,也就是位于小区的环境信息中心,著名的“玻璃房环境信息中心”。

(6)交通:要创造一个环境舒适的城区,还应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哈马碧滨水新城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新型的渡轮(从清晨一直到午夜都有,且是免费)、巴士(有多条线路通往斯德哥尔摩市内)、有轨电车、自行
车和步行系统。

规划到2010年,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交通80%将通过公共交通和步行以及自行车进行。

该低碳住区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北欧长期积淀的住宅产业化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住区正在倡导“拼车”或“汽车共享制度”(Car-pool),即面向居住和工作于该住区的所有人,提倡前往相近目的地时尽量共享同一辆汽车,以提高运载效率,减少交通出行的碳排放。

目前该拼车团体有450位成员,拥有25辆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