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模式初探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引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各种挑战和难题,需要科学探索适合高校的建设路径。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首先,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师德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制定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理论、德育教育方法和师德规范等。
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教育家、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教师增强师德师风意识,引导教师积极践行好师德。
二、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学水平、学术研究成果、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晋职晋级、薪酬激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高校也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互相监督,形成共同建设师德师风的氛围。
三、加强师生关系建设高校应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教师应以身作则,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开展学生咨询等形式实现。
同时,高校也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四、加强师德师风监督管理高校应建立师德师风监督管理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监督可以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师德师风监督组织进行。
监督方式可以包括个案调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抽查等。
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可以采取纪律处分措施。
五、加强高校文化建设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师德师风教育周等形式实现。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教师荣誉称号、设立师德师风奖励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践行师德、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
结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建立评价体系、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以及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措施,才能够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环境保障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师重德 德高为范——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为师重德德高为范——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通过阐述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这类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问题;措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相比于办学历史悠久的老大学,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校园建设、文化积淀等方面都比较弱。
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建设适合自身实际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这类院校已将工作重心由前几年刚“升本”时的转型、适应和规模发展阶段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内涵建设上来。
各校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在学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工作压力、而且还面临着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的重建问题,以及亟待提高科研能力和适应学校跨越式发展带来的自身发展的困惑等问题。
这些因素及其累加效应使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师德建设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师德,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的内涵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社会公德、优秀的科学道德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挑战,在师德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这类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人才培养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 德 是教 师 素质 的灵 魂 , 是促 进 教师 综 合 素质 的操 作 过 程 中 ,甚 至只 考 核 硬指 标 ,软 指 标往 往 可
提 高 的动 力和 基 础 。应 该 说 各 高校 对 教师 的师 德 教 有 可 无 ,致 使教 师加 强 道德 修养 的意识 淡薄 。
育 是 十分 重 视 的 ,尤 其是 新 建 本科 院校 常 常把 师 德
校 教 学质 量和 人才 培 养质 量 的提 高 。纵观 新建 本科 院校教 师 队伍 的师 德现 状 ,发 现 不少 高校 存在 以下
问题 : ( )新 建本科 院校 新进 师 资的师 德失 范 一
我 国 的高等 教育 正 处在 由 “ 英教 育 ” 向 “ 精 大
众 教育 ”转 变 的历 史性 发展 时 期 ,这种 跨越 式 发展
2 师 德评 价 的 责任 不 明。 高校 师 德建 设 机制 在 .
教 育摆 在 首 要位 置 。从入 职 后 上 岗前 的 岗前 培 训 狠 校 内涉 及 多个 主 体 ,而 各 主 体 的评 价各 自为 政 ,责 抓 师德 修 养 教育 ,到 一年 一度 的师 德 考评 和 两 到三 任 界 限 模 糊 ,无 法 达成 一 致 。 一旦 出现 问题 ,道 德 年 的师 德 标 兵 的评 比 ,教师 整 个 从教 生 涯 过程 的 常 责任 追 究 难 以落 实 。 由于 信 息 不畅 ,甚至 还 出现 被 规 性 的师 德 教育 工 作 是各 高 校 教师 教 育 工作 的重 中 某个 部 门认 为是 存 在违 反 师 德规 范 行 为 的教 师 ,却 之 重 。近 年 来 ,各 高校 采 取 措施 加 强 师德 建 设 ,取 在 另一 个 部 门 的评 选 中受 到 表 彰 ,不 能形 成 一个 整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但 是毋 庸 讳 言 ,高 校师 德 建 设仍 体 的师 德 评价 工 作 机制 ,大 大 降低 了师 德 评价 的客 然 滞后 于 高 等教 育 的 快速 发 展 ,许 多 高校 还 是 不 同 观性 和 公正 性 。
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2篇
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2篇第一篇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技能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讲授的知识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社会实践,不能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种急功近利的用人制度,必然会造成青年教师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影响到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和职业发展目标,使他们盲目地满足于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发展规划,致使他们教书育人的事业心下降,责任意识淡薄。
(二)师表形象模糊,缺乏表率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要以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然而,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行为失范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有的教师对学生教育关心不够,尊重爱护不够。
有的教师过分渲染社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等等一些不良行为,都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也大大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责任心不够、敬业精神不足有些青年教师受当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虽然从事了教育事业,但是不能安身立命,缺乏孜孜以求的勤奋钻研精神,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只教书不育人,上课缺乏吸引力,工作责任心缺乏。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个别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一切以“利”为中心,导致职业信念动摇,道德水准低下,敬业精神淡化,不安心教学工作,挤占时间去搞副业。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是个案,但也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全球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出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出现,这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全面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价值诉求的交织,一方面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实效性等价值追求也呈现出负面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培训模式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担负着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任务,教师需熟悉一线设备和技术。
只有教师去现代工厂轮训才能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实践才能出真知。
标签:继续教育;培训;实践G41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培训必要性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及研究的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专业教师抓起。
专业教师除了应有良好的师德和体能外,必须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前沿,不能只是本本主义。
专业教师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来源于深入的继续学习和扎实的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或说继续教育是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实对高校教师的必然要求。
如今,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长江后浪推前浪,知识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科学理论和发明被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18世纪的蒸汽机用了百年,19世纪的电子管用了三十年,而20世纪的晶体管和激光仪分别只用五年和一年。
科学发展太快,科学出版物过去约10年增长l倍,而今,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一年半就翻了一番。
照这样计算,知识量的增幅,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加1倍。
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1倍,这意味着,人们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5-10年之后就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教师不能受一次大学教育就一劳永逸。
2 专业教师培训现状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实现了层次或规模的提升,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没有随之“升格”,因而高校老师普遍的对继续教育认识模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应付于常规教学,满足于“一张文凭吃到老”的状态。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领导思想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没有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训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坚持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完成一定的课时任务;并且由于在职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不光影响了教学安排,也增加了一定的经费支出,学校以经费困难、师资紧缺等为由不愿承担这项任务。
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评都是注重科研,依据发表论文的数量、论文的级别等等作为评比标准,以致于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甚至抄袭他人论文也在所不惜。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培养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培养初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师资与专业教师分离、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教学方式传统、精力投入不足等情况。
针对现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多方协作,合力营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精心设计,多方打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兼职教师效用;奖惩并重,科学构建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标签:职业化教育;师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在扩大,办学质量在提高,办学理念在更新,办学方式日益增多,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培养转变为大众化培养。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新建本科院校就是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1999年以后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院校就是“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经过高职高专、师专独立升格或是联合改革以及成人高校转制后形成的。
不论前身是师专、高职或成人高校,如今大多数是多科性的地方高校。
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截至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 536.5647万人。
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达到187人,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据统计截至2013年,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我国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院校1 170所(包括独立学院),其中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到了636所(包括独立学院),数量占全国当年本科院校的54%,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设在地级市,一方面服务当地区域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师风师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师风师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作者:王姚海周莹莹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0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之一。
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事业。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二手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PRA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以某新建本科院校教职工为对象开展实地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7份,有效回收率91.3%.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90.7%。
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1.性别、年龄。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36.0%, 女性占64.0%。
在年龄方面,35岁以下的,占75%,35-50岁的占19.9%,50岁以上的占5.1%。
2.政治面貌、学历。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共产党员占669%,共青团员占10.3%,民主党派占3.7%,群众占19.1%。
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下学历占50.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45.6%,博士研究生占4.4%。
3.工作岗位、职称情况。
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在教学一线的占66.7%,是管理(含双肩挑)的占20.0%,是教辅(职工)的13.3占%。
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占27.9%,中级职称的占52.9%,副高职称的占10.3%,正高职称的占2.2%,没有评职称的占6.6%。
二、师德师风基本状况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作者:赵金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校风优化和教学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师; 师德师风;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118-001大学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承担着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也是科教兴国使命的践行者。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行,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建的大学本科院校犹如雨后春笋般衍生而出。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不够,校风校纪尚未成形,办学理念和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教师队伍的风气和德行出现诸多问题。
本文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优秀师资力量,共建和谐校园。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观念引导纵观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现状,最明显的问题在于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念不正,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普遍存在。
部分教师将眼光局限于物质和个人利益,当教学任务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调课甚至停课来满足个人需求,枉顾学生和学校的教学需求。
部分教师在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项目开发等过程中,将金钱和回报放在首位,忽视学生的成长需求,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严重缺乏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和高级人才培养。
因此,高校作为教师队伍的管理主体,应该加强对教师思想和价值观念存在问题的警觉和预防,积极做好价值引领,否则就会致使现有的思想问题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在教师队伍中蔓延开来。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随着高校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内部的良好秩序,更关系到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品质。
然而,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探索科学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监管高校教师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监管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
高校要设立专门机构,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同时,加强教师行为标准的意识教育,让教师明确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提高教师职业操守。
二、大力推进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师德师风建设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只有高水平的学术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推进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三、强化高校教师的自我认知与修养高校教师的自我认知和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
高校要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培养,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我审视自身的行为准则,提高思维能力和道德素质。
加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提高教师的修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四、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
高校可以制定一些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标准,并将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纳入考核范畴,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与此同时,对违反行为准则的教师应加强处罚力度,让大家知道,高校教师必须遵守职业行为准则,不得有失职、缺勤、迟到等不良行为。
五、加强高校教师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高校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教师之间相互检查对方的行为准则,互相提供帮助和指导。
再加上自我监督,教师可以通过评估自身的行为准则,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修养,从而达到维护好高校办学秩序的目的。
总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需要探索,并且需要一步步实践,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论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论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强调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培训。
强调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师德
理念的普及,让师德教育成为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培训作为教
育行政和教授的重要工作内容。
2、严格教师的遴选审核,建立完善的师德成绩考核机制。
要求本科
院校进行教师的有责任性的审核,严格聘任本科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强
调教师的有责任性,同时建立完善的师德成绩考核机制,加强师德严肃性。
3、突出促进师生情调建设,推行师德表彰制度。
要突出促进师生情
调建设,充分展现师资力量的社会关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助推院校师
德建设,并推行师德表彰制度,激励教师正确的做好教育工作。
4、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要求学生的师德的道德行为。
要加强学生
的师德教育,从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指导学生,强调学生必须做到
“尊师重道”,要求学生有责任心和正确的行为,从而推动院校师德建设
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如何进行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呢?要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和引导。
高校要将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其纳入到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格局。
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师德意识和职业素养,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
高校应制定相关的师德建设制度和标准,明确教师的师德要求和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评估和监督。
要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负责对师德建设进行谋划和指导。
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和培训。
高校应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应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高校的师德建设经验和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推动师德建设的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纷纷开办起来。
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而师德师风建设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思想道德和学术品质,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1. 师资来源单一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师资来源相对单一,很多教师来自其他高校或企业,他们缺乏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不熟悉本科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和规定,容易出现教育理念碰撞,导致师德师风建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师资队伍年轻化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教育理念相对单一,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师德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强,容易忽视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师风风范的形成。
3. 师德师风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起步较晚,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体系相对滞后,部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主体和管理程序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师德师风建设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4. 师生沟通交流不畅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不够顺畅,教师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关注,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疏远感,教师的师德形象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推进。
二、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通过引进、培养和选拔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人才,注重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素养,使师资队伍更加符合本科院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开展。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认同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索高校教师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力量,而师德建设则是确保他们履行职责、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基础。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师德问题,如教师违纪违法行为、教学水平不高、道德底线模糊等。
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的探索迫在眉睫,下面就从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重视师德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可以分为师范类教师培训和学科及教育技术培训两个方向。
师范类教师培训主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教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培养。
而学科及教育技术培训则侧重于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增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其次,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发展条件。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师德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另一方面,高校应提供完备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师生关系的构建,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高校应重视师德教育,将其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师德教育应涵盖多个方面,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伦理等。
通过师德教育,教师将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并在实践中践行。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师德培训班、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进而在教育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索涉及教师培训、工作环境的营造以及师德教育等方面。
只有通过系统有序的师德建设,高校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拥有优质素养的人才,也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和谐稳定,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然而,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敷衍塞责、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工作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和激励机制。
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旨在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变,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建立健康的教育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
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灵魂和核心,其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对学校师德建设有效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对学校师德建设有效策略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风教纪、学校的形象和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进行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是每个学校都要认真思考并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和学识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
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只有教师自身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推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对获得称号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其他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师德师风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相关内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监督和评估。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激励,对表现不佳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4.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增强师生沟通与合作。
学校可以设立各类教师代表大会、教研会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
5.建立健全的师生互动机制,促进师生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师生交流活动,让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做好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在高校教育中,教师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师德师风典范的引领者。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德师风队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进行初探,试图探讨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提高师德师风意识开始。
在当前社会,师德师风问题日益突出,教师队伍中不乏出现师德不端和师风不正的案例。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必须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意识。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一些专题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向广大教师普及师德师风的相关理念,并倡导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教育培训入手。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师德师风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
师德师风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培训的力度,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老师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师德师风素质,让他们深入了解并养成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激励机制入手。
教育引导、制度规范、激励约束是提高师德师风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那些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文化建设入手。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一些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讲座、展览、演讲等活动,树立正确的教师形象,倡导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
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师德师风倡导标语和标牌,提醒教师们时刻注意教育自己,在言行举止中做到以身作则。
对学校师德建设有效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对学校师德建设有效策略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师德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要实现有效的师德建设,需要在制度建设、教师培训和监督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针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思考。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建设在学校师德建设中,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师德规范和制度体系,明确教师的职业行为标准和处置机制,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和处置标准。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优秀的教师,同时惩戒违纪的教师,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借助考核手段对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从而推动教师的师德提升和落实。
二、加强师德培训的实施师德建设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来进行实施。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师德培训班、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让教师深入了解师德规范和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
学校还可以通过向教师派发相关的师德读物和资料,让教师自主学习和提升。
在教师招聘和选拔时,学校可以将师德情况纳入考察范围,加强对师德素质的考察和筛选,确保优质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师德监督和评价师德建设需要通过师德监督和评价来进行促进。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育督导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师德和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并通过师德考核、评优选优等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考核评价,形成促进教师师德提升的机制。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校师德委员会,依托师德委员会对教师师德进行巡查和评议,对师德不端的教师进行处理和整顿,确保学校师德建设的效果。
四、营造浓厚的师德氛围学校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师德氛围来开展师德建设。
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节、师德日等时机,开展师德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激励教师向优秀师德榜样学习。
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师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师德精神的宣传和传承。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探索在高校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一、培养师德师风的意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
培养师德师风的意识需要从教师个体内心的自我要求开始。
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师规形象,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同时,学校也应当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引导他们从内心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当制定详细、明确、可操作的管理办法,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
这些规章制度应涵盖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教育实践以及与学生、同事的交往等方面,包括教师的职责、权利和行为准则等。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及时反馈问题和违规行为。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教师将道德情操融入教学与生活中,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高其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宣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途径,宣传教师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引导全体教师向先进典型看齐,树立正确的师范榜样。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道德讲堂、师道德二等奖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信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评价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估。
评价指标应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教学效果等方面。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奖惩、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在中国,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层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备受关注。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教育教学质量。
而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规模相对较小,资源相对匮乏,师资队伍相对稚嫩等因素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深入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及其师德师风建设问题1.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新建本科院校作为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办学历史上,新建本科院校相对年轻,规模相对较小,师资队伍相对稚嫩,教学和科研条件相对匮乏等特点明显。
这些特点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面临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二、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教师公开承诺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考核激励措施,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够理想,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
2.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相对稚嫩,师资建设不足是制约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职业素养不够等原因,容易出现师德师风问题。
3.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的力度和手段不够到位,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够理想,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隐患。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成长机会,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3.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体制建设,明确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工作和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初探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愈发受到重视。
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引路人,其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建设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之一是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的良好师德和师风。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应该通过在教师培训、评优评先和定期考核等方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和师风榜样。
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言行举止,促使教师自觉把立德树人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师德师风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
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师德师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路径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是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约束机制规范教师的言行和行为。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和师风形象。
也可以建立健全的违纪违规处理机制,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来约束教师的行为,维护师德师风的规范和权威。
三、建立研修交流平台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三条路径是建立研修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师德师风研修交流平台,可以提供一个教师交流学习的空间和平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师德师风的修养和素质。
高校可以在教师培训中心设立师德师风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师德师风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对师德师风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也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促使教师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模式初探
作者:林爱娟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16期
摘要: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师资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成为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从扩规模向提内涵转型过程中亟待突破的难题。
厦门理工学院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契机,将师德建设与教师发展工作有机结合,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师德建设新模式,对同类院校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师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专科院校抓住机遇、顺势而上,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并迎来了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持续扩招也给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厦门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海西前沿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许多同类院校一样,当前都面临着扩招带来师资队伍年轻化。
来自企业无教学经历的教师多的状况。
为了帮助大批量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上快速入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以往一直放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品格的教育塑造则相对滞后,师德建设缺少明确的牵头单位,业务职责分散,开展形式也比较单一。
师德建设机制的不健全,加之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了部分青年教师重物质、轻精神,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一、有教师发展特色的师德建设模式
厦门理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福建省高校第一家“教师发展中心”,以“点燃教师激情,追求教学卓越,致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服务宗旨,致力协助教师提升包括师德水平在内的各项职业素质。
部门创立至今,依托在教师培养上的业务优势,结合教能分类提升计划的实施,通过新教工训练营、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上岗认证制度、教师成长档案系统等一系列教师成长平台,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顺应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对同类院校突破师德建设瓶颈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教师发展中心在师德建设上的业务优势
(一)以教师发展为出发点,更有利于和谐推进师德建设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服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专门机构,业务特点重服务、轻管理。
因此由教师发展中心来主抓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在规范的制定上可以更多地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从更好地帮助教师心态入门、素质进阶、理念重塑的角度进行设计思考。
师德建设不仅是学校发
展、学生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师追求更高自我价值的内化需求。
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制度建设,才能将学校、学生与教师的利益统一,三方形成良性互动的成长共同体,和谐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
(二)依托系统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使师德建设具备更丰富的平台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中的一个新兴部门,一方面是拓展创新性业务,另一方面必然也是对已有师资培养职能的重新划归、整合和强化。
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多数是在整合人事、教务、工会、宣传等部门师培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备学术性、服务性和一定行政职能的专门机构。
因此,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业务和平台上的综合性优势,有助于推行师德建设这一综合性、系统化的工程,建立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同时,新部门所具备的改革和创新特质,也有助于推动破除一些落后、低效、形式化的师德建设方式,创新平台和渠道,使各项举措更具实效和活力。
三、从教师发展出发推进师德建设有效举措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教师提供业务学习和交流平台,结合各类教师培训和交流项目,开展形式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是我校各项师德建设举措的基本设计思路。
(一)依托教师上岗认证制度,落实师德的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
2000 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有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明显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大扩招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师资队伍建设的严峻形势,学校层面的教学准入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我校2011年出台了《厦门理工学院新教师培训与教学合格认证实施办法》,规定我校新入职教师除了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校、院两级入职培训,并通过校内的上岗认证。
校级培训以师德塑造为主线,不仅帮助新教师熟悉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的前沿理念,更是让新教师认识到教育者的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塑造良好师德的开端;院级培训则以专业教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
培训结束后,随即启动新教师上岗认证工作,多角度考核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达到“站讲台”的基本要求。
通过考核并取得《厦门理工学院教师上岗证》是我校教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职称评聘、公派研修等的必备条件。
除了通过上岗认证从源头把关师德准入,还配套建设“教师成长档案系统”,结合学生、督导、同行多维评价,对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表现进行定期评鉴,复核不达标教师取消上岗资质并参与返训。
(二)依托多维指导计划,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以《厦门理工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基础开展的多维导师计划,是指学校不仅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老一青双导师,还提供教学团队指导、教研室指导和教学督导组指导等多维指导服务,通过团队合作、以老带新的形式,对新教师成长进行全面指导。
同时,不断强化了导师制在师德教育上的功能,将青年教师导师制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打造成一条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常态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其中,“双导师”是开展师德教育的核心力量,学校除了为新教师配备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名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帮助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新教师教学心态入门、能力过关;同时招募历届教学竞赛获奖教师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让青年教师通过零距离学习“身边的榜样”,感受关爱,传承美德,加速成长。
同时,提供沙龙、晚会、户外拓展等丰富的团队活动,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营造良好教风。
(三)结合教师交流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师德教育活动
教师发展中心的业务特长就是为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供丰富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将师德教育与日常交流活动有机融合,通过教师间良性互动学习身边典范,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举办新教师沙龙、博士沙龙、教授沙龙等活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供经常性的交流教学体会、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发展问题的机会;每月一期的“名师讲坛”,为青年教师提供定期与名师面对面,感悟高标师德典范言、身、行的机会;举办“卓越论坛”邀请校外专家和师德标兵走进理工,为我校教师发展带来的新思维、新动力;组织新教工户外训练营,熔炼品格,培养团队精神,打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定期遴选“教学卓越教师”、“教学优秀教师”,入选教师享受和科研人才同等的绩效奖励,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潜心育人。
(四)结合地方性高校特色,构建市校协同推进“立体式”师德师风养成体系
国内高校在开展师德建设时,主要侧重对教师教书育人行为的规范,往往弱化了对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教学、科研、服务是当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厦门理工学院作为地处厦门特区的地方性高校,服务地方建设是其主要的社会职能。
我校除了倡导通过校内志愿服务进行优质教能和师德的传帮带,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美丽厦门”、“诚信厦门”、“科技厦门”的文明城市创建中去,在吸收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贡献新范本、新经验。
让教师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中去。
结合“服务闽西南计划”“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文明学校创建过程,不断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拓宽师德建设的广度,深化师德的社会化属性。
参考文献:
[1] 徐颖.把握师德内涵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0(6):37-38.
[2] 傅大友.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6):10-16.
[3] 万晓兰.疏通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8):62-63.
[4] 胡钦太.拓宽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32-34.
作者简介:林爱娟(1982-),女,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研究员,职务:副科长,研究方向:高校师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