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认识到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想起。

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能运用该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问题。

2.学具:准备相关学具,方便学生操作和思考。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问题,让学生尝试从问题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加深对从问题想起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进行解决。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的含义。

2.学生能够列出、描述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3.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多角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的含义。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学习(30分钟)2.教师简要讲解“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的概念,要求学生仔细听讲并画重点。

3.教师用多个不同的小例子向学生演示这个策略的应用,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班内或生活中搜索3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以此创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5.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展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策略。

6.教师现场表扬优秀的小组,并获得他们的同龄人的尊重。

总结(10分钟)7.教师请学生思考本课的教育意义,以及学生可以将这个策略运用到其他方面,并分享他们学到的东西。

教学后记通过这个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到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策略,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策略。

同时,学生也更加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加深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将继续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挑战创新,培养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对于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练习题:小华有8个橙子,他想把这8个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组类似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小红有12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她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稍复杂的问题,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16、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16、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16、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16、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变得清晰、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结构: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线段图的认识、画线段图的方法以及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画线段图的技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图示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图示表示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线段图,对线段图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用图示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感兴趣,尤其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准确地画出线段图,以及如何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变得清晰、明了。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和画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7页至第49页。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法、逆向思维法、列举法等。

同时,我们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法、逆向思维法、列举法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灵活运用画图法、逆向思维法、列举法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难点:对于复杂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2个,请问他需要几天才能吃完这10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画图法讲解与练习我会讲解画图法,并展示如何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长方形来表示苹果的数量,用斜线来表示每天吃的苹果数量。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小明吃完苹果的过程。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题目,让他们运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

3. 逆向思维法讲解与练习我会讲解逆向思维法,并展示如何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上面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一天开始思考,小明吃完一个苹果的那一天,他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然后再往前推算。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解决问题。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题目,让他们运用逆向思维法来解决问题。

4. 列举法讲解与练习我会讲解列举法,并展示如何用列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上面的题目,我们可以列举出小明每天吃的苹果数量,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通过列举,学生可以更系统地解决问题。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题目,让他们运用列举法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3.1《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往往只依赖于算术运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3.让学生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家有3只鸡,小华家有5只鸡,他们两家一共有几只鸡?”让学生尝试用算术运算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试错法”;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题意,正确地运用“试错法”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教学难点:在应用“试错法”时,正确地选择试错的次序和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回顾上一课对“试错法”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引入新概念(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当存在一个问题时,试出所有可能的方法并尝试每个方法有时是一种很有用的策略。

2.“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0分钟)通过举例子和让学生试着举例来展示,模拟实践“试错法”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建立“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请学生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书写。

3.“试错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问题的例子,将“试错法”的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邀请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试错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3. 练习与展示(15分钟)通过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充分运用“试错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效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复述本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回顾课堂内容,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举例子和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试错法”这个策略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简单的一步和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直接列式解答的倾向,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检验解答的正确性,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解决策略。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的素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一共花了20元,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多少千克的香蕉?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先算出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之和,再用总价除以单价之和,得出苹果和香蕉的千克数。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思考)》(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思考)》(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思考)》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问题的定义和特征2. 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3.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问题的定义和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提问:“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思考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

”三、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问题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2. 教师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

3. 教师讲解从问题出发思考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例讲解(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2.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积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

学会正确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析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课件。

▍流程一: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能说出: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两款运动服分别是130元一套、148元一套,两款运动鞋分别是85元一双、108元一双,两顶帽子分别是16元和24元一顶。

问题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流程二:画图分析1.提问:想一想,怎样理解“最多还剩多少元?”学生发现,要剩下的钱最多,也就是要花掉的钱最少,所以选择一套便宜的运动装和便宜的运动鞋。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学生回答追问: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数量关系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量关系式:原有的钱-用去的=还剩的3.提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什么?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1)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生1:应先选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鞋子分别算一算看谁花的钱少。

生2:不用比较,只需要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价格最低的运动鞋,就能求出最多剩下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需要先算出一套最便宜的运动服和一双最便宜的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算式:130+85=215(元)4.提问:接下来呢?学生回答:只要在300里面去掉215就可以了,因为原有的钱—用去的=还剩的。

5.提问: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①回忆解题步骤:读题——分析——列式——解答。

②回忆思考过程:我们刚才先算的是一共用去多少元,再算的是剩下多少元。

像这样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出先算什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介绍了用连减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具体的计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学会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运用连减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连减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连减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巩固和运用连减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连减的策略。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连减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类似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连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图示表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图示表示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让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图示表示问题的习惯。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图示表示问题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问题情境的案例和相关的学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 实际问题:购物、乘车、分物、排队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

5. 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导致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不清晰。

3. 部分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三)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程度。

4.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总结,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3. 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转化、替换、平移、旋转等策略。

2. 分析不同问题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3. 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以及如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学习了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转化、替换、平移、旋转等策略。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复习这些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复习策略(15分钟)(1)画图策略出示例题1:“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解释画图策略的原理。

(2)列表策略出示例题2:“小华有20元,他想买一些铅笔,每支铅笔1元,请问小华最多可以买几支铅笔?”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解释列表策略的原理。

(3)猜想与尝试策略出示例题3:“一个数乘以4,再加上6,结果是22,请问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与尝试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解释猜想与尝试策略的原理。

(4)从特例开始寻找策略出示例题4:“一个三位数,百位和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是0,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三位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 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条件,并尝试提出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尝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掌握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也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准备问题解决的方法,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用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和弟弟一共吃了3个,还剩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和解决复杂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

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课型新授课时 1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从问题想起,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如“小明买饮料”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为例,讲解如何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类似“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以及一些需要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题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买饮料”的问题板书解答过程:1. 发现问题: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解决问题:3瓶饮料× 5元/瓶 = 15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5元的书和一支2元的笔,他够钱吗?(2)小红有8元钱,她想买一件3元的玩具和一包2元的零食,她够钱吗?2. 答案:(1)不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2.能够运用“找规律”、“列竖式”、“图形分析”等策略解决简单问题;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4.增强数学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强化学生找规律的思维方法;2.帮助学生理解列竖式和图形分析的步骤和方法;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找规律1.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找规律的步骤;2.教师设计练习让学生巩固找规律的方法;3.学生自己创造题目,通过找规律解决。

2. 列竖式1.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列竖式的步骤和方法;2.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自己设计列竖式计算;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策略。

3. 图形分析1.教师通过图形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分析的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设计图形问题,并通过图形分析解决。

4. 实际问题解决1.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2.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本单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找规律、列竖式、图形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四个方面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答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业和小测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3.利用学生的日常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六、教学材料与资源1.教材;2.练习册;3.教师自制的练习题;4.教学PPT。

七、安排与注意事项1.教学时间:2周;2.注意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调整;4.需要及时对学生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以及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课型新授课时 1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追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

提示: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组的人数。

3.完成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后记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课型新授课时 2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48元裤子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

(指名板演) 48元 裤子 上衣(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可能回答: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48元 裤子 上衣(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元?元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

(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后记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练习四课型练习课时 3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再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①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②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已修的米数:45×8=360(米)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面粉的袋数:60-22=38(袋)一共的袋数:60+38=98(袋)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

师板书。

(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7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条件?出示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讨论:①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②小宁走了多少米?600-300=300(米)③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300÷5=60(米)4.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8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教后记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四课型练习课时 4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4题。

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5题。

提问: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并反馈交流:(1)32×3=96(页) 150-96=54(页)(2)40+32=72(页) 150-72=78(页)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 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