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城曲》王维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指今天陕西省渭南市的渭城区,古朝廷的重要区域。

轻尘:轻微的尘土。

客舍:旅店。

柳色:柳树的颜色。

西出阳关:出发去阳关。

故人:已故之人。

【译文】:
渭城朝雨浸润轻尘,
客店外青青的柳树新发绿。

劝你再喝下满满一杯酒,
今去阳关,无旧识相伴同行。

【鉴赏】:
这首王维的《渭城曲》我认为是诗人在对客的谈话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感慨。

张煜《新唐书·艺文志》中说:“王维喜谈《渭城曲》,常引‘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

”从中可以看出,王维的这首诗曾经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被谈论过。

开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一句,写出了渭城早晨的情境,泥土是湿的,而且非常细腻之净,雨水令人得到滋润。

画面很是墨守。

然后接着写“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树是中国文学中很常用的意象。

午后,当阳光透过柳树时,绿色闪闪发亮,也就是说,季节很新,情感也很新。


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落笔在思念与旅行的愁苦上,感慨幽邃。

此境由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所呈现。

曾几何时,他的同学伟岸的文笔引来了一大票爱慕者,而王维却默默无闻。

渐渐地,尘世的纷扰对于成为诗人的王维却越来越不能自制。

在他生命的末期,恢宏的长城建设,也像他的内心一样宣告着一种寂寞与无奈。

主人公轻声低语“西出阳关无故人”,含有对愁苦的洞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整体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orG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注释,翻译,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注释,翻译,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渭城曲》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渭城曲》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原文】《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唐诗三百首》卷十一、七言乐府

《唐诗三百首》卷十一、七言乐府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Fra bibliotek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韵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
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
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
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
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

”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渭城曲 (王维)原文及赏析

渭城曲 (王维)原文及赏析

渭城曲 (王维)原文及赏析渭城曲(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描绘渭城雨后的景色和孤独旅途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雨后渭城清新的景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描绘了大自然在雨后得到的滋润,以及旅途中诗人所见到的客栈和绿柳的美景。

这种写景的手法给读者以清新宜人的感受,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随后,诗人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吐露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他劝友人多喝一杯酒,以缓解无尽的思念之苦。

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也在句末得以体现,在西行的阳关上,并没有他所熟悉和依靠的朋友。

《渭城曲》表达了王维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牵挂。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传达出旅途中的寂寞和孤独的情感。

王维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出了他独特的诗境,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愁苦和无奈。

在《渭城曲》中,王维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以山水田园诗的形式传递出了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

总结:《渭城曲》是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雨后渭城的景色以及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展现出作者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诗中的描写简洁明快,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结合,传递了作者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维的艺术才华和观察力,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王维《渭城曲》赏析

王维《渭城曲》赏析

王维《渭城曲》赏析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佳作。

诗人的朋友元二将赴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即今新疆库车),诗人在渭城相送,因赋此诗。

首句“渭城朝雨泡轻尘”,描绘的是渭城雨后初晴的景象。

这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把空气中的浮尘都打湿了。

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

“客舍青青柳色新”,雨水洗去叶上的浮尘,柳树显出它不同往日的青器的本色,所以说是“柳色新”。

在柳色的映衬下,客舍都显出青青之色。

与常见的送别诗不同,这首诗一反往常送别诗常见的笔调黯淡,而是为我们展现了幅清新轻快的景象。

句中所用的“轻尘”、“青青”、“新”等词,声韵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在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并渲染了气氛之后,后两句笔调一转,匠心独运,不言其他,单写酒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别诗往往都善于抓取一个特别的、富有感染力的场面,比如他的《送别》,抓取的是别后一个人回家的场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而这首诗也别具特色,他不写执手相看泪眼,不写席间的殷勤话别,不写别后的瞩目遥望,而只是抓取席将结束时主人的一句劝酒辞,其它的话似乎不用多说,都已尽在不言中。

这种写法容易让人想起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留下大片的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去想象。

这一句劝酒辞蕴含了诗人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沈德潜评此句云:“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这杯酒里是千头万绪,优伤、惆怅、鼓励、劝慰,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干了这杯酒吧,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首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旧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李东阳在《麓堂诗话》评价王维的这首诗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有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料,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虽然过誉了些,但还是很能说明这首诗的地位与影响。

诗词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诗词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诗词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个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择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表现出黯然*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人简介】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王维:渭城曲

王维:渭城曲

王维:渭城曲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唐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原文译文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别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

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恋恋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超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离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王维《渭城曲》赏析

王维《渭城曲》赏析

王维《渭城曲》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渭城曲》译文及其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拓展内容:渭城曲台城古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作品原文渭城曲⑴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词句注释⑴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白话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渭城曲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原文注释】: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
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翻译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
友人。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
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
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
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
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
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谓城曲》王维全诗赏析

《谓城曲》王维全诗赏析

《谓城曲》王维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2](5)故人:老朋友【白话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一】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 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渭城曲》

《渭城曲》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曲目特点
《渭城曲》采用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运用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抒发,将送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曲调悠扬、婉转,表 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个人对作品的解读
个人解读
在聆听《渭城曲》时,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曲子以缓慢而低沉的旋律开始,逐渐带入 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痛和不舍。而其中的音色变化和节奏转换,更是将送别场景中的情 感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悟分享:从作品中获得的启示与思考
音乐与情感
VS
《渭城曲》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与情 感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音乐的表达 ,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传递给他人 ,达到心灵的共鸣。这让我认识到情 感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在情 感表达中的独特作用。
感悟分享:从作品中获得的启示与思考
传统文化与现代演绎
《渭城曲》作为一首古代琵琶曲,通 过现代的演绎和理解,仍然能够触动 人心,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这 启示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
曲调运用
曲中运用了多种曲调,如 《阳关三叠》、《梅花落 》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 彩。
节奏控制
通过控制节奏的快慢、强 弱,表现出离别的情感变 化,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情感真挚
作品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情感真挚、感人 肺腑。
语言简练
作品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更 显真挚和自然。
感悟分享:从作品中获得的启示与思考
人生感悟
《渭城曲》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 我意识到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将其中的情
感深深地印在心中。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

王维——《渭城曲》

王维——《渭城曲》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曲:《近代曲》名,又称《阳关曲》。

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在今新疆库车县境。

一二句:分别点明饯别的地点、时间、景物。

浥轻尘,意谓一场朝雨后,尘土湿润不飞扬。

浥,沾湿。

三四句:劝君再干一杯饯别酒,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一老朋友。

赏析:
渭城即故都咸阳,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自古与“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同为出塞的必经之路,既遥远又荒凉。

地是当友人即将在此启程之际,殷殷劝酒,依依惜别,几许悲壮,几许苍凉!
此诗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诗云:“旧人(故友)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对酒》诗曰:“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关于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关于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关于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关于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关于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曲》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赏析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谓城曲》王维唐诗鉴赏
谓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鉴赏
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们含蓄地告诉读者:春雨可以洗净天地之间的灰尘,却洗不尽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意;杨柳之色可以因雨涤而更新,而诗人对朋友的情谊却会永远依旧。

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这里不用折柳之旧俗,而让杨柳列队为友人送行,表现出心胸阔大、不拘小节的浪漫气质。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句,是饯行时的送别辞:请您再干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要塞,可就见也不到老朋友了!这里所截取的虽然只是饯行宴席上友人酒酣意欲告辞启程、主人殷勤劝酒的短暂场面,但是却表明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已达到了高潮。

从诗人这热情洋溢而又朴素自然的劝酒辞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诗人珍视友谊、热爱生活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想象到诗人临风把盏的潇洒倜傥的形象。

这首诗它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挚感人而不伤感,富于热情和浪漫情调,它不仅出色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而且成功地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因此历来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在王维活着的时候,这首诗就被谱入乐府,
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广泛传唱,在后世更不知引起过多少离人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