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之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合集下载

《池上》原文及赏析

《池上》原文及赏析

《池上》原文及赏析《池上》原文及赏析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白居易的池上是写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吧,欢迎借鉴!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篇1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是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写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篇2池上唐白居易xiao wa cheng xiao ting,小娃撑小艇,tou cai bai lian hui。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意思及赏析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chí shàng池上táng dài:bái jū yì唐代:白居易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ì ,fú píng yī dào kāi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扩展资料白居易池上古诗的意思译文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居易池上古诗赏析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池上》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池上》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池上》及赏析
1.【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池上》及赏析
【答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池上》及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原文】
池上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白居易诗风平易近人,晚年的许多作品充满生活情趣,而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虽然全诗寥寥二十个字并没有直接刻画小主人公,但他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跃然纸上了。

白莲盛开的夏日里,小孩子贪恋美景,便趁着没人的时候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

也许是因为太兴奋,也可能是他还根本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小船的痕迹暴露了他的行踪。

诗人并没有用责怪的语气去写诗,而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一切。

天真烂漫的孩童喜爱美丽的事物,这是人的天性,为什么要批评呢?在荷花盛开的夏日,一个天真的孩童采到了自己心爱的莲花,他该多么开心,这一切又是多么美好。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的《池上》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一个小娃偷偷撑着小艇去池塘里偷采白莲,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于是浮萍被小艇划开了一道明显的痕迹。

这个场景生动地展现出小娃的天真、活泼和可爱。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小娃偷采白莲的情节,让人感受到儿童的纯真和活泼。

浮萍被划开的水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秘密,引导着读者去探寻小娃的探险之旅。

这首诗充满了情趣和童趣,让人在微笑中领略到一份难得的纯真和快乐。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让人在品读之后仍能回味无穷。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白居易的古诗池上《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白氏长庆集》,该诗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白居易的经典佳作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白居易的古诗池上,希望大家喜欢。

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但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篇1作品简介《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此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池上小娃撑小艇⑴,偷采白莲回⑵。

不解藏踪迹⑶,浮萍一道开⑷。

词句注释⑴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⑵白莲:白色的莲花。

⑶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2《登池上楼》,谢灵运著,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

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

登池上楼【名称】《登池上楼》【年代】南朝宋【体裁】五言古诗【作者】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zuò)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xùn)禄反穷海,卧疴(kē)对空林。

一年级下册《池上》翻译及赏析

一年级下册《池上》翻译及赏析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夏翻译赏析
《池上早夏》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翻译】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白居易《池上》译文鉴赏

白居易《池上》译文鉴赏

白居易《池上》译文鉴赏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池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鉴赏: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
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白居易《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音乐、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这首词写的是夏季傍晚阵雨过后,一时之情轻,画所难到,得未曾有。

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

“雷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雷荫外、池塘上,阵阵惊雷后,下起了一阵急雨。

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

词人未曾提及雷的远近,然而无论远近,雷都是来自雷的那一边,雷声被雷树阻隔,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隐隐隆隆之致,有异于当头霹雳。

夏雨泼洒在池上,而雷声此时已经停止了,惟闻沙沙飒飒,乃是雨声独响。

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阵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

荷声者,其叶阵之声也。

奇又在“碎”,夏季阵雨是转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声声清晰。

此为轻雷疏雨,于一“碎”字尽得风流,如于耳际闻之。

词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雷外池塘雨打荷叶的夏日风光图。

雷荫外、池塘上,阵阵惊雷后,下起一阵急雨。

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

此处一个“碎”字用的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阵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

夏雨来得及、”得快,“小楼”以下三句写雨后情景。

小楼西阁,一道彩虹下,“待得月华生”。

这表明她曾长时间伫立在那儿。

她或许在等待情人到来,从彩虹生直至月上东山。

下片描绘了一幅美人夏日睡觉图,据词意当是写第二天情景。

小楼绣阁,玉钩放下、帷帘低垂,女主人公阁内鼾睡。

只见她躺着的凉簟纹理平整,不见折皱,而她头上的钗钿则垂落在水晶枕旁。

词人巧妙地从燕子的视角,将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的画面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夏雨来得急、”得快,“小楼”以下三旬写雨后情景。

雨势本来就不汹涌,一会儿天就放晴了。

小楼西角,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断虹之美,令人难以名轻,词人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尽致。

古诗池上早秋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秋翻译赏析

古诗池上早秋翻译赏析《池上早秋》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鉴赏】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池上》古诗解析

《池上》古诗解析

《池上》古诗解析池上,这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对池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使用了古典诗歌的格式来呈现,正文如下:池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以黄梅时节为背景,描绘了池塘中的雨水和青草,以及蛙声的回荡。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首先,诗人用“黄梅时节”开篇,黄梅时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季节,表示春季渐进,植物开始生长。

黄梅时节的家家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里的“家家雨”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

接着,诗人描绘了“青草池塘处处蛙”,通过对草和池塘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并通过蛙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悸动。

青草与池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清新、活力的感觉。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

他们有一个约定,却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在午夜前见面。

这种约定未能落实的遗憾和思念,通过“有约不来过夜半”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对棋子和灯花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思念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悠闲地弹奏着棋子,思念之情如灯花般飘散。

这样的描写引出了整首诗的思考和情感。

《池上》这首古诗运用了古典诗歌的格式,以经过认真观察的黄梅时节为背景,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描述约定未果的遗憾为主线,通过对池塘、雨水、蛙声、棋子和灯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语句通畅流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整体上,通过精选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安详的感觉。

这首诗揭示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中的遗憾,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意义。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能够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

《池上》这首古诗正是如此,通过对池塘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喜爱自然和对未实现的希望的思念。

同时,诗句流畅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池上》这首古诗通过典雅的句式和描写细腻的词语,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和对自然之美的领悟。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白居易《池上》赏析
“池上”是白居易的诗作,以景物描写为主,哀叹诗人身世的方式凸显出了浓浓的愁怨之情。

全诗洋溢着清新自然的灵动气息,富含旷达慵懒的意境,朴素质朴的景物描写凸显出内心的深沉。

一阕:
一山有二峰,峰上有座池,池上有碧绿的芦苇,浓浓的水草勾勒出迷人的景致,四面古石垒上,雍容华贵。

诗人用镌刻般的笔力描述出池上的景物,这里是一片平静宁静的氛围,诗人也被它所吸引,只觉得蝉鸣如诉,荷叶轻轻摇曳,旁若无人,惬意而安闲。

将自己放在芦苇上,思绪翩翩而起,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

二阕:
在这池畔,诗人究竟想象着什么?他或许在想象着苍茫的过去,他多少拥有着坎坷的身世,美好的往事依然犹记在脑海里,恩情的希望依然在心底激荡。

只见他深沉的眼神在池中摇曳,模糊的眉梢间映出落寞与苦闷,他将忧伤灌溉池中的清波,碧绿的芦苇,也垂泣出忧伤的青烟。

三阕:
虽然心中有着隐晦的忧愁,但临池上,又萌生出一种柔情的追思。

即使如今山路遥远,离别的距离像一条无归的河,可追忆的心把他与故国咫尺。

所以,诗人才会把自己放在芦苇上,感叹岁月的迁徙,坐看青草在池面余波里,吐纳身心的牵挂。

由此看来,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将他苦苦离别的追忆与惆怅悲哀构建在这片碧绿池水沿上。

他把池上一片安静的景色比喻为他思念的苦闷,也彰显出诗者心灵深处的耿直思慕。

再次唤起读者的思潮,可以细细聆听心曲里的痕迹,去感受那隐秘而深邃的温度吧。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注释]:艇:轻便的船名。

解:懂得。

一道:一条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