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白居易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村夜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
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暮江吟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秋雨夜眠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一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
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二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唐]白居易白老忘机客,牛公济世贤。
鸥栖心恋水,鹏举翅摩天。
累就优闲秩,连操造化权。
贫司甚萧洒,荣路自喧阗。
望苑三千日,台阶十五年。
是人皆弃忘,何物不陶甄。
[居易三任宫寮,皆分司东都,于兹八载。
思黯出入外内,凡十五年,皆同平章事。
篮舆游嵩岭,油幢镇海壖。
竹篙撑钓艇,金甲拥楼船。
雪夜寻僧舍,春朝列妓筵。
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
自觉闲胜闹,遥知醉笑禅。
是非分未定,会合杳无缘。
我正思扬府,君应望洛川。
西来风袅袅,南去雁连连。
日落龙门外,潮生瓜步前。
秋同一时尽,月共两乡圆。
旧眷交欢在,新文气调全。
惭无白雪曲,难答碧云篇。
金谷诗谁赏,芜城赋众传。
珠应哂鱼目,铅未伏龙泉。
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
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
[思黯远寄筝来,先寄诗云: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
仍与酒资同至。
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2[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作品赏析:【注释】: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
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
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
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
”《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
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
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
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相关试题及答案1.这三首词写了什么内容结构如何答案: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
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
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2.三首词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答案:三首词,从今忆起往日,从洛阳到苏杭,时空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赏析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诗文20篇赏析
白居易诗文20篇赏析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2.上阳白发人白居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金集》入“南吕宫”。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它的风景我曾经就很熟悉。
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
我难道能不想念江南么?想念江南,最想念的就是杭州。
月下在山中寺里寻找桂子观赏,躺在杭州郡亭子里看潮。
什么时候能再游玩一次呢?想念江南,第二想念吴王宫殿。
饮下一杯吴酒,看成对起舞的吴国美女,就像醉酒的芙蓉一般美艳。
迟早我还会再次遇见。
注释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②谙:熟悉。
③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⑥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⑦竹叶:酒名。
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犹言何时。
【赏】要用十几个字来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的爱情悲剧诗解读
白居易的爱情悲剧诗解读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爱情的描述和探索。
他的许多诗歌中都包含了爱情悲剧的主题,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下面我们来一起解读他的几首爱情悲剧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悲怀之作。
诗中他以古原草为主题,表达了对于友人的离别和爱情的别离之痛。
他赞美了草木之美,并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归来。
诗歌中的描写十分细腻,诗人描绘了古原草的种种美好,然而这些美好却无法抚慰诗人的心灵。
草木无心,但它们的静默和萧瑟让诗人感到悲哀。
诗人用草木来寄托自己的心情,也展现了生命的有限和不可回避的别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爱情悲剧中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诗人与心爱的女子的别离之痛。
诗歌共有三段,每一段都极具感染力。
在第一段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锁深山、苦长途、意落远的思念图景。
他用“平林漠漠烟如织”来描绘天空中的云雾,暗示诗人的心情烦躁不安。
而“峰峦不尽兮”则是表现诗人的留恋,他宁愿自己也化为高山,陪伴着他爱的人。
第二段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和气质,这些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了诗人的心中。
远离彼此的他们,只能沉浸在彼此的思念中。
在第三段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忧伤。
他用女子的名字“玉楼”来唤醒她的记忆,继而表白了自己的爱意。
然而,明知无望,只能以“目送归山辞”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别离之痛。
《长恨歌》《长恨歌》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想通过这首诗弘扬唐朝的文化、美德,同时也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尊严。
诗歌中真实地描绘了唐朝的壮阔历史,通过李世民和杨贵妃的爱情,展现了唐朝君臣之间的情感关系和权力交错。
杨贵妃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反映了唐朝社会中弱势女性的境遇,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总之,白居易的爱情悲剧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理性的思考,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三首紫薇花诗解释一下
白居易三首紫薇花诗解释一下摘要:一、白居易简介二、紫薇花诗概述1.诗的创作背景2.诗的内容概述三、第一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2.诗句解析四、第二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2.诗句解析五、第三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2.诗句解析六、总结白居易紫薇花诗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正文:一、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紫薇花诗概述本次赏析的白居易三首紫薇花诗,以紫薇花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这种花的独特喜爱。
三首诗分别为:1.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2.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3.紫薇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三、第一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黄昏时分,寂静的文书阁下,钟鼓楼中刻漏声悠长。
紫薇花成为诗人的伴侣,共同度过这寂静的时光。
2.诗句解析:诗句“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诗人独自一人在此;“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以紫薇花为伴,寓意着诗人对这种花的喜爱。
四、第二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这首诗通过对比紫薇花与紫微翁的名字相同但外貌不同的特点,展现了紫薇花独自占据夏日芬芳,不将颜色托春风的美丽形象。
2.诗句解析:诗句“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表达了诗人对紫薇花独特魅力的欣赏;“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则描绘了紫薇花在夏日独自绽放,不依赖春风的美丽气质。
五、第三首《紫薇花》诗详解1.诗的意境:这首诗通过描绘紫薇花的色彩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紫薇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蕴含哲理白居易诗篇译文及赏析
蕴含哲理白居易诗篇译文及赏析白居易,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誉为“诗中之神”,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
白居易的诗篇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
本文将选取几首代表作品进行译文赏析,以探讨白居易诗歌中所包含的哲理思考。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一年一荣枯。
野火虽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处的芳香弥漫着古老的道路,明净的绿色与荒凉的城市相接。
又一次送走了王子,满心留恋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自然界变化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与凋零,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通过比喻野火与春风,他让读者感受到万物生灭的规律,并呼唤着对离别的痛苦和留恋的情感。
二、《琵琶行》秦筝弹断声,月明琐窗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秦筝的声音戛然而止,月光洒在孤窗上,令人感受到寒意。
白天穿过山巅,黄河入海流淌。
渴望俯瞰千里景色,再登上更高的楼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琵琶声的断绝,描绘出一种落寞和凄凉的情景。
白居易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索。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寄托了他对人生追求的渴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赏花乐府词》楼前花底影,树下藻峰藏。
珠帘隔不断,欢语梦倾向。
独楼花最好,无人接萦芳。
译文:楼前的花朵映在水面上,树下的花丛抬眼可见。
珠帘遮挡不了,欢声笑语悄然倾向。
独自一座楼最美,没有人抚摸这扑鼻的芬芳。
赏析:白居易将花朵和人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通过描绘花的映照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表达了对快乐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他通过“独楼花最好,无人接萦芳”的形容,表达了孤独的美感,并强调了孤独中的放松和宁静。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人约黄昏后,鲸骑蓬莱前。
言迟千岁后,意竟绝人间。
空馀伤逝水,画屋对清川。
尤思长别曲,音容两不还。
译文:黄昏后与人相约,骑鲸出发去蓬莱。
早秋三首其三赏析
早秋三首其三赏析摘要:1.引言2.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3.诗歌内容赏析3.1 意象的描绘3.2 情感的抒发3.3 语言的特点4.诗歌的价值和意义5.结论正文:【引言】《早秋三首其三赏析》是一篇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秋三首其三》进行深入赏析的文章。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及作者介绍、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早秋三首其三》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白居易,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刘禹锡并称“新乐府三杰”,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
【诗歌内容赏析】【3.1 意象的描绘】《早秋三首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诗中提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银烛、秋光、画屏、轻罗、小扇、流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秋夜氛围。
【3.2 情感的抒发】诗人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了诗人在凉爽的秋夜,静卧观赏星空的美好心情。
【3.3 语言的特点】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色之中。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早秋三首其三》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力,为后人传颂不衰。
【结论】《早秋三首其三赏析》通过对白居易的《早秋三首其三》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白居易的诗歌赏析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头,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沉醉在鸟语花香,最终,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美丽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布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爽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细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表达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支配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白居易诗歌摘选及赏析
白居易诗歌摘选及赏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诗歌摘选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大林寺桃花》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作品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白居易的诗赏析
白居易的诗赏析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诗赏析(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篇1:白居易诗赏析白居易诗两首赏析古诗《王夫子》年代:唐白居易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
道途虽远位虽卑,月俸犹堪活妻子。
男儿口读古人书,束带敛手来从事。
尽将徇禄给一家,远则行道佐时理。
行道佐时须待命,委身下位无为耻。
命苟未来且求食,官无高卑及远迩。
男儿上既未能济天下,下又不至饥寒死。
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味都相似。
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王夫子,别有一事欲劝君,遇酒逢春且欢喜。
古诗《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年代:唐白居易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
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
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
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
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
钱尝居蓝田山下,故云。
篇2:白居易的诗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白居易三首紫薇花诗解释一下
白居易三首紫薇花诗解释一下(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白居易与紫薇花诗词的背景三、白居易关于紫薇花的三首诗词及其意义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与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而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三首关于紫薇花的诗词,这三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受到了后世的赞誉。
本文将对这三首诗词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二、白居易与紫薇花诗词的背景紫薇花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花卉,其花色艳丽,花期漫长,被誉为夏天的使者。
在唐代,紫薇花被视为高贵和美丽的象征,经常被用于宫廷和寺庙的装饰之中。
而白居易的这三首诗词,正是他在观赏紫薇花时所灵感迸发而创作的。
三、白居易关于紫薇花的三首诗词及其意义1.《紫薇花》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在官署中独自观赏紫薇花的情景。
他以“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描绘出了官署中的寂静和漫长,而“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则表达了他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与紫薇花相伴的孤独感。
2.《紫薇花》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紫薇花和紫微翁的名目虽然相同但貌不同的特点,表达了紫薇花的独特之美。
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即使在繁花似锦的夏天,也依然能独树一帜,不依赖春风的美丽。
3.《紫薇花》一朵花,白居易。
满堂红,富贵人。
这首诗词以“一朵花,白居易。
满堂红,富贵人。
”直接点明了紫薇花的美丽和富贵,进一步表达了白居易对紫薇花的赞美之情。
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与影响白居易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深受人民喜爱。
他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五、结论白居易的这三首关于紫薇花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水平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白居易诗鉴赏4篇
白居易诗鉴赏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白居易诗鉴赏4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白居易简介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
祖籍太原。
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
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
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
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
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
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
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
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
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
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
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
《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
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
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
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
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
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
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
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
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
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
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
南宋绍兴年间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诗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
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是近年来较重要的笺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
四十二岁贬江州前,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释为主导,"知足",信"命定",求适意,"独善其身"成为生活信条。
后半生做官信奉两条原则: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党争);无为而治(半官半隐)。
最终皈依佛门。
他前半生的文学主张很著名。
《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寄唐生》诗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但这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文学要吟咏性情,愉悦心意。
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如)、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
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
《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
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
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
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
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
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
这首诗在禾穗青乾,麦苗黄死,赤地千里的背景上展现出两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一个是,贪官污吏如狼似虎,逼迫灾民们“典桑卖地纳官租”;接着的一个是,在“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里胥才慢腾腾地来到乡村,宣布“免税”的“德音”,让灾民们感谢皇帝的恩德。
诗人说他的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
“杜陵叟”这个典型所概括的,当然不仅是杜陵一地的“农夫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共同遭遇。
由于诗人对“农夫之困”感同身受,所以当写到“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唐王朝的官员,敢于如此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他的勇气。
而他塑造的这个“我”的形象,以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反抗精神而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火花,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性。
“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长吏不是很有典型性吗?“明知”夏秋两熟,颗粒未收,农民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却硬是“急敛暴征求考课”,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最本质的东西吗?从表面上看,诗人鞭挞了长吏和里胥,却歌颂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