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汽车理论-课件 DEC_05_ 操纵稳定性_01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课件
汽车操纵稳定性
主要学习内容 n 概述 n 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n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反映驾驶员的主观操作,
也就是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和要求改变汽车行驶方 向和车速。
n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抵抗外界干扰不发生
➢刚性轮 当车轮有侧向力作用时,
当F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时, 车轮与地面没有滑动,车轮 仍沿车身平面cc的方向行驶。 当FY 达到附着极限时,车轮 与地面有滑动,车轮有侧向 行驶。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 弹性轮胎在侧性力作用 时的运动状态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 力作用时,FY 没有达到附着 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 离车轮平面的方向。这就是 轮胎的侧偏现象。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运动方程
(k1k2)u 1(a1 kbk 2)wr k1m(v •uw r) (a1 kbk 2) u 1(a2k1b2k2)wr a1 k IZw •r
(ak 1
bk 2 )
1 u
(a 2k1 b 2k2 )wr
能、双移线性能、…
摆角速度、侧偏角、车速等
9、极限行驶能力:圆周行驶极限侧向加速 极限侧向加速度、极限车速、回至原来
度、抗侧翻能力、发生侧滑时控制能力等 汽车操纵路稳定径性所的基需本时内容间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车辆坐标系
X方向:前进、倒驶 绕X轴的转动:侧倾运动 Y方向:侧向运动 绕Y轴的转动:俯仰运动 Z方向:垂直运动 绕Z轴的转动:横摆运动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3)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扁平率(H/B) 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主要学习内容 n 概述 n 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n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反映驾驶员的主观操作,
也就是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和要求改变汽车行驶方 向和车速。
n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抵抗外界干扰不发生
➢刚性轮 当车轮有侧向力作用时,
当F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时, 车轮与地面没有滑动,车轮 仍沿车身平面cc的方向行驶。 当FY 达到附着极限时,车轮 与地面有滑动,车轮有侧向 行驶。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 弹性轮胎在侧性力作用 时的运动状态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 力作用时,FY 没有达到附着 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 离车轮平面的方向。这就是 轮胎的侧偏现象。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运动方程
(k1k2)u 1(a1 kbk 2)wr k1m(v •uw r) (a1 kbk 2) u 1(a2k1b2k2)wr a1 k IZw •r
(ak 1
bk 2 )
1 u
(a 2k1 b 2k2 )wr
能、双移线性能、…
摆角速度、侧偏角、车速等
9、极限行驶能力:圆周行驶极限侧向加速 极限侧向加速度、极限车速、回至原来
度、抗侧翻能力、发生侧滑时控制能力等 汽车操纵路稳定径性所的基需本时内容间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车辆坐标系
X方向:前进、倒驶 绕X轴的转动:侧倾运动 Y方向:侧向运动 绕Y轴的转动:俯仰运动 Z方向:垂直运动 绕Z轴的转动:横摆运动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3)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扁平率(H/B) 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第六章-汽车操纵稳定性PPT课件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也 是影响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即操作性和稳 定性。
操纵性是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稳定性是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
动或风扰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
滑的能力。
力越小。 ➢薄水层的影响
路面有薄水层时,轮 胎可能会完全失去侧偏 力,这称为“滑水”现 象。
24
回 正 力 矩 TZ
载荷W
回 正 力 矩 TZ
赛车胎 子午线胎
斜交胎
侧偏角
回 正 力 矩 TZ
4~6 TZ 制动力 F b 4~6 TZ
驱动 FX或 力制F 动 bF 力 TZ 驱动 FX或 力制F 动 bF 力 TZ
式 中 , kF称y 为k侧 偏 刚 度
( N/rad ) 。 为 曲 线 在 =0 处 的斜率。按轮胎坐标系,侧 偏力和侧偏角总是反号,故 侧偏刚度总是负值。
17
汽车理论
侧偏力与侧偏角的关系
18
汽车理论
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轮胎侧偏弹性的主要因素是: 轮胎结构参数 轮胎的使用参数 具体包括侧偏角、外倾角、垂直载荷、在接地印迹 上的分布、路面附着系数、轮胎的纵向滑移率等
种情况:
c
c
u
u
u′
Fy
Fy
△
FY lFz c
没有侧向滑移
u
c
有侧向滑移
FY lFz
图 有侧向力作用时刚性车轮的滚动
实际上:车轮都不是刚性的,车轮存在侧向弹性,因此,即
使侧向力Fy没有达到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极限,车轮的行驶
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下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参数很多,这里仅用几个最常用的参数来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 横摆角速度的稳态值
0r (deg/ s ):汽车到达稳态回转时绕质心垂直轴转动的角速度。
2) 侧向加速度的稳态值
20( / )ya m s :汽车到达稳态回转时指向汽车横轴方向的加速度。
3) 横摆角速度的峰值
maxr (deg/ s ):汽车在过渡过程中横摆角速度的最大值。
4) 侧向加速度的峰值
2max( / )ya m s :汽车在过渡过程中侧向加速度的最大值。
5) 横摆角速度的响应时间
τ( s):转向盘阶跃输入后,横摆角速度第一次到达90%的稳态值时的时间。
军用汽车理论-课件 DEC_05_ 操纵稳定性_05侧翻与侧滑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车轮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 驱动与牵引性能 第四章 全轮驱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 不平硬地面上行驶的平顺性 第七章 越障行使性能 第八章 软地面行驶性能 第九章 与机动性有关的其他问题
军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主要是指驾驶员对汽车方 向的控制性能以及汽车在受到外力干扰作用下的安全稳 定行驶能力。从机动性的角度看,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 的汽车不仅可以以较高的行驶车速进行方向控制,而且 可以在高速行驶中灵活地躲避各种障碍;同时还可以在 弯道、侧坡、扭曲等地面上以较高速度安全行驶。
例
某轿车hr/hg=0.5、
RΦ=0.1
rad/g
a
,
y
g
0.95 B 2hg
。
与刚性汽车相比,阈值减小了5%。
➢当汽车受到侧向力作用时,外侧轮胎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轮胎接地中心 向内偏移,轮距B减小,使得侧翻阈值又减小约5%。
§5.5 侧翻与侧滑
本节内容结束
Pj hg
mg
B 2
0
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m
v2 R
mg
B 2
0
则侧翻的临界车速为
BRg v
2hg
发生侧滑时,向心力与摩擦力满足
Pj Fy 0
图5-32 平面弯道行驶模型
即 m v2 mg 0
R
则侧滑的临界车速为
v Rg
§5.5 侧翻与侧滑
3. 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注意观察,该模 型与刚性汽车模 型有哪些区别?
§5.1 评价指标 §5.2 转弯半径及转弯通道 §5.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5.4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5.5 侧翻与侧滑
军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主要是指驾驶员对汽车方 向的控制性能以及汽车在受到外力干扰作用下的安全稳 定行驶能力。从机动性的角度看,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 的汽车不仅可以以较高的行驶车速进行方向控制,而且 可以在高速行驶中灵活地躲避各种障碍;同时还可以在 弯道、侧坡、扭曲等地面上以较高速度安全行驶。
例
某轿车hr/hg=0.5、
RΦ=0.1
rad/g
a
,
y
g
0.95 B 2hg
。
与刚性汽车相比,阈值减小了5%。
➢当汽车受到侧向力作用时,外侧轮胎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轮胎接地中心 向内偏移,轮距B减小,使得侧翻阈值又减小约5%。
§5.5 侧翻与侧滑
本节内容结束
Pj hg
mg
B 2
0
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m
v2 R
mg
B 2
0
则侧翻的临界车速为
BRg v
2hg
发生侧滑时,向心力与摩擦力满足
Pj Fy 0
图5-32 平面弯道行驶模型
即 m v2 mg 0
R
则侧滑的临界车速为
v Rg
§5.5 侧翻与侧滑
3. 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注意观察,该模 型与刚性汽车模 型有哪些区别?
§5.1 评价指标 §5.2 转弯半径及转弯通道 §5.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5.4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5.5 侧翻与侧滑
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指标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分析和评价指标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 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 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路面有薄 水层时,由于 滑水现象,会 出现完全丧失 侧偏力的情况。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2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24
二、汽车的转向特性
直角三角勾股定理: c2=a2+b2
因此:sin2A+cos2A=1 sinA/cosA=tanA tanA=1/cotA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直线cc表示轮胎平面线
Fy
俯视图
直线aa表示轮胎与地 面接触印痕的中心线
FY
车轮静止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0
2)在弹性轮上作用侧向力 F y
Fy
FY
车轮滚动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1
侧偏角α
轮胎接地印 迹中心的位移 方向与X轴的 夹角。
2.侧偏现象
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Y没有 达到侧向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 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
前205、后225的轮胎组合,使得前轮的侧偏刚度小于后轮,
有利于营造不足转向特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31
3)过多转向 R<R0 u↑→ R↓→ 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这意味着很小的前轮转角将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 汽车将发生激转而侧滑或侧翻。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 去稳定性的危险,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 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 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路面有薄 水层时,由于 滑水现象,会 出现完全丧失 侧偏力的情况。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2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24
二、汽车的转向特性
直角三角勾股定理: c2=a2+b2
因此:sin2A+cos2A=1 sinA/cosA=tanA tanA=1/cotA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直线cc表示轮胎平面线
Fy
俯视图
直线aa表示轮胎与地 面接触印痕的中心线
FY
车轮静止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0
2)在弹性轮上作用侧向力 F y
Fy
FY
车轮滚动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11
侧偏角α
轮胎接地印 迹中心的位移 方向与X轴的 夹角。
2.侧偏现象
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Y没有 达到侧向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 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
前205、后225的轮胎组合,使得前轮的侧偏刚度小于后轮,
有利于营造不足转向特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31
3)过多转向 R<R0 u↑→ R↓→ 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这意味着很小的前轮转角将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 汽车将发生激转而侧滑或侧翻。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 去稳定性的危险,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極限側向加速度 極限車速
發生側滑時的 控制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評價參量
回至原來路徑 所需時間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汽車理論
第二十五講
主講教師:楊志華
學時:48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二、車輛坐標系與轉向盤角階躍 輸入下的時域回應
1.車輛坐標系
右手系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穩態回應特性
➢汽車直線行駛時,急速轉動轉向盤至某一轉角時,停止轉 動轉向盤並維持此轉角不變,即給汽車以轉向盤角階躍輸入。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橫擺角速度頻率回應特性
轉向盤轉角正弦輸 入下,頻率由0→∞變 化時,汽車橫擺角速 度與轉向盤轉角的振 幅比及相位差的變化 規律。
評價參量
➢共振峰頻率。 ➢共振時振幅比。 ➢相位滯後角。 ➢穩態增益。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3.轉向盤中間位置操縱穩定性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瞬態回應的評價指標
1)時間上的滯後
2)執行上的誤差 (ωr1/ωr0)×100%
稱為超調量
3)橫擺角速度的波動 波動的ω =2π/T , 取
決於汽車的結構參數
4)進入穩態所經歷 的時間σ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三、操縱穩定性的研究方法
將汽車作為開路控制系統 人—汽車系統作為閉路系統
轉向盤小轉角、低頻 正弦輸入下,汽車高速 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
評價參量
4.回正性
➢轉向靈敏度。 ➢轉向盤力特性。 ➢轉向功靈敏度。
轉向盤力輸入 下的時域回應。
評價參量
➢回正後剩餘橫擺角 速度與剩餘橫擺角。
军用汽车理论-课件 DEC_01_绪论_03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0.1” – 0.3” 0.3” – 1.0” 1.0” – 4.8”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a)原商用车型
b)改制后的军用车型
图1-1 商用车辆改制为军用车辆实例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技术参数
商用车型号
军用车辆型号1
军用车辆型号2
轮胎
总高/mm 离地间隙/mm
12.00R20 twin rear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人体承受垂向振动值
悬架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偏 总质量
在随机地面上行驶的
频)、阻尼元件力学特性(阻尼系数) 质心位置坐标
越野平顺 最高安全行驶车速
座椅减振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悬挂质量及非悬
性能
人体承受垂向冲击值
阻尼元件力学特性
挂质量
汽车过半圆突起的最
垂直越障高度,mm 450
百公里油耗,l
700 70/45 31.5 410
40 750 15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2 美军对未来重型通用战术卡车FTTS MSV任务要求
路面
地面特征
百分比 (%)
门限
目标
硬路面
53.2
10
良好
沙砾
7.7
20
非良好 便道和越野 39.1
70
地面不平度 (RMS)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2 军用汽车整车性能指标与相关总成及技术参数
技术性能 性能指标评价指标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发动机(型式)/输出功率、输出扭矩
最高行驶车速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a)原商用车型
b)改制后的军用车型
图1-1 商用车辆改制为军用车辆实例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技术参数
商用车型号
军用车辆型号1
军用车辆型号2
轮胎
总高/mm 离地间隙/mm
12.00R20 twin rear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人体承受垂向振动值
悬架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偏 总质量
在随机地面上行驶的
频)、阻尼元件力学特性(阻尼系数) 质心位置坐标
越野平顺 最高安全行驶车速
座椅减振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悬挂质量及非悬
性能
人体承受垂向冲击值
阻尼元件力学特性
挂质量
汽车过半圆突起的最
垂直越障高度,mm 450
百公里油耗,l
700 70/45 31.5 410
40 750 15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2 美军对未来重型通用战术卡车FTTS MSV任务要求
路面
地面特征
百分比 (%)
门限
目标
硬路面
53.2
10
良好
沙砾
7.7
20
非良好 便道和越野 39.1
70
地面不平度 (RMS)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2 军用汽车整车性能指标与相关总成及技术参数
技术性能 性能指标评价指标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发动机(型式)/输出功率、输出扭矩
最高行驶车速
军用汽车理论-课件 DEC_01_绪论
参数 质心位置坐标
车轮(型式)/切向力学特性
汽车进出运输工具所 战略战役 需通道宽度和高度 机动性能 汽车减震及抗冲击性
能
整车外形尺寸 (长、宽、高) 总质量 质心位置坐标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3 猛士轻型战术轮式车辆的部分技术参数
总质量,kg
5000
整备质量,kg
3250
主 质量参数
轮胎(型式)/垂向力学特性
轴距
高安全行驶车速
软地面通 过性能 VCI1
传动系统(型式) 总质量
车轮(型式)/直径、宽度、气压、垂向力 轴荷
学特性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性能 性能指标评价指标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越垂直障碍高度 最小离地间隙 越障性能 接近角 离去角 纵向通过角
发动机(型式)/输出功率、输出扭矩
变速器(型式)/各挡传动比
总质量
分动器(型式)/传动比、前后扭矩分配比 质心位置坐标
驱动桥(型式)/主减速器速比
整车外形尺寸
车轮(型式)/直径、宽度、气压、切向力 各轴轴距
学特性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系统(型式)/系统压力、制动器力学 总质量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人体承受垂向振动值
悬架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偏 总质量
在随机地面上行驶的
频)、阻尼元件力学特性(阻尼系数) 质心位置坐标
越野平顺 最高安全行驶车速
座椅减振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悬挂质量及非悬
性能
人体承受垂向冲击值
阻尼元件力学特性
挂质量
车轮(型式)/切向力学特性
汽车进出运输工具所 战略战役 需通道宽度和高度 机动性能 汽车减震及抗冲击性
能
整车外形尺寸 (长、宽、高) 总质量 质心位置坐标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3 猛士轻型战术轮式车辆的部分技术参数
总质量,kg
5000
整备质量,kg
3250
主 质量参数
轮胎(型式)/垂向力学特性
轴距
高安全行驶车速
软地面通 过性能 VCI1
传动系统(型式) 总质量
车轮(型式)/直径、宽度、气压、垂向力 轴荷
学特性
§1.3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性能 性能指标评价指标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越垂直障碍高度 最小离地间隙 越障性能 接近角 离去角 纵向通过角
发动机(型式)/输出功率、输出扭矩
变速器(型式)/各挡传动比
总质量
分动器(型式)/传动比、前后扭矩分配比 质心位置坐标
驱动桥(型式)/主减速器速比
整车外形尺寸
车轮(型式)/直径、宽度、气压、切向力 各轴轴距
学特性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系统(型式)/系统压力、制动器力学 总质量
总成技术及性能指标
整车主参数指标
人体承受垂向振动值
悬架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偏 总质量
在随机地面上行驶的
频)、阻尼元件力学特性(阻尼系数) 质心位置坐标
越野平顺 最高安全行驶车速
座椅减振系统(型式)/弹性元件力学特性、悬挂质量及非悬
性能
人体承受垂向冲击值
阻尼元件力学特性
挂质量
军用汽车理论-课件 DEC_04_全轮驱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车轮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 驱动与牵引性能 第四章 全轮驱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 不平硬地面上行驶的平顺性 第七章 越障行使性能 第八章 软地面行驶性能 第九章 与机动性有关的其他问题
在汽车发展过程中,全轮驱动结构型式的出现是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全轮驱动传动系统的汽车往往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汽车在各种复杂地域上的机动性 能。因此,该种驱动型式逐渐成为军用汽车尤其是新一 代军用汽车传动系统主流型式。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完 善及其对整车机动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对军用汽车来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经济性好;
u / u amax P =1,动力性和燃油
经济性都比较好;
u / u amax P >1,动力性好,燃油
经济性差。
图4-7 不同i0时汽车功率平衡图
§4.2 动力传递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3.传动系统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与驾驶性能
➢驾驶性能是指加速性、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大排量发动机提供较大、较快、较平稳的转矩响应。 ➢前置前驱动传动系转矩响应较前置后驱动好。 ➢最小传动比过小,汽车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和 振动。 ➢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噪声大。
4.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保证最大爬坡度imax
当汽车低速爬坡时 FW= 0, Fj = 0
Ft max Ff Fimax
Ttq maxig1i0T
r
Gfcosmax
Gsinmax
ig1 G
fcosmax sinmax Ttq maxi0T
r
§4.2 动力传递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限值
汽油机
在汽车发展过程中,全轮驱动结构型式的出现是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全轮驱动传动系统的汽车往往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汽车在各种复杂地域上的机动性 能。因此,该种驱动型式逐渐成为军用汽车尤其是新一 代军用汽车传动系统主流型式。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完 善及其对整车机动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对军用汽车来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经济性好;
u / u amax P =1,动力性和燃油
经济性都比较好;
u / u amax P >1,动力性好,燃油
经济性差。
图4-7 不同i0时汽车功率平衡图
§4.2 动力传递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3.传动系统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与驾驶性能
➢驾驶性能是指加速性、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大排量发动机提供较大、较快、较平稳的转矩响应。 ➢前置前驱动传动系转矩响应较前置后驱动好。 ➢最小传动比过小,汽车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和 振动。 ➢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噪声大。
4.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保证最大爬坡度imax
当汽车低速爬坡时 FW= 0, Fj = 0
Ft max Ff Fimax
Ttq maxig1i0T
r
Gfcosmax
Gsinmax
ig1 G
fcosmax sinmax Ttq maxi0T
r
§4.2 动力传递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限值
汽油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参量
稳态响应
横摆角速度增益— 转向灵敏度。
评价参量
瞬态响应
➢反应时间。 ➢横摆角速度波动的 无阻尼圆频率。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2)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转向盘转角正弦输 入下,频率由0→∞变 化时,汽车横摆角速 度与转向盘转角的振 幅比及相位差的变化 规律。
评价参量
➢共振峰频率。 ➢共振时振幅比。 ➢相位滞后角。 ➢稳态增益。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3)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
转向盘小转角、低频 正弦输入下,汽车高速 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
评价参量
➢转向灵敏度。 ➢转向盘力特性。 ➢转向功灵敏度。
(4)回正性
转向盘力输入 下的时域响应。
评价参量
➢回正后剩余横摆角 速度与剩余横摆角。
➢达到剩余横摆角速 度的时间。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转向半径
§5.1 评价指标
评价参量:最小转向半径。
一些常见车型的最小转向半径
车型 Audi A4 宝马520i 雷克萨斯LS430
最小转向半径/m(左/右) 5.6/5.6(轴距2650 mm ) 5.65/5.65(轴距2830 mm ) 5.4/5.3(轴距2925 mm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车轮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 驱动与牵引性能 第四章 全轮驱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 不平硬地面上行驶的平顺性 第七章 越障行使性能 第八章 软地面行驶性能 第九章 与机动性有关的其他问题
军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主要是指驾驶员对汽车方 向的控制性能以及汽车在受到外力干扰作用下的安全稳 定行驶能力。从机动性的角度看,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 的汽车不仅可以以较高的行驶车速进行方向控制,而且 可以在高速行驶中灵活地躲避各种障碍;同时还可以在 弯道、侧坡、扭曲等地面上以较高速度安全行驶。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9)极限行驶能力
圆周行驶极限 侧向加速度
评价参量
极限侧向加速度
抗侧翻能力
评价参量
极限车速
发生侧滑时的 控制能力
评价参量
回至原来路径 所需时间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本节内容结束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6)转向轻便性
§5.1 评价指标
➢评价转动转向盘轻便
程度的特性。
评价参量
➢包括原地转向轻便性、
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和高
速行驶转向轻便性。
➢转向力。 ➢转向功。
目前部分轿车上使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能很好地兼顾各种车速下行驶时的转向轻便性。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5.1 评价指标 §5.2 转弯半径及转弯通道 §5.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5.4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5.5 侧翻与侧滑
第一节 评价指标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 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 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5.1 评价指标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汽车在转向盘输入或外界干扰输入下的侧向运动响应 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域响应特性。
➢转向盘输入有角位移输入和力矩输入。 ➢外界干扰输入主要是指侧向风和路面不平产生的侧向 力。
§5.1 评价指标
(1)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响应
(7)直线行驶性能
直线行驶性
评价参量
转向盘转角和(累计值)
侧向风敏感性 路面不平敏感性
评价参量
侧向偏移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5.1 评价指标
(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
➢蛇行性能 ➢移线性能 ➢双移线性能— 回避障碍性能
评价参量
转向盘转角、转向 力、侧向加速度、横 摆角速度、侧偏角、 车速等。
在汽车性能参数里,往往以应急性能给出。 主要包括:蛇行绕桩速度(满载/空载)、 紧急变线速度(满载/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