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编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8.1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汉书·食货志》记载:“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相互补充C.自给自足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4.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B.导致丝绸之路受阻C.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D.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5.唐朝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颁行租庸调制。

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二石,户调随乡土所产,交纳绫、绢、絁(絁:shi,一种粗绸)各二丈,绵三两。

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如果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这一规定A.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B.不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C.农民的赋役负担极其沉重D.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6.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2019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

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项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3.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4. 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

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C.英国首相丧失了制约君主的能力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5.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该观点相符的历史事件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6.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文科综合试题2019.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题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A. 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 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 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 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答案】C【详解】周代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族子弟,而不是古代帝王后裔,故排除A项;虽然周武王分封了纣王之子,但在武庚的封地周围还设有周王室的诸侯进行监视,且题意中并没有体现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的内容,故排除B项;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相当于对这些旧有地方的变相承认,故选C项;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但不是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故排除D项。

2.下表是唐宋时期关于“亚圣”论述的统计简表:根据上表,可以认定的史实是A. 颜子的亚圣地位仅为民间说法B. 颜子贤能不及孟子是历代共识C. 儒家圣人地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D. 理学尊崇和弘扬了孟子的学说【答案】D【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颜子为亚圣的说法在《唐会要》和《元史》存在记录,说明得到了官方认可,因此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可知二程认为颜子的贤能超过孟子,因此B选项错误;二程、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代表政府,他们认可颜子亚圣的地位,说明儒家圣人地位不仅仅是由政府左右的,因此C选项错误;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认为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这说明理学尊崇和弘扬了孟子的学说,因此D选项正确。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该秩序表明西周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把大禹作为取法的对象,主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这反映了墨家A.与儒家政治主张完全相反B.具有实践精神和救世情怀C.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D.汇集了诸子百家的精华3.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

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A.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C.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D.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4.贞观五年,李世民颁旨佛道设教,本为行善事,难道可以使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这样做是损害风俗、悖乱礼经,应立即禁断。

”由此可知李世民主张A.禁断佛道B.崇儒尊孔C.政教合一D.乾纲独断5.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

宋代商税征收的制度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政府开始着重调整商业税收的政策C.小农经济发展缓慢D.国家从法律上对民营商业的承认和保护6.李木洲认为,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经历了“推举-推举并考察-规范化考试”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A.具体表现就是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演变B.彻底完成了贵族政治叫官僚政治的过渡C.实现了道德学问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统一D.体现了制度设计对于公平和效率的追求7.下图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

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历史)

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历史)

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历史)高三年级考试历史试题2019.1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I 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2.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据此可知,当时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D .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3.从武则天起,唐(周) 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

这说明 A .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C .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B .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 D .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4.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反映了汉代A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D .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5.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 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60年代初期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1965年完成;据此依据材料“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大跃进时期由于大力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不平衡,故“均衡”说法不合史实,排除A项。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故排除B。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是大跃进时期,C错误.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三 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实施纲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井田制的瓦解
B. 耕种技术的进步
C. 劳动人口的增长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可知,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使地力问题得到一定解决,这主要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正确;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不能说明井田制的瓦解,排除A;劳动人口的增长是连种制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小农经济的形成在一定推动了土地技术的进步,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实现了家国一体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的”。

由此可见,罗马法A.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维护法官的权威C.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对后世影响较远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国王仍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权D.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但十年后,却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说明A. 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B. 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 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 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贵族可以利用罗马法去争夺其他贵族的财产,这表明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故B项正确;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A项表述错误,排除;罗马法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局限2.“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 雪莱B. 毕加索C. 雨果D. 巴尔扎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题干作品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属于现代主义美术范畴。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之体本来如是”,即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在王守仁看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举例说,一个人只有已经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才称得上真正知道孝与悌的含义。

也就是说,知必须通过行才能知,行必须通过知才能行。

知而不行,其实不算真正知。

王守仁还把“知行本体”与“心之本体”联系起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既然“知行本体”就是“心之本体”,那也就是“自然会知”“不假外求”的良知。

也就是说,“知”是“良知”的自我体认,“行”是“良知”的落实。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

若着实做学问思辨的工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

”这是强调知指导行、行实践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这里提到的“学问思辨行”,就是《中庸》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王守仁用一个“做”字把前四者都纳入“行”的范畴。

他的理由是,行离不开知,因为“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同样,知也离不开行,因为“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

这就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年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从考查内容来看,试题涉及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思想史)的内容,覆盖面广,在命题方式上更多地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既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能力立意,也注重史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考生价值观的考查。

选择题部分,试卷较多利用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所引用的材料都精辟简练,阅读量不大;主观题部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一、选择题【题文】1.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明朝经济【答案解析】D 解析: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乃棉花尽归商贩”,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③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④项。

故本题选D。

【思路点拨】2015年高考复习中,要注意:(1)以农业耕作方式和商业的发展为线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2)认识古代经济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当地社会与之相关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3)结合民生和“三农”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

【题文】2.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山东省泰安市回民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回民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回民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的官员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迫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主因,应负绝大责任。

”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参考答案:C2.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参考答案:B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3. 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参考答案:C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井田制的瓦解B. 耕种技术的进步C. 劳动人口的增长D. 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使地力问题得到一定解决,这主要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正确;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不能说明井田制的瓦解,排除A;劳动人口的增长是连种制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小农经济的形成在一定推动了土地技术的进步,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董仲舒的这种思想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B正确;古代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A错误;据材料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不是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而是强调要突破其局限,C错误;董仲舒的思想仍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D错误。

3.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

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排除。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考试历史试题2019.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春秋末期,在一些诸侯国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制现象,据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奉粟六万”。

这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已经取代分封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2.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董仲舒则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

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否定了先秦儒学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3.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宋代。

宋朝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等级观念的影响B.城市经济的发展C.征收赋税的需要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4.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

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A.儒学吸收糅合了诸子学说B.科举制度创立与完善C.程朱理学的兴起与兴盛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5.有学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这种官制的设置A.强化了宗法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使用宰相总揽行政权D.导致外戚、宦官专权6.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注重探究其事理和原因,因而造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实现了家国一体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的”。

由此可见,罗马法A.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维护法官的权威C.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对后世影响较远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国王仍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权D.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但十年后,却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8、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申报》1918年该报社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新民日报》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C.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9、1954年10月5 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題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10、右图为1950年2 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的部分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A.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11、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

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A.美苏冷战政策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C.中美建交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材料表明A.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B.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C.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13、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A.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经济的繁荣C.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A.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反映了洋务运动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16、1940年9月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中的敌后战场抗战策略B.国民党对中共敌后战场游击战的认可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17、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

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

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B.完全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18、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

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主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19、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

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

他大大改变了原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

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

”该学者评价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0、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

这一决定A.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C.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21、下列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

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0~1954年1955-1959年1960~1964年1965-1969年年平均逆差(单位:亿美元)17 25 28 34A.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B.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C.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D.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22、下列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A.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B.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D.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23、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24、从儒学自身发展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

理学的“反动”表现为A.用“理”“天理”规范伦理道德B.摈弃了儒佛道三教的合理成分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2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6、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民主精神B.自由观念C.批判精神D.公民意识27、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

几个世纪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

”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28.《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形成这一“共识”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9、梁启超在1896 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头30、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

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31、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进。

这是因为A.新三民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C.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的需要D.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32、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

材料反映了A.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B.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