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初探摘要:会计信息系统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会计职能变换的速度也加快了。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开发商应不断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和质量、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控制及录入管理、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档案的日常管理,保障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措施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人、债权者或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明确需要能力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点的总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它是指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大限度的要求;对会计人员来说,它是指与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的要求相符的程度。
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其满足人们需求的限度以及满足程度的大或小来衡量,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有用性等。
2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改变增加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难度在传统的会计业务中,从会计事项的发生到最后成为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人员对每一个环节都须进行记录及审核,然后由有权限的
高层人员签字并盖章之后才能够生效,这种管理方式使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且互相监督、职责分离,从而保障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在信息化条件中,会计流程不再被分得那么详细完整,原来几个会计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电脑都能统一完成,从而使传统会计按顺序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中间环节都被削减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各环节的不同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作用则弱化了。
除此之外,若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的程序有漏洞的话,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有限的话,就必然增加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2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2.2.1 确保原始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加大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会计数据库系统产生出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它们的真实性直接受到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电子会计信息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遭受到很大的考验。
2.2.2 存储和管理业务原始信息的难度加大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如果双方都确认之后便不能再任意改变,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即为交易信息,如果会计人员要想了解企业之间商业交易产生的原始电子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就必须了解电子原始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传递的过程以及对存储会计信息的管理情况,因此判断原始会计信息数据是否真实以及会计信息数据是否过时是当代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的一道难题。
2.3 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的,这些被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会计信息都是可读的,所以不法分子能够不留痕迹地轻易篡改、复制、删除会计信息。
未被授权的人员甚至可通过电脑及网络浏览所有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复制、销毁、伪造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财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系统犯罪是现今环境下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对企业有很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信息安全的风险。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如果遭遇到自然灾害、病毒侵袭或者系统瘫痪等天灾人祸,系统就难以复原先前的数据。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3.1 开发商应不断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和质量现在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应尽量地减少财务软件出错的可能性,努力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质量。
减少软件出错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在发现差错后及时地改正,利用互联网提供实时服务的功能,为使用者在线提供服务,不管用户与开发商之间距离有多远,彼此之间都可以实时进行通讯或者传输文件,网络开发商可以定期对使用者操作的财务软件进行在线检测,如果检测出财务软件出现问题就立刻告知使用者并及时升级软件。
二是在系统开发时做好预防控制,保证会计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内容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相符合。
在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中,开发人员之间应互相交流,做好充
分的测试,充分地了解会计程序,使会计人员能更清楚地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程序。
3.2 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控制及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信息数据,为了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真实且有效,可以采取数据分类管理、修改痕迹管理和基础数据时效管理的方法进行控制。
数据分类管理,是指企业须严格地划分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和不需公布的会计信息等商业机密信息,并且严格设置查询权限,以保证企业安全、稳定地进行经营活动。
修改痕迹管理是指因环境的影响或者审批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出现错误时,经过审批确认过后的数据信息可以在审批通过的情况下做修改,但必须记录下所有的修改痕迹,防止管理上出现问题以及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因修改后导致调整后执行错误的情况。
基础数据时效管理,是指网络服务器对所有正在审批中的会计信息统一进行时效管理。
由于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会计信息确认时点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配置专门的数据服务器专门用来管理审批中没有最终确定的数据,定期进行专门的分析并统计,在数据获得审批通过之后,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将确认后的经营业务数据和报表做好相应调整。
会计信息系统把从来自各个地方的会计信息汇集到一起,由此成为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会计信息数据库,再加上不同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共享,一旦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放任一些没经过严
格检查或者不合格的会计信息进入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就很难查出该会计信息来源于哪里,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对会计信息录入的过程进行严格检查并严格监控,建立原始会计信息的审批程序以及审批流程,来有效地减少信息传递的损耗及人为操作发生错漏的可能性。
不管是人工录入数据还是自动导入数据,在会计信息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以前都须经过仔细的检查。
首先,企业须把各个工作岗位进行分工、明确录入权限以及保证录入质量等,使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各司其职;第二,具有审批权限的操作人员必须明确审批要点,以保证审批程序有效且规范;第三,企业必须建立原始会计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比原始数据的来源渠道并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管理,建立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索引及配套的档案管理体系。
3.3 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企业应建立一整套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传递、数据输出和数据保管这五个环节的控制制度,严格监控输入的数据及信息。
在输入数据时,工作人员必须先进行身份验证,须经过授权才能输入数据及信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校验数据及信息,先对数据信息进行审核然后再记账,保证记账凭证的真实合法性。
在数据处理时,第一是基础的数据必须采用时效性的管理,定期分析和统计会计信息,决策者便能够及时看到详细的会计信息。
第二是严格地划分需要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和不需要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并将这些会计信息分类管理,以保证企业安全地开展经济活动。
第
三是采取预留痕迹以便修改的方法,防止出现管理差错,还应将操作过程都记录下来,除了系统须将操作日志都记录下来,还应将操作人、操作的内容、执行的结果等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最后,还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从计算机输出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和完整的,并且将财务信息及会计信息安全准确地发给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在新《会计法》的规定下,我国应努力建立一个现代、合理、科学的会计行为准则,营造一个健康的会计环境,用合理合法的会计行为标准去管理约束会计行为,将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提升,使企业管理者在实施会计业务的进程中就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将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使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使会计信息的使用领域不断扩大,企业、社会、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利用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从而加快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甫.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j].财会与会计(综合版),2009,12.
[2]王柏玲.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1.
[3]张树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