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类专业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内在有机联系,理解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诚信严谨的职业品质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以后从事企业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精神,本课程按照“项目课程主体”的总体设计思路,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实施。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以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为背景,在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基础上,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综合实训等12个内容,重点突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信息化职业素养。其中项目的设计遵循任务导向原则,以学生解决任务为目标,以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不同业务信息化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借助会计信息化考核系统,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通过仿真情境下业务处理,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会计各岗位工作业务和财务相融合的时代需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业务和财务相关事项的具体操作,提升学生会计信息系统各项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规

则,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本课程具体培养目标包括:

1.具有职业谨慎素养和信息化实时处理意识;

2.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和内容,理解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业务处理要求,建立单位账套,设置操作员并进行财务分工,能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参数设置:

4.能熟练对总账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表查询、转账定义及生成等进行操作;

5.能熟练进行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工资变动、工资分摊等操作;

6.能熟练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资产变动、折旧计提等操作:

7.能熟练对采购业务在采购、应付、库存和存货等子系统进行业务操作;

8.能熟练对销售业务在销售、应收、库存和存货等子系统进行业务操作;

9.能熟练对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其它业务和期末处理进行操作;

10.能熟练进行报表格式定义和报表公式定义,编制规范的财务报表。

(一)师资条件

1.专任教师

(I)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和一定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或顶岗经历,熟悉商品流通企业业务流程;

(2)具有较高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水平,熟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和工作流程;

(3)能够熟练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处理、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

(4)能够正确分析学源情况,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2.兼职教师

(1)企业会计核算岗位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能够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完成信息化实践教学。

1.实训场所:安装有会计软件、能够模拟不同信息化处理岗位业务处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处理的打印机、扫描仪、计算器、文件柜和其他相关办公用具;

3.仿真实训资料:用于进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的相关企业业务财务仿真实训资料;

4.实训软件:用友ERPU8管理软件,至少包括财务各子系统和业务各子系统,最好配备对应的用友软件教考系统,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日常教学考核。

(≡)教材及教学资源配备

1.依据课程标准以及项目设计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的任务驱动设计思想,教材按照具体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内容设置工作项目;

2.教材应图文并茂,体现业务财务融合趋势,处理流程清晰准确,使用数据贴近实际, 教材同时也是软件操作手册;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制度、税收法规等内容;

4.配备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可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L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中展开;

5.然后确定学习任务。在前面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任务的解决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

6.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导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

7.进行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课堂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课堂讲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以及知

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角色扮演法

分岗位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本课程学习任务可分小组、分岗位进行,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之间互换,从而体会业务之间和岗位之间数据传递和业务流程。

(四)启发式教学法

依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将问题解决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 启迪学生明确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资金流动之间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其中知识占10%,技能占70乐素质测评占20%o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处理以及职业素养, 加强过程考核。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二、适用专业 本课程标准适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 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掌握或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基本理论、具备财会岗位群的操作知识、能力、素质,在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实务操作,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 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 3.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能力目标 1. 能根据单位性质、规模、经营特点、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业务核算流程等,熟练设计会计信息化初始化方案,科学组织会计工作,具备一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2. 能根据单位实际发生业务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在财务软件中正确录入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类专业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内在有机联系,理解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诚信严谨的职业品质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以后从事企业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精神,本课程按照“项目课程主体”的总体设计思路,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实施。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以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为背景,在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基础上,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综合实训等12个内容,重点突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信息化职业素养。其中项目的设计遵循任务导向原则,以学生解决任务为目标,以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不同业务信息化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借助会计信息化考核系统,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通过仿真情境下业务处理,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会计各岗位工作业务和财务相融合的时代需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业务和财务相关事项的具体操作,提升学生会计信息系统各项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规 则,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财务数据分析》《成本会计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会计账务处理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信息化平台下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事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会计人员岗位需求,围绕会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财务岗位的操作流程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训练项目为载体,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应用信息化手段处 1

理典型企业经济业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念,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1.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原理,具备正确分析企业基本会计业务性质和内容的能力。 2.掌握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具备处理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能力。 3.掌握会计信息化平台中设置账套、会计信息初始化操作的方法,具备会计信息化平台下初始企业信息的能力。 4.掌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方法,具备使用会计信息化平台生成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能力。 5.认同会计专业,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逐步具有从会计人员视角观察经济社会的职业习惯和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2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前序课程有《基础会计》和《初级会计实务》,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等,在学生具备手工会计各岗位核心能力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职业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会计信息化》课程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完成安装软件、会计软件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做的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同时以“必需够用”为度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在真实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信息化的整体框架,并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 以会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仿真企业会计环境中,以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为逻辑顺序,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使用会计软件完成创建账套、对财务软件进行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并通过对一种财务软件的学习、操作形成对其他财务软件使用的类化经验,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操作其他财务软件,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教学目标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 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方法能力 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 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 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表4.2 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适用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会计电算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操作原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高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素质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信息化》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1281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 审核人:董红 编制单位: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

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普通后三年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 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

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以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这一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具体定位是: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后备力量。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全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该课程于1993年在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设置,后来又陆续在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开设。在这期间,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 课程特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融合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本课程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应知应会内容接轨。 2、融合工学结合,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课内单项实训、课内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任务驱动,采用“三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场所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前导课程是《会计从业基础》、《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核算与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是《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辅助完成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⑵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⑶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⑷能熟练操作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商业 POS 系统。 ⑸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⑴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⑵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⑶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四、学习领域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划分与时间安排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讲义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信息化》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1281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 审核人:董红 编制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普通后三年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 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 4.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

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7.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本课程针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基于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搭建电算化会计整体工作体系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能胜任电算化会计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 具体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化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处理流程。 ●掌握总账系统、会计报表、工资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代码: 522011070 课程类别:专项实践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授课学时:0 实践学时:48 )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项实践课,主要运用K3/Cloud财务系统学习系统管理、总账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智能会计平台、报表系统等财务模块的操作、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处理的流程,逐步养成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核算的实务问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与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所学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成为具备高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2)增强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4)增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做好财务工作的职业意识。 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熟悉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报表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步骤和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的账套,设置用户、角色和权限分配等; (2)能够进行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记账凭证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和结账; (3)能够进行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4)能够进行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5)能够进行出纳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现金存取、银行转账、收付款单据,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填制、贴现、到期收付款、背书等,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等工作; (6)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增、变更、调拨、盘点、处置、折旧等管理; (7)能够根据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凭证生成模板; (8)能够定义报表模板,并根据报表模板新建各类报表。 4.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守秘密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共分为七个具体的实训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了解财务软件,启发品牌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通过岗位分工,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权限分配,提高学生保密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熟悉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中心、组织机构搭建; (3)掌握用户、角色、权限等的设置。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及组织业务关系,设置基础资料控制策略; (2)能够进行用户、角色设置和权限分配。 实训内容: (1)搭建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会计专业学习领域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针对财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业务核算、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与实施、应用、维护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该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基本达到中级会计电算化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 (2)熟悉财务软件应用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3)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构成; (4)掌握财务软件各子系统的应用流程及数据传递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有效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2)能够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初始化; (3)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 (4)能具备会计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维护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5)能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或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合用专业及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 合用专业: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代码: 0501001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本课程着重于业务实践的教授,并通过各个任务考核、上机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后,增强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从事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其以会计核算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前提,将会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生必须先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干学好本课程。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备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从综合技能向岗位技能的过渡。为后续的《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及校外实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信息化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学生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四、课程目标 培养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具备熟练使用会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和初步管理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材。 (一)职业知识目标 1.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熟悉财务软件的安装流程。

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中建账及基础设置,出纳岗位、总账岗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对付管理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3.理解和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 4.了解系统管理的含义,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传递流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会计软件建立财务应用环境。 2.经过工作过程下的任务教学掌握会计信息化计划、实施、检验过程,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归纳操作规律。 3.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完整的财务处理。 4.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三)职业素质目标 1.能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工作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尝试解决同学之间在工作中浮现的各种问题以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通过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经历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体味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以及信息化的标准化。领悟同一软件的不同内容或者不同软件的相同内容在操作程序中的相同之处。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业务岗位分析将主要课程模块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将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规范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中,按照“德技兼修,工学交替”人材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技能训练,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途径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讲义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初级会计电算化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开设,该课程是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等显著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财务部分,即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及报表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继《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是《会计信息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沿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的必修课。 1.2设计思路 遵循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特色”,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以实现毕业生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零距离结合,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程体系。 (1)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需求开发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学科课程模式,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与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 (3)采用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能够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奠定基础。本课程前导课程是《会计从业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 通过采用真实企业的账证资料,并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企业会计工作中“建账→初始化→日常业务→审核→过账→期末结账→会计报表→报表分析”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会计信息化工作具体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具备会计信息化工作各岗位所必需会计核算能力; ① 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化岗位协同完成,从而搭建起会计核算工作整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全盘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各岗位的基本职业判断能力。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广泛听取了行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来自企业的行业专家参与下,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注:实际会计工作项目任务),即以一个实际会计工作项目贯穿全课程,并对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架构,以突现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会计信息化主要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化核算工作,具备企业主要会计岗位的基本会计信息化上岗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80学时,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里组织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①具备职业发展必备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关注其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能力; ②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通过掌握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执行的基本流程和思维方式,能举一反三运用各种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108 学分:6 一、课程名称 会计信息化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能快速适应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该课程是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完后进行,为《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能辅助完成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2.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4.能熟练操作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 5.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7.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8.具备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关系的能力和素质; 9.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10.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1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1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四、设计思路 《会计信息化》课程由5个学习项目组成。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重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 将会计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改造后作为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融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与管理中,有效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一~项目四采用的是标准财务模式,主要涉及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项目五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主要涉及购销存管理系统,可供学生选择学习。 2.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兼顾,强调岗位分工与协作,促进综合职业素养养成。 本课程采用中小企业常用的用友T3软件和用友ERP-U8软件为蓝本,学生可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协作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采用的单证表与企业实际一致,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会计工作。 3.将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和ERP证书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实现“课证融合”。 教学内容与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相融合,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分配设计如下表所示: 《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划分及课时分配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金蝶kis专业版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二)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使用金蝶kis 专业版配合实验账套,采用以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理念。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社会调研。在深入企业一线学习的基础上,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教学化处理,确定了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创设的学习情境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的基本思维能力。 各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实训内容相互关联,衔接紧密,从核算账套建立、操作员配置、各操作模块启用、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直到报表制作输出均为同一核算单位核算业务,并能进行年度账建立和上年数据结转操作,完整体验会计核算全过程。 通过财务会计模块如总账、现金管理、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财务报表等的学习,掌握了财会机构内部不同岗位的操作分工、各类业务处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印证了前序会计课程所学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供应链系统的学习,体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各领域涉及的不同业务角色,掌握各环节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能进一步加深对购销存业务会计处理的理解,强化会计核算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括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质着手能 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经过本课程的教课,第一要培育的是学生关于系统初始设置、平常管理、系统保护等方面的能力,要点让学生拥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术,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在随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 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课内容主体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执行岗位技术; 具备察看、理解能力等四个教课目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整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 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查核依照, 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系统。 2、本课程以“实现认可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执行岗位能力、掌握初 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完全打破按学科和理论系统设计课程的 模式,依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照初级会计上岗证的详细要乞降各样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重申学生实质着手能力的培育,因此用一半以上的学时让学生 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会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剖析与设计的基来源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娴熟操作该课程所供财会软件的运用方法,达到江苏省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上岗查核要求(初级)。 教课中注意浸透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点。 (二)详细目标 1.素质培育目标 (1)初步拥有会计信息化的观点和思想方式。 (2)恪守财会法例和职业道德,拥有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3)拥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拥有必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 能力。 2.知识教课目的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制定人:弓卓田审核人:陈普青核准时间:2017年6月26日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 2.修订版本 16级第1版 3.教学对象: 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财务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 4.学时学分 64个学时,4个学分 5.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后续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 7.参考教材 《会计电算化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徐文杰主编 8.课程开设依据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用友U8软件操作的基本流程及企业账务处理办法,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服务功效。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学生初步具备软件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技术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3.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从提高兴趣出发,变应试为应用。教学实例的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为学生所熟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把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2.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技能素养:打破传统理论+实验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教、学、做”合一的模式。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将各项经济业务录入财务软件处理;能根据录入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并能正确编制常用财务报表和多种内部管理报表;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具备电子做账的各项能力,并能胜任一般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参考学时:64学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