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精准滚动试卷二及答案.doc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A。 科学家们的艰苦探索
B。 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殖民争霸战争的刺激
D。 政治体制的调整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6。下列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正确反映发展趋势是
重要事件
发展趋势
A
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C
《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
理性化、科学化
D
新兴城市的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点睛】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封建统治。
3。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秦朝郡县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力量B。 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51 年至1900……而德国占202项”,突出德国 科技发展,德国的科技受益于1871年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故D项正确;科学家的努力具有普遍性,不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排除A项;18世纪,启蒙运动盛行,且主要体现在理性,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处政治思想方面,排除B项;根据材料“1851年至1900年……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可知,此时英法是传统殖民强国,而美德是新崛起的国家,排除C项.
2019届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二(解析版)
2019届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二★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学家钱穆指出,在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作副官称相,照历史传统讲,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宰相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
据此可知A. 封建社会贵族特别重视祭祀活动B. 秦汉沿袭“国”“家”同治传统C. 宗法制度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引起皇家关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宰相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说明宰相是由掌管杀牛祭祖的宰发展而来的,祭祖与宗法制有关,因此反映了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故C正确;材料中的“封建时代”是指推行分封制的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宰相的由来,并没有体现秦汉的“国”“家”同治,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突出汉代宰相的位高权重,只是说明秦汉宰相职能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9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考试试卷(图片版有答案)语文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学科9月月考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1.(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8分)
主张: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仁、礼、仁政(民本或重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并指出其历史价值(12分)
思想: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忽视道德;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价值: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2.(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8分)
黄宗羲:君臣平等;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12分)
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未形成资产阶级;法国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思想文化:中国实行思想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法国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文化得到传播。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3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
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2.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 .浓厚的宗族色彩 B .强烈的等级意识 C .浓重的神权色彩 D .发达的礼乐制度 3.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于是周与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这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试卷第2页,总9页 C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 .郑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4.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 .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 C .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5.“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6.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学科9月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
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
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断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2.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3.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分别指出他们分别代表的学派是()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4.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5.“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指,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B.宣扬“天人感应”C.主张儒法并用D.强调“三纲五常”6. 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在实行统治过程中,只纯粹用儒家思想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两千年来它有及其顽固的势力’。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题3分,共48分。
1、《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
这实质上反映了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 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2、.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许国。
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A.陈国 B.齐国 C.鲁国 D.晋国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据下图所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方面出现“郡”“国”并存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6、《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 剥夺王国的封地B.夺取王侯的爵位C. 推恩令D. 继承西周的分封制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8.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贵州省平坝一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由此可见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这表明他主张A.君主专制 B.君权神授C.“大一统” D.天人感应4.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6.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7.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
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B. 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
”可得知,战国中晚期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故答案选A项。
B项材料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C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做题启示:一是捕捉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二是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转化为学科相关术语加以表述。
2.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政府鼓励对外贸易B. 中国物产丰富多样C. 中外贸易的发达D. 朝贡贸易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四十多艘”、“载来了香料药材、贩走丝绸、瓷器”等字眼体现的是中外之间贸易的发达,故C项正确;当时政府是抑商而非鼓励对外贸易,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丰富多样而非物产丰富多样,选项B排除;材料不涉及朝贡贸易,选项D排除。
3.下列属于朝贡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国家财力的支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②目的是宣传国威③给途经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④和亚非国家保持了一种友好关系⑤使中国延续了海洋强国的地位A. ①④⑤B. ②③⑤C. ②④D. ②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影响,②④正确;朝贡贸易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①错误,朝贡贸易所到之处给于国家以赏赐,并不是带来灾难,③错误;朝贡贸易并没有促使中国延续海洋强国的地位,⑤错误,选择C项正确;A、B和D项错误。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高考历史精准滚动试题一解析版
2019 年高考精确转动试卷(一)历史【考察范围:古代东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写在本试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后来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这反应了A.后代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后代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朝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拥有血缘色彩【答案】 C【分析】“契为子姓,后来分封,以国为姓”说明不都是“以国为姓”,并且应当是商朝自“契”之后分封但不可以说明商朝以后出现的姓源自商朝分封制,故清除AB;“后来分封,以国为姓”说明 C切合题意; D 与题意没关,故清除D。
点睛:在选择题里有一类题,是考察考生正确表达的能力的,就是选项中会有若干个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这类选项一般状况下是违反史实的,只假如看到近似“全”“都”“最”“完全”“完全”“全部”等类的词汇时,考生需要特别关注,依据所学知识就能够很轻易的判断其对错,假如将错误的直接清除去,就能够大大减小试题的难度,甚至于清除以后直接就出现了正确答案。
这一题就能够据此清除去ABD,直接出现正确答案了。
2.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医生、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从头委任其持续担当旧职的记录,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
这说明西周期间A.宗法制有益于王权的稳固性B.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必定矛盾D.权位继承主要遵照先王祖训【答案】 B【分析】资料“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医生、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从头委任其持续担当旧职的记录”反应的是西周期间贵族官职是世袭的,不会因为周王的变化而丧失, B 正确;资料没有波及宗法制, A 不正确;分封制下官职和爵位自己就是世袭的,两者其实不矛盾, C 不正确; D 与资料要旨不符。
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政权和神权相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力相结合D.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3.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在某些方面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有助于王室对地方管理B.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C.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D.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4.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
这种“寻根”现象()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D.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5.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6.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垂直管理、分层管理C.服务皇权,家国同治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一Word版无答案
2019年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一)历史[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全部答案写在本试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史记•殷本纪》载:“商子孙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这反映了()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分封制下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2. 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
这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B.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D.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3. 秦在兼并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
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
秦采取这做法旨在()A.强化对反秦势力的监视B.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C.消灭反秦的残余势力D.削弱地方割据的根基4.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D.形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5.《汉书•酷吏列传》提到的监察官,在申明法纪上,毫不手软,如尹齐为御史,“斩伐不避贵势”。
《汉书•张汤传》载,汤为御史大夫,“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
”这说明汉代选用监察官的重要条件是()A.敢于向豪强地主挑战B.必须出身于名门望族C.具有基层实践的经历D.谙熟国家的大政方针6. 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谤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末清初,“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小农经济发展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中央集权加强2.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对材料所述现象最为准确的理解是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B.执法中渗入儒家伦理观念C.儒学在汉武帝时地位较高D.儒家伦理已完全取代法家3.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到了直接的作用①广泛选拔人才②重用文学儒者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5.“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A【解析】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故B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精耕细作模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A. 二牛一人犁耕法B. 骨耜C. 翻车D. 曲辕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D项正确。
二牛一人犁耕法出现于两汉时期,故A项错误。
骨耜是河姆渡人的发明,故B项错误。
翻车出现于曹魏时期,故C项错误。
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国家授田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 土地私有D. 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C项正确。
国家授田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故A项错误。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是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
土地兼并是现象,故D项错误。
4.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立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 刀耕火种B. 铁犁牛耕C. 石器锄耕D. 千耦其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鞭牛立春”是指铁犁牛耕,故B项正确。
【历史】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A. “自足”即产品富足B. 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 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 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答案】A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宋朝时出现的利用水力推动的灌溉工具是A. 翻车B. 筒车C. 高转筒车D. 风力水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宋朝出现利用水利推动的灌溉工具是高转筒车,答案为C;翻车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A错误;筒车是唐朝时的灌溉工具,B错误;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灌溉工具,D错误。
3.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D.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答案】D【解析】宋朝是中国唯一一个商业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正确答案为D;宋代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排除A;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体现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排除C。
4.“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汉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题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还没有打破,排除;D项不是早期阶段,排除。
5.《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二)历史【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全部答案写在本试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学家钱穆指出,在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作副官称相,照历史传统讲,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宰相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
据此可知A. 封建社会贵族特别重视祭祀活动B. 秦汉沿袭“国”“家”同治传统C. 宗法制度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引起皇家关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宰相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说明宰相是由掌管杀牛祭祖的宰发展而来的,祭祖与宗法制有关,因此反映了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故C正确;材料中的“封建时代”是指推行分封制的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宰相的由来,并没有体现秦汉的“国”“家”同治,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突出汉代宰相的位高权重,只是说明秦汉宰相职能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
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 项正确。
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
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
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
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A. 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B. 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C. 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D.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战国中期……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和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的目的在于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故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是调整农商关系而不是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故AC项错误。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抑商”理念相反,故排除D项。
4.“皇帝女儿不愁嫁”这一说法是真的吗?在唐代就有一位文宗皇帝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而遭到拒绝的案例。
恼羞成怒的皇帝愤愤地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此处“皇帝女儿也愁嫁”的事实主要说明了A. 皇权政治遭到冲击B. 等级观念根深蒂固C.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 上下通婚不被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唐朝时期门阀大族与皇室的婚姻情况,皇帝嫁女遭拒,反映了当时门阀势力强大,对政治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皇权政治受冲击,唐朝皇权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排除B项;皇室与门阀大族都属于上层,不是上下通婚,故D项错误。
5.宋初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宋初这一措施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 减少了大量冗员D. 意在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宋朝的官职设置是让官员有官无职,剥夺他们的权力,从而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官位仍旧存在,只是官员没实权,故不会减少大量冗员,排除C项;宋朝的做法只会降低行政效率,而不会提高,排除D项。
6.宋代在京师、省城、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
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以科举神魁星、文昌等命名。
上述举措A. 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 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C. 说明民众参与科举制的广泛性D. 扩大了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做法,推动社会重学之风盛行,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更多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排除A;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参与科举人员的来源广泛,故C项错误。
7.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
忽必烈此诏旨在A. 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B. 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减军事力量C. 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 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意在实行军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权,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主旨,故排除D项。
8.司马迁认为,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最善者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最差的是与民争利。
据此判断,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态度是A. 基本肯定B. 基本否定C. 毁誉参半D. 不敢评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的政策,与民争利,在司马迁看来是最差的经济政策,因此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态度是基本否定,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9.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变造”制度是指将庸调本来应收的实物转换成白银等轻货,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白银的货币地位,而是强调“变造”制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
材料反映政府推行“变造”制度,方便缴纳赋税,没有涉及提高政府赋税标准,排除B。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家财政困难,而是强调唐政府推行“变造”制度,排除D。
10.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据此可知,宋代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D.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足以证明旧的婚俗观念已经变化,这是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商业的兴起并未瓦解传统的伦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明是“首选条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政府对商人的态度也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1.《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反映出孔子A.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B. 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 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D. 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季氏比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还为他搜刮民脂民膏,来增加他的钱财。
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冉求为帮助季氏而搜刮百姓的不满,体现孔子教育学生要爱护百姓。
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孔子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排除A项;孔子推崇的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强调“克己复礼”,孔子虽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但并非是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反映孔子教育学生的缺陷,而恰恰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很严格,故C项错误。
12.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
这表明A. “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 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 “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 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答案】【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仍然注重伦理纲常的天理观,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构筑起陆王心学体系,故A项错误;陆王心学的根基仍然是“理”,即封建伦理纲常,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同,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计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
……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後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
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