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孔孟论学习》教学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学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孟论学习》的内容和背景;2.理解孔子和孟子对学习的观点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孔孟论学习》的内容介绍;2.孔子对学习的观点和方法;3.孟子对学习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方式有哪些?”“你们如何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分享经验。

Step 2:学习《孔孟论学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孔孟论学习》的文本,让他们自己阅读一遍。

然后,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挑选几个小组进行分享,让学生互相倾听、交流和学习。

3.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重点讲解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和目的。

Step 3:讨论(1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们觉得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点和方法有什么区别?”“你们更倾向于哪种学习方式?为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孔子和孟子学习的共同点和特点。

Step 4:学习技巧分享(15分钟)1.教师分享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技巧,如良好的时间管理、合理的学习规划、高效的记忆方法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启发。

Step 5:学习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点和方法。

2.要求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期望,以及今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探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方法,要求包括对孔子和孟子观点的参考和借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孔孟论学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了孔子和孟子对学习的观点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还培养了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023最新-《孔孟论学习》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孔孟论学习》教案(优秀3篇)

《孔孟论学习》教案(优秀3篇)《孔孟论学习》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8226;学而》、《论语#8226;为政》(三节)、《论语#8226;公冶长》《论语#8226;雍也》《论语#8226;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8226;学而》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8226;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内容要点]①《论语#8226;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8226;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

《孔孟论学习》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孔孟论学习》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孔孟论学习》优质教案(第一课时)《孔孟论学习》优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入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孔庙的风景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然后,我通过这样一段话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同学们,圣人在时下似乎成了一个讽刺的称呼,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称,我们老师的鼻祖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学生“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后人的敬仰。

那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学习了我们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教学目标)。

三、解题:认识孔子和孟子(多媒体显示头像)、《论语》和他们的个人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孔孟论学习》的实用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实用教案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与社会不断保持联系并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派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其中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成果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转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教案主要以孔孟论学习为主题,对中小学教师关于该话题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孟学派对学习的理解和要求,以及它们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影响;2.掌握常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3.培养敢于尝试、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能力;4.提高读书、写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孔子和孟子对学习的认识和要求。

2.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分类和讲解。

3.书法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

4.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

三、教学重点1.孔孟学派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实践和应用。

3.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难点1.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拓展和创新。

2.学生个性差异和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处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向学生介绍孔孟学派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学习;2.实践法: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反思,探究不同的学习法和策略,以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学习路径;3.演示法:通过教师对书法和文学作品的讲解,并实践演示,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创造力;4.合作法:组成团队,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来激发团队的创意和想法,并最终实现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教师通过介绍孔孟学派对学习的认识和要求,来引出学习方法的讲解和探究。

第二步: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习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和体验来探究其使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第三步:书法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教师讲解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实践创作,并进行彼此欣赏和评价。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孔孟论学习》是一部集中体现孔子和孟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本章节通过介绍《孔孟论学习》的背景,使学生对本书有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孔孟论学习》的成书背景及作者简介。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1.3 教学内容1.3.1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简介。

1.3.2 《孔孟论学习》的成书背景。

1.3.3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孔子的教育观念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目标:掌握孔子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

2.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价值观。

2.2 教学内容2.2.1 孔子的教育观念概述。

2.2.2 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教育理念。

2.2.3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第三章:孟子的教育思想3.1 教学目标3.1.1 知识目标:掌握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孟子教育思想的认同和践行能力。

3.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3.2.1 孟子教育思想概述。

3.2.2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及其教育意义。

3.2.3 孟子强调的“贵贱有序”的教育原则。

第四章:孔孟论学习的实践方法4.1 教学目标4.1.1 知识目标:了解孔孟论学习的实践方法。

4.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孔孟论学习的实践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4.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格。

4.2 教学内容4.2.1 孔孟论学习的实践方法概述。

4.2.2 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4.2.3 孟子提出的“得一善,则拳拳服膺”的学习态度。

国学经典:《孔孟论学习》教案教学

国学经典:《孔孟论学习》教案教学

本次教学的重点我们将放在国学经典《孔孟论学习》上。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为学生介绍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思想。

学生将有机会了解为什么孔子和孟子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的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将这些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1.对孔孟之道的理解:学生将了解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们关于学习的看法。

2.鼓励学生思考: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方式。

3.发展学生的研究技能:本课程着重于让学生学习长篇文献,并发展他们的研究和分析技能。

4.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生活结合:本课程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

三、教学步骤1.引入阶段:教师将为学生介绍善学、乐学、好学、恒学的观念。

教师还将简要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教育成就。

2.学习阶段:教师将让学生详细地学习孔孟论学习这一篇经典。

学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学生也可以结合相应的课外读物,做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3.梳理段落:一旦学生了解了《孔孟论学习》的核心意义,他们将被分成小组,开始对文章进行逐句梳理。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有机会发展阅读、理解和合作的技能。

4.讨论和分享:每个学生小组完成段落梳理后,他们将开始讨论他们的观点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透彻性。

5.结语阶段:在学生完成讨论和分享后,教师将让他们回顾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他们的收获。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技巧和小贴士,帮助他们日后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孔孟论学习中的思想。

四、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孔孟论学习》原文和翻译版本2.与《孔孟论学习》相关的教育视频资源和专家讲座3.其他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相关的书籍和资源五、结论作为中国传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孔孟论学习》在现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领会两位圣人的教育智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学会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2.教学难点:如何将孔孟的学习观点与个人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和孟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位圣人的教育思想。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和孟子吗?他们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观点?2.学习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各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学习要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要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要勤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学习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各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学习要有恒心:“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学习要独立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学习要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点,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分享: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孔子和孟子学习观点的理解。

5.实践与应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如何将孔孟的学习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学生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学生反思: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2.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孔孟的学习观点融入其中。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仍存在困惑。

2.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延伸1.开展关于孔孟学习观点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孔孟的教育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孔孟的学习观点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第一章:简介孔子和孟子1.1 孔子的生平简介出生时间:公元前551年出生地点: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教育思想:仁、礼、中庸之道主要著作:《论语》1.2 孟子的生平简介出生时间:公元前372年出生地点: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义利之辨主要著作:《孟子》第二章:孔子的学习观2.1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学习是提升个人品德和智慧的重要途径2.2 学习的方法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反复练习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三章:孟子的学习观3.1 学习与天赋的关系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天赋的差异不影响学习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潜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3.2 学习的目标孟子强调学习的目标是实现仁爱和道德的实践学习应该以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公益为最终目标第四章:孔孟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4.1 教育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教育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启发诱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4.2 教育方法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孟子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五章:孔孟论学习的态度和修养5.1 学习态度孔子强调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和自满孟子认为学习要有坚持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5.2 学习修养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中要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孟子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要追求道德的真理和价值第六章:孔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关联6.1 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与现代教育个性化教学相呼应。

6.2 孔子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的应用现代教育应秉承孔子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

孔子强调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孔孟论学习》这篇文章。

(2)了解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念,以及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分析并概括文章中的主要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如何运用文章中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念。

(2)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论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言文。

(2)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孔孟论学习》这篇文章,了解其内容和精神。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孔孟论学习》这篇文章。

(2)了解孔子和孟子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孔子和孟子的知识。

(2)提问:你们对学习有什么看法?你们觉得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孔孟论学习》这篇文章。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论点,讨论其含义和实际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学习观念的反思。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a. 让学生对比《孔孟论学习》中的观点与当代学习理念的异同。

b. 讨论如何将古代学习智慧与现代学习方法相结合。

2. 课外阅读:a.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孔子和孟子的经典文章或书籍。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7孔孟论学习》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7孔孟论学习》word教案 (1).doc

《孔孟论学习》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位置:今天,我说的是《孔孟论学习》一文,这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文章。

本单元的话题是“读书妙语”。

学习本单元,意在让我们聆听先哲的教诲,学习大师的读书之道。

《孔孟论学习》是古代圣人孔子和孟子谈论读书学习的名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八年级上册四个单元中安排了文言诗文,基本上都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

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们感知和鉴赏到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来,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本文,我准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文是讲读课文,作者距现代的时间比较遥远,在语言习惯上和今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加之课文较长,所以第1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和翻译课文上,归纳总结主要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疏通全文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圣人语言的魅力。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归纳、分析等手段,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要义,学习大师的读书之道,鉴赏圣人语言和思想的魅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本节说的是这一课时。

2、说教学目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文是名人语言的辑录,绽放着圣人思想的火花,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目标引领、讨论探究、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归纳分析、品析语言等相结合的方法来辅助教学。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孔孟论学习》学案设计人闫淼掌握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如罔、殆、愤、悱、而、之等。

理解文中孔孟所论述的读书之道的观点;比较其观点和论述方法的异同。

学习古人的读书精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 、掌握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文学常识。

2 、学习孔子的读书观点,能够熟练的翻译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3 、学习古人的读书精神1 、查阅工具书,把下面关于孔孟的知识补充完整。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合为“四书”。

(2)孟子,名字,时期邹人。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罔殆悱隅暴之诲二人奕鸿鹄缴辟若杵3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谈了读书之道?1 、齐读课文。

2 、指两名学生分别介绍孔孟的知识。

(根据自主学习内容演板填空。

)3 、检查字音。

(演板自主学习中的注音字词)学习课文1-9 则,以学习小组为主,按下面的提示讨论完成。

第一则:解释词语:习说句意:第二则:解释词语:故可以为句意:这两则论述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三则:解释词语:罔殆而句意:这一则强调了和的关系问题,要求人们把和相结合,不能偏废。

第四则:解释词语:知之为是知也句意:这一则告诫人们的道理。

第五则:解释词语:敏好耻句意:这一则阐述的是一个人的对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说明只有才能广泛深入的学习。

第六则:解释词语: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这一则阐述的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只有真正的把学习当才能学有所成第七则:解释词语:愤启悱发隅以反复句意:这一则阐述了的教学原则(方法)。

它告诉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告诉我们学习要的道理。

第八则:解释词语:受重孰顺成句意:这一则阐述了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1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1

《孔孟论学习》教案(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孔孟论学习》是古代圣人孔子、孟子论读书学习的“正道”,他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和教学思想。

孔子的语录内涵深厚,文字简洁,属语录体,多由对话所组成,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有格言的色彩。

而孟子的语录相比较而言更有文采和富于气势。

这些语录式的经典格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至今还是我们的座右铭。

聆听这些先哲的教诲,总结他们的读书之道,想想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再谈谈自己的体验、感触,一定获益良多。

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孔子和孟子的有关文化常识,在此基础上诵读课文,比较、体会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进而了解孔孟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孟关于读书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孟关于学习的思想。

2.比较、体会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孔孟论学习(第1课时)【教学建议】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这么多年来你一定读了不少书,也一定有了很多读书的心得,哪位同学起来谈一下。

由学生谈读书导入,切合课文内容。

归结为同学们都很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不过我建议大家还是应该多注意向名家、大家学习,他们的读书心得会给我们更好地指导与启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两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读书学习体会,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走近孔子。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自由交流对孔子的认识与评价。

(要简洁、精练)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念,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念、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孔孟的学习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孔子和孟子的基本信息。

(2)简要介绍孔孟的学习观念。

2.学习内容(1)孔子学习观念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问题。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善于向他人学习。

(2)孟子学习观念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使之相远。

②“人皆可以为尧舜。

”——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力。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行善事,得助力;行恶事,失助力。

3.案例分析(1)以《论语》中的“学而”篇为例,分析孔子的学习观念。

(2)以《孟子》中的“告子下”篇为例,分析孟子的学习观念。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孔孟的学习观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如何将孔孟的学习观念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5.小组活动(1)分组讨论:孔孟的学习观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关于孔孟学习观念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孔孟学习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孔孟学习观念?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下一节课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孔孟学习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孔孟的学习观念,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孔子学习观念中的“学而时习之”,通过设计学生日常学习场景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持续性和实践性。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孔孟论学习》教案一、了解作者资料;二、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三、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四、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五、背诵并默写全文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掌握学习方法难点:理解孔孟的思想知识从哪里来?从书本和实践中来,读书有方法,用书有智慧,为学有经历,让我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板书课题《孔孟论学习》)读注释,填空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名轲,辽子舆,鲁国邹人,战国时人,人称“亚圣”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师范读2.生自读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学而不思那么罔wǎng不亦说乎yuè思而不学那么殆dài不悱不发fěi一日暴之pù鸿鹄将至hónghú援弓缴zhuó掘井九轫rèn好之者hào举一隅yú而何其血之流杵也chǔ辟假设pì4.节奏与停顿5.生范读,齐读,自由读1.参考注释,同位合作,弄清大致意思2.解释以下加点字学而不思那么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那么殆迷惑不悱不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与古人谋商讨,交谈君子深造之以道造就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解释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资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其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今夫奕之为数有为者辟假设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3.说说以下各句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受学重问十日寒之4.问题探究。

(1)温故而知新。

(“而”是“而且”还是“从而”?)(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定?)(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那么不复也。

【知识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知识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预习要求.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内容要点]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第7课《孔孟论学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7课《孔孟论学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预习要求.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内容要点]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内容要点]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

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孔孟论学习》教案课前预习:1、将课文至少诵读三遍,抄写一遍。

2、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孟子》的主要内容。

(可参考助学)3、查阅工具书,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4、提出疑难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资料;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4、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5、背诵并默写全文。

评价任务: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解疑,走近孔孟。

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探讨解疑。

学生要做到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能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讲“诸子百家”时,常提到“孔孟”二人,这里的“孔”,指“孔子”,“孟”就是“孟子”,大家对孔子孟子知道多少?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孟子、《孟子》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

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
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
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

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

③《论语•为政》(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④《论语•为政》(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

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

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

“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

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

“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巩固1—7节的背诵。

2.诵读并抄写8—10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

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

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
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

5.小结
(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5.小结
6.背诵这一节课文。

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
7.受学重问()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

1.学而时习之()
2.知之为知之()
3.君子深造之以道()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①②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①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

2.诵读并抄写11—13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

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

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

惟,只、只有。

之,结构助词。

)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

为,动词,造成。

是,这样(的结果)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

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辟若(譬如。

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

6.背诵这二节课文。

(四)关于“阅读练习•探究”
第一、三、四题已经在课文的学习中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讨论第二题即可(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