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
古代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宋朝更是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
而宋元时期更是中国古代发明不断涌现的时期。
但是在这之后,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是固步自封,没有任何建树。
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却迅速转化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生产力,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古代科学如此璀璨的中国,却敌不过欧洲短短几百年的发展呢?甚至近代科学中没有一样是属于中国人的。
这个结局是可悲的,但在我看来,却也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这种必然与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在经济上,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明显的差异。
十六世纪后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
此时西方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
西方世界从此崛起了一个又一个大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而同时代的中国,专制主义统治不但没有受到挑战,反而在空前的强化。
明朝的专制统治不仅使“家天下”的专制主义观念扩大到整个明代宗室,从而形成了一个皇族地主集团,而且整个官僚集团与专制主义皇权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共同蚕食、鲸吞着社会的经济财富,使科学技术始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以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使资本主义始终萌而不发。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男耕女织”就是这种经济的基本形式。
男人“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 多聚升粟,”妇人“夙兴夜寐, 强乎纺绩织枉, 多治麻统葛绪捆布缪”。
他们很象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情形“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不交换不往来的状态, 对于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阻碍, 它不利于技术交流和传播。
广大农民因受地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 只能维持在最起码的生活水平下, 不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 都无力对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和改良。
生产操作过程单调往复, 生产技术因循守旧, 数千年中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当代中国如何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此后出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当时中国的科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没有产生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是由以下这几个条件融会在一起所形成的。
1、经济方面。
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
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2、政治方面。
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绝对的权力首先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其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不仅未在中国产生,也未能在欧洲之外的任地区产生的深层原因。
每一种权力都谋求一种稳定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在权力的协约中,规范性的法律产生,而其中特别是民法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资本主义商业有了最基本的保护。
而资本义的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真正强大动力。
3、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对外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中国式思维。
近代科学有两大基础,一是完善的形式逻辑,二是实证主义。
简单地说:科学=逻辑+实证。
遗憾的是,中国尽管有着领先世界的文明,但在这两个方面却是极度的匮乏。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制度
文化方面
1、哲学是科学的先导,而中国哲学对真理问题不关注
2、工具主义科学观深入人心,基础科学难以发展
3、未形成系统形式逻辑体系
经济方面
1、农业经济无法提供充足动力
社会的生产水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 关,农业经济无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动力
2、重农抑商的政策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致使工商 业发展放缓,减少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 支持和刺激
社会制度
1、中央集权制抑制了科技的发展 2、科举制导致人才培养不足 3、闭关位不高
5、没有版权专利意识,从事科技之人 无法获取利益
1、中央集权制抑制了科技的发展
大一统消除了政权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甚至 消除发展科学技术的压力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不利于科技发展所需要的 百家争鸣,增加了产生新思想新知识的困难
2、科举制导致人才培养不足
科举制限制了人们学习的 方向,转移了人们对科学和 技术的关注
科举制迫使人才将志向转移至考试做官方面
3、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的政策掐断了与外界进步思想沟通的 桥梁,从而导致人民思想麻木。
4、官本位的思想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的人社会 地位不高
5、没有版权专利意识,从事科技之人无法获取利益
从事科技的人,无法获得相应的权益 保障,因此也就缺少动力
焦西凯 201303010004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3、经济模式的束缚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为以农为本,重农 抑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人们 放弃了对科学技术的深入探索。
造成的后果:
原本的领先地位荡然无存,科技 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西方国家,最终 造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是 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时候都 不能放弃科技。否则我们只能重蹈覆 辙。如今,我国的科技实力日益强大, 但是和西方国家还有差距,让我们共 同努力,携手拼搏。
谢谢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孙一波
主要原因
1、思维方式 2、制度不同 3、经济模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思维方式的不同
(1)统治阶级并不重视发展科技 学而优则仕思想普遍,多数人认为只有当 官才能有出路,很少涉及科技领域。 (2)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这两种因循守旧的思想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2、制度上的阻碍 古代中国专制独裁,扼杀了传统 科学技术通往现代科学技术的因 素。儒家思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并且采取科举制度,八股取仕。 这样一来知识分子只知道四书五 经,不懂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1960年,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一文中指出:“为什么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惊人的发现,而在17世纪初期伽利略时代之后,近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诞生具备了什么条件,而中国恰恰不具备那些条件。
欧洲文艺复兴和古希腊文化思想的传播第一,近代自然科学是冲破神学的束缚才得以诞生的。
基督教的宗主罗马教会曾经极力阻碍科学的发展,并且迫害过杰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自然科学得以首先在欧洲建立和发展,不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是受到古希腊光辉文化的影响,是欧洲文艺复兴冲破基督教一统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创建的源泉。
第二,自然科学建立和壮大的过程,也就是神学领域缩小的过程。
神学是人类仍然处于愚昧时代的产物,尤其是在宗教统治的国家,神学几乎成了思想文化的全部。
自然科学的创建,恰恰是从神学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新鲜土地,自然科学壮大的过程,也就是神学领域缩小的过程。
哥白尼学说好似从神学中破茧而出,到了牛顿动力学理论完全不需要上帝了,留给上帝的只不过是第一推动的作用。
这个第一推动的问题本身,已经不是动力学的范畴,而是要由宇宙学来回答。
第三,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建,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在古代,自然科学没有独立的存在,而是属于哲学的一部分,或称之为自然哲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建,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它虽然与哲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已经建立了自然科学自己的体系和自己的方法。
以伽利略和牛顿为代表,出现了专业的科学家,他们具有哲学思想,但是人们不再把他们看作是哲学家,而是看作科学家。
从此以后,科学家的人数越来越多,专业科学家的队伍日益壮大。
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种模糊的观念,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也发展于欧洲,就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也归功于资本主义。
为何近代科学没在中国产生
(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因论者认为,历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矿及冶炼采取的限制政策,对重要工业的官营,对盐、茶、酒、矿物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和买卖课重税,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⑤如明朝政府禁止民间开矿及海外贸易的措施。⑥清初对海外贸易严加控制:限制海运货物的重量,禁止出口兵器、火药、铜铁、稻米、小麦、马匹等。⑦雍正年间,商业扩张,朝廷却明令限制工场中的雇佣工人数,甚至拆除机器外因论者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历史显现出相当多样的情况。并不是所有朝代的政府都实行
(三)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外因论者认为儒家思想倾向和“八股”取士制度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智完全集中在语言、修辞及伦理知识方面,以及与农业社会有关的课题上,而不是自然科学知识和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②
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科技发展,③然而,在中国,士大夫的兴趣和文化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时期,如在沈括所处时代,观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儒生士大夫开始关心以前有身份的人不屑一顾的技术性工作。④《宋史》记载那时流行官员和庶民向朝廷献呈新技术发明,⑤朝廷常奖授钱财和官位,一些发明更被政府推广。
清代以来,到我国传教的西方人成百上千,但同一时期到欧洲游历的国人却屈指可数。雄才大略的康熙也不过是把科学知识作为其"崇儒重道"国策的附庸,在解决历法计算等问题之后就再也不思进取了;以十全老人自诩的乾隆,更是将西方新奇物器视为其玩赏享乐之物,根本没有从中感受到西方生产技术进步的巨大意义。当西方的科技突飞猛进地时候,停留在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国统治者竟浑然不知。
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体制原因
文章编号:1005-0523(2001)01-0094-03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体制原因洪英俊(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摘要:理论界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特点论述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与这些观点不同,我的观点是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特殊性造成的.文章论述了中国高度集权封建体制的二重效应,高度集权体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高度集权体制与人才的关系,从而揭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体制原因.关 键 词:中国封建体制;近代科学;关系中图分类号:B 2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 对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理论界大多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特点造成的.杨振宁认为是中国早期哲学的经验性和思辩性阻碍了实验科学在中国的产生,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因此,他们不愿去做具体的事情[1].近来发表的文章对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有中国和谐思想缺陷论[2],宋元以后程朱理学影响论[3],等等. 这些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意识的反作用毕竟是第二性的,只在意识领域找原因,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者认为,要找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不能不考察中国封建体制的特点.1 高度集权封建体制的二重效应 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社会形态.自战国以来,地主剥削佃农的生产关系取代了封建领主役使农奴的生产关系,垂直控制的郡、县行政管理制度开始取代领主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体制的基本模式,郡、县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种体制对整个国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而“在欧洲一切国家中,封建生产的特点是土地分给尽可能多的臣属”(马克思语),土地层层封受,每个封建主在他的领域内,都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握有行政司法大权.封主对其封臣下面的臣属没有直接的支配权,所谓“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封建主把他的土地划成庄园经营.这种贵族庄园经济造成的是王权微弱、封建割据、小国林立. 与西欧的分封制相比,中国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把全国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创造出比欧洲中世纪高得多的文明.始建于战国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华阳国志》),万里长城令西方惊叹.这种体制的优越性使中国直到宋元时期的长达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也正是这种优越性使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产生.因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这种制度创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并引导着创新.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封建体制有很强的控制力,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中国,是先有“城”,后设“市”,“城”是统治阶级的军事堡垒和政治中心,“市’在“城”内形成.在西欧,封建社会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罗马时期的城市衰落,西欧早期封建社会没有城市,自然经济的性质十分突出,后来,“市”在封建政治中心的农庄之外的路口、寺院附近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中心的“城”与工商业的“市”结合在一起,较之 收稿日期:2000-09-12 作者简介:洪英俊(1946大学教授.第18卷第1期2001年3月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 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 ong U niver sity Vo l.18 N o.1 M ar. 2001西欧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封建领主的庄园与工商业经济中心“市”分立的状况更有“优越性”,它化敌为友,使封建经济容纳了它的对立面工商业经济,也使工商业经济处于封建制度的牢固控制之下.这一方面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余地,显示了它比西欧封建制度的优越.另一方面,又使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宋元明清长期地被限制在萌芽状态,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始终建立不起来. 在西欧领主制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制度,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形成尖锐对立和冲突,终于发生了“城市公社革命”、“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制度创新,为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固然,西欧的封建社会也经历过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阶段.但那是在封建社会晚期,是在商业资产阶级已有相当发展的时候.西欧的中央集权国家与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形成,政治上的集中与经济上的集中并行发展.国王在反对贵族的封建割据的斗争中,需要依靠商业资本的发展.商业资本家也需要在经商活动中得到政府的保护,中央集权国家的君主与商业资本家为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使欧洲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成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而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出现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是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的强应变力、能动性与调节能力成为控制市场经济的力量.这样,在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就缺乏市场这一强大的动力.2 高度集权体制与中国传统文化 扬振宁认为中国自然哲学的经验性和思辨性阻碍了实验科学在中国产生.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自然哲学阶段,也具有经验性和思辨性,到伽利略用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界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才逐渐从作为思辨知识的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而成为实证知识.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4]. 在中国,尽管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推动着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着,可是在高度集权体制下,一方面财富的再分配比财富的再创造更具有吸引力.只有升官,才能发财,财富才有保障,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重视技术创新.知识分子也缺乏将技术上升为理论的兴趣与动力.指南针发明出来在中国用来看风水,火药发明出来用来放鞭炮. 另一方面,科学的诞生、发展及其形态固然受哲学影响.而哲学思维特点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马克思语),高度集权决定了哲学思维方法注重整体、注重关系.要维持中央集权,不仅在政治上要反对地方割据势力,防止受封者演变为世袭领主、贵族,成为分裂割据势力.如西汉的削藩、夺贵族爵位、迁豪强到京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等.而且要求思想上的统一.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元朝后加上理学.儒学思想和中国古代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注重探索人际关系的和谐,给自然界以伦理化的解释.讲的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程朱理学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 这样,与西方科学强调实体不同,中国的自然观以“关系”为基础.用普里高津的话来说,是以关于物理世界更为有组织的观点为基础,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协调和协和[5].这使中国的自然科学朝着研究客体的过程和关系的方向发展. 这在医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西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论述人体器官的生理病理时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素问・灵兰秘典论》) 这里可以看出二点: 1)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医所说的“脏腑”不是对各具体脏器进行实验分析研究所概括出来的概念,而是运用科学抽象,突出其功能,舍弃其它特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理想客体,有它的科学性,能成功地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就是到现在,也表现了其较强的生命力.普里高津指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传统,就其注重整体性、有机性,具有自发的、自组织的世界观而言,与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更为接近.近十年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如托姆的突变理论、重整化群、分支点理论等,都更符合中国95第1期 洪英俊等: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体制原因 的哲学思想[5]. 2)这种注重整体性的特点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状况决定的.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形态影响中国古代哲学,从而影响中国自然科学的形态.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系统的超稳定性(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主体形态是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决定中国哲学思想长期停留在自然哲学阶段,使中国自然科学未能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因为实验科学强调实体、强调个性分析,这与强调整体、强调过程是矛盾的,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状况是不协调的. 由此可见,近代实验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表层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特点的作用,而深层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体制的特点造成的. 中国封建社会体制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影响还表现在高度集权的大一统体制对人才的导向作用上.3 高度集权体制与人才 杨振宁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因此,他们不愿去做具体的事情[1].这只是在主观上找原因.马克思说:“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6]. 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处在怎样的社会关系中呢? 要维持大一统的王国,需要有大批官员.如何产生大批符合需要的官员,在隋唐年间,终于出现了科举制.科举制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是比西欧领主制科学而民主的人事制度.在西欧中世纪,一个人的地位看出身,封建贵族爵位世代相传.而在中国,一方面是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生活方式由其政治上的等级决定;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为贫寒之士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与希望.科举制吸引了大量人才到中央政权周围,为维系大一统的封建政权提供了人材条件.唐太宗观看科举考场,得意地说:“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宋仁宗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车马簇”.这里所谓的书,是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在这种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唯一的道路是读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队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入仕才是正途”.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被视为雕虫小技,属于下品.这种导向使大批人才浪费,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实践,而致力于仕途,空谈政论,不注重自然科学研究.这样一来,使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产生就缺乏主体条件.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归根结底,科学、哲学和传统文化,它们都由社会存在决定,其中社会体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寻找合适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对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高策.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J].科学技术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8,(6):2~5.[2] 毛建儒.论和谐思想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18.[3] 赵显明.试析“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1):3~8[4]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普里高津.从存在到演化(中译本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96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2001年。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什么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谜即是:“中国古代产生了灿烂光辉的科技,然而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产生在欧洲?”这个问题最早由英国的李约瑟提出,而至今任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被称为李约瑟之谜,也叫李约瑟难题。
什么是近代科学?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近代科学?有人把科学归结为两类:一是以近现代科学,尤其是以物理学为典范,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出发,强调科学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的组成的关于自然界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其二是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出发,认为科学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想和行为”,是“理性思维在经验目的上的应用”,并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中,人们实现这种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科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形式。
关于这两种认识中,显然第二种更符合我们现在对于科学的理解。
但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讨论的应当是第一种,即所谓的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主要特征是用数学抽象地描绘自然规律,同时面对自然能够创造出相适应的抽象数学。
那么对于我们的描绘是否准确,我们采取的是实验的方法。
所以自然科学大部分都属于实验科学。
李约瑟之谜的原因分析关于李约瑟之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的理解,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而在欧洲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制度原因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一直持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才最终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历史悠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国很难在制度上根本地摆脱封建制度,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的原因。
中国有的仅仅也是朝代间的更替,并未从深层次上改变,而封建制度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欧洲则不同。
欧洲并不是单一的帝制,而是帝制和教会共同统治,欧洲和中国国土面积相当,但有更多的国家,国家间的竞争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垄断会抑制竞争和技术的进步,而竞争会促进技术进步,中国的历史更多的是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类似战国和五代十国的乱世是少数,欧洲的近代科学有的产生于教会或教会办的学校,比如天体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学者,有的技术源于战争的需要或殖民扩张,也有的来源于工业技术的竞争。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近代科学却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一、政治、体制、经济角度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2 、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
使很多的科学技术浪费,失传。
3 、缺乏专利与股份作为古代民众技术的强大动力和有效的保护传承4 、缺乏交流与交通5、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二、思想,文化,哲学角度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我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3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4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的不同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5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注意术的研究、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2)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
其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
(3)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之相反(4)东方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
西方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多的冲破框框的创新精神,他们较少有以权威为当然依据的思维定势,而较多有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精神。
李约瑟难题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
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第一,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普遍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科学知识不能积累和系统化,并且上升为理论并广泛传播。
科学知识如天文知识只为统治者服务,而诸多发明只是父子相传,不能形成社会共有的科学知识。
社会不重视科技,认为是雕虫小技,不屑于学习。
不仅科学知识不能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不能蔚然成风。
何况,古代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只是技术成果,而不等于古代的中国社会具备了科学的环境,即具备主动调节和实现科学发明的健全机制与文化环境。
一般地说,在古代中国作出某种技术创造只需专门科研人员对理论性知识的收集、分析与沉思,只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并且一种技术发明均由发明者个体即可完成,它是发明者将自己的经验与其相关的个体经验进行组合而成的结果。
而欧洲却因新型学校的出现而形成了主要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理论化的环境。
这种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上述中国所特有的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没有产生像西方的科学的环境,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阻碍中国产生科学环境的机制。
所以中国没有产生像欧氏几何学一样的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样规范数学化的自然定律;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样严格实证推理的物理体系,等等,而近代科学传统就产生于这种环境。
中国文化中心论视中国为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为世界最高水准,没有迅速吸收外来先进科技和文化的要求。
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不需要想国外所谓的蛮夷学习,甚至郑和下西洋也只是宣扬明朝皇帝的恩德。
到了被列强的尖船利炮打怕了之后,又崇洋媚外,能够把国外得东西引进来,认为外国得东西就比国内的好,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自己制造。
第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规定,表现为整体性的倾向。
整体性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哲学倾向于把客观世界规定为一个无限的、发展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特定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和整体功能。
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问题。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
为什么近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和繁荣的中国?我认为其一就是中国当时的生存环境。
中国自秦朝统一后,实行的是“封建官僚制度”。
这种制度“封建”就是指中央集权,“官僚”就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地方行政只对朝廷负责。
这种官僚思想很深的渗透到当时全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
这种制度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的集中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他们把中国管理的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整体理论,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
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这种制度。
古代天文学和大运河的修建,其数据到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使一些新的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没有竞争开发新技术的观念。
在古代中国,商人阶级地位是很低下的,如“重农轻商”、“重农抑商”,这些政策都表明了当时政府的指导性。
其二,我认为是中国儒家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一个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民主是很重要的,民主是科学的基石,没有说那个国家民主不如别的国家但是科技比别国强的。
儒家思想史反民主的,首先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中国人不敢动,不敢说,更别说使中国人有发明创造的动力了。
所以中国人的科学是不能脱离民主而产生的。
还有很多争论和见解,例如:科学方面,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并且没有统一完整记载这方面的书籍;天文学方面,中国人精于记录天象,但对天地的认识长期停滞不前,始终没有发现大地是球形的…这些见解知道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近代科学为什么未在中国产生
说自己的道理 ——所谓近代科学
• 开端: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
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 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 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来造物 主确实是真美善之源。”
是非,以史为鉴
• 本质上是经济基础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中国过于强 大的中央集权造成了经济、文化的单一,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近乎 完全奴化了人们的思想,所谓,读得圣贤书,卖与帝王家。 • 思辨性思维阻碍了科学思维,(天人合一的朴素主义自然观)同时, 形而上学(玄之又玄)与唯心主义是中国的主流哲学思想阻碍了近代 科学的发展。 • 中国科学的本身缺陷(忽视了科学本质的探讨,缺乏逻辑)。 • 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作用。
开放真我
封闭奴化
说自己的道理 ——西夷?东夷?
• 科学成果:近代天文学、医学 、物理学、数学等(注重理论 基础)
• 科学成果:本草纲目、天工开 物、九章算术、农政全书等( 过于注重实践)
说自己的道理 ——西夷?东夷?
• 中世纪到文化复兴时期 (14-17 世纪)
• 明1368/1644清1644/1912中央 集权、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自给自足
是非,以史为鉴
• 延伸:现代中国社会为什么科学发展依旧远远落 后于西方?
自由的社会环境催生了人的自我, 人性的自我创造了多元的文化, 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九组成员:王兆波,王学武,刘洋, 郑旻文,刘鑫,高铭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壹
贰 壹 贰
叁
引他山之玉
——近代科学为什么未在中国产生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一、文化信仰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儒家著名学者王阳明观竹子七天,连一点科学思维的萌芽也没有出现,儒家哲人把技艺和知识落脚点放到人生伦理上,他们认为,"将物致知当求诸心,不当求诸物。
"于是,缺乏超越的思想,终极的追寻。
英国基督徒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他的思考进路不像王阳明那样回到人事,而是归到神事,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样落到地上,不落到天上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获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基督徒发现万有引力属必然事件,因为基督徒认识到天,地是上帝创造的,人类只能崇拜上帝,而不能崇拜被造之物的天地,天和地都是物质的。
儒家却错误地认为万物乃天地所生,所以儒家学看到苹果落地也习焉不察。
更不会思考为什么苹果不落天上?,因此也就想不到地心引力。
所以,文化信仰的正确与否在科学发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近代科学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说,没有西方文明,近代科学不可能诞生;没有东方文明,近代科学也不可能诞生。
但这种融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实现,却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种是必然因素,另一种是偶然因素。
西方近代科学兼具了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近代科学就诞生在西方。
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社会的评价机制。
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那个时期,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中国的人才选拔不以这方面的知识为标准。
这样的机制,必然导致人们缺乏对近代自然科学追求的动力。
第二,追求真理的方式过于完美。
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国人所追求的科学真理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理论,他们想得到一种普遍适用的东西。
他们总想通过整体把握来得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而忽视了对于具体事物的深入研究。
最终,没有得出向牛顿三定律这样公式化的真理。
这就失去了接近真理的机会。
第三,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益处。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革命,为近代科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器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环境。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一、背景介绍
在明朝末期到清朝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状态。政治上,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经济上,小农经济主导地位,商业模式较为落后;文 化上,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强调的是礼仪、忠诚和孝道等传统美德。这种社会 环境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二、科学萌芽
在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一些西方科学的传入,如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了西 方科学知识。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理论体 系和科学方法。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科学萌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和传承。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 产生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思想禁锢
02 二、科学萌芽 04 四、缺乏实践
目录
05 五、教育缺失
07 参考内容
06 六、总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中国却落 后于西方国家。本次演示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然而,为了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并吸取历史的教训。在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应该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同时注重 培养科学人才,提倡创新和探索精神。在教育方面,应该加强科学教育,提高科 技素养,以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奋斗,中国一 定能够在科技领域迎头赶上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五、教育缺失
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还包括科学教育的缺失。在中国封建社 会,教育主要集中在儒家经典的学习上,而对于自然科学的教育则相对较少。虽 然有一些科技著作的,如《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但这些并没有形成系 统的科学教育体系。此外,社会观念认为科学技术是低下的职业,这也导致了科 学人才的培养受到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社会制度的落后、 思想文化的禁锢、缺乏实践环境以及科学教育的缺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 中国在近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 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都没有贡献。例如,在应用技术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发明 传统,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
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中国受封建制度压迫,文化思想不能得到解放. 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欧洲兴起的结果。
对此马克思曾做过充分的论述。
同样,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不能在中国产生,不能单纯地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内部原因去寻找。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和资本主义何以在中国始终得不到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不从社会整体,即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度:腐朽落寞的封建制服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文化:科举制八股取士造成文人死读自然科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1、要认为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自然是神圣的工作,而且相信科学实验的手段。
2、科学家们可以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的成果被记录下来并被公众所了解,从而使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中国古代没有这两的条件,主要是因为: 1、儒学的压制。
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科学在中国就受到极大的抑制。
儒家认为只有修身治国平天下才是绝对真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应成为所有人的努力方向和主业,其它的都是不务正业。
不仅如此,象法家之类的,只要是威胁到儒家独尊地位的任何学说,都是被儒生所切齿痛恨的。
儒生认为皇帝受命于天,因此在皇帝德行好时,“天降祥瑞”,否则“天降祸端”。
认为“天”是有内在规律的,那是公然向其理论基础宣战。
因此他们从根本上反对技术发明,技术发明被称为“奇技淫巧”,认为其从根本上是反自然的,不可重用的,否则必然“天怒人怨”。
认为凭借利器而成功是可耻的,“在人心而不在气力”。
即使是一些科学家如沈括等也是首先作为一个官员而被记载的,在科学上的成就被认为是个人娱乐爱好。
如果张衡没有当过河间相,那么也不会有地动仪的存在。
而且后人对其原理不感兴趣,只是觉得新奇好玩而已。
2、工匠地位的低下。
工匠在中国古代是地位低贱的职业,研究道德的儒家自认为是最高尚的学说,工匠不过是他们的奴才罢了。
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
然而到19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只占0.4% ,近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欧洲,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的文明比西方更有效地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种领先却没有在中国导致“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实际上,促成近代科学在西欧产生可近代科学在中国落后的因素是众多的。
首先,从经济因素考虑。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但农业技术发展却十分缓慢。
中国农业到清代中期仍处于维生水平,虽然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个市场仍是一种从粮食、布盐为主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模式。
从全国范围来讲,手工业和商业均没有成为社会经济变革的主力。
既然是以维生为主,则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没有像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那样为改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和广泛利用风力、水利等迫切要求解决与之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从而促进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
其次,政治因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发展仍居主导地位。
而且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实行“摊丁入亩”收取地丁银,后又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将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少,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不可能出现以雇佣为前提的大规模生产,因而不会出现近代科学。
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从总体上说来,中国人的思想是受儒家重农的实用主义精神影响最大,自春秋后,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就决定了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农业才是真正的生产,而商人只消耗的,损人利己的寄生虫。
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
在欧洲,却存在着相反的情况。
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政府、民间都极其重视商业经济。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如果问我们有什么可以在老外面前值得称赞的东西,我们会毛不犹豫的回答是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明。
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的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化,并且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领先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初了重要贡献。
但这仅仅是在古代,人类历史的长河是不不会倒流的。
对当代中国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是近代历史,一部屈辱而悲泣的历史,落后挨打、割地赔款贯穿着近代史。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汲取近代历史的深刻教训,为什么我们会被我们称为蛮夷的外国人欺负,如果我静下心来想一下就应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别人是坚船利炮,而我们是大刀长矛,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其中的决定因素就是科学技术。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会发现在整部中国文明史中,我们很难找到科学的踪迹,大部分是技术的影子。
我们再打开西方的历史书也会发现,西方在古代除了古希腊基本上也没什么科学,他们的技术甚至远不如中国,但是到了近代科学为什么会产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呢?任何东西的产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近代科学也是如此,假如中国比西方早存在产生科学的土壤,可然人类的历史就要改写。
我们得反思为什么中国没产生近代科学呢,在烽火岁月的昔日,我们的先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不乏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但是这也许是对历史偶然性的猜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见解,我也如此。
首先从文化因素来说,中国的文字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一个汉字,实际上就是一幅画,是对世界上存在的一些事物,情况的简单模拟和描述,是对自然界的简单表面的认识,是一种技巧性的认识;而西方的拼音文字,则是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精确的描述,并且实现推理,演算,描述那些只有建立在数学基础上才能认识得到的世界,完全表述人类的所思所想,实现人类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产生真正的数学,而数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深入探索的工具,这是西方的文明能持续高速发展,直接进入现代科学世界的原因。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古代科学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然而,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却相对较慢,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这导致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一、封建社会的阻碍中国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束缚之下。
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限制,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例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士人文化导致科技和实用知识被贬低,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轻视。
此外,科研活动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而这在封建社会是相对困难的。
二、社会思潮的限制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科学和理性思维成为引领时代的主旋律。
然而,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却没有出现类似的思潮。
中国的社会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上,对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
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对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中国在近代正面临着列强的入侵和侵略,社会动荡和战争不断,这使得中国的发展环境严重受到干扰。
这些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限制了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的重视和投入。
相比之下,欧美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相对稳定,国力强大,更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
四、教育体制的问题在近代,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传统,注重对经史哲学等传统学科的教育,忽视对科学的培养。
这使得科学家和研究者在中国相对较少,并且对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式了解不足。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重视科学教育,建立了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思潮、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封建社会的束缚、社会思潮的限制、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教育体制的问题都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中国对科学的重视和投入逐渐增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相信未来中国科学发展将会迎来更好的机遇和发展。
试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生在中国”
中国通史节课论文试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生在中国”2012年6月11日试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生在中国”摘要:对于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本文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环境因素。
文中就环境对科学的发展展开了具体的阐述。
分析了中国古代封建的旧文化环境以及政治环境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对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整个社会环境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改变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将西方的科学跟中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近代科学环境发展正文:一、提出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技是远远超前于其他国家,不论是欧美还是其他地方。
但是为什么近代的科技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兴于欧洲,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呢?[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李约瑟难题”。
该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1、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古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等没有在欧洲产生?2、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产生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1]关于李约瑟难题,有很多人从众多不同的方面,如资源因素、文化因素、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但是这些分析有各自的道理,但是也有各自的缺陷,或者说漏洞。
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李约瑟难题还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文化环境因素是造成近代科学没在我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二、中国古代的环境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社会的民主程度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这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
同时,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个给中国文化及科技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纵使在汉朝的“独尊儒术”之后,百家争鸣的影响依旧强大。
再结合较高的民主环境,中国科技达到了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
但是在封建制度的强烈需求下,各个王朝逐渐加强了对民间思想的控制,而儒家的文化也逐渐变成了奴役民间的工具。
为什么近代科技发展没有在中国而是在欧洲
为什么近代科技发展没有在中国而是在欧洲?2010302580280李三乎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这个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十六世纪之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第二部分就是为什么近代科技的发展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在中国。
这个难题至今众说纷纭,答案似乎有很多。
李约瑟本人的解答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这个问题在百度百科上还有很多的解答,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首先是第一种:笔者从文化竞争模型的角度给出的解答。
笔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偏向于保守,而西欧的文化偏向括张。
这是由三种因素造成的:一、是资源因素,因为中国的气候条件等其它原因,所以在中国发展了节省资源而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不是扩张资源节约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是文化因素,因为中国文化偏向保守,而西欧文化偏向冒险,所以中国文化发展稳定,但容易被超越。
三、是系统复杂性因素,我的理解是自秦汉以来的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忧患不断,劳动者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劳动环境。
第二种解答,从经济的角度,笔者就一句话: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社会发展进程不同,进而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第三种解答:笔者不认同经济角度的说法,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慢于西欧不应该算是经济的问题。
笔者说:中国的经济的GDP甚至在鸦片战争的前后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而如果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那么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在欧洲。
真正影响科技发展的是文化因素。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程度与民主程度关系密切,宋朝的时候,国家的经济高度发展,需要更加宽松民主的社会环境,而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淡化了对于道德的重视,国家面临变革,最终走向了加强集权统治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作者:孙熙国文章来源:期刊网点击数:490 更新时间:2011-4-25 ★★★【字体:小大】中国科技史的核心问题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自发产生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竺可桢、李懋、钱宝琮、钱临照、张资珙、刘仙洲、陈邦贤等前辈学者对中国科技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
80年代以来,以中国科技史协会为组织核心,各方面学者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2004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再次使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在中国需要以科技创新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今天,对该课题的探讨有着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马克斯•韦伯在分析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兴起的历史时认为,虽然帝制时代的中国存在资本主义萌生的物质条件(市场、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对外贸易等),但当时中国没有形成追求进步的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以及系统追求科学知识的体制,因此,资本主义最终只在西方出现。
李约瑟、席文、伊懋可对中国为什么没有进一步产生近代科学做出了某种解释。
李约瑟认为其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对待纯粹的和应用性自然科学的态度,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哲学、宗教、法律、语言、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注:Joseph Needham, The Grand Titr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East and West, London: George Allen &Unwin, 1969, p.14.李约瑟认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平缓的上升曲线,公元2—5世纪时,就已达到很高水平。
)席文把中国科学技术衰落的原因归于“几个世纪的灾难性的财政及其他行政举措,持续增长的人口造成的严酷压力,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和居于霸权地位的正统的文化意识形态没有受到挑战,而其中的创造性则被窒息了”(注:N.Sivin,“Science in China's Past”, in Leo A. Orleans, ed., Sc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3.)。
伊懋可在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在宋朝以后的停滞时,认为中国陷入了“高均衡陷阱”。
“晚期传统中国社会陷入人口剧增,自然资源短缺的陷阱,因此,没有必要投入以现代科学和工业为基础的技术和资本以打破传统技术在农业和水路运输上的水平。
”(注:M.Elvin,“Why China Failed to Create an Endogenous Industrial Capitalism: A Critique of Max Weber's Explanation”, Theory and Society, (13) 1984, pp.100, 10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本文的核心问题的许多解释说法,可以归纳为外因论、内因论、综合分析论和人类学的视角。
本文将围绕这四种主要视角进一步探讨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自发产生的问题。
一、影响中国古代科学进步的外部原因大多数学者在探讨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时都首先从外部环境入手。
这些不利的外部原因一般认为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科技的发展缺乏经济刺激例如,陈亚兰就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
(注:陈亚兰:《试论清前期封建社会需要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通讯编:《科学传统与文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72页。
)的确,西方近代初期的科技史表明,扩展经济活动,例如国际间的海上贸易、采矿业、要塞建筑及军械生产等所产生的技术问题推动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吉尔伯特等人从事科学研究。
(注:B.M.Hessen,“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oots of Newton's ‘Principia’”, in George Basalla, ed., The Rise of Modern Science: Internal or External Factors, London: Paytheon Education Company, 1968,pp.31—39.)然而,经济活动的扩展并不能充分解释现代科学的兴起,12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和中国的宋朝和明朝就是明显的例子,那里扩展的国际经济贸易并没有伴随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例如:现代力学和磁学的发展。
(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因论者认为,历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矿及冶炼采取的限制政策,对重要工业的官营,对盐、茶、酒、矿物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和买卖课重税,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林文照:《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自然辩证法通讯编:《科学传统与文化》,第93—105页。
)如明朝政府禁止民间开矿及海外贸易的措施。
(注:《大明律例》规定“盗掘金、银、铜、锡、水银等项矿砂,每金砂一斤折钱二十贯,银砂一斤折钱四贯,铜、锡、水银等砂一斤折钱一贯,俱比照盗无人看守物准盗窃论。
若在山洞捉获,分别轻重治罪。
”参见《大明律例•盗贼条》。
)清初对海外贸易严加控制:限制海运货物的重量,禁止出口兵器、火药、铜铁、稻米、小麦、马匹等。
(注:林文照:《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第102—103页。
)雍正年间,商业扩张,朝廷却明令限制工场中的雇佣工人数,甚至拆除机器。
外因论者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历史显现出相当多样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朝代的政府都实行限制工商业的政策。
五代十国时期,大多数政府都优先发展政权间的贸易。
唐、宋、元时期,政府没有限制海外贸易,甚至在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禁止也并没有一贯地强制执行。
(注:例如,明永乐朝实施的海禁在1567年松懈了,到明末又重新严厉起来。
)1740年,明朝的法令鼓励私人在国内采煤矿。
(三)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外因论者认为儒家思想倾向和“八股”取士制度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智完全集中在语言、修辞及伦理知识方面,以及与农业社会有关的课题上,而不是自然科学知识和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
(注:戴念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三大原因》,自然辩证法通讯编:《科学传统与文化》,第109页。
)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科技发展,(注:J.Nef,“The Genesis of Industrialism and of Modern Science”, in C. Read, Essays in Honor of Conyers Rea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pp.263—266.)然而,在中国,士大夫的兴趣和文化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某些时期,如在沈括所处时代,观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儒生士大夫开始关心以前有身份的人不屑一顾的技术性工作。
(注:参见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主编:《中国科技史探索》,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6年版,第100页。
)《宋史》记载那时流行官员和庶民向朝廷献呈新技术发明,(注:参见《宋史•兵志》。
)朝廷常奖授钱财和官位,一些发明更被政府推广。
在探讨影响中国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时,人均资源和动力占有量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工业革命前夕,欧洲人比中国人人均占有的资源(木材、煤、土地等)和动力(马)更多。
(注:E.Jones, The European Mirac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这一点部分地解释了两个地区的相对发展水平和技术的使用,特别是节约劳动力和消耗资源的技术。
一些研究表明,资源缺乏和人口过多影响了中国的技术发展。
晚清江南地区,由于劳动力廉价而资源(木材)价格昂贵,这使人们不愿采用节约劳动力的机器生产,因而导致生产技术的衰落。
(注:M.Elvin,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外因不能充分解释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因为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因,古代中国技术书籍缺乏以一种(理论)科学的方式,即用法则和定理,来对技术问题进行解释的传统,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二、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在原因英国汉学家伊懋可就指出缺乏对机器的一种几何透视观影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对西方人而言,“机器是运动状态中的几何体”。
17世纪以后,正是这种能在机械中看到几何学的影子,看到机械背后的那些抽象的线条框架和角度,并日益在技术书籍中以机械绘图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能力,使近代欧洲人与中国人相区别。
(注:参见M.Elvin,“Skills and Resources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 in D. Perkins, ed.,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111.)我国学术界不少人也看到制约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诸多内部原因,例如,中国科学家不注重把对自然现象和机械奥秘的解释理论化,大多数科技著作仅是对当时生产经验的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注:林文照:《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第83页。
)臆测性的讨论代替了严密地寻找规律的努力,(注:Jin Guantao, Fan Hongye and Liu Qingfeng,“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Fraser, wrence and F. Haber, eds., Time, Scienc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West, Amherst: The Un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86, p.175.)过分依赖于形而上学的冥想,而缺少以试验验证假设的传统。
(注:例如明王阳明对竹子的研究和清初的刘献庭对磁学的讨论。
参见《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下》和刘献庭《广阳杂记》卷一。
)中国有机自然哲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
(注:叶晓青:《中国传统自然观与近代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编:《科学传统与文化》,第159—161页。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磁石吸铁是“阴阳相感、隔碍相通”;气候与温度的变化被比喻为人类心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