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沪教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3、“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A.熟石灰B.碳酸钾 C.乙醇D.烧碱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Al3+——铝离子B.2K——2个钾元素C.F2——2个氟原子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6、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反应为:,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B.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且常温下都为固体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中只有锌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7、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10、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11、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1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3、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 C.H2D.2H214、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16、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 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 B.27 C.44 D.5617、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C.肥皂(pH≈10 ) D.米醋(pH≈3)18、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2HCl=CaCl2+2H2O B.Fe2O3+6HCl=2FeCl3+3H2OC.Na2CO3+2HCl=2NaCl+H2O+CO2↑D.Ca(OH)2+CO2=CaCO3↓+H2O19、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2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沪教版
苏州高新区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Zn-65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
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B.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C.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D.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2.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海水晒盐C.食物变质 D.蔗糖溶解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A.20——两个氧元素B.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CO3C.Fe2+——个铁离子D.2H2O——两个水分子4.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不锈钢B.玻璃C.铝合金D.铜线5.下列生活中用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可口可乐C.温度计中的水银D.炒菜用的铁锅6.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7.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8.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干冰C.金刚石D.铜9.“人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白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明矾B.漂白粉C.氯气D.硫酸铜10.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产物气体过量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是A.S+O2点燃SO2B.CO2+H2O=H2CO3C.HCl+NaOH=NaCl+H2O D.CH4+2O2点燃CO2+2H2O11.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油着火,刚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12.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word完整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文档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
〔此题共 16 小题,每题 2 分,共 32〕1.果汁的成分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橙汁等物质,那么果汁属于〔〕A.化合物B. 单质C. 混杂物D. 贞洁物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相对原子质量3.以下是平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4.加油站必定粘贴的标志是〔〕5.以下实验根本操作中,正确的是〔〕6.以下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白磷燃烧产生黑烟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7.当你走进鲜花绽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了然〔〕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分子之间有间隔8.以下现象中,没有直接利用化学反响所产生能量的是〔〕A.人用食品保持体能B.家庭用煤气做饭C.办公室用空调取暖D.工人用炸药撤掉危旧建筑9. 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表示图的理解,错误的是〔〕▁▂▃▄▅▆▇█▉▊▋▌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A. 它们都带电荷B. 它们都拥有相对牢固结构C.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满相同D. 它们属于不相同种元素10. 化学方程式 不能够 供应的信息是〔〕A.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响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响 C.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D.化学反响速率的快慢11. 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此刻人类面对的严重环境问题。
以下说法中 错误的选项是〔〕A. 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以致温室效应C. 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以致酸雨的增添D. 水体污染是以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12.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拥有可行性的是〔〕①工业上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淡水危机 ②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③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来制造酒精代替汽油做内燃机的燃料④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A. ①②B.①③C. ③④D. ②③13.为适应火车加快,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需要连接为超长轨。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沪教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使用环保袋去超市购物C.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2.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煤气爆炸 D.食物变质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存物B.盐酸 C.空气 D.钢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5.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钴的元素符号CO B.2Fe3+表示2个铁离子C.2H表示两个氢分子D.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CO3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Ca B.Al C.O D.Fe7.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NO B.NO2C.N2D.NH3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取用的剩余药品应放回原瓶B.加热后的试管可以放在桌面上自然冷却C.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只可接触三层滤纸一侧D.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的是( )A.回收铝制易拉罐B.洗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C.控制金属矿物的开采量 D.可用塑料制品代替金属制品10.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弱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水C.镁D.石墨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2.下列物质或描述中的“碳”,主要不是指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低碳经济 C.打印碳粉 D.干电池碳棒13.已知NH3和HCl发生反应:NH3+HCl═NH4Cl,如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挥发性B.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白烟是该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1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离子B.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C.组成元素相同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同种物质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15.下列由物质性质或实验事实所进行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焊锡的熔点比锡低、硬铝的熔点比铝低,说明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金属低C.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明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均要检查装置气密性D.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化学反应能否发生16.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铱元素符号:Ir)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IrO2Cl B.IrO3Cl C.IrO4Cl D.IrO5Cl1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1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铁和氧化铜均属于金属材料B.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C.白醋等酸性物质能加快铁钉的锈蚀D.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说明镁的活动性强于铁1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D.碱式碳酸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绿色溶液变成蓝色20.实验室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现提供100g20%的食盐溶液、100g15%的食盐溶液、足量的食盐固体和蒸馏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用物质两两混合的方法配制所需溶液,方案有三种B.称量氯化钠固体前需先在托盘上放称量纸,并调平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2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a、d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氢气B.装置b、f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氧气C.装置c可用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D.装置c、e组合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2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B.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特别说明外一般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23.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区别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B 区别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 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水样,灼烧,观察有无固体析出.D 比较20℃时固体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大小20℃时,各取100mL水,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钠和蔗糖,搅拌,直至不再溶解,比较两者最终溶解的质量大小.A.A B.B C.C D.D24.金属冶炼工业中常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还原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如:用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Al+bMnO2cAl2O3+dM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3B.MnO2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为63.2%C.Al2O3中铝、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D.在上述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2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27.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1)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__________;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__________.(2)铁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__________;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3)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__________;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4)加热铜绿: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排水集气时看到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2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Ⅰ.从宏观知微观(1)100mL水与100mL乙醇混合时,温度会__________(填“不变”、“上升”或“降低”).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的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2)气体X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硫和水,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Ⅱ.从微观知宏观(1)根据下列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a.Ca2+ b.Cl﹣ c.C d.e.①表示意义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②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③a与d两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2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1)图1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图2表示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凝聚 B.通过沙滤池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C.通过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和有臭味物质 D.通入氯气杀菌消毒(3)我国南海海岛众多,但淡水资源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①在相同时间内,海岛上晴好天气比阴雨天气制得淡水更多,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②若某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利用该装置将1000kg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原来海水的十倍,则可得到的淡水为__________k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剩余海水是__________(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确定”).30.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A,点A 的含义是__________.(2)在60℃时,往盛有60g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3)在60℃,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A.氯化钠 B.硝酸钾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4)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31.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大烧杯中盛有水和金鱼藻,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再通入一定量气体A.将装置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气泡上升,管内液面下降.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通入气体A的作用是:__________.(3)试管中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检验.32.下面是一些关于铁的实验研究,试按要求填空.(1)模拟工业炼铁(装置图如图1):在硬质玻璃管内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A处药品.①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③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2)铁锈蚀的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家庭化学实验“探究铁锈蚀的原因”,设计如图2所示.他们预设的实验结果是仅有图Ⅲ中的铁钉生锈.但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三支试管中铁钉都生锈了.老师在听取了同学汇报后,做了如下实验帮助同学分析原因:取4份等量自来水样,经过不同的方法处理后,用数字传感器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并进行如上图(Ⅰ、Ⅱ、Ⅲ)的实验.水样溶解氧数据如下:自来水1号水样2号水样3号水样4号水样处理方法不处理煮沸密封迅速冷却煮沸密封自然冷却煮沸敞口冷却溶解氧(mg/L) 5.37 0.52 0.66 3.44[教师实验的现象记录(部分)]用2号水样进行的如图Ⅱ的实验中:一天后,铁钉有轻微生锈,从第二天到第七天,铁锈不再增加.参考所给数据分析:①学生实验中:图Ⅰ中铁钉生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图Ⅱ中铁钉生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②教师实验所记录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3.某化工厂利用海水资源进行联合生产,制备氢氧化钠和甲醇等物质.其化工流程如图:已知:2H2+CO CH3OH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强导电性,往往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而不能加入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2)若该工厂每天可生产80吨甲醇(CH3OH),需要提供__________吨氢气.(3)该工厂每生产80吨甲醇需要消耗多少吨26%的氯化钠溶液?(第3问写出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使用环保袋去超市购物C.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产生污染物进行分析;B.根据布袋可以循环使用来分析;C.根据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D.根据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产生污染物,能减少空气污染,故A做法正确;B.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故B做法正确;C.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故C做法正确;D.工厂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故D做法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培养学生们树立环保的意识.2.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煤气爆炸 D.食物变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煤气爆炸是煤气燃烧导致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食物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存物B.盐酸 C.空气 D.钢【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正确;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B错误;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5.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钴的元素符号CO B.2Fe3+表示2个铁离子C.2H表示两个氢分子D.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C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碳酸氢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钴的元素符号Co,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Fe3+表示2个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氢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HC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Ca B.Al C.O D.Fe【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故选项正确.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不是Al,故选项错误.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不是O,故选项错误.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不是Fe,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中的元素组成、元素的分类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NO B.NO2C.N2D.NH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2)=0,解得x=+2;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化合价为y,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2)×2=0,解得y=+4;C、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D、氢元素显+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z,故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z+(+1)×3=0,解得z=﹣3;故氮的化合价最低的是D.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取用的剩余药品应放回原瓶B.加热后的试管可以放在桌面上自然冷却C.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只可接触三层滤纸一侧D.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判断;B、根据加热后的试管温度较高进行分析解答;C、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D、根据滴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为防止污染药品,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A错误;B、加热后的试管放在桌面上,应垫石棉网,否则会烫坏试验台,故B错误;C、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导致实验失败,故C正确;D、滴瓶中的滴管是专用的,因此使用滴瓶中的滴管滴加试剂后不用清洗滴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的是( )A.回收铝制易拉罐B.洗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C.控制金属矿物的开采量 D.可用塑料制品代替金属制品【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金属资源保护的观念,可以从导致金属资源浪费和防止金属的腐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回收铝制易拉罐,提高废旧金属的利用率,可节约金属资源,是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之一,故选项错误.B、洗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会导致铁锈蚀,不利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故选项正确.C、控制金属矿物的开采量,合理开采矿物资源,是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之一,故选项错误.D、可用塑料制品代替金属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效途径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弱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水C.镁D.石墨【考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应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B、食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够导电.C、镁是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导电性最弱的是蔗糖溶液.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导电的原因(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正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会造成污染.【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选项错误;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故选项错误;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正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项正确;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会造成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下列物质或描述中的“碳”,主要不是指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低碳经济 C.打印碳粉 D.干电池碳棒。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取固体 B.称固体C.量取水 D.写标签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7、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铝1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12、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完美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2、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3、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6、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7、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C.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1、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A.4种B.5种C.6种D.7种1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1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完整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2、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4、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D.若甲为 10 g、乙为 20 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 g 7、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
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8、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9、“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10、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A4打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A4打印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2、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
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A.H2SO4、Na2SO4、BaCl2、FeCl3B.BaCl2、HCl、NaNO3、AgNO3C.Na2CO3、HNO3、NaNO3、BaCl2D.H2SO4、NaOH、MgCl2、Ba(NO3)2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4、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是()A.对着干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水雾B.寒冷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C.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D.酥脆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5、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6、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硫酸钾[K2SO4] B.尿素[ CO(NH2)2]C.硝酸铵( NH4NO3] D.磷酸二氢钾[KH2PO4]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8、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MgSO4(Na2SO4):溶解,过滤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1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3、“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A.1种B.2种C.3种D.4种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6、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7、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9、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10、“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A.多植树造林 B.开发绿色能源C.焚烧废旧塑料 D.减少煤的燃烧1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12、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3、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5、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B.C.D.6、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7、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8、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9、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 B.氧气C.二氧化碳 D.氮气10、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4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4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2、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Al C.O D.Fe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5、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O2B.NO2C.NH3D.N26、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8、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9、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A4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A4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2、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3、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NO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3B.m=3.2C.X的化学式为NO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2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密度比空气的大2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C.氮气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7、“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9、“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2、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3、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4、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气C.收集 D.验满5、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用外表酷似黄金的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销售,以牟取暴利,下列做法不能鉴别其真伪的是()A.测量密度 B.加入稀盐酸C.在酒精灯上加热 D.观察颜色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7、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8、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 B.2:1 C.4:1 D.5:19、《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A4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A4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Z B.Z>X>Y C.X>Z>Y D.Y>X>Z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5、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2HCl=CaCl2+2H2O B.Fe2O3+6HCl=2FeCl3+3H2OC.Na2CO3+2HCl=2NaCl+H2O+CO2↑D.Ca(OH)2+CO2=CaCO3↓+H2O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7、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8、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A.6.8g B.9.6g C.8.8g D.4.4g9、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气体中会引起酸雨的是()A . 二氧化碳B . 臭氧C . 甲烷D . 二氧化硫2. (2分)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 . 净水器能杀菌消毒B . 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 .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D . 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3. (2分)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
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属于氧化物B . 高铁酸钠由7个原子构成C . 铁元素化合价为+6D . 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 :44. (2分)(2016•槐荫区一模)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在元素周期表中钠、氯两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B .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C . 钠元素与氯元素化合可以形成化合物NaClD . 氯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85.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 倾倒液体B . 闻气体气味C . 读液体体积D . 稀释浓硫酸6. (2分)以下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几种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B .C .D .7. (2分)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C . 该反应可能为 2H2+O2 2H2OD .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8. (2分)2004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日报》报道,市场上发现假冒的2B铅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铅笔芯中含有石墨B . 铅笔芯是用铅做的C . 2B铅笔芯可以导电D . 铅笔芯在氧气中灼烧能生成CO29.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属于酸B . 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 . 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D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属于氧化物10. (2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A . AB . BC . CD . D二、简答题 (共1题;共6分)11. (6分)某瓶装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1)该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2)某同学为了测定该保健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0片该食品放入一烧杯中,再注入60g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时,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3.02g,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保健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该保健品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三、综合题 (共4题;共29分)12. (7分)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 沪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沪教版姓名学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 r(C)=12 A r(H)=1 A r(O)=16,A r(Zn)=65 A r(Fe)=56 A r(Cl)=35.5A r(Cu)=64 A r(Mg)=24 A r(Ca)=40 A r(Al)=27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最近空气质量令人担忧,有一份空气质量报告显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A.粘土烧成陶瓷 B.玉米酿成白酒 C.电扇通电转动 D.铁矿冶炼成铁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4.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A.单质 B.稀有气体C.化合物 D.氧化物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7.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工业园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满分60分)1.(2分)2013年12月初某某等地出现了X围大、持续时间长、局部PM2.5浓度高达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度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雾霾天气的是.()A.严禁焚烧秸秆B.工业产业结构转型C.硬化泥土路面D.减少市民户外活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空气的污染造成的,要改善雾霾天气,就要保护环境,保护空气的质量.解答:解:A、禁止焚烧秸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改善雾霾天气;B、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改善雾霾天气;C、硬化泥土路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改善雾霾天气;D、减少市民户外活动是不现实的,也不会改善雾霾天气;故选:D.点评:环境的保护是社会关注的话题,相关问题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2.(2分)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该变化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植物呼吸C.利用空气中氮气制氮肥D.食物腐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利用空气中氮气制氮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下列图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加入锌粒B.向试管中加入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2分)实验室蒸发溶液时不需要用的仪器是()A.玻璃棒B.蒸发皿C.酒精灯D.集气瓶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据此判断所需的仪器.解答:解:A、蒸发时,需要玻璃棒进行搅拌,以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错误.B、蒸发时,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错误.C、蒸发时,需要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D、蒸发时,无需使用集气瓶,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原理、所需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M 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C 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2H:2个氢元素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A正确;B、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故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B错误;C、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H表示两个氢原子,C错误;D、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O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2分)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2分)对于H2O和H2O2两种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C.都含有氢气分子D.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水和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和过氧化氢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A正确;B、双氧水的化学式H2O2,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5.9%,水的化学式H2O,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5.9%,故B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气,所以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D、H2O和H2O2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1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2分)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的试管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O2、CO2是实验室三大气体中的两种,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一次鉴别这三种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燃着的木条.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解答:解:A、分别通入水中,无明显的变化,故选项错误;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本考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9.(2分)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 B.属于非金属元素C.D.元素符号为Ce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元素种类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铈元素中子数=140﹣58=82,故错误;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铈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因此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40.1,故错误;D.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e,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某某息的获取、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对于“水受热蒸发”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C.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D.水分子本身没变化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受热蒸发,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受热蒸发,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受热蒸发,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受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元素B.氮元素C.铝元素D.钠元素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12.(2分)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C.沉淀D.过滤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B、根据吸附会除去异味和杂质进行分析;C、根据静置沉淀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进行分析;D、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A、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的一种操作,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杂质,故A正确;B、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故B正确;C、沉淀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故C错误;D、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13.(2分)为了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尽量少喝水B.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C.用节水龙头D.用淘米水浇花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措施很多,根据生活中节水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每天都应该补充适量的水,尽量少喝水,不利于身体健康,不能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节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淘米水浇花,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用液氮作冷冻剂B.用氢气充灌气球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一氧化碳炼铁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用液氮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B、用氢气充灌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小,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C、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D、用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C、在鉴别这两种物质时,所选择的药品要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将这两种物质鉴别出来;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但不是溶液;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C、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可以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等并能灵活运用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2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C.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解答: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A正确;B、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不改变,故B错误;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C错误;D、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例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需要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17.(2分)如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管中的铁钉不会锈蚀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相同C.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一定与水有关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考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点: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盐溶液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解答:解:A、b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缺少水,不容易生锈,因此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该选项推断正确;B、a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当a管中的氧气被消耗时,a管中的压强减小,会出现L端液面高于R端液面,该选项推断不正确;C、该实验能够说明铁锈蚀一定与水有关,该选项推断正确;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时,食盐水能够促进铁钉生锈,该选项推断正确.答案:B.点评: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既能够防止生锈.18.(2分)以下实验注意事项: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A.水倒流B.容器破裂C.温度过高D.反应过慢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解答:解: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所以:A、水倒流是不完全正确的;B、容器破裂是正确的;C、温度过高是错误的;D、反应过慢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实验中的一些注意现象是同学们必须做到的.19.(2分)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装满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石灰水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考虑验满的方法.解答:解: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由于是验满,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如果不灭就没满.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验满要放在瓶口,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20.(2分)如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一段时间后蜡烛、杯中液面会出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下降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液面上升.解答:解: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和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钙溶液.21.(2分)下列关于水的电解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多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正极多C.负极上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被点燃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1:8;据此结合氢气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少,故A错误;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2倍,所以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正极多,故B正确;C、负极上的气体是氢气,能够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C错误;D、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我们要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22.(2分)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运用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可知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都和科学探究有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的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当中.23.(2分)下列四组实验最难比较不同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效果的是()A.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B.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C.是分两次实验,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能够复燃D.是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这样可在反应时观看哪一个气球先变大,从而确定哪一个反应更快.B、发生反应时,由于是同时进行可通过气泡产生的快慢解决速度判定问题.C、第三组无法判定,因为不是同时进行,且只能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速度无法判断.D、由于收集的装置相同,都收集一试管气体,时间长的速度慢.。
江苏省昆山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省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2.(2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3.(2分)(2013•某某)“2H”表示()4.(2分)人类利用铁、铝、铜三种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是()5.(2分)(2013•某某)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6.(2分)(2012•常熟市模拟)为了防止钢铁生锈,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7.(2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8.(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C.检查气密性D.过滤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B、从瓶塞应倒放去分析;C、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去分析;D、从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错误;B、为防止瓶塞沾的东西污染瓶内的试剂,所以瓶塞应倒放;故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9.(2分)(2013•某某)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10.(2分)下列各组中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的是()11.(2分)(2013•某某)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12.(2分)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13.(2分)(2013•宿迁)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14.(2分)(2013•某某)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15.(2分)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16.(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17.(2分)(2010•泉港区质检)如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丝没有变化B.试管中的液面没有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题图显示倒扣在水中的试管内放有铁丝,结合题目文字叙述“放置1﹣2周时间后”,题目引导我们分析:铁丝在潮湿空气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预计此变化可能出现的现象.解答:解:A、处于潮湿空气中的铁丝,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满足了锈蚀条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锈蚀,铁丝表现出现红褐色铁锈.故该选项判断错误.B、铁丝锈蚀会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而使管内气体减少,从而造成水进入试管,试管内液面应该上面.故选项不符合事实.C、铁丝锈蚀生成的铁锈仍为固体,所以判断“铁丝逐渐消失”也与事实不符,故此选项不正确.D、空气中氧气被不断消耗,试管内气体减少,水在压强作用下进行试管.此现象符合变化事实.故选D.点评:本题把铁的锈蚀与空气成分验证两个探究实验巧妙结合,解答时注意两处知识的全面应用.18.(2分)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9.(2分)取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0.(2分)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故体积不能相加,故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正确;D.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物质的微粒构成和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题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较小.21.(2分)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某某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氯气C.氢气D.氧气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反应前的物质是盐酸和某某石,接触后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生成,由于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此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厕所用清洁剂不慎洒到某某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22.(2分)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3.(2分)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B、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沙子难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加水溶解后,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沙子除去,然后蒸发,即可得到食盐,故C正确;D、取样品,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硫酸,溶液不变色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4.(2分)(2003•某某)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3:1 B.3:1:2 C.4:1:2 D.3:l:325.(2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埚的总质量为ng,则m>n,该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若铁、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ng,则m=n,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6.(2分)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离子(Al3+)核内有13个质子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铝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C、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解答:解:A、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去变成铝离子,(Al3+)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B正确;C、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故C错误;D、铝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铝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8.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27.(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B.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C.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刻收集D.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分析判断;B、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加入的药品;C、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分析;D、根据氧气的密度选择放置方式.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的装置,故说法错误;B、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产生氧气,所以使用的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故说法正确;28.(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29.(2分)(2013•某某)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压轴实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隔绝氧气;B、根据①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C、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D、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解答:解: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D、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磷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得出结论.30.(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甲、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解答:解:A、丙是由甲和乙反应生成的,不可能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在该反应中,丁可能参加化学反应,也可能没有参加化学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如果甲和乙恰好完全反应,则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如果甲和乙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不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5分)(2013•某某)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①③(填序号).①氧气耗尽②温度降低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④蜡烛着火点改变(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2)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进行解答;(3)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所以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2)氧气支持燃烧,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氧气耗尽同时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1)熄灭;(2)氧气;①③;(3)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4P+5O22P2O5.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燃烧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掌握氧气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是解答问题的基础.32.(7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前,应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2KCl+3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故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处.(4)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2H2+5O24CO2+2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3)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H2O+CO2↑;因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应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处.(4)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故答案为:(1)3Fe+2O2Fe3O4;放少量的水;铺一层细沙;(2)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3)NH4HCO3 NH3↑+H2O+CO2↑;密封;阴凉处;(4)2C2H2+5O24CO2+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33.(7分)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实验室可用如图1装置制取甲烷(CH4)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填字母).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B.制取甲烷的反应在常温下难反应C.甲烷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常温下,甲烷的密度大于空气(2)实验室里某仪器柜中有如图2仪器: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④的名称是锥形瓶.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②(填序号).(3)老师提出也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如图3发生装置,其中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D(填字母),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34.(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金属铁的相关知识后,为了解铜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请帮助完成下列有关研究并填写有关空白.(1)【提出问题】①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能吗?铜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吗?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生锈”需要什么条件?③氧化铁能够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以吗?氧化铜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铜吗?氧化铜还有哪些性质?④有哪些途径可以由铜逐步转变为氢氧化铜?(2)【查阅资料与问题解决】①由基础实验4可知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向装有一小块铜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至铜片完全浸没,无明显现象.铜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X↑,X为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SO2.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能“生锈”形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③氧化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等还原成铜,其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也能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温室”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氧化铜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但能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发生反应,如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在高温下,氧化铜还能分解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④由铜转化为氢氧化铜,从化学反应的原理看,可以是流程Ⅰ:Cu CuSO4Cu(OH)2也可以是流程Ⅱ:Cu CuO CuSO4Cu(OH)2流程Ⅰ和流程Ⅱ的最后一步是相同的,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与流程Ⅰ相比,流程Ⅱ的优点是安全和环保.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①通过实验分析可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在Cu+2H2SO4(浓)CuSO4+2H2O+X↑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X为SO2;②铜绿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物质,在高温下,氧化铜能分解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和氧气,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可.④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与流程I相比,与流程I相比,流程Ⅱ不使用浓硫酸、无二氧化硫生成,流程Ⅱ的优点是:安全、环保等.解答:解:(2)①验证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应向装有一小块铜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至铜片完全浸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在Cu+2H2SO4(浓)CuSO4+2H2O+X↑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X为SO2;故答案填写:铜片完全浸没;SO2;②铜绿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二氧化碳;③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物质,在高温下,氧化铜能分解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CO Cu+CO2;C+2CuO2Cu+CO2↑;CuO+2HCl=CuCl2+H2O;4CuO2Cu2O+O2↑④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流程Ⅰ和流程Ⅱ的最后一步是相同的,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与流程I相比,流程Ⅱ不使用浓硫酸、无二氧化硫生成,其优点是:安全、环保等;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安全;环保;故本题答案为:(2)①铜片完全浸没;SO2;②二氧化碳;③CuO+CO Cu+CO2;C+2CuO2Cu+CO2↑;CuO+2HCl=CuCl2+H2O;4CuO2Cu2O+O2↑;④CuSO4+2NaOH═Cu(OH)2↓+Na2SO4;安全;环保;点评:实验探究题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35.(4分)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6.(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m(Na)=48:5:80:23.(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5+16×5+23=156.故填:156;(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5):(16×5):(23×1)=48:5:80:23.故填:48:5:80:23;(3)5.85g NaCl中钠元素的质量为:5.85g×;5.85g C4H5O5Na中钠元素的质量为5.85g×;4H5O5Na比等质量的NaCl少的钠元素的质量为:﹣.故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6.(7分)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g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1)上述变质的镁带通常呈黑色.(2)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24g.(3)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溶液中反应,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要规X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变质的镁带通常呈黑色;(2)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所以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大值等于氧气的质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被氧化的镁的质量.(3)有(2)计算出镁条中镁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镁带中镁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氢气的质量.解答:解:(1)变质的镁带通常呈黑色;(2)由题意可知,氧气的质量=136g﹣120g=16g,设被氧化的镁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4).doc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 三 化学(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成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矿石粉碎 B .冰雪融化 C .试管摔碎 D .蜡烛燃烧 2.日本地震造成核电站泄漏所导致的碘-131核辐射,引起国内少数人无知地抢购加碘食盐,其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A .原子B .离子C .元素D .分子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 4),钨酸钙中钨(W )的化合价为A .-6B .+4C .+6D . +7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Zn+H 2SO 4=ZnSO 4+H 2↑B .CH 4+2O 2 点燃CO 2+2H 2OC .CaCO 3高温CaO+CO 2↑D .2H 2+O 2点燃2H 2O 5.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原子B .它们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7.将a 、b 、c 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 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 和c 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 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c 没有变化。
则a 、b 、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 ………………………………封 …………………………… 线 …………………………………A .c >b >aB .b >a >cC .a >c >bD .b >c >a8.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2+4Na 一定条件xR + C (金刚石),则x 、R 为A .1;Na 2CO 3B .2;Na 2CO 3C .4;Na 2CO 3D .2;Na 2O 29.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10.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36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 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Zn-65 Fe-56S-32 Ca-40 Cu-64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苏州进入秋冬以来,频频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措施对改善雾霾天气不利的是A.多植树,美化环境B.积极建造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C.研究新能源汽车D.禁止焚烧秸秆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异味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D.干冰进行人工降雨3.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MgCl2——氯化镁B.Fe2+——铁离子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4.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易导致智力低下患侏儒症的是A.钙B.碘C.锌D.铁5.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核电荷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6.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7.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的是A.ZnlCl2B.Al2(SO4)3C.MgCl2D.Fe2(SO4)3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10.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5 B.30 C.55 D.801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固态氮、干冰、冰水共存物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河水C.液态氧、蒸馏水、铁矿石 D.氧气、食盐水、过氧化氢溶液1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铝锅盛放酸性食物 B.菜刀使用后放在潮湿的砧板上C.用水浇灭锅中着火的油 D.天然气泄漏应该及时的开窗通风,并报燃气公司维修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未说明药品用量,液体一般取5mL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为了避免酒精洒出,酒精灯内的酒精越少越好D.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食盐固体时,左盘放15g砝码,游码调至0.5g处14.用化学的观点解释下列成语,错误的是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B.釜底抽薪:将可燃物撤出燃烧区C.十年树木:树木生长,无化学变化 D.百炼成钢:逐渐降低生铁中碳、硅等含量15.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理石和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二氧化锰和6%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16.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1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1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干冰C.金刚石D.铜1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使气球逐渐变大的是A.氯化钠和水B.铁粉和稀硫酸C.氢氧化钠和水D.石灰石和稀盐酸20.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的水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2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 .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是纯水B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各不相同,用途也差异明显C .工业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产生CO 2D .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金属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随意丢弃23.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质量为ag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则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A .12ab gB .12a g bC .12g abD .12b g a24.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25.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A .图①表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B .图②表示将饱和Ca(OH)2溶液升温C .图③表示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D .图④表示向含少量Cu 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26.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27.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获得加速审批通过。
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C 15H 28N 4O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帕拉米韦属于化合物B .帕拉米韦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C .帕拉米韦由四种原子构成D .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以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进行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中,量取一定的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2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30.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
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高温2X+2TiCl4+6CO,Ar 800C Ti+2MgCl2。
②TiCl4+2M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钛酸亚铁中Ti显+3价B.①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2C.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作催化剂D.经过上述两步反应炼得的钛即为纯净物非选择题(共40分)31.(6分)试选用“>”或“<”或“=”填空。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稀有气体;(2)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 200mL。
(3)室温下,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溶液的质量▲ 2g(4)相同的两段细铁丝生锈的速率:用蒸馏水浸过的铁丝▲用食盐水浸过的铁丝(5) 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2g(6)熔点:武德合金▲其组成金属32.(12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常温下,金属铝和氧气反应,在铝表面生成▲;该反应表示为▲。
(2)将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类型为▲。
(3)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现象为▲。
(4)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硬质粗玻璃管中的现象为▲。
检验上述反应的气体产物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上述反应的固体产物,除了观察外观、用磁铁吸引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尾气可用▲法来处理。
33.(5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3)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将可采用的方法是▲;(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34.(5分)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1)计算:需要浓盐酸▲ mL,水▲ mL。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量取:用规格为▲ mL的量筒(从50mL、100 mL中选择)量取浓盐酸,倒入烧杯中,再用规格为▲ mL的量筒(从50mL、100 mL中选择)量取水。
(3)稀释:_ ▲。
35.(6分)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
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物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36.(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粗略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