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上册)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的本质和作用1.1 政治的本质- 政治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通过组织和运用政治权力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目标的行为。

- 政治的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治权力、政治组织和政治目标。

1.2 政治的作用- 政治的基本作用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 政治还具有其他作用,如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变革、引导社会进步等。

第二章国家的由来和作用2.1 国家的起源和形成- 国家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家的形成有两种观点,一是社会契约论,二是暴力论。

2.2 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形式。

- 国家的本质包括三个要素:人民、领土和主权。

2.3 国家的作用- 国家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

- 国家还具有其他作用,如提供公共产品、引导社会发展、调节社会矛盾等。

第三章国家的组成部分3.1 国家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组成部分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 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

- 领土是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基础,国家的主权权力行使于国土范围内。

3.2 国家的人民问题-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基础。

- 人民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通过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素质来解决。

3.3 国家的领土问题- 领土是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主权的体现。

- 领土问题是国家最核心的问题,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全。

第四章国家的权力机关4.1 国家权力机关的特征- 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一切权力的集中体现。

- 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合法性、代表性、权力性和专门性。

4.2 国家的立法机关- 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履行立法职能。

-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3 国家的行政机关- 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履行行政职能。

- 我国的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4 国家的司法机关- 国家的司法机关负责审判案件、解决法律纠纷,履行司法职能。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与政治1. 政治:一种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学理的学科。

3. 政权:政治控制权。

4. 政治体制:用于管理社会事务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组织和制度的总称。

5. 政治社会化:个体从政治非专业人士逐渐成为政治专业人士的过程。

6. 政治参与:指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

7. 政治权利:个体在政治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言论权等。

8. 政治义务:公民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服从法律、参与选举等。

9. 政治稳定:指社会政治组织的发展和变迁得到平衡的状态。

10. 政治文化:一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套具有某种指导作用的基本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政治的基本问题1. 政治的目的和职能: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一种具有权力性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是政府和统治者实施权力的过程。

3. 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形式包括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宪政政治等。

4. 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事务的机构。

政府的职能包括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等。

5. 政权的类型:政权的类型可以分为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和威权政权等。

6. 政治决策: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通过政治决策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推动社会发展。

7. 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环节。

第三章国家及其性质1. 国家:具有一定领土、人民和主权的国际法上的独立政治实体。

2.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力量说、宗教说等不同理论。

3. 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是政治性质,是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集中体现。

4. 国家的要素:国家的要素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5. 国家的功能: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经济发展等。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的学科,是高中学生政治课程的一部分。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国家与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与政治机关、党的基本知识、中共党史、中华民族的崛起、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国家与国家制度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固定人口的、有着自己的领土和政府的社会政治组织。

- 国家的特征:独立性、统一性、主权性和合法性。

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有宗教原因、战争原因、领土原因、经济原因等。

国家形成的过程包括融合、边缘融合和中央融合。

- 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

3. 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的定义和作用:国家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规范的总称,是一种固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组织制度。

- 国家制度的类型:国家制度的类型有专制制度、君主制度、民主制度等。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机关1.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作用:政治制度是指一整套用于管理国家政治事务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组织、法律和规范的体系。

- 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

2. 政治机关- 政治机关的定义和作用:政治机关是社会成员的代表机构,用于管理国家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

- 政治机关的类型:政治机关可以分为国家政权机关、政党和政治团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三、党的基本知识1. 党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定义:党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团体。

- 党的特点:党的特点包括党的纲领性、组织性、战斗性和阶级性。

2. 党的性质和任务- 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党的纲领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的重要标志。

- 党的任务:党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和斗争,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民解放事业的进步。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一门关于国家和社会政治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政权的来源、性质、组织、功能和发展规律。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和政治运行机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以下是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国家与革命国家:国家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的总称,它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国际地位等。

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国家的起源有几种理论,如力量理论、契约理论、神权理论等。

国家的发展有几种形式,如封建国家、城市国家、现代国家等。

国家的职能与作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包括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

政权的性质:政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的权力机关。

政权的性质有专政性质和阶级性质两个方面,一般分为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

第二单元现代化和现代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指国家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变革,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等。

现代化的动力: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包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制度体系、市场经济等。

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现代化对政治发展提出了要求,而现代政治也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单元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的内涵与形式:民主是指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民主的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两种。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西方民主政治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经历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美国的宪政共和制度的发展。

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基本权利与人权保障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个人权利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是具有国籍身份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辨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要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1、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2、表现:(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

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年级政治上册主要涉及五个模块的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政府建设、全球化与世界。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4.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行动指南,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

5. 党的领导核心是当时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2.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 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现了人民的主权地位。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基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市场经济。

3.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 以农村、农民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法治政府建设1. 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形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2. 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即政府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3. 法治政府要强调法律尊严、法制统一、法律实施和法规规范。

4. 法治政府建设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公信力。

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1. 国家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1.1 国家的三大组织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1.2 国家的委员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3 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1 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 党的基本路线:探索社会主义适应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2.3 党的执政使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 法制和法治建设3.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公民和组织的行为准则3.2 革命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革命法制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制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体系3.3 法治社会的构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 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4.1 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总和4.2 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4.3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5. 国家经济建设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5.2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以发展为中心、改革创新、合理配置资源等总结: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了国家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法制和法治建设、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要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政治事务的认识和能力。

在学习政治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2.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世界主义的比较1. 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 马克思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3. 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区别4.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比较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1. chin你海澜博士主义经济基础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3.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领导核心地位3.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性修养2.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1.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2.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3. 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四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任务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工作原则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任务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工作原则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代表的权责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础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制度4.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1.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2.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组织和实践第五章: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发展趋势1. 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基本职能1. 政党制度的模式和性质2. 政党制度的基本职能和作用2. 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1. 英国和美国的政党制度2. 德国和日本的政党制度3.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1.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的特点和局限2. 发展中国家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和根本原则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式和形式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方式和途径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法治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则1. 法治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则2. 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特点3.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推进1. 党对法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2.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推进方式4. 人权的现代观念和中国特色人权理念1. 人权的现代观念和普世价值2. 中国特色的人权理念和实践第八章: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1.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2.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和现状2.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1.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联系和合作2.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贡献总结:本学期的政治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篇)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篇)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无法形成价值;②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不存在的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

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高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哲学部分: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比如中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例如,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新的科学发现和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认识,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辩证法部分: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

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方法论运用】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在高二政治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与政治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3.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4.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5. 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 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 参与社区和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任务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党和国家中的经验与教训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英勇斗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三、国家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实现方式-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作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全面-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三大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的基本任务-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选择1. 发展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践路径- 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联与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途径以上是对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提供了一个对学生整体学习内容的概述。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原理:(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会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脱胎换骨;(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1)新事物符合国际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直觉的优越性;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可得到热切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直觉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力图需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体会、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投资过程;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立足于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形而上学(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论据;2)产业发展和静止的观点;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塞里西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知识点概述】(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①分析。

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②综合。

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③分析与全面性是研判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只有对各要素作出周密的进行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准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直觉;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知整个客观事物。

高二政治上册重点知识点

高二政治上册重点知识点

高二政治上册重点知识点(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增(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01)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高二政治上册重点知识点(二)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学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P111—112)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②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关于大众传媒①是什么?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两者的含义与内容:①社会存在A含义:是指社会校园生活的物质方面。

B包括:它包括基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根本生产性。

②社会意识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B包括:它与及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因由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晶体结构性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自由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必定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看来社会意识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提议社会存在的观点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4)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又为什么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①文明史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前提条件观念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观念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②自由民主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列宁主义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锁上世界史奥秘的钥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两者的含义:①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隔阂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1.文化对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们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关系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4.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5.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它们制定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二)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高二上学期政治会考知识点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三)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_扶贫工作心得感悟5篇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希望就这样长大作文800字小树是慢慢长高的;小花是慢慢绽开的;太阳是慢慢升起的;夜晚是慢慢降临的;我是慢慢长大战胜挫折记叙文800字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挫折是人高二数学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相信有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会认为数学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高二政治上册精选知识点

高二政治上册精选知识点

高二政治上册精选知识点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学问,确定会累,所以要留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足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二政治上册精选学问点,盼望大家喜爱!高二政治上册精选学问点一、坚持联系的观点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局部、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四周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1)整体和局部的联系1)二者不行分割;2)二者相互影响;3)整体和局部的地位在必须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缘由和结果在必须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相识世界,进展科学探究的前提;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开展的观点1、原理:(1)自然界是开展改变的;(2)人类社会是开展改变的;(3)人的相识是开展改变的。

2、方法论:(1)把事物照实的看成一个开展改变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造就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开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开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改变和过程。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行分割。

2、静止:(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2)事物的性质在必须时期内根本不变;(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别状态;(4)肯定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势必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并指
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
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

生产力的
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
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1、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表现:(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

事物的本
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
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
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
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的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
本路线的基础;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
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
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指符合客观规
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静止:(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双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理:(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

3、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方法论:(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4、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的看问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
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
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
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