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简答题汇总
(精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简答题
小学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a教育具有历史性b教育会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离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教育公正原则的是:A. 机会均等原则B. 待人以诚原则C. 结果平等原则D. 过程公平原则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最直接的影响是:A. 情感反应B. 认知反应C. 行为反应D. 心理反应3.在小学教育教学评价中,最能体现多元评价理念的是哪一项?A. 统一的考试成绩B. 教师的口头评价C. 同伴之间的互评D. 学生的自评和他评4.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
这里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 实验法B. 练习法C. 实习法D. 演示法5.小学教师赵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依照相关法律,她可以采用哪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 投诉B. 调解C. 仲裁D. 诉讼6.以下关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描述,不符合小学教学理念的是:A. 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世界,激发学习兴趣B. 培养学生的学做结合能力,促进自主学习C. 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D.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评价小学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为合理?A. 通过赏识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B. 教师讲解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C. 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D. 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时,下列哪项活动最不适合促进独立阅读习惯?A. 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B. 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三页书,并记录阅读内容C. 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推荐书籍D. (此选项需根据具体题目内容判断,但通常不会是上述三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它们都与促进阅读有关。
此处在原题中可能是一个陷阱选项或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的选项。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A.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B.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C.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D.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下列哪项权利?A.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B. (此选项需根据具体题目内容判断,但通常不会是教师的核心权利之一,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权利或义务。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4)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5.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8.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简答题
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观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的基础阶段 .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
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入职培训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3.在职培训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1、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对象主要是6至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小学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小学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游戏互动等,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2、简述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外界事物,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更加敏感。
(2)记忆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分类、比较、联想等方法进行记忆。
(3)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综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概括,但抽象思维能力仍然有限。
(4)想象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能够通过模仿、创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情感的丰富性:小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各种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情感表达逐渐丰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渐稳定,对挫折和失败的耐受力增强。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性:小学生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通过游戏、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
4、简述小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小学教师职业具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工作任务繁重:小学教师需要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2)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沟通技巧等,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是一种证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证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考察着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者参考。
一、教育教学理论相关问题1. 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其核心理念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简述“情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情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3. 何谓“探究式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通过提问、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物理光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光学定律。
二、学科教学相关问题1.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鼓励学生思考复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提倡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数学的本质规律。
2. 请简述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
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是指将地理教学划分为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观察和实地考察,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深入地学习地理学科的目的。
3.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原版的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和精读等;加强对文章结构和段落逻辑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研究.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裕调动和施展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研究、健康快乐成长!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研究基本理念如何理解?1.终身研究的基本理念:研究先进小学教育理论,相识国内外小学教育革新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研究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研究的典范。
2.终身研究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研究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研究、构建研究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终身研究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小学综合素质简答题考点
小学综合素质简答题考点小学综合素质简答题考点一、教育观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1、(教师行为正确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2、(教师行为错误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实践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做到……二、学生观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教师行为正确)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教师行为错误)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
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主体的学生观。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特殊: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把这几点回答出来: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2024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小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本套试题免费整理分享给大家,更多资源请到公众号:教师资格证轻松过( NTCEPASS)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王老师经常课后问自己“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亮点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这表明王老师具有 ()。
A、教学管理意识B、教学调控能力C、教学创造能力D、教学反思意识参考答案:D2、在某校举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经验交流会上,马老师说道:“过程性评价就是多布置几次作业,并对学生的课业成绩做好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该说法表明,马老师 ()。
A、缺乏同伴互助能力B、正确理解了过程性评价C、具备同伴互助能力D、片面理解了过程性评价参考答案:D3、卢老师上课时总爱提问成绩好的芳芳,而对成绩不好的明明根本不提问。
下列对卢老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卢老师没有促进学生平均发展B、卢老师没有做到以人为本C、卢老师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D、卢老师没有做到公平待生参考答案:A4、张老师多次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从未获奖。
同事劝她说:“不要再折腾了!”她说:“我参加比赛能积累不少教学经验,虽未得奖,但收获很大。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具有教学反思意识B、张老师具有终身学习意识C、张老师具有教学研究意识D、张老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参考答案:B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办学校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B、学校有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的权利C、学校兴办的校办产业不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D、学校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参考答案:C6、《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 ()。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1.何老师上课时很少提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题,而是提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
何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播B.注重学科结构的完善C.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答案】D2.某小学举办运动会,为营造气氛,学校从五年级挑选40 名女生:让她们穿高跟鞋化浓妆组成模特方队。
开幕式上,这个方阵的出现引起了轰动。
该校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B.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C.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D.不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答案】C3.某校长在期末总结会上说:“XX 学生成绩远超其他学校,成功的法宝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语文、教学、英语单科上,并缩减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缩减()。
A.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B.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C.有利于重点学科学习D.不利于教师自我提升【答案】B4.新入职的杨老师为了上好课,积极研究学科教学知识,主动向教研员请教,还坚持写教学日志。
对杨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注重专家引领B.注重自我研修C.注重自我反思D.注重校本研修【答案】B5.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B.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C.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答案】B19.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xx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把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六字方针的是()。
A.长期共存B.休戚相关C.互相监督D.肝胆相照【答案】B20.文庙在中国古代是庙学合一的建筑群,大多是各地的最高学府,在日本、东南亚和朝鲜也有设立,它所供奉和祭祀的人物是()。
A 孔子B.屈原C.诸葛亮D.文天祥【答案】A21.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两面多有文字标记以铜钱、银锭为主,也有铁钱、铅钱、金饼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1.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知识分子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6.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①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DOC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单元一:教育基础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意义占主导地位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2。
教育对个人生计和享受的作用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面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1.提高人口素质和国民素质的作用2。
促进文化的延伸和发展3。
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
促进经济发展5。
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大型机械的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4.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学校制度的基础是什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3.人口发展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新学校制度的特点1、民族、男女平等2、面向农工3.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4。
重视职工和干部的再教育。
政策与任务的统一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2.改革课程单一化,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3.改革内容复杂、困难、陈旧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6.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行动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行动的质量。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简答题
教资综合素质简答题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三)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二)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四、教师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五、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小学教学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学资格证简答题整理一、教育原理和教学理论1.1. 请简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
因材施教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原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研究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研究效果。
1.2. 请简述“启发式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索的教学理论,核心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通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
1.3. 请简述“终身研究”理论的意义。
终身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一个终身过程,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强调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人们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变化。
终身研究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育原则2.1. 请简述“结构性教学”原则。
结构性教学是一种组织和布置教学内容的原则,主要包括将学科知识组织为系统结构,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结构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2.2. 请简述“探究性教学”原则。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原则,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研究。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起到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教育和评价3.1. 请简述小学阶段的学科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究和合作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
3.2. 请简述小学教育中的评价原则。
小学教育中的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以及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评价应该促使学生发展潜力,激发研究动机,鼓励积极参与研究。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与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doc
第一章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1学生是独特的人。
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 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观:%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1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1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1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1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1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1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1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1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 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1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1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1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简答题汇总
教育观
素质教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的教育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我们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一发)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等规律。
这要求教师要遵循规律教导学生。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所以学生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旧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
知道学生是有由坏变好的可能性的。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所以还没有完全成熟。
因此,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同时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指导。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独)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所以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展现学生的个性。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存在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导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与成人是不一样,有差别的。
所以,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方式对待学生,以防阻碍学生的想象力。
…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独)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
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把学
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
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
康成长。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
的发展。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内容
1.教师与国家社会:爱国守法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义务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2.教师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1)对工作高度负责
(2)认真上课备课
(3)认真批改作业
(4)认真辅导学生
(5)不得敷衍塞责
3.教师与学生:关爱学生
(1)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4.教师与职业劳动:教书育人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5.教师与自己:为人师表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5)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教师与自己的发展:终身学习
~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关系
教师与学生
1.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3.保护学生安全
4.关爱学生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平等尊重
2.合作共育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协作
2.尊重
3.理解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尊重
2.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