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P5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判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P10—11: (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管理),三个阶段并非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节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 (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简称总体.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者差异性)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2)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指标和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第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第二,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不一定是可量的。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统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和特点一、统计的含义:统计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P11)三、统计的特点(P4):(1)数量性(最基本特点)(2)具体性(3)综合性(或总体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总体的分类。

标志、变异与变量,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指标与标志一、总体:总体是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P13)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确定总体是为了确定调查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确定总体单位是为确定调查登记项目的承担者。

二、总体的特征(P13):(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

三、总体的分类(P13):(1)有限总体;(2)无限总体。

四、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

标志的分类(P15):(1)品质标志、数量标志;(2)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包括变异和变量)。

五、变量: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P15)变异:总体单位之间的这些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变现出来的差异。

变量和统计数据分类有对应关系。

六、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数值变量可分为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

凡是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就叫离散变量,变量值可以无限分割的变量就是连续变量。

七、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②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既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2)联系: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到的八、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成为指标体系。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客观现象统计资料的方法论科学;2、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3、统计整理:统计数据整理即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与要求,将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4、总体参数: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总体指标,又称全及指标,也称为总体参数;5、统计量:6、频数: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频率:各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对总体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度;7、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8、普查:是为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9、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10、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的数量特征(统计量)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方法;11、相关系数:是指在直线相关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1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二、简答1、统计分组及其作用: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

作用:⑴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⑵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内部结构;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调查问卷及其设计原则:统计调查问卷是把所要调查的项目及其可能的答案,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所形成的问答卷。

设计原则:⑴主题明确;⑵一般性;⑶逻辑性;⑷明确性;⑸非诱导性;⑹便于整理、分析。

3、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以及离散系数等变异指标。

4、时点指标及其特点: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的数量。

特点:不连续性5、统计指数的性质及作用:⑴综合性;⑵相对性;⑶平均性;⑷代表性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⑴抽样单位数的多少;⑵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⑶抽样方法;⑷抽样的组织形式。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学是研究为了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而需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加工整理方法、数据综合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指标反映数据的构成和分布等方法以及用一定形式的表式和图形把结果显示出来的方法等。

3.推断统计: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达的推断。

4.总体(Population):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母体。

5.个体(Element):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6.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7.参数:(Parameter):总体参数,指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

如总体平均值或期望值,用符号μ表示;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指标如标准差,用σ表示;反映某事物两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为相关系数,用ρ表示;表示两特性之间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是回归系数,用β表示。

8.统计量(Statistic):是样本的函数,只跟样本有关,与总体参数无关。

如样本平均数(X)、样本标准差(S)、样本相关系数(r)、回归系数(b)等。

可以用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进行假设检验。

9.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察,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10.定类尺度:也叫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

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如性别(男、女)、学历、企业性质、职业、地区等。

11.定序尺度:也叫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它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

12.定距尺度:也叫等距尺度或间隔尺度,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还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表现为数值。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附:部分复习题 一、简答题1、封闭式问题答案的设计有哪些主要方法?2、设计问卷调查的提问项目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对于假设检验决策的意义是什么?4、简述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及它们发生概率的大小关系5、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和作用6、简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最经典的统计学复习大纲

最经典的统计学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第一章统计总论一、本章题型:本章没有计算题,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时期的代表学派和各自的代表著作、代表人物,重要贡献2、统计学的涵义(三种涵义,两种关系)3、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4、统计学的分科5、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能6、统计工作过程(四个阶段)7、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本章题型:本章没有计算题,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统计工作对统计资料的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步骤4、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5、统计数据的质量(数据的误差)6、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7、统计分组(概念、意义、作用、方法)8、分配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过程9、累计次数分布和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10、统计表的作用和统计表的结构11、统计图的主要类型第三章综合指标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综合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种类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综合指标的计量单位4、六种主要的相对指标的含义、公式、计算5、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水平法、累计法),强度相对指标的正逆指标6、五种平均指标的含义、掌握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7、标志变动度(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三、计算题的考点第一,六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第二,三种数值平均数的计算,会利用标志变动度判断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第四章抽样调查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使用范围2、总体统计量和样本统计量的性质、含义,计算公式(平均数和成数、标准差、方差)3、抽样误差(真实误差、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的含义、公式)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5、优良估计量的要求6、区间估计的意义7、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置信区间、置信水平、概率度8、四种常见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的基本理解,计算只要求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情况,其余几种不要求计算9、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含义,公式)三、计算题考点本章特别说明,所有涉及的计算,均按照大样本条件下,且均要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下的计算,按照题目要求(重复还是不重复)1、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区间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第五章相关分析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相关分析的概念和特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变化的两种数学模型形式2、相关关系的种类3、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4、散点图的理解5、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判定作用6、直线回归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的确定7、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和计算,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三、计算题考点相关系数的计算、判定;直线回归方程的确定、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时间序列概念和要素2、时间序列的种类3、时间序列编制的原则4、动态数列指标分析法(水平分析指标、速度分析指标各四个、含义,计算公式)5、动态数列构成因素分析法(四大因素)6、增长1%的的绝对值、翻番的意思7、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几何法、方程法(方程法不要求计算,几何法要求)8、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数学模型法9、季节比率的含义和计算原理三、计算题考点四个水平分析指标的计算、四个速度分析指标的计算用数学模型法拟合时间序列的直线方程(曲线方程不要求)第七章统计指数‘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的概念2、统计指数的性质和作用3、统计指数的分类4、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5、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同度量因素的固定6、平均指标指数的两种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和固定)7、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所反映的内容,基本计算公式,三者之间的关系)8、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指数体系三,计算题考点会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并进行指数体系的分析(注意,所有的指数编制过程中,均需要从相对量分析和绝对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一、题型1、单选题,20个,一个一分,20分2、多项选择题,5个,一个2分,10分3、判断题10个,10分,4、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5、计算题45分二、各章分值大致分布及题型分布第一章:统计总论10%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0%第三章:综合指标18%第四章:抽样调查18%第五章:相关分析10%第六章:时间序列18%第七章:统计指数16%第一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2个,填空2分第二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2个,填空3分第三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四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五章:单选2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六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七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说明,多项选择题无法每一章出一个,所以,最终会在后五章中总共出三个,填空题是一空一分好,还是一空0.5分好?)。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方法。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变量:描述观察对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5.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有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6.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7.参数和统计量:参数:对总体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

统计量:对样本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

8.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为止。

9.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

10.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类别的频数占全部频数的比值。

11.比率: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频数之间的比值。

12.随机变量:事先不能确定其取值的变量。

13.期望值: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

14.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是由样本统计量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15.标准误差:也称标准误,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

16.中心极限定理: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通常要求n>=30),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都将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期望值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

17.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构造出的总体参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估计区间。

18.置信系数:也称置信水平,在重复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所占的比例。

19.假设:对总体的某种看法,在参数检验中,假设是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作的陈述。

20.假设检验: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2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推翻的假设。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

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统计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统计学复习提纲终极版第⼀章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1.2 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法。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法。

1.3 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的分类:1、按计量层次分:①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类别的⾮数字型数据,是对事物进⾏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字来表述)②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有序类别的⾮数字型数据。

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字来表述)③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2、按收集⽅法分:①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乎都是观测数据)②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多为实验数据)3、按时间状况分:①截⾯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描述现象在某⼀时刻的变化情况)②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1.4 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见1.31.5 统计学中的⼏个基本概念1、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个个体称为元素。

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称为样本容量或样本量。

3、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4、统计量:⽤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些量,是样本的函数5、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6 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第⼆章2.1什么是⼆⼿资料?使⽤⼆⼿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调查和试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的资料为“⼆⼿资料”。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1。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是用图、表、统计量等方式对已有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

内容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描述性分析。

目的: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2。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统计学分支,是指利用这种概率关系,由样本统计量推估总体参数。

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数据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按计量尺度分:1。

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2。

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1。

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2.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

按时间状况分:1.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2.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的概念。

总体: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4。

变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类型和特点:1.分类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无大小。

2.顺序变量的取值除类别属性之外,还有等级、次序的差别。

3.数值变量的取值:数值.应用: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都可以计算众数,但数值数据还能计算平均数,前者却不能。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1.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普查: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

统计学提纲

统计学提纲

统计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三个方面和关系2.狭义统计学研究对象3.社会经济统计的四个特点4.统计数据处理步骤:统计设计贯穿始终、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决定性环节5.统计学中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变异和变量(重在理解),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分第二章数据收集1.统计调查对象与统计调查单位的区别2.统计调查误差,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差生原因和特点3.科学合理的数据收集具备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学(记忆)4.数据收集方式特点(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随机性)、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作用:承上启下,二个动作(分类、汇总)记忆2.分组的目的:组间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3.第三节分布数列的举例,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确定组限的规定第四章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会有大的计算题和小题目)1.两类总量(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分3.六个相对指标的计算4.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一般学生问题不大,注意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关注书本的例题(告诉比重、告诉具体各组人数,以及组距的处理)5.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计算(主要是关注课后习题和作业上的题目)6.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关注书本习题和作业即可(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关系)7.标志变异指标和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标准差的计算全部要会,见作业第五章统计推断1、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的区别,具体情形能区分即可2、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3、关于抽样误差和我抽样平均误差,根据我上课理解4、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平均数以及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结论要记住,推算过程不要5、三个特殊的正态分布值6、课后习题类似的题目第六章时间数列(大的计算题和小题)1.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间作业)2.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作业都有)3.平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关系4.长期趋势的测定(见书本和作业习题),曲线的不考5.季节变动的测定,作业和书本第七章统计指数(大计算题+个别小题)1.个别指数和总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2.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区分3.两因素和三因素的分析4.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见书本例题和课后习题)5.平均数指数(个体和总量指数相结合)第八章相关和回归分析1.函数和相关关系的区别2.相关分析包括的内容:方向、关系密切程度3.相关系数的计算(最基本的公式),注意下如果是组距是的求相关系数4.等级相关(必考小题)5.一元线性回归方差的测算6.判断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直接套用公式,小题。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单选10x2’判断5x2’填空10x2’计算5x10’(第四章两题,第五章概率计算,第六章抽样分布,第七章参数估计第一章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

2.统计数据的类型:按计量尺度分: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按时间关系分:截面数据(相同时间不同空间)、时间序列数据(不同时间相同空间)3.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是总体的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

统计量是样本的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

(要会找)4.变量是说明某种特征的概念。

变量的分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第二章1.数据的来源:间接来源(二手资料)、直接来源(原始资料)2.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可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不可推断总体)。

3.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的抽样。

使每个单位都有一定机会被抽中。

常用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

4.非概率抽样,依据非随机原则的抽样。

常用方法: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

5.调查数据的误差:抽样误差(属随机误差)、非抽样误差(随机/系统误差)第三章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

2.分类数据的整理目的:频数分布表。

包括: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按频数多少排序),饼图。

3.顺序数据的整理目的:频数分布表。

除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表项目可用之外还有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

向上累计:开始到结束,小到大,差到好。

向下累计:结束到开始,大到小,好到差。

图示:分类数据的图示可用之外还有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可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目的:频数分布表。

(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统计学的含义: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科学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从定性到定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特点(2)从个体到总体(3)从已知量的描述到未知量的推断3.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构成的整体,它是由特定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统计研究对象全体。

4.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统计指标:综合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数值。

)5.统计指标与标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反映的范围大小不同。

统计指标说明的是总体数量特征,而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2)表述形式不同。

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而标志既能用数值表示,也能用文字表示。

(联系)(1)具有对应关系。

(2)具有汇总关系。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全面性(4)效益性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项目和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3.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在被调查项目的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易于确定,选择很少受主观因素影响,调查单位较少,花费少,并能及时获得所需资料。

4.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特点:能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搜集有关数字资料和具体生动的情况,由于调查单位少,调查项目比较多,所搜集的资料也丰富,易于迅速总结,及时提出报告,因此可以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且比较灵活。

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区别:(1)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的性质不同(2)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侧重点不同5.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这一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一、判断是非题。

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

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

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述题。

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软件应用分析题。

1题,共10分。

▪六、计算题。

3小题,其中1小题16分,2小题各12分,共40分第一章*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如何区别他们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他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达的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虽然是类别,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参数,统计量的含义P2,P5描述性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他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他它是根据样本数据季选出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是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了解自填式问卷、面访式问卷调查、观察式调查等调查方法P23-25自填式问卷:在没有调查员协助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完成调查问卷面访式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中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调查员提问、被调查者回答观察式调查:调查人员通过直接观测的方法获取信息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调查组织方式P17-19简答随机抽样:从包括总体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地、一个一个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个单位的入样概率是相等的。

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了解抽样误差的特征P33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挚之间的误差。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26.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45.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

46.频数分布: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形成的分布。

47.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比值。

48.比率: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比值。

49.累积频数: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

50.累积频率或累积百分比:将有序类别或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

51.数据分组: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原始数据按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

52.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53.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2、统计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统计学提纲整理

统计学提纲整理

统计学提纲注:加粗字体为老师提纲,小字为自己补充第一章导论一、基本知识1、统计学概念2、统计学研究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二、统计数据类型1、统计数据与数字2、有哪些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三、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2、参数、统计量第二章数据的搜集一、数据来源(渠道)1、间接来源2、直接来源二、数据搜集范围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三、具体实施方法1、问卷设计2、方法四、数据误差1、种类2、抽样误差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一、预处理1、筛选2、排序二、分类数据1、整理2、图示柱形图,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三、顺序数据1、整理2、图示柱形图,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四、数值型数据1、整理:数据分组(1)概念:限、组中值、组距(2)分组注意问题:上下限重合分组、开闭口2、图示(1)分组数据图示:直方图(与条形图区别)(2)未分组数据图示:茎叶图、箱线图(3)时间序列数据图示:线图(4)散点图(5)气泡图(6)雷达图五、合理使用图表1、结构2、注意第四章数据的概率性度量一、集中趋势的度量1、众数2、中位数(分位数)3、平均数: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二、离散程度的度量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平均差、极差、标准差、方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三、偏态系数、峰度系数集中趋势分类数据:众数顺序数据:众数、中位数、分位数数值型数据: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平均数离散程度分类数据:异众比率顺序数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数值型数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第六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一、统计量及其种类1、统计量2、种类二、抽样分布三、常见分布1、Z正态分布2、X²卡方分布3、t分布4、F分布第七章参数估计一、基本问题1、统计量、参数2、置信水平3、评价标准二、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均值μ的区间估计2、比例π的区间估计3、总体方差σ²的区间估计三、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均值μ1-μ2的区间估计2、匹配样本3、比例π1-π2的区间估计4、总体方差σ1²/σ2²的区间估计四、样本量的确定(公式、影响因素)第八章假设检验一、基本问题1、目的2、假设提出3、几类错误4、假设检验过程5、P值6、单尾检验与双尾检验二、一个总体的假设检验1、均值μ的假设检验2、比例π的假设检验3、总体方差σ²的假设检验三、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1、均值μ1-μ2的假设检验2、匹配样本3、比例π1-π2的假设检验4、总体方差σ1²/σ2²的假设检验第十章方差分析一、基本问题1、方差分析2、与假设检验区别3、假定条件4、几个名词二、平方和计算1、组内平方和计算2、组间平方和计算3、总平方和计算三、均方1、自由度2、均方(组内均方、组间均方)四、方差分析流程五、R²关系强度计算公式、解释R²含义1、关系强度2、测量指标3、R²的解释六、两两比较的LSD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1、相关、回归分析的区别,联系2、一元线性回归的步骤3、为什么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4、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古典假定)5、拟合优度,什么是拟合优度6、拟合优度判定指标是什么7、样本绝对系数的解释8、普通最小二乘法的解释9、公式——相关系数的计算第十三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一、时间序列的基本问题1、时间序列的概念2、时间序列的种类3、时间序列、平稳序列、非平稳序列二、描述性指标计算三、平稳性序列分析与预测1、简单平均法2、移动平均法3、指数平均法四、非平稳性序列分析与预测1、趋势方程2、季节指数3、符合序列分析与预测第十四章指数一、基本问题1、指数概念2、指数种类二、指数的编制(计算)三、指数体系1、总指标指数2、平均指标四、几种常见的指数。

统计学的复习提要

统计学的复习提要

统计学的复习提要第一章数据与统计一、统计统计的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数据1、统计数据的四种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2、数据类型(依据四种不同的计量尺度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3、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普查: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利用样本调查的结果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3)统计报表:按照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4)重点调查:从总体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组织方式。

(5)典型调查:从总体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单位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第二章描述统计一、数据预处理1、数据审核包括准确性审核、全面性审核和及时性审核。

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剔除并修正差错。

2、数据筛选包括将不符合要求或存在明显错误的数据剔除;将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3、数据排序二、定性数据的图表分析1、频数分布(1)频数和频率(2)频数分布分类数据分组分类计算落入各组频数或频率频数分布顺序数据分组分类计算落入各组频数或频率(或者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频数分布2、图形表示主要有条形图、饼图和环形图等。

三、定量数据的图表分析1、定量数据分组(1)单变量分组单变量分组是把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数目较少的情况。

(2)组距分组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数值区间,每一个数值区间作为一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变量值较多或者连续型变量。

组距分组的步骤。

注意:分组过程中,为解决“不重”问题,采用“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对于开口组,如何确定首组的下限和末组的上限?以及如何计算组中值?2、频数分布的类型频数分布主要的三种类型,即钟形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1)钟形分布。

特征:中间大,两头小,即靠近中间变量值得频数多,两头的频数少。

统计复习提纲

统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1、总体(population )(必考)在普查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2、样本(sample )(必考)被抽取作为直接观察测量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3、概率(probability )某种事件或情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4、统计量(statistic ) 通过对样本观察测量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产生的统计指标值5、参数(parameter )指总体的统计指标6、误差(Error )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7、统计数据的分类(了解) 定性数据(二项分类和多项分类数据);定量数据8、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了解) 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第二章 数值变量的描述性统计1、集中趋势:平均数(average )一类用于描述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常用的平均数有:①算术均数(均数)(mean ) 一组已知性质相同的数值之和除以个数所得的商;对称性好的,近正态分布 ②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G )将n 个观察值X 的乘积再开n 次方所得的根;有数量级的,对数分布 ③中位数(median ,M ) 一组变量按大小排序,位置居中的那个数值;对称性差的,不限分布,正负偏态…… ④众数(mode )2、离散趋势:①极差(Range )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百分位数(percentile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分割成100等分,分割界限上的值就是百分位数 ③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 )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差,用Q 表示Q=75P —25P④方差(variance )离均差平方和的均数,表示平均离散情况⑤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方差的平方根,使得量纲与原量纲相同,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⑥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3、正态分布的特征(21P )4、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ized normal distribution )μ=0,σ=1条件下的正态分布,记为N (0,1)5、医学参考值(reference value )指正常人的各种生理、生化数据,组织或排泄物中各成分的含量,也称正常值6、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s 公式23P )正常人在生理生化数据等测定值的波动范围7、计算第三章 分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1、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观察对象发病危险度与低(无)暴露对象发病危险度的对比值2、优势(odds )某病患者(或非患者)中某因素存在比例与不存在比例的比值3、优势比(odds ratio ,OR )患者与非患者某因素优势的比值4、区分率与比率是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数和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总数之比,比分为构成比和相对比,构成比说明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相对比为两个有关指标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2、统计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规模、总数量的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结构、比例、强度等质方面的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又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和区别: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

指标一般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而标志值一般是经过测量、观察直接取得的。

标志一般不需要说明时间、地点、条件,但完整的指标必须说明时间、地点、条件等。

联系: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例如,某企业的工资总额是由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汇总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是指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不同表现。

2、变量:是指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不同表现。

变量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只能取整数的变量,如人数、企业数等;而连续变量是指可以在整数间插入小数的变量,如身高、资金等。

变量又可根据其所受因素影响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

四、流量与存量1、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测算的量。

如一定时期的产值、产量、销售额、收入、支出等;2、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或状态。

如一定时点的人口数、资产、负债、面积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调查(why)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向谁进行调查(who)调查对象=总体;调查单位=总体单位(项目的承担者);三、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调查什么(what)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何时调查和调查何时数据(when)五、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如何开展(how)调查组织分工、调查员选择(年龄、性别、经验)与培训、费用预算与宣传;六、选择调查方法:什么方法(which)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网络调查法等。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统计调查的五种组织形式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作用:可以用来搜集不宜用经常调查的全面准确的资料。

具体方式:自上而下的登记和自下而上的填报。

2、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比如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

3、重点调查:选择部分重点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典型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5、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推断总体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第三节统计分组一、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不同的类型组。

二、类别:1、按照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数量分组又分为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和组距式分组(适合于连续变量)】;2、按照分组标志的个数不同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

第四节分配数列一、组距数列的编制例:按百分制计分,某班40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如下: 89 88 76 99 74 60 82 60 89 86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95 92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84 85 56 81 77 73 65 66 83 63 79 70 (一)先按照数值大小排列56 59 60 60 63 65 65 66 67 70 72 73 74 76 77 77 78 79 79 79 81 82 82 83 84 84 85 86 87 88 89 89 92 93 94 95 97 98 99 99 (二)计算全距(R )R=最大值—最小值=99-56=43(三)确定组距(i )和组数(K )1、组数:一般应依据总体内部情况的定性分析来确定组数(K=5)2、组距:每个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

3、上限和下限:在组距数列中是用变量的一定范围代表一个组的,每个组的最大值称为组的上限,每个组的最小值称为组的下限。

4、组距和组数之间的关系:组数多,组距小;组数少,组距大。

(四)确定组限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

组距的上限、下限都齐全的叫闭口组;有上限缺下限,或有下限缺上限的叫开口组。

原则:“上组限不在内”1、闭口组:2、开口组:(七)计算累计次数:表示总体在某一标志水平以上或者以下的次数或者比率总和。

438.6105R i K ===≈2下限上限组中值+=2邻组组距下限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2邻组组距上限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累计次数分布的一个应用——洛伦兹曲线。

二、次数分布主要类型 (一)钟型分布(二)U型分布(三)J 型分布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一、概念: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国内生产总值、产品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

按反映内容分为:总体标志总量(某数量标志的总和)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个体的数量); 按时间状态分为:时期指标(流量):特点连续性、累加性、与时间长度直接相关; 时点指标(存量):特点间断性、不可累加性、与时间长度无直接相关性。

第二节 相对指标一、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值,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可以是绝对数之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之比。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1、计划完成相对数: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

一般用%表示。

f (a) 对称分布f (b) 左偏分布 f(c) 右偏分布 f f(b) 反J 型f(a) 正J 型 %100⨯=计划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2、结构相对数3、比例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类比相对数)5、动态相对数6、强度相对数第三节 平均指标一、概念:是对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数量标志的差异进行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是总体内各单位参差不齐的标志值的代表值,也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

二、算术平均数1、基本公式2、简单算术平均数:应用于未分组资料3、加权算术平均数:应用于分组资料三、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1、 简单调和平均数:(应用于未分组资料)%总体全部数值总体部分数值结构相对数100⨯=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数=)(x 总体标志总量 n x n x x x x n ∑=+++= 21kkk f f f f x f x f x f xf x ++++++==......212211∑∑xnx h 1∑=%另一总体同类指标值某总体某指标值比较相对数100⨯=%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动态相对数100⨯=同的总量指标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某一总量指标值强度相对数=平均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注:先将各变量值的倒数计算出来,再计算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再计算出这个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即得到调和平均数。

2、加权调和平均数:(应用于分组资料)( )四、几何平均数(对数平均数)适用于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变量数列。

1、简单几何平均数:(应用于未分组资料) 2、加权几何平均数:(应用于分组资料)五、众数 运用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六、中位数 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向下累计次数(推荐使用向上累计)找到相应数组,插值法计算中位数近似值: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备注:第四节 标志变动度一、概念: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差异程度的指标,又称标志变异度、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

x m m x h ∑∑=x m f =nnn Gxx x x x ∏=⋅⋅⋅⋅=21f f f f f f nf f Gxx x x x n n ∑∏=⋅⋅⋅⋅=+⋅⋅⋅++212121)(0M d X M L ⨯∆+∆∆+=2110d X M u⨯∆+∆∆-=2120)(e M df S f X M m m L e ⨯-∑+=-12/df S f X M mm U e ⨯-∑-=+12/次数中位数组以后组的累计次数中位数组以前组的累计中位数组的次数的下限、上限分别表示中位数所在组、→→→→+-11m m m U L S S f X X二、种类: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1、全距:又称“极差”,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2、四分位差:将一个变量数列分为四等分,形成三个分割点(Q1,Q2,Q3),这三个分割点的数值就称为四分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