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和传统医学的复兴,中医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中医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中医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中医医院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应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疗需求。
一般而言,中医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基础科室,同时还应设置针灸推拿科、中药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
科室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科室布局中医医院的科室布局应符合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便利的原则。
各科室之间要布局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协作。
同时,科室内部的布局也要符合医疗流程和患者就医习惯,提高就医效率。
3.设备设施三、中医医院科室管理1.医务人员管理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治疗理论和技术。
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质量管理3.信息化管理四、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医院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中医医院在科室建设和管理中常面临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应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
2.医务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有部分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医疗质量。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医疗服务管理不规范中医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医疗质量不稳定、医患矛盾等问题。
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稳定。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建设发展计划一、总则1、为指导和加强汨罗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制定本计划。
2、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五)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内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至少3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应具备中医(或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培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是为了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中医医院康复科,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而制定的。
本指南可以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在配备基本评定工具的同时,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以配备康复测评系统,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水平的设备。
有条件可配备手功能治疗设备、运动训练器等设备。
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技能培训,并具备执业资格。
在医师的指导下,他们负责具体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工作。
中医医院康复科的主任需要具备5年以上的康复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需要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需要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1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多功能抢救床、心脏除颤仪、呼吸球囊、呼吸机、抢救车、急救箱、牵引手术床、高频电刀、必备手术刀包、各类针具、敷料柜、器械柜、麻醉机、麻醉监护仪、紫外线灯、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下收下送密闭车、高压灭菌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冰箱。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人员配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人员部分)骨伤科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附件肝病人员队伍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南。
一、临床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应按照专业分科设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
科室规划应考虑到患者就诊需求和医务人员的专业分工,确保科室设置科学合理。
2.科室装修:科室装修应符合中医文化建筑风格,注重环境舒适和专业化设施的配备。
科室内部应具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3.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患者就诊数量和科室规模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人员配置要求科学合理,确保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管理制度: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流程、医疗质控、患者管理等方面。
科室管理应遵循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临床科室管理1.医疗质控:科室应建立医疗质控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2.患者管理:科室应注重患者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科室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就诊预约制度、患者宣教制度等,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就诊体验。
3.卫生环境:科室应注重卫生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科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和清洁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患沟通:科室应注重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倾听患者意见、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科研教育:科室应注重科研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科室应推动科研项目、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科室的学术发展和医疗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20个方剂组成)含方歌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20个方剂组成)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功效:凉血止血主治:治损伤所致呕吐血、咯血、创面渗血。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功效:攻下逐瘀主治:治跌扑损伤,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治附骨痈初期,开放性损伤创面感染初期.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4.四生丸〔《妇人良方》〕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地黄、生侧柏叶功效:凉血活血主治: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吐血或衄血.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功效:理气止痛主治:用于损伤后气滞疼痛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功效卓.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治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经脉闭塞疼痛.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6.11•【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1〕155号•【施行日期】2021.06.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1〕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1年6月11日附件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加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国家中医应急队伍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是指由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共同建设管理、统一指挥,参与重大及其他需要响应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救治的专业中医医疗队伍,是国家卫生应急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分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
第三条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原则,结合地域特点和突发事件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专业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成员(以下简称“队员”)平时承担所在单位日常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承担中医应急医疗救治任务。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骨伤科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床位在60张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当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中医骨科专科管理制度
中医骨科专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骨科专科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医骨科专科相关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医骨科专科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遵循医疗卫生服务伦理规范,并加强绩效管理,确保医疗质量。
第四条中医骨科专科应在医院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做好各项工作。
第五条中医骨科专科应密切关注国内外骨科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六条中医骨科专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第七条中医骨科专科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第八条中医骨科专科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第九条中医骨科专科应承担医院的规范化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第十条中医骨科专科管理层要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部沟通和团结,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第十一条中医骨科专科设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中级职称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护士13名。
第十二条主任医师负责中医骨科专科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负责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负责医疗安全的管理。
第十三条副主任医师协助主任医师工作,负责临床技术指导和医疗教学工作。
第十四条中级职称医师负责日常诊疗工作,负责对重大病例的会诊工作。
第十五条住院医师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病情观察,协助上级医师进行诊断治疗。
第十六条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协助医师进行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中医骨科专科设有门诊部、住院部、病房、手术室等临床部门。
第十八条门诊部负责患者的初诊、复诊工作。
第十九条住院部负责收治患者、进行住院治疗。
第二十条病房负责对患者的日常护理。
第二十一条手术室负责骨科手术和骨科手术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中医骨科专科设有医技科、护理部、后勤部等职能部门。
第二十三条医技科负责各项检查和检验工作。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
附件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 (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提升我科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促进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大力发展,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医院科室医生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符合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内科。
一、培训目标1、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及科室轮转定科后应熟练掌握各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我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并掌握科室常用方剂,掌握科室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技巧等基本技能。
2、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内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及业务培训,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有医学论文发表。
3、中医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科室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标准、内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抢救技术。
4、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习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专科中医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且有一项以上中医专科专病诊疗特长,在有条件时积极开展中医专科专病的诊断治疗研究及科研项目的开展,形成学术特色。
二、培训时间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为每年进行,由医务科确定相关的培训内容并组织实施。
学习方式:1、通过科内院内组织业务学习,跟师学习,查房会诊等学习方式。
2、外出进修,参加学习班等方式。
3、适时组织相应考核,检验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篇2]骨伤科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关于三级医师培训的要求:中医医院骨伤科医生应接受过中医骨伤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目录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目录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妇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妇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儿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眼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眼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肿瘤科常用方剂中药目录.............................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肛肠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针灸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针灸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针灸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推拿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医医院推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配备目录.................................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中医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手术、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应接受中医骨伤科专业训练,掌握中医学和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处理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掌握骨伤科主要疾病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2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常见骨伤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以上医师应当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使骨伤科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骨伤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医师岗位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重点培训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方法、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专科学习班、跟师学习、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专业特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跟师学习、出国考察培训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骨伤科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熟悉中医骨伤科学前沿和进展。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骨伤科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熟悉中医药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骨伤科中医护理常规和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骨伤科疾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是骨伤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中医治疗率、应用中医诊疗技术、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率、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常见、多发骨伤科疾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当能开展四肢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肩关节周围炎等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复杂骨折、复杂颈椎病及脊柱损伤、附骨痈(疽)、骨坏死、骨关节畸形、骨痿(骨质疏松症)等疑难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展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等医疗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治疗技术。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制定常见骨伤科疾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指南),诊疗方案应包括规范的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
难点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有解决的可能。
要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规范、指南)。
第二十八条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
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
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应在保持正骨手法、筋伤手法、外固定疗法、中药制剂、功能康复等现有传统特色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五、环境形象第三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和治疗方法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骨伤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骨伤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