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教学的时间长了,一些东西也有些淡漠了,所以对教师的行业标准也开始模糊,很高兴获得了这次培训指标,所以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与各位同仁的交流机会。
在仔细的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受:“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时代的理念。
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
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标准》从四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
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不仅仅服务教学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
第二,《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
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的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标准》突出以师能为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实践能力,即: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二是专业化水平,即: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三是专业能力,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第四,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标准》倡导终身学习,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先进理论。
即: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二是提高文化素养,即: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三是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即: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024年度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
2024年度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2.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将同一学校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从而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是()A.苏湖教法B.三舍法C.六等黜陟法D.积分法3.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心“同学们如何看待我?”傅老师处于()职业盛业阶段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自我价值D.关注学生阶段4.“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
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这个计划是()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教育总纲法D.汉堡协定5.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萵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冋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A.冲突论B.文凭理论C.结构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6.某研究者对5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最恰当的取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7.“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的观点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8.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9.为统一经学,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对儒经进行统一解释并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这部儒学经书的名称为()A.《熹平石经》B.《五经正义》C.《开成石经》D.《三经新义》10.“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过程’”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B.要素主义教育思潮C.存在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1.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且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的教育法案是()A.《费舍法案》B.《巴特勒教育法》C.《富尔法案》D.《巴尔福教育法》12.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A.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B.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C.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D.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13.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某同学特别注重单词运用情景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D.资源管理策略14.对于课程的定义,各类教育著作可谓见仁见智,其中一种定义认为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这种课程观点是()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学习经验C.课程即文化再生产D.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15.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A.军事教育B.音乐教育C.通识教育D.科学教育16.白居易在不同地方听到了同一种早莺的鸣叫,感受却不一样。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得基本内容教师专业标准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基本准则,就是教师专业化得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与全局性得作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有助于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得教师队伍。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得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与“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得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与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得专业性与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得态度与行为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与满足中学生得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得自主发展.(三)教育教学得态度与行为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得理念,将中学生得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得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得教育。
12、激发中学生得求知欲与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得氛围.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得思维习惯与适应社会得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与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与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五)教育知识19、掌握中学教育得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得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与特点。
孔子是全人类的伟大教育家
孔子是全人类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的科举制度,被誉为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之后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欧洲的考试制度乃至文官制度,就是从借鉴科举制而来。
而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则是从欧美传过来。
一直到现在,中国学校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仍然深受欧美影响。
因此,一部世界教育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要坚持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最美莫过多样化,我特别欣赏费孝通先生关于世界文明的那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国的教育,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应该彼此欣赏,彼此借鉴,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在和而不同中共同营造世界教育事业的百花园。
当代中国的教育,既要顺应世界潮流,也要坚持中国特色。
习近平主席有句话说得极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教育这双脚做出最合适的鞋。
怎样才算最合适?我的理解,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返本开新;另一方面,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办任何事情,都既要有具体操作,也要有顶层设计,既要有现实目标,又要有远大抱负。
超越阶段,激进冒进,只会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中国有两三千年崇文重教的传统,独生子女政策让崇文重教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急切。
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不充裕,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教育条件与老百姓的预期之间,有很大反差。
中国的优质学校承担的压力,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恨不得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能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招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明明知道很好,但不能实施。
比如小班制,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24人,好不好?当然好!可目前我们能实施吗?肯定不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苦闷。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题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题填空题:1、《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
3、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4、各地、各校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
5、《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三种教师专业标准。
6、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
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念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9、《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中学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10、中学教师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20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教师(2020)1号)。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内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与《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学教师就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得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得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得职业道德,掌握系统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就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得基本专业要求,就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得基本规范,就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得基本准则,就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得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与发挥中学生得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得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
(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得指导者与引路人.(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得经验与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得意识与能力,做终身学习得典范。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得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与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得中学教师队伍管理与督导机制。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中小学基础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培养的契合性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大学通识教育 的培养思路与 目标
科技信息
0教学研究0
S IN E&T C N L YIF R T O CE C E H O OG O MA I N N
21 年 01
第3 5期
中小学基础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培养的契合性分析
卢 静
( 城 市文化 路小 学 山东 诸
诸城
22 0 ) 6 2 0
【 要】 摘 长期 以来 , 通识教育只被认 为是 大学教 育的组成部分 。但 文 中通过 分析其存在的 问题与缺 陷后认为 : 通识教 育作 为亚里 士多德 “ 自由教 育” 思想的延伸 , 不能仅仅局 限于大学教 育, 而应 实现与 中小学基础教育在教学理念与培养 目 标上 的衔接与 契合 , 才能 以此建立 学生综 合 素质与健 全人格 培养的长效机 制。
3 中小 学基 础 教 育 与 大 学 通 识教 育 的契 合
如何解决 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呢? 将大学通识教育与中小学 基础教育衔接 . 实现两者在教育 目标上的契合无 疑是一条重要思路。 大学教育 中通识教育时间非常有限 . 想在如此短的时间 内达到理 想的教 育 目 . 标 就需要与 中小学基础教育结合 即在 中小学生 中同样 提倡通识教育 . 中小 学教育作为 大学 教育的基础 , 是学生 全面人格塑 造与整体素质提 高的关键 阶段之一 在《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1— 0 0 》 2 0 2 2 年1的义务教育部分中就提出 :注重品行培养 . 0 “ 激发学习兴趣 . 培育健康体 魄. 养成 良好习惯 。” 在高 中阶段教育 中又 提出 :高 中阶段 教育是学生个性形 成 、 “ 自主发展 的关 键时期 , 对提高 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 。 全面提高普通高 中学生综 合素质” 这些都 与大学通识教育所倡导 的目标 : 提高文化素养 、 促进 个性发 展 、 培养合格公 民等等方面是一致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l一 0 0 》 z o 22 年)更在战略 o 主题中提出 : 坚持全面发展。 面加强和改进德育 、 全 智育 、 体育 、 。 美育 坚持文 化知识学 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 、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全面发展 与个性发展 的统一 。加强体育 . 固树立 健康第一的思 牢 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 , 进学 生身心健康 、 促 体魄强健 、 意志坚强 ; 加强美育 , 培养学 生 良 的审美情趣 和人 文素养 强劳动教育 , 好 加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 热 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 、 生命教育 、 国防教育 、 可持续发展 教育。促进德 育 、 智育、 体育 、 美育有机融合 ,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使学 生成为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4 在这一战略 ] 主题下 . 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与通识教育 做倡导的 目 标也存着许 多相 同之处 这些也说明提高学生的全 面素质 与综合 能力培养是各 阶段教育都需要重视的 通识教育不 再拘泥于大学教育 . 而延伸至 中小学 教育 。 这就加强 了学生人文素养 培育的底蕴 . 长了综合学习能力培 养的时限 , 延 自然 也就有 利于学生 多学科知识 的积累 、 综合素质的培育 以及全面人格的 塑造 因此有学者就认为 :大学前 的基础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 的前提 “ 和启蒙 . 大学通识教育是大学前基础教育 的自然延续 、 深化和提高 , 是 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大学前的基础教育 主要是给学生传授基本 的知 识和技能 . 而大学通识教育则强 调通 过知识 的传授 . 养大学生的心 培 智, 发展其思维 . 提升其精神境界 。比如同是音乐教 育, 大学前基础教 育 中的音乐教 育 .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 的音乐知识讲授 . 如何识 像“ 谱” . 等 而大学通 识教育 中的音乐 教育虽然 也要求学生熟 悉一些基本 的音乐语言如节 奏 、 旋律与和谐 . 但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 乍在音乐的风 格、 结构与思想意识方面受到教育 . 即强调名曲欣 赏与感情熏 陶等 [ 5 1 因此 大学通识教育 只有与 中小学基础素质教育结合 . 才能更好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和全面人格 . 也有利于实现其“ 完人“ 培养 的最终
通识教育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通识教育通识为本,专识为末08-12-16 校方人员王冀生作者单位: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发表刊物:教育发展研究 2002-10-02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
1941年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精辟地指出:今人言教者,动称通与专之二原则。
故一则曰大学生应有通识,又应有专识,再则曰大学卒业之人应为一通才,亦应为一专家,故在大学期间之准备,应为通专并重。
此论固甚,然有不尽妥者,亦有未易行者。
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
此通专并重未为恰当之说也。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大学生应当通专结合,但通专不能并重,而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今天回味起60年前梅贻琦先生说的这段话,仍然是那么精辟、透彻、亲切和令人折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很强的指导性。
下面,着重从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识教育与全球化时代和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为什么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古典的自由教育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方面通识教育源于古典的自由教育,因为它继承了古典的自由教育注重理性的开发的教育理念,但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古典的自由教育,因为单纯的理性的开发已经不完全适合于工业经济时代,它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目标是把工业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以,哈佛大学明确地提出:在工业经济时代,教育广义地可被分为通识和专业两个部分。
通识教育一词不是指'一般的知识教育'这种空泛的涵义,也不是指给所有人的普及教育,它被用以指在学生整个教育中首先关注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的教育;相反,专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某一职业能力的教育。
201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题文档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题文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
3、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4、各地、各校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
5、《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三种教师专业标准。
6、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
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念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9、《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中学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10、中学教师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中学学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学学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策略引言:中学学科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形势,中学学科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其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中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困难与挑战之一:知识爆炸和信息过载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和信息过载已成为中学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挑战。
学科知识的不断扩充和更新,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挑战,而互联网的普及,则使得学生面临过多的信息,容易迷失在碎片化的知识中。
应对策略:1. 强化基础教育:中学学科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稳固的学科知识体系。
2. 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批判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应对信息过载的困扰。
3. 筛选和整合优质资源:教师和学校可通过精选和整合网络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一些有深度、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
二、困难与挑战之二:通识教育推动下的专业学科教育调整近年来,通识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推崇和重视。
然而,在推动通识教育的同时,中学学科教育面临调整和变革的挑战。
如何在保证通识教育的同时,保护学科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应对策略:1. 寻找学科与通识教育的融合点:在学科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元素,促进学科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性。
2. 加强学科教育的研究与创新:教师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科教育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学科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以保证学科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3. 加强师资培养:中学教师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科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困难与挑战之三:学生兴趣与学科选择的矛盾学生的兴趣与学科选择是中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在学科众多的情况下,学生面临很大的学科选择压力和困惑,而学科教育中的内容和考试制度也可能加大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限制。
通识教育概况
通识教育概况通识教育定义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顾名思义,通识教育的“通”,即通晓、明白;“识”,即智慧、见识。
通识教育旨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变得丰富起来。
词语起源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 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
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
在此之前,有人把general education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将liberal education 译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等。
发展历史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古代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
《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
《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
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
《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
2024年研究生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研究生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敢,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了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面显性功能B.负面显性功能C.正面隐性功能D.负面隐性功能2.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下列选项中,列入师范生“毕业要求”的是()A.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育人B.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教学C.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D.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创新3.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A.行为强化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4.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尊重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大学》。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上述各句中“教”字相同的含义是:A.反求诸己B.养子使作善C.以身垂范D.上施下效6.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7.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项的内容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综合,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A.专业理想的建立B.专业能力的完成C.专业知识的拓展D.专业自我的形成8.某研究团队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事件。
新教师培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标准样题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测试题之0 1一、填空题(25分)1、《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
3、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4、各地、各校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
5、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6、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念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9、《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中学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10、中学教师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有的人认为人大附中是一所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学校,是教育不均衡的罪魁祸首时,芝校长却派出最好的老师去无偿帮扶薄弱校。
她说她愿意做探索教育均衡的先行者。
对于培养人才,她有她独特的理解,她说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谋生的技能,也不能只停留在精神的境界,而更应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灵魂境界。
她说要为中国教育这双脚做出最合适的鞋。
当代教育既要顺应世界潮流,也要坚持中国特色孔子是全人类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的科举制度,被誉为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之后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欧洲的考试制度乃至文官制度,就是从借鉴科举制而来。
而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则是从欧美传过来。
一直到现在,中国学校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仍然深受欧美影响。
因此,一部世界教育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要坚持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最美莫过多样化,我特别欣赏费孝通先生关于世界文明的那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
各国的教育,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应该彼此欣赏,彼此借鉴,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在和而不同中共同营造世界教育事业的百花园。
当代中国的教育,既要顺应世界潮流,也要坚持中国特色。
主席有句话说得极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教育这双脚做出最合适的鞋。
怎样才算最合适?我的理解,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返本开新;另一方面,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办任何事情,都既要有具体操作,也要有顶层设计,既要有现实目标,又要有远大抱负。
超越阶段,激进冒进,只会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中国有两三千年崇文重教的传统,独生子女政策让崇文重教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急切。
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不充裕,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教育条件与老百姓的预期之间,有很大反差。
中国的优质学校承担的压力,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恨不得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能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招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明明知道很好,但不能实施。
比如小班制,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24人,好不好?当然好!可目前我们能实施吗?肯定不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苦闷。
如何化解这种苦闷?最有效的办法,是司马迁讲孔子的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心向往之,至关重要。
有些理念和办法,我们一时做不到没关系,关键是我们知道它是好理念好办法,我们目前的工作要尽最大努力向这种好理念好办法靠拢,要为将来实施这种好理念好办法创造条件。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这就是我们应有的状态。
坚持理想不动摇,直面现实不盲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徘徊,我们要做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者,人大附中近三十年的改革创新,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把握好两个度上,一个是速度,既要超前,又不脱离国情、不脱离现实;一个是力度,既保持革故鼎新的态势,又让教师、学生、家长、同行、主管部门和全社会能承受。
把握好这两个度真的很不容易,稍有闪失,就要出纰漏。
把握好这两个度,才能做教育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领跑者首先要领着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同时要时刻关注后面的人,既要给后面的人以压力,还要让后面的人使把劲就能跟上。
因缘际会,人大附中已成为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学,我们除了把自己的学校办好之外,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要在努力担当中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中,实现人大附中人的教育自觉、教育自信、教育自强。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凡事要立其大、取其上。
我们说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已讨论多年,我也讲过无数次。
但这样的话题就应该时时讲、处处讲、反复讲。
丰子恺先生在纪念他的老师弘一法师叔同时说,人活在世上,有三种生活: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灵魂的生活。
物质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精神的生活主要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灵魂的生活则是超越,是终极关怀,是心灵的净化和美化。
弘一法师的一生,生动地体现了这三个境界的递进和提升,因此,他的一生是完美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
今天,我们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停留于物质的境界,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欣赏文艺的法门,停留在精神的境界。
我们培养人,一定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灵魂境界,让他们有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
心态决定生态,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心理的和谐,哪来社会的和谐?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没有美丽心灵,又哪来美丽中国?说到底,教育事业就是灵魂事业,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我们在这一点上,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这些年,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层面,最多提高到精神的层面,而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灵魂的境界重视不够,这种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中学的任务就是给大学输送生源?答案是不!在给教育事业定位后,我们要给中学教育定位。
在高等教育已大众化的今天,中学教育的地位在下降。
民国时期,朱自清、叶圣、丰子恺、俞平伯、钱穆等等,无数顶级的学者和作家都做过中学教师,那时,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流动是无门槛的,这种状况在今天已无法想象。
今天,小学、中学、大学,中学只是教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中学的任务好像就是给大学输送生源。
这样的定位,对中学教育的伤害是致命的。
我一直认为,中学教育必须是独立完整的体系,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目标。
不这样,中学教育形不成大格局,做不了大文章,也不可能有大作为大成就。
中学毕业时,正好十八岁。
十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在古代是成人,那是人生中的大事,要举行隆重的“冠礼”,整套仪式之后,还要请德高望重的人给十八岁的成人在名之外起个字,十八岁成人后,名和字开始并用,名只有长辈才能叫,同辈后辈只能称其字。
十八岁成人,就开始受人尊敬了,当然,受人尊敬的前提是自重,要履行成人的义务、承担成人的责任。
十八岁在今天,则标志着可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开始具有公民的所有义务和权利。
由此可见,中学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人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合格公民的教育,是至为关键的教育。
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人,正是要在这一点自尊、自重、自警、自醒,自己先要对中学教育高看一眼,然后才能让全社会高看一眼。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人文情怀,在中学阶段完成公民教育,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这样的定位很重要,是基础性的。
方位确定了,才有方向的问题,才有方法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学安排,都要围绕这样的方位来进行。
学校以学为主,学习以通为贵。
这两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钱学森之问”,也就是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围绕“钱学森之问”人们不知写过多少篇文章,开过多少次研讨会。
其实,在“钱学森之问”之前,钱学森先生曾花费很多心血提倡通识教育,呼唤大成智慧。
通识教育和培养大师是一脉相承的。
通识教育是大师出现的基础,只要通识教育蔚然成风,大师出现才能水到渠成。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大多数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时代,出类拔萃、显山露水的人,基本上都是经过良好的通识教育、形成大成智慧的人。
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中学最适合通识教育,培养大成智慧的黄金期中学不像大学那样细分学科,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上全面发展。
在文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理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在中学是能够做到的。
错过了中学时代,一但进了大学,文理学科泾渭分明,壁垒森严,要搞通识教育,难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
因此,我们搞中学教学改革,讲提升中学办学质量,主攻方向就应该放在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大成智慧上。
也正是在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大成智慧上,我们可以有大的预期、大的作为。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比别的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更强调树立人的历史主体地位,都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当然面越广越好。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互动很重要。
互动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师生互动,这是最常见的,即大家常说的教学相长;二是同学之间互动,即大家常说的学学相长;三是教师之间互动,即大家常说的教教相长。
这三种互动,我们一直在努力运用,效果很好,今后还要不断加强。
我这里还要说两种新的互动,一种是学校要和家长互动,不管在什么时候办学、在什么地方办学,没有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教学效果都要打折扣,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背后不仅有父母,还有更上心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学校如果不能与他们保持良性互动,很多事寸步难行。
另一种是学校与社会互动,具体地讲,就是学校要通过新闻媒体这个桥梁和纽带,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办学环境。
对人大附中这样处在风口浪尖的名校来说,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与社会各界形成良性互动,事关重大,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今天一定要予以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
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上面说的都是宏观中观的问题,下面我想说微观的问题,也就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语境下,我们如何改革创新课堂教学。
思来想去,我觉得摆在第一位的,还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自学,既是自己学习,更是自主学习。
自己学习好理解,自主学习,是指在自己学习中有独立的思考。
相比之下,自主学习,是更重要的自学。
人的一生,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最长的在校跟着老师学习时间是二十二年,目前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三岁,由此可见,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有人预测,在中等发达国家,人人都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已经消亡了。
以后,文盲这个词,也许指的是那些离开学校后不能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的人。
进一步讲,即使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自学的东西也肯定比从老师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
再进一步讲,即使是听老师讲,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
因此,自学,才是学习的常态,才是学习的核心。
有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的人,肯定是自学能力强的人,这中间完全可以划等号。
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向下功夫,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这一点,过去很多人认识不够,现在应该大加强调、反复强调。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而且“问”是学问的发动机。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的。
创新人才,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而且是善于在众多问题中发现核心问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