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理论与实践1
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研究
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研究一、综合整治土地的目的和必要性土地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和利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土地的生产力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平,而土地的生产力保持和提高需要依靠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土地是必须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
具体来说,综合整治土地的目的在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并在全面协调各种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土地资源的品质,延长土地利用寿命。
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生产率,加快土地的自然恢复速度,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
整治城乡土地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居住条件,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改善生活水平。
3.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生产的重要动力源,土地的综合整治可以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4.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地增加生命周期内的总资源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对资源的压力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土地整治还可以在保障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
因此,综合整治土地是实现城市化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然要求。
二、综合整治土地的主要内容综合整治土地覆盖面广、涉及方面广泛,包括整治农村、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等领域,具体内容如下:1.整治农村整治农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生产力,实现农业大生产、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
综合整治土地的农村形式有:土地平整,清除乱堆垛、垃圾等杂物,修筑灌溉水渠,修建渔塘、鱼塘、荷塘等。
同时,会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农村路网、电力网络、通讯设施等。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效益
03
堵对土地利用的负面影响。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推行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经济手段,引导 企业和个人节约用地。
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维 护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
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用地效益
01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可持续发展。
02
智能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将更加智能化,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03
土地利用政策将更加完善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管和调控,促
进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政策建议和研究方向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 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 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0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逐
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
03
部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存在工业用地占比过高、
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不足等问题。
典型城市土地利用案例剖析
北京
作为首都,北京土地利用以公共 设施和住宅用地为主,商业用地 和工业用地相对较少。近年来, 北京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
推动土地利用技术创新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土地利 用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科技 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土地利 用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保护的协调
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可以说是土地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直接研究集约经营是粗放经营的对称,其概念最先来自农业。
集约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土地投入一定的劳动、资本和技术。
在土地经济研究领域,人们一致认为: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力、资金、技术、物质等投入的密集程度。
常见的土地集约度指标有:单位面积土地施肥量、单位面积土地用电量、单位面积土地农机拥有量、机播面积占农田比例、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等。
不过这里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显然还是针对农业土地集约利用而言的。
对土地集约利用规律研究在德国经济学家屠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就有提及。
屠能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同心圆布局原理,并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按土地区位地租高低即距离市场远近配置。
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
最直接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是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
著名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还认为: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显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
近几年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专题研究不多,相关的成果有: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到土地配置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对土地资产的配置,将城市土地资源潜力的挖潜与城市级差地租显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将城市土地增量扩张的发展模式转移到城市土地存量盘活模式上,将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土地利用产出效益结合起来,等等。
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2我 国城 市土地 利用 中存 在的 主要 问题 2 1城 市用地 扩张过快 规模 失控 城 市 规模 的扩 大 是城 市发 展 的重 要标 志 ,城市 对 土地 的 需求 ,本质 上 是 实现城 市经济和 社会 发展 目标 的需要 。我 国城 市化 水平在 最近 几年里 发生 了快速 的增长 ,1 9 9 6年 我 国城市 化水 平 ( 市人 口占总人 口比重) 3 . 8 城 为 O 4
和产 出率 , 改 善生 产 、 生 活条 件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过程 。通 过 土 地 整理 ,可 以把 “ ” 荒 山、 荒地 、荒 滩 )、“ ” 矿 企业 造 成 的废 弃 地 )、“ ” 荒 ( 废 ( 闲 ( 矿机 关单位 的 闲置地 ) 厂 的土 地充 分利 用起来 ,实现土 地 的再度 开发 利用 。 土 地 整理 带 给 经济 和 社会 的效 益 是 巨大 的 、无 法 估 量 的 。
1土地整 理是 实现 我国 土地 资料可 持续 利 用的根 本途 径 所谓 土 地整 理 ,就是 在一 定 的 区域 内 ,依 据土 地 利用 总 体规 划 或城 市 规划 所 确 定 的 目标 和 用 途 ,采 取 行 政 的、 经 济 的 、法 律 的 、 工 程技 术 的 等手 段 ,对 土地 利 用 现 状 进行 调 整 、改 造 、 综 合 治理 ,提 高 土 地利 用 率
%。到 2 0 0 4年达 到 4 . 6 1 7 % ,平 均每年 提 高 1 4 . 1个 百分 点 。而全 国城 市建 成 区每年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扩大 ,从 1 9 ~2 0 6 0 4年 城区 总面 积扩 大 为 9 l 1 2m,平均每 年扩 大 13 k 14 k 2 8 m,其中 2 0 0 3年扩 充的幅 度达 2 3 k 3 5m。据 气象 卫星 资料测算 分析 ,1 8  ̄1 9 年 ,全 国 3 个 特大城 市主 城区用 地规 96 9 6 1 模平 均增长 5 %,城 市用地 规模增 长 弹性系 数 为 2 2 O . 9,超 过合 理 限度 1 倍 以上 ,其他 中小城 市及 建制 镇 的规 模 扩 张就 更快 。 由此可 见 ,我 国城 市化 发展 走 的是粗 放 外延 式道 路 ,如不 及 时加 以纠正 ,将 对我 国 的耕 地安 全 带 来严重威胁 。 22 城市土 地利 用结构 不合 理空 间结构失 衡 . 城市建 设用地 空 间结构 失衡 是指 各类城 市建 设用地 比例关 系不恰 当 导致 城市用地 效益 低下 ,主要 体现在 工业用 地 比例过大 ,商服 业及 市政环 境用 地 比例过 小上 ,土地 的经济价 值没有 得到 充分 体现 。一般 而言 ,国外综 合性城 市建设用 地 的合理用地 结 构模 型 为 :工 业 1. 7 5 1 %、商 服业 1 %~2 、住 5 O 宅 2 %~2 %、交通 1 %~2 %、市政 l ~1 % 。 国外 城市 建设用 地构 0 5 8 0 O 2 与 成 的一般 水平相 比较 ,我 国城 市 工业用地 比重偏高 l 个 百分 点以上 ,住宅 、 0 商 服及交通 、 市政用地 偏低 5 1 个 百分 点 。失衡 的城 市用 地格局 严重 地制 ~ 0 约 了城市 投 资环境进 一步 改善 和地 产效 益 的发挥 。 23 闲置 土地 多集约度 低 城市土地 利用系 数 ( 城市建 设用地 面积与 城市 建成 区面积之 比) 和建筑 容 积率 ( 物总 面积 与建设用 地面 积之 比) 建筑 是评价城 市土 地利用 集约 度高低 的 2 重要 指标 。我 国城 市土 地利 用存 在的 问题主 要表 现在 闲置土 地 多和 高层 个 建筑 少 2个方 面 。 ( )我 国城 市建 设在追 求规模 扩张 时 ,忽 视 了城 市 的内涵挖 掘 ,建成 区 1 内空 闲地随 处可见 。据 调查 资料显 示 ,2 0 年 底 ,全 国城镇规 划范 围 内共 有 04 闲置土 地 7 0 0 O m ,空闲土 地 5 0 0 O m ,批 而未 供土地 1 5 3 . h 2 2 0 . h。 60.h2 3 3 3 3Ⅲ , 3 类土 地 总量 为 2 3 3 .3 m ,相 当于 现有 城镇 建设 用地 总量 的 7 8 。 6 33 h . ( ) 19 2 9 0年我 国城 市房屋 建筑 总面 积为 3 . 9× 1 8 2 0 3年增 至 97 0 m,2 0 10 9 × 1 82 4.1 0 m ,年均 增长 1 . %,远高 于城 市用地 的增长 速度 ,城 市容 积 02 率也相 应从 03 增 至 0 5 。尽管 我 国城市 的容积 率呈上 升趋 势 ,2 0 年 全 .1 .0 03 国60 6 个设市 城市建成 区平 均整 体容积 率达 0 5 ,但 城市 居住 区的容积 率 为 .0 仅 为 0 9 . ,而台湾 台北市 为 1 ~3 0 . ~1 2 .2 . ,香港 则高达 1 6 l , . ~ 0 纽约 商业 集 中地平 均为 1~ l,普通 商业 地也在 1 左 右 。 据我 国情况 ,城市整 体容 5 8 0 根 积 率可达 0 6 ,居住 区容积 率可 高达 1 8 ,还 有相 当程 度 的上升 空 问” .0 .0 。 2 4 单 位土 地产 出率 不 高。效益 不 佳 . 改革开放 以来 ,受投 入 资本主 体的多 元化驱 动和 非农建 设用地 产 出比较 利 益高 的影 响 ,2 世 纪 9 年 代初 各地 兴起 “ 发 区热 ”和 “ O O 开 房地产 热 ” ,形 成 建设用地 的需求 恶性 膨胀格 局 。 国各类 开发 区最 多时达 30 多个 ,占地 全 00 1 5万 k 。 . m 。然 而 ,绝 大多 数存 在 布局 分 散混 乱 、交通 不 便 、信 息 不畅 等 问题 ,无法形 成集 聚经济 效益 ,土地 利用 效率低 下 ,创 造 出的国 内生产 总值 远低 于发 达 国家水 平 。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一、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家、地区或特定范围内的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的规划过程。
它既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文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展开探讨。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1.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资源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其可持续利用理论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的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在土地规划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固有特性和可再生性,促进土地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2. 空间规划理论空间规划理论主要探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配和布局问题。
其中,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是空间规划理论中的重要分支。
通过研究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生态学原理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来进行,生态学原理的运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态系统分析和评价,可以科学地确定空间利用方式,合理规划生态保护区和环境保护红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1.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应加强城乡规划整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人居环境质量。
2.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动节约用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前提,因此需要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动节约用地。
具体做法包括鼓励土地多元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强度,以及推动城市更新和土地复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3.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国土空间规划应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位置,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保护区划。
通过严格控制生态破坏行为、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章
其内涵是: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 (城市)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 纯收益,将导致土地价格的空间差异,即处于市场附近的土地地租高,(为什 么?)--因为这里支付较低甚至无需支付产品运费,其结果是吸引各种经济及管 理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量就大增,地价就会相应地上升。 ②位置级差地租可用来作为控制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用来决定各种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人们可以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在中心区及附近郊区 收取较高的地价和使用费,以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保护近郊的绿地和高产 菜地;在远郊则收取较低的地价和使用费,以鼓励工业向远郊区发展,建立新 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
四、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 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 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 的工具。 1、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 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 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 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 律的制约。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 和环境破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当相互协调,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 处理得好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进化,反之,会恶化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失 调,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增长。 ○应当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才能走出困境,协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经 济的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意 ○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土地利用规划的外部效应○建立以生态经济理论 为指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规划过程。
它涉及到土地的空间分配、功能布局、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确保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
4. 灵活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保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
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等现象普遍存在,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和土地利用转型趋势,探讨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提出针对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同时探讨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的优化,旨在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相关问题,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土地利用转型的趋势及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对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土地利用的合理化与优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解决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问题,具体分析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和土地利用转型趋势,探讨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并提出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以及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的优化。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土地利用规划人才,我们开展了本次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实践地点选择本次实践教学地点选择在某县级市,该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实践内容安排(1)现场调研: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该市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和实施效果。
(2)资料收集:收集该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资料,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3)规划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和收集到的资料,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土地保护与利用等。
(4)规划方案评审:邀请相关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5)规划方案实施: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实践过程1. 现场调研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对该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走访村庄、企业、政府部门等,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在当地的实施情况。
调研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以下信息:(1)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等。
(2)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供应等。
(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土地利用率、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
2. 资料收集学生分组收集该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资料,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土地规划学_第二章_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1 土地地租理论
2 3 4 5 土地区位理论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原理 生态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地租地价理论
土地所有者
不占有土地 的生产者 剩余生产物 地租
绝对地租: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I: 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决定 级差地租II: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引起 垄断地租:因垄断优质土地、生产稀有产品并垄断产品价 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940,《经济区位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S. Dunn 地租函数: R=m (V-E) – mrs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贡献及应用:
区位论的鼻祖,“经济和社会科学中确立了空间思维 的第一人。” 微观空间:以农户或农村聚落为中心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贡献: 所应用的抽象和演绎的方法,以及所提出的理论体 系,为工业区位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是最小费用区位论的代表之一,与最大利润区位论 一同形成了区位研究的两大流派。 其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 指导意义。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货物的供给范围上限r、下限r’:
下限
上限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4个 65个 222个 325个 20600个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建制镇 非农人口 1.5 亿 市区非农人口 2.57亿
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世界上主要地区人 口城市化过程将基本完成 ,而 在这期 间建立 的城市发展模式对 以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将产 生
深 远 的影 响… 。
欧洲 ,而德 国的土地整理在欧洲最具代表性 。城市土 地整理是在既定 的城市空 间范 围内,按 照城 市发展规划 和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的要求 ,采 用一定 的措施和 手段 , 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改善城市用 地环境 ,提高城市 土地的利用率和经 济产 出率 ,提 高城市 的现代化水 平 , 以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的可持续发 展。城市土地 整理 的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 ,促进城市用地 的有序化 、集约化 ,提高土地 的经济承载能力和土地 收 益率。城市土地整理按 照近期效益和远景效益 、经济效
析 了我 国城 市 土地 利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阐述 了城 市土 地 整 理 的作 用 与功 能和 主要 模 式 。
关 键 词 :城 市 ; 土地 整 理 ;理论 ; 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1 3 3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3 (0 0 60 3 - 0 81 1 2 1 )0 -13 4 6 0
摘要 :城 市土地整理是 土地整理的重要 内容 ,是 实现城 市土地 理组织城 市土地利 用,使城市土地利 用方式 、结构和关 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目标 ,提 高城 市土地利用率和 产 出率 ,改善城 市生态环境的过程。 目前我 国城 市土地整理还处 于起步 阶段 。介绍 了城 市土地整理的 内涵,分
Absr c : Ur a a d c n oi ain i ey i otn , whc s a fe t e me s r o a he e a ra o a l ta t b n ln o s ld t sv r mp ra t o ih i n efci a u e t c iv e s n be, e ce t v i f in a d itn ieu e o r a a d rs u c s T e es n e i h rc s fra o a l ra iai g u b n ln s n n e sv s fu b n ln e o re . h se c st e p o e so e sn by o g nz tn r a a d u e, ma ig kn ub n l n s atr r a a d u e p t n, sr cu e a d r lt n hp a a tt h o ile o o c d v lp n o l , ic e sn h r a e tu t r n eai s i d p o t e s ca c n mi e eo me tg as n r a ig t e ub n o ln t iain a d up t ae, a d mp o ig h u b n c lgc l n i n n p o e s a d u i zto n o t u rt l n i rvn te r a e oo ia e vr me t r c s.Ho v r t e u b n a d o we e , h r a ln c n oiain i i a i t la h n a c tg . h o n tto fu b n ln o sld t n i ic se o s ld t n Chn s si tte ifn y sa e T e c n oain o r a a d c n oi ai sd s u s d, te p o lms o l o h rbe i r a a d u e i ia ae a ay e n u b n ln s n Chn r n z d, a d t ef n to sa d man p t r sa ei to u e . l n h u cin n i atn r n rd c d e Ke r s Ur a y wo d : b n; La d c n oiain; T e r ; P a t e n o s ld to h o y r ci c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㈠区位
区位就就是从空间得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 规模、结构得合理性。区位研究目得就是寻求地 理事物存在地域得内在规律。区位就是空间区域 得综合体,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 通地理区位。
㈡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
就是关于人类活动得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得相互关系得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区位对 土地利用方式得作用规律。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得基础理论
一、地域分异理论 二、 地租和地价理论 三、土地区位理论 四、土地持续利用理论 五、土地生态经济理论 六、人地协调理论 七、系统工程理论
一、地域分异规律
㈠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㈡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㈢地域分异规律在土地规划中得应用
㈠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就是自然经济综合体,构成土地得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水文、植被、地貌、地质等成自然地带性分布,各有各自 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使土地类型及其 利用也表现出地域分布特点。
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就是探讨区域差异性得规律,就是 地域性或区域性得核心内容。地理学认为地域性就就是同质 性问题和异质性问题。某一地理要素或若干地理要素结合,区 域内同质,区域间异质。换言之,地域分异就就是地区差异性。
二战以前,人们把区域理解为等质区域(区域内具有高度一致性); 战后,重视结节区域,结节区域内部存在一个或数个结节点(核 心),她们得辐射流联系着辐射区,结节区域就就是由不同等级、 不同层次得核心与其辐射区组成得。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可 用下图表示。
5、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地域分异规律决定土地资源特色内容,劳动地域分工 决定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内容。
二、地租和地价理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拥有广州、深圳、珠海等一系列大城市。
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和规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1.城市扩张对农田资源的压力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给周边的农田资源带来了压力。
大片的农田被开发成工业园区、居住区和商业中心,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业产出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土地利用不够高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不高。
有些地区存在空地、废弃厂房以及老旧住宅区,这些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城市土地的空置和浪费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
3.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够协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性存在问题。
有些城市规划与具体建设并没能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城市布局不均衡、交通拥堵等问题。
二、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对策1.推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解决土地利用不够高效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需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可以通过挖掘土地的潜力,利用废弃土地建设绿地、农田复垦等手段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土地利用政策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鼓励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2.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同发展为了提升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性,需要改进规划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同时,加强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此外,也要鼓励市民的参与,增加他们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意见投入,让城市规划更加符合市民的需求。
3.加强交通规划与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运行效率。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需要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工作。
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交通投入、改善道路网络,以及推广绿色出行等方式,提升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1. 基于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一原则贯穿于规划的整个过程,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2. 空间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规划要在区域尺度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均衡。
通过科学的空间分析和评估方法,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与定位,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 综合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行政管理因素之间进行综合协调。
要在整个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行政决策的多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协调各方利益。
4. 规划科学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模型研究等手段,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同时,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因素。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总结1. 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对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
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可以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统筹城乡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资源过度开发。
要实现城乡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衔接,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土地市场的调节功能。
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供应和交易方式,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激发各方的活力和创造力。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卢龙县为例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卢龙县为例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卢龙县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卢龙县土地利用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和介绍方法,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接下来,本文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卢龙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
这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卢龙县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结卢龙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的主要成果和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卢龙县等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卢龙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该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卢龙县土地利用现状,本研究对该县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总体来看,卢龙县土地利用结构以农业用地为主,耕地占比最大,其次是林地和园林。
这种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县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比重逐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
具体来看,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城南部和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林地主要分布在县城北部和东部地区,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
园林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南部和西部地区,那里的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果实质量的提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我在某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
本报告将对我所进行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1. 系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信息收集,掌握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2.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做出初步预测。
3. 提出土地利用优化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提出土地利用的优化建议,为当地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信息。
2. 数据整理和分析:收集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统计表格。
3. 文献调研:收集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文件、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土地利用的政策背景和相关研究成果。
四、实习过程和结果1. 实地调查我选择了市区附近的几个地块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和当地农民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和果园,其中以水田和菜地为主。
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农民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2. 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农田、果园、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2)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大部分地块的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3)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逐渐增加,这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书籍
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书籍中国土地政策是指国家在土地使用、管理和保护方面所实施的政策,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以及农民权益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是几本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经典书籍。
1.《中国土地法概论》(朱之栩著)《中国土地法概论》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土地法相关内容的书籍。
该书详细解析了中国土地法的形成过程、基本原则、权益保护措施等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土地政策及其制定、实施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研究》(李晓凡著)《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研究》是一本分析中国土地政策现状与问题的研究性著作。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土地政策改革的建议,对于了解当前土地政策存在的矛盾与不足,探讨改进土地利用和保护的途径具有指导意义。
3.《中国土地制度研究:理论与实践》(李同春著)《中国土地制度研究: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土地制度的专著。
该书主要从法律、经济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其对农村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土地保护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土地制度背后的机制与逻辑,提出了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4.《中国土地资源政策变迁与展望》(巩建强著)《中国土地资源政策变迁与展望》是一本对中国土地资源政策进行历史回顾的研究性著作。
书中详细追溯了中国土地资源政策的演变过程,从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到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政策调整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中国土地资源政策的历史变迁进行归纳总结,对未来土地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以上推荐的几本书籍从不同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土地政策的相关内容。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书籍,可以加深对中国土地政策的认识,为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决策、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划和探讨,其中土地利用规划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仅涉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涉及到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
本篇文章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探索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的基础性理论,它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和规律,是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城市土地类型学、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理论、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土地节约利用理论等。
城市土地类型学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基础,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和描述,为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城市土地类型主要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公共设施与绿地等几大类。
其中,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
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功能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理论成为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功能不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需要科学分析,以满足城市发展对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和服务。
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理论指出了如何通过土地的有效利用来支持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
目前,城市土地逐渐紧张,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实现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现有用地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空间利用强度等方式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是指通过有计划地控制城市扩张的规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方式进行土地节约和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探索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探索主要是面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解决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探索,应重点包括如何提高用地效率、推进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质量提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
暑期社会实践土地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土地调研报告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农用土地不断被征用,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因此,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定为“土地调研”,旨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利用状况,探讨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转让情况、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政策等;2. 探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农田保护不到位等;3. 分析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走访农村、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地农民和农村居民进行经济和社会状况的调查;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四、调研结果1. 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村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部分土地流转到城市建设用地,一部分被转为工业用地。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选择放弃耕种,转而外出打工,导致农田荒芜。
此外,一些规划不合理的农田经营方式也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在农村,土地被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过度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给农田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政府部门的监管和保护措施并不到位,导致乡村文化遗产和耕地资源受到破坏。
3. 可持续利用措施和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农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土地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土地问题的一些观点
观点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过去15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88%,而城市 建成区面积却扩大了1.4倍。 一些城镇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等同于城镇建设, 超越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热衷于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建设,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及标志性 建筑等。 耕地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出现巨大浪费,造成耕地流失问题,失 地农民问题,“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理论与实践 ---土地科学发展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
土地科学发展综述
土地科学: 土地科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形成、演化和管理 活动规律的科学。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土地科学研究正日益被社会各界 所重视。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有着强大的社会需求, 是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7、赫德《城市土地价格原理》一文,1924年发表, 最早专门研究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的文章。 8、道若和辛曼。1928年,在纽约合作出版《城市土 地经济学》一书,把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的分散研究汇 总,标志着土地经济学的分支--城市土地经济学的诞 生。 主要围绕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对城市土地 利用中的经济关系重视不够。 9、伊利和魏万尔(美国),1940年出版《土地经济 学》,把城市土地与生产、交换等经济关系联系起来。
首次探讨了城市郊区土地利用问题。为以后的城市土地利 用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前的研究还基本上没有深入到城市内部的土地经 济活动中去,大多依附于政治经济学。20世纪初期开始了 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 a. 当时城市化快速发展; b. 城市人口增长超过城市用地增长,城市土地稀缺; 6、美国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 年发表) a. 脱离政治经济学; b. 开始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承认和保护城市私有地产主、社会主义改造。 4、1958--1978年 大幅度调低地产税; 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 1973年,取消公地地租,形成国有土地无偿使用,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处于停止状态。 5、1978--改革开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土地有偿使用制;
土地科学发展综述
5、土地管理和政策研究获得长足进步 《中国土地管理总揽》,1992年出版 《当代中国的土地管理》,1998年出版 《中国土地管理研究》,2006年出版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效、问题及方向 征地制度改革思路、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思路、 宅基地管理改革思路、划拨用地改革思路等基 础理论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
土地科学发展综述
我国土地科学研究进展: 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我国学者发表与土 地有关的学术论文24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7000 多篇,被EI、SCI、ISTP、ISR世界四大检索系统 收录的国内有关土地论文300多篇。 有关土地科学的论文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国土地科学研究发表的论文总量不少,但学术 水平总体不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土地科学研究 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关土地问题的一些观点(文献摘录)
观点一: 在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资源、 环境三大基本要素中,土地资源处于基础地位。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观点二: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三要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键。
有关土地问题的一些观点
有关土地问题的一些观点
城市土地利用的快速扩展: 1984-2003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23.01%上升到 40.53%,年均增长0.88%;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 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提供的资料,同期我 国城市建设用地由8480.4km2,增至28971.9km2,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40%,年均增长率为12%。可 以说,城市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设用 地的扩展。
(二)中国 1、早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管子提出:“地者,政之本 也……”“地不平均和调,政不可正也……” 在这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有关土地的论述不胜枚举。 2、1920年代“地政研究会”,许多是关于城市的土地经 济问题。 a.介绍了西方城市土地经济研究。 b.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初期阶段。 3、1949--1958年 开征地产税和公地地租。
重新认识城市土地经济; 建立土地市场问题; 1983年.深圳、佛山、抚顺、广州等城市开征土地使用税 (费),试点; 之后,沿海城市开展房地产使用制度改革。 1982年,出版伊利和莫尔蒙斯合著《土地经济学原理》中 译本。 1989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中国 的土地问题,周诚主编《土地经济学》。
10、拉特克利夫(美国),1949年出版《城市土 地经济学》,构建了城市土地经济学较为完整的 学科体系。 11、哥德拜格和钦朗,1984年版《城市土地经济 学》,走向成熟 社会学家、地理学家: ①伯吉斯,1923年,同心圆模式; ②霍伊特,1939年,扇形理论; ③哈里斯· 乌尔曼,多核心理论(1954年)。
2、英国,亚当· 斯密,18世纪中叶,发现了绝对地 租的存在。 3、英国大卫· 李嘉图,18世纪后期,运用劳动价值 论对级差地租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研究。 4、马克思、恩格斯 批判与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创立了科学的 地租理论。 5、19世纪初期 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冯· 杜能, 1826年提出《孤立 国》,以城镇为 中心围绕其安排乡村土地利用的 同心圆理论模式。
观点三: 建立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涉 及到水、土地、能源等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节 水技术、节能技术等开发比较成熟,但节地技术 尚处于探索阶段。 观点四:我国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社会转型和 体制转轨加快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是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约束加大,人地关系 矛盾紧张,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 “矛盾 凸显期”,既要严格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和生态 安全,又要保证建设用地的可持续供给,不对社 会经济发展构成明显制约。
苏、锡、常地区1990-2000年城市的扩展
棕色:城镇覆盖
1990年
蓝色:水体
2000年
目前国家土地政策的动态
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明确从信贷投放和 土地供给两个环节控制投资规模。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 一是建设用地总量。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 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 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 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于禁止性项目, 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 三是确定不同区域的供地政策,引导产业区域合理布 局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
(1)就业(办公)模型(办公用地分布模型)wilson, 1969 ∑ Tij = Ei j
∑ Tij = Ej i
∑∑Tij Cij = C i j
(约束条件、交通成本最小化)
Tij-i与j两地的客流量(上下班流量)。 Ei-i地就业量。 Ej-j地就业量。 Cij-i与j地的平均交通成本系数(人均交通成本)。 C-系统中的总交通成本。 i地、j地的就业量确定后,可以确定办公用地的分布。
各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统计图 1200 1000 800
数量
600 400 2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1995-2005年国内发表与土地有关的核心期刊论文
土地科学发展综述
1、土地调控的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土地可以作为参与宏观调控的基本工具之一, 通过控制供地规模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土地调控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制度创新。 如何科学地界定土地宏观调控的对象、目标、 任务、机制和方法,土地宏观调控的地位、功 能及其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值得进 一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外:美国土地利用研究,伊利诺伊大学、林肯 土地政策研究所; 英国:University of Reading。 中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 土地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型 1、土地利用模型概述 (1)土地利用模型分类(classfication) Descriptive models描述性模型(过去、现在) Predictive models预测性模型(未来) Explorative models 理 解 性 模 型 ( 内 部 动 力 机 制)、证明testing Planning or decision models工具性模型
③Identification of variables and Omitting Some less important relevant Variables ④Chan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线性关系(linear)Y=a+bx;非线性关系(non-Linear) (Y=bxx) ⑤Formation of the model (3)土地利用模型中的几个问题 models could not provide all the answers a.模型的灵活性问题 变量越多、细节越多、越不灵活
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基础 与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