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最新8 红楼春趣【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把握语言特点。

2.理解词语“斜阳映照,与花成影”,感悟自然美。

3.熟记古文“关雎”中的每一个汉字及完成古文拼音。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性阅读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感性认知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文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8红楼春趣》的主题和情感。

2.熟练朗读文中的诗句,感悟其中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含蓄和深刻之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学意蕴。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联想到春天的美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8红楼春趣》的主题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 诗句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诗句,体验语言之美,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8红楼春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热爱。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为线索,描绘了贾宝玉的率真、林黛玉的聪明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时,课文还通过描述大观园里的其他人物的活泼可爱,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参差不齐,对文中一些古代风俗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对文中一些古代风俗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进行表达和复述。

4.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重点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红楼春趣》的教材和课件。

2.板书内容:重点词语、成语和句子。

3.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的内容和重点。

第三步:词语、成语学习1.教师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分组进行词语和成语的练习和应用。

第四步:课文理解1.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综合运用1.学生进行课文小结或复述,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编写类似课文情景的小故事或文章,培养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成语。

2.仿写一个与《红楼春趣》相关的小故事或文章。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红楼春趣》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第8课,主要讲述了《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及背景。

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趣。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领悟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生活场景而展现的意境。

3.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意境的理解和体味;•学生表达对文本的个人感悟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春趣》的故事内容;•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的意境。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与春天相关的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美好情感)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中描写的春天生活场景,感受作者所展现的意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绘春天景色等,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春天、课文及文学欣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题、小测验、学生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写春天的感受日记等,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能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的词汇和句型。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词,提高字词辨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红楼春趣》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熟练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红楼春趣》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个人感受。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课文《红楼春趣》,激发学生兴趣。

2.主体活动(25分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段落。

3.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课堂讨论(10分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情景再现(15分钟)–分角色模拟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课文默写(10分钟)–让学生将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默写,检验记忆和理解能力。

4.课堂讨论(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主题或思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红楼春趣》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青春的朝气。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并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青春的朝气,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然后,老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和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少年的快乐时光。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红楼人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懂得快乐生活的真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典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对红楼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文学习。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红楼人物图片等。

2.教材:准备课文《红楼春趣》及相关资料。

3.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楼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红楼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家族生活。课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感。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式较为复杂,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定要求。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红楼春趣》,知道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以及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感。”
七、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活动的作文。
14.呈现(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
15.操练(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课文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
20.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包括课文标题、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针对以上教案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8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

本节课的生字词较多,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特殊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如“宝玉、黛玉、风筝”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句子结构: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句子结构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色、风筝等。

3.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音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然后引入课文《红楼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如“宝玉、黛玉、风筝”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展现了宝玉和黛玉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某些风俗习惯。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文中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理解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者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课文录音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或老师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游戏,如卡片游戏、接龙等,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中心,描绘了他们在春天里放风筝、赏花、吟诗作赋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贾府豪门的奢华生活以及青年们的浪漫情怀。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封建礼教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人物的浪漫情怀,体会文中描绘的春天美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理解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人物关系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展示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人物关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b.文中的场景有哪些?它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美景?c.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吗?为什么?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文所涉及的封建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风筝这一传统民俗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便捷”、“繁盛”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大家族的繁荣与衰落,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封建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对风筝这一传统民俗的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人物关系等,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2.风筝图片:收集各种风筝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风筝的传统文化。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才情、风情和春日的美景。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丰富,富有想象力。

同时,本文还是红楼梦的一部分,对于了解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和人物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红楼人物的复杂关系和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要注重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红楼人物的才情和风情,欣赏春日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对红楼人物的复杂关系和课文中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红楼梦的背景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b.提问:同学们对红楼梦有什么了解?红楼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c.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关系,为学生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a.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b.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c.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a.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为线索,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开朗和纯真浪漫,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某些面貌。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红楼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学生对其中的某些人物和情节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他们体会课文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红楼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关系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与红楼人物相关的事物,如风筝、红楼梦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红楼人物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8红楼春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语气、情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

如:“宝玉看着他们,一个是这样的活泼开朗,一个是那样的纯真浪漫,心里暗暗地喜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大观园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度过春天的时光?学生进行想象,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让大家一起分享。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红楼春趣》,理解文中文字的含义;2.能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4.能理解《红楼梦》中的一些关键情节;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红楼春趣》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生词的意义;3.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基本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红楼春趣》中比较复杂的意境;2.对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进行简要回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了解《红楼梦》中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该小说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2.师生共同欣赏课文《红楼春趣》的诗句和图画,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3.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第二课时1.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并默写课文《红楼春趣》中的重点句子。

2.学生主动探讨课文中难懂的生词,教师进行解释并举例。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

4.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含义。

第三课时1.教师总结前两次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结构和主题。

2.学生分组进行铭心课文,表演《红楼春趣》的内容。

3.完成《红楼春趣》课文的背诵,进行朗读评比。

4.学生写感想和体会,对这次课文的学习进行反思。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红楼春趣》这篇课文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他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更好地领悟文学之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一. 教材分析《8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中心,描绘了他们在红楼春天的趣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红楼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对红楼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世界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的理解,如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红楼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注释5.创作纸和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隐含的文化内涵;2.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红楼春趣》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3.辅助教材:相关的古典文学资料和评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楼春趣》的背景和相关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文本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红楼春趣》,并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帮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主题。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春趣》中的内容,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红楼春趣》的读后感或故事改编,评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本文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学生可能对其中一些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笑、聚、散”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向往;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欣赏文学作品;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4.相关文学作品: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观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理解《红楼梦》中经典文句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表演课文,体验红楼春趣。

二、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红楼春趣》并理解课文中的经典文句。

3.朗读表演《红楼春趣》课文。

三、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课文《红楼春趣》中的经典文句。

四、教学难点1.理解《红楼春趣》中的意境。

2.通过朗读表演课文,感受红楼春趣。

五、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学习理解课文。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在《红楼春趣》的文学世界中。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导学: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兴趣。

3.分组阅读:将学生分组阅读《红楼春趣》,理解课文中的经典文句。

4.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境和精髓,展示各组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红楼春趣》,体验红楼春趣的美好。

3.组织评比:组织评比最佳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动力。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朗读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表演是否传达出《红楼春趣》的意境。

3.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红楼梦相关的文学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作属于自己的红楼系列故事。

3.观看与红楼梦相关的戏剧作品或电影,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是《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红楼春趣》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事件经过。

三、教学内容在该单元教学中,主要围绕《红楼春趣》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红楼春趣》的背景介绍。

2. 文本阅读与解析。

3. 人物形象分析。

4. 事件经过剖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阅读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导入《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

2.整体阅读《红楼春趣》,了解故事大意。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与事件分析1.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呈现。

2.细读文本,解析关键事件的发展经过。

第三课时:启发式讨论与思考1.小组间分享对于文中主题的理解。

2.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课时:文学欣赏与感悟1.分段朗读部分文字,感受文字之美。

2.讲解作者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创作初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有无展示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

六、拓展延伸1.建议学生可以阅读更多古典文学作品,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

2.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以上为《红楼春趣》教学设计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

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

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

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1)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动作)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3)教师小结: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果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大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并在书上做批
注。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自然段
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示例1: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

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宝玉喜欢美人,关爱女性)示例2: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课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再取一个来放罢。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7.《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

《红楼梦》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来读课文,交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抓住对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