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二上册第一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推荐.doc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8.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9.“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高二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二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必修)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西周下列四种人中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的是()A.商朝末年的贵族B.商朝末年的平民C.攻打纣王的功臣D.西周王族成员,2.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与秦始皇哪一活动有关()A、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B、皇帝制度C、焚书坑儒,杀人如麻D、确立虎符制3.秦朝设置的下列中央机构具有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B. 太尉C.御史大夫D. 六部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理由是()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叫“刘罗锅”B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了C 没有刘墉这个人D 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5.使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6.下列列强侵华事件和罪行中,有日本参与的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九一八事变④七三一部队用活人作实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为抗击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再次实现了合作,并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请问在这次战争中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是()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8.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是在1992年 B.达成“九二共识”的是海协会和海基会C.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9.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A.参加亚非会议B.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建交10.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C.欧盟D.上海合作组织。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编写说明一、考查范围、目标、题型、功能内容: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目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的本模块领域的课程三维目标。
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呈现方式: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功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试题素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教版、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教材、山东省历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多版本教学辅导材料、考试杂志、学科教学杂志等各种资料。
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查的侧重点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结构:第一卷,60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内容涵盖所有单元每一课的内容。
第二卷2道大题,每题20分,主要设计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等重点内容。
各项考查目标与题目对应关系:选择题中的一部分重在考察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一部分侧重学科能力考查。
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科能力,重在知识的迁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在新情境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史料等创设一定的新情景、取材多样,考察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难度要求易、中、难题目分值比例为6:2:2。
估计试题难度系数为0.68-0.78。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C.调节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3.西汉时,“大一统”概念的核心含义是A.到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疆域的大统一B.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展而形成的C.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的一种思想主张D.皇权神授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所有臣民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反映的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儒家思想是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思想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3.2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岳麓秦简》记载:“廿六年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
制(皇帝)曰:可。
”《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大风,几不得渡。
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现象B.国家组织能力提高C.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D.皇权缺乏有效制约2.战国时,李悝变法推行过两项主要措施:一是“务尽地力”,重新划分土地,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平余法”,按年成丰歉和灾情大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收放政策,因此“虽遇饥蚀水旱,余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
这些措施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不利于封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D.打击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3.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
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
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
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
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3)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仁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人起于关中、社会经济较落后,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商代时已是文明发达区域,所谓“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
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实行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先代贵族和商朝遗民的统治,故选A。
宗法制调整的是贵族内部的继承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世袭制开创于夏启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与武王灭商不符,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紧紧抓住材料中“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并结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背景作出判断。
2.我国古代“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形成一种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
这种“格局”A. 形成于我国商周时期B. 得益于井田制的推行C. 体现生产者生活富足D. 呈现自给自足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经济形态为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故选D。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史实错误排除;小农经济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排除B项;生产者生活富足与材料无关,且小农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者并不一定都生活富足,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更为常见,排除C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小农经济特点的正确掌握,并且要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
3.宋朝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选人“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
真庙(指真宗赵恒)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他描述的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知,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北宋时开始实行糊名法,故选D。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A.“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B.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2.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
(樊树志《晚明史》)由此判断,牙行A.对市镇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面性B.是操纵市镇经济的地方黑恶势力C.属于官方管理工商业的职能部门D.与商帮活动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3.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
”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C.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4.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
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际上受到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的内容。
从材料中“家,国,天下”可以看出其修身的顺序与分封顺序正好相反,体现了个人不断攀升的过程,D项中郡县制尽管也是国家管理地方制度但郡,县名称明显不同于家,国,天下。
王位世袭与宗法制亦各有其侧重,与题意不复。
如上所述,不复赘述。
考点:分封制的内容。
评点:该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对政治的态度与道家和法家的不同,儒家的入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对后世各家产生深远影响,它是现今关注家国大事的理论的渊源。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B项错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主张的社会蓝图是恢复周礼,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C项错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材料体现了A. “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B.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 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D. 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体现的是在治理国家时要注意国家的节俭开支,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节俭,而不是德治,也不是无为,排除AB;材料强调治理国家要节俭,并非加强专制集权,排除C.2.“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
”秦汉以来,“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周身流转”,最早得益于A.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B.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并结合材料中的“秦汉以降”的时间,可得知,儒家思想中蕴含着民本思想,而其能够“周身流转”主要是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统治者极其重视,故C正确。
“民贵君轻”理念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并没有成功实践,排除A项;法家思想并没有违背潮流,只是在汉代融入了儒学之中,且法家思想与材料的主旨也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士人群体对君主专制的看法,且士人群体反对君主专制的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3.吕思勉认为:“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那就无怪其要迭遭外侮了。
”作者意在强调A. 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B. 理学本身有内省性和收敛性C. 理学导致了宋代的内外交困D. 理学造成宋代科技的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可知材料强调宋代的理学具有不断的自我反省,及收敛性,而不具有扩张竞争性。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共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
”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无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下列与甲骨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载唤醒世界文学记忆C.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形成完整体系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2.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
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谜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公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成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
梨洲(黄宗羲)货民之古义,不舍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
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译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思想观点主张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片信息不符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可知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3)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答案】D【解析】【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儒家提倡“仁”“礼”,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2.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
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
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
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
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D. 道、法、儒、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 汉武帝时,将全国除京师直辖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又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
汉朝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A. 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 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C. 意在强化官僚队伍效能D. 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2. 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河北邢窑、河南黄冶窑、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是其典型代表。
宋元时期,广州、潮州、惠州、雷州、德化、晋江、福州等地制瓷窑场迅速增加,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当时广东、福建两省制瓷窑场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 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D.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3. 明朝正德以前,法令只允许有官衔品级的达官贵族设立祠堂祭祀祖先,平民百姓建祠堂是不合法的。
嘉靖时期,才正式允许庶民修建祠堂,民间修葺祠堂之风开始兴盛起来。
这一政策的转变旨在()A. 发挥民间宗族治理功能B. 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C. 打击贵族强化中央权力D. 弥补中央集权统治的不足4. 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纤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
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
这反映了清代漕运()A. 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 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C. 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距D. 影响了大众出行方式5. 1912年9月11日,黄兴在前清皇族欢迎会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
这一演讲意在表达()A. 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B. 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C. 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D. 实行三权分立制的主张6. 图1和图2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木刻画,可以用来说明()A.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B. 土地问题开始受到重视C. 艺术创作风格的转变D. 艺术主题反映时代特征7.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
山东省枣庄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2024.1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留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
这种观念有利于A.消退民族冲突 B.促进边疆开发 C.加强君主专制 D.强化民族认同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留意对私产的爱护C.社会阶级冲突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3.宋代一些史家指责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提倡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
”这种观点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 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 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4.“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这段材料反映的状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缘由A.青苗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5.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巾,各种神祗特别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
这表明民间信仰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调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6.右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7.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
山东省枣庄市2023年高二上半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有学者指出: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C.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D.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和推广【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方面的飞跃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进步,突出代表是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出现了铁农具,B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其不是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并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高产作物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选择题汉顺帝时期,左雄提议儒生出身的孝廉需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而后才能量才才录用。
这些建议提出之后遭到不少大臣的极力反对,但由于顺帝的支持得到了充分落实,这一措施的推行利于A.提高官员才学修养B.打破士族的特权垄断C.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推动科举制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儒生出身的孝廉需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而后才能量才才录用”可以看出,政府对官员进行考试选拔,并进任用前的考核,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才学素养,A正确;B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当时没有科举制,排除D。
选择题北魏在平定中原后,政府把人民迁移到平城周边并分给他们土地,实行“计口授田”;太武帝时期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孝文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得到土地后,向国家交纳赋税。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C.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北魏政权进入中原后,迁民平城,分给他们土地,到太武帝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再到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反映出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B项正确;材料与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C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确立,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共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
”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8.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9.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概禁绝外商华贸易B.使中国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10.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
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约2倍,原因主要是A.殖民掠夺导致了价格革命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奴隶贸易11.16世纪,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等不断地流入欧洲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汽船的出现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13.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
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
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4.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15.《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16.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生出国学习D.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7.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A.开平煤矿B.江南制造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D.继昌隆缫丝厂18.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19.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
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20.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侵入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重压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21.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形容最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D.无可奈何花落去23.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中心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5.人民公社运动开始后,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此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26.“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8.“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
”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9.1983年12月l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我国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30.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31.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3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装、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33.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34.每晚7点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A.传播资讯的功能B.媒体功能C.娱乐功能D.购物功能3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37、38题均为10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
(5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B点对应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
(5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