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农业概述
台湾农业
引言农业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衣食来源。
农业作为提供食物、衣料的生产部门,无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的国家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农业在两岸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两岸的共同目标。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积极促进两岸的农业技术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大陆对台湾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使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有效的结合,不仅对提升两岸农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会为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注入活力。
大陆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和优越,这些都为台湾的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一章台湾农业概述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坐落在东经119º18´03〞,北纬20º45´25〞至25º56´30〞的区域内。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台湾2/3以上是高山和丘陵,平原不到1/3,农业总耕种地面积为89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1/4,其中水田47.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53.6%;旱地面积41.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4%。
另有林地面积18.6万公顷。
畜牧用地1.4万公顷,渔场养殖面积7.6公顷。
台湾实行土地私有化,全岛无农业税,农业用电用水优惠。
水稻实行全程机械作业,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水平高,台湾水果和种苗享誉全球。
台湾的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高,仅占4%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达到400多万人。
台湾农业农户总数超过80万户,占总人口数的18.97%。
农业就业人口近9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48%;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
50余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
①1.1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1)种植业发展现状。
台湾的主要农作物为稻、麦、豆、薯、花生等。
台湾农业
第一次接触台湾这个名词大概是在初中的地理书上,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了解台湾农业就是在老师的这个课堂上。
学习过就难免会进行比较,虽然我也只是跟着老师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但是确实发现了大陆农业与台湾农业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和较大的差距,当然,这中间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台湾农业对大陆发展现代化农业还是有很多有益的启示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处理不好农业问题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对比于台湾农业,大陆农业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第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差。
中国人口众多,以有限的土地、江河、森林等农业基础养活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这必然导致了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重量不重质。
近些年来,虽然不少地区农业产品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形成了一些优质品牌。
但这毕竟是小范围的,与美国等农业强国相比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中国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农产品分布不均。
第三,农业生产采用小农业耕作方式,成本高、效率低。
施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属于典型的小农业耕作方式,很难进行规模生产,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农产品人均产量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处理不好农业问题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十五”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对比于台湾农业,大陆农业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第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差。
中国人口众多,以有限的土地、森林等农业资源养活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这必然导致了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重量不重质。
近些年来,虽然不少地区农业产品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形成了一些优质品牌。
但这毕竟是小范围的,与美国等农业强国相比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中国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概述: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小型岛屿,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并在农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农业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兼顾农业产出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方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现状:1. 农业资源分布:台湾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土壤质量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2. 农业结构:台湾地区农业结构多样化,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
生态农业在水稻和有机蔬菜种植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3. 生态农业政策: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生态农业认证:台湾地区设立了生态农业认证机构,为农民提供认证服务,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优势:1. 环境友好: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农产品品质高:生态农业采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和化肥,农产品品质较高,更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3. 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生态农产品,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
4. 提供农民收入: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四、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压力:台湾地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需要更多耕地,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
2. 农业技术水平不均:台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不均衡,部分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
台湾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目前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台湾的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加,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台湾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他们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如智能农业、水培技术和生物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
在市场方面,台湾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政府通过改善农产品包装和营销策略,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台湾也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寻找新的出口机会,扩大农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
另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限制,台湾农业也在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政府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农作物种植轮作等措施,以保护土壤和水源资源。
同时,政府还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总的来说,台湾农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
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将使台湾农业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迎来新的机遇。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_湖南省赴台湾农业考察团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_湖南省赴台湾农业考察团台湾农业考察报告一、前言2019年3月,湖南省赴台湾农业考察团在省农业农村厅的组织下赴台考察,通过一周的实地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台湾的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主要从台湾农业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台湾农业概述台湾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61年开始实行农业现代化计划,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如今,台湾的农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智能化、专业化时代,农民的素质、科技水平、经营方式均有了明显提高。
1.产业特点台湾农业的产业特点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而精:台湾土地资源较为紧缺,农村聚落分布密集,但土地规模非常有限,平均每位农户拥有不到1公顷的土地,因此许多农民进行精细化经营,通过协作社等组织形式,发挥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条。
(2)科技先进:台湾农业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其所具备的工业技术、航空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可完全融入农业当中,形成高科技辅助农业的特点。
(3)品种齐全:台湾相对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供水充足,因此商品种类极其丰富,茶、花、水果、蔬菜和种植药材等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2.农业科技创新台湾农业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农民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生物科技,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通过生推床技术、棚架式栽植技术、防虫网套袋技术等方法,可以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收益。
另外,台湾的辅助种植技术、水控技术、生物防治和营养生态平衡技术等也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平。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台湾农业支持政策比较完善,政府不断加大投资,重点推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并推行了多种农业重组项目。
农作物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取代了单一栽培模式,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农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
4.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已经远远超出了食物本身这一范畴,为此,台湾目前正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业深度发展。
台湾省的农业特征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46.7
155.8 136.3 18
14.2 13.4 14.4 14.3 13.2
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农业特征
台湾种植业过去主要生产水稻,现在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茶叶、甘蔗成为台湾的主要农产品,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 适合这些农产品的种植。台湾的主要农产品集中分布在沿 海平原地区和低缓丘陵区。台湾的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也 较发达。 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 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其它农业部门内部结
44.0
49.2 47.7 45.2 43.5 42.0
15.0
19.1 21.5 17.7 14.0 13.5
87.5
65.1 72.1 70.7 61.3 66.5
1.9
1.9 1.8 1.7 1.7 1.7
5.4
7.2 5.2 5.5 5.7 6.5
14.9
21.4 24.2 20.8 17.3 28.8
(1)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农 产品,议一议,这些农产品
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说出台湾岛主要农产 品的分布规律,议一议,农 产品分布规律与当地自然地 理环境有何关系。 (3)除了种植业外,台湾 还有哪些农业部门也较发达?
阅读台湾近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和课文相关部分,归纳台湾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议一 议,台湾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台湾农产品
台湾农产品台湾农产品引言台湾是一个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台湾农产品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台湾的农业发展背景,以及台湾农产品的种类、特点和市场销售情况。
台湾的农业发展背景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台湾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断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台湾农业以果树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台湾农产品的种类1. 水果台湾的水果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凤梨、芒果、荔枝、柚子等最为著名。
台湾的水果因为其甜美可口和口感细腻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台湾还有热带水果如葡萄柚、番石榴和蓝莓等。
2. 耕作农产品台湾的耕作农产品主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
稻米是台湾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台湾的稻米质量优良,口感糯而有弹性,是台湾人日常主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3. 蔬菜台湾蔬菜种类繁多,其中以青蒜、空心菜、茄子、西兰花等最为常见。
台湾蔬菜以新鲜、绿色、无农药污染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 畜牧业产品台湾的畜牧业产品主要包括猪肉、牛肉、禽肉以及奶制品等。
台湾的畜牧业发展水平高,养殖环境优良,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台湾农产品的特点1. 优质安全台湾农产品注重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有害农药和化学肥料。
台湾农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符合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2. 独特口味台湾农产品因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不论是水果的甜美、蔬菜的鲜嫩还是畜产品的鲜香,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3. 品种丰富台湾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产品的种类非常丰富。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各种不同的农产品。
台湾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台湾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良好的销售表现。
台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广泛,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台湾农业的基本概况及思考
台湾农业的基本概况及思考作者:徐国钧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4期1.台湾农业的基本概况1.1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台湾全岛土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22%,旱田41.6万,水田45.6万。
人口总数为2300万,其中农业人口374万,农户80余万户。
1.2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绿豆、甘蔗;果品类有柑橘、芒果、槟榔、香蕉、荔枝、枇杷、椰子、释迦等;畜产的有肉牛、乳牛、猪、山羊、鸡;还有茶、蔬菜、花卉等。
1.3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形式台湾农业是在市场调节下有计划的生产,农会和农产品运销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按照质量标准组织农户发展生产,并对大部分农产品进行销售前加工、包装和冷藏。
1.4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农产品主要由农会和农产品运销合作社来组织销售,农民只负责按要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分级包装。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销,就是直接销售到企业、机关、学校、部队和超市;二是拍卖,所有农产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均可直接进行拍卖,竞价销售。
2.台湾农协组织及运作台湾农协会是依据台湾《农会法》组织的农民团体,也是农民组织中的重要一环。
其组织功能是配合执行政府宣传农业政策、传播农业法规、调解农事纠纷、推广农业改良等,是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的农民团体。
2.1台湾农民协会组织概况台湾的农协以行政区域划分,省农协以三级为主,院辖市以两级为主,各级农会数合计305个。
省农协会共293个,其中乡镇、县辖市、地区等基层农会269个。
县农协23个,省农协1个。
院辖市农协会共有12个,中区农协会10个,其他2个。
2.2台湾农协组织形式及运作台湾基层农协的组织系统包括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总干事、农事小组等。
会员代表大会由农事小组会员选举会员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决定会务、事业计划、预决算、各种章程及其他与会员权利有关的重大事项,并选举理事、监事及出席上级农会之会员代表。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摘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休闲农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了台湾休闲农场的独特特点。
随后分析了休闲农场在台湾的现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最后讨论了台湾休闲农场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概况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旅游业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场、台湾地区、发展概述、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影响与意义、发展前景、经济与文化促进、建议与展望。
1. 引言1.1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当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农场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提供农业体验、乡村游玩和农产品购买等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休闲农场的兴起源于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远离喧嚣都市,寻找一片安静的乡村风光,享受农耕乐趣和自然风光。
休闲农场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休闲方式。
在台湾,休闲农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台湾的休闲农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台湾休闲农场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乡土文化,打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场,深受游客喜爱。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休闲农场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 正文2.1 休闲农场的起源与发展休闲农场起源于欧洲,在19世纪兴起。
最初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逃离城市喧嚣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乡村环境中放松身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逐渐增加,休闲农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台湾的农业类型
台湾的农业类型
台湾的农业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稻作农业:稻米是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种植于平原地区。
台湾的稻作农业采用湖田、平原灌溉等种植方式,生产稻米供应本地市场以及出口。
2. 蔬果农业:台湾地形多样,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
农民在台湾的山地、丘陵地区种植了各种蔬菜,如青菜、番茄、南瓜等;同时,台湾的水果种植也非常发达,包括芒果、凤梨、柚子等。
3. 牧畜业:台湾的牧畜业主要集中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养殖业以猪、禽、水产养殖为主,但受到空间和环境限制,规模相对较小。
4. 渔业:台湾是一个海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也是台湾的一个重要产业。
渔民主要从事沿岸和近海捕捞,以及养殖一些高价值的海产品,如黄鳝、鲈鱼等。
5. 茶叶种植:台湾茶叶以乌龙茶和高山茶为主要品种,以其高品质而受到广泛喜爱。
茶园主要分布在台湾的山地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独特性,台湾茶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6. 观光农业:台湾的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农民将农田改造为观光景点,提供农家乐、农场体验、
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也为农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台湾农业经验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
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
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台湾农田经过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底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
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
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
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
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
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
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
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
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台湾农业发展的调研
台湾农业发展的调研一.台湾农业发展史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
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已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
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台湾农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也反映了台湾农业的兴衰史。
1.恢复阶段1945-1952年,是台湾农业的恢复阶段。
农业在日据时代曾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现了台湾农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
1951年,台湾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稻米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为202.2万吨。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约为6.3%,每年土地生产力约增长9.2%。
2.发展阶段1953-1968年,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53年开始,台湾当局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1953年1月,台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期间,台湾连续实施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其中,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拓展农产品外销,向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料。
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台湾还采取了“肥料换谷”(以化肥配销交换稻谷)、“田赋征实”(以粮食实物上缴农业税)、“随赋收购”(以较市价为低的官定价格,按田赋赋额另外再加征部分稻米)等方式掌握粮源,维持低廉米价。
这一期间,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产值从1953年的103.9亿新台币增至1968年的488.8亿新台币,增长3.7倍;最重要谷物稻米产量从164.2万吨增到251.8万吨;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5.5%,土地生产力年平均增长4.6%。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摘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旅游形式,结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随后探讨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主要特点,包括生态环境优美、农业体验项目丰富等。
然后分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结论部分探讨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可以预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农村经济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起源、特点、现状、趋势、影响因素、未来发展前景、农业产业、地位、社会经济、影响。
1. 引言1.1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是指以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场,是一种集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台湾地区休闲农场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农业产业的新亮点。
休闲农场的兴起源于台湾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通过开发休闲农场,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促进地方农业旅游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特色农业产品、休闲娱乐设施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各种农业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未来,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有望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台湾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台湾因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休闲农场的雏形。
值得借鉴的台湾现代农业发经验验
产 品开发和 创新 , 并培育成相 当规模 的产 业。 目前 , 在农业 品种的改 良、 品加工技 食
术 、 物科 技研 发与运 用 、 生 自动 化 技 术 研
湾经济 生产总值 的 33 。台湾 种植 业 、 .%
公里 。台湾现代农业生产 发达 , 现有耕地 多万羽。 台湾四面环水 , 业非常发达 , 渔 远 能 力确 立 了 台 湾 农 业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台 湾
其 十 分 注重农 业科 技 的创新研 究 和实 际应 面积 8 7万 公顷 , 农户 8 O万 户 , 业人 口 洋渔船 作业范 围遍及 世界三大洋 海域 , 农 4 0多万 , 占台湾 总人 口的 1 % ,0 6 中养殖渔 业 占 2 % ,近海 渔业 占 1 % , 用 。 0 9 20 2 9 尤其关注与市 场、 生产、 生活 相结 合的
十 多年来 , 、 梨 槟榔 、 荔枝 、 莲雾 苟萄 、 龙 提供低 息贷款。 拨款改善农 业 、 利 、 水 农村 畜产 品 ; 开发 农产 品深加 工技 术 , 研发冷 眼、 木瓜等水 果发展较快 , 而传统 的香 蕉 、 交通设 施 , 加强农产 品质量检验 检测机 构 冻 、 冷藏 及各 种农 产加 工技术 , 高产 品 提 菠萝等 比重逐 年下 降 . 台湾香 蕉种 植 普 建设 。黯是市场准入 壁垒。包括 关税 和非 质量 , 加其附加价值 。 增 及 ,~ 四季都可 收获 , 一年 产鼙离 , 口味 好 , 关税限制 . . 五是 支持 农会组织建设 。各级
;鬏 广 角 笃 {
扛氟曼 & 嚣 《
经验 l。 1 值得借鉴 的台湾现代农业发展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台湾的农业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促进了台湾现代农业的成长。
首先,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政策不断有利于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投资种植新品种、经营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也为农业提供了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和肥料补贴等多项政策支持。
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激励着各个企业家们在台湾投资农业,在技术、设备改进、农业科技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其次,台湾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非常高,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台湾的农业科技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各种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也相继应运而生。
例如:智能温室、数字化的种植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等。
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使得种植农作物更加方便,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农业产品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台湾在农业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台湾的农业不仅在技术和设备方面领先,也在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政府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训提供了优厚的福利和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本土和海外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农业技术领域积累了严实的经验,也有着开拓市场、研发产品的能力。
他们致力于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也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科技,协助政府实现农业现代化。
总之,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基础硕固,前景光明。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和长期投入,加上农业科技和才能的推动,使台湾的农业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优势新产业,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台湾现代农业将会继续保持其发展潜力,并成为台湾的新亮点。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应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邀请,市委副书记朱贤良率XX农业考察团于4月9日至17日赴台湾考察访问;考察团前往台北、花莲、高雄、台南、嘉义、南投等地,考察了台湾农业协会、台南县农会、永康市农会、南投县农会、新光兆丰农场、威奈联合科技公司等,与之座谈交流,学习借鉴台湾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考察团一行参加了高雄半屏山两岸经贸旅游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仪式;分别会见了中国国民党高雄市党部主委许福明、高雄市议会议长庄启旺、副议长黄石龙;拜访了台北市XX同乡会和着名温籍台胞、XX市荣誉市民黄美英女士、吴昌涛先生,与在台的XX乡亲畅叙乡情;XX农业考察团此次赴台交流的主要任务是参观考察台湾农业相关机构,学习借鉴台湾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我市农业转型、产业升级提供参考;考察中,我们以实地查看、资料查阅、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整个考察活动主题突出、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成效良好;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台湾农业的基本情况与特点目前台湾农户总数超过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农业就业人口近95万人,约占就业总人口的10%;耕地面积共873378公顷,其中水田占459335公顷,旱地414043公顷,平均每户耕地面积约1.08公顷,每户人口人;台湾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生猪、家禽、虾蟹、鳗鱼、鱿鱼、鲔鱼、砂糖、香蕉、凤梨、柑桔、芒果等,除自给自足外,常年有余可供外销;稻米播种面积达360000公顷左右,年产稻谷200万吨左右,生猪年生产头数超过1400万头,家禽类年产约亿羽,其中鸡占86%,鸭占11%;虾类年产约万吨,包括草虾、长脚大虾、沙虾、红尾虾、厚壳虾、斑节虾、剑虾等,种类繁多;鳗鱼年产量近3万吨,鱿鱼年产量15万多吨;香蕉年产约17万吨、凤梨25万吨、柑桔类47万吨、芒果20万多吨;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台湾农业有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区域特色明显;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30多年的规划建设,如今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二是产业链条健全;台湾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程度较高,并且拥有发达的农产品运销业,在带动农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农业功能多样;台湾农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步向二、三产业延伸,随之兴起的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亮点,目前全岛农业旅游观光园近2000个;四是农会作用明显;台湾农会于 1900 年起配合行政区域设置,其100多年来为农服务作用明显,尤其在协助政府推行农业施政上,充分表现中间关键枢纽的角色;五是科技水平较高;台湾农业品种的改良、农业机械、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二、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一多业态拓展农业功能;近年来,除了发展粮食、畜牧、水产、水果等传统产业外,台湾进行了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发展出现了新气象,一些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例如,台湾为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台湾的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特色,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认同;目前,台湾休闲农业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居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我们考察的花莲新光兆丰休闲农场就是一个集合农业、林业、畜牧、观光、动物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场,占地726公顷,是台湾休闲观农业的典型;园区内有欧式花园、住宿区小木屋、游客活动中心、大草原、侏罗纪公园、草药花卉区、可爱动物区、乳牛放牧区、观光果园、鸟园区、钓鱼池、名人植树区、柳波湖划船区、曲桥观鲤、龙鱼喷泉、摇控船区、翠影天鹅等;台南县农会创办经营的走马濑农场面积近100公顷,分成一般游憩、果园游憩、牧场游憩三大系统,设有管理中心、餐厅、农舍、滑草场、亲子欢乐广场、体能训练场、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等,也是台湾非常有典型的休闲农区;这些农场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经营困境,同时也成为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为台湾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的内容;二多层次建设农会组织;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有农业推广、保险、供销、信用等四大功能,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其它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农会发挥团体组织作用,组织农民办理农业互助生产合作、农民存贷款业务、农产品运销、农业科技推广,甚至创办银行、农民教育、家政培训等事项,并将农会盈利的60%以上专门用于农业推广事业,政府对农会予以税收减免;自1900 年台北县三峡镇成立第一个农会至2009年底, 农会总数已经发展到302 个, 包括1 个省农会、1 个台北市农会、24 个县市农会、276 个乡镇市地区农会, 会员总数达180多万人;农会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和赞助会员,经营土地亩以上的农民才有资格成为正式会员;这些农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开拓产品市场、推广农业科技从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大大减小了大市场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使生产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改变了小农业面对大市场的困局, 缓和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三多形式构建运销体系;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设在农会、合作社等之下的产销组织等多种形式完成;批发市场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果蔬、肉品、鱼货等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来交易;目前台湾各镇区域均设有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品种齐全、网络健全;政府鼓励农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以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此外,台湾对产品的交易实行免税;农产品进场交易的费用也很低;市场建成运营后,明确由独立的市场法人统一进行市场管理,其他部门和机构不得入场干预,避免了多头管理;四多手段推进科技创新;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工作,采取多种手段推进科技创新,使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一是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建立农业研究机构,培养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据了解,全岛有农业博士600多人,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台湾负责农业科研工作的单位,除“中央研究院”和各大学农学院外,还有政府出资兴办的8个农业试验改良场所,分别对蔬菜、水果、花卉、茶叶、林木、水产等品种进行改良试验和推广辅导工作;二是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使农业科技知识在台湾得到普及,加快了各类农产品品种改良,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三是重视农业人才培训;目前,台湾一般主持农业事务的骨干普遍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繁育技术,许多人还能熟练掌握及利用电脑咨询网络,促进了农业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四是重视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据了解, 台湾农业科研投入约占每年财政支出预算的15%,科研经费的充足, 保证了农业科研的发展, 从而保证了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五多措施保障质量安全;为了台湾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针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由“农委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等;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论证;在果蔬方面推行GAP吉园,、CAS优良农产品认证,在畜牧方面推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GMP认证,这些标志对农民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四是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编号、产品等级、供应市场,这样在产品检测发现有质量问题后,就很容易追溯到产品的生产者;五是台湾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通过考察发现,现在的台湾的农业生产者及其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普遍较强,注重诚信,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在考察时了解到,阿里山每年举办一次斗茶会,在斗茶会上获奖的农民都非常自觉的只在参赛有限数量的样品茶叶上标着获奖情况,而不会将获奖标识滥用在其它没有参赛的同类茶叶上;六多渠道强化金融支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70 年代台湾农业面临的金融瓶颈日益显着,鉴此,台湾当局成立了“农村金融策划委员会”,负责农村金融计划的制定,与台湾土地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台湾省合作金库等农业金融机构以及大量的农业信用保证基金会等全面开展农业放贷业务,为台湾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台湾农业扩大再生产,发展规模经营、采用新科技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为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台湾土地银行是政府指定唯一办理不动产土地兼农业信用的专业银行,贯彻政府赋予推动住宅、农业及土地政策,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等专业银行的使命;台湾合作金库是一具有农、渔、合作金融及工商企业金融的国际性综合银行,其章程就专门规定,以经营银行业务,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并调剂合作事业暨农渔业金融为宗旨,对合作事业暨农、渔业及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对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台湾农业对XX农业转型升级的启示与思考台湾与我市地理、自然、气候、物种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对我们启示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要把整合优势资源作为推进产业聚集的重要手段;围绕“优化空间结构、实施规模经营、发挥资源效能、提高土地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农业走集约化、节约化之路,利用有限土地实现不断增收;要按照把农业功能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优势农业资源的保护区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区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功能区建设;并按照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农业示范园;同时,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不断集聚;推广股份合作流转、鼓励委托流转、完善季节性流转,引导新流转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的专项扶持力度;借鉴台湾土地银行的做法,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物值化;二要把拓展农业功能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要内容;台湾新兴发展的休闲农业对我们亦是一种启迪,可以说,发展休闲农业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方向;休闲农业一般具有提供休闲场所、教育市民认识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维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农业收益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的生产功能进一步强化,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日益凸显,为农业全面发展开辟了新视野;在突出强化生产功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生活、生态、文化功能;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理念,科学分析农业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人文化的开发路径,使农业各种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走出一条“三生一文”功能有机融合的新路子;同时,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发挥区域特色,做优做精新兴产业,促使农业向纵深迈进,力求在提升产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三要把壮大合作组织作发挥农业主体优势的重要载体;在台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 台湾政府支持并促进了一系列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如台湾农会;这些组织在保护农民权益、开拓产品市场、提高农民市场谈判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协调农民之间的生产以及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台湾农业实现扩大再生产, 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功不可没;借鉴台湾的做法,我们应大力培育规范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从组织、网络、服务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提高,推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要加快同产品、同产业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探索合作社资金互助,推进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组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力和竞争力;同时,组建和运作好专业协会,充分发挥这些专业协会的作用,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政府要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今后,县级政府每年都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解决合作社从事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加工的用地问题;四要把发展产后农业作为延长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台湾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联系我市实际,我市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还缺乏有效联结,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农业的产前产后尤其是产后欠发达,难以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鉴此,一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和扶持发展具有带动辐射能力、有使农产品加工增值、有品牌市场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存、运销业务等,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二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降低农产品保鲜、运输消耗,实现错时销售,提高附加值;三要加强农产品营销;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强农产品市场宏观指导,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优化公共营销服务,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主角、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的作用,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五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工作,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对我们很有启发;一要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针对XX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发挥科技增产增收的作用;二要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力度;要针对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安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调整科技开发方向,逐步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加快研发与现阶段农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着力在品种改良上有重大突破;三是加大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力度;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要引进新型农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业创业就业,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推动农业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导主体联合,形成以专业农民、家庭农场为基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骨架、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加快经营组织形式的转型升级;六要把健全投入机制作为推进农业转型的重要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农业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应探讨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一要继续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步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从土地出让金的净收入中,按规定切出一块用于反哺农业;二要不断加大金融资金的投入;即使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依然十分有限,必须借助金融资金的力量;在用足用活商业金融资金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运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可借鉴台湾合作金库做法,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办金融组织,尝试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现代农业低息贷款,或者对农民使用商业银行的贷款给予贴息等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融通资金;三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开展农产品贮运保鲜、精深加工、贩运流通,开拓省内外市场,扩大销售、增加收益;四要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逐步扩大险种范围和保险覆盖面,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五要切实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政府的支农资金进行整合,突出投入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资金解决突出问题;支农资金重点就是用于完善设施建设、推进科技进步、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等方面;。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当前台湾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面对台湾农业的成功,本文从其农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近几年有利于台湾农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业;现状;分析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自1945年起,经历了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1,目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台湾农耕面积占全岛土地面积的1/4,全岛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
2012年全省GDP为5215.58亿(约14.04兆新台币),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
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3。
1.种植业现状台湾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素有我国“海上粮仓”的美称。
主要经济作物有蔗糖、茶、蔬菜、水果、花卉等。
其中蔬菜的种植品种接近百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
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1,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花卉蔬菜现已成为台湾农业重要的产业部分。
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
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主要有香蕉、菠萝、柑桔、芒果、柚子、柿子、释迦等。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3.75亩,农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较大。
台湾的农业模式
台湾的农业模式台湾的农业模式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模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农业模式之一。
它与其他地方的农业模式不同,因此它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台湾的农业模式及其步骤。
第一步:农业梯田台湾的农业模式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农业梯田。
这种方式利用山地和丘陵地形,将水资源引导到梯田中,形成了精密的灌溉系统。
在这些梯田中,农民们种植各种作物,包括水稻、蔬菜和水果等。
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第二步:农产品加工制造台湾的农业模式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制造。
这些农产品加工制品包括果酱、果汁、糖果、饼干等等,这些都是由台湾的农产品经过技术处理而制成的。
这种农产品的加工制造,除了让农民们获得更多的收入外,还提高了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第三步: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台湾的农业模式还包括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农民们不仅积极地进行农产品的推广,而且还大力宣传台湾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寻找更多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建立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识度。
第四步:掌握农业技术台湾的农民还掌握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的科技,他们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肥料的使用技术、种植技术、温室栽培技术、果树修剪技术等等。
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农民们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第五步:政府支持和社会服务台湾政府在这些农民的增收和农业发展中还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这些农民提供了若干政策和服务,如农业补助、农业保险、科技支持等等。
同时,台湾的社会也非常支持农业发展,不仅消费者购买了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还有很多志愿者来到农场工作,甚至帮助这些农民处理他们的工作。
综上所述,台湾的农业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农业方式,而且更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发展方式。
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如果更多的国家能够采用类似的方式和步骤,将会极大地提升各国农业的发展和水平。
浅议台湾现代农业特点及对大陆的启示
作, 又与 上级及 其他 农 会 之 间相 互 配 合 , 下 级 农会 接 受 上级农会 的指导 , 各级农 会共 同组成 一个 系统 的组
织 网络 。
农会 承担 的任务 繁多 。根据 我们 对县 、 乡两 级农 会 的 了解 , 农 会承担 的任 务达 2 O多项 , 其 业务范 围主 要 包括 几个 方面 : 一 是从 事 新 技 术 的辅 导 、 推 广 和 农 民培训 教育 ; 二是 农 产 品销 售 , 即办 理 农 产 品运 销 及 批发市 场业 务 , 有 些农会 还 承担农 用生 产资料 供应 和
台湾 地 区四面 环海 , 面积 3 . 6万 平 方 公 里 , 海 岸
线1 5 0 0多公 里 , 岛 内多山 , 农 耕面 积约 占土 地面 积 的 四分 之一 。盛产 稻 米 , 一 年 有 两熟 , 米质好 , 产量高。 经 济作 物 以甘蔗 、 茶 叶、 烟 草为 主 。水 果 主要 品种有 香蕉 、 菠萝、 柑桔 、 橙、 龙 眼等几 十种 , 近年来 , 莲雾、 释 迦、 木瓜 等 品种 发展较快 , 水果 生产结构 上 出现 了较 大
关键 词 : 台湾 ; 现代 农 业 ; 特点; 启 示
应 台湾 省新 竹 县农 会 的 邀请 , 在 省 农 委 安 排下 ,
服务 完善 、 运行 规范 的农 民组 织 , 管理 体 制 和 服务 网 络 十分健 全 。所 到之 处 , 各县 、 乡都成 立有农 会 , 这些 农会 根据 台湾农 会法 , 分别 接受 同级相 应农 政部 门的
2 . 2 农 业产 业结构合 理 , 现 代化 程度 高
农 业在 台湾是 一个 重 要 的经济 部 门 , 经过 8 O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台湾农业概述文 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综合所 北京 100089)[摘要]本文介绍了台湾农业近60年的5个发展阶段,从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结构、农会及策略联盟、信息化建设、休闲农业、农业研发投入等6个方面分析、评价了其现状;为了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们提出要发展优质农业、安全农业、休闲农业、环保农业以及“飞土农业”,并大力推动6种创新。
[关键词]台湾农业;发展历程;发展思路。
台湾农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劳力、市场及外汇,也为早期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塑造了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笔者作为北京市台湾农业参观访问团成员之一于2003年10月23至11月1日参观考察了台湾农业,本文拟就台湾农业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分析和表述,略作介绍。
一、台湾省农业发展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1953-2001年的48年里,经济成长率高达1111%,而同期物价上涨率仅510%(扣除1973、1974、1979、1980年四年的能源危机,平均物价上涨率仅314%)。
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相对稳定的双重目标。
此期间,台湾农业发展极快,已由典型的传统农业演进成现代农业。
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
(一)粮食发展阶段(1945-1953年)当时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二战后急需恢复经济,二是粮食紧缺。
为此,提出恢复农业生产力、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两项主要目标。
采取的主要对策如下:11改善生产环境,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21改良品种与种植技术。
31增加肥料供应,实施肥料换谷制度(1948年)。
41实施三七五减租(1949年),公地放领(1951年),耕者有其田(1953年)。
(二)支持工业建设阶段(1954-1969年)此期的背景是,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劳动力、市场及外汇支持。
于是,提出农业要积极为工业发展做出资金、劳动力、市场及外汇贡献,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促进农业进步。
此阶段的主要举措如下: 11加强技术改进,增加粮食产量。
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出口,为工业提供外汇及劳力。
31继续实施肥料换谷制度,按田征粮(1954年),稳定物价,为发展工业提供剩余资金。
(三)农工并重阶段(1970-1983年)当时的背景是工业已有较强实力,工农业需要协调发展。
为此,农业发展政策由促71进农业生产,转变为对农民进行补偿。
此阶段后期,一产的增加值较1971年翻了两番,而G DP中的比重却由1311%降至713%。
畜牧业和水产业快速发展,产值比重分别升高419、811个百分点(表3)。
本阶段的主要举措有五:11提出加速农村建设9项重要措施(1973年)。
21废除“肥料换谷”(1973年)。
31颁布、实施农业发展条例(1973年)。
41实施稻米保证价收购制度(1974年)。
51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建设(1979年)。
(四)迈向自由化的调整阶段(1984-1990年)此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居民消费结构改变,二是美国施以贸易自由化的压力。
为此,本阶段的重点任务是调整农业发展方向。
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四: 11继续改良农业技术及稻米保证价收购制度。
21推动、奖励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
31推动稻田轮作计划(1984年)。
41改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1985年)。
此阶段中,G DP中农业比重稳定在5%左右,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作物(尤其水稻)比重下降了1510个百分点;鲜果和花卉发展很快,比重分别上升1114与115个百分点;蔬菜比重增加115个百分点。
详见表1。
水产业继续迅速发展,产值比重升高614个百分点(表3)。
(五)发展三生农业阶段(1991至今)表1 台湾种植业结构的变化(产值比重)单位:%粮食作物其中: 水稻鲜果蔬菜花卉特用3作物食用菌备注197848184112121919160161418312第三阶段198833182711241321112111614213第四阶段20002614201934192313518719117第五阶段 3以甘蔗为主。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
针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胁迫,本阶段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培育、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
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四:11实施农业综合调整方案(1991年),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
21颁布农业政策白皮书(1996年)。
31实施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1997年)。
41实施迈进21世纪农业新方案(2002年)。
2002年较本阶段初(1991年),一产增加值相对稳定,其在G DP中的比重由3179%降至1186%,一产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亦由1310%降至715%。
养殖业比重相对稳定(表3)。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粮食作物和特用作物产值比重大幅度下降,鲜果和花卉继续快速发展,蔬菜生产亦有一定增长。
详见表1。
二、台湾农业的现状(一)现代化水平总体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台湾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依据如下:2002年,台湾省人均耕地资源量为0157亩。
从可比性角度考虑,选取人均耕地资源量相仿的发达国家,它们分别为日本与韩国(人均015亩略多)、以色列与荷兰(人均018亩略多)、德国与意大利(人均212亩左右)。
台湾土地综合产出率,即一产增加值按耕地81面积平均,亩均426美元,为六国平均值的4/5;农业劳动综合生产率,即平均每个一产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到7627美元,接近六国平均水平的1/3。
此两项指标,台湾同北京农业相比,分别高1/3倍和314倍。
台湾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002年户均1715亩,较1991年增大了10%。
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从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此期间,务农总户数减少了1118%。
同时,农业生产经营呈现专业化趋势。
同比,专业农户绝对数量增加了2210%,在总农户中的比重上升516个百分点,达到1919%;兼业农户则减少了1716%,出现非农化倾向。
以农业为主与以兼业为主的农户,绝对数量均减少;但后者减少相对较少,因而其在兼业农户中的比重明显增大,同比上升了914个百分点,达到8212%。
详见表2。
表2 台湾农户的构成单位:万户、%年份总农户专业农户兼业农户户数比重户数比重以农业为主农户兼业为主农户19918214111814137016851719125114 20027217141419195812801110144718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 台湾农民的文化素质稳步提高。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618%,比1990年提高了613个百分点。
但,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45岁以上的占8718%,同比上升了1612个百分点。
台湾土地法及相关政策使耕地得到了严格的保护。
1991-2002年,11年期间耕地只减少5413万亩,平均年递减率极低,仅0138%。
台湾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2001年,农家所得人均达到2214万新台币(折合6700美元或516万元人民币),较1990年增加1107倍。
其中,来自农业的所得仅占1815%,同比减少了116个百分点。
说明,农民收入中,源自农业的份额越来越少。
这一点与北京极为相似。
(二)农业生产结构近50多年,台湾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产值比重角度分析(表3),种植业份额减少近一半,由接近8成降至4成多。
份额下降的还有林业。
20世纪50-70年代,台湾森林工业发展很快,使林业份额上升1倍;从80年代起急剧下降,至本世纪初近乎为0。
而同期,畜牧业的份额增长1倍,由占1/7增至3成;水产业份额由1/15增至1/4。
表3 近50年台湾农业产值构成(%)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194976171413617214 195566121916914418 1970571224111315512 1980471229102116213 1988431028102810110 19954110341324150115 20004513291525110107 资料来源:1995、2000年为参考文献[1],其余为[4]。
台湾农业自进入发展三生农业阶段以来,农业产值中养殖业,尤其畜牧业,其比重持续下降,2000年不足30%;水产业比重相对稳定在25%左右。
从生态保育出发,林业比重本来就低,同期又降至0107%。
仅种植业比重上升,同比上升了413个百分点,达到4513%。
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下滑至1/ 4,甘蔗等特用作物降至1/12;相反,果品增至1/3强,蔬菜升至近1/4,花卉提高到518%(详见表1)。
91台湾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三:岛内居民消费水平(包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岛外农产品市场的拉动或冲击,环境保护。
例如,1953-1972年畜牧业经济增长指数较种植业高1~115倍,1973-1990年此差距进一步拉大到8~10倍。
20世纪80年代,增长最快的是养禽业,其次是养猪业; 1988年较1980年,全岛鸡存栏增加87%,猪存栏增加54%。
此外,同期牛奶产量增加216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强有力拉动;另一方面,是向日本等国出口迅猛增长的拉动。
然而,随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畜禽粪便的环境胁迫越来越严重;加之,美国等岛外畜产品的冲击,所以1995年起台湾畜牧业规模不断缩小,其在农业产值中的份额至2000年下降了418个百分点。
又如林业。
台湾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316%,且多高山峻岭;加之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多在1500mm以上,故而土壤侵蚀严重。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财政需求大量砍伐森林,加剧了水土流失。
从1977年起,实施林业经营改革方案,将全岛伐木量限制在100万m3/年以下;1989年起又进一步限制到50万m3/年以下。
因此,目前林业产值份额减少到011%以下。
(三)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台湾休闲农业始于1980年,在台北市木栅区指南山上,由53户茶农建立了全台湾第一个观光农(茶)园。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共有各类观光农(渔)园8000多个。
这些观光农园普遍包括采摘、操作、体验、观赏、休闲、垂钓、娱乐、销售、餐饮、文化、教育、科普等活动。
这些活动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因而生意十分兴隆,年接待各类游客580多万人次。
台湾农业专家认为,土地有三力———栽培力、工业力和商业力。
三力的回报率分别为4~7、12与360(廖树宏,2003年)。
因此,他们经营休闲农业的理念,一句话概括便是“多次贩卖”———卖生态、卖生活、卖产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
经营较为出色的农园,多集中在退伍军人管理辅导委员会和林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