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3
南开15春学期《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15春学期《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答案1.控制点指个体相自己能够控制影响自己的事件的程度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2.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的企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考虑既是道德上的,也是公司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它们之间没有矛盾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意识到彼此的存在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双因素理论把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5.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这就是态度选择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6.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官方正式设立、没有正式结构,自发形成的群体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7.群体拥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8.受聘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发表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并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9.成功的推销员通常是A型个性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0.高自我监控者在按照外部环境身分调整本人的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他们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能按照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并能够使公开的脚色和公家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差异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1.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于激励做出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现实中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情景性的管理问题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2.乔治·埃尔顿·梅奥,通过霍桑试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化中人的问题》一书,体系地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基了实验和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以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3.群体的个性是由与之有接触的群体中的成员们塑造的,也是由个体对群体这个统一体的认识塑造出来的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4.组织行为学中研究的群体是指由两个以上人组成的、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在心理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结构的个体的集合体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5.在相对静止的配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对象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6.低自我监控的人则不能以这种方式伪装本人,倾向于在各类情境下都表现出本人实在的性情和立场,因而在他们是谁和他们做甚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行为一致性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7.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最大的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8.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德提出公平理论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9.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就越容易,对象就越容易被知觉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20.赫兹伯格以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是不确切的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21.知觉亦称“认知”、“熟悉”,是人们很熟悉的行为活动,它比觉得要复杂,并常和觉得交织在一起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22. B型个性,指长时间不间断地争取在越来越少的时间里干越来越多的事的一种进取性个性类型。
组织行为学13权力与政治
政治敏感度高的个体或团队能够灵活运用权 力与政治,制定有效的变革策略,实现个人 或组织目标。
权力与政治的挑战战之一,当个体或团队过度追求自 身利益时,可能导致组织整体利益受损。
政治阴谋
政治阴谋可能导致组织内部出现不信任和分裂,削弱组织的凝聚力 和执行力。
斗争焦点
产品战略、营销策略、领导 风格等。
结果
乔布斯成功夺回控制权,并 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 值的品牌之一。
非营利组织中的政治策略案例
案例一
国际红十字会的政治策略
背景
国际红十字会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旨 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关键人物
彼得·塞莱斯廷、凯文·科斯特纳等。
派系结构
在组织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或派系可能形成自 己的权力网络,通过影响关键决策来维护自身利 益。
组织中的政治策略
联盟策略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或应对外部威 胁,组织内部的不同利益方可能 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其他势力。
信息操控
通过控制信息流动来影响他人的 决策,例如隐瞒某些关键信息或 散布虚假信息。
资源争夺
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案例
斗争焦点
控制权、资源分配、战略方向等。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任正非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也使得公司内部关系复杂化。
案例二
苹果公司的权力斗争
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案例
背景
苹果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 科技公司,其创始人乔布斯 在回归后与公司高管展开了 一系列权力斗争。
关键人物
史蒂夫·乔布斯、约翰·斯卡利 等。
影响组织文化
权力与政治可以塑造组织的文 化和价值观,影响员工的行为
和态度。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3
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1)始发机能: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2)选择和导向机能: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3)强化机能:行为的结果对动机具有反作用。
动机会由于良好的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以至消失。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
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领会)。
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称为优势动机(领会)。
1.爱好和兴趣(如同时有几种目标都可满足个人的需要,则个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嗜好和兴趣往往决定目标的选择。
)2.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比兴趣更强调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目标,涉及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
)3.抱负水平(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要求。
决定行为达到的程度)内在条件需要;二为外在条件刺激。
(1)内在条件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
(2)外在条件刺激是个体身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1.指向性:任何需要都指向某种事物。
2.再生性:有些需要可以重新产生甚至有周期性。
3.交替性:各种需要依所地位、性质、紧张程度,伴随人的行为表现出不断交替的性质。
4.转移性: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
5.发展型: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组织行为学英文版(第13版)ch01
*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LO 2
Effective Versus Successful Managerial Activities
1-9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LO 3
Defin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1-15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
LO 6
Demonstrate Why Few Absolutes Apply to OB
There are few, if any, simple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that expl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tingency variables — situational factors are variables that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1-14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
LO 5
Identify the Major Behavioral Science Disciplines That Contribute to OB
Sociology Sociology studies people in relation to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 or culture.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is the study of societies to learn about human beings and their activities.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必须要有建筑和设备才能被称为一个组织。
A:错 B:对答案:A2.所有组织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无论是生产钢铁或运营电商。
A:错 B:对答案:B3.社会群体只有在他们的成员对期望达成的目标具有一直认同时,才被称为组织。
A:对 B:错答案:B4.大多数组织的活动可能会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个人、群体和组织。
A:错 B:对答案:B5.生产率是指效果。
A:对 B:错答案:B6.组织公民行为是指:A:组织对社会的义务 B:员工投票选举公司总裁的权力 C:员工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行为 D:组织是属于特定国家的,而不是一个全球性实体答案:C7.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员工行为:A:B.通常是自觉性不够的员工做出的 B:D.在小公司中常见,但在大公司中不存在 C:E.被称为组织公民行为 D:C.是外向性格员工最重要的特点 E:A.应被组织领导劝阻答案:C第二章测试1.负强化发生在对结果的引进提高或维持一个行为的频率或未来的可能性的时候。
A:错 B:对答案:A2.惩罚减少了未来行为的频率,而消极强化增加或维持了未来行为的频率。
A:对 B:错答案:A3.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区别之一是二者都使得期望的行为增加。
A:对 B:错答案:B4.负强化与惩罚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对行为对象施加了厌恶刺激。
A:对 B:错答案:B5.消退减少了未来的行为频率。
A:对 B:错答案:A6.成功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后收到奖金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工作满意度 D:惩罚 E:消退答案:A7.以下哪一项是惩罚的例子?A:你的上司在你取得当月最高销量后没有说什么 B:公司在与一个重要客户签订合约后宣布对你工作的赞赏 C:组织从你的薪水中拿走一部分填补因你粗心弄坏的机器的费用 D:你的上司在你连续几周早到后停止抱怨你迟到答案:C8.以下哪一项通过在一项期望的行为发生后移除消极刺激而增加这项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A:惩罚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9.当引进后果会增加或维持一项期望的行为的发生频率时,以下哪一项会发生?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工作满意度 E:消退答案:A10.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用以下哪一条减少期望行为?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答案:A第三章测试1.态度包括以下三个要素:情绪、信念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
3.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组织行为(13)
的分工和职能的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
力和职责,以充分发挥其人力和智力资源,
并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集合体。
上述表述包含了六层含义:
1、凡是组织,必然有共同活动的目标,因为组织是为 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缺乏共同的目标,就 不成其为组织。 2、任何组织内部都有上下的层次结构,各层次有职能 的分工与合作,由不同的权力和制度加以保证。组织 目标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必须分工协作。这就是明确
子系统及其环境关系。
二、组织构成的要素
组织构成的要素可分为有形要素与无 形要素两类。有形要素是组织构成的物质条 件。无形要素是组织构成的精神条件。两者 对组织任务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组织的有形要素
⑴组织要达到的预定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 工作才能实现。组织的分工与合作是组织设计 的重要内容。 ⑵组织中的一切工作都是要人来作的。每个成 员要根据其知识、经验、能力、资格与行为, 分配适当的工作,安排在一定的单位之中。确 定实施工作的人员,要努力贯彻量才使用的原 则。
1、直线式结构
直线式结构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也是 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厂长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直线式组织结构图
直线式组织结构的特点:
①具有关系简单、职权明确、组织稳定的优点。
②具有某些局限性。由于最高主管人行使指挥和管理
深发展,不利于必要的集中统一。
2、当多头领导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往往使下级无所
适从。并易造成人际紧张。 3、由于增加了层次,使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加大,相 互间的信息沟通不太直接。
组织行为学英文版(第13版)ch02
how they are relevant to OB. ➢Define intellectual ability and demonstrate its relevance
opportunities.
2-9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LO 3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hey Are Relevant to OB
➢ Race and Ethnicity ➢ Employees tend to favor colleagues of their own race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promotion decisions, and pay raises. ➢ African Americans and Hispanics perceive higher levels of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 African Americans generally fare worse than Whites in employment decisions.
➢Ability is an individual’s current capacity to perform various tasks in a job.
➢Two types ➢ Intellectual abilities ➢ Physical abilities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归因:当我们观察人类行为时,总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他以某种方式行动,这种将观察到的行为归咎与某种原因的过程,成为归因。
2、情绪劳动:员工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3、工作参与:它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4、角色冲突:当一个人同时扮演多钟角色时,他就承担了多钟角色期待,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就很难服从另一个角色要求,这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包含这样的情境:个体所面临的两个或更多的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
5、折扣性原则:外在奖励越多,内部动机的效果就会越打折扣的规律。
6、自我服务偏见:在解释自己的行为表现时,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环境(如运气),这成为自我服务偏见。
7、组织公民行为:是指雇员的一种自由的非正式的工作所要求的行为,有效的组织公民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可以想到的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对工资群体和组织的建设性的陈述;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关心组织的财产;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能够接受临时的强制性任务。
8、工作倦怠:也称工作过劳,工作枯竭。
指的是个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衰竭、厌弃工作的综合征。
这种综合症状有三个突出特点:自我感觉很糟,丧失成就感;待人冷漠,易受激惹;身心疲乏。
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压力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当工作任务比较简单时,压力强度较高时可达到最佳水平;当工作任务比较困难时,压力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10、集体效能感: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对于他们的团队能够完成某项工作目标的共同的信心。
简答:1、间断强化分为哪四种类型?定义:间断强化指的是选取理想行为中的一部分进行强化。
现实生活中,几乎总是以间断强化为特征,这种强化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48-13激励理论
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两种类型的行为: 工作任务:正的,负的 人际关系:正的,负的
第二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出。他运用问卷 法调查了1844个案例,分析职工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 (1 )理论要点 1.赫兹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表示满意程度的四种状态:满意、没有满意;不满意、没有不满 意。 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 意。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2.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这类因素称 为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 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 非常满意。 即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这类因素称为 激励因素—— 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 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 即 没有满意 非常满意
第三节弗隆的期望理论
一、基本理论 (1)1964年由弗隆(Vroom)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其理论 的模型由三个因素组成,即:M=V*E M—激发力量。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其取值范 围在+1 ~ -1之间,只有正值对人才有意义。 E—期望值。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主观概率,取值在0~1之 间。 某一活动对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 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2) 期望理论个现实意义 该理论启发人们在管理工作中,应正确处 理的三种关系: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个人认为通过一定的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 性。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 个人相信一定的绩效水平会带来所希望的奖励结 果的程度。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组织奖励满足个人目标或需要的程度,以 及这些潜在的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 餐式的奖励。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3 迪斯尼公司对人员的培训与激励自1983年以来,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公司经过艰苦卓绝的尝试,终于在1988年使每股股票股利由1984年的0.69美元上升到3.8美元。
而且,迪斯尼王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拥有了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沃尔特迪斯尼世界以及东京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除其最高主宰沃尔特迪斯尼慧眼定位的产品——欢乐具有特殊价值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迪斯尼公司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激励上具有独到之处。
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心甘情愿付出高额代价,去享受迪斯尼的超值服务是该公司的宗旨,因此精心规划、培养训练有素的员工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
随着迪斯尼公司兼并旅馆及其它休闲设施事业的发展,新员工来源更加广泛,这些人员有两种分配方向:计时员和支援专业人员的员工。
前者从事身着传统服饰扮演美国拓荒英雄以及各种卡通人物以吸引游客的工作,后者则可能成为设计师或构想新计划的理财专家等职务的管理者。
由于员工的需要不同,对其培训方式也应不同。
为此,在60年代,沃尔特先生创办了迪斯尼大学。
该大学负责研究与分析公司员工的需要,并提出训练计划来满足这些要求。
大学根据各个营业点面临的不同问题,成立了众多训练基地,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设计训练课程。
例如,对“卡通人物”的要求,他们强调“这不是在做一项工作,而是在扮演一个角色”。
对前往应聘的人,他们首先要求其做自我估价,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之后,会放一段影片给应聘者看,详细介绍工作纪律、训练过程及服饰,然后才能进入面谈,最后再经过评选,被选中的卡通人物方能由穿着全套角色服饰的教师带领进入受训阶段。
迪斯尼大学的教师大多由各相关单位指派的杰出卡通人物担当,这类杰出人选的主要工作与其他卡通人员一样,但每周有一部分时间要承担上课任务。
迪斯尼大学的课程之一是8小时的新人指导课,目的是让新人了解公司的历史、哲学和对顾客的服务标准。
这一时期是他们接授无形产品——欢乐的时候。
课程之二就是让他们了解自己所要担任的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1、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组织: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3、激励: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按钮。
4、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5、非正式群体: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
6、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善加引导。
7、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倒退。
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9、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解冻、改变和冻结。
10、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1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12、简述ERG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ERG理论,又称成长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内容型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_13组织变革与发展
•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则把克服组织变革阻 力的策略概括为以下7条:
• 1)教育和沟通。 • • 2)参与 • 3)支持与承诺。
• 4)谈判。 • 5)操纵和收买。 • 6)选择接受变革的人。 • 7)强制。
下面以通用电气为例说明如何克服 组织变革的阻力:
•
通用电气就是通过“群策群力”的 办法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20世纪90年 代早期,通用电气提出了“群策群力” 计划。此计划一直是通用电气实施变革 的支柱。近些年,“群策群力”计划被 多家组织采用,如通用汽车、家得宝、 菲多利、比恩、西尔斯、IBM和世界银 行。之所以提出“群策群力”,是因为 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公司文化 的官僚气息太重,不能快速应对变革。 他想建造一台“发动机”,有效推动和 促进通用电气的工人,让他们变得更强 大。
•1)结构惰性。组织拥有产生稳定性的内 在机制(如甄选过程和正规化管理)。当 组织面临变革时,结构惰性就会充当反作 用力,努力维持原有的稳定状态。
• 2)有限的变革关注。组织由一系列 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在子系统 中进行的有限变革很可能会因为更 大系统的问题而变得无效。 • 3)群体惰性。即使个体想改变他们 的行为,群体规范也会成为约束力。 • 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组织模式的 变革可能会对特殊群体的专业知识 构成威胁。
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包括组织成员的工 作态度、期望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当组织内部条件发生这些变化 时,如果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结构 等与之不相适应,就必须对组织做 出相应的变革。一般来说,出现以 下情况时,就应该进行组织变革。 1)决策失灵 2)沟通不畅 3)缺乏民主 4)缺乏创新
组织行为学所有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2、行为主体对客观环境做出的反映。
3、组织行为组织对其所处的环境做出的反映。
4、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5、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6、动机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7、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8、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9、目标行为指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即实现目标、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过程。
10、激励指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1、激励机制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12、价值观人或事物对个人来说的有用性、有效性、重要性的看法、认识和评价。
13、价值观体系如果根据强度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将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根据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相对重要性排列次序,形成层级。
14、感觉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5、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6、社会知觉指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17、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18、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19、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20、感受性指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1、首因效应是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22、近因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8版中文 13
权力滥用的原因与后果(1/4)
• 权力会使人腐败吗? • 权力会导致人们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的需要和目标之上。 • 权力大的人会对任何威胁到他们能力的行为做出反应,尤其是用消极的方式。 • 权力会导致自负的决策。 • 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它也可以有积极影响。
图表 13 - 3 影响政治行为的因素
政治行为的前因和后果(2/6)
图表 13 - 4 员工对组织政治的反应
政治行为的前因和后果(3/6)
图表 13 - 5 防卫行为
避免行动 ●过度遵从。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表示……”或“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等措辞来严格解读你的职责。 ●推诿责任。把执行某项任务或决策的责任转移给他人。 ●装聋作哑。假装自己没注意或缺乏能力, 从而回避某项不合意的任务。 ●耽搁时间。拖延某项任务, 使自己显得脱不开身。例如, 把原本两周就可以完成的一项任务延长到4个月。 ●搪塞。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支持, 而私下里却做得很少或根本不做。 避免指责 ●缓冲。为树立一种能力强、考虑周全的形象而记录工作活动的方方面面, 也被称为“不留后患”。 ●明哲保身。远离那些可能会变得不利的情境。它包括只承担那些成功可能性很大的项目, 把有风险的决策交由上级批 准, 不贸然表达自己的判断或意见, 在冲突中保持中立。 ●辩护。寻找各种解释来减轻自己对某个不利结果的责任, 以及/或者通过道歉来表达自己的悔恨。 ●替罪羊。将不利结果归咎于外部因素, 而外部因素往往是无法指责的。 ●虚报信息。通过歪曲、润色、欺骗、有选择性地汇报、混淆视听等手段来操纵信息。 避免变化 ●阻止。设法阻止具有威胁性的变化的发生。 ●自我保护。在变革过程中通过控制信息或其他资源来保护个人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一、行为
• 二、动机
• 三、需要和目标
• 四、激励
第一节 行
为
• 综合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人们行为的共
同特征有: • 1.自发性 • 3.目的性 2.因果性 4.持久性
• 5.可变性
第二节 动 机
• 一、关于动机的基本概念 • 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 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 (一)按照心理学分析,动机有三种机能: • 1.始发动机; • 2.选择和导向机能; • 3.强化机能 • (二)动机结构与优势动机
推动力 “要我做”
个体
激发
吸引力
自动力
“我要做”
第四节 激励
• 二、激励的作用 • 绩效=f(能力*激励) • 公式表明: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是能力和 激励两个变量乘积的函数,也就是说,人 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 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 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 水平低,就难以取得好的绩效。
• (二)内在条件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
度。
• (三)外在条件刺激:是个体身外诱因,它可以
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二、需要的分类和特征
• (一)需要的分类:
•
•
1.从功能特征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从需要对象分: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
3.从医学的角度: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 激励理论研究 • 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篇
群体行为与管理
•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第三篇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
• 组织结构 •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 组织文化
• 群体的人际关系
• 群体间互动行为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
•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 第十四章 激励理论研究 • 第十五章 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第二节 动 机
• 一、关于动机的基本概念
• (三)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
因素:
• 1.爱好和兴趣
• 2.价值观
• 3.抱负水准
第二节 动 机
• 二、动机的分类
• 按动机由来可分:
• (一)原始动机
• (二)一般动机
• (三)习得动机又称衍生动机.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一、基本概念
• (一)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五、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
需 要 促 使 内 心 紧 张 产 生 引 起 达 到 解 除 紧 张
动 机
行 为
需 目 要 标 满 足
萌 芽
激励过程模式
需新 要的
第四节 激励
• 一、激励的意义。
• (一)激励的涵义 • 激励: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 动力,含有激发动力,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 是说,通过某些内部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趋势人去 实现目标。 • (二)激励的机理
组 织 行 为 学
教材:《组 织 行 为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想与研究方 法 2、理解个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3、掌握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4、掌握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5、掌握激励理论并能与实践相结合 6、了解组织行为学与须知行为学的文化
组 织 行 为 学 目 录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三、由需要向动机和行为的转化
• (二)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 • • •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动机。 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四、目标
• •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 也是行为的导向。 在组织环境中,目标又是一种外在的 对象,是一种刺激或“诱因”,它可以是 物质的对象,如产量、质量、利润指标及 各种物质鼓励;也可以是精神的对象,如 职称、荣誉、成就、常识。
总
•
结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激励心理过程中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等要素的基本概
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为
进一步学习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奠定 基础。
组 织 行 为 学
谢谢大家!
教材:《组 织 行 为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二、需要的分类和特征
• (二)需要的特征:
•
•
1.指向性
2.再生性
•
•
3.交替性
4.转移性
•
5.发展性
第三节 需要与目标
• 三、由需要向动机和行为的转化
• (一)需要向动机行为转化所经过的阶段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形成经过 1.需要的程度在某种水平以上,才能成为动机并 引发活动。2.随着需要不断增强,人们就能明确 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 通过什么手段满足需要。3.人的心理进入愿望阶 段后,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才可能成为活动的动机 并导致活动。
第一篇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第四篇 • 领导理论 • 领导的决策行为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 个体差异与管理
• 创造性行为的研究与开发 •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