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养成与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取向

合集下载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养成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师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教师职业技能的养成对于师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育理念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职业技能的养成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二、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途径和方法1.学校课程培训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教育课程和教师培训课程,系统学习并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学校课程培训通常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等内容,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全面的教育知识和理论基础。

2.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养成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教学实习,师范生可以亲身感受教学现场,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3.教师培训在校期间,师范生可以参加学校或各类教育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开拓教育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4.自主学习除了学校提供的课程培训和教学实习外,师范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和论文,参加教育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技术化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教学方式将更加注重技术化。

师范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育等,提高自己的技术教学能力。

2.个性化教育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取向与依据——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为视角

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取向与依据——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为视角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圆园1怨原05原20作者简介:林冬梅,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①本文中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使用的“教师教育课程”一致,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取向与依据———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为视角林冬梅(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面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冲击下强烈的应试指向与思潮,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仍须坚持以促进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师范生成长规律,立足于客观的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其他课程参照混淆或替代为课程教学依据,必然造成课程教学的混乱与无序。

在当前课程教学中,必须明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取向与依据,遵循教师培养规律,扎实做好课程教学工作,以严谨的课程教学秩序促进职前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9)05-0120-07为“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而进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将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纳入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称“国考”)范围。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广大高师院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伴随而来的则是面对“国考”的集体焦虑[1],以及由此造成的思想混乱和行为的失措,这不仅影响了高师教师教育课程①教学的有序进行,也不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在此境况下,理解“国考”其意图与功用、弄清“国考”下课程建设的取向、明辨“国考”下课程建设的依据与参照,有助于清醒地认识并自觉“遵循教师成长规律”[2],从容面对“国考”下的教学要求。

一、“国考”制度下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取向自古以来,考试就与学校课程教学有着极为微妙的关系。

考试的内容、方法都会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目标及评价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人们对课程及教学在态度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选择,因为它切实联系着教与学双方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

立足专业成长 关注全程实践——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立足专业成长 关注全程实践——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 在 教 师 专 业化 大潮 中, 提 高 教 师 质 量 成 为 当代 教 师 教 育 的 I 必然 追 求 。在 《 教 师 教 育课 程 标 准 ( 试行) 》“ 育人为 本、 实践 取
向、 终 身发 展 ” 理 念 的 引领 下 . 立足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规 律 , 通过课 程 改革 , 提 升教 师专 业素养 ; 关 注 全 程 实践 。 使 未 来 教 师朝 向
过 程 的独特 规律 , 顺 应 教师专 业 化 的要 求 , 在 教 师 教
尽 管 学 校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力 度 在 不 断 加 大 , 课 程 内容 日益 丰 富 , 仍有几个问题很突 出: 一 是 专业 理 论课 程 过 多 。严 峻 的就 业 现 实 , 使 师 范 生 本 科 4年 的 完 整 课 程 学 习 时 间 被 迫 压 缩 到 3 年 半 甚 至 3年 , 课 程 内 容不 得 不 相应 紧缩 , 学科知识、 教 育 理 论 及 教师 技能 训 练 之 间 的矛 盾 不 断 显 露 , 难 以 取 得 恰 当的平衡 , 具 有 学 科 优 势 的 专 业 理 论 课 程 自 然 而 然 充 当 了 主 角 。 二 是 教 育 类 课 程 比 例 偏 低 。除 了 小 学教 育 、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所 开 设 的 教 育 类 课 程 相 对 比
随 着 高等 教育 大 众 化 的 理 念 不 断 深 入 人 心 , 高
检测) ; 在选 修课 程方 面源自, 不 做具 体 规 定 , 只 要 求 各 系 提 供不 少 于 1 2个 学 分 的 选 修 课 程 模 块 , 学 生 选 修 不
得 少 于 6个 学 分 。 二 是 各 系 在 开 足 学 校 所 规 定 的 必

浅议新生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浅议新生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第3 2卷 第 1 期 21 0 2年 1 月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掌 报
J u n l f Be V iest o r a o Hu i T Unv ri y
Vo . , o. 132 N 1 J n r 201 a ua y. 2.1 9~ 1 0 0 1
浅议新生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 姚瑛 系 凯里 学 院教育 科 学学 院 院长 ,教授 。
1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重要性的认识 。 3 .注 重 专 业 能 力 的评 价
第 1 期
正的参 与实习,找个 学校盖个章 ,写个评语就算实 习了。 4 .不注重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的培养 新课 程强调教师即研 究者, 这就要求我们所培训的未来 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 素养和科研 能力, 是,我 但 们现 在师范教育没有注 重学生科 研究能力的培养 , 学生毕业 后不知道 从何处对 自己的教育 教学实践进 行理论总 结和提 升 ,我 们 培 养 的还 是 教 书 匠 , 生 毕 业 后 不 能 适 应 当 前 新 课 学 程改革实践的现实需要。 一些学校反应 当前很多刚毕业的师 范 毕 业 不 能 适 应 当 前 新 课 改 的 要 求 , 与 我 们 长 期 以来 较 为 这 固化的培养模式不无关系 。 三 、提高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 1 .改变课 程设置 从教师应具备 的知识结构来看 , 教师应 具备下列 的知识 结构[ 一是本体性知识 , , 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 二是文化知识 , 主要指教师应 具有 广博 的社会科 学基础知识 和 自然科学 知识 ,做到文理不分家 ;三是实践性知识,指 教 师在 面 临现 有 目的的行 为中具有 的课堂情境 知识 以及与 之 相 关的知识 ;四是条件 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 学与心 理 学知识。在当前 , 一些地方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 不合理性,重本体性知识的学习 , 轻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和实 践性知识的积累,致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职前教育 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 是培养师范生教师 专业 能力 的核 心, 科 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前提 。目前我国高师 院校的课程结构如下【: 】

教师专业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ppt课件

教师专业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素质型教师取向阶段(2001-2009) • 自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印发,至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颁发之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主要是 通过培养、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 素质和能力,即素质型教师取向阶段。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010纲要》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 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 师队伍。
•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 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 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 、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 “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不断进修提 高,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由上可见,在合格胜任型教师取向阶段,解决合格的教师数量问 题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几个文件都强调教师队 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但显然教师队伍的数量问题比质量问题显 得更加迫切,且质量问题主要是解决学历合格、能力胜任的问题 。对于学历合格问题一是通过发展和加强师范教育培养一大批合 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二是通过发展和支持函授教育、电大教育 、夜大学、进修学院等成人教育形式,促使一批在职教师通过学 历进修与提升从而实现学历达标。对于能力胜任问题,主要是通 过加强教师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与规范,能 够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普九”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09年10月第12卷第5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 al of X i hn U ni ver s i t y of A r t s and Sci ence(S oci al Sci enc es Edi t i on)O ct.20()9V01.12N o.5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郭涛(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教师专业化是为提高教师素质而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优化结构,科学归类,尤其是要加强教师专业化课程的科学设置,才能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09)05—0114一04一、我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我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设置的。

理论上看必修课占总课时的60%。

选修课占总学时的40%,但从实际操作上看必修课占总课时的93。

25%,选修课占总学时的6.25%。

(1)必修课包括四类课程:第一类是通识课程即各专业都要修习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理工类专业要根据专业所需分别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

第二类为学科基础课程,即本学科较宽泛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

第三类为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师资格证课程,即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包括书法、普通话口语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法。

第四类为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共10周。

(2)选修课:我院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程就是向全院各系学生开设的跨系选修课程。

按照学院要求,全院学生必须按①人文社会科学类②自然科学类③艺术类④传统文化与西安地方文化类⑤综合技能(教师技能、综合素质训练、体育等)类⑥职业生涯规划类六个系列,选择其中的至少五个系列,非本专业l o个学分的课程。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始于清末,当时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为培养小学教师指明了方向。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不仅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甲午战争后,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弊端日益显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梁启超、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想要独立自强,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的普及[1]4-5。

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师资,而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所以建立师范学堂便成了当时发展教育的第一要事。

在此背景下,师范教育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

为了推动师范学堂培养好师资人才,清政府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了《奏定师范学堂章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师范教育思想,为培养师资搭建了课程框架,指明了培养目标。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从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的学生都应该履行从事小学教师的义务[2]78,可见晚清时期初级师范学堂办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小学教师。

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是为了培养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学制,规定师范生学制为5年[3]31,并列出了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时长。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生的必学科目(课程)有12门,分别是“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和“体操”[4]35。

科目设置、内容选择和学时安排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读经讲经”课学时占比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主义思想对师范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安排的影响[5]。

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而教师则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有效的培养措施提高他们的执教“核心素养”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情怀和教育责任四个方面。

1. 专业知识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不仅包括对所教学科的知识功底,还包括对教育理论的熟悉和理解。

师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要通过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深入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 专业技能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这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教育实习等活动,提前接触教学,培养这些专业技能。

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3. 教育情怀教育工作需要真挚的情感投入,需要对学生有着浓厚的情怀。

师范生需要通过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培养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从而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育责任作为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责任。

师范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责任意识,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除了对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进行认真研究外,如何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执教“核心素养”能力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注重课程设置在师范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执教“核心素养”能力。

师范专业认证解读(第二级)(1)

师范专业认证解读(第二级)(1)

综述目录:0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0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0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04.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05.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0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0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如何?08.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09.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10.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11.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1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13.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14.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QI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弃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

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疑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0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OUtCOm亡-based Education, 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肖,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学校一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以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建立发展型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我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目标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目的要求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训与科研、全程与阶段相结合,建立起新型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三、基本原则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在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技能为基本要素,以实践活动为中介,要注重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

2.全面培养的原则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有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特殊能力,各构成要素紧密相关,培养与训练必须考虑能力的各个要素,全面培养。

3.因材施教与突出重点的原则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地来进行培养与训练。

四、具体目标与内容安排1.一年级学生具体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操作能力及良好的专业思想。

主要内容:从始业教育入手,开展专业成才教育;结合课程学习,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重点开展“三笔字”书写能力、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等的训练;组织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培养个性化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熟悉中小学校。

2.二年级学生具体目标: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音乐、美术等个性化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高校师范生“三位一体”师德养成模式构建

高校师范生“三位一体”师德养成模式构建

高校师范生“三位一体”师德养成模式构建发布时间:2022-05-18T08:36:23.190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3期作者:武梦玮[导读] 兴教必先强师,师范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武梦玮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300387摘要:兴教必先强师,师范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是对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积极回应。

通过制定“全方位”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体系,搭建“体验式”师范生师德养成实践平台,打造“多元化”师范生师德养成项目,构建“课程-实践-项目”“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模式,促进师范生形成“知、情、意、行”统一完整的师德养成路径。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养成;“三位一体”一、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

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阵地,其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2] 霍世平.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灵魂[N].中国教育报,2020-04-20(05).]]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5个文件,文件着眼于“四有好老师”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出了师范生应具有“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的要求”。

该文件的出台从更高站位、更新角度对师范生师德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师范生师德养成提出了更严标准和具体要求。

师范生道德素养是一种“成人”与“成师”相统一的复杂的品性与修为,无论是直接的道德灌输还是自然的道德体悟,均无法使师范生完全养成这种素养。

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3 8 广东教育·职教 2019年第 7期
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技术学、教 育 政 策 法 规、教 师 口 语 技 能、 三 笔 字 训 练、 学 科 (专业) 教学法等课程;理论课教学 (选修) 课包括:现代职 业教育教学论、班级管理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训、中职课程设 计与开发、教育名著选读等课程;教育实践课模块包括:1周 的教师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和 8周的教育实习课程。
学质量,完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及时吸收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开设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重点探 索校企合作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理实一体、德业 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
2.广东省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政策 2018年 2月,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 《广东 “新师范” 建 设实施方案》 指出:“建立 ‘政府 -高校 -中小学’ 协同培养 体系,发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作用打造协同育人平台,促进 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协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 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 “推行全方位的 ‘互联网 +教师教育’,推动教师培养由传统教学方式向混合 式教学转变,推动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衔接,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相整合”。 2018年 3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遴 选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通知》,提出要创新 师范生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加强师 范生实习实训,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教育信 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强化 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打造一批教师教育省级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 3.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系列 政策文件来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 发展中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从 “学 科取向” 转为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是目前教师教育的发展 趋势,如何改革现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师 教育发展的需求,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适应教育现代 化、大力发展师范生教育事业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师教 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全面提高教 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

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管理欠 周到 四
考察现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 分强 调对 学 生 的管 理 ,而 淡化 对 教 师 的管 理 ,且 缺乏 有 效 的实 践 教学 激励 和 监督 机 制 ,存 在责 任 不 明 、过 程监 控不 力 等 问 题 。实 践教 学 的指 导 教师对 基 础 教 育改 革 的认 识 不深 ,甚 至不 了解基 础 教育 新课 程 的理 念 、 目标 和课 程 标 准 ,造成 指 导教 师 无 法 ( 从 也 未思 考过 )站 在为基 础 教 育改 革 和 发展 服 务 的高度 来 培 养 学生 的 教师专 业能 力和创 新精 神 。
必要 的 。
现行 教 师教 育专 业 实践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实 践教 学 是 职前 教 师 教 育 的重 要 内容 ,是 师 范生 实 现 教师 专 业化 、培养 教师 专 业 能力 和 创新 精 神 的有 效途 径 。 而 由于受 传 统 的教 育 教 学 观念 以及 办学 定 位等 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在 现 行 的教 师 教 育 专 业实 践教 学 中 存在 诸 多不 利 于学 生 提升 教 师专 业 能力 的 问 题 ,具体 表现 在 : ( ) 念 有误 区 一 观 多数 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对实践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全 面,窄化实践教学 ,认为实践教学是就是教育见习、实习 ,是一 种 活动 ,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不是 “ 课程 ”,以至于在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时 ,把 它列入 “ 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而没有从 集 课程的视角来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和实施实践教学。 ( )目标 不全 面 二 由 于观 念 上 人们 对 实 践 教学 本身 性 质 和价 值 的认 识存 在 一定 误 区 ,因此 ,实 践教 学 的 目标 一 般是 定 位 在对 所学 的专业 理论 知 识 的验 证 ,而 没 有把 实践 教 学置 于 正在 实 施 的基 础教 育新 课程 的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取向研究在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潮中,虽然国家加强了对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与扶持,但鉴于当前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目标偏重实用,学科设置趋于功利,课程安排以市场为导向的现状,导致了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被僭越而引发了师范生在现行教育下的师范意识的缺乏,教育信仰的迷失以及入职后的焦虑和迅速懈怠感等问题。

当前教师教育若想实现其目的性回归,必须重设培养目标,先“学而为人”再“学而为师”,拓展“师范”内涵以拓宽就业道路,并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标签:教师教育;工具性;目的性目的性与工具性是教师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属性,两者不可分割。

“工具”一词,根据《高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一是指工作时所需要的器皿;二是指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高等教育的工具价值主要是强调其外在价值,即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服务。

缩小至教师教育的工具性主要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以期师范生在日后熟练、精湛的教学技能运用中更好地体现教育目的性追求,及对学生精神、品德的塑造。

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主导下,教师教育往往难逃功利主义的怪圈,导致教育对人的精神滋养的价值偏离。

师范生作为日后的灵魂工程师,对其的培养关乎民族教育的未来。

故而,教师教育急需从暂时的工具性迷失中回归其应然的目的性价值取向。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育的工具性现象体现以江苏为例,目前全省举办师范类专业学校共40所,其中一般本科18所、民办本科2所、两年制专科8所以及5年制高师12所。

由于办学传统、学校师资力量等差异性,各高校师范专业设置各不相同,培养层次多样,办学理念纷呈,基本体现了各校的办学特色。

然而,教师专业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实际存在的教师教育当中的工具性问题。

(一)培养目标偏重实用,缺乏基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教育厅关于师范生培养“做优做强,做出特色”的理念引导下,不少江苏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定位可以归结于“精致实用”。

很多学校在其办学目标或办学理念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精做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等,试图将其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引导至偏重应用方向。

2023年师范生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培养

2023年师范生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培养

2023年师范生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培养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师范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以应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是师范生教育的重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教学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

未来的师范生需要在教育教学素养方面得到更为深入的培养。

1.专业知识师范生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法律法规等。

这些知识的掌握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2.教育技能教育技能是指师范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如授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

未来的师范生应该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技能培训课程,优化技能水平。

3.教育态度教育态度包括对教育的认知和对学生的尊重。

师范生需要具备积极的态度、感性的情感和道德责任感,同时还要有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意识。

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是指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课堂管理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1.课堂管理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包括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护秩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等。

2.课程设计能力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教学评价能力未来的师范生还应当具备教学评价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质量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未来的师范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训和提高。

1.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应当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方面,从教育政策、教育机构运营到教学方法和评价,以及相关技术工具的使用等。

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1.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2.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3.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1.完善课程体系2.强化实践教学3.注重师德教育4.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二、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1.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代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系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师范生能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特点。

师范生通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3.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引领者,其教师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师范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1.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涵盖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等领域的课程体系,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等,使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锻炼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师德教育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培养其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为今后教育事业树立良好榜样。

4.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教育改革政策

教师教育改革政策

教师教育改革政策引言: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尤其教师教育改革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对培养高素质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政策。

一、理念与目标:教师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

政府将注重培养具备深厚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教师,强调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并提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二、课程建设: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改革政策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教育,政府推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综合素养培养。

三、师范生选拔与培养:政策重视师范生选拔和培养工作。

除了对教育专业的考试要求,还注重虚拟教学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要性,确保教师教育毕业生具备实际教学经验和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师教育课程:政策推进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除了强化教育科学与教学技术的核心科目外,鼓励开设基础学科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五、专业教育师资培养:政府为教师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设立专项基金并加大投入。

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乃至教育行业的研究水平,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环节:政策提出通过扩大教师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师范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教育工作,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师范生与学校的对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七、终身学习:政府强调教师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注重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研修、继续教育等多样化的学习机制,提供不同领域和需要的教育机会。

八、教师评价与考核:政策推进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

不仅注重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成果评价,还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评估,促进教师发展与成长。

九、资源投入与保障:政府将加大对教师教育改革的资源投入,包括教育经费、教材建设、教育设施等方面的保障。

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er E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riented Normal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 作者: 胡水星;李勇;刘刚
作者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出版物刊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1-7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师范生;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是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教师教育优势,以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443”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实验课程模块;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借助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进行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实践,凝炼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特色,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桂 霞
( 化 师 范 学院 通

教 育科 学系 , 吉林
通 化 140 ) 3 0 2
要 :世界 范 围 的教 师 专 业化发 展 趋 势 和我 国基 础教 育新 课 程 改 革 都 对教 师 的 专 业 能 力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作 为 未 来教 师的 师 范 生 专业 能 力 不足是 当前 我 国 高等 师 范教 育在 人 才 培 养 中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 文从 当前 师 范 生 本
或 实验 报 告 。 教 育 科 研 方法 一 无 所 知 。 四是 教 育 教 育 学 组 对
织 管理 能力 差 【 I 】 人 担 忧 的是 上 述 的 词 查结 果 具 有 相 当 的 。令 普 遍性 。
高 师 学 生 的 教 师 专 业 能 及 科 学 的培 养 模 式 , 教 育 理 论 指 导 下 , 在 以专 业 知识 为
业 基本 技 能 训 练 的重 要 时 期 ,是 未来 教 师 的 职 业 准 备 期 , 这

时期 学 生不 仅 要 掌 握 即将 从 事教 师职 业 的 各 学 科 知 识 。 构
目前 教 师专 业化 已成 为 国际 教 师 教育 发 展 的 趋 势, 为 作 教 师专 业 化 重 要 标 志 的教 师专 业 能 力 成 为 近 些 年 教 育 领 域 较 为 关 注 的 课题 。 虽然 由 于教 师 专 业 能力 本 身 的复 杂 性 、 研
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 , 目前 在 学 术 界关 于教 师 专 业 能力 的 内
育 理 论 课 程 由教 育学 、 理 学 等 构 成 , 过 对 这 类课 程 的 学 心 通 习 学 生 能 够全 面理 解 与掌 握 教 育 基本 理 论 与 规 律 、 少 年 学 青
生 的 身 心 发展 特 点 : 育 技 能 课程 主要 是 指 作 为 教师 所 必 备 教
研 究 表 明 教 师 专 业 能力 的形 成 与 发 展 需 要 经 历 不 同 的 阶段 . 中 职 前 教 育 阶段 的教 师 专 业学 习与 训 练 是 教 师 专 业 其
基 础 , 过 教 师 引 导 示 范 , 及学 生 自己模 拟训 练 和 实 践 探 经 以 索 而逐 步形 成 和 发展 起来 的 。其 中 教育 理 论 课 程 、 育 技 能 教 课 程 和教 育 实践 课 程 是师 范 生 教师 专 业能 力 发 展 的基 础 。教
涵 与 结 构 的观 点 有 所 不 同 , 一 般认 为教 师 专 业 能 力 是 指 教 但
第3 O卷第 1 期 1
20 0 9年 1 月 1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NA F T O L O ONGHUA NOR MAL U VEl I Y NI l T S
Vo.O№ l 1 3 1
NO .2 0 V 09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养成与教 师教育课程建设取 向
能力 形 成 与发 展 的 基 础 。 奠 基 作 用 不 容忽 视 。职 前 教 育 阶 其
段 是 师 范生 集 中 、 统地 学 习和 掌 握 理 论知 识 与 进 行 教 师 职 系
的技 能 和 技 术 , 括所 教 学 科 的教 学方 法 、 书 能 力 、 言 表 包 板 语 达 能 力 、 学 设 计 、 息 技 术等 , 目的是 帮 助 学 生形 成教 育 教 信 其 教 学 的特 殊 技 能 : 教育 实践 课 程 主 要 是教 育 见 习 和 教 育实 习 等 ,其 目的 主 要 是 让 学 生 把 所 学 到 的 知 识 运 用 到 教 育 实 践 中, 并通 过 实 践 提 高 教 育教 学 能 力 。 而我 国 师范 院 校 的 发展 长 期 处 于 学 术 性 与师 范 性 之争 中 , 为体 现 师 范 性 的 教 师教 作 育课 程 一 方 面 质量 不 高 、 时 严 重 不 足 , 课 而且 门类 单 一 、 学 教 方 式 方 法 落 后 、 学效 果 低 下 , 种 状 态 无 疑 使 师 范 生专 业 教 这 能力 的 养 成 失 去 了牢 固 的 基 础 ; 一 方 面 , 师 教 育 课程 中 另 教
专 业 能 力 缺 失 的 角度 出发 , 出了 高师教 师教 育课 程 的 建设 应 遵 循 “ 童 为 本 ” 突 出“ 践 课程 ” 关 注 学 生“ 身 提 儿 、 实 , 终
学 习与发 展 ” 的理 念 以及 实 践性 、 展 性 、 放性 与 差 异性 原 则 。 发 开 关键 词 : 师 专业 能力 : 师教 育课程 ; 教 教 课程 理 念 与原 则
师 在 从 事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中 形 成 的 顺 利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的 个 性 心 理 特 征 。就 其 结 构来 说 , 主要 包 括 教学 设计 能力 、 堂 教 学 课
能力 、 现代 教育 技 术 能 力 、 反思 能 力 、 程 开 发 能 力 和 教 育 研 课
究能力等。
中 图 分类 号 :6 O G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942 0 )1 oo — O 10 —7 7 (091— 1o 3
基 金 项 目 : 文 是 吉林 省教 育 科学 规 划 “ 一 五 ” 本 十 规划 2 0 08年 度 课 题 《 师 教 师 教育 课 程 建设 与师 范 生 教师 专 高 业 能 力 培养 研 究 》 阶段成 果 。项 目编 号 :D 8 1 的 Z 008
收稿 日期 :0 9 0 — 1 20— 6 O
作 者简 介 : 于桂 霞 (9 8 )女 , 林 通 化人 , 16 一 , 吉 通化 师 范学 院教科 系硕 士 , 副教 授 。


师 范 生教 师 专 业 能 力 的缺 失
重 不 足 , 校 学 习 期 间 从 未 公 开 发 表 过学 术 论 文 、 查报 告 在 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