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案《小屋》
语文教案:小屋教学
语文教案:小屋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用优美词语描绘自己心中的小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小屋的喜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家庭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3. 学会用优美词语描绘自己心中的小屋。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表达自己对小屋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屋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小屋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小组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小屋的喜爱。
(2)教师引导: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小屋,并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5. 课堂小结六、课堂活动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生字词竞赛:设计一个生字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记忆。
3.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创意表达1. 想象小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描述自己梦想中的小屋。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小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小屋》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创作与课文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活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互动阅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随朗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表达能力。
创意表达: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2 教学策略引入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情节。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屋》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主题。
角色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和动机。
情感讨论: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创意表达: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与理解:15分钟角色分析:10分钟情感讨论:10分钟写作练习:15分钟创意表达:15分钟反馈与评价:10分钟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小屋》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写作纸张和绘画材料。
表演道具和背景布置材料。
4.2 教学材料课文《小屋》打印文本。
角色分析表格。
情感讨论问题列表。
写作练习纸张。
绘画纸张和彩色笔。
表演道具和背景布置材料。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学生角色分析和情感讨论的评估。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精神屋,学会如何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屋。
2.让学生具备自我调节情绪和心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3.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善良的人,了解善良的力量对于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精神屋的概念和建造方法。
2.了解“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学会感恩父母。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2.如何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调节情绪和心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自备教案、课件、小黑板、精神屋图纸等。
2.学生自带《语文》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个美丽的房子,让学生猜测房子的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房子不止有物质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功能。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精神屋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PPT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什么是精神屋,以及它的建造方法。
让学生体验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屋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名人的成功阅历,让学生明白,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深厚的精神屋支持。
3. 课堂练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小组互动、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精神屋该如何建造,并用词语、图片等形式将自己的精神屋呈现出来。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4. 课后作业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写下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自己对未来有信心且有计划的态度。
•第二部分:在家里别急着睡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精神屋是什么样的,它可以承担哪些责任,如何建造等等。
然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精神屋图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在下一节课上向班级分享自己的图纸以及想法。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讲授、学生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性。
《小屋》教案15篇
《小屋》教案15篇《小屋》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仿编故事的方法。
喜欢仿编故事。
2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1 活动前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制作家具、玩具、服装、食品等所需材料。
)2 故事大书。
3 卡通粘贴。
活动过程:1、出示大书,幼儿齐读大书。
2、提问:这个故事里都说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线:屋子、叔叔、各种材料、念动咒语、变成了蛋糕)。
提问:这些材料是怎样变成蛋糕的?(念动咒语)3、教师示范性的仿编(椅子),然后提问:老师讲的故事和原来的故事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指导幼儿初步理解仿编的意思。
4、幼儿尝试仿编: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编,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仿编。
5、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合理的仿编,语言连贯、语音准确。
活动结束:在适当的'时候,大家互相欣赏仿编的故事。
提高幼儿仿编故事的兴趣和水平;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小屋》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第一课时《音乐小屋》。
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
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
本课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本课的教学难点:1.解决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应用。
2.歌曲中的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的把握。
3.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等。
说教学方法: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小屋的环境。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教你如何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教你如何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一些比较难度的文本了。
而针对那些文本的阅读,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培养。
教育专家们强调,要培养学生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能力,那么,本文将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小屋》为例,详细解析如何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
首先学生们应该全文通读一遍,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同时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提问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内容,对文章有整体性的认识。
在逐段细读时,要注意把握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论点。
我们可以通过标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以及与之对应的细节和论证,来协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并指导他们掌握些许的语文技巧。
同时,学生们还应注意到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比如细节描写、象征手法、人物刻画等。
这些文学技巧的运用往往能够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技巧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当然,本文没有办法在短短2000字中详细阐述每一个注意点,我们只能列举出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希望唤醒大家在进行文本阅读时的细致性,还原文本的真实意义,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让阅读更富有意义和成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小屋》
1、品味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3)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பைடு நூலகம்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4)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①“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1、听录音。
2、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Ⅴ、布置作业:2分钟
练习册第十二页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教务科长签名: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9 精神的三间小屋(名师教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如果你有几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你最想用它来装什么呢?预设:美食、玩具、书籍之类……师:人们不仅要有物质需要的满足,更要有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毕淑敏有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她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装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并顺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做好批注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2.自主读悟学生自主阅读,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64“字词清单”),结合阅读提示和教学目标边读边做批注,初步生成问题,为避免问题过多、过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和学习目标做批注,生成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既联系考点又培养能力。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整理,最后各组分享探究所得,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补充。
1.明确观点跳读课文,找到阐述三间小屋各自内涵的语句,先确定三间小屋各自的内涵,再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1)探究: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观点是什么?预设: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在第19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三间小屋象征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真诚地修筑自己的精神空间。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案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
引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林中的小屋和周围环境。
通过诗歌朗诵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林中的小屋和周围环境,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诗歌朗诵和讨论:让学生朗诵诗歌,并引导他们分享对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林中的小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林中小屋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中小屋的结构和功能,如遮风挡雨、休息、观赏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
2.3 教学方法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林中的小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三章:林中的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林中生活的特点和乐趣。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林中生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林中生活的特点和乐趣,如清新空气、宁静环境、亲近自然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林中生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减压、放松、提高生活质量等。
3.3 教学方法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林中的生活场景,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林中生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四章:林中的生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林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林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如动植物种类、生态平衡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4.3 教学方法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林中的生态环境,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和环境状况。
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4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
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
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1980年转业回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如何描绘出鲜明的人物性格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如何描绘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在语文教育中,学习如何描绘人物性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育当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描绘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小屋》是一篇温馨感人的小故事,通过对小屋、老汉以及两个小孩子的描写,传达出了爱、珍惜和友情的主题。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学习如何描绘人物性格。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描绘出鲜明的人物性格。
一、通过行为描写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
在《小屋》中,老汉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作者通过老汉的行为来展现他的性格。
如作者描写老汉对两个小孩子的好,刻画出了他慈眉善目的形象:“老汉充满了热情的目光越过他们的肩头,看见里面的小姑娘,便拍了拍她的脑袋。
小姑娘立即挤眉弄眼地笑了,老汉更是怜爱地笑着,手里端着一块黄麻布包着的大糕点,对两个孩子说道:‘你们尝尝这糕,甜得要命哦!’”二、通过语言描写人物性格人物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理,并且也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性格。
在学习描写人物性格时,学生应该关注人物所说的话语,以及话语的语气和语调。
比如,在故事中,小屋是一个安静而温馨的场所,所有人都在这里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作者通过小屋的语言环境来体现出人们的性格特点。
如作者描写小屋的声音:“小屋的长方形吱啪响着,难听的篾锯声、碾磨声,还有铝罐的嘶嘶声统统都满足地响个不停。
”这段描写可以反映出小屋里人们平凡而忙碌的生活状态,以及小屋所具有的亲密、平和、舒适的氛围。
三、通过情感描写人物性格人物的情感表达能力也是描写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
通过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在《小屋》中,两个小孩子是一个大胆而活泼的男孩和一个温柔而俏皮的女孩,作者通过对两个小孩子的情感描写,刻画出了他们性格鲜明的形象。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教学导入技巧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教学导入技巧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
本文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算是有了容身之所。
那我们心灵是否也需要活动的空间呢?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文题中的“小屋”一般指人活动的空间,而“精神的小屋”则指心灵活动的空间。
以比喻的手法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独辟蹊径,点明了话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文学奖项。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广袤mào:开阔,广阔。
积攒zǎn:一点一点地聚集。
宽宥yòu:宽恕,原谅。
游弋yì:在水中游动。
困厄è:(处境)艰难窘迫。
濡rú养:滋养。
麾huī下: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嘟囔nang: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灰烬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轻觑qù:轻视,小看。
坍tān塌:倒塌,崩塌。
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
自惭形秽huì: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fà: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金戈铁马: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抽丝剥bō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鸠jiū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jiāng:语出古乐府《鸡鸣》,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写作练习。
(3)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以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屋》的作者、背景及内容。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分析课文的叙述顺序和结构,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用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学会用常见修辞手法赋予文章生命力
【实用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教案:学会用常见修辞手法赋予文章生命力】语文教学中,作为基础的语音、语法、词汇、阅读等知识点,在六年级以后逐渐变得越发基础而重要。
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渐渐注重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而文学的魅力往往就在于一个个精美的修辞语言,让读者读过之后能让人记忆深刻。
因此,在教学小说《小屋》时,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修辞意识,让他们体会修辞对文学的魅力与魔力。
【三要素,体会修辞】在学习修辞手法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修辞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要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修辞是什么:语感、形象和风格。
语感,即言辞的感觉,是组成文字的尺度之所在。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感,以此区分不同的语言。
形象可以让读者有一种模糊的印象,而风格就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
上述三个要素构成语言的精髓所在,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他们都能够娴熟地运用这些要素来赋予自己的作品生命力。
而这往往是通过执意运用一些特定的修辞性格来完成的。
【常见修辞性格】1.比喻。
一种常见又容易理解的修辞手法。
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两个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来打比方并传达出想要表达的观点。
比方说,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2.拟人。
一种将非生物的物质赋予人类属性的修辞手法。
它会增强作品的情感力并赋予诸如情感等非生物的物质以人类特性。
如:风在林中响答,菊花映山,店子有家欢乐多等。
3.拟态。
指一种描绘非生物形态特性的修辞手法。
此种修辞会给予艺术作品形象感,鲜艳的视觉效果会留在人们脑海中。
如:她面色憔悴、声音嘶哑,虽然神采奕奕但是一看就知道疲劳不堪。
4.原喻。
指的是将一个特定的概念结合另一个概念来表达对于物体的一种看法。
比方说,假如你说:孩子是花植物,他指向孩子是成长中都需他人助力,有青涩的花蕾,有朝气逼人的茁壮,可以靠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得到最好的成长。
5.比泛。
一种将泛泛之谈转化为深刻意义的修辞手法。
以多样度为原由,将一个概念化为其中的细节展开来详细阐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优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屋》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小屋的美丽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分享、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小屋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小屋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屋的美丽。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小屋,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欣赏小屋美景:(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小屋的美丽景色。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小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心中的小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让小屋更加美丽。
七、课堂互动1. 采用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到心灵无处安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精神家园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主题探讨: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精神生活,探讨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主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举例解释:
-在课文理解方面,重点讲解“三间小屋”分别代表了什么,如第一间小屋代表“知识”,第二间小屋代表“情感”,第三间小屋代表“意志”。
初中语文精品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明确: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的作用,事业是精神的支撑点。
预设3:第三间,安放自身。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那么之前的爱恨、事业都不会是自己的。
追问3:读一读“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明确:悲哀、讽刺……,自己的精神世界却全是他人的痕迹,本应是绝对的自己的领域却没有自己的位置。
过渡: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的所爱和所恨,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一间小屋是精神的基础,第二间小屋是精神的支撑。在情感的喜怒哀乐之外,更关注了对精神的滋养和满足,关注精神世界的健康和收获。第三间小屋是自我思想的独立。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过渡: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追问:那为什么要讲到城里人“两居室”“三居室”的问题?
明确:同样是引出问题:“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算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得出结论:“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这种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的推理方式,叫做类比。
3.本文哪里体现了“散文笔法”?
明确:“议论性散文”的共性:用“散文”的笔法进行“议论”或是以阐述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作者围绕“三间小屋象征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的观点,从“爱恨”、“事业”、“自身”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举例说明毕淑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哪个句子引起了你的触动?
带着自己的疑问读文章,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一同解决。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精品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鉴赏语言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小结语言特色: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
谯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九(上)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精神的三间小屋》
主备人:谭文生
执教老师:谭文生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文本美学风范。
2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教师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4)配乐朗诵:学生朗读
再读课文理清逻辑
1教师小结:是啊,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初中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4、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5、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重难点
教学目标1、2、3为重点,4、5为难点
教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一、导入
我们的身体需要屋子来安放,精神为什么也需要屋子?而且为什么是三间屋子?分别放什么?
学情
分析
作者在阐述这些事理时,思辨色彩较为浓厚,如何让初中学生明白精神丰富对于人生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们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应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引导,在启发教学中最终明白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
目标
1.理解、积累本文字词。
2.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小屋就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4、正反对比论证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比喻,结合上下体会本体含义。
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自读、思考。
2、独立回答,说出依据。
3、在文中画出提示性语句。
1、提示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常见做法。
2、反复朗读相关语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明确: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②“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Ⅴ、布置作业:2分钟
练习册第十二页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教务科长签名:
年月日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汙,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1、听录音。
2、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3)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4)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①“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Ⅰ、课堂组织:5分钟
点名填写教学日志(一)(二)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第三课的字词
明确:文章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品味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学生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Ⅲ、讲授新课:70分钟
一、作者简介
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明确: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Ⅳ、归纳总结:3分钟
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现代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与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