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罗布莎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二:西藏罗布莎矿床
一、大地构造位置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位于藏南超基性岩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帕米尔喜马拉雅歹字形构造的尾部。罗布莎含矿超基性岩体产于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内,该构造带是一条发育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两构造带之间的缝合线构造单元,由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及南、北两侧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区域性大断裂以及它们所围限的岩石组成。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地位于象泉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东段,岩体西起桑日县尼色,向东经曲松县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延至加查县的康莎村,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岩体呈反“S”形,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43km,南北宽一般为1-2km,东部最宽可达3.75km,面积约70km2。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严格受雅鲁藏布江构造带的控制,在成岩期和成岩后都遭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形迹。
二、矿床地质特征
1、地层: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周围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上侏罗—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系。
上二叠统郎杰学群为一套典型的西藏特提斯复理石—类复理石建造; 上侏罗—下白垩统桑口群零星分布,主要为安山岩、大理岩。上部为砂岩和含沙灰岩;上白垩统泽当群在矿区北东角,零星分布,为蛇绿岩套一部分;第三纪构成超基性岩体围岩,下部角砾状花岗质砾岩,中部为含砂砾岩,粉砂岩,页岩等,上部为复成分砾岩;第四纪广泛分布,成因多样,主要为残坡积层。
2、岩浆岩: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东段,是新特提斯洋的最后闭合带,以蛇绿岩为界,南部为印度地块北缘的二叠纪复理石,北部为陆缘山前磨拉石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带,火山岩浆带的北部为晚白垩世复理石建造。
该岩体属正常序列的镁质超基性岩,自北向南分为三个近平行的岩相带:纯橄榄岩相带,含纯橄榄岩异离体的斜辉辉橄岩岩相带,斜辉辉橄岩—橄榄岩岩相带。
3、构造特征:区内各种构造行迹极为发育,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的逆冲断层、褶皱、片理等压性或压扭性构造及与之相伴生的南北向张性破裂面,其次是北东向张扭性构造及北西向、北北西向压扭性构造。它们彼此有规律的联系,表现为受同一应力作用方式而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带。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断裂构造,它规模大、切割深、长期活动,控制了全区地层、岩浆岩展布及构造型式。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的特征
为:
(1)断裂带西起阿里象泉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绵延达数千公里,本区所见仅为其东延部分。
(2)断裂带主要由T3与K2,K2与R l之间的两条由南北向逆冲的断裂组成,均表现为老地层逆冲于新地层之上。区域矿产区内主要矿产为铬铁矿,其次有矽卡岩型的铁、铜矿化。铬铁矿主要分布于罗布莎岩体内,在张嘎及增嘎岩体亦发现铬铁矿化,但无工业价值。罗布莎岩体内的铬铁矿主要集中分布于岩体最膨大的部位:即康金拉-曲阿弄巴之间。在整个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中,按矿体集中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可划分为几个矿区,它们分别是:藏木铬铁矿区、康金拉铬铁矿区、香卡山铬铁矿区和罗布莎铬铁矿区。
4、矿体特征:整个岩体内已发现181个矿体及矿化点,较大矿体共有123个,其中矿体长度大于100米得有13个。平面上呈雁行排列;剖面呈叠瓦状排列。有尖灭再现、尖灭侧现现象。矿体呈脉状,扁豆状和不规则状。规模大小悬
殊。矿体有两种产状:一种是矿体走向与岩体走向平行,另一种是矿体走向近南北向。
罗布莎矿区数百个矿体具有两种基本形态:a、似脉状、透镜状矿体,占90%以上,b、囊状、饼状矿体,这种矿体相对较少,规模小,矿体薄。
5、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铬尖晶石为主含少量磁铁矿和微量针镍矿,偶见斑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以蛇纹石和橄榄石为主。
在浸染状和条带状矿体中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为主,并常见包含结构。矿石构造为浸染状。在脉状、扁豆状及串珠状矿体中,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其次为稠密浸染状以及豆状和瘤状。
矿石组成:矿体赋存于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岩石类型为斜辉辉橄岩、纯橄岩、含辉纯橄岩及二辉橄榄岩、异剥辉石岩。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铬尖晶石,其次为镁铁铬铁矿和镁铬铁矿。矿石的脉石矿物多以叶蛇纹石、富铬斜绿泥石、铬绿泥石为主,次为微量金属矿物。
5-1 矿石结构罗布莎铬铁矿矿床按铬铁矿颗粒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以下7种类型:
5-1-1 它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由细粒-中粒、它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粒径为0.2-1.3mm,一般多在0.8mm左右;或者以中粗粒它形-半自晶粒状结构出现,粒径由2-5mm 左右,一般多为3mm左右,晶粒呈紧密镶嵌,但在镶嵌之间隙可见硅酸盐矿物。
5-1-2 碎裂结构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铬铁矿(尖晶石)由于脆裂而产生的裂隙、裂纹,拉断等现象,这种现象矿床中较为常见。在致密块状矿石的裂隙中可见充填有脉石矿物。
5-1-3 残碎结构这种结构在矿石中普遍发育。由于矿石受到挤压作用而碎裂成粒度不等,块度大小不一,甚至呈棱角状,胶结物为铬绿泥石、蛇纹石等。铬铁矿颖粒边界往往具有凸凹不平的弧形,并显示粒间滑移和塑性流变特征。
5-1-4 交代残余结构及沿隙交代结构在蛇纹石化过程中,铬铁矿被磁铁矿沿裂隙交代或从中心向外进行交代成残余;也有次生铬铁矿沿着原生铬铁矿的裂隙由外及里(内部)进行交代。但也可见到铬铁矿自形晶粒状交代变晶结构和单斜被交代的残留体。
5-1-5 包橄结构铬铁矿晶粒中包裹有浑圆状的橄榄石。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偶见被包的橄榄石中又有铬尖晶石颗粒被裹的现象。
5-1-6 交代网脉状结构磁铁矿呈细脉或网脉状交代铬铁矿。这种现象在矿石中较为少见,多见于斜辉辉橄岩的副成分铬铁矿中。
5-1-7 塑性变形结构在应力作用下铬铁矿内部产生网格状塑性变形纹带,沿着该带可见有塑性活化的橄榄石挤入。
5-2 矿石构造
罗布莎铬铁矿矿床的矿石构造类型可分为致密块状和浸染状两种。
5-2-1 致密块状构造由粗粒-伟晶(1-5mm)铬铁矿组成。紧密镶嵌结构、块状构造,常具它形-变晶结构,粒间被脉石矿物充填,其表面因氧化而生成铬绿。
图7 致密块状铬铁矿铬铁矿
5-2-2 浸染状构造由不同粒级和不同稠密度的铬铁矿所组成。可分为稠密浸染状、稀疏浸染状,由中粗粒自形—半自形的铬铁矿(2-5mm)组成,其形态为豆状矿石,豆状大小分布均匀,脉石矿物为蛇纹石或者橄榄石等,分布较为均(见图8)。
实习中矿石编号及特征:
LBS-6 豆状铬铁矿:他形粒状结构,豆状构造,豆状矿物呈黑色,脉石灰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