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劳动社会学总复习(华师老师所画范围)

合集下载

劳动社会学总复习课重点标记

劳动社会学总复习课重点标记

劳动社会学总复习课
重点标记
------------------------------------------作者xxxx
------------------------------------------日期xxxx
【精品文档】
劳动社会学总复习课重点标记
劳动社会学P1劳动者P2冲突理论P10具体研究方法P17劳动的概念P22劳动的社会职能P23劳动社会化的内容P23三方性结构P27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
P29职业结构P41劳动保护的概念P49劳动群体的特征P55双因素理论P66劳动者的素质P75企业文化的含义P85企业文化功能P87劳动者社会化内容P95职业的特征P109职业概率的大小取决于4个条件P119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P123职业瞄的五种类型P126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P134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P141职业分层的概念P142社会分层的意义P153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P158劳动组织的含义P173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P179劳动组合的类型P187劳动关系的概念P200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P202劳动关系调整机制P212工会的职P能218薪酬及其理论P223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P227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P228劳动争议的概念P240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P241社会保障的功能P251申请失业保险金应具备的条件P261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P265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P275弹性就业P279摩擦性失业P284周期性失业和隐性失业P285自主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有着积极的功能P294弱势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P301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P306移民的成本分析的人口迁移理论P314
目测全齐,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展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效劳活动。

P13P24、劳①处于劳动年龄围,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效劳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展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容:①劳动社会学根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根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附属关系受严格的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开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根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构造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局部。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根底上进展定量分析。

③比拟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方案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P13P2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部分。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用)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用)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论述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各大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5—13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及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迪尔凯姆);科层制(韦伯);科学管理(泰勒);社会人(梅耶);制度学派(韦布夫妇)2)现代劳动社会学:新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普兰查斯);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米尔斯);新制度主义(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新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人本理论);新经济社会学(斯威伯格、格兰诺维特)。

3)后现代阶段,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第二章1、职业结构变迁的趋势是什么?请分析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职业结构变化。

42—441)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2)结构变化: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型的特征;第二产业的产业工人的比重在20世纪工业化高潮中呈明显上升;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呈上升趋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也有了快速的增长。

2、试阐述劳动士气激励理论中的人性假设X、Y、Z理论?67—71X理论对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能迫使他为组织目标去工作。

3)一般人宁愿受别人指挥,希望逃责任,较少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人是非理性,本质上不能自律,易受他人影响。

5)一般人都是为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去工作。

X理论任务管理措施:1)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完成劳动任务,而不去考虑人的感情。

2)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3)在奖励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予以严惩。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第一章:绪论一、单选、多选知识点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4、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7、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8、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

9、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10、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1、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二、名称解释、简答12、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 19 世纪 20-30 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 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13、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14、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15、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1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1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劳动社会学》复习考试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考试资料
D效率观念,高效率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根本要求
2)时间观念
3)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观念
4)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
5)创新观念
6)自主观念
7)民主观念
20.企业文化(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论述)★★★
D企业文化的含义
①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气氛
②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别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治理思想
③适应人际关系,完成角色的转变
3)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
14.劳动中的人际关系(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
1)霍桑实验说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更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际吸引: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①能力;②品貌、气质;③酬劳;④相似与互补;⑤邻近与熟悉
15.劳动群体的结构(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劳动群体的特征
①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即劳动力的组织。它是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结合体。集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有相对持久、明确的关系②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劳动群体,它们彼此之间上下相系、左右相连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层次都有相对独立的作用,又都是整体的一个局部、一个局部
4)妇女素养的上下,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12.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答)
★★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缺乏
2)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累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第一章:绪论一、单选、多选知识点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4、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7、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8、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

9、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10、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1、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二、名称解释、简答12、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 19 世纪 20-30 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 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13、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14、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15、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1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1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劳动社会学》复习要点

《劳动社会学》复习要点

《劳动社会学》复习要点2011年6月14日整理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 30分=1分/题×30题2、多项选择 20分=2分/题×10题3、名词解释15分=3分/题×5题4、简答题15分=5分/题×3题5、论述题20分=10分/题×2题、第7章请同学们自己复习。

二、复习要点1、劳动的概念(P1)2、劳动者必需具备的四个要素(P2)3、劳动社会结构的含义(P4)4、具体研究方法(P17)5、问卷调查法(P18)6、社会统计法的概念((P19)7、劳动的概念,三个层次的要求(P22)8、劳动的社会职能是那三个方面,劳动社会化的概念(P23)9、三方性结构的概念(P27)10、三方机制的含义(P28)11、劳动者性别结构反映社会现状体现在哪些方面(P45)1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体现在哪四个方面(P45)13、劳动保护的含义(P49)14、传统组织结构的类型5点(P56)15、劳动者的特征4点(P73)16、企业文化的含义(P85)17、劳动者社会化定义(P95)18、劳动者社会化包括哪三文方面的内容(P95)19、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P97)20、职业的定义,特征(P109)21、影响职业生涯八大因素(P111)22、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P122)23、职业锚的类型5种(P126)24、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P130)25、影响职业生望评价的因素(P141)26、社会分层的意义(P153)27、职业流动决策 6个步骤(P159)28、组织机构设制5种(P176)29、韦伯的三种权力(P183)30、劳动报酬定义(P222)31、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P227)32、具体来看,我国改革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P236)33、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P250)34|、失业的类型(P284)35、失业的治理途径(P286)36、关于移民成本分析,致使劳动力流动成本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在:((P314)考试必看:。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摘要超哥在上重点在下如有错误欢迎修改仅供参考绝不负责(名词解释)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作为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额基本要素,其概念的界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劳动年龄的范围,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多数国家只规定其下限,也有规定上下限的。

中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男性及女性都是十六岁;上限男性为六十岁,女性体力劳动者为五十岁,脑力劳动者为五十五岁。

该年龄段内丧失劳动力的人口不属劳动适龄人口。

米尔斯精英理论米尔斯《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1)、《权利精英》(1956)A、权利精英内循环B、权利精英构成案例1:美国的权利精英美国最高权利精英国家权力的大脑和心脏希尔顿饭店聚会米尔斯认为他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许多思想也来自于马克斯·韦伯。

米尔斯的思想反映了美国中西部的民粹主义。

这种19世纪晚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将“人民”看成是美国生活由腐败的“大利益集团”的对立面。

在他的名著《权力精英》(1956)一书中,他试图揭示谁在真正统治美国。

他认为这个国家被来自三个日益相互关联领域的领导人所主宰,他们是大企业的高级主管,政府行政机构的主要官员,以及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不仅如此,企业主管常常进入政府就职,退休的将军频繁地被选入企业的董事会。

米尔斯认为,这个小且非常集中的群体为美国社会做出了绝大多数的重要决策,包括战争与和平、货币和税收、人权和职责等。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劳动社会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最为重要的概念,劳动社会学所关心的问题,大都与职业有关。

职业是劳动社会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最为重要的概念,劳动社会学所关心的问题,大都与职业有关。

1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

1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第二章、第四章)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的特征是什么?(p9)答: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任何人只有达到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具有相当的体力和智力后,才能成为劳动者。

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劳动岗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合作群体。

3)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劳动规范不仅是劳动的自然过程的要求,而且是劳动的社会过程的要求。

4)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劳动者在具备以上条件后,通过实际投身于现实的劳动过程,参与社会劳动才算是真正的劳动者。

2、劳动者的行为特点是什么?(p23-24)答:劳动者的行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一定的目标有关;2)劳动者行为是与他人的互动中发生的;3)劳动者的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会对组织产生作用和影响;4)劳动者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

3、劳动者正式群体行为的特点是什么?(p25)答:劳动者正式群体行为的特点是:1)服从组织的总目标;2)服从一定的合法权威;3)与劳动者在正式组织中的地位相符;4)受到各种正式的规章制度的限制。

4、劳动者非正式群体行为的特点是什么?(p25)答:劳动者非正式群体行为的特点是:1)具有同质性;2)有特定的行为符号,主要包括风俗习惯和规范;3)与正式群体目标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4)以社会性行为为主,无正式的约束;5)同一非正式群体有共同的兴趣、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取向。

5、劳动者社会化的特点包括哪些内容?(p32-33)答:劳动者社会化的特点包括:1)起点。

劳动者的社会化是从人进入一种职业或一个劳动岗位这一刻开始的。

2)目标。

劳动者社会化的目标是要使人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3)社会化施体。

即社会化的实施者,对劳动者社会化的主要力量来自劳动者的劳动岗位、班组、车间企业、行业以及与这些实体相关的劳动价值、劳动规范以及劳动技能。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P13P2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部分。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华师题库《劳动社会学》

华师题库《劳动社会学》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8、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1分)
A.涂尔干
B.帕森斯
C.格兰诺维特
D.摩尔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9、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是出现在()(1分)
A.美国
D.按劳分配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35、避免垄断利润转化成不平等收入,必须要做的工作是( )(1分)
A.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B.加强制度建设
C.消除行政垄断
D.推进机会均等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36、主张高绩效模式下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并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的国家是()(1分)
A.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B.收人分配制度不完善
C.非市场化的因素(行政垄断)
D.机会不均等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40、提出“结构不公平”理论的学派是是()(1分)
A.A.新保守学派
B.正统多元论学派
C.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D.管理主义学派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多项选择题
41、下面对三次产业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1分)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22、三方协调机制中的三方是指()(1分)
A.各级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企事业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
B.人事部,劳动局和工会组织
C.人事部,企事业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

46.华师《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46.华师《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社会学》期末复习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科层制优点的是()A.严密性2、当组织首次建立时,组织目标弹性比较大,成员选择行动的空间自由比较大。

随着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明确和互动关系的模式化,非正式事务的处理方式发展为正式规则。

这个过程就是组织的()A.制度化3、主张将功能论和冲突论的观点结合起来能够更好解释社会分层现象的学者是()D.伦斯基4、孔德的代表作是()C.《实证哲学教程》5、社会控制理论家赫希在《少年犯罪原因》中提出制约人们犯罪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纽带6、正因为存在随意踩踏草坪、在草坪上饮食等损毁草地的行为,才会确立“请勿践踏草坪”的规范。

这说明社会越轨()A.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7、以下属于先赋角色的是()A.贵族8、正式控制最严厉的手段是()D.法律9、下列属于进行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10、将群体划分为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依据是()D.成员互动的正式化程度11、某些行为客观上确实偏离规范,但没有人发现,或者知情人没有提出异议。

这种越轨行为属于()B.秘密越轨12、谢里夫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发现,个体因受到群体影响和压力,会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行为属于()C.从众13、采取功能论视角分析文化的代表认为是布朗和()B.马林洛夫斯基14、在社会学家眼里,下列关于越轨的说法正确是()B.我们的行为是否属于越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与文化15、适合雪球抽样的情况是A.调查城市中的乞讨人员16、城市中的居委会的辖区,属于()D.法定社区17、正规教育阶段的社会化属于()A.预期社会化18、根据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19、商人这类角色属于()D.功利性角色20、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看,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基本前提,社会互动最恒常、最普遍的形式是()B.合作21、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典范是()B.《自杀论》22、关于自致角色与先赋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主要是自致角色23、一般认为,最早使用“社会互动”的社会学家是()A.齐美尔24、某个关于社会越轨的理论,指出个体正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犯罪行为,并发现有些企图纠正越轨的地方实际上也在传授越轨。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劳动社会学模拟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合计5分)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最早正式出现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奥地利答案:C2. 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 )阶段。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答案:C3. 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上。

下面( )之间的集体谈判是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A.工会与政府B.工会与雇主C.雇主与政府D.劳工与雇主答案:B4.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的人D.自然人答案:A5.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 )。

A.法团主义B.新放任主义C.新集体主义D.新马克思主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合计32分)6. “劳动社会学”最早由( )正式提出并首次使用。

A.乔·弗里德曼B.马克思C.彼·纳维利D.亚当·斯密E.迪尔凯姆答案:AC7.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

A.实际观点B.实证观点C.整体观点D.发展观点E.感性观点答案:ABCD8.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泰勒B.梅耶C.迪尔凯姆D.威廉·配第E.马克斯·韦伯答案:AB9.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 )。

A.描述性研究B.解释性研究C.横剖研究D.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E.纵贯研究答案:ABCDE10.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

A.社会调查法B.社会统计法C.比较分析法D.参与调查法E.实证分析法答案:ABCD11.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

A. 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B.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C.其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D.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答案:ABCD12. 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的因素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法国。

2、劳动的概念: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3、劳动社会学的概念: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4、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

这些思想为劳动社会学研究劳动关系和劳动的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基础,也成为新马克思主义和冲突理论的源泉。

5、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6、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村准化的始祖。

7、梅耶:1927年他应邀主持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厂的工业研究,即“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而非经济人。

在管理上开创了人际关系理论的新是代。

8、新马克思主义又称为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等。

9、冲突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前联邦德国的达伦多夫、美国的米尔斯、英国的洛克伍德等。

冲突理论多用于解释社会各阶层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它反对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的解释,强调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来解释社会的变迁,认为冲突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这取决于社会结构的不同。

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的代表作是《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

10、新集体主义:这一学派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能够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在政府的作用下,以法律为基础,由冲突的当事人自由协商出共同的可接受的规则。

11、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观点。

12、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劳动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第二章劳动1、劳动的社会职能: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2、劳动的社会化概念: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3、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4、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1、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3、机器和大工业阶段、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5、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6、为什么说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①、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

③男女劳动者在各行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④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7、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

②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8、劳动保护的概念: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9、劳动保护的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10、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如下:①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②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③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

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领导者不但要了解人的合乎逻辑的行为,而且还要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

11、群体结构的概念: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12、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式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矩阵结构13、群体的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1、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2、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14、群体的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①、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②、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③、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

15、劳动士气的概念: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

第三章劳动者1、劳动者的含义: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地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2、劳动者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3、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4、对与实际劳动过程。

3、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①自然素质:体力、智力、心理因素②社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劳动态度)4、企业文化的含义:它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5、企业文化的内容:1、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意识3、管理方式4、企业规范5、企业英雄人物6企业形象6、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效率功能、协调功能7、劳动者行为的概念: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

8、劳动效用概念: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9、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10、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11、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家庭教化、学校教化、社会教化、网络教化、劳动组织教化。

12、闲暇时间:也称为自由支配时间,是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文化以及发展技能所花费的时间,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报纸及书刊、看电视、体育锻炼、休息及其他娱乐等自由支配时间。

劳动时间:指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那部分时间。

第四章职业生涯1、职业的特征:社会性、差异性、层次性、时代性。

2、职业生涯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3、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健康、社会阶层、教育、性别、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4、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5、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

6、职业锚的五种类型: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4、创造型“职业锚”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7、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1、立足本职的道路2、自学成长的道路3、转换职业的道路4、自我创业的道路。

8、职业生涯设计的概念:也叫职业规划或职业计划,指的是一个人制订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

9、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内容:1、员工的自我评价。

2、组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设计10、职业定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技术型2、管理型3、创造型4、自由独立型5、安全型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1、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祸害会心理评价。

2、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职业的社会功能2、职业要求3、职业报酬4、职业环境3、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4、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中所有社会都把一些活动看得比其他的活动重要。

一个社会的所有功能-----法律、宗教、家庭、工作等都根据它们被重视程度的高低安排成层级。

从本质上讲,涂尔干论及阶级和阶级冲突的存在时把它们视为病态的东西而不予考虑。

5、社会分层的意义:1、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2、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3、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4、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6、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

7、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1、年龄与职业流动2、文化程度与职业流动3、性别与职业流动8、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适”。

要调换职业,必须要对新的职业目标有所选择,并对新的职业岗位有深入的了解,有所比较,慎重而果断地作出决策。

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①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②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

③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第六章劳动组织1、组织的概念: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