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消费神话”批判

合集下载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1908年4月3日〔16日〕以前)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

自然史理论触犯了神学的陈腐偏见,引起了并且直到现在还在引起最激烈的斗争。

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官方教授按官方意图讲授资产阶级的科学和哲学,是为了愚弄那些出身于有产阶级的青年,为了“训练”他们去反对内外敌人,关于这种科学和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种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连听都不愿听,就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驳倒,已经被消灭。

无论是借驳斥社会主义来猎取名利的青年学者,或者是死抱住各种陈腐“体系,,的遗教不放的龙钟老朽,都同样卖力地攻击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而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

就是在那些同工人阶级的斗争有联系而且主要在无产阶级中间流传的学说中,马克思主义也远远不是一下子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的。

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19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

在40年代前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2。

40年代末,在经济学说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3的斗争。

50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

60年代,斗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方面:从国际中清除巴枯宁主义4。

70年代初在德国名噪一时的是蒲鲁东主义者米尔柏格,70年代未则是实证论者杜林。

但是他们两人对无产阶级的影响都已经微不足道了。

论马尔库塞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论马尔库塞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只有 对人们 的本能 冲动加 以限制 ,才能更好 的组织 劳 本家的经济 力量 。 动 ,促进生 产力 的发展 。但 是随着 当今社 会的发展 , 4 、解 放 人 的 爱 欲 马尔库塞的爱欲思想来源于弗洛伊德 的性欲理论 。 物 质产 品的极大丰 富 ,人 们 已经不再苦 于生存斗 争 , 在 弗洛伊 德的早期 作 品中 ,他认 为性欲是 与文 明相 对 压抑应该 顺理成章的消失 。 立 的 ,要促 使文 明的发展 就必须对性 欲进行 控制 。所 1 、科学技术高 度发 展 虽然 马 尔库塞 认为 造成 消 费异化 的 一个 重要原 因 以统治者 确立 了以生育为 目的 的性 行为 。一方面 ,它 是 科 学 技 术 的意 识 形态 化 ,但 他 并 不 反对 科 技 的发 限制性欲 ,不让 其成为 主要的本 能活动 。另一方面 , 展 。相 反 ,他 认为 : “ 术现 实的成就 不仅将 超越技 它肯定性 欲 , “ 技 因为这样 ,力比多就集 中到 了身体的 术现实 的先决 条件 ,而 且将是超越 技术 现实的 理论基 某一 个 部位 ,而 其 余的 部 位可 以 自由地 用 作劳 动 工 但 础。”。“ 当劳动全部实现 了 自动化 ,劳动时 间减少到 具 。”。 是 马 尔库塞 反对 这样 的性 行 为 ,他认 为性 了最低 限度 ,劳动技 能可以相 互交换 ,所有这 些便结 应该 与爱结合 在一起 。同时他 也反对现 在的性欲 商业 化: “ 当代 文学 家 把性 欲 俗 化 ,对 它 的描 写 更加 生 束 了异化状态 。”。 不 仅如 此 ,更重要 的 是 ,马尔 库塞 将科 技 的发展 动 ,更加 富有 挑逗性 ,更加放 荡不 羁……所发 生的 只 与审 美结合到 一起 。因为 只有 赋予科 技一定 的价值 , 是狂放 和淫秽 的 、讲 究生殖 力和趣味性 的乱七 八糟的 这 才能 使它为社 会 、为 人类服 务 。在这 个过程 中 ,艺 术 事情 。”。 样 的性欲 描 写既 可以 使人 们在 压抑 的 工 起 了至关重 要的作 用 。它 “ 表现着 生命本 能对攻击 性 和罪 恶的超升 ,它将 在社会 的范 围内 ,孕 育出充满 生 命的 需要 ,以消除不 公正和 苦难 ;它将构 织 “ 生活标 准” 向更 高水平的进化 。”。 可见 ,艺术的发展 为构建 个 以人 为本的社 会指 明了方 向 ,它与技 术进步 的结

历史上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异化及享乐主义批判

历史上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异化及享乐主义批判

历史上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异化及享乐主义批判【摘要】消费社会的兴起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异化和享乐主义的盛行,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消费主义和物质追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价值观的异化却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浮浅,社会的道德观念也逐渐淡化。

价值观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包括道德沦丧、社会纷争等问题。

享乐主义的盛行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变得空虚、浮躁。

我们需要反思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重建健康的价值观,并寻找应对价值观异化及享乐主义的方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灵。

消费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提升,更应该是精神境界的提升,我们应该摒弃过度消费和享乐主义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更加有意义和持久的幸福。

【关键词】消费社会、价值观异化、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物质追求、后果、负面影响、价值观、挑战、健康的价值观1. 引言1.1 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社会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消费不再只是满足生存需要,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活动之一,其规模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期。

消费社会的兴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并享受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消费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度消费、物质浪费、资源匮乏等。

消费习惯的改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活方式,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消费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重新审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寻找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消费社会的兴起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只有深入理解和正视这一现实,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其带来的各种挑战。

1.2 价值观异化的问题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价值观异化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丰富多样,人们的价值观渐渐发生了偏离。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消费—生态”悖论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消费—生态”悖论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消费—生态”悖论作者:曾建平来源:《桂海论丛》2014年第06期摘要:对于消费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维度认为劳动异化和需要的异化最终导致了消费的异化,而消费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物的无限占有,从而异化从“物”最终走向了“人”自身。

他们从政治经济学维度认为,在资本运行过程中,生产为消费创造产品,消费为生产创造主体;分配是产品消费的前提,消费是实现分配的最终环节;交换是实现消费的媒介,消费是完成交换的目的,从而探讨了“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他们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维度充分肯定消费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反对以奢侈消费为主要形式的过度消费挥霍财物,浪费资源,认为适度消费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消费-生态”悖论;生态伦理;消费伦理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6-0004-05“消费-生态”悖论(consumption-ecology‟s paradox)是导致生态时代的消费问题的逻辑前提。

这个悖论所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消费是无限的而生态是有限的。

其含义是: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设若没有道德对其进行制约,欲望性的无穷消费必然导致物质主义的生发和消费主义的张扬,进而造成伦理道德的沦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要保护生态环境,也需要道德的审慎力量,否则就只能妨碍消费、牺牲发展和忍受贫穷。

人类的消费模式总是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并保持着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平衡。

当工业文明遭遇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潜能便激发出来,经济活动突破了生态的限制,打破了这种平衡,生态危机伴随着消费主义而到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危机之一。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诸如“生态经济”、“生态消费”等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念、消费思想,并且这些思想观念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见人不见物、非人类中心主义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为以后的生态经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再 是 通 过 不 断 的重 复 来 说 服 人 们 购 买 商 品 了 , 是 而 以微 妙 的 形 式 描 绘 着 对 生 活 的 整 体 态 度 , 诉 人 们 告
如 何 生 活 得 更 好 , 人 们 在 自 己 感 受 到 的 关 怀 中 使
向和 肓 从 的 文 化 无 意 识 充 斥 其 中 。 消 费 意 识 形 态

广 告 : 费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的 主 要 代 表 消
列斐 伏 尔认 为 , 2 在 O世 纪 5 、 0年 代 的 消 费 06 社 会 中 , 识 形 态 的 内 涵 得 到 了 拓 展 , 各 种 各 样 意 以
的形 态 存 在 着 。“ 天 的 意 识 形 态 必 须 不 再 被 看 作 今 这 样 , 它 必 须 不 诉 诸 于 感 性 , 忠 诚 于 特 定 的 领 即 不 导权 , 而是 在 科 学 的掩 护 下 模 仿 某 种 精 神 分 析 或 者
关键 词 : 费社 会 ; 消 意识形 态 ; 现代 主 义 ; 后 符号
中图分类 号 : 556 文献标识 码 : B 6. A 文 章 编 号 :0 4 1 0 ( 0 2 0 / 9 0 5 —0 1 0 — 6 5 2 1 ) 8 0 0 0 4
神 秘 主 义 , 且 愚 蠢 地 以 非 理 性 作 为 赌 注 。 [16 并 ” 19他 列 举 了消 费社 会 中 盛 行 的 意 识 形 态 , 经 济 主 义 、 中 , 科 广
列 斐 伏 尔 认 为广 告 构 成 了消 费 社 会 最 主 要 、 重 要 最
的 控 制 手 段 。他 指 出 , 1 在 9世 纪 , 告 仅 仅 在 商 品 广
领 域 发 挥 作 用 , 功 能 主 要 是 描 述 、 变 以 及 唤 起 其 改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探究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影响。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消费社会的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提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

本文将从《消费社会》的成书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并对该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客观评析。

通过对鲍德里亚理论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消费社会的本质与运行机制,也能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鲍德里亚及其消费社会理论概述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

他的理论作品,尤其是《消费社会》(La Société de la consommation),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对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对传统的消费理论进行了批判。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文化、心理和社会行为。

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超越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功能,成为了一种符号和象征。

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商品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成为了一种社会区分和自我认同的手段。

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消费社会是一个由符号和象征构成的系统,其中商品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而生产,而是为了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和接受。

他指出,消费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符号价值”的崛起,即商品的价值不再主要取决于其使用价值,而更多地取决于其所能代表的社会地位、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鲍德里亚进一步指出,消费社会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被高度商业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受到了市场的严格控制。

批判与超越: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主—奴辩证法”

批判与超越: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主—奴辩证法”

切事 物都 看作 满足 其欲 望 的处于 自然状 态 下 的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象, 他 与事 物之 间 的关 系也 不 再 是 欲 望 与其 对 象 之
间的 自然关 系 。他在恐 惧 中开始 否定 自身 的 自然 存 在, 潜在 地意 识 到 自己是 一 种 自为存 在 。在 这个 意 义上 , 这 种使 得奴 隶成 为奴隶 的恐 惧感 , 也 开启 了奴
2 0 1 4年 3月
批 判 与超 越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视 域 下 的 “ 主一 奴辩 证 法 "
李 贞元 , 程 和 祥
( 1 . 南京大学 哲学系 , 南京 2 1 0 0 2 3 ; 2 . 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 学院 , 重庆 4 0 1 1 2 0 )
摘要 : 部分学者在“ 主一 奴辩证 法” 中解读 出“ 主人 变成奴 隶, 奴隶转 变成 主人” , 纯属误解。基于唯物史观 , 从
作者简 介: 李贞元( 1 9 7 8 一) , 男, 河南南阳人 , 西南政法 大学行政 法学院讲 师, 南京 大学哲 学系博士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 西 方哲 学、 法律哲
学、 辩证逻 辑; 程和祥 ( 1 9 8 7一) , 男, 湖北荆州人 , 西南政 法大学行 政法 学院教 师, 南京大学哲 学系博士 生, 主要研 究方 向: 西方 哲学、 科 学哲学。
也不符合黑格尔的原意。

然 层次 的 自由 , 选 择作 为 物而活 着 。因为 恐惧 , 奴 隶 在 一切 异 己 的存 在 面前 都 害 怕得 发 抖 , 从 而不 能 将


“ 主一 奴辩证法” 的神话
按黑 格尔 的原 意 , 在争 取承 认 的生死 斗争 中 , 一 方 冒着 生命危 险 , 获胜 后成 为 主人 ; 另一方 因对死 亡

消费文化视域下“重述神话”价值辨析

消费文化视域下“重述神话”价值辨析

第12卷第2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2N o.2 2012年3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M a r.2012消费文化视域下“重述神话”价值辨析张悠哲,王学谦(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12)摘 要:由“新神话主义”文化潮流直接诱发的“重述神话”项目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跨国写作运动不失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传播手段,也是对各民族国家自身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理解。

中国的“重述神话”项目迄今已出版四部小说,这种处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带有某些商业性质、功利目的的重写行为已不单纯是作家的“个人”的创造,它变成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消费时代厘清“重述神话”系列小说的文化属性,应参照文学史上经典的神话重写,分析当下重述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消费文化;重述神话;价值辨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112-0520世纪末期形成的“新神话主义”文化潮流,有着回归、复兴和再造神话、魔幻等想象世界的强烈诉求,并直接诱发了2005年起全球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重述神话”运动。

中国的“重述神话”项目迄今为止出版了苏童的《碧奴》、叶兆言的《后羿》、李锐、蒋韵夫妇的《人间》和阿来的《格萨尔王》。

然而,这种处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带有某些商业性质、功利目的的重写行为已不单纯是作家的“个人”的创造,它变成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市场和媒介的有力介入甚至可以直接左右创作的走向。

从这个角度看,“重述神话”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命题作文”,作家不得不带着神话的镣铐跳出新的舞步。

因此,厘清“重述神话”的文化属性,参照文学史上经典的神话重写之作,分析当下重述中的得与失是本文的题中之义。

一鲁迅在《破恶声论》中认为神话是“太古之民,神思如是”,[1]神话体现上古人民的神思妙想,是当今文明的根源。

消费主义批判

消费主义批判

消费主义批判作者:郑也夫来源:《晚报文萃》2008年第10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学者说:他们社会中的意识首领不是政治家,不是所谓无冕之王的记者,而是商人,那里最大的意识是消费。

这二三十年,中国也有了这样的苗头,我们享受了改革的好处,但应该看到,今天影响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最大的因素是消费,最大的思潮是消费,在这点上和发达国家的社会非常相似。

我要讲的第一部分,是批判消费主义思潮中的几个最流行观点。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一:“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商人不擅于话语,要靠一些经济学家去帮助,这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是什么样的主张呢?他们说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这样的主张非常有力地支持了商人所鼓吹的消费。

我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三大思想资源都不支持这个观点。

第一,现有的人类宗教都不宣扬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快乐。

第二,传统道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告诉我们说,人类不是一味地追求快乐,因为一味追求快乐将极大地减少他生命的机会。

我们的快乐是有限的,我们追求快乐是有限度的,一味地追求快乐,麻烦就大了。

生物学家曾给老鼠做过实验:在老鼠前面放三个金属触点,碰第一个的时候就会出现吃的,第二个是喝的,第三个就出现刺激老鼠快乐神经的电流,实验的结果是老鼠一直去碰第三个触点,结果就饿死了……这个环境是人造的,不是大自然正常的环境。

在此环境中能存活的一定是不一味追求快乐的,不然老鼠就都死绝了。

我不是说人类不应该追求快乐,但是这只是人类的一个目标,不是他全部的目标、唯一的目标。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二:“需求拉动生产”需求拉动生产,顾客是上帝。

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需求从哪里来的?举个例子,我腰不好,要锻炼锻炼,我只能从传统的健腰手法中寻找。

后来一个商人造了一个东西叫呼啦圈,我就用这个呼啦圈转,后面有很多人跟着学。

一个天才的发明者造就了呼啦圈,就有了用呼拉圈来锻炼腰的需求,这个东西是从他那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来的,不是说有需求才有供应,相反是有了一个合适的供应、有魅力的供应,才有了这个需求。

唯物史观视角下当代消费社会批判

唯物史观视角下当代消费社会批判

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
消费主义盛行
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将消 费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符号消费
商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工 具,更是一种符号和象征,代表着人
们的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念。
消费异化
人们为了追求消费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时间和幸福,导致消费行为本身成
为了一种异化现象。
消费社会的发展历程
对消费社会的经济批判
消费主义盛行
消费社会强调个人消费行为的重 要性,导致消费主义盛行,人们 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消费,忽视 自身实际需求。
资源浪费与环境破

消费社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 坏,大量生产和消费导致资源枯 竭和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 成威胁。
经济波动与金融风

消费社会容易引发经济波动和金 融风险,过度消费导致债务累积 ,经济泡沫破裂时会对社会经济 造成巨大冲击。
对消费社会的环境批判
生态破坏
消费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大量生 产和消费导致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气候 变化等问题。
资源枯竭
消费社会导致资源枯竭,人们过度开采和消耗自然 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废弃物污染
消费社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和破坏,废弃物处理不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 成威胁。
工业革命
0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商品生产和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消
费社会的初步形成。
广告业的发展
02
广告业的兴起为商品推广和消费观念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03
互联网的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渠道和信息获取
方式,加速了消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唯物史观视角下当代消费社会批判

唯物史观视角下当代消费社会批判

消费方式的异化
人们为了追求时尚和潮流 而盲目消费,失去了对商 品真实价值的判断。
消费观念的扭曲
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往往将幸福与物质财 富等同,导致价值观的扭 曲。
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
文化价值观的扭曲
消费主义文化强调物质财富和 虚荣心的满足,这种价值观容
易导致人们的道德沦丧。
社会风气的败坏
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过分 追求物质享受,导致社会风气的败 坏。
唯物史观视角下当代消费社 会批判
2023-11-08
目 录
• 消费社会概述 • 当代消费社会的批判 • 唯物史观对当代消费社会的解读 • 当代消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 解决方案与未来趋势
01
消费社会概述
消费社会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消费的多样性和个 性化
消费品的符号化
消费的全球化
消费社会与生产社会的关系
生产社会是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 形态,人们主要关注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消费社会与生产社会存在密切的 联系,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 生产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消费社会对生产社会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生产社会不断发展
和变革。
消费社会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原因
01
02
历史背景:消费社会的 形成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密切相关,资本主义追 求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 争,促进了生产和消费 的分离,形成了以消费 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人际关系的疏离
消费主义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享乐 主义,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和疏离。
03
唯物史观对当代消费社会 的解读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贫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课程,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本文将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批判,并探讨其中的问题。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经济利益驱动的,他们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

然而,现实中的人类行为不仅仅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还受到道德、情感等多种因素的驱动。

为了更准确地解释人类行为,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考虑更多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个人意识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个人的意识是被经济利益所主导的。

然而,个人的意识可以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领导人通过改变自己的意识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需要更加关注个人意识的作用。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历史发展趋势时,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更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以事实和现象为基础的观察和研究,忽视了人类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动机。

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们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完善和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字数:531字)。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消费”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消费”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消费”
李雨燕
【期刊名称】《求实》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科学消费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维度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消费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科学消费必然要凸显人学向度,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合理需要而生产是科学消费的前提条件;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消费的价值目标;实现消费公平与社会和谐则是科学消费的理论旨归.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李雨燕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31
【相关文献】
1.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视域中的充分布展--孙叔平先生《历史唯物主义纲要》的理论贡献
2.历史唯物主义视境与"科学的"政治观
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规范性重构
4.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
5.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费主义批判_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_以巴尔特_列斐伏尔_德波为线索

消费主义批判_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_以巴尔特_列斐伏尔_德波为线索

义过程中,内容被掏空了,变成一种形式,而这 种形式构成了神话创造的基础。由于言谈已经 “超历史” 形式化了, 它就具有了 的特性, 因此, “自然化” 神话是一种历史 的言谈。由于这种言 谈是在形式的层面上运行的,涉及到赋义方式, 这就必须运用符号学进行分析。这也是巴尔特 为什么回到索绪尔的原因。 巴尔特肯定了神话的历史学基础, 那么, 这 种历史基础又是如何将实在之物转化为神话的 呢?他在考察这个问题的时候建构起了他的神 话的符号学系统。符号学研究的是能指和所指 的关系,巴尔特受索绪尔理论的影响,认为能 指、 所指和符号是不可分的, 符号是能指和所指 的结合整体, 他认为这是一个二级符号系统, 他 用了一个表格来表示: 3$ 能指 6$ 符 #$ 符 号 " $ 所指 号 ! $ 能指 !$ 所指
江西社会科学
!""#$ %
!"#$%&" ’()"#* ’)"+$)+’
消费主义批判: 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
—— — 以巴尔特、 列斐伏尔、 德波为线索
!刘怀玉


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镇, 也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滥觞。 它肇 !" 世纪 #" — $" 年代的法国, 始于罗兰・巴尔特对大众文化的符号学批判, 经由昂立・列斐伏尔对消费体制的城市社会学批判, 成熟于居 伊・德波对消费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 作为大众文化理论的奠基者, 巴尔特揭露了!" 世纪#" 年代充斥于巴黎 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流行神话, 由此揭开了对消费社会异化现实批判的序幕。 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昂立・列斐 “日常生活 ” “消费受控的 , 认为它是一个 伏尔则从社会学角度入手, 将批判思路转向了!" 世纪$" 年代法国的 科层制社会 ” , 而要摆脱其束缚, 就必须诉诸总体性的都市文化革命。 而情境主义国际代表人物居伊・德波, 则以列斐伏尔的思想为起点, 进一步剖析了消费社会的异化本质与表现—— — “ 景观社会 ” 的内在分离, 他指 出: 要战胜消费体制的管控, 就必须走向对生活的艺术化改变道路, 以实现对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的超克。 % 关键词 & 罗兰・巴尔特; 大众神话; 昂立・列斐伏尔; 消费受控社会; 居伊・德波; 景观社会 %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 % 文章编号 & *""+ , #*-. "0 , ""+0 , "/ !*""/1 ) (*/$# — ) 刘怀玉 , 男, 哲学博士,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伍 (*/-$ — ) (江苏南京 丹 , 女, 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编号为: 的阶段性成果。 本主义观念、 方法与实践 ” "02230*""!$ )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0 年度重大项目课题

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

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

作者: 刘怀玉[1];伍丹[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47-55页
主题词: 罗兰·巴尔特;大众神话;昂立·列斐伏尔;消费受控社会;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镇,也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滥觞。

它肇始于罗兰·巴尔特对大众文化的符号学批判,经由昂立·列斐伏尔对消费体制的城市社会学批判,成熟于居伊·德波对消费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

作为大众文化理论的奠基者,巴尔特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充斥于巴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流行神话,由此揭开了对消费社会异化现实批判的序幕。

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昂立·列斐伏尔则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批判思路转向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日常生活”,认为它是一个“消费受控的科层制社会”,而要摆脱其束缚,就必须诉诸总体性的都市文化革命。

而情境主义国际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则以列斐伏尔的思想为起点,进一步剖析了消费社会的异化本质与表现——“景观社会”的内在分离,他指出:要战胜消费体制的管控,就必须走向对生活的艺术化改变道路,以实现对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的超克。

马克思的神话理论

马克思的神话理论

马克思的神话理论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兼评神话学研究中的几种观念内容提要: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评价、神话的本体规定与历史规定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反驳了“新神话”还会产生等当代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些浮澡观念。

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艺术的特征,可能很早就在该民族的神话中被规定下来了;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它再现古希腊人把人当作目的的天真;神话是早期人类把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古代神话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是因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即“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

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宣告古代神话的终结。

关键词:神话神话化的态度希腊神话马克思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神话研究继西方神话研究从20世纪初始形成诸多学派学说之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不庸讳言,我国的神话研究尚存在着不容回避的弱点与不足。

神话理论的薄弱和不成熟,可以说就是这些弱点与不足中至为显眼的一点。

当代中国的神话研究没能在全面的意义上超越鲁迅、闻一多、茅盾等前辈,没有形成很好的学说,就同神话理论的薄弱和不成熟互为因果。

1如果这些说法可以成立,那么把人们似乎已经不大在意的马克思的神话理论推向前台,重读、重释、重理解,一定是不无裨益。

本文立足于此,重释马克思的神话理论。

马克思没有神话学的专著。

他对神话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2中。

在《导言》中,马克思的神话思想大多表现为结论式的判断,少有论证。

但是,马克思在其一生的写作生涯中,对神话,特别是古希腊神话的那种令人叹服的稔熟程度,信手拈来的成功运用,无疑都包含着马克思对神话的理解,从而构成了他的神话理论的一种论证性支撑。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神话理论不亚于一部神话学专著,不低于神话研究中的人类学考证、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等,甚或说它已经包含或孕育着这一类成份。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神话重述”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神话重述”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神话重述”
孙涛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27
【摘要】神话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奇葩。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神话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这些故事早已融入了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民族的集体记忆。

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形象主题成为了重述的最大难题,如何保留精髓又能都有所创新,这是“重述神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遗憾的是,在《重述三部曲》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神话故事透过历史的迷雾重获生机,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好的神话在浮躁的消费主义理念下被任意地肢解,神话的精髓被消耗殆尽。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孙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5
【相关文献】
1."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2.延续与重述:当代视野下中国古代神话传播的检视与思考
3.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研究
4.
古老神话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述突围——《后羿》作为"重述神话"的个案分析5.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古希腊神话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古希腊神话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古希腊神话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失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探讨古希腊神话起源和对古代希腊社会的影响。

标签:马克思主义;古希腊神话;唯物史观1 引言古希腊神话有着深厚而深刻的现实基础,它来源于古希腊人民的社会生活。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也可以应用到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关系的探讨中。

马克思对希腊神话作了深刻的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用来分析和理解古希腊神话。

2 神话概述神话起源于古代,是人类历史早期一种多功能的文化意识形态。

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它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最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巨大的价值。

“神话”一词源于希腊语“mythos”,字面意思是关于原始时代神灵主宰的神奇事物或自然事物的故事。

“myt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mythos”和“logus”的组合,“mythos”是指虚构的故事,而“logus”则意味着描述、描绘。

3 古希腊神话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分析希腊神话的形成。

任何神话都是通过人的幻想,用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形象化,并通过自然的无意识艺术方式和社会形态本身来处理(张明远,1984)。

古希腊神话反映了古希腊的经济状况,揭示了古希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古希腊神话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展示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希腊神话可以看作是原始人的意识形态。

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一年的收成取决于自然。

人们相信自己的命运都是由自然控制的。

神话的出现与原始人类为生存而与自然的斗争密切相关。

有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用他们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解释,但神话给出一个生动的解释。

人类惹怒宙斯,宙斯用干旱和洪水来惩罚他们。

如果人们使众神感到愉快,众神就会制造流星雨来祝福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 消费 来确 证 的 。 克思 在( 8 4年经 济学 哲学 马 14 手稿 》 明确 指 出 : 的类 特 性恰 恰 就是 自由 的 自 中 人 觉 的活动【 ) 这 里 的“ 。 1 自由 的 自觉 的活 动” 是人 就 的现 实感 性 活 动 , 劳 动或 实 践 , 别 是 物质 生 产 是 特 实践 。它体 现着 人 的 内在本 性 . 是人 的 内在本 质 的
【 作者简介】 李雨燕 ,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 师, 哲学博 士, 湖南・ 长沙 40 1 114
[ 中图分类号】 0 B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4421) 10 -43 ( 0 01 9—0 1 - 5 0 9 0
面 ,消费 主义 认 为 只 有在 消费 中人 才能 确认 自己
是 人 的本 质力 量 的对 象化 过 程 , 劳动 产 品就 是 “ 一
部 打开 了 的人 的本 质 力量 的书 ”】 。在 这个 过程 f瞒) I { 中 , 以 对 自身 的 掌 握为 前 提 , 用 自己 的智 慧创 人 利 造工 具 , 能动 地 与外 部 世 界 发生 关 系 , 自觉 地作 用 于外 部 世界 , 改造 自然 界 ( 部 对 象 )并 且 在对 外 外 , 部对 象 的 自觉 能 动 地 认 识 和 改 造 中改 造 人 自身 。

年 第 期 ( 总第 28期 ) 4
。 。
学 术 论 坛 A A E I —O U 。 ’ D MC FR M C 。 。
NO。 2 1 9, 0 1
( u uai l N . 8 C m l v y O2 ) te 4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视 域 中 的 “ 费 神 话 ’ 判 消 ’ 批
片面 地 追 求 新 、 、 的消 费 行 为 , 奇 特 以此 来 炫 耀 自 己的身 份和社 会地 位 。于是 , 费主 义 的盛行 不仅 消 引发 了资源环境 危 机 , 导 致人 自身 的异 化 。笔者 还
认为, 消费 主义 能 够 深入 人 心 。 个 根 本 原 因在 于 一
它制 造 了诸 多关 于消 费 的神 话 , “ 买故 我 在 ” 如 我 、 “ 费带 来 幸福 ”“ 消 、 消费 带来 进 步 ” 等等 , 并使 之 内 化为人 们 的价值 观念 和行 为 准则 。鉴 于此 。 本文从 历 史 唯 物主 义 的角 度对 消费 主 义 所 宣扬 的 消费 神
出他的全面性 ;不是力求停 留在某种 已经变成的 东 西上 , 而是 处 在变 易 的绝对 运 动之 中网嗍 ) ( 。最后
在无 限多样 性 的活 动 中 , 变 易 的绝 对运 动 中 。 在 人 以一 种 全 面 的方 式 , 为 一个 完 整 的 人 , 作 占有 自己
此, 消费主义者疾呼 :你买什么 , “ 你就是谁 ”“ 、 告 诉 我 你扔 的是 什 么 , 就会 告 诉 你 你 是 谁 !” 我 一方
话 进行 批 判 。 出其 虚 假性 和 片 面性 , 指 旨在 引导人
外 在展 示 和 实 现方 式 。人 的 内部 所 潜 在 的本 质力 量 只 有通 过 这 种现 实 感 性 活 动 .通 过 作用 于 一定 的外部 环 境 和对 象 物 .引起 其 发 生 合 目的性 变化
才 能展 现 出来 。正如 马克 越 消费 主义 ,以健 康 合 理 的消 费 积极 扩 大 内
需 , 现人 的全 面发展 。 实


“ 买故我在 " 一个虚假 的命题 我 :
现 代 社会 的 消 费 对 个 体 身 份 意 识 的获 得 、 社
在此 过 程 中 , 的才 能 逐 步得 以发 挥 和挖 掘 。 的 人 人
李 雨 燕
【 要】 摘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 已在世界各 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威胁 着人类生存的根基。消费 主 义制造 了诸 多“ 费神 话 ”如 “ 买故 我在 ” 消费带 来幸福 ” “ 费带 来进 步 ” 等 。从历 史唯 物 主 义 消 , 我 、“ 、消 等
的角度 揭 露这 些 “ 消费神 话 ” 的虚 假 性 和 片 面性 , 益 于人们 认 清 消 费主 义 的 本 质 , 而 自觉超 越 消 费主 有 从 义 , 立 正确 的消 费观念 , 理扩 大 内需 , 进 人 的全 面发展 。 树 合 促 【 关键词】 史唯 物主 义 ; 费主 义 ; 费观 念 ; 历 消 消
消费 主义 f osme s ) 质 上 是 一 种 文 化 价 nu r m 实 c i
值观念。它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根本 目的和体现人
生价 值 的根 本尺 度 ,消费 更 多 的 物 质 资料 和 占有 更 多 的社 会 财 富 是 人 生 成 功 的 标 签 和 幸 福 的 符
号 。在 消费 主义 的影响 下 , 大众 在实 际 生活 中无所
的本 质 ,另一 方 面 ,人 生 的意 义 和 价值 全 在 于消 费 。这 便 是 消 费主 义 制造 的“ 我买 故 我 在 ” 消费 的
神话 。而 它不 过 是一 个虚 假 的命题 。因为 :
首先 ,人 的本 质 是通 过 创 造 性 活 动 即实 践而
顾 忌 和 毫 无 节 制 地 消 耗 物 质 财 富和 自然 资 源 。 并
主体性逐 步得 以确 证 , 的本质 不 断得 以丰 富。人 人 不 是 在某 一 种 规定 性 上 再 生产 自己 。而是 再 生产
会地 位 的确 认具 有 强 烈 地 指 示 功 能 。个 体 消 费 的 内容 、 方式 、 度 在一 定 程度 上 折 射 出个 体 的社 会 态 关 系 、 济状 况 、 活 习惯 、 神风 貌 和 人 格类 型 。 经 生 精 这 是 消 费在 现代 社 会备 受 重 视 的原 因之 一 。基 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