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的文化打造有灵魂的教育2

合集下载

“五化”并举 立德树人

“五化”并举 立德树人

“五化”并举立德树人在新时代,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如何在教育中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素养、有文化精髓、情感丰富的人才,一直是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倡导“五化”并举,强化立德树人,努力打造有灵魂的人。

“五化”并举,即从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科学文明、经济实践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

首先,要落实先进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其次,要深化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人格特征。

第三,要推广科学文明,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力量和魅力。

第四,要拓展生态环境教育,在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生态,培养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

最后,要加强经济实践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掌握并锻炼各种优秀的行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

“五化”并举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更是伟大奋斗的呼唤。

只有摒弃一切功利性的评价标准,以人为本,以德育为先,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志向、有担当、有情感、有理想、有信仰的新时代人才。

立德树人的核心要素是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

在智慧、技能、格局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

政治立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的不同,注定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精神状况,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教育、成长环境、人生规划来综合培养、多手抓、多层面的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道德教育的核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坚持美德的培养和传承。

同时,还要在学校文化建设、兴趣爱好培养、社会实践、交往互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机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客体,在五化并举、立德树人过程中也应该主动担当,积极发挥作用。

学生应该保持自身的发展,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积极参与校园及社区活动,面对生活中的创新机遇,注重实践、提出问题、提高解决能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用文化方式浸润有灵魂的校园

用文化方式浸润有灵魂的校园

用文化方式浸润有灵魂的校园作者:陈红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17年第05期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文化。

走在宁波工程学院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北大门浮雕中间的基石上刻有象征着传统工匠智慧结晶的斗拱图案和学校校标,寓意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从东向西横贯整个校园的鹭林河,是学校最美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育人环境。

在环境文化宜人养心的同时,宁波工程学院的校园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浸润有灵魂的校园:精神文化提神昂气、行为文化领航引路、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的阳光普照大学校园。

精神文化铸灵魂精神文化是大学的内隐文化,最能彰显学校的鲜明特征和独特气质。

宁波工程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便是校训“知行合一”和学校精神“讲实求精”。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也是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其内涵为理论与实践统一、智慧与美德统一,知识与技能统一。

去年9月初,学校风华校区全面落成启用,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一军来校慰问教师,并为王阳明雕像揭幕。

学校召开王阳明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阳明研究专家来校深入研讨交流。

学校精神“讲实求精”的内涵可概括为“三讲三求”,即:为人讲实在,工作讲踏实,结果讲实效;学问求精深,技能求精湛,事情求精美。

这秉承了宁波工程学院建校以来确立的“一主两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抓住每一个应用型建设机遇,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百所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

行为文化砺品行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和各类群体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

学校努力开展学术文化建设、科技文化建设和艺术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品牌工程。

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22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钟战华 |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如何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读好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阶段亟须破解的问题。

2020年底,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

在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海盐县武原中学与海盐县澉浦中学实施融合型教共体建设模式,通过周期性工作、融合共建,快速带动教共体学校在理念、文化、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武原中学—澉浦中学”是海盐县首个融合型教共体学校。

两校以共塑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长远发展,立足校情、传承创新、整合资源、循序渐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共体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协调促进发展的平衡充分,以绿色体现发展的和谐共生,以开放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以共享确保发展的公平正义,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构价值观念,塑造共赢导向在教共体办学进程中,两校互纳文化基因,重塑校园核心价值观,办学思想传承创新,教师观念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学校文化共生共存,在秉承“文武相融”文化的基础上,传承武原中学和澉浦中学的原有追求,定位“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的未来发展,凸显教共体的特色追求,提出了“文武燎原 澉恩浦慧”的文化主题,旨在要创办文武兼修、五育并举的“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学校,在孕育中发展壮大,培育学生“生活力”,学会感恩,哺育灵慧,从而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锻造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价值文化的整体框架,提出了教共体的价值文化追求,营造师生成长的和谐家园,为每个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

促进团队发展,奠定共赢基础教共体以“修师德、强师能、展师风”为主线,培育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着力抓好教师管理与培养工作。

理顺机制,提高站位。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灵魂、塑造人的品格、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渠道。

而文化,则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所包含的知识、道德、艺术、历史、习俗等,都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和熏陶。

将文化融入教育中,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将文化融入教育,如何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呢?文化教育应该始于娃娃。

古人云:“三岁以前成长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文化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

幼儿时期是孩子心智和情感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期,给予孩子多彩多样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唱儿歌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引导孩子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让他们在玩耍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文化教育要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校中,应该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精神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修养。

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不仅仅讲述历史事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不仅仅教授音乐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不仅仅教授绘画技巧,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符合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文化活动应该成为校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活动是学生的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文化的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戏剧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怎么一起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行为、品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

一、构建体系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尊重差异,并践行接纳和包容。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容和鼓励多元价值观和文化思想感情,共同营造包容和理解的氛围。

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悉心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积极倡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踏实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观。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载体。

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地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同时,要依靠学校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介,传播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生活、发展空间。

学生与老师要确立平等、尊重、互信机制的关系,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相互进步。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崇尚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建立沟通机制,增进互动。

学校要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机制,定期通过座谈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要热情鼓励师生间主动积极互动,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体系安全平等的校园环境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代教育模式也开始不断改革和创新。

但是,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回顾一下传统文化,并且将它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呢?其实,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辅助和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

首先,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以文言文教学为例,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文言文已经不是一种流行的语言,但是它却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历史上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教育中,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像经典著作《论语》、《大学》等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传统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品德教育,培养起健康向上的人格。

其次,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拓宽现代教育的视野。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科目都十分实用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但是,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和哲学。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化和世界。

再者,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习传统的国画和山水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

而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传统的民间歌曲和京剧唱腔则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当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着一些巨大的差距。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和价值,需要经过现代教育的筛选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其次,现代教育的效率和速度也可能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

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灞桥区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介绍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灞桥区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介绍

方 面 , 专 业 人 员 和领 导小 组 成 员 由
及 时 就 学 校 遇 到 的 疑 难 问题 展 开 研
种精神 。 点学校各具特色 , 试 学校精神 入课堂、 进头 脑 , 到 了育人 的功能 。 起
究和 讨论 , 深入学校 , 沟通交 流 , 形成
共 识 , 同推 进 校 园 文 化建 设 。 共
嵌 蘑


焦 聚I 豳 一 Q (豳 D
∞ 3








e e
e :








: £

用 文化 的 方 式发 展 有 灵 魂 的教 育
— —
灞 桥 区 教 育 局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经 验 介 绍
三 、 型 引 路 有 序 推 进 展 活 力 典பைடு நூலகம்
的“ 阳光 ” 化 , 文 东城 - / “ -j 书写 好 , ,
人 生 每 一 步 ” “ ” 化 , 职 教 的 雅 文 区
如纺织城小 学课前 五分钟 的阳光 自信
教 育 ,东 城 - 4, 学 边 交 的 教 学 模 式 " 边
中 心 “ 生 我 材 必 有 用 ” “ 丝 天 的 螺
校长 论坛 , 交流思 想 , 更新 理 念 ;其 次, 加强学 习。2 1 , 00年 推荐《 学校文
化建 设策 略》 名校校 园文 化构 建 和《
力》 等书籍 , 专题培训 , 武装头 脑。第
三 , 解 决 建设 中存 在 的 瓶 颈 和 疑 难 从 人 手 。一 方 面 对 首批 可行 性 强 的学 校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郑金荣同志在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县教育局表示热烈的祝贺!长期以来,各位校长坚持教育方针,倾注智慧和心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就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我想谈一个观点与大家共勉,那就是,我们的校长,要运用智慧,付出真情,精心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一、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当前社会广泛舆论的一个沉重话题。

泱泱千年的文明古国、教育大国,为什么诞生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作出反思。

从大环境来看,教育的现状是全社会逼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戴着镣铐跳舞,教育已经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而是变为以功利为本。

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对人心灵的改善,对善和爱、责任和诚信的追求,而仅仅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

从小环境来看,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教学的目的被简单的定位为考试升学,升学率被作为社会评价学校的最高标准!教师和学生已成为绑在高考战车上高速运转的教练和斗士,分数如同兴奋剂,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学生,谁就抓住了命运宝马的缰绳。

至于有多少学生帮助了别人,尊敬了师长,做了好事,却无人关注。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可见,当我们满腔热情、义无返顾地带领学生去冲锋陷阵、奔向试场时,我们忽略了教育原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忽略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教书只是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

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由于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深度的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

课堂上,教学氛围紧张,教学内容封闭,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感情干涸,教学效率低下,缺乏对于教学内容所承载的价值观的深刻洞察,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

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灵魂的课堂,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何为有灵魂的课堂?教育就是使人生活得更道德、更智慧。

有灵魂的课堂起码应具备如下特征。

◆具有强烈使命感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神圣不在于教师职业本身,而在于教师肩负的崇高社会使命。

教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主要传递者。

正如学者肖川在其《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一书中所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富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教育是开启心智、完善人格的光辉事业。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有灵魂的课堂必须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课堂。

引领学生追求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启发大众崇尚社会普适永恒,才是教师的终极价值。

◆高效交流课堂是什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曾经给出如下定义:课堂是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课堂的定义修改为:“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地方。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修改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为什么现代教育对交流情有独钟?因为人们理解的东西未必能充分表达出来。

只有正确表达出来的理解,才意味着达到较为深刻的程度。

课堂交流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既可以是单向线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既有视觉的、听觉的交流,也有智力的、情感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关键环节。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学校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学校

精 神动力源泉 , 是学校成长过程中的灵魂 。 优秀的学
校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 的共 同愿景 ,对群体 强
为抓手 , 促进教师个体从封闭走 向开放 , 从竞争走 向
合作 , 从个体走 向团队 。
三、 打造 生活德育的品牌 , 在生活 中育德 。 育 德 于 生 活 中 .是 学 校 生 命 智 慧 教 育精 神 文 化 建 设 的 突
( 作 者单 位 : 山 东省 冠 县 清 泉 中学 )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主渠道 ,教师要成
为 自觉 的精神文化建构者 、 追求者。 我们的做法是以
学校制度要形成制度文化 ,对学校精神文化保
驾 护航 , 如 管 理 师生 教 学 习惯 、 学 习 习惯 及 教 学 学 习
质量的《 百分考核》 , 管理学生学 习习惯 、 纪 律习惯 、 卫生习惯 的《 百分量化》 。 制度文化要形成 , 关键在于
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 ,培养教师的归宿感和对职 业的幸福感 , 唤醒教师内在 的生命活力。 打造学校灵魂——打造生命智 慧教育 的学校文
展 班 级 办 班 理 念 实践 探 索 , 从 取班名 , 定 班 级 目标 、
化、 活动文化 的基础和依据。 它来源于校 长对教育活 动 的理性思考和对学校情况全面审美 、 正确的诊断 , 具体表现在校风 、 教风 、 学风 、 班风上 ; 对外则体现在 学校的精神风貌 、个性特 色和社会魅力 。她具有 导 向、 规范 、 激励 、 凝聚、 塑造 、 选择等作用 。 近年来 ,我校在课堂生活方 面开展 了 “ 磨 课” “ 1 7 2 课 堂教学模式” 的研究与实验 , 在生活德育方 面
开展 了“ 美 国前 国务卿赖斯 的《 八倍 的辛劳》 ” “ 最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推进学校内外部基础建设,也可以不断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功效。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构建书香校园。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指导,倡导师生参与,自主建设为主。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校情,打造自己校本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标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塑造教育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提高士气;对外可以展示形象,树立品牌,彰显特色。

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育学生成长的地方。

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文化能熏陶人,环境能塑造人。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整体精神文化取向,对统一师生思想,振奋师生精神,引导师生行为,具有强大的功能。

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每一所学校都是及其重要的。

几年来,我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战略发展布局之中,摆到学校重要工作日程上,学校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形成了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面。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与提炼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学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能反映出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反映出一所学校多年形成的学校风气,反映出师生精神与风貌。

校园文化与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密切相关。

因此在创建校园文化之初,要把学校多年积累宝贵思想、好的作风、好的精神加以提炼,用学校正确办学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要凸显学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学校的办学思想另起炉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宁江区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品牌。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师生心智,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形成,而和谐校园的形成有利于校园文化的提升。

为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宁江区实验中学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实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一、倡导遵章守制的管理文化,形成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保障性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决策、执行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畅通性和落实情况。

1、建立民主和谐的管理机制,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顺畅进行。

宁江区实验中学以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

校长李作奎亲自带领教职员工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在学习和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民主决策”“商量策略”“和谐统一”的引领学校发展的“组织运行文化”。

这种文化特质延展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助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2、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秩运行。

管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宁江区实验中学在合理规划、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宁江区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等10多项制度,并全面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并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3、有效融入的精神引领,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领功能,建设什么性质的校园文化,就会起到什么样的引领作用。

彰显源文化理念,打造特色学校(zuixin)

彰显源文化理念,打造特色学校(zuixin)

彰显“源”文化理念,打造特色学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王定坤赵卫星“巍巍天堂,屏我朔方,滔滔义水,南汇长江;牧者元璋,武功鹰扬,翰林锡恩,文笔辉煌;医者密斋,济世奇方,伶人三胜,誉享朝堂……”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聚日月光华,历沧桑风雨,孕育着无限的希望,蕴藏着美好的未来,灵山秀水培育了一位位风云人物:少年朱元璋曾经在这里放牛牧羊,青年万密斋在这里悬壶济世,壮年徐寿辉在漕河揭竿起义,余三胜的京剧被尊为国粹,“黄二结子”的东腔乡野流芳……巍巍大别山,叠屏耸翠;盈盈义水源,含霞吐烟。

在大别山南麓、义水河的源头,坐落着白庙河中学,一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新型农村中学。

挖掘源文化内涵,打造有灵魂的教育这是一座凝重淳厚的学苑,庄敬自强,巨擎春秋,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绽放着绚丽的光彩;这是一所百姓称颂不已的务实学校,湍湍长河,厚德载物,在沉静与执着中与时俱进,尽显芳华。

就像义水源头,用甘冽之泉哺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白庙河中学也用文化、文明的清泉滋润着学子的心田。

2010年,白庙河中学将这种山水孕育的校园文化概括为“源”文化,并明确提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河”。

源文化是乡土文化,是地域文化,是来自于水文化的生成文化。

水文化太大:上善若水。

一所乡村学校,不敢说臻于上善,我们只能站在义水的源头,在水文化中轻轻的捧起了源头的一滴---“弱水三千,独取一瓢饮”。

水文化太长:逝者如斯夫。

圣人在水边这么一句感叹,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就滚滚而过。

我们的校园文化还缺少悠久的历史积淀,我们只想站在义水的源头,画出了我们校园文化的起点。

所以,我们将自己的校园文化提炼为“源文化”。

凸显“源”文化理念,建设特色学校“源”是一个令人浮想翩翩的字眼,追求钱财的人可以想到财源滚滚,追求腾达的人可以想到左右逢源…而我们的“源”字,应该涵盖着对教师、对学生做人、做事的要求:学必探源,教如发源,德当思源。

我们将它用篆书刻在一块古拙的巨石上,仿佛是矗立在旷野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擎起一片思想的苍穹。

办有灵魂教育,育有灵魂的人,构建灵魂学校

办有灵魂教育,育有灵魂的人,构建灵魂学校

办有灵魂教育,育有灵魂的人,构建灵魂学校“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助推。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面对历史的重任,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中学教育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教育管理中,我反复思考学校应该往何处走,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有什么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灵魂的教育,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认知和理论知识的堆积。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这些似乎皆是灵魂教育的名状。

但灵魂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落实到教育的具象又是什么呢?特别是近五年的实践,我一直关注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与灵魂,关注师生的成长,关注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什么样的基础,逐渐形成了我的办学思想: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一、“尚贤砺业”灵魂之师,奠定灵魂教育基石有灵魂的教师,要有“尚贤砺业”的精神。

象贤中学以贤文化育人为特色。

贤文化的核心:尚贤、齐贤、宏贤。

价值:培育“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因此,以文化育人的理念要求教师本身就要以文化己,以“尚贤砺业”为教师精神,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勤勉育人。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将爱与责任作为自己职业的灵魂,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

他们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他们能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学生,为学生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

有灵魂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力行者。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研究型、学习型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尚贤砺学”灵魂之生,凝聚灵魂教育精神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

德为人的灵魂,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培育为有灵魂的人。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0 。 。 0 纛 参
本期策划・ 半坡薪火灞上风 化境育人异彩呈
臣四
: 灞柳散和风, 半坡薪火盛。2 0 0 9年, 一个别立新宗的“ 文化引领 , 精细管理 , 内涵
发展 ” 的教 育理念在人文荟萃的“ 三辅胜地 ” —— 西安 市灞桥 区形成并付诸 实践 如今 四年过
去, 一 批 校 园文化 建 设 的 亮 点 学校 引起 了全 国 范 围 的 关注
和校 园文化 建设 模 式 。认 为 灞桥 区引领 学校走 特 色化 、 内涵 式发 展 之路 。 全 面推 进 素质 教 育的 做 法 完全符 合 国 家“ 立德 树 人 、 文 化 育人 ” 的指 导 方针 。 “ 灞桥 区学校 的 办 学理念 新 颖 . 环 境 文
化、 班级 文化 、 行 为 活动 文化 各 具特 色 , 校 园充 满 活 力 , 对社 会 、 家庭 有很 强的 渗 透 力 。 一 些 学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达 到 国 内前 列 水平 。 ” 周 满 生希 望 灞桥 区能够 继 续 深入推 进 校 园文化 建设 . 探 索 将 校 园文化 和优 秀传统 文化 结合起 来 , 传 承 和发 扬 中 国元 素 同时提 升教 育的 国际化 水 平 . 拓 展视 野 . 努 力 实现教 育的 中国梦
3 3 2平方公 里 , 人 口约 6 0万 , 中小 学 9 7所 。灞桥 自古钟 灵毓 秀 . 人杰 地 灵 。半 坡 薪 火 、 灞柳 风 雪和 世 园会 驰 名 中外 . 文化 氛 围浓 郁 , 历 史 积淀 丰 厚, 孕育 了陈忠实 、 孙 蔚茹 、 孔从 州等 一批 当代 杰 出人才 。
渗 用 文 化 的 方 式 发 展 有 灵 魂 的 教 育
— —
西 安 市 灞 桥 区教 育局 校 园文 化 建 设 探 索 与 实 践

面向世界,做有灵魂的教育

面向世界,做有灵魂的教育

60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以下简称“鹿小”)建于2017年9月,几年来鹿小的“家人们”从全县不同地方会聚到这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育人故事。

“画一幅风景体验它的温暖,唱一首清歌洗涤心灵的疲惫”,这是鹿小人努力而惬意的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看长远谋发展,思当下展征途。

鹿小人决心向着“品质、优质、高贵、全人、全面、国际化”的教育理想迈进,创造具有鹿谷文化特质的学校,让走出鹿小的孩子具有优雅而高贵的品质,拥抱从容而智慧的人生。

让教育面向世界“用国际视野办学校,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办教育”,这是鹿小人从建校伊始就笃定的教育情怀和格局。

在扎实推进课堂改革的同时,学校也不断延伸着课改脉络,开拓着学习空间。

“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式教学、情境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在学校落地、生根。

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走进生活,所以让教学与念,让家乡的森林、山川、湿地、武乡的八路军纪念馆、太原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成为鹿小学子的课堂。

仅一年多的时间,鹿小师生的研学之旅已达200余次,实现了从课本到生活、从生活到实践、从实践到课本的真实学习大循环,推动学生从传统的低阶思维学习迈入高阶思维学习,把灌输知识转变为培养科学思维和道德情操。

2018年,鹿小加入“山西省项目化学习联合体”,逐步开始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你知道中美贸易摩擦吗?你能具体说一说中美贸易摩擦的故事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或你的家庭能为中美贸易摩擦做些什么?假如你是国家主席,你会怎样对待这次摩擦?”这是学校给学生的一张“项目化”学习单,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宗旨已然昭示,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生活中不只有学校、长子县、中国,还有更大的世界等着他们去探索,人类的生存问题也等着他们去解决。

鹿小人始终认为,教育如果不能和人类命运结合,那只能叫培训班和职业介绍所。

教育应是一种没有标准道路的追面向世界,做有灵魂的教育郝兵 |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校长治校学习100多项,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完成了上千件作品,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升,开阔了视野,锤炼了意志,坚定了理想信念。

可怕的比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师学习体会

可怕的比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师学习体会

可怕的比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师学习体会可怕的比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师学习体会在仔细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是一本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好书。

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小标题,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不由得产生一些共鸣。

还有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实的实例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

书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种可怕的“比较”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第一个指出了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相遇,开始“比较”起来,结果到了幼儿园里,这两个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难发现的,孩子之间会说:“我的裙子很贵的,我妈妈买的。

”另一个孩子会说:“我家里有一条比你的还要漂亮。

”其实家长会对孩子之间的比较感到无奈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家长不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之间在“比较”,孩子当然很快地就学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还有这样一个实例说一个孩子一直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当这个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就想难道自己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妈妈的话让他很伤心。

其实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一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要找出原因,不能横冲直撞地去责怪他,更不能说一些与他人比较的话,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重,孩子的自信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

最后一种负面影响是比较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其实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反过来想,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是,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有感

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有感

作者: 杜志勇
作者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页码: 63-63页
主题词: “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 精神文化 实务 艺术 “系统思考” 教育 灵魂
摘要:初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感觉其高深、难读,真正读过之后,深感这是一本值得“有心改变自己的人”细细品读的一本好书。

该书作者彼得·圣吉(美),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讲师,他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构建出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

作者将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称为五项修炼,其中“系统思考”是这五项修炼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健康的文化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双凤坳中学
文化是一种亘古绵长的社会现象,它伴随人类而生,在历史的河流中,它总是与教育相伴相随。

一所学校要提升办学品质,必须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郑局长提出“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借助河铺镇“吴氏孝子”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用古代的“孝子”感染人,用身边的“孝星”激励人,用厚重的孝俗熏陶人,精心打造学校孝文化亮点,经营学校孝文化品牌,让孝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励炼精神,凸现“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生命亮色。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打工潮方兴未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缺位,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渐显现,少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缺少爱心,有的甚至违法乱纪……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校教育,是学校领导一班人反复思考的课题。

恰逢此时,郑局长提出的“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的办学思想,让我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挖掘地方特色,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确定以“孝文化”为主题,深化学校德育工作,遵循“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育人目标,约定“博学善导,厚德正生”的职业操守;制定“孝行至雅,崇德启智”的校训,着力培养具有“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举止文雅、
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三心三雅”未来发展人材。

所有这些的精神内核,构成了学校的基本文化构架,成为我校教育的“灵魂”,而这一构架直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完善人,解放人,成就人,将“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的生命亮色凸现出来。

二、精心设计,提供“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物态支撑。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校园环境的每一个实休,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不是教育价值观的直接反映。

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学校在整体规划校园的同时,重点考虑的是校园环境的文化覆盖面。

科学设计每一栋楼房,每一个班级,甚至是每一棵花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示“孝文化”,让它们散发出文化气息,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

一是画龙点睛,楼名寓意孝文化。

“厚德楼”“仁和楼”让教师践行“厚德正生”,在“风华楼”中实现“博学善导”。

学生分住“乾晖苑”和“坤华苑”,让他(她)们知道如何“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同时在“天问楼”中实践真知,在“励志楼”中追寻梦想。

二是合理布局,孝墙展示孝文化。

在校园门口设置“孝文化”长廊,诠释学校以孝育人的办学理念,宣传古今孝道故事,展示学校孝文化建设成果。

三是精心设计,楼层突出孝文化。

“励志楼”一至五楼依次以诗、词、画、现代孝典范、古代孝典范为主要内容突出孝文化,且一、二楼的诗词以不同的书法表现,既为学生创设孝文化氛围,又使学生感
受到传统书法的文化魅力。

四是匠心独运,石头雕刻孝文化。

学校在升旗台两边雕刻古代孝图和“博学”“礼让”等修身、志学的词语,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增添了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

五是用心关爱,呵护园林文化。

学校为每棵树制作了一个“身份证”,书写一句孝的名言,为每棵树办理一个“户口本”,让学生书写一句认养誓言,让小树与学生共成长。

有人说,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校园充溢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教育符号。

双中的整座校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意蕴,它陶冶了师生情操,塑造了师生的美好心灵,也约束了不良风气和行为。

何谓有灵魂的教育?它的前提是教育要触及灵魂,不仅隐性的文化要触及灵魂,显性的花草树木、山水屋宇也必须赋予文化内涵。

让校园每一角落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抵达心灵、润泽生命。

三、一动一主题,引领“打造有灵魂的教育”内涵发展。

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必须针对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实际,紧扣需求,让学生亲身参与,触及学生灵魂深处,才能让“孝”入心入脑,才能使学生形成自觉行动,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为此,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寓文化建设于活动之中,做到活动系列化、制度化。

一是“知孝行孝”主题活动。

通过让学生讲述孝道故事,走访孝子,感悟孝道;给父母写感恩信,班会演讲、办手抄报学习行孝;写亲情作文、爱心家庭作业、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孝道。

二是以“感恩行动”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

每天向他人问好、
参加一次公益活动、送一次节日祝福、参加一次烈士祭扫等“八个一”活动。

同时将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定为敬亲节,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感恩活动。

三是“主题月”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每月均有主题,正月感受亲情之美,三月学雷锋见行动,六月回望童年珍惜光阴,九月份感谢师恩,十月社会调查感受祖国变化,十二月孝星评选……不同的主题教育月,让学生历经不同的活动,从而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四是榜样示范,“十佳孝星”评选活动。

每年十二月为我校“孝文化月”,主题是开展“十佳孝星”评选活动。

学校充分发动全体师生,海选孝星推荐人,公示推荐人相关事迹,全体师生投票,孝星评选委员会确定孝星候选人,分组进村入户走访,了解他(她)们的事迹,进行充分论证后再确定“十佳孝星”人选。

前后历时一个月,并把“孝星”颁奖典礼与元旦文艺会演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十佳”孝星评选的激励作用,又打造了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四、一书一堂课,拓展“打造有灵魂的教育”广阔空间。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它拓展了学校文化的空间,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结合乡土文化,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发展校本文化,为“打造有灵魂的教育”注入活力。

学校以“孝行至雅,崇德启智”为指导思想,分年级编写一套《走进孝文化》校本教材,内设“心灵氧吧”,“孝心放大镜”“孝行健身操”三个大栏目,每个年级突出了不同的主题,七年级是养成教育,八年级为公民意识教育,九年级是理想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我,完善自
我到走向未来,最终实现“孝亲、修身、励志”这一目的。

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教材参与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实践,才能使校本教材发挥作用,产生应有的效果。

为此学校利用每周的校本课程,让班主任作指导,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心灵氧吧”中寻找目标,在“孝心放大镜”中认识自己,在“孝行健身操”中完善自己,学生边学习、边讨论、边完成。

如今,校本课程是学生感觉最阳光的课,校本教材也是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它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因为它不仅拓宽我校文化建设的空间,更为我校拿回“校本教材省一等奖”的荣誉,还在《湖北教育》2012年1月版作了专页推荐。

两年多来,我校的孝文化教育活动在尝试中起步,在实践中出彩,在创新中生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孝行校园、风清气正”的动人画卷。

孝文化教育成为引导学生崇尚孝德、践行孝道的有效载体。

如今学生变得勤俭,富有爱心和责任心。

在家能体恤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在社会上,能扶危济困,奉献爱心。

两年来,学校共收回《家长反馈意见书》3600余份;开展学雷锋活动400余次,开展进福利院参加为孤寡老人清洗衣物,打扫卫生等送爱心活动达20余次;进社区,开展清扫街道等义务劳动达40余次;学生爱心捐款10万余元,支援灾区或帮扶贫困人群。

孝文化教育成为激励学生修身养性、锤炼品行的重要平台。

实践出真知。

以"讲孝心、献孝心、做孝星"校园行为平台,学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教育活动。

(1)2010年定为行孝感恩教育活动年;每年的十一月定为孝文化教育月。

(2)开展"知孝行孝"校园主题活动
第一阶段:通过采访家乡孝子,搜集孝亲事例、算算亲情、榜样讲座、学唱校歌,诵读学校孝心三字经,完成学校孝道自测题等活动“感悟孝道”。

第二阶段:通过"感恩行动10件事"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做到①每天向他人问好,向帮助你的人说"谢谢"。

②每天为老师或同学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③每周写一篇感恩日记。

④每月为父母洗一次脚。

⑤每月在社区进行一次公益劳动。

⑥每年为师长送上一次生日(节日)祝福。

⑦每年参加一次烈士祭扫活动。

⑧每月一次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⑨每年参加一次爱心捐助等活动⑩每学期参加一次“晒孝行,争做小孝星”的主题活动。

“学会行孝”。

第三阶段:通过写亲情作文、完成爱心家庭作业、送温馨的祝福、社会实践等活动"感恩回报"。

两年来,学校孝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校园环境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孝文化气息,师生耳濡目染;师生温文尔雅,和谐共处;孝文化校本教材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实;孝文化课程进课堂,备受学生青睐和社会赞誉。

;学校先后获得“罗田县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第一届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的殊荣。

如今,我校孝文化教育声名远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展示学校内涵发展的窗口。

一路行来,一路风景;一路阳光,一路关爱。

文化学校,春风化雨,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用健康的文化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为我校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沿着这一美好的办学之路,我们一定
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