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整理中国历代名门家训启示录

合集下载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中国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各个时代广泛应用的家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训在历史上是以文献的形式写给家人看的道德教育读物,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训及其主要内容:
1.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容涉及教育、道德、礼仪、处世之道等,被誉为中国家训的开篇之作。

2.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柏庐所著。

主要讲述如何治家、修身、处世等,强调了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训著作,收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父母、兄弟、子侄的家信。

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中华文化珍品之一。

这些家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是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华家训文献作品。

以下列举几篇代表性的中华家训名篇:
1.《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是
对儿童行为规范的家训,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师重道等美德。

2.《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从儿童
的身心特点出发,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知识点,旨在培养刚正不阿、勤学好问的品格。

3.《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重
要代表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尊敬、孝敬父母,同时也强调了礼节和道德规范等。

4.《家规》:《家规》是古代家族的规章制度,几乎每个家族
都有自己的家规,用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家规内容丰富,涵盖了敬老尊贤、爱亲友、教子等方面。

5.《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不少诗歌以家训为主题,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训的内容。

这些中华家训名篇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传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古今中外著名的家训

古今中外著名的家训

以下是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家训:1. 《颜氏家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 6 世纪末)。

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2.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作者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念为宗旨,广采儒家的经典语句而成家训。

3.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 《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教子篇、持家篇、交友篇、修身篇、处事篇、理财篇、为政篇等。

5. 《哈佛家训》: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典之作,里面涉及了梦想、创意、勇气、习惯、责任、专注、行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讲述一个个小故事,向人们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6. 《洛克菲勒家训》: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家书,里面包含了关于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的建议和教诲,被誉为“美国商业圣经”。

7. 《塔木德家训》:是犹太民族的经典之作,里面记录了犹太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包括商业、理财、教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犹太人的圣经”。

这些家训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历代著名的家训

历代著名的家训

1.《论语》: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录,主要关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为政之道等方面。

孔子强调仁爱和礼仪,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主要讨论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有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仁”、“礼”、“信”、“敬”、“慈”等道德规范的学习,让孩子学会做人,懂得与人和睦相处。

4.《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包括了古代文化、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三字经》,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5.《颜氏家训》: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6.《温公家范》: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7.《袁氏世范》: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袁采的家训,与《温公家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通过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8.《曾国藩家训》:这是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9.《朱子家训》: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及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及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1. 家训的定义家训是指家族长辈传承下来的规范性的文字资料,主要记录家族的起源、发展过程、家风家训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家训的作用家训在中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承家族文化各时代的名门大族,都有着自己的家族文化。

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传承了一家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家训,一家的家族文化可以世代传承下去,使家族精神得到保留和传承。

2.2 提高家族凝聚力家训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家族的成员通过家训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以及家族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加家族成员之间的亲近感。

同时,家族成员之间对家训的遵守也可以促进家族凝聚力的进一步提高。

2.3 教育后代家训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通过家训,家长可以将一家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人生哲学等等传授给后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3. 典型家训中国历代名门大族有很多典型的家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3.1 程家家训程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家族。

程家家训记载了整个家族的历史、家族文化以及家族的三字经等内容。

程家家训强调了诚信、忠孝、敬爱师长、尊重他人、尊重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来的士族家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2 朱家家训朱家是明代著名的世袭官僚家族,二十四孝的主人公之一李莲英就是出自朱家。

朱家家训强调了家庭和睦、教育子女、公正执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尊师重道、以礼待人、爱护天然等方面的内容。

朱家家训对后世保持了很大的影响。

3.3 才子家规才子家规是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所撰写的家训,其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旨在弘扬尚义修身和学习励志的思想。

才子家规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家训的典范,也是一部重要文化遗产。

4.中国历史上,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记录了一家人的历史和文化,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能为当代人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中国名门家训1、诸葛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浙江文成刘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中国古代家训教育

中国古代家训教育

现 在运 用大 量 的 比 喻 。朱吾 弼 谓做 官 不 能 失 节 , 就 如处 女 不能失 身 ; 琶论修 面 与修 心 , 明易感 。家 蔡 解
训的哲理性则体现于格言警句 , 闪烁着哲理的灵光。 它确实曾培育了无数志士名人 , 英雄豪杰 。
阶层逐渐形成家训传统 , 之后不断发展 , 出现了大量 家训著 作 。汉代 以后 , 由于儒 学 的特殊 地位 和影 响 , 封 建士 大夫 家庭 以及 一 般 家 庭 , 以 诗礼 之 教 作 为 都
所憎 恶 的 。
“ 训” 家 只不过是 家 训文 化 形 态 中的一 种 , 比较
有名的家训有唐代柳毗的《 柳氏家训》 宋朝 叶梦得 , 所著《 石林家训》 明朝王汝梅的《 氏家训》 庞尚 , 王 , 鹅的《 庞氏家训》 和高攀龙的《 高氏家训》 等。 除“ 家训 ” , 的称 “ 教 ” 专 门登 录 家人 所 外 有 家 ( 当遵守 的家庭 礼 法 )有 的称 “ 规 ” “ ; 家 、 家法 ” “ 或 家 约”, 有 的称“ 范 ” 也 家 。宋 人 司 马 光 就 撰 写 过 一 部
l 本 的《 0卷 家范 》 有 的称 “ , 家则 ” “ 箴”、家治 ” 、家 “ 、
2 南 北朝 末 隋初 时颜 之推 。南 北朝末 隋初 时 的 . 教育家颜之推 ( 据说 , 他是孔子弟子颜 渊的后代 ) ,
“ 家礼 ” 等。有 的是 书信 形 式 ( 《 曾 国 藩 家 如 清 书》 , )有的是示子诗形式 ( 宋陆游 的示子诗 ) 有的 , 是格言的形式 ( 朱柏庐的《 治家格言》 , ) 不管形式与 名称 有 多大差 异 , 们 都 是 古 人 以 家庭 道 德 教 育 专 他 著的形式来教育后代的。
十分广 泛 , 涉及 到 为人处 世 、 待人 接物 、 书治 学 、 读 立

中国古代经典家风家训(全文)

中国古代经典家风家训(全文)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士大夫的生活信条。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许多已成经典。

比如,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袁采的《袁氏示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

关于孝仁礼义在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司马迁最终能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离不开其父司马谈的家训和价值观,即对“孝之大者”的理解。

司马谈学富五车,他的才学也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官职: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死后的400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

当今海内一统,若作为一名太史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必会惶惧不安。

为此,他非常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司马谈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

他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有了这样的家训,司马迁终不辱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部家训,被历代推崇,甚至被J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这就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反复被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颜氏家训》中,今人最为熟悉的就是那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实际上,该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文章,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且意义深远。

如它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儒家经典为主,也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

历代家训名篇

历代家训名篇

历代家训名篇历代家训名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家族文化遗产,是家长向子孙后代传承家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方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历代家训名篇。

一、《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家训名篇,作者是北宋理学家李善兰。

这部家训是为了教育儿童身为弟子的行为准则而写作的,其内容囊括了“勤、恭、敬、诚、信”等重要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其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是中国家庭教育中难得的经典。

二、《百喻经》《百喻经》的作者是现在还不知道,但这部家训被广泛传播,被称为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

《百喻经》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式传达教育理念,包括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

其故事情节简单却有深刻的寓意,常常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可以直接引导读者的行为准则。

三、《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更高层次的家训名篇之一。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被成为论语的内容。

《论语》结合了礼、乐、文、武四种教育形式,强调了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为后世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家训名篇之一,它是「中庸之道」颇为完整的一部总结,全书简洁明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著名名句,一直流传至今。

《大学》强调了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并通过具体行动方式实现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这部家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和传承。

五、《家规》《家规》是一部为清朝福庆王府所做的家训。

全书共三卷,共99条,述及了家训内容,包括了家族的起源、家训的渊源、国家的兴衰、尊老慈幼等10个方面,涵盖了许多核心价值观念。

《家规》通过严格的道德教化以及强调对家族门风的维护,传承家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被认为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

历代家训名篇不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卓越和强大,也通过诸多经典名篇,强调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

这些家训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历史经验,让我们更好地培养品德,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家族以其独特的家风家训而闻名于世。

这些家风家训是家族长久传承的宝贵财富,旨在引导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品德,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家庭关系。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家风家训对家族的发展和维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族长老们通常会制定一套家族规章制度,作为家风家训的基础,以此来指导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事原则。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尊敬长辈、团结亲戚、忠孝敬爱、勤俭持家等内容。

在明清两代,家风家训开始成为家族的标志,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准则,更是家族身份和价值观的体现。

世袭的望族或士大夫家族往往以其家风家训而闻名于世,成为社会上的典范。

这些家族经常将家风家训刻在家训石上,放置在家族庭院内,以此凝聚家族凝聚力和传承家族文化。

家风家训的内容因家族而异,但总体上强调家庭的和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行为端正等价值观念。

例如,明代朱权家族的家训强调“兄友弟恭、内行外德”,提倡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孝敬长辈;清代郭子仪家族的家训注重“诚信敬老、勤奋好学”,强调了诚实守信和敬老尊师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家族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风家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很多家族依然努力传承和维护着自己的家风家训,以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主题,涵盖了众多家族的智慧和传统。

这些家风家训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家族身份的标志。

它们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家族的繁荣,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是一些蕴含着家族智慧和家族文化精髓的言传身教,这些家训大多为一些名门望族所创,代代相传至今。

它们蕴含着家族的传承和团结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家训的起源和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是家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代一代的家族成员传承下来,构建了家族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家训源于古代家族礼法,在先祖之魂的庇佑下,家族成员感恩尊重祖先,并从中受到启示,形成了具有家族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些精华的智慧被家族一代代传承下来,被尊为家族的精神血统。

家训的意义在于,它是家族文化的最精华的表现之一,代表了家族的文化底蕴、智慧和精神遗产。

它是家族内部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传承了家族的民族传统和家族的团结精神。

家有家训,身为家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和维护家族的价值观和秩序,自觉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并传承下去。

二、历代名门家训的特点历代名门家训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们蕴含着家族的文化基因和传承理念,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和家族文化形态。

1.古代家训立志达成古代家训着重于家族内部的精神凝聚和成员的立志达成。

《孟子家说》中孔子为孟氏家族所写的家训,“立身、修德、取义、止惡”是家训的核心。

这种家训强调家族成员要以立身的目标作为人生追求的第一步,通过修身养性、取义行善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在修身过程中发扬家族的民族传统,传承家族的灵魂。

2.明清时期的家训注重家庭教育明清时期是家训跃升为主流的时期,秉承着儒家的思想,家训开始注重家庭教育。

几乎所有的名门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比如明朝马家的“马氏家训”、清朝严家的“严氏家训”等,这些家训除了包含教育成员的基本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外,更多的是家庭教育方面,比如怎样培养儿女的文化素质,怎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现代家训文化倾向于实用性现代家训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出一种实用性的倾向。

家训除了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理念外,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当代家庭问题的方式。

《中华传统规矩: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常识书籍》记录

《中华传统规矩: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常识书籍》记录

《中华传统规矩: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常识书籍》读书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背景与作者简介 (2)1.1 作者介绍及写作目的 (3)1.2 书籍内容概述及特色 (4)2. 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5)2.1 礼仪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2.2 当代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8)二、家风家训 (9)1. 家风概述 (10)1.1 家风的定义及起源 (11)1.2 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2)2. 家训的内容与特点 (13)2.1 家训的定义及历史发展 (14)2.2 家训的内容分类与特点分析 (16)3. 著名家风家训案例 (17)3.1 典型案例介绍 (18)3.2 案例中的家风家训启示 (19)三、古代礼仪常识 (20)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21)1.1 古代礼仪的起源 (23)1.2 古代礼仪制度的发展演变 (24)2. 古代礼仪的种类与特点 (25)2.1 日常生活礼仪 (27)2.2 节日庆典礼仪 (28)2.3 交际交往礼仪 (30)3. 古代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31)3.1 对现代礼仪文化的启示 (32)3.2 古代礼仪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33)四、家风家训与礼仪文化的关联及实践应用 (34)一、书籍概述《中华传统规矩: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常识书籍》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知识的著作。

本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读者了解古代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实践,以及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演变。

书中详细阐述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各种家风家训、礼仪规范,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这些古代家庭教育和礼仪文化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1. 书籍背景与作者简介《中华传统规矩: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家风家训礼仪文化常识书籍》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家庭规范、家训和礼仪文化的著作。

女子幸福课第14天——名门家训

女子幸福课第14天——名门家训

女子幸福课第14天——名门家训题记:今天的课程,是校长女子幸福课的最后一堂,明天,我们就开始学习刘老师的心理课程了,一面是意犹未尽,一面是无限期待。

我的腰背虽然很痛,但是内心却充满欢喜,觉得灵魂在内里浅吟低唱,庄严而轻盈。

病痛让我警醒,幸福却让我觉醒,感恩校长,感恩世界,感恩一切众生!正文:今天我们详细学习了政界精英肯尼迪、瑞典首富瓦伦堡、西雅图银行世家比尔.盖茨、犹太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这世界四大名门的家族十训。

我们知道,这些世界卓越家族的荣耀来自于他们源远流长的家族传统,他们的庞大家业之所以能够绵延传承数百年而不竭,他们的贵族身份之所以能够荣耀彰显好几代而不衰,都源于他们有严格完备的家训。

君不闻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上;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虽然我们大多乃寻常百姓,不一定追求那份雍容华贵和超凡脱俗,但是家庭和睦,子女成才、获得财富、幸福生活却也一样是我们的心愿。

所以,认真学习、研究和探讨这些名门望族的治家哲学,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我们在治家教子等现实问题里的迷茫和困扰;还利于我们认清当下人心堕落、信仰缺失、社会畸变等巨大隐患的现实,并能为找到解决的办法提供借鉴,对于实现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都有着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所以,睿智慈悲的校长,才在他课程的最后又给了我们这份用心良苦的礼物。

他正是在践行他的幸福理念:让更多的人幸福!而接受了礼物的我们,更想让自己成为礼物,送给家庭和社会的礼物,那就是制定我们自己的家规,做一个负责的智慧家长,荣耀我们的人生!下面,先让我们学习名门家规的特点,借以找到制定自己家规的准则和思路。

下面是我总结和归纳的名门家训的共性特点:一、注重家族精神的传递,而非财富继承从这些家训里,我们很容易发现名门非常重视家族精神的传递,他们一般不会把金钱留给孩子,而更愿意把赚钱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教给孩子。

他们认为把财富留给后代,坐享其成的享乐生活可能会让他们好逸恶劳,贪婪自私,最终毁掉家族的未来。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家风家训启示录

家风家训启示录

家风家训启示录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正家风、明家训。

曾国藩常年在外,却写家书,将其淡泊名利、只求儿孙读书明事理的观点达于后辈。

今天很多人对家风家训置若罔闻,也许不是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更多的是人们忽视了家风家训的力量。

小时候,我们牵妈妈的手,学做人的道理,那些话或许朴素,却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从古至今,我国流传下无数古语家训。

立身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两汉·诸葛亮《诸葛亮集》治家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选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敬业篇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励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选自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处世篇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

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果能日日用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

由此积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邪!——选自清·左宗棠《与陶少云书》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祖先文化程度,关涉的是先辈的德行修养,老舍曾经写道:“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刚刚走过戊戌佳节,你们家有一些祖先留下的特别的规矩吗?@七回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在饭里;不能抖腿,不能叹气,不能敲碗,敲门不能太急;饭菜都要吃完了才能继续加;吃饭时一只手要扶着碗,吃东西不能吧嗒嘴;出门吃饭最好只吃面前的菜,不要主动伸手。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王全营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8(0)17
【摘要】上一篇小文介绍了中国古人为什么要制定家训,今天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家训,供大家参考。

至于家训的内容,待到下一篇文章再介绍。

中国古代重要的家训
家规,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总结,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智慧。

而且这些家训
都是说给子孙的,没有虚伪,没有空洞说教,语言非常质朴,真诚而实用,今天读来仍能
受到启迪。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一百多种家训,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泛指,成册的《家范》《家规》《家诫》《戒子书》等列入家训理所应当,但是,将二十五史纪传传主或者
某人一篇文章中告诫子侄的几句话也列入家训,似乎有点宽泛,这些“家训”大多是
三五十字,基本上不能单独成篇。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全营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家训脉络之文学书写——以《中国家训史》为例
2.中国古代文学(先
秦部分)参考书简介3.家训、家风的廉政建设价值
——中国古代家训廉政教育功能探析4.家训、家风的廉政建设价值——中国古代
家训廉政教育功能探析5.从《颜氏家训》看中国古代家训的制定范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启示录每一个时代总会需要一大批的时代精英去支撑。

于是,无论哪一个时代总会有时代精英应运而生。

而有趣的是,这些精英又往往会形成一个家族集团,时代相传。

难道在冥冥当中真的存在“龙生龙,凤生凤”的宿命?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精英集团的衍生是一种精英教化在这个集团文化传承的最终结果。

也就是所谓的“家风”使然。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

举凡一时国家精英、名门望族无不看重自己处世思想、应世经务、学习态度对子孙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则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家训。

教育之施,首重童蒙。

“童蒙养正,圣功也”。

从童稚时期即施以中华民族通天彻地的中正智慧教育,是一种神圣功业。

而家训,正是实现这种神圣功业的载体。

古语说:“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这就是家训在古代教育当中的地位。

许多时代精英都要求子弟继承本家族的清白家风,“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示子孙>)。

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显然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

而在家风的传承当中,家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观古今,中国的精英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家训的浸淫。

无论这种家训是有形的文字还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都对这些叱咤风云、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不管是古代像苏轼、曾国藩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恢弘轨迹的名宦大臣,还是现代诸如鲁迅、宋嘉树这样的巨擘名流,他们都曾受到家训的巨大影响。

那么这些大家名门的家训终究有什么奥妙呢?为什么它足以影响身后的无数代人呢?其实,教育子女的资源不外乎以下两种:所处时代的影响和从自身经历中总结的经验。

遵循第一种方式的人自然是芸芸众生,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见解,时代需要什么,就把自己的子女塑造成什么样子;而遵循第二种教育方式的人往往是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或者自身经历及其丰富的人,他们眼界很宽,交际面很广,自身的经历也丰富多样,教育子女的时候自身就是一个榜样,所以这种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这种成功教育再延伸,代代相传,就变成了现在所谓的世家教育。

细品中国传统家训,其思想精髓就是儒家精髓的聚集。

由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样教育样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德才兼备的,既具备做人立品的“修身”之德,又具备经天纬地的理干之才——这不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吗?反观现代教育,过于强调对孩子实用技能的教育,而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修身”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

这种舍本求末的作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喧嚣的时代和功利的氛围给了孩子们太多的“时代性格”:自私、懒惰、厌学、偏执、好斗……当一个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无奈的叹息。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把目光投向曾经哺育了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息的国学。

于是,在许多处于开放最前沿的城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众多教授国学的私塾。

当背诵传统经典的朗朗读书声再次响彻华夏大地乃至整个华人圈时,人们才不得不惊叹传统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放眼历史,这些曾经哺育无数历史精英的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名门望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方向。

渐渐地,这些家训以成文的名言、名篇和不成文的口头民谚存在于传统历史文化之中。

不可否认,在家训当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封建意识,忽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糟粕。

但如果剔除这些糟粕,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

当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出现我们的面前时,我们需要一个德才兼辈,拥有精英气质的孩子,只有成为时代精英的勇气才足以在未来的无情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引领者、构建者。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接受先祖丰沛的文化甘霖,让国学的宏大与宽博去哺育、强壮孩子的未来吧!(中国历代名门家训/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08)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陈延斌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在弘扬古代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服务的时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中国伦理宝库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家训教化理论和实践。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由于传统政治、伦理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子推《颜氏家训?序致》)为宗旨、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价值核心和基本内容的我国古代家训文化十分发达。

批判地继承先人们留下的这一极具特色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古代的家训(也称家范、家诫等)一般是父母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另外也包括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夫妻间的嘱告。

虽然至少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周公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等内容的文字资料记载的家训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家训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正因为如此,传统家训虽然涉及领域及其广泛,但核心始终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的。

我国古代传统家训中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慈子孝。

“孝”是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

由于封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家长一般是由家庭中辈分最长的男子担任,加之家庭权力的转让、财产的继承都是由父辈决定的,因而儿子绝对地服从、孝顺父亲就成为封建家庭道德最为根本的道德规范。

对此,传统家训无一例外地都把“孝”放在家庭道德的首位加以强调。

范质《戒从子诗》一开始就提出“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

怡怡奉尊长,不敢生骄易。

”王夫之认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

”(《船山遗书姜斋文集补遗》)不少家训都将“孝”与“敬”联系起来加以要求,认为“养”固然重要,而“敬”更应提倡。

如仁孝文皇后《内训》中就说:“孝敬者,事亲之本也。

养非难也,敬为难。

以饮食孝奉为孝,斯末也。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家训都片面强调家长的权威,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封建专制主义,但也有不少家训作者在论述父子关系时,也同时对为父者提出了“慈”的为父之道,要求做父亲的在不失家长权威的条件下,对儿女、家人宽以待之,这样,如仁孝文皇后《内训》所言,“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

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

”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最终吃亏的还是为父者。

(二)兄友弟恭,亲睦家齐。

传统家训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都把兄弟姊妹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规范。

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要求“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方孝孺《逊志斋集》)《颜氏家训》认为要使家庭和睦,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这三种关系,“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易生嫌隙,因而调整好兄弟之间的关系个为重要。

他还论述了兄弟失和、家庭不睦的危害性,指出:“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童仆为仇敌矣。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开篇一章就是“睦亲”,他不仅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兴家”、“齐家”的极端重要性,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从财产的分配,不受婢妾仆隶的谗言迷惑以及避免姑嫂妯娌间的言行失和等方面保证家庭和睦的具体措施。

(三)正身率下,严谨治家。

由于家训的制定、撰著者均为家庭中德高望重的前辈长者,他们多是深受儒家封建伦理熏陶的人士,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因而,每篇家训在论及治家的道德要求时,总是把家长以身作则、正身率下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司马光的《居家杂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李昌龄认为为父为师要遵守为父为师之道,而“为父为师之道无它,惟严与正而已。

”(《乐善录》)赵鼎《家训笔录》特别强调子女多的大家庭的家长更要憎爱不偏,“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隐,乃可率下。

不可以久远不慎,致坏家风。

”不少家训还详细规定了管理家政的具体办法,如庞尚鹏的《庞氏家训》、姚舜牧的《药言》、袁采的《袁氏世范》等等。

《袁氏世范》的《治家》篇有72则,详细交代了周密藩篱、防火防盗、宅基择选、房屋建造、雇请乳母、管理仓米、置造契书、借贷钱谷、纳税应捐、植种桑果、饲养禽畜等等家务管理的具体事宜。

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四)勤劳俭朴,应世经务。

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在历代家训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达官贵族,无不在家训中反复叮嘱家人尚节俭,戒奢糜。

几乎家喻户晓的家训名篇--《朱子家训》仅五百多字,涉及勤劳、俭朴内容的就不下一百多字。

告诫子弟“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代官吏、学者许汝霖在辞官回乡途中,针对当时的奢糜之风日甚,拟出《德星堂家订》这篇著名的家训。

家训分别规定了“宴会”、“衣服”、“嫁娶”、“凶丧”、“安葬”、“祭祀”几个方面的礼节、标准,严格控制开支。

他规定招待来客不许用“燕窝鱼翅之类”;客人如住数日,中午只以“二簋一汤”相待;他要求家人衣着朴素,婚嫁务求俭约,丧葬祭祀从简,不得“鼓乐张筵”,将省下的钱物去立私塾、济孤寡、助婚丧。

这些主张,实在难能可贵。

古代家训在训诫家人勤俭的同时,还要求子弟学些手艺,习些技术,耕读并重,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

如陆游要求儿子自己亲自去种植蔬菜,叮嘱他永远不要厌恶农耕,“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锄犁”(《剑南诗稿》)。

霍韬《渭崖家训》中论述了子侄辈参加农耕的重要性,认为“幼事农业,则习恒敦实,不生邪心。

幼事农业,力涉勤苦,能兴起善心,以免于罪戾,故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他还认为乡村学校的先生,都应考核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凡耻于耕作者应给予体罚,如连犯三次,就不许他再读书。

纪晓岚甚至颠倒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向儿子灌输“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纪晓岚家书》)的崭新观念,这在尊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等级观念极强的封建社会里的确是了不起的有识之见。

(五)端蒙养,重家教。

教子与治家同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由于子孙担负着延续家族、光宗耀祖的重任,因而历代家训都十分注意子孙的教育。

在教育的时间上,他们强调“蒙以养正”,认为“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孝友堂家训》)甚至主张胎教;在教育的宗旨上,他们提倡“爱子有道”,反对溺爱、宠爱,强调以进德修身,贵名节,重家声,清白做人为重;在教育的内容上,他们着重强调了这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励志勉学,要求子孙从小读书知礼,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二是自立自重,淡薄名利;三是谨慎处世,宽厚待人;四是慎重交友,“择善而处”,“近贤远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