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在《认识线段》这节课中,我很重视学生从操作中形成概念,巩固提高。

新课开始,我让学生先想想然后动手把桌子上弯曲的毛线变成直的。

全体学生动手把线拉直。

然后从中抽象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用手拿着的两端就可以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

数与形的结合,学生容易记忆,容易理解。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在生活中找线段,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点。

紧接着,通过动手折线,折出一条线段,再折一条比这条线段长的线和比这条线段短的一条线段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象生动地表明,线段是有长有段的,可以比较,可以度量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线段的理解,尝试着动手去画线段,再次强调线段的特征: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但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缺陷:一、语言表述不够严密。

在表述线段的最主要特点时,我就用了“一段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显然这样的描述还不够严密。

二、我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变式不够多,在发展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做出努力。

三、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找出教室内、生活中的线段等等,从而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四、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

五、教学概念课,必须要反复地让学生体会并且尝试着去说什么才是线段。

所以教材上“把先拉直,两手之间的部分就是线段。

”这句话一定要有所呈现,可以设计在课题以下。

其次,在画线段的过程中,对于“连接两点”“每两点之间”这几个字应该有所强调。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度占全长的()A.57米B.57C.17D.17米2.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比是()A.2π:1B.1:1C.π:1D.无法确定3.用15克盐配制成含盐率为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正确的列式是()A.(15﹣155%)5% B.15×5%﹣15 C.15÷5%+15D.15÷5%﹣15 4.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被9整除的数,也能被3整除B.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C.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也相等5.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5,这个三角形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图形》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上,学生对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征。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线段的长度。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尺子、直尺、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对线段的认知。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线段。

”呈现(5分钟)1.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如长度、方向等。

2.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线段模型的长度,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线段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docx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docx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 页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让学生读学生指名回答:毛:今天老就着大家从毛中去学一些数学的知和本。

二、手操作,初步段曲直:在拿出你准好的毛,放在桌上,察你的毛,形状是怎么的?学生察:毛是什么形状的?学:像毛毛虫⋯⋯学:毛是弯弯曲曲的。

提:大家都的非常棒,你的毛有各种形状,但的来都是——弯的。

怎才能把毛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老!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一位学生: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展示:如果条毛呢,它是直的?学:不是。

:所以,子直可以像位同学,将拉!第二位同学分享你是怎做到毛直的。

将第二位学生的毛到黑板上,用两个吸石粘住端点。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捏紧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就是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感知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请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线段是直的。

师: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数学中将这两端的点叫做端点,想一想,线段有几个端点?学:两个。

师:观察地真仔细。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给予正面回应:回答地非常棒!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学:直的、两个端点。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反思(2篇)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反思(2篇)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

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奇家到唐老鸭家有两条路,走哪一条路近?”入手,让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同时也增加了本节课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生活的基点和兴趣的源头。

接着,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看。

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随手放在桌上和拉直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

第二层次——找。

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可以看成是线段的物体,进而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第三层次——折。

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通过第二、三层次的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

第四层次——画。

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通过让学生数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活动引导生进行数学思考,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较好: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

2、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操作:用手捏住线段的两端,然后把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在进一步从拉直的这线段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并画出线段的图形,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特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感知线段的长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有限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感知线段的长度。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段。

2.准备直尺、铅笔、纸张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模板,方便学生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如尺子、电线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线段的含义,即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同时,教师用直尺量一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量线段。

《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

《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

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一、学案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并定义线段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线段•掌握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线段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与表示•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3. 教学难点•运用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直尺和量角器•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课件中的动态图像,呈现一些有趣的线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两个长度不同的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长线段?步骤二: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等概念。

步骤三:实例演示•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演示,让学生运用线段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两个线段的长度比较,线段的延长与缩短等。

步骤四: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线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的概念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一些与线段相关的实际活动,如测量教室中凳子的长度、绘制家具布置平面图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6. 学案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对线段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二、课后反思线段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几何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导入环节利用动态图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概念讲解和实例演示,提供了线段的定义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线段的认知。

在练习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线段的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一些题目没有及时讲解和讨论。

其次,有些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说明他们对线段的概念和性质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会调整教学策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强对线段的理解。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麦档网文库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概念课,必须要反复地让学生体会并且尝试着去说什么才是线段。

所以教材上“把先拉直,两手之间的部分就是线段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句话一定要有所呈现,可以设计在课题以下。

其次,在画线段的过程中,对于“连接两点”“每两点之间”这几个字应该有所强调。

现归结不成功之处:
1、语言表述不够严密。

在表述线段的最主要特点时,我就用了“一段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显然这样的描述还不够严密。

2、我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变式不够多,在发展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做出努力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找出教室内、生活中的线段等等,从而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4、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

1。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属性,理解线段的度量方式,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c)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a)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掌握线段的度量方式。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3.教学准备:a)教学素材:线段的图示和实际测量的线段。

b)教学工具:直尺、量规等测量工具,黑板和粉笔。

4.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通过出示线段的图示,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线段。

b)提出问题: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度量线段的长度,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等方法找出线段的度量方式。

c)线段的度量:老师向学生介绍使用直尺或量规来测量线段的长度,并举例演示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d)线段的表示:老师向学生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即用两个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并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线段的表示形式。

e)练习巩固:老师出示一些线段图示和线段的表示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刚才学习的内容。

f)拓展应用:老师出示一些线段的实际测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

g)总结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以及线段的度量方式、表示方法和读法。

h)结束课堂: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二、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线段,启发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等方法找出线段的度量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线段的表示和读法上,我通过举例演示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写形式。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范文(集锦6篇)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范文(集锦6篇)

认得线段教学反思范文(集锦6篇)作为人民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学反思又是我们的课堂经过的最好记录,怎样才略使教学反思更有针对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认得线段教学反思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认得线段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在整节课的设计上,首先让同学察看弯曲的线,而且创设了比较两根线长短的情境,引导到将曲线拉直的操作,让同学在“曲”的背景下认得“直”,从一根线由弯到直的过程,揭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认得到线有直、有弯,同时也体验了线由弯到直的过程,感受了“直”。

对于“有两个端点”这一特征,我选择了“告知”的方式来教学的,直接出示了线段示意图,让同学从手中线段上找出线段两端的点,接着指出表示两个端点。

让同学直接快速地进行初步感知,认得线段有两个端点。

在揭示完线段两个特点后紧接着让同学判定哪些是线段。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既能感受到线段端点的真实存在,也认得到线段是直的。

不但和方向无关而且是有长有短的,也为以后认得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打下基础。

由于线段是几何图形,生活中的线要通过抽象才略上升为数学概念。

所以我选择在判定过程后总结线段特点,同学对线段的理解会更直观深刻。

随后依据同学的爱好,通过在物体中找线段、在图形中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活动操作,将生活中的线抽象为几何图形,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本领。

使同学对线段的认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这节课,我觉得自身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1)环节紧凑,环环相扣。

通过拉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环节,层层递进,教学内容清楚不拖沓,时间掌控较好。

(2)体现同学是发觉者、讨论者和探究者,体现同学的主人翁地位。

让同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认得线段、理解线段。

(3)课堂气氛活跃,同学参加面广。

由于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同学参加度高,而且活动设计地使他们爱好深厚,有较强的学习欲。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线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若干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1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1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

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线段的两个重要特征是:(1)直直的;(2)有2个端点。

教学时主要围绕线段的这两个特点开展教学,形象地把一根弯曲的线拉紧,体现出线变直了,为引出线段是直的打基础;接着引导学生看这根线有两个头,为后面揭示端点做准备。

然后教师有线引到线段,在画线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线段是直的,而且又有两个端点。

除了画线段让学生体会线段的基本特征外,我还接着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那些物体的边是线段,使他们体会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连一连来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学生通过折纸,体会到了我们自己也可以来制造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2《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重视探索实践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

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

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

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点。

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新授(1)初步感知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

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

(板书:直直的)(2)认识端点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3)总结概念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5)折线段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

(折痕)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

(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6)小结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7)画线段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此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线段,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交流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模型、直尺、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线段的概念,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线段有长短、方向之分。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测量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个线段模型,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通用5篇)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通用5篇)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通用5篇)《认识线段》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初步认识线段,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

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2)体现学生是发现者和研究者;(3)关注学生的差异面;(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

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准备的毛线团太新,不够形象,学生没开始拉就已经是一条线段了;老师说的话太多,容易使内容琐碎造成学生思路不完整;在画线段时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2《认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

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

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

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本文概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本文概要】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

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线段的两个重要特征是:(1)直直的。

(2)有2个端点。

教学时主要围绕线段的这两个特点开展教学,形象地把一根弯曲的`线拉紧,体现出线变直了,为引出线段是直的打基础;接着引导学生看这根线有两个头,为后面揭示端点做准备。

然后教师有线引到线段,在画线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线段是直的,而且又有两个端点。

除了画线段让学生体会线段的基本特征外,我还接着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那些物体的边是线段,使他们体会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连一连来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学生通过折纸,体会到了我们自己也可以来制造线段。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

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2、“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认识,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

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反思第【1】篇〗1、在学生操作将毛线拉直的时候让同桌相互比较一下,说一说,孩子很自然的.就发现了线段是有长短的。

2、在认识长方形中的线段的时候,让孩子用水彩笔画出折痕,其实可以清晰的看出不仅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物体里面也存在着很多条这样的线段。

这样对后面组合图形中的线段辨析会有一定的帮助,区分边和线段的区别。

有个别孩子还沿着对角线折了一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提出“这条线段那么长,在这个长方形中会是最长的线段吗?”这个疑问,孩子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去验证。

3、对于“4个点连接每两点话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个问题,一般老师总会引导孩子说出“有序”思考,学生也会体会到有序的思考会更好,但是什么是有序,如何有序,是学生的难点,所以,再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以后,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从一点出发,按照一点方向连接其他的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反思第【2】篇〗《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

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

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让学生动手拉线段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生活的基点。

接着,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毛线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

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通过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习的是线段,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

我在设计本节课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线段的两个特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尽管教材只写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但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线段的属性,直的、两个端点即可以度量。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线段的两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2.注意创设情境,感受理解线段。

教材只有半页的内容,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自主。

传统的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学习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本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教学民主。

教师引导学生找问题,探索问题。

这样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并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认识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画线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2教参里说,让学生感受到直的,可测量出长度的,以此来初步感知线段。

看起来不难,直接感知,学生也能很好的记忆。

可是,“感知”却不那容易。

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空间,反思如下:空间一:感知。

以一根绳子和一段视频导入新课。

拉直的一根绳子,可以看作什么呢?请你在视频中找到答案!看了视频,孩子们找到了答案“线段”。

但这时,我感觉学生对线段并没有感知。

于是,我问,你能说说你认为哪儿也是线段呢?例如桌子的高这条线,是一条线段。

于是,学生模仿着找出线段。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们在找线段的过程中,虽然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线段的两个特点,但,他们感觉到了,首先应该是直的。

这种模糊的认知,我认为就是最初的感知。

追问,你们找的都对,那到底什么样的线才是线段呢?“直的”毫不犹豫的抢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9~60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2、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让学生读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师:现在请拿出你准备好的毛线,轻轻放在桌上,观察你的毛线,形状是怎么样的?(自己不要出示毛线)学生观察师:毛线是什么形状的?学:像毛毛虫……学:毛线是弯弯曲曲的。

(学生会说毛线像动物或者其他图形,老师需要总结)师提问:大家都说的非常棒,你们的毛线有各种形状,但总的说都是——弯的。

怎样才能把毛线变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诉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让一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师展示:如果这条毛线这样呢(将线放松),它还是直的吗?学:不是。

师:所以,让绳子变直可以像刚刚这位同学这样,将线拉紧!请第二位同学分享你是怎样做到毛线变直的。

将第二位学生的毛线请到黑板上,用两个吸铁石粘住端点。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捏紧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指着黑板上的毛线),这就是线段!(板书:线段)揭示题:今天这节我们就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

(2)感知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请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线段是直的(板书)。

师: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数学中将这两端的点(指吸铁石或者图钉)叫做端点(在两端板书“端点”),想一想,线段有几个端点?学:两个。

师:观察地真仔细。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给予正面回应:回答地非常棒!(板书:两个端点)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学:直的、两个端点。

师:谁还想说一说?学:直的、两个端点。

师:同学们都回答地非常好,我们一起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好吗?齐说:直的、两个端点(3)抽象出线段——画线段师:黑板上是毛线表示的线段,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出(黑板上画线段)它是直的,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教师画直的线),再用两条小竖线表示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画两条小竖线)。

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在线段上板书:线段)问:老师刚才是用什么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学:两个端点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师:现在大家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在头脑中画一条线段,记得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师:老师在大屏幕上画一条线段,请大家仔细观察。

(4)辨认线段——想想做做第1题师:睁开双眼,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当当小判官,帮老师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请两位同学说说。

学:第二个和第四个是线段。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学:他们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回答地真不错,谁还想说一说。

学:……师:回答地好不好?学:好。

师:掌声送给他。

三、联系实际,进一步感知线段(1)到生活中找线段师:小朋友们已经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线段吗?大家看老师手里的纸盒(边说边指),纸盒的这条边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所以它是——线段(齐声),那这个纸盒上还有线段吗?你帮我指一指?(请学生上台指给大家看)师:指的非常仔细,纸盒的每一个面都有四条线段。

小朋友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线段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呢?想一想,找到了和同桌说一说。

请学生回答,(学生可以下位指)并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复习线段的特点)总结:像直尺的边、本的边、门的边等等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边说边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找线段师:小朋友们找到了生活中的线段,可是你们能不能指出图形中的线段呢?接下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眼力大比拼),看大屏幕,谁能在快速数出图形中的线段的数目。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括号里。

请四位学生回答,说说线段的数目,为什么是线段?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生:每条边都是线段,有几条边就有几条线段。

总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

四、感知线段长短,画线段(1)认识线段长短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认识了线段,能在生活中和学过的图形中找到线段,接下还有更有趣的折纸游戏,你们想玩吗?学:想!师:将三张纸片放在桌子左上角备用。

拿出第一张纸片,对折,打开,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

仔细观察,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学:可以,因为它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师:大家同不同意?学:同意!师:掌声送给他!现在将第一张纸片放在桌子右上角,再拿出左边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第一张的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试一试!(拿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纸片让折正确的学生折,再让这位同学分享她的折法)(自己的纸片互相对比)师:现在将第二纸片放到右上角,拿出第三张纸片,你能不能折出比第一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呢?再试试看。

(拿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纸片让折正确的学生折,再让这位同学分享她的折法)提问:拿出自己三次折出的纸片,对比折痕,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三张纸片放到黑板上)?让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纸片说一说。

学: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非常认真,我们发现,用纸片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比较发现,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短的(板书)。

师:现在看一看,你还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吗?学: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师:回答地非常棒!(2)学生画线段师: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那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画线段之前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学:直尺,铅笔,橡皮。

师:很好,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给大家看。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画完后师:画的真仔细,你能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吗?(用学生的语言)学:……师:画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跟同学们说一说?学:……说完老师用学生的语言再在黑板上示范一遍。

师: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边画边说明画的方法),画线段时,左手固定住直尺,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两条小竖线表示端点。

现在拿出一张纸片,在纸片上画出一条工整的线段。

五、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线段。

师:对啦,线段,关于线段,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谁愿意说一说?学:线段是直的、两个端点、线段有长短。

师:回答地非常棒,还有其他的收获吗?学:生活中有很多线段……画线段要注意什么……师:看啊,这节同学们的收获还不少,看大家表现这么棒,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想玩吗?学:想!六、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师:“连一连”闯关游戏,游戏一共有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准备好了吗?先看第一关(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给大家30秒的时间,开始!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线段的方式。

学生画好后,提问:还能画出不一样的线段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学:一条。

师:对,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大家一起读一遍: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好,第一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现在开始第二关,老师又给了你们一个点,现在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怎样画呢?我想请同学上台给我们指一指怎样画,思考一下(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怎样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指的正不正确?掌声送给他。

(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就要每两个点都要连接成一条线段)你们试着画一画学生画线段,教师巡视。

请学生回答画了几条线段。

师: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画成了三角形。

大家表现真不错,第二关闯关成功,如果有四个点呢?第三关了,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开始!(教师巡视,将黑色卡纸发给学生完成)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根据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画了几条线段呢?学:四条。

学:五条。

学:六条。

师:大部分小朋友画了四条线段。

请小朋友观察黑板上这几位同学的画法,观察,他们还有哪两点没有连接成线段呢?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要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

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出6条线段(示范按顺序画出6条)。

(四个点没讲完的话,留下悬念,四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五个点、六个点、七个点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下想一想)五、全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你好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后反思:这节主要存在以下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1、语言做到精炼,不冗赘2、线段的呈现可以做一个动图,更生动3、堂上定力不够,处理堂情况能力弱,需要加强学习练习4、堂常规还需要强调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